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边角山水画的留白对现代版式的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边角山水画的留白对现代版式的影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边角山水画的留白对现代版式的影响
边角山水画的留白对现代版式的影响
[摘要]在中国古代山水画卷中,中国边角山水画不仅以其轻巧灵秀的绘画样式颠覆了长期以来山水画中大山大水的全景式构图,在中国山水画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经典式样;更以其新鲜奇巧的构图样式给现代平面设计师以颇多启示,为现代版式设计注入了新鲜活力。本文着重从空白空间方面,指出空白空间对版式设计旧有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关键词]边角山水画 版式设计 空白空间
空白空间常常是指有意留下的,引发读者无限联想的空间。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在人类的视界中,空白空间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人们对空间习以为常,认为最好是填满它。通常人们都容易忽略它,除了少数人,他们有意识地利用空间形成对比,创造戏剧性的效果,或提供一个视觉休息的地方。它被用来作拥挤空间的最佳对比物。在艺术创作中,空白空间的巧妙经营更是一种智慧的外现。
一、边角山水画的空白经营
与西方的“一元论”相反,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百家之谈更是相互影响,因而也就有了“阴阳相生”、“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等各家理论,进而出现“知白守黑”的绘画表现形式。中国画中的“留白”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理论的产物,不同于西方的“空白”,是“大象无形”的“白”,是白与黑相互依存的辨证关系,是绘画的一种智慧,是审美的一种需要,更是“超然象外”的一种意境。这种“白”,是“空中见有,以无藏有”,形成了“无相之象”,有着中国独特的含蓄之美。也让我们领略了“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
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美学理论影响之下,中国绘画对空白的经营就更为关注。大面积的空白空间,与画面主体相呼应,形成了绝妙画境,给观者无限联想。边角山水画正是以大胆的留白颠覆了旧有的绘画样式,形成了自己清新、开阔的独特风貌。他们将绘画中留白的技法运用得精湛之至,作品笔墨极其精简,使留白处充满了神奇的张力和意境的美感,“黑”与“白”、“虚”与“实”,浑然一体,大斧劈皴的'刚正、方硬与空白的虚无相对应,整个画面统一在一种恬淡的意境之中,使“无画处皆成妙景”。边角山水画中的空白,不仅鲜明的突出了画面的主体,而且与画面的落墨之处形成了一种黑白灰韵律,避免了视觉疲劳。
边角山水画面及其简洁,却简而不少,白而不空。作品中的空白绝非一般的废弃空间,而是作品自身的一种表达,也是边角山水画造境的一种语言。大面积留白更给欣赏者无限想像的空间,意境幽远。作品虽寥寥一角,隐隐半边,也给人以意味深长、境界完整的感觉,越是简略,艺术趣味和感染力就越强。也正是如此,边角山水才在翻阅古画时跃然而出,如墨香中一缕清新之气,成为“以少胜多”的典范之作。
二、版式设计中的空白空间
“计白当黑”是中国画的重要绘画理论。根据视觉物理学原理,实空间占据相应位置后,相对就产生了虚空间,即“阴阳相抱,虚实相生”的“空白空间”,在版面中就是其中的空白部分。源于绘画的理论基础,“空白空间”在版式设计中也有着极其积极的意义和特殊的价值。
在视觉设计中,最容易被忽略的要素就是空白空间。而对空白空间的忽视就是大量丑陋、不堪卒读的设计出现的原因。因此,空白空间如同文字、图片一样是一种语言,传达一种声音。在版式设计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要素之一。
1.空白空间是突出主体的需要
