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山腰上的四合院散文

时间:2022-12-01 01:16:41 作者:去背单词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去背单词”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芙蓉山腰上的四合院散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芙蓉山腰上的四合院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 芙蓉山腰上的四合院散文

芙蓉山腰上的四合院散文

看着北京有许多老四合院被国家列为文物保护了起来,也有许多古色古香的的四合院成了个人收入的来源。因为大家都知道北京的四合院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四合院建筑上讲究并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在那些雕刻上,更有福寿双全、四季平安等的寓意嵌在其中。世人皆知它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谁有条件去了北京不想体验一下住四合院的那种封闭幽静的经历呢?现在的老北京人还拥有一套四合院的,不光是收入的来源,恐怕还是他们引以为傲的资本了吧。

虽然我对这种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向往,但毕竟自己属于那种没有条件的人,没有机会亲身经历一下那种奢华的生活。可是我也有过住普通四合院的经历与记忆,这样看来也就不遗憾了。虽然北京的四合院分两进两侧,四合院的大体分布为大门、第一进院、大堂,第二进院、书屋、住宅等,两侧有厢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门相连接。北京的四合院,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家喻户晓的――紫禁城皇家的四合院,它不光最奢华、最大、还价值连城。其次就是老百姓的四合院,幽静之中也古香古色,呵呵,值不值钱那要看住过谁还要看保存的如何,或者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内容意义。而我说的这个四合院是有四户人家围起来的院子,没有第一第二、也没有厢房走廊之分,说它是个四合院真的有些牵强,它还有些杂乱、有些拥挤,可是它有我儿时成长的记忆。

老台东人都记得芙蓉山小学,小学是山的“龙头”,左邻右舍的孩子都在芙蓉山小学上小学。 “龙颈”“龙腰”“龙尾”杂乱无章的住满了居民。大小房子、互相围绕、错综复杂。因没有一个秩序,总觉得深深浅浅的左拐右拐的像是迷宫。特别是对于一个刚从部队军营那种井然有序里走出来的孩子来说,一条走廊分割了两边的房子,一目了然。可这种曲里外拐的深巷子、浅巷里藏着神秘一样也隐着“危险”。特别是晚上,黑灯瞎火的,大小巷子里黑漆漆的,更是有它不怒自威的威严,哪里还敢走远。好歹我们家住在那些房子围起来的四合院里。

没有北京四合院的古香古色木头的雕龙玉砌、廊廊檐檐,但是也绝对都是一些木头门窗。没有北京四合院的精致,邻里之间的亲情只有比北京四合院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记得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那时候大家就像一家人”。因为父亲是军人,母亲是老师,吃的用的总是比别人家要好些的。听母亲说,那时做饭家里都是开着门的,邻居家的孩子闻到香味总是喜欢来我们家吃饭。加之母亲婚后进十年没有孩子,又是老师,孩子们又喜欢她都亲切的喊她“姑姑”。现在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可是每次提起“芙蓉山”她还是那么滔滔不绝。

我对这个半山腰上的四合院有印象,还是跟着父亲从部队转业回来的那年。那时,我已经六岁了。 母亲学校因为缺老师,所以一直催促休病假的母亲回来上班。父亲权衡之下,才申请转业回了青岛。后来我们姐弟三人成人后,都觉得亏欠父亲。如果不是因为母亲一个人带我们姐弟三人太辛苦,父亲在部队一定还有更好的发展。可惜,父亲一直对名利看的很淡薄。包括他们一起在郑州军校深造过的战友来青看他,都替他惋惜说只差一月就因提前接受任务回部队,而没有回去拿毕业证太亏了。他们说当时老师都说可以回去补发的,可是父亲总一笑置之了。

父亲时常说“为了老婆孩子回来他不后悔,有没有真本事不在于那些虚名上。”唉,第一次这样借一段文字剖析审视父亲人生路上的这段历史,既敬佩他也为他惋惜。这些是题外话,只是在这里牵扯到了这些思绪忽然有了些感慨,就借着此篇添上了,请大家见谅!

