【导语】“翎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弟子规「谨」,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弟子规「谨」,希望大家喜欢!
篇1:《弟子规》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谨】
前面“出则弟”已经告诉我们一些礼仪,日常礼仪应该如何。接下来“谨”,它告诉我们自身这个态度,也是属于居家生活的一些细节,我们也要特别的留意。请看第十二条: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这里就讲到人一定要珍惜光阴,我们都晓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起来,可以说是精神最好,最抖擞的时段,所以一定要珍惜。曾国藩曾经告诫他的子弟,在《曾文正公嘉言集》里头,他讲:要看一个家庭有没有兴盛,就看他的子弟是不是晏起。这个晏起就是起得很晚。他们是不是会早起?早起的家庭,我们感觉这个家庭是一个有朝气、有前途的家庭。如果子弟都睡得很晚,日照三竿,这个家恐怕就是没有家教。所以,古人很重视教育子弟要爱惜时间,爱惜光阴,早上就要早早起床。
所以这里讲“朝起早,夜眠迟”。在往昔我们可以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者晚上很晚睡,也不像我们现在几乎到半夜凌晨还在那里读书也好,做事也好。因为毕竟环境不同。以前教育子女是这样子的,父母还没有睡的时候,为人子女的一定要等待父母都去睡了,然后他们目送父母就寝之后,把家里再打理,再看看,有没有门窗哪里没有关好,或者东西没有处理好,等检查一切没有安全顾虑之后,为人子女的再上床睡觉。早上在父母还没有起床的时候,为人子女的就已经先起来问候父母。跟我们现代的情形恰恰相反。
此地也有人会误解,晚上很晚睡,早上又这么早起床,那不是睡眠不足吗?这里的用意就是说,我们如何先让父母安心的睡觉之后,为人子女的再跟着睡觉。因为这样,如果万一父母有什么事情发生,不要说子女都已经跑去睡觉了,不晓得。所以这里告诉我们要仔细,先把父母安顿好之后,做子女的再睡觉。此地最主要的精神所在,就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要睡得太久,时间很宝贵,今天过了,永远不再回来。但是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他认为每天都有今天,所以他可以为所欲为,可以睡得很晚。
也有很多家长,每到寒暑假的时候,他就让自己的子女睡得很晚。曾经这样问过学生:在暑假的时候,睡到十点的请举手?差不多有一半,睡到九点的也有一些,睡到八点的也不少,睡到七点的没有。睡到六点的有两个小朋友,是兄妹,他们举手。我就问他们说:全班只有你们两个表现最优秀,为什么你们这么早起?这个哥哥就回答说:没办法,是因为妈妈帮我们报名办了晨泳,所以五点多就被叫醒,六点就去学晨泳。原来是如此。
可见一般家长往往也忽略了,孩子在休假的时候,让他们睡得这么晚。我们想一想看,如果早上六点多起床,七点多吃完饭,肯定他可以做很多事情,也可以学很多的才艺,也可以看很多书。每天你能多了两三个钟头,一个暑假六十天,他所节省出来的这些时间,可以用在很多很好的地方。但是很多家长往往都忽略了,实在是相当的可惜。
“老易至,惜此时”。这里就讲到时光匆匆,人往往回头一看,已经好几十岁了。这个时候我们想到要努力已经来不及了,有道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所以为人父母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记得要好好地教导他。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这一条很多人从小父母就已经教得很好。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
要盥洗梳洗,把自己打理得干干净净。刷牙漱口一定三餐都要做到,尤其晚上睡觉的时候,更要特别的一定要落实,才能保健牙齿。
“便溺回,辄净手”,几乎每一个小朋友在学校里头,老师都有教,父母从小也会教他们。所以这一点一般小朋友都已经可以落实,而且做得很好。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从这一条,我们从字面上可以看得出来,一个人的衣冠必须要整齐。整齐,不但自己看了欢喜,别人看了也会高兴。为什么?衣冠不整的话,给人感觉就是不懂得尊重自己,同时也是不尊重对方,可以说是失礼。所以从小,为人父母的就要特别注意到孩子的仪容。我们都晓得出门之前,一定要先照照镜子,从头到脚都要检查一遍,免得出门出糗了。我们也看到有一些朋友,他因为时间非常的匆忙,出门没有再端详一下,自己的这个衣服有没有扣好?鞋子有没有穿好?甚至袜子颜色不同,他因为一时匆忙没有注意到。所以,这一条就告诉我们,从头到脚衣冠一定要整齐。
