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XForMiamchristin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记叙文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指导,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记叙文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指导,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目录
篇1:记叙文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指导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指导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我们要注意的有以下方面:
首先是立意。
(1)通过某种事物描状,表现某类人或某个人的精神品质。
(2)寓社会、世态、人生的某些哲理。a、写此物含彼意 b、明写物暗喻人。
(3)要昭示人、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生活、思考、斗争、前进。
(4)立意可发散性多元思维,从中选出最佳立意,也可逆向立意。
从具体操作上看,命题引导立意。
1、顺向立意
(1)耕牛:描写耕牛紧拉套绳,步履坚定,任劳任怨。人格化地表现默默奉献、埋头苦
干的精神和“得到的甚少,给予人的很多”的品质的人。
(2)红叶、菊花:描写红叶、菊花霜凌之后叶更红、花更艳、人更爱。拟人化地表现人生经历艰辛苦寒是一种丰富,一种收获,一种精神财富。
(3)夕阳:描写“夕阳无限好”,依然绚丽依然辉煌。象征性地反映老一代老当益壮、甘
愿奉献余热于人间的精神。
(4)溪流:描写溪流冲过各种艰难险阻,百折不回,奔向江河。人格化地表现某种永往直前、追求不息的性格。
(5)梯子:描写梯子朴实无华,忍辱负重。形象化地表现为了祖国未来、为了他人甘愿做人梯的奉献精神。
(6)老树:描写老树饱经风雨雷电的考验,历经沧桑岁月,目睹世事变化。人格化地表现承受艰苦生活环境磨炼的年富力强、精神财富富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7)烟雾:描写白雾弥漫,蒙住山峦沟壑,若不明辨,就会迷失方向。象征性地反映生活中有时团团迷雾,遮住真相,掩埋真理。启示人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头脑清醒、明辨是非、识别方向,尽量少走弯路和错路。
(8)仙人掌:描写仙人掌不择环境,只要有泥土,哪怕再贫瘠的泥土也能生根长大。拟人化地表现旺盛的生命力,鼓励有志青年去老少边穷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开发建设大西北贡献力量。
(9)星空:描写繁星闪烁,星光璀灿。象征祖国群星灿烂,象征性地表现当今时代人才辈出,明星闪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激励青年一代积聚知识、智慧、力量,脱颖而出,辉耀于祖国上空。
(10)无名花:描写无名小花繁盛艳丽,竞相开放,争奇斗娇。一改文学作品歌颂明星、名人、将军、功臣,而拟人化的讴歌不知名不起眼的小民百姓的朴实、正直、敦厚的美德。
2、逆向立意
(1)翠竹:描写翠竹傲寒凌雪,与松梅为“岁寒三友”,高洁而令人钦敬。但反其意而立新意,拟人化地反映那种徒有虚名、内心空虚、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人,启示我们应做内心充实、表里一致、朴实无华的人。
(2)牵牛花(藤萝):描写牵牛花(藤萝)枝枝蔓蔓,五彩缤纷,如荫如盖,浓郁茂盛,借助他物攀得远,爬得高。人格化地表现攀附权要,趋炎附势一类依附者形象,启发人们应有独立人格。
(3)芦苇:描写芦苇纤细轻盈,芦花如雪,随风摇曳,为秋色增美增趣。形象化地表现生活中见风使舵,随风摇摆那类人的性格特点,告诫人们做一个立场坚定的人。
(4)鹅卵石:描写鹅卵石在急流中不停滚动碰撞,被波浪涌上沙滩,圆溜、光滑、可爱。形象亿地反映人际关系中那类无爱憎无棱角圆滑光溜的处世哲学。
(5)爆竹:描写爆竹在欢喜庆贺时增加节日气氛,使人欢快喜悦,为庆贺呐喊不惜献身碎骨。形象化地表现那类一发脾气,后果就不堪设想,或因炫耀威力而自取灭亡的脾气暴躁者。警戒人们“忍”字当先,三思而行。
其次是选材
(1)或取不知名、不起眼的花草木石,人格化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品质。
(2)或取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雨雪雷电,象征性地寄寓某种哲理。
(3)或取用品什物、家具器皿,形象化地反映一种思想感情。
(4)或取家畜、飞禽、走兽,拟人化地蕴含某种思想。
第三要注意语言
(1)诗化语言,绘画语言,浓淡相宜,饱含感情,含蓄深刻。
(2)描物状形语言是全文重点,要占多半篇幅,而议论、抒情性的点题语言宜少,适可即止。
记叙文阅读指导·拨开云雾见月明
问:如何迅速而准确地把握记叙文的主要情节?