父亲回来了,我们家也在四合院里有了炊烟。母亲说,过去那些年她为了我们去了部队,虽说邻居大哥在家里住着帮忙看房子,但是人家不做饭。现在我们全家都回来了,母亲用过去那种七人的大铁锅蒸馒头做饭,让我们家房顶的烟筒里也有袅袅炊烟。“这种房顶上有炊烟,屋子里飘着饭的香味才像个家的样子。”母亲时常说。

四合院,自然住着四户人家。一进小院门,我们是左边第一家,对面也是右边第一家对我来说没有太多的记忆。因他家最小,只有一间屋子,而且关键是没有小孩,好像还时常换人,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印象就很正常了。里面是宋大娘和刘大娘家,她们各自有一个和我同龄的孩子,所以我们时常会串门,自然记忆深刻。那时,我会拿母亲蒸的大馒头去换她们家的玉米面饼子吃。当时,孩子们都说我太傻,呵呵,以现在提倡多吃粗粮对身体好的`养生之道,似乎看来就不算太傻了,而且还应该得到表扬才对。

当初,孩子之间这家吃、那家吃,不是分得很清。谁家做好吃的,反正也不关门,孩子们自然就跑谁家去吃。母亲现在仍时常怀念“那时,人多朴实啊!有困难大家一起帮,你爸不在时,买煤买粮都是邻居帮我!幸亏有那些邻居啊!”

的确是,我记得晚上睡觉,把两扇木头门一关,顶上一根长棍子,就安然的睡下了。现在不知道谁家还敢?

在这个四合院大约住了两年左右,我们就跟着分到单位宿舍的父亲搬了家。86年芙蓉山也在党和政府的号召和管理下,拆迁了。过去小街小巷的那些邻居也都住进了坐落有致的、漂亮的、高大的楼房。那些在冬天里在各家的屋檐下搜索那最粗、最长冰凌的日子。在夏季的雨天里,端出家中大小盆放在屋檐的长檐处接水、玩水听那水悦耳的叮咚声欢呼雀跃的日子。搬着自己家的小板凳,这家吃顿那家吃顿的日子。站在巷子里清脆的喊一声,左邻右舍的姐妹就都听到了,然后牵着手哼着歌一起去上学的日子……所有的那些童趣,不知道在芙蓉山孩子们的记忆里会不会随着它的消失早已淡忘了?

破旧的四合院从建成高楼大厦开始,再也没有了它过去斑驳的痕迹, 它彻底消失了。可是那两年住在四合院里的情结已深深烙在我的心底里了。

篇2:描写四合院的散文

四合院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北京的四合院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崐一个“口”字形。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小四合、中四合、大四合三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五间,三正两耳,东、西厢房各三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五南五北、七南七北,甚至还有九间或者十一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身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与后院,有东院与西院,有正院与偏院,有跨院,书房院与围房院,有马号,还有一进,二进,与三进……等等。

北京冬季和春季风沙较多,居民住宅多用门帘。一般人家,冬季要挂有夹板的棉门帘,春、秋要挂有夹板的夹门帘,夏季要挂有夹板的竹门帘。贫苦人家则可用稻草帘或破毡帘。门帘可吊起,上、中、下三部分装夹板的目的是为增加重量,以免得被风掀起。后来,门帘被风门所取代,但夏天仍然用竹帘,凉快透亮而实用。

北京的四合院很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小姐、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这就是咱们的首都——北京!这就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竹筒的“大住宅 ”,这美丽的“大花园 ”,那就是——北京的四合院!

篇3:描写四合院的散文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子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其乐融融。因为院子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以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比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是“福寿双全”,在花瓶里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问哦“四季平安”,而嵌在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篇4:描写四合院的散文

小镇北距省城20公里,过去曾是秦陇通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虽然没有中国四大名镇有名,但由于盛产煤炭和制陶业,因而在陇上也是名传遐迩。

几十年前,小镇上有数十座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这都是当时镇上的一些有钱人家的宅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演变,再加上人为的破坏,镇上绝大多数四合院都已经消失了,尚存的几座也由于几经改建、翻建,都已是面目全非。只有镇中心的这一座四合院还保留着百年前初建时的原貌。

