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也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电路图详细解析初三物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电路图详细解析初三物理,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电路图详细解析初三物理
1.经过对实验现象的仔细查看和比较,了解物体带电,两种电荷及他们之间的互动、电量和电中和的概念.
2.经过仔细查看实验及生存实际的例子,了解电流的形成,晓得电流方向的规定,并能用于剖析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和分辨断定电流的方向.
3.经过对实验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现象及普遍规律的仔细查看,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晓得导体和绝缘体事物结构上的差别,能确认生存中等见物体哪一些是导体,哪一些是绝缘体.
4.经过仔细查看和实际连署简单电路,串连电路和并联电路,晓得电路最基本的组成和各局部的效用,了解初中物理公式总结串连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独特的地方,学会用“电流法”、“节点法”分辨断定电路是否准确.辨别电路的连署事情状况.
5.晓得生存中等见的电冰箱、安在门边的电铃、手电筒筒等电路,并具备按要求预设简单电路和连署电路的有经验.
二、知识点及学习注意的问题
磨擦起电,两种电荷、导体和绝缘体、电路和电路图、串连电路和并联电路.
三、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1)剖析判断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物体是否带电时,假如两物体互相吸引则没有办法判断其是否带电,假如两物体相互摈斥则他们一定带同种电荷.
(2)无论是物体带电过程,或者正、阴电荷的中和过程,物整体体系统触电荷总量是未变的.
(3)在金属导体中有过电时,游离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可以看成是原子核相对于游离电子在向相反方上进作走向移动;在酸、碱、盐水溶液中,有过电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时,溶液中正、负离子都会沿相反方向作定向移动汽体导电时,既有正、负离子的定向移动,也有游离电子的定向移动.
(4)串连电路中过电时没有支路,电流只有惟一的一条通路,若一处断裂,电路中便无电流,只需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的电流控响.并联电路,当过电电路时候成互不影响的几条支路,各个支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路的电流之和等于干路中的总电流,一条支路断裂,其它支路中仍有过电,整个儿电路仍通有电流,干路上的开关扼制整个儿电路,支路上的一个开关只扼制这一支路的电流通断.
(5)养成令人满意的实验习性:
①先绘制相应的电路图;
③接线前弄清图中的符号所代表的元件及效用,并将图触电器元件与所给的实验器具材料对照,依据电路图安摆放置元件;
③接线时按一定的顺着次序:还是顺电流方向或逆电流方向,在电路连署的过程中,开关应断裂;
④电路连好后务必依照电路图施行查缉,再试触,仔细查看整个儿电路是否正常办公.
电路图详细解析初三物理
篇2:初三物理电路图教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第二节,第五章是初中电学内容的开篇,本节也是初中电学的基础。本节内容包括电流、电路和电路图三个部分,其中电流概念十分抽象,电流的学习也直接影响到电压、电阻,乃至后续的欧姆定律的学习,属本节内容难点,教材在本章第一节通过若干实验对自由电荷和自由电荷运动等内容作了初步介绍,为学生了解电流概念做了铺垫。为降低学习梯度,教材回避了以往教科书中规定的电流方向与金属中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电流”的学习中侧重其应用,而不拘泥于那些难于理解的物理学概念。另外,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知识也要求“知道电流,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所以,教材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逻辑的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而是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个“想想做做”等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和动脑中认识理解电流电路知识,学会电路元件符号和规范的电路图画法,从而有效践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学习者分析
初二学生对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多数是基于从前科学课等课程的零碎认识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对“电流和电路”的认识更是不明确不具体。初中生正处于心智的迅速成长阶段,对新知识、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电既熟悉又陌生、既好奇又有一定的胆怯,而且他们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因此需要创设情境,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设计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策略
根据对教材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是: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将学生已有的认知从生活经验上升为学科知识,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学习任务。本节课设计以学生探究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层层递进完成学习任务。首先,以夜景图片为情景,提出问题,引入课题。然后通过连续四个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分组进行实验:先组织学生“想想做做”,让小灯泡发光,获得“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形成”的知识;然后通过让LED灯发光的分组实验获得“电流具有方向性”的结论。接着通过画电路逐步过渡到画电路图,提出电路元件符号和电路图的方法。最后在知识形成的基础上迁移拓展——让学生动手拆装“海宝”小电风扇,认识“海宝”小电风扇的电路和画出“海宝”小电风扇的电路图。
电流和电路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和方向的规定。
2、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3、能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4、通过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2、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动脑动手。
2、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判别通路、短路和断路。
【教学难点】
电路的短路及其危害。
【实验准备】
教师用:简单电路示教板、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电池(2节)、开关、小灯泡及灯座、电子门铃、小电机、若干导线。
篇3:初三物理电路图教学
1.首先从正极出发,然后回到负极.