“ 冠必正”,“冠”就是帽子,这里指我们戴帽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有没有正。没有放正,戴得歪歪斜斜,可以说是轻率的感觉。所以这个“冠必正”,所指出的就是我们戴帽子要戴得整齐。
“纽必结”,纽就是纽扣,没有纽扣的是拉链的,我们也要把它拉好。纽扣要扣紧,有时候我们纽扣松掉了,可能在半路掉了。所以,在平常的时候,我们也要检查自己的衣服,纽扣是不是有松的感觉;有松的话,应该把它缝好,免得穿出去之后不晓得掉在哪里。有时候参加重要的聚会,因为纽扣掉了而出糗了,这个都是很失礼的事情。所以平常我们对于自己的衣服、容貌要特别注意,穿戴整齐之后再出门,免得有很多状况,我们没有办法感觉到。
过去从事教学的时候,经常看到学生家长匆匆忙忙来接小孩,有的甚至衣服穿反了,里头穿成外头,这个都是因为一时的匆忙没有注意到。偶尔,我们如果一疏忽的话,也有可能把纽扣扣颠倒了,很奇怪的出门,等到发觉自己这个窘态的时候,为时已晚。尤其女生,我们女生出门的话,应该要特别注意,如果你的拉链是在后头,出门一定要摸摸看是不是有拉起来,是不是有扣好,因为在后头我们没有办法注意到。所以在出门之前,即使晚了一分钟,我们都要仔细地看一看,有没有哪里不整齐?不但自己出糗,这个对别人也是不尊重、不礼貌。
“袜与履”,袜就是指袜子,履就是鞋子。“俱紧切”,如果有鞋带的鞋子,应该要把它绑紧。袜子也要穿好,不能一脚高,一脚低,这样穿出去就非常没有礼貌。“切”就是要把它绑紧。“俱紧切”,“紧”要绑紧,要绑得牢。我们也看过很多人,上半身穿得非常的整齐,非常的端庄,非常的好看;可是你再仔细端详他的鞋子,你会觉得非常的不搭调。为什么?鞋子很脏。所以我们在出门之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衣冠有没有整齐,穿戴整齐了再出门。这个整齐并不是要穿得非常的华丽,而是没有失礼于别人,自己也会懂得尊重自己。
袜子跟鞋子,我们也要督促子弟,袜子一定要穿好再穿出门。有的上面的这个口已经松掉,所以一脚高一脚低,也是很不礼貌的。平时做家长的也要懂得,也要经常注意孩子的仪容,是不是有穿戴得不整齐?如果不整齐的话,我们也要告知他,该扣的应该要扣得很好,不可以给人以邋遢的感觉。
人的容貌是我们第一眼所见面的第一个印象。不好的容貌,不好的仪表。不好的容貌没有关系,但是你有良好的仪态,你有整齐的穿着,也会让人觉得看起来很舒服,不会失礼于别人。曾经听到朋友这样讲,他们说办公室有人穿着很不得体,就是把家里的这种很轻便的衣服穿去上班。结果很多同学、很多同事很不以为然,为什么?因为办公室是一个比较庄严的地方,我们不能为了自己方便,然后不懂得这种衣服的穿戴的重要性。所以,仪容的整齐也是一个人的威仪所表现出来的,我们要特别谨慎小心。我们再看下一条: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这里就讲到我们放置衣服的时候,一定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随便乱放。“勿乱顿”,这个“乱顿”就是随便摆置。“致污秽”,以至于衣服脏掉了。有很多小朋友,他即使到小学五六年级了,你要叫他自己整理自己的衣物,往往非常的困难。曾经在教学当中,也问了同学,会自己折自己的制服的,请举手?往往都没有人。可见在家庭里头,父母也疏于教导自己的子弟如何折叠自己的衣服。衣服自己会摆的,这样的小朋友也不多,大部分都还是家长替他来整理。我们想从小如果对自己的衣物他没有办法料理,自己整理;长大之后,他习惯没有养成,就很容易没有办法自己料理自己的衣物,不能做到很整齐,这样也不好。
过去有一个朋友,我每一次看到她,她的衣服都常保如新。有一次看到她穿着一件非常好看的衣服,然后赞美她说:你今天穿的衣服很好看。她就说:这一套衣服已经十几年了!我就问她:你如何保养的。她就说到,从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她要如何保存自己的衣服。要把衣服,分成春、夏、秋、冬,衣服都要会自己整理,而且要会折叠,该挂好的、该收好的自己都要懂得。因为母亲从小就教她,母亲在做的时候都会叫她过来看,然后比较容易地就慢慢教她,样样她都会,会叠会折。她说即使要换洗的衣服,母亲都要求她要折好,放在篮子里头再去洗。所以她说从小因为得力于母亲的教诲,所以她的衣服都常保如新。她说也因为母亲这样教她,所以她教导她自己的小孩,喝完奶瓶,会把奶瓶放在固定的地方。即使才一岁多,她说也可以训练,也可以教导。
篇2:《弟子规》谨