答:首先要心态平和稳重,因为我们阅读的文章中,记叙文占了多数,这方面我们积累的经验也最多;紧张、急躁都不利于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当然,阅读时也需要一些技巧。比如:用逐段内容概括的方法,把全文情节分成几个小块,这种方法简单有效;也可以留意文章记叙的线索,把围绕线索展开的情节串联起来,这种方法很严密;对于一些文章,还可以关注文章重复或类似的语句、情节,前后勾连,把握内容。
问:怎样分析文章记叙的顺序?
答:我们对记叙顺序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记叙文中有个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作者安排得恰当,才能叙述得条理清楚,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它们各有特点。顺叙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使文章情节丰富,颇有起伏。
问:如何体味文章详略安排的特点?
答:记叙文中,对人或事细笔描写、重点刻画,这就是详写。详写的内容往往是与文章主题紧密相关、对突出主要人物形象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对人或事只做简要概括、粗略交待,就是略写。略写的往往是次要情节或人物形象的次要方面。总之,体味文章详略安排的特点,离不开对文章所表现的中心的准确把握。
问:概括文章内容有没有什么“绝招”?
答:有这样几个简便易行的方法:一是用抓关键语句来概括,即寻找文中起总起、过渡、总结作用的句子;二是用要素串句的方式来概括,即提炼要概括片段所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等因素,作合理的组合,使之通顺;三是用分块组合的方法来概括,即分别概括出文章不同层次的事件,组合进来成为整体内容的概括。
问:考试时,做题前阅读文章如何把握细致的“度”?
答:是啊,考场上的阅读的确需要一个“度”,它与平常的阅读过程有很大的区别。考场阅读既不能过于周密,不能有太多反复,否则极易耽误时间;但也不可过于粗略,不可一目十行,否则就会漏掉许多关键信息,不利于提高解题效率。我们不妨这样做:做题前浏览全文,了解大致内容即可;再针对题目的要求,由初读了解的内容引导我们细致品读局部内容,完成准确的答题。
篇2:托物言志散文
有一种花在百花凋零、荒草枯木的时候开放,有一种花在寒冷的冬季坚强的挺立着,有一种花在……它不像兰花丽那样脆弱,它也不像牡丹那么高贵华丽。它那清高的品德,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北宋的林和靖曾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来赞颂它,它就是梅花。
它那动人身姿,使人一见倾心,产生喜爱之情。在光秃秃的树干上错落地开着几百几千朵花。它有五个花瓣或五的倍数,真是非常奇特,它有白色的、红色的、黄色的……一阵一阵的微风吹过,一团香气就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梅花的精神是可贵的。当别的花儿昏昏欲睡的时候,梅花却不畏严寒,勇敢地悄悄开放了。
啊,它用自己金黄金黄的花儿召唤百花争艳,生机勃勃的春天。它迎来万紫千红的百花后,自己却悄无声息地离去了,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呀!
我爱你,梅花!
篇3:托物言志散文
小草很弱小,就连一滴小小的露水都能把它压得很低很低,它不像大树那样高大,不像鲜花那样娇姿多态,可当春姑娘来到这个世界时,小草破土而出,嫩嫩的,绿绿的,撒满大地。它们是团结的,数不清的小草聚在一起,给大地披上鲜绿的衣装,是它们送走了冬季的干燥和单调,带来了色彩和希望。
小草,弱不禁风,但狂风暴雨能使树枝散落,能让鲜花凋落,但它对小草却毫无办法,即使是被暴风雨冲刷,它依然挺立。
小草有魄力,有顽强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力量,有无人能敌的魅力,他没有鲜花的美丽,没有大树的高大,它有的只是一种精神支撑着它,像瓦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着它的一生!