让时间回到七十多年前。

这是这座四合院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布局严谨,结构合理的四合院,坐南向北,占据了小镇正中心的最佳位置。院内房屋全部是当时最时兴的“板装修”,一色的原木装修,光洁照人。正南面是耸立在一米多高台阶上的上堂屋,出檐三间。屋内和台阶都是方形青砖铺地。北面是下堂屋,台阶略低,亦是出檐三间。东边厦房亦是出檐三间,只有西厦房房檐较浅。三面出檐房两米多深的檐下,各有四根柱子矗立在柱顶石上,支撑着屋檐,使房屋显得稳重、大气。上下堂屋中间都是通间四扇门,四扇门上半部是窗棂式,中间均是精美的镂空木雕,分别雕刻着“琴棋书画”和“梅兰菊竹”。四面房屋的窗户都是近一间房大小的棋盘形窗棂。上堂屋是主人的正房,长方形琴桌配以稳重的八仙桌,两边是造型优雅稳重的太师椅。桌上摆着日本自鸣钟,绘有三国人物的大花瓶和景泰蓝茶叶罐,圆形的礼帽盒。通间大炕上有绘着戏剧人物的炕柜,柜上是漆绘大木箱。炕上铺着色泽鲜艳的俄罗斯栽绒毯。墙上挂著名人字画。炕沿边上是一台纯铜方盘火炉。屋门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约两米、宽约一米二的巨匾,蓝底白字,“积厚流光”四个遒劲的大字耀人眼目。东厦房是主人长子夫妇的居室。西厦房是醋房(老主人还兼营自酿的食醋),房内摆满了酿醋用的缸、盂等。酿醋是老主人妻子的任务。她每两月酿一回醋。开始酿醋前,先恭恭敬敬地给“醋娘娘”烧香上供,祈求她保佑酿出上好的醋来。到醋料发酵好,醋从竹子做的龙头中汨汨流出时,满院中就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醋香味。下堂屋从中间隔开,前面是铺面,后面是居室兼客厅。铺面位居小镇中心位置,铺面屋檐下蓝布白字的“九如恒”号匾迎风招展。铺内所经营的商品主要是当时农民用的农具和日常用品。柜台前摆放着两条长木凳,老主人热情的接待着来往的顾客。铺面北面是大门,门上方亦悬有名人题写的“青云得路”匾额一块。

院内四面房屋,围成一个一百多平米的院落,若加上三面出檐房宽敞的台阶,那整个院落就有近两百平米的空间了。院中间有木制花架,架上摆放着方形、圆形和六边形等各种造型的花盆,各种奇花异卉应季绽放。夏天,四面房屋的大窗户都可以支起来,使得屋子里既透亮又通风。

进院中西南角门,是一甬道。穿过甬道,上十几级台阶,这里又是一个小院,院中东西两面各建有房屋四间。宋人词曰:“庭院深深深几许”,从临街大门到这处小院,曲曲折折,使人顿生“深几许”之感了。

这时的四合院主人,经过十数年的打拼,已创下了一份让镇上的人们羡慕的产业,有房产四合院两处(另一处四合院位于文中所记四合院以东五十米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房改”中被划归公有),铺面一处,附近有田产数十亩,已是镇上为数不多的小康人家之一。四合院的主人这时正处在春风得意时期,家业如日中天,生意蒸蒸日上,家庭人丁兴旺,正可谓花团锦簇,烈火喷焰。特别是他的长子考上北京大学一事,更成了轰动小镇的一件大事,因为在这之前,小镇上的读书人还从没有过如此的荣耀。当时为了庆贺儿子的高中,老主人在家宴客三天,以招待前来祝贺的四方宾客。地方乡绅五十多人联名请时任省教育厅长的水梓先生题写了两块匾额,这就是悬挂于上堂屋檐下的“积厚流光”和悬挂于大门之上的“青云得路”两块耀眼的匾额。

自此之后,历史的狂风巨浪就推着这座四合院在浪尖上颠簸,四合院的几代主人们也经历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遭遇和磨难。随着老主人的长子怀着抗日救国的一腔热血,从北京大学投笔从戎,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最终战死沙场之后,老主人想让儿子光宗耀祖的期望一下落空了,极度的悲戚、怅惘、怨恨,笼罩了一家人好长时间。老主人的儿子是因抗日救国而捐躯的,本该得到褒奖,可事实上,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此后的许多年里,这件事竟成了压在全家人背上的一个沉重包袱。这是历史的不公!