同时她说,母亲从小就会注意细节,她学到母亲的真传,她也告诉儿子。她说从小儿子每一次到医院打预防针的时候,其他的宝宝都哭得很大声,但是她会跟她的儿子讲:宝宝,这个打针就是要让你快快地长高,让你身体能健康。所以乖宝宝他就不怕痛,一点点痛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她这个小孩每一次打针,他都很勇敢,一点都没有哭叫声。由此可知,从小的家庭教育,从小小的一两岁开始,做父母的千万不要错过教育他们的机会。
一个人,他能懂得料理自己的衣物,他会节省很多的时间。为什么?因为你懂得善用时间。一换下来的衣服,你就把它叠好,把它整理好,你就不可能堆置了一大堆。堆置了一大堆,不但衣服皱皱的不好看,同时也会减低它的寿命。所以懂得整理衣物的人,他同时也应该很善于整理这个家庭,把家里会打扫得很干净。过去这一个朋友,她就是如此,她很善于在很快的时间,就把家里整理好。后来我就赞美她:这个实在很难得,得向你学习。她很客气讲,她是得力于母亲小时候的教诲。可见家庭教育何其重要!我们再看第十五条: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这一条也是前面第十四条的延伸,你能懂得整理自己的衣服之外,我们穿着更要得体。所以,这里就讲到穿着打扮不应该华丽。“贵洁”,最主要是在于整齐干净。
“不贵华”,不重视华丽,不重视流行。为什么?因为你重视流行,你要走在时代的前端,你就要花很多钱,又要花很多心思去搭配,这些都有偏颇于奢侈跟浪费。有很多人他都会觉得衣服永远少一件。我曾经就问刚刚提到的这个朋友,我说为什么你每一次都穿得这么好看?她说母亲从小就给她一个观念,衣服你在打折的时候去买,买整套的,你穿衣服时间很短,一搭上去就是一套。你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你不用在那里搭配。只要端庄的衣服,我们一穿起来就会觉得很整齐、很好看。你再善于保养,你把它挂得好,把它挂得整齐,你穿起来不会皱皱的,你给人的感觉就是精神奕奕,非常的靓丽。
所以衣着给人的感觉也是非常的重要。我们在出门之前也一定要看看,我们这样的穿着打扮是不是得宜。古人很重视衣着,所以才讲到“上循分,下称家”。这个上,还有下,有两个意思:如果你是长辈,你应该怎么穿?“循分”,应该按照你的年龄、按照你的地位来穿着,不可以穿得不得体。“下称家”,如果你对待晚辈,或者晚辈的穿着,我们也要注意。年纪小小的,他不能穿得太过老成,年纪大的人也不可以。我们在家里穿着,对子女也是一种教育作用。父母穿得不得体,儿子看起来会觉得父母怎么好像很邋遢一样。
所以,在此地特别要注意的是家庭主妇,往往都会觉得在家里没有关系,随便穿无所谓。殊不知,孩子从小就看到母亲的模样。母亲在家里如果不邋遢,穿得也不是太随便的话,从小子女就会觉得母亲相当的美丽,相当的雍容,相当的端庄。如果母亲在家里也随便穿着,头发随便梳一下,或者绑一下,这样的仪容打扮也会让子女觉得在心目中的母亲是一个不好看的妈妈。所以在此,做母亲的在家里,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典范,在家里的穿着也要适当,更不要疏于打扮。
古人教导妇女要有四德,哪四德?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其中就有一点叫妇容。我们对于自己的容貌要特别注意到,不要让人觉得在家里像黄脸婆一样,出门像一朵花,这样对子女的影响也很大。为什么?他们看不到母亲美的一面,这样对小孩来讲也不是很好的。
过去在教学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小朋友他就问到我。他说:老师,你难道都没有漂亮的衣服吗?我一时很惊讶,因为他才五岁而已,为什么会这么注重我的穿着?因为每一次上课的时候,是上书法课,我很怕我的衣服被小朋友弄脏,几乎每一堂课,固定的一堂课都穿固定的衣服,所以学生看到老师就永远是那么一套。这个学生他因为每一次看到老师都是穿一样的,我就跟他讲:老师不是没有衣服,是因为衣服经常被你们碰脏,所以才经常穿这样的衣服,是以免把好的衣服、漂亮的衣服被你们碰脏了。但是想一想,就觉得我这样是错误的,于是后来只要上课的时候,我都注意自己的仪容、自己的容貌、自己的衣着,不光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每一次有不同的衣着,也要让他觉得老师每一次都耳目一新,精神奕奕。