篇4:托物言志散文
十里和风,春意渐浓。青青河边草,悠悠柔柳枝。不经意间,由冬步入了春,向来爱花的母亲不知从哪弄来几株栀子花的幼苗,种在了一个椭圆形的坛子里,亭亭玉立,很有一种艺术品的味道。
母亲爱它呵护它,一如小时候照顾我一般细心认真。想着等它长大,开花,到时候满院子都充满着浓郁的香味,我都有点迫不及待,巴巴的看着它,仿佛下一秒它就长出新叶,生机萌动,茁壮生长了。
可是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大约过了一个礼拜,一天早起的时候,我在院子里看见它原本绿绿的叶子变得有点泛黄,就像枯叶蝶一般失去了生命该有的色彩。
“哎呀,这栀子花不会是死了吧?”我惊呼。可母亲却一点也不知着急。
“没事的,过几天就会好的。”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她与植物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所以听了她的话我心里稍稍放心了。
果然如母亲所说,不需要为它担心,它与死神的搏斗中胜利了。看着它悄悄抽出嫩芽,我欣喜地想要跳起来,生命是如此的奇妙。
和煦的春风如婴儿那柔软的小手,吹向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唤醒万物,也唤醒了人们沉睡一冬的心灵。在新的一年,我们守望着自己的人生,未来的道路中若有困难阻碍,也要学植物一般坚强,努力的生活,感受生命的力量。
篇5:托物言志散文
站在窗前,望着窗外被烟雨笼罩的世界,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依稀可以辨别出远处的房屋以及路边的树木,眼前的世界就像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
天上的雨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颗接着一颗不断落下,在空中形成一幅水帘画。雨点落在地面上、屋檐上以及水面上,溅起朵朵水花,形成圈圈涟漪,惊动水中的鱼儿,在水中游荡开来,顿时地上、水里以及空中形成一幅绝妙的美景。
水滴“啪嗒”落下,打在树叶上,叶子随着雨水在风中打着旋儿往下落。树梢的叶子叶上的积水越来越多,形成一滴滴沉甸甸的水珠,然后“啪”从叶尖落下,引起树梢微微颤动。
一滴小小的雨滴是渺小的,但却又是伟大的,水滴中倒映着世界的一切,形成一个围观的时间,大概在水滴们的眼中,世界的一切都十分的渺小。例如高楼大厦或是低矮房屋,大概在都会被影射到一滴水中,“一花一世界”的真谛莫过于此。水滴之中的世间万物,大概都是和谐圆满的,因此像雨滴一样把食物的性质反过来思索,不也是大智慧吗?
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到是每到春雨时节,天空从来都不吝啬于雨水,总是按时滋润着大地,这难道不是博大宽宏的胸襟吗?
让我们成为像雨一样的人,学会用雨一样的想法来思考人生,感悟人生道理。
篇6: 托物言志散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春天来了,梨花在春风吹拂下才开放的盛景。而梅花则不同,在严冬就生机勃勃,吐出嫩嫩的幼芽,把春的信息最先报告给人们。“桃未芬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其花开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当大地百丈冰凌,她仍然花枝俏丽,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不摆动,不争利,不为名,仍忠于职守,默默装饰春天,独具花早、品谦、质坚、格高、名远、神清、性旷、魂忠之风韵。我想,今天的人们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
篇7: 托物言志散文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他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和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篇8:托物言志散文阅读技巧
一、认真阅读全文,找准所托之物。
即是“托物言志”,首先要找到所托之物。一般来说,这类散文的标题会提示象征物。像《红砖颂》,标题中的“红砖”便是所托之物,《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也是所托之物。但有的散文,题目不能提示象征物的,我们也有办法找到它。如《荔枝蜜》,从题目中不能判断,但我们通过全文,可以看到作者所描绘的事物有荔枝树、荔枝蜜和蜜蜂,那么,这三个事物哪一个才是象征物呢?通过分析文章描写的重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便可以确定所托之物是蜜蜂。找准所托之物,这是我们把握主旨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条件。
二、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
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如《红砖颂》第一段中的描写:“泥家生的女”、“窑中长成人”,提示了红砖平凡普通的身份;第二段中“一团黄泥”“一件朴素的黄袍”写出了红砖外形的纯朴;第三段中的“棱角分明”从外形写红砖的刚毅;“松又坚”、“脆又韧”是对其内在品质的评价。事实上,事物的外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从这里我们可以归纳出红砖的内在品质:纯朴、谦逊、无私;普通、刚毅、无求;献身、奉献、无悔。这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三、仔细品读课文,提示所言之志。
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并非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红砖颂》的结尾,将红砖与砌砖工人融为一体,红砖与砌砖工人都有相同可贵的精神,这就暗示了红砖的品格正是砌砖工人的品格,这样就基本完成了“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在这类散文中,作者所借之物是他表达感悟的外壳,这个物早已不再是原来简单的物,它被作者人格化了,是某种精神、某类人物的象征。
延伸阅读:托物言志散文写作指导
A 在你所观察的生活之中,你最喜欢的事物是什么?
B 它的哪种品质打动了你?
C 你打算抓住它的哪些外部特征进行描写?
D 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人、事或物?