篇5: 玉芙蓉散文

玉芙蓉散文

所有的故事,都开始在一条芳香的河边,涉江而过,芙蓉千朵。诗也简单,心也简单。

华灯初上,飞虹霞霓!斑斓芷若,残虹若个!

爱不悔望了又望好想流泪,头不回就让我喝最后一杯。儿女情长,想到心头就沉醉,那一哭一笑的模样,很美。小小年纪,就要学会面对,有些事想起来真让我们惭愧。小小年纪,就要学会无畏,有的人活到老能有真情几回?

迷恋,忘却,被她吸引温婉可人,秀气娇俏! 水墨江南,诗雨嫣然!

每次雨天,总是思绪万千,灵感出奇又奇妙,我想这是灵魂在撒娇,靠拢微妙,心情也天马行空,心枕花香,听雨微澜!

天生浪漫,气质使然;心怀浪漫,漫步云端。

难能可贵,假如爱有天意!敬酒一铃,天若有情亦动心!微澜,心意阑栅!百度,咫尺天涯!漫溯,秋水伊人!静秋,残虹若个! 兰草戒指,寸心敛羞!

情笃,七里飘香,蓝屏诗涌!

每个女孩心中都会有一个关于王子的'梦,男孩同样也怀揣愿望:有一天,可以帮她去达成,.愿望小小的,却很美好,心灵的契合,公主的魔法,点亮吻醒的青蛙。嗨,你心中一定也有一个她。

蓝颜红颜,红尘蓝天。秋水伊人,倾城佳怡。

霜染静秋,落英缤纷,斑斓如蝶,兰花溪隐!

一川烟雨,琉璃心曲!啸雅潇湘,一曲离觞!

风轻云淡,花落流年。

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天涯倦客,但闻迷津,不知归路,勒远山,眺海蓝,听不见你,也看不到自己。

花儿有个愿望,希望能朝花向阳!生活像一串珍珠项链,许愿与还愿,还有心愿与祝愿,向往美好与美满。当然,有缘由份自有天佑,有愿由衷会有人明。

听,花期越来越近。

篇6: 四合院的往昔散文欣赏

四合院的往昔散文欣赏

前两天偶遇平姐,她很兴奋,在人群中大声叫我的名字,然后给我热烈的拥抱,已过五十的人了竟象个孩子似的,看来日子过得无忧且平实,她脸上没有褶子,肤色还是那样黝黑光滑。那时她在我们那个四合院里被称“黑牡丹”,如今到这个年龄还是黑里俏,身材娇好,衣着时髦,依然热情大方不拘小节。

我们一起喝了咖啡,聊了许多陈年往事,回忆那个四合院,还有院里一起住着亲如一家人的邻里们。旧城改造把那些胡同和我们的四合院一夜之间变成废墟,最终消失在鳞次栉比的楼群脚底。散落在这个城市各个角落的邻里们,匆匆作别后再没相聚。时光如白驹过隙,二十年之后,我和平姐在这金碧辉煌的大厅里描述童年和往昔,那青砖黑布瓦的四合院象一幅画定格在我脑海里,感觉从未离开过。

搬来四合院的那年,我刚上小学,有天放学回家,突然发现家徒四壁,空无一人,邻居说“你家搬走了,是在南街胡同,快去看看吧。”

这是个陌生的地方,在一条长长的巷子(胡同)里,两扇门内是一个方方正正的院子,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房子,一色的青砖黑布瓦。院里的那棵槐树下有一块水泥柱支起的青石板,悠悠地泛着光。一口压水井,出水口修了蓄水池。我家住在朝北的两间屋,隔壁有一处宽敞的过道,通风好,是夏天避暑的好地儿。来这里算是安定下来,一住就是十几年,直到我出嫁。