所以被小朋友教了这一课之后,也特别注意到我们的仪容。非但是大人们会注意到,连小小的五岁小学生,都会注意到大人的衣着。所以身为父母的,身为师长的,我们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容。尤其衣服不可以穿得太紧,或者太暴露,这些都不好,都是很失礼的。尤其女生方面,我们的穿着更应该特别的注意,适当的打扮会给人很好的印象,人家第一次见面,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穿着随便,给人感觉就不一样了。尤其在面对面试,或者参加重要的聚会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仪容的整齐。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这里就讲到饮食不可以挑剔。为什么?均衡的营养才有健康的身体。如果小孩从小他就会挑剔食物,孩子的发育就很难均衡。尤其现在孩子都生得很少,在家里几乎父母还没有动手,他就先吃。所以在饮食方面,在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也要告诫自己的子女,父母还没有动手,长辈还没有用餐之前,晚辈肯定不可以动手先吃。
除此之外,孩子挑食的习惯,更是从小就不应该让他养成。有一些习惯更差的,他会在菜肴里头翻来翻去,挑来挑去。也有很多父母,他因为疼自己的小孩,所以也会在里头专门夹他喜欢吃的,从小就特别爱他,把他喜欢吃的,在众人之前就翻挑出来给他吃,这个也是很不对的。为什么?他会看到父母这样做的话就是疼他,所以他将来如果认为这是正常的,只要你喜欢,你就可以这样挑。将来他长大到外头,就很容易有这种习惯毛病跑出来。
所以,从小不好的习惯,做父母的一定要谨慎小心,要及时给他制止。还有吃饭的时候,饮食的时候,声音太大也不可以。除了吃饭不能吃过量,不能说他爱吃就尽量给他吃,吃了不节制,从小就胖嘟嘟的,这个也不好。“食适可,勿过则”,也就是说从小对孩子的饮食,我们也要告诫他要节制。不可以说今天饭菜好吃,就多吃;今天饭菜不好吃,不喜欢吃,他就少吃。从小养成他定时定量不挑食,这个孩子才能长得健康活泼,身体抵抗力才会增强。
我们也看到很多营养不良的小朋友,仔细一打听,我们看他的饮食几乎非常的挑食。因为挑食,得不到均衡的营养,所以才会感觉抵抗力不足,经常生病。所以从饮食方面,为人父母的在家里,从小就要让孩子养成不挑食的习惯,饮食不过量的习惯。
小孩往往也会跟大人一道出去应酬,看到大人饮酒,有时候做父母的,看到青少年已经十来岁了,已经念了初中、高中了,往往也会斟一点酒给他喝。这也是不好的。在这里我们看到: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如果年纪轻轻,在少年的时候,他经常饮酒。我们晓得,酒喝多了会伤身。自古以来的酒,它是一种健康的食物,它不是平常给人喝着玩的。我们看以前的酒杯,它旁边有两个耳,高高的耳,你拿起来斟着喝的话,你大口就会碰到你的脸颊。所以,古人他喝酒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他不是饮酒作乐。
我们晓得,现在人喝酒就不一样了!往往有牛饮的这种习惯,而酒后又经常乱性,酒后丑态百出。所以这里就告知,我们从小子弟在家里头,小小的年纪不要让他学会喝酒。大人喝酒,小孩在这个时候不宜给他喝,即使浅尝也不应该。为什么?因为喝酒很容易上瘾,上瘾之后要戒除就很难。
我们晓得一旦有酒癖,他喜欢喝酒,就会有很多恶果。我们知道很多家庭会破碎,往往不是酒,就是色,就是赌。所以,既然酒的危害性有这么强,有这么高,做父母的不得不从小就要注意孩子的饮食状况。尤其孩子出门,可能三五成群,他们就会去所谓的酒吧。如果去这样的地方,回来之后,你闻到酒味,应该及时地制止。因为现在外面的诱惑力量太大了,一旦养成,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都知道“饮酒醉,最为丑”。我们看到酒醉之人,他的丑态是不堪入眼,同时也伤害到身体。我们说“慎于始”,年纪轻轻的时候,做家长的在这一点也要特别的小心。尤其有些父母对酒也有相当的嗜好,这个时候也要注意子女在旁的话,不应该饮酒过量,免得造成子女不良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再看第十六条: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步从容”,就是我们走路的仪态。我们的姿势除了走路以外,我们站的姿势,我们坐的姿势,都要很从容不迫的。什么叫从容不迫?就是很缓和,很端庄,很稳重。如果走路很急,很匆忙,我们晓得,这个人的性子肯定就是很急。这样的人,我们就会觉得他是没有耐性之人。长官看到你如此,他怎么可能把重任托付于你?如果在家里性子很急,一定很容易与家人冲突。在外与朋友交往,如果你个性很急,也会得罪很多人。走路、说话、站立的姿势,都让人觉得你很赶,你很匆忙,这样都是不对的。
我们经常听到老一辈人教导我们,人,坐要有坐相,立也要有立相,走路也要有走路的这种仪容。但是我们看看今天的社会,这种教育已经很少。我们也看到有人走路,头向来就是低低的,就是往前冲。走路的神态,我们也可以感受出来,有的人走路的时候不经意,嘻嘻哈哈;有人站的时候也是很难看,坐的姿势也不好看,也不端庄。这样都给人没有礼貌、没有家教的感觉,也是不好的。