2.遇到复杂的电路图,先按照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的画法一点一点分解.
3.要注意画的导线不能够交叉.
4.注意电流表和电路表的区别.
5,画完电路图后,自己按照正极出发的方向,走一遍,看看行不行.
6.重点注意电表要从正接线柱到负接线柱
7.注意电路是否会短路.
篇4:怎么学好物理电路图
怎么学好物理电路图
(一)看实物画电路图,关键是在看图,图看不明白,就无法作好图,中考有个内部规定,混联作图是不要求的,那么你心里应该明白实物图实际上只有两种电路,一种串联,另一种是并联,串联电路非常容易识别,先找电源正极,用铅笔尖沿电流方向顺序前进直到电源负极为止。明确每个元件的位置,然后作图。顺序是:先画电池组,按元件排列顺序规范作图,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有元件若有电压表要准确判断它测的是哪能一段电路的电压,在检查电路无误的情况下,将电压表并在被测电路两端。对并联电路,判断方法如下,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找到分叉点,并标出中文“分”字,(遇到电压表不理它,当断开没有处理)用两支铅笔从分点开始沿电流方向前进,直至两支笔尖汇合,这个点就是汇合点。并标出中文“合”字。首先要清楚有几条支路,每条支路中有几个元件,分别是什么。特别要注意分点到电源正极之间为干路,分点到电源负极之间也是干路,看一看干路中分别有哪些元件,在都明确的基础上开始作电路图,具体步骤如下:先画电池组,分别画出两段干路,干路中有什么画什么。在分点和合点之间分别画支路,有几条画几条(多数情况下只有两条支路),并准确将每条支路中的元件按顺序画规范,作图要求横平竖直,铅笔作图检查无误后,将电压表画到被测电路的两端。
(二)看电路图连元件作图
方法:先看图识电路:混联不让考,只有串,并联两种,串联容易识别重点是并联。若是并联电路,在电路较长上找出分点和合点并标出。并明确每个元件所处位置。(首先弄清楚干路中有无开并和电流表)连实物图,先连好电池组,找出电源正极,从正极出发,连干路元件,找到分点后,分支路连线,千万不能乱画,顺序作图。直到合点,然后再画另一条支路[注意导线不得交叉,导线必须画到接线柱上(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等)接电流表,电压表的要注意正负接线柱]遇到滑动变阻器,必须一上,一下作图,检查电路无误后,最后将电压表接在被测电路两端。
(三)设计电路方法如下:
首先读题、审题、明电路,(混联不要求)一般只有两种电路,串联和并联,串联比较容易,关键在并联要注意干路中的开关和电流表管全部电路,支路中的电流表和开关只管本支路的用电器,明确后分支路作图,最后电压表并在被测用电器两端。完毕检查电路,电路作图必须用铅笔,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画元件,作图应规范。
(四)识别错误电路一般错误发生有下列几种情况:
1、是否产生电源短路,也就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负极;
2、是否产生局部短接,被局部短路的用电器不能工作;
3、是否电压表、电流表和正负接线柱错接了,或者量程选的不合适(过大或过小了);
4、滑动变阻器错接了(全上或全下了)。
篇5:初三电路图作文
初三电路图作文
初三电路图
谈到了初三的学习生活大家一定都是愁眉苦脸的,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可是在我看来初三的学习生活可以简单的归纳成一张物理学中所说的电路图。首先呢我就是这个电路中主要被服务的对象灯泡,所有电路中的零件都是为了我而出现,我天天忙忙碌碌要想办法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发出耀眼的光芒。 可是最近我的那个小电键总是时不时地会出一些小问题,每次都了放假我的电键就无条件的敞开,到了该闭合的时候又来不及闭上。电键就好像是我的学习状态,一旦低迷整个电路都作了无用功。所以虽说这个小小的电建看上去不起眼,可是它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这个电键的丝毫松动都逃不过电流表的“眼睛”,一旦松动他的立刻变小,提醒我要要努力学习了。
我们每周一次的'考试就像是个“严厉”的电压表。我成绩的变化都在这个表上一览无遗,一点隐私权也不会给我。所以我只有时刻努力使自己(小灯泡)努力发光,让这个电压表显示出来的数字好看一点。