平姐早年丧母,父亲带他们姐弟四个度日,父亲酗酒,每次喝醉回到家,都要上演一场家庭暴力,先是东西破碎的声音,鸡飞狗跳地喧闹,接下来孩子们不是无故被打就是吓得东躲西藏。这时我和妈妈守候在大门口,截住准备深夜外逃的平姐和妹妹,把她们悄悄地安顿在我家里。妈妈一边叹着气,一边骂着平姐的爸爸:马尿喝多了,造孽!这样的天,女孩家出去也不安全啊。后来平姐和妹妹为了躲避挨打,偷偷跑到我家和我挤在一张床上,就成了习惯,姐妹俩大气不敢出的样子很是可怜。直到四个孩子相继成家,平姐的爸爸才续弦找了老伴,再没发过酒风,整天哼着小曲,悠然自得过着清静的小日子。

平姐隔壁贾家的孩子有点特别,一个浓眉大眼还算英俊的男孩子,说话走路总一副女人姿态,喜欢穿格子衣服喇叭裤,背地里都叫他“假女人”,现在叫“伪娘”。跟年轻就守寡的妈妈两人,是这院里人口最少的人家,起初的时候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不易接近,不到一年,跟邻居们熟稔起来,倒也融洽。听说前几年他妈妈去逝,已人到中年人的他一直单着,没成家也不合群。我猜想,单亲妈妈带着儿子生活,生活不易也造成了他性格孤癖。

朝西的房子里住着包工头的一家,说是包工头,也就是带了几个徒弟,接些房屋修缮补漏的活计,阿姨身体不好,常年在家侍候男人和三个孩子。也就是他家的三个孩子最有出息,两个女儿先后考上大学,一个在地税局工作,一个在北京执教,儿子当了兵,退伍后拿部队的安置费做起自己的生意,近几年又赶上好政策,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只可惜,那家叔叔常年风雨无阻地辛苦,积劳成疾,四十多岁就离世。

朝东的一间半房子,住着刘姓年过八十的老两口。在他们房屋的拐角处,有两只巨大的“木头箱子”,尽管遮挡的严严实实,我们还是知道了那是两口寿材,好奇的孩子总是用小棍去捣腾,看看里面有没有可怕的东西。一看到这情景,老两口总惊慌失措地驱赶漫骂这些无知的孩子,家里大人知道了,更是加以怒斥,孩子们便作鸟儿散。后来,来过几波人,对两位老人劝解讲政策,终于,这神秘又让人恐惧的官材被抬走了,两位老人神情沮丧闭门不出,在家哭了两天。从此以后,老婆婆象是得了臆症,常常对着那个角落发呆,仿佛抬走的`不是官材,而是她的灵魂。然后就开始絮絮叨叨,说他们的寿材得之不易,将来尸首要被火啵是前辈子造孽了啊。他们无儿无女,是五保户,每月靠街道居委会发的微薄的五保费过日子,生活很清苦,尽管日子节简,两位老人身体还算硬朗,能互相照应。老婆婆很是爱干净,身上的布衣裳,每每洗过之后,用米汤水再浆洗一遍,凉到半干时,折叠平整在门前的青石板上用棒槌轻轻敲打,然后再接着凉干。平淡生活终抵不过风烛残年,先是老爷爷不小心摔倒,没几天就去逝了,还没等老爷爷出殡,老婆婆也不行了,这两个相依为命的可怜的老人,牵手走完了最后的旅程,真正是相濡以沫相伴一生,人生最完美的结局。

朝南的高高大大房子里的一家人,起先看来是不喜欢的,女主人长得高挑也漂亮,待人极热情,不笑不说话。一旦热情起来必是有事相求,你还没法不答应。估计是靠这个得来院子里最好的几间房。三个孩子还小,但也不影响他们夫妻照常工作,因为院子里的邻里们,自觉自愿替她带孩子。漂亮,在任何时候都是一副只赢不输的牌。