所以,“步从容,立端正”。从小在家里,我们看到子女、子弟,家里的子弟走路不好看,我们从小就要予以纠正,坐的姿态,站立的姿态,也都要特别引导他。一个人行得正,他就立得正。如果你连站都站不好,都是歪七扭八,或者一副轻浮的感觉,轻浮的样子,这都是很不好的。所以从小养成这样的习惯,就有赖于父母好好的教诲。同时做父母的,你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你在走路时是不是也那么赶?那么急?如果你讲话也那么赶,走路也那么赶,都是很急迫,子女肯定也会跟你一样。所以,怎样教小孩?就从自身开始先做起。自己不能以身作则,来要求自己的子女,恐怕没有办法达到教育的作用。
我们再看“揖深圆,拜恭敬”。“揖”,古人讲“打躬作揖”,这是很恭敬的一种礼节。以前的衣服,我们知道袖子很长,所以打躬作揖怎样才标准?一定要圆,不能挤在胸口,一定是圆的。“圆”,也代表圆融,代表恭敬。我们现在不讲这样的礼节,我们是以打招呼。打招呼我们也要发自内心,不要皮笑肉不笑,从内心做出你的和颜笑容,一定会让对方感受你如此的尊敬他,跟他作礼。
“拜恭敬”,这个意思是指如果我们参加一些聚会,有礼拜的时候,我们在行拜的这个礼节,也要特别给人有恭敬的感觉。如果我们仔细一点,从电视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首长,或者参加一些祭典的时候,我们从电视画面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拜法,他给人是恭敬的。有的人头只有低一点点;有的人他的腰很软,他就会稍微再弯一点点。有的人拜的速度很快;有的人很缓和。你会觉得他真的是很恭敬地在礼拜。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拜恭敬”。
篇3:《弟子规》谨
凡是碰到祭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要用虔诚的心,拜也一定要把腰弯下去,代表我们用身体恭敬地向对方祭拜。譬如说祭拜的话,是对亡者的一种恭敬、一种礼仪、一种礼貌。我们从这样的电视上可以看得出来,我们也看过,很多人就是头轻轻地一点,很快动作就起来。虽然他没有感觉,但是我们从画面上可以感受到,好像不恭敬的样子。所以,怎样是恭敬?我们可以试验看看,腰没有弯跟有弯,速度很快跟缓和,有很大的差别。在旁人看起来,他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你有没有恭敬,你有没有从内心发出来。
就好像我们对长者行礼一样,像蜻蜓点水那么快,我们就晓得不是真诚的恭敬。你能缓缓地把头轻轻地缓缓地点,然后再抬起来。如果你的腰没有弯跟有弯,相差很多,从旁人眼光来看,就可以感觉出你恭敬与否。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勿”就是不可以,“践”就是践踏,“阈”就是门槛。过去我们的房子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四合院,四合院里头,每一间房间一入门都有门槛,因为要关木门,所以都有高高的门槛。我们现在房子的建筑结构大不同于前,所以门槛已经很少见到了。可是在一些寺庙或者比较传统的建筑,它还是有门槛。
以前的人,他会教育自己的子弟,碰到有门槛的地方,绝对不可以往上踏上去,然后再下来,一定是要跨过去才有礼貌。我们现在没有,如果要进房门之前,如果我们去拜访别人,当他们家里外头有一个踏垫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到我们的鞋子有没有脏掉。我们要在这个地方,这个踏垫上踏一踏再走进去,就不会让人感觉你带来了一些灰尘、脏的东西进来。所以同样,不一样的时代,但是我们同样都可以互通它的精神所在。
什么是它的精神所在?就是要懂得礼节。也有很多人说礼节是吃人的,这完全是不正确的观念。我们与人相处都希望对方有礼貌,同理,对方也希望我们也遵守礼节,礼尚往来。所以,有节度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是相当重要的。
“勿践阈”,我们现在即使没有门槛,但是如果有机会到寺庙里头,我们也要告诫子女,在这个时候千万不可以爬上去践踏,然后再跳下来,这个都是很不礼貌的情形。
“勿跛倚”,跛还可以读成“必”,就是两只脚不同时的站立,就是站一只脚,一只脚斜放着。我们这样两只脚不能同时着地,肯定身体会歪一边。所以,以前的人他就很重视,孩子很小就要注意自己的体态,自己的姿势。姿势不好看,不良的习惯,必须从小纠正。所以这里讲的“勿跛倚”,就是身体不能经常的歪斜,或者靠在墙壁上。你靠在墙壁与人讲话,多么没有礼貌!