在版式设计中所作的任何尝试和努力无疑都是为了更好的传达信息,而本着这个原则,我们自然要突出主体,主体也即版面中的重要信息内容。然而“填满空间不是设计师要做的,运用空间才是设计师该做的”。“重点”总是相对于“非重点”存在的,根本没有绝对的重点。“黑无白不显,白无黑不彰”,因此空白的合理运用对于形成版面的虚实关系、突出主体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何彰显主体?一般情况下,人眼处于被动的接受信息,因此我们的设计就要主动制造阅读兴奋,创造良好的阅读空间,醒目突出的主体内容。巧妙的布白是对版面内容的最好衬托,会提高版面的可读性和清晰度,形成对主体内容阅读的一种导引。让主体内容更加清晰开阔,使读者一目了然。当空白起到了吸引阅读的作用时,它便成为所传达信息的一部分,成为和文字、图片有着同样价值的一部分。“沉默,是语言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对话的一部分”。
边角绘画中,大面积的空白,让我们一目了然,第一时间抓住主体的精妙刻绘,进而把握画家的心灵语言,领悟画之意境。当然如果空白纯粹是为了空白,而不传达任何信息,则是要不得的。那样的空白空间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谓的垃圾空间,不仅造成了画面的不和谐,同时制造了视觉的混乱,是我们设计时必须避免的。边角绘画中的空白已然是画面的一部分,是另一种刻画语言,空白空间的存在,构成了完整的、主体突出的画面。如同比起涂满墨色的画纸,也许一滴墨更能引起关注。版式设计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主体内容,让主体更突出,让人的阅读变得轻松、舒适。
2.空白节奏是审美心理平衡的需要
在版式设计中,标题、内文、图片相应的占据了一定位置以后,就相对的有了版面中的“虚空间”或“负空间”。空白空间是视觉传达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也是现代设计中的重要语言,没有适当的空白与文字图形相对应,或者空白空处理不当,都会造成视觉疲劳,甚至会导致人们放弃阅读。边角山水的空白正与画中主体、次主体一起形成了黑白灰的穿插关系,形成了疏密有致的节奏感、韵律感。在视觉中给人一种美的秩序,美的呼吸。抓住观者视线,并使其获得愉悦的视觉及心理感受。肯•希伯特说过,“空间是人类所必需的”,空白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与拥挤、阻塞相对,空白常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清爽和旷达。在布满文字的版面上,空白更是阅读的需要。“空白空间对于版面设计,犹如肺之于人。它不是由于美学原因,而是由于生理原因存在的。人的视觉是需要空白的,用于间歇、用于思索、用于调整。
恰当的空白使版面清晰明快,与内容相呼应,形成鲜明的节奏、韵律。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使阅读也成为一种轻松有益的休闲,让人愉悦满足。如同音乐中的休止符是乐曲中的自然呼吸,平面如康定斯基所言,“它本身是一个活着的生命,是有呼吸的”。版式中的空白不仅构成了版式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也满足了人们审美心理的需要。大片的空白更给人无尽的联想空间。设计师们应该将空白空间视做一种形状、看作实物图像的一部分而不是版面中剩余的无用物,把它们也视为一种合理的设计要素,要有效积极的调动和利用它们,创造开阔、明朗的版式空间。
3.空白分区是形成阅读导向的需要
空白分区,即利用空白的不同位置、不同形状、不同面积,使版面内容自然区分,使其如同一道道围栏,将内容关系密切的部分自然集合,让人的视线自觉将内容划分成主次分明的版块。同时,空白分区也有助于人们在阅读时选择自己需要索取的信息,快速浏览,节省时间。五色乱目,太花哨的版式常常让视觉混乱,而在本就信息臃肿的版式内再用不同的纹饰去分区,绝对是愚蠢之举。当我们的视觉感到超载时,信息传达就会受到阻碍,甚至失掉信息传达的意义和作用。边角山水巧用大面积空白和小面积空白,形成了很好的读画导向,使观者完全按照画家的引导一一赏读。而大小的空白和景物刻画中的谨致与疏松相映衬,巧妙地传达了画面的主次秩序。在抛弃型阅读的今天,形成良好的阅读导向对于版式设计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而空白是最无声也是最有力的分区符号。优秀的设计会利用空白的摆布,使版面的字间距、行间距、页眉、页脚与图文统一为一体,制造良好的视觉通道,使阅读舒适、顺畅。空白分区,会简化版面的设计符号,自动形成阅读导向,引导读者的目光根据设计师的设计意图移动,最终完成阅读。
参考文献:
[1]杨振国.中国绘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1.9.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9.