夏天的夜晚,院子里提前已用井水浇了地,待暑气散了落下清凉,各家搬出条凳,支起凉床铺好竹席,孩子们不分哪家的,女孩子男孩子各占一片,滚睡一起,听老人一个接着一个讲故事,天空离我们很近,仰望着漫天繁星,好象伸手就能触摸。这样的夏夜,院子里都是家不闭户的,也就是因为这个,我的隔壁才出了不堪的事:在我家搬来之前,隔壁家住着一对年轻夫妻,时至夏夜,妻子纳凉后先回屋接着睡了,后半夜丈夫也回屋,摸索到妻子身边求欢,妻子朦胧里说了一句话,让丈夫惊得大跳起来,妻子羞恨得痛哭,几次寻死觅活,被人劝阻。不到一个月,夫妻两人搬走了,那房子一直空着没人住,后来改成了通长的大过道。后来才知道,是外地流窜的小贼在行窃时顺带劫了色。平姐提到了他们:已随儿子移民到了国外。相信流逝的时光能冲淡一切,真爱可以疗伤。

我时常梦回那个四合院,依然是青砖黑布瓦。老槐树还在,满院落雪似的槐花,还有那口冬暖夏凉的压水井,冬天压出来的水冒着热气,洗衣服一点也不冰手,夏天时井水冰凉透彻,用来做石凉粉、捞面条,如果是口渴了,直接喝都清凉甘洌胜似清泉。

四合院里的六户人家情同一家人,吵闹隔阂都有过,但很快都会云消雾散,冰释前嫌。今天谁家做了包子,都要送大家尝尝,明儿谁家有事了,说一声帮手立马就到。过年了要粉刷墙壁糊顶棚,也是大家一起动手,你帮我家,我帮你家,热热闹闹中事情就做好了。

现在住进了楼房,全没有了往昔那种相亲相爱的氛围,只听得“笃-笃-笃”渐行渐近又渐行渐远的脚步声,这么一幢楼里住着,上下左右,行同陌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知是人情变得淡漠,还是环境隔阻了人情。

篇7:一枝芙蓉一枝秋散文

一枝芙蓉一枝秋散文

总是行役缠身,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家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美丽的念想。是的,明日机票已经下定,还得远行。这个时令的成都,满城芙蓉妖娆,每一次分别,都隐忍着一种痛,沉潜于心口,却又说不出来。

人生于世,总是要承受无数的苦闷、烦恼和无趣。但是,真真要讲出来,似乎又没有理由。分别的意象在黄昏里渐渐深重,甚至把这满城妖娆的芙蓉带进来,然后,装在心间,云游他乡。我常常提醒自己,这不是生命美学,只不过是我时常呼唤自己内心世界,让我知道,重新又在路上。

无论是行走在槐花累累的泰山深处,还是蛇行于阶梯入云的黄山松间;无论是借宿于禅意悠悠的峨嵋寺院,还是踌躇在美奂美仑的锦里弄口,我都清楚地意识到,我同这世间的万物,无可既留,不能期待。宇宙大化,不可企及;红尘婆娑,不能深入。我常常发觉自己与这世间格格不入,剩下的,仅能掌控百又三十之重的血肉之躯。

世人常常以为自己能驾驭人间,掌控一切。其实,细究去,不过是错综复杂的假象罢了。无论是嵇康大人“生若浮寄,暂见忽终”的迷茫感念,还是尼采先生“白昼厌倦白昼”的孤独吟诵,生命留给人们的,不过是死亡和无趣。就像我自己,以为我能控制自己三尺之躯,其实仍然滇沛于路,流浪他乡。今尚写芙蓉,敢问后何如?

这么问自己时,我不禁从容一笑。在生命如此美好的年华里,我竟对人生过早地产生幻灭。曾经记得有一次远差在外,之儿问其母人生的意义。打开短信,我即刻回复“人生没有意义”。我知道,孩子尚小,这样回答,实在算不了什么上乘的答案。但是,作为父亲,我实在不想欺骗,使她的人生能明辨是非,拥有一份属于内心的真实。

短信回复之后,我百感失落。对一个尚未入世的孩子,该不该、能不能把与生命紧切关联的呼应关系弄得明白?我当然知道,这样的回答不过是人在旅途别样的心理感受。回到家里,我会绞尽脑汁地找些话题,让之儿打理自己的世界观,再匹之榜样,促其好好念书,向着人生高处远行。

事实上,我不仅欺骗着自己,也更真切地欺骗了孩子。相比于世,我同大家一样,皆秉承着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的人生做法,让孩子慢慢沉浸于世俗的幸福里,而不能自拔。我总不能教育孩子学嵇康,驾车穷路,大哭于野;亦不能教育孩子像尼采,浮生背井,漂泊而逝。此外,我又能做什么呢?