所以,我们读到这样的字眼,我们想想,我们这一生当中,这个跛倚的情形可以说经常的发生。有时候会觉得先站一只脚,一只脚休息,或者靠在墙壁舒服一些。殊不知,给人感觉是相当失礼的。
“勿箕踞,勿摇髀”。为人父母的更是经常犯。过去曾经有一个小朋友,他很小,大概五岁多,末学就教他《弟子规》。他读到“勿箕踞,勿摇髀”的时候,他就问我,什么叫“勿摇髀”?我就跟他讲,摇髀就是坐在椅子上面,把两只脚跷起来,然后大腿一直抖动。他说原来是如此。五岁的小朋友,当他会背《弟子规》的时候,他读到这里,问我这个是什么意思?他懂了之后,有一次他回到家里,看到父亲坐在沙发上面,跷起腿来,然后就在那里抖抖抖。小朋友一进门,他看到父亲这样,他就跟他讲:杨老师说“勿摇髀”,就是说坐的时候,大腿不能这样一直摇,这样是不好看的。结果爸爸笑得很开心,马上把两条腿摆好。由此可见,小孩子在还没有受到外界环境污染的时候,我们教他什么,他完全的吸收什么。他看到父亲这种举动,他就想到《弟子规》里头教我们“勿摇髀”。
什么叫“勿箕踞”?箕踞,就是这两条腿坐的时候是张开的,像过去的畚箕一样。畚箕,因为它的弧度是这样出去的。所以,两条腿不能坐得像畚箕一样,开开的,很难看。尤其是女生,从小做母亲的、做父母的看到子女的坐姿不良,我们要特别的注意,一定要予以纠正。不然等他习惯养成,这个姿态将来会经常出糗的。自己不晓得这种毛病习气,对于将来会有很大负面的影响。为什么?人家不喜欢你,人家看你一副轻浮的样子,谁会喜欢你?对自己来讲,也会影响自己的声誉。无论是在声誉方面,在礼仪方面,都得不到别人的敬重。所以“勿箕踞,勿摇髀”,可以说为人父母的,他不经意当中可能就会犯了。
也有很多人,他会认为《弟子规》就是教教家里的小孩。如果有这种心态的话,那就完全错误了。因为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很多学生会向我反映,他说:我爸爸,《弟子规》里头他完全没有做到。老师在这里讲给他听,他觉得很好。回到家里,看到父母他们是这样的态度,他们就会怀疑到底爸爸的对,还是老师的对?所以,做父母的,当我们有这些习气毛病的时候,自己应该要及时的改正,不要让子女觉得父母都做不到,为什么我要这样做?这样就太可惜了。所以《弟子规》,不但子女我们要把他教好,做父母的更应该落实,这样才能以身作则好好的教育他们。我们再看
第十七条: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我们都晓得,我们现在的建筑几乎很少有帘子,几乎都是用窗帘,没有用帘子。古时候的建筑,它往往每一间的间隔,它不是用门,可能就是用帘子。所以古人教育自己的子女,从小在掀开这个帘子的时候,要“勿有声”,不可以很大声,不可以一拨,后面刚好有人走进去,就打到后面的人。我们现在没有帘子,我们有窗帘,就要教导子女,拉窗帘的时候,不可以很粗鲁,应该要轻轻地拉。窗帘也是一种比较细致的东西,如果你用力很猛,或者拉得不好,它上面的钩环都有可能掉下来。
这一条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动作要细腻,不可以很粗鲁。细腻的动作就从窗帘做起。并不是只有这个帘子重要,包括其他的事情,譬如说整理家务、搬东西,我们都不可以很大声。如果你很大声,动作很大,那就表示你的行为非常的粗鄙,不用心,不专心。所以,此地只有指“缓揭帘”,不能有声音,其实其他的也都不应该出很大的声音。尤其是椅子,有些时候大人也会偷懒,拉椅子,靠近桌子一点,往往是用拉的,然后就发出很大的声音,吱吱地叫。因为图一时的方便,却没有感受到周遭可能人家在休息,可能很安静,你这样的动作就会影响到别人。所以,从“缓揭帘”开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要谨慎,不应该很粗鲁,动作不应该很大;细心的人,它的声音往往微乎其微。
“宽转弯,勿触棱”。这个也讲到走路的时候,遇到有角的地方,我们要稍微让它有空隙一点,不要距离得太近,撞到桌脚。有时候,我们也看到有人莽莽撞撞的,不是碰到椅子,就是碰到桌子,有时候难免也会撞到墙角,受伤。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小时候我们就要学到走路要小心,做事情要轻盈,步伐不但要轻盈,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轻盈。
我们讲到“勿触棱”,我们都晓得这个棱角很危险。走路是如此,开车碰到棱角的地方,碰到转弯的地方,我们更要注意。如果平时我们懂得任何环境都要小心,都要注意的话,有很多灾祸都可以避免。此地只有举到“缓揭帘”,还有“宽转弯”,这里都在告诉我们,从家庭生活当中,我们就要学习动作、态度都要轻盈,不可以很粗鄙,很粗鲁,动作很大,也就是说从小就要培养仔细的心、恭敬之心。
在《礼记》上有这样一句话,“曲礼日,毋不敬”。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用恭敬心去做。恭敬心,用简单的字眼来讲就是专心,心不在焉来做任何事情,肯定都做不好,而且你会碰撞得很大声。除了“缓揭帘”跟“宽转弯”之外,我们拿东西也是要特别的注意。所以这
章有讲: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执”就是拿的意思。我们拿空的东西,拿空的器皿,就要感觉好像我拿很满的东西。为什么?如果你没有很专心的端这个东西,有可能你不专心,撞到了,碰到了,摔破了。不就很可惜吗?