E 你想用什么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传神?
F 你写这篇文章要表达的“志”是什么?
G 你读过的哪一篇文章可以借鉴(结构、写法等)
篇9:托物言志
水,自上邦之帝王至小国之小民无一不知,水者,余谓之柔,而天下莫柔弱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至者为水。
水柔,山泉潺潺,细雨绵绵,涓涓小河,辅以青草丛丛,谓之柔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多么清新秀丽的景色,犹如一名大师以墨画成的隽永之画卷。美丽而自然,淡雅而脱俗,浑然天成,似那绰约之处女,宛若游龙,翩若惊鸿。一束束银丝般的水流聚成小河,小河又聚为大江,滚滚的大江又积为汪洋大海,大海中波浪涛涛,掀起万丈狂澜,惊涛拍岸,波澜壮阔,巨浪滔天,遮云蔽月,似巨鹏之翼,铺天盖地,又如巨龙般咆哮如雷,穿梭于浪潮之间,壮哉,美哉!其浩浩荡荡石破天惊,谁又能与它柔弱而无争,清新而淡雅的样子联想在一起。
所以水看似柔弱无能,但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化学中有酸与碱两种物质,此两者皆为至刚至强之物,而两者混合,便会形成水,故水乃天下中性之物,不刚,不强,不锐,所以不容易被伤害,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宝刀抽之且无伤。何况其他。
水不像宝刀一样锋利,可以断泥碎石。也不像宝玉一样美丽,可以供人欣赏。更不如书本可以阐明大道。它处众人之所恶,但它为生命之源,为君子,老子云:“故几乎于道。”它蕴含着大道之理,它有如圣人。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有宽阔的胸怀,正如水一样。《老子》云“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无争,固无尤。”这种包容的品行,它平凡,它又不平凡。它有广博的胸怀,它滋润着万物,它几亿年来观看者漫长的历史,体会着哲理。忽而变为壮丽的沧海,忽而成为桑田间的一股清流。周王伐纣时它在,靳柯刺秦时也在,如今,它还在!
平素的人皆如蚂蚁一样,忙忙碌碌,浪迹于天地之间,不知所措,不知为何所错,迷茫而空虚,得到了肉体上的充实而失去了精神上的幸福。“荣者自纷纷,辱者定碌碌。”仿佛没有失了魂,这种人岂有存在的必要?
而水,轻灵而神妙,似乎比人还有哲心,有思维,有灵性。它包容万物,无所不在。人应不争口舌之小利,不应仗势欺人,媚上欺下,这才是真正的人。有思想,有境界的人。这是处世若水一般挥洒自如,举重若轻,的.人。比尘俗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好太多了。故至人无己,神人无名,圣人无功。
我要赞美水,人应为水,上善若水。
篇10: 托物言志
小时候,我常听妈妈讲起松树的故事。在我的记忆里,它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被人一次次提起,就像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歌颂它的性格,赞扬它的精神。
后来在一座大山上,我真实地见到了它。树皮与其他树一样是那么粗糙,可是树干是那么笔直,如一把直指天空的利剑,剑光慑人;如一位守卫着边疆的战士,毫无懈怠。周围别的树叶早已经落下,随风而去,化为尘土,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而它那如针一般细长的叶,却依然碧绿无边。
我原本在树边挖笋,却一根也没有找到,休息时再次注意到它,我问妈妈:这是什么树啊?妈妈看了一眼,回答:这就是松树呀!妈妈的这一句就是松树呀!在我的心里激起千层浪,抬头仰望许久,情不自禁吟诵起李白的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就是眼前的山顶松树,把这种高洁傲然、心怀凌云的品质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旧日松树曾经只不过是荒山野岭边侧的一株小树苗,贱生贱长,被人忽视,但它毫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虽然是一棵平凡又孤苦的小树,却心怀参天大树的梦!
它无依无靠,在烈日吐炎时苦苦支撑梦想,在狂风袭来时自觉锻炼自己,在大雨滂沱时紧紧抓住地面,只为十年如一日等待开花结果、出人头地。终有一日,它长成一棵大树,无比粗壮,无比茂盛,被人们敬仰。
人,是不是也应该像一棵松树一样,不受挫折的影响,心向高远,时刻磨炼自己,闯出自己的天地?
★ 托物言志的散文
★ 初三托物言志范文
★ 托物言志作文
★ 托物言志的古诗
★ 蜡烛托物言志作文
★ 竹子托物言志美文
★ 初一作文托物言志
记叙文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指导(锦集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