在一个又一个陌生的旅途里,我时常叩问自己,物质逐渐繁华,为何精神却是持续虚空?我不能回答自己给自己的.设问。经过这些年时间的筛选,空间的砺行,我发觉自己越来越喜欢故乡年岁斑驳的老宅,越来越喜欢远山音韵幽情的清潭,越来越喜欢朋友温软深细的倾诉,全没了当年与高山同俯仰、同沧海共进退的心志。细看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曾经有友人问我,为何眉间总是折叠成皱,不开心怀?我沉默以对,莞尔一笑,眉间又迅速恢复了惯常的表情。我想,那不过是我的人生常态所在。即便如此,犹记得早年写在中学语文课本扉页上的话:悲观看世,积极为人。我不能长时间沉湎于这样的思绪,还得打点明天的行礼,离开这花意绚烂的城市,向着新的陌生告别这个秋天。

去留之间,似如幻觉。权以[双调]水仙子。芙蓉录之,以说幽情。

一枝芙蓉一枝秋,一竿芦花一竿愁。行役总向陌生后。

西风紧,芙蓉瘦,浣花沧浪任远游。劳生浮名事,白发双鬓头,欲说还休。

篇8:秋芙蓉优美散文

秋芙蓉优美散文

阳光,流水一样淌过树梢,泼洒在枝枝叶叶上,青色的叶儿衬着粉红的花,一树,两树木芙蓉就那么姿容清绝地立在那儿。

没想到,能在这儿遇到它。朋友傍水而居,门前就是条小溪,小溪的边上两株木芙蓉亭亭如盖,掩映着白墙黛瓦的小院。我笑着说,好一个诗意的栖居,我今天是来采芙蓉啊。

早就在小城里寻觅木芙蓉的踪影,可是一直没见。今天得来全不费功夫,在这个秋日的下午,两株盛开的木芙蓉坦然地,毫不矫情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张开朵朵笑脸的芙蓉,如同一个个盛装的古典女子,在秋风中袅袅娜娜地走来。

这就是“含思秋脉脉,娟娟如静女”的.秋芙蓉吗?《广群芳谱》中这样描述木芙蓉:“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

在《秋庭戏婴图》和《芙蓉锦鸡图》这两幅名画中也同时出现了雏菊和木芙蓉的倩影,画面中芙蓉长枝冉冉,花朵娇艳,秋菊迎风而舞,婀娜多姿。画家为什么别具匠心地选用了这两种花草呢?它们都是秋天生命力最强的植物吧。菊花傲霜,但木芙蓉开在其后,更耐霜寒,故名拒霜花。古人多有诗词赞美:“堪与菊英称晚节,爱他含雨拒清霜”、“谁怜冷落清秋后,能把柔姿独拒霜”、“群芳谱里群芳俏,俏中还数木芙蓉”……

正因为木芙蓉在飒飒的秋风中骄傲地抗拒“风刀霜剑”的这种孓然独立的性格,所以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把两位他心目中最完美的女性林黛玉和晴雯同芙蓉联系起来,一者被视作芙蓉的化身,借众人之口说“除了她,别人不配做芙蓉”;一者在其死后封为芙蓉花神,“始知上帝垂旌,花宫待诏,生侪兰惠,死辖芙蓉”,作长文《芙蓉女儿诔》痛悼之。

而木芙蓉的姿容也丝毫不逊色其他的名花。当春花、夏花一一褪去,木芙蓉便开始盛情绽放,不但花盘硕大,且成簇成团地开花。有一种“醉芙蓉”,尤为难得,清晨和上午初开时花冠洁白,中午变浅红色,午后至傍晚凋谢时变深红色,因花朵一日三变其色,又称“芙蓉三变”。朋友说,他家这两棵就是“醉芙蓉”,此时的芙蓉花确实像一位微醉的女子,面色酡红,含羞而笑,差点“沉醉不知归路”。