“入虚室,如有人”。到没有人的房间里头,也不可以随便。为什么不可以随便?因为那是别人的东西,也要感觉有人在。有很多人对于别人的东西,他都很随便。所以这里也在告诉我们,拿东西都要特别的谨慎小心,拿不好就碎掉。或者你端菜,母亲叫你端菜,你端不好,碎掉了。所以这种细心的行为,这种细心的精神、专注的精神,从小就要养成。在没有人的地方,也更应该要教导子女懂得尊敬别人,即使没有人看到,我们也要教他“慎独”。没有人的地方,更应该谨慎自己的内心,是不是起了偷盗之心?是不是起了不应该起的念头?随便碰别人的东西,因为这些都是很不尊重别人的态度,所以要特别的小心。今天时间已到,我们就讲到这里,再会!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我们先看“事勿忙,忙多错”。我想每一个人,他都能亲身体会到,当自己很忙的时候,就会愈来愈紧张,紧张得到最后可以说是没有头绪,所以就会错误百出。所以这一段话“事勿忙,忙多错”,就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我们心里都要先有一个计划。什么是优先次序?我们都要明了,哪一个应该先做,哪些比较重要我们应该要先做。千万不可以等到时间非常紧迫的时候,才匆匆忙忙非常紧张地来把它完成。结果事与愿违,往往会做得不好,也很容易出差错,而且也会影响整个团体。如果是团体行动的话,你的紧张、你的忙乱都会让人家情绪整个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内心一定要清清楚楚,不要事情很多就忙乱得没有头绪。
为人父母的在家里头,教导自己的子女,我们平常也要有让他学习的机会,也就是说要找机会教育,要让他做家事,或者做家里的一些事情,请小孩也一起来参与,让他有历事炼心的这种磨炼机会。
什么叫历事炼心?在做事情的当中,教导他如何来观看你的心。过去末学经常举办家族性的夏令营。每当暑假的时候,所有的家亲眷属,这些小朋友就会聚集在这个家里头,就会教他们。从哪里开始教起?从擦桌子,教他们怎么擦,摆碗筷怎么摆。吃饱之后,教他们怎么收拾;收拾完以后,要教导他们如何洗碗。像这一套,做父母的千万不要把孩子学习的机会全部剥夺了;也不要因为孩子的功课很多,这些学习的机会,都让他没有机会来做。你没有机会让他做事情,他就没有做事的这种经验;没有经验,一旦碰到事情很多,他就很难料理,往往都会忙成一团。别的不说,我们就光看孩子的功课。如果他没有养成“今日事,今日毕”,功课累积了很多,一旦要考试,匆匆忙忙地在那里临时抱佛脚,像这些都是平常做父母的疏于对孩子的观察。所以“事勿忙,忙多错”,做事情我们不要给人感觉就是匆匆忙忙的,因为忙乱当中很容易出差错。所以古人告诉我们“欲速不达”,做任何事情,应该从容不迫,要有充裕的时间去稍微计划,我们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免得事到临头,挤在一起忙,乱在一堆,这个都很不好;而且个性很急的人,他愈是容易犯这种错。
我们再往下看,“勿畏难,勿轻略”。“勿畏难”也是在说我们做事或者学习,在课业也好,或者在处理事情也好,我们要有不畏困难的这种心态。人往往都会挑好做的.去做,碰到困难的大部分都会畏缩,不敢前进。也因为这种心态,所以人要超越自己的能力,往往有相当大的困难。我们也看到很多小朋友,对他的课业,尤其是理科、数学这一方面,还没有算就先投降,说:我不会,然后就把题目推到父母那里,请父母或者请哥哥姐姐教他。碰到这种情形,我通常都会先告诉学生,要先把自己怕困难的这种心去除掉。这种害怕的心理,自己先要有勇气来克服它。为什么?碰到困难的事情,我们冷静一点,头脑冷静一点,能反复再三的学习,肯定可以做好。
曾经有一个小朋友,他的数学也不太好。大概小学四五年级,当他背到《中庸》里头的一段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他读到这里的时候,他就问我是什么意思。
篇4:弟子规谨原文
弟子规谨原文
《弟子规》被称为人生第一规 ,那么原文的《谨》,大家学习了?