[3]阿历克斯•伍怀特.平面设计原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
篇2:初探洋思教育模式下“留白”对学生知识构建的影响
初探洋思教育模式下“留白”对学生知识构建的影响
潘金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第四十六中学)
摘 要:基于数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围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阐述了数学教学中适当“留白”的重要性。从导入新课、学习新知、思考问题、课堂训练、课堂评价、小结反思、纠错辅导出发系统地、全面地、多层次地、多角度地设置空白,帮助学生构建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留白;知识构建;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有幸的是我校也加入到了这支学习洋思经验的大军中,在与学生共同实践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过程,而“留白”是其不可缺少的条件。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压强”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完满的、即有“缺陷”或“空白”的事物时,会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或“空白”,使之趋向完美,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因此,这种“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
下面就本人在践行洋思教学过程中对“留白”的一些感想与读者交流。
一、导入新课时“留白”
大家都知道引入新课时要巧设提问,注意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信心。但往往大部分学生会因个别学生的抢先回答而被动地从大脑中调出相关知识,甚至很多学生还没有思考周全,这样看似引课合理顺畅,事实上却很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这时我们如果尝试将引课“留白”给学生,由全体学生独立思考回顾,这样就会照顾到全体学生,同时也能对反应快的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使其先行一步。
例如,引入《15.2.1分式的'乘除(1)》的学案设计:
1.请同学们回顾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
乘法法则:________;除法法则:________。
2.类似于分数,你能猜想分式的乘除运算吗?
乘法法则:________;除法法则:________。
二、学习新知时“留白”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安排、设计问题、诱导训练,为学生提供“空白”框架;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讨论、完成解答,就是接受“空白”框架,填充“空白”,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例如,学习《19.1.2函数的图象(2)》时的学案设计:
1.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画函数图象的方法称为________;
2.画出函数y=x+0.5的图象(表格、网格略)。
三、思考问题时“留白”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不能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对学生的提问,要有时间“留白”,这样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增加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
例如,学习《13.3等腰三角形》课本中一道习题:
已知,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学生1)证明△ABE≌△ACD
(学生2)证明△ABD≌△ACE
(学生3)作BC上的高线、中线或角平分线,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或证明三角形全等。
四、课堂训练时“留白”
传统“课堂训练”中,学生可能是草稿书写,教师也只能关注到个别学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将课堂训练时间完全归还给“留白”给学生,实行“课堂作业制”,课堂作业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教师批改各个四人小组最好最快成员的,其作为小组“小老师”再批改其他组员的,实现全班全批全改。这样一来,一方面培养了学生重视练习、规范书写的能力;另一方面产生竞争机制实现课堂训练的全批全改,使部分学生的错误得到及时的纠正;再者,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也能帮助照顾到学困生。
五、课堂评价时“留白”
事实上合理地运用延迟性评价,能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激烈争论的空间与时间,从而获得更多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
六、小结反思时“留白”
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而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反思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其实,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今天我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我还想探索什么内容等。
七、纠错辅导时“留白”
数学学习中常见题型辅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就不能只是普遍性地将错题讲一遍,而要分析错误原因,将真正改错的全过程“留白”给学生,通过学生板书展示,不同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补充小结等方式使学生在纠错中挖掘错误的成因,构建梳理思维框架,内化知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设置,不是空白,不是甩手不理,而是交托给学生的一片“自留地”,是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丰富想象、自主学习的一方舞台。好的“留白”将会使我们的教学出彩,不切实际的“留白”将成为我们教学中的败笔。
参考文献:
[1]宋运来。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07.
[2]叶长文。论教学布白的艺术[M]。《课程教材教法》出版社,2003.
★ 留白诗歌
★ 对老师的影响范文
边角山水画的留白对现代版式的影响(锦集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