还因为一个人的痴爱,木芙蓉和一个城市的名字千百年来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就是前蜀后主孟昶。他曾在成都内外遍种木芙蓉,每当金秋九月,连绵几十里,木芙蓉花盛开,远望则如锦如绣,如云似火,令人心驰神往……所以成都简称“蓉城”的美誉延续至今。据说,孟昶不仅在成都城里广种木芙蓉,还以芙蓉花染缯制帐,称为“芙蓉帐”。

成都的另一个才女薛涛也曾用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制成了色彩绚丽又精致的“薛涛笺”,写下“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的诗句。这个芙蓉一般的女子,把她的才情与风华,她的寂寞与等待,浸染在芙蓉花汁中。秋风过后,胭脂点点,徒留声声叹息,自古以来,多少有才情的女子,她们这些娇艳的花朵最终如秋风扫落叶一般,一地凋零。

花草寄托了人们抒之不尽的情怀。在这样一个秋日的下午,阳光煦煦,花儿盈盈,我什么也说不出,只愿站着,看着,怔在那里,与一朵花对视。遇上了就是缘分。我们不能错过了花满枝桠的昨日,又要错过今朝。

篇9:飞雪芙蓉春散文

飞雪芙蓉春散文

又开学了。虽然不能从元宵节与情人节的充满年味与浪漫地氛围中清醒过来,但大脑还是不得不接受开学的事实。

“寂寞啊,寂寞啊!难耐啊,难耐啊!”这是我读书以来一直挂在我嘴边的口头禅。这也是我读书生活的写照。记得去年冬天上体育课。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结果同学们都去打雪仗去了,我独自待在教室里学习。

忽然一阵寒风刮来,几片雪花向我袭来,扑在我脸上。我哆嗦得似乎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便轻轻地放下笔,向着窗台走去,将要闭窗时,同学们的嬉闹声吸引了我。这时我趴在窗前,呆呆地望着他们。操场上,弥漫着大家的欢声笑语,白色的天空不厌其顺扬着雪花,把大地变成了白毯。肃穆、宁静、祥和。

现在我在高一(7)班,老友冯一麟在高一(5)班。只可恨不在一个班啊!但是,这也是无法隔断我和他的友谊,我们是那么的投缘,成为好朋友的`。

这两天又下雪了。在芙蓉的春天,在地上堆积起来,很快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雪一直到下午才停。

课间时间,我们聊了许多,关于学习,以后的打算,还有以前老同学的那些老掉牙的八卦。他还是那么开朗、乐观、一点儿都没变。

总之,和他在一起我就开心,记得我读三的时候,我的成绩是七零八落,我很灰心,干脆破罐子破摔,放弃算了,但正因为他的鼓励的帮助,我和他才升入芙蓉的高中,回想起三年来一起同甘共苦的日子,欢笑、淡水、争执、闹僵、和解……一幕幕都呈现在我的眼前,耳畔好象回荡着我们的声音。我挺感激他的,他能包容我的缺点,就好象几天后的春风化雪一样,滋润我的心灵。

在你的一生中,虽然你可以认识很多人,但能够成为你朋友的人不多,能成为你朋友并能相伴你一生的人就更少了,耐何不了春风,几天后雪还是化了。等等,我想起了什么,便急冲冲地找到老冯,我问他:“你学得你能在芙蓉读到高三毕业吗?”他满脸疑惑,但还是一本正经地回答了我:“也许吧,但我成绩提不上来的话我会转学的”。“我知道了”。

我眼里充满了泪水,但我始终微笑着,不知是喜是悲。有些东西,只有短暂性的美丽,就像飞雪芙蓉春一样,想留也留不住。

玉芙蓉散文

飞雪芙蓉春散文

芙蓉镇读后感

芙蓉镇观后感

北京的四合院课文原文

关于北京四合院的话题作文

北京的四合院作文450字

游学芙蓉村作文

游芙蓉街作文

湖南芙蓉镇导游词优秀

芙蓉山腰上的四合院散文(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芙蓉山腰上的四合院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