《弟子规》原文——〈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读:
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每天早上起床 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濑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份穿着,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我们年纪还小尚未成年,更不该尝试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跪拜时要恭敬尊重。
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展开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样才能表现优雅怡人的姿态。
进门的时候慢慢的揭开帘子,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与棱角要远一点,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的一样小心,进到没人的屋子里,要像进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样。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敷衍了事。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问。
将要入门之前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放大音量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假使有人请问:“你是谁”,回答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说“吾”或是“我”,对方就听不清楚到底是谁。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这些平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创造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清楚的辨别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现出美玉来。
篇5:弟子规谨翻译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译文
应早起晚睡,光阴易逝,应及时把握,珍惜青春。
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漱口。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平整,鞋带要系紧 ,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
回家后,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
穿衣服注重的是整洁,不必讲究衣服的昂贵华丽。穿着应考虑自己的身分及场合,更要衡量家庭的经济状况。
日常饮食不挑剔偏食,适可而止,不要过量。
年少时不可饮酒,喝醉了丑态毕露,最是丑事。
走路时脚步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行礼问候时要恭敬尊重。
进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不要斜着身子靠在墙上,坐着时不可以伸长双腿,腿更不可以抖动。
进门时揭帘子的动作要轻缓,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与物品的边角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伤了身体。
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东西的一样小心谨慎。进到没人的房间里,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随便。
做事不要急忙慌张,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应付了事。
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是非之地,坚决不接近。对于邪恶怪僻、荒诞不经的事情决不过问。
将要入门之前先问屋内是否有人,不要冒失闯入。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提高声音,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
假使屋里的人问你是谁,应说出名字,不要只说“吾”或是“我”,让人无法知道到底是谁。
借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先请求允许。如果没有征得人家的同意 ,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
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别人借用你的东西,如果有,一定不要吝啬。
篇6:弟子规谨读后感
弟子规谨读后感
《弟子规》作为古代一部用于规范人们行为的书,能在如此开放的现代得到推崇,的确有它的独到之处,通读全书,会发现它几乎不含封建思想,且它所包含的大多数衣食住行规范在现代仍值得倡导,以“谨”为例便可窥见一斑。
在物欲横流,贫富差距较大的当今社会,“衣贵洁,不贵华”这句话实是可贵至极,它适用于大众,对富人来说,它倡导了节约,而对穷人来说,它既是一种安慰,亦是一种劝诫,人穷志不穷!没有华丽的衣服,干净整洁的衣服仍然体面,还有“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前六字告诫我们对待事情不可轻慢,即使再简单,也应用一种小心谨慎的态度去认真对待,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此说法与现代科学严谨的理论不谋而合,须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只有认真对待一切,才能做到真正的“万无一失”,后六字则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礼貌与风度,进门前敲门,即使知道里面没有人也应如此,它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质。
这样一本古今皆宜的书,不能不说它跨越了时间的限制。然而,被赋予再多的荣誉光环,它仍是一本书,一种封建时代的产物,因而从现代观点看,瑕疵还是有的,如“揖深圆,拜恭敬”,当今社会,两人见面早已摒弃“作揖”与“跪拜”的礼仪,而改为平等优雅的“握手”,因而这句应被忽视,此外“对饮食,勿拣择”也符合当今饮食文化,或许我们都听多了老一辈所说的“不挑食”,但事实上这是不对的`。人体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要不同,尤其是青少年正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更应注意合理挑选对身体有益的食物,而远离有害食品,因而,我认为“对饮食,应拣择,亲益食,远害食”,如此才是最佳选择。
在《谨》中我们有值得借鉴的,也有应该摒弃的,但更深层次的阅读,再结合现代社会背景,会发现它反映了一种丑陋腐败的社会现象,如一句“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众所周知,在中国,谈生意与领导视察都离不了酒席,一群膘肥体胖的大款或领导轻描淡写地大手一挥,于是相当于小康家庭一年生活费的名酒瞬间没有了,推杯换盏中,一份合同或一种默认甚至是放纵便产生了。出来的时候都是打着饱嗝,红光满面,步履歪斜,丑态百出,哪里谈得上“步从容,立端正”,果然是“饮酒醉,最为丑”!这种现象在现代履见不鲜,而作为社会的未来的我们,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是否能约束将来的自己,让自己无论何时都能“步从容,立端正”,不让那杯诱惑却腐臭的酒使得我们“饮酒醉,最为丑”?
在学习《弟子规》的时候,有人将其当作一本书,可以用来阅读,有人用来当作教材,教化他人,而我认为,不妨将它看作自己的一种无形的法律,筛去不必要的,让精华时刻约束自己,做足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时间一长,当它成为一种习惯,甚至一种本能时,我们便学会了《弟子规》。
★ 弟子规
★ 浅谈《弟子规》
★ 学习的名言谨句
★ 弟子规全文阅读
★ 弟子规内容简介
★ 关于弟子规演讲稿
★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 《弟子规》演讲稿
★ 弟子规教学计划
★ 弟子规教案设计
弟子规「谨」(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