大家都知道电路中最关键的就是电源,而在我的理解中电源就是家长在背后给我的支持,老师们给与我的鼓励与帮助。只有有了强大的电源作我的动力我才能更加自信的来面都初三紧张的学习生活,使我这只小灯泡能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若谈初三事,一张电路图。
作文人网
篇6:物理真题详细答案及解析
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试题(江苏卷)
解析版(尹亚洲)
参考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圆柱侧?d,其中c是圆柱地面的周长,l为母线长.. 圆柱的体积公式:V圆柱?Sh,其中S是锥体的底面积,h为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印位
置上。
1. 已知集合A={?2,?1,3,4},B?{?1,2,3},则A?B?. 【答案】{?1,3} 【解析】由题意得A【考点】集合的运算
2. 已知复数z?(5?2i)2(i为虚数单位),则z的实部为【答案】21
【解析】由题意z?(5?2i)2?25?2?5?2i?(2i)2?21?20i,其实部为21. 【考点】复数的概念.
3. 右图是一个算法流程图,则输出的n的值是【答案】5
【解析】本题实质上就是求不等式2?20的最小整数解.2?20整数解为n?5, 因此输出的n?5 【考点】程序框图
4. 从1,2,3,6这4个数中一次随机地取2个数,则所取2个数的乘积为6的概率是 .【答案】
n
n
B?{?1,3}.
(第3题)
1
3
2
【解析】从1,2,3,6这4个数中任取2个数共有C4其中乘积为6的有1,6和2,3?6种取法,
两种取法,因此所求概率为P?【考点】古典概型.
21
?. 63
?
3
5. 已知函数y?cosx与y?sin(2x??)(0≤???),它们的图象有一个横坐标为
的交点,则
?的值是【答案】
?
6
1
【解析】由题意cos
?
3
?sin(2?
?
3
??),即sin(
2?12????)?,???k??(?1)k?,3236
(k?Z),因为0????,所以??
?
6
.
【考点】三角函数图象的交点与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6. 设抽测的树木的底部周长均在区间[80,130]上,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在抽测的60株树木中,有 ▲ 株树木的底部周长小于100cm. 【答案】24
【解析】由题意在抽测的60株树木中,底部周长小于
100cm的株数为(0.015?0.025)?10?60?24.
【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
80 90 100 110 /cm
(第6题)
7.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a2?1,a8?a6?2a4,则a6的值是【答案】4
【解析】设公比为q,因为a2?1,则由a8?a6?2a4得q?q?2a,q?q?2?0,解得q?2,所以a6?a2q4?4. 【考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8. 设甲、乙两个圆柱的底面分别为S1,S2,体积分别为V1,V2,若它们的侧面积相等,且
S19V
?,则1的值是 ▲ . S24V2
2
64242
【答案】
3
2
【解析】设甲、乙两个圆柱的底面和高分别为r1、h1,r2、h2,则2?rh11?2?2r2h,
h1r2
?,h2r1
r13S1?r129V1?r12h1r12h1r12r2r13
又?2?,所以?,则?2?2??2???.
r22S2?r24V2?r2h2r2h2r2r1r22
【考点】圆柱的侧面积与体积.
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x?2y?3?0被圆(x?2)2?(y?1)2?4截得的弦长为
.
2
【解析】圆(x?2)2?(y?1)2?4的圆心为C(2,,半径为r?2,点C到直线?1)
x?2y?3?
0的距离为d?
?
,
所求弦长为l??. 【考点】直线与圆相交的弦长问题.
10. 已知函数f(x)?x2?mx?1,若对于任意x?[m,m?1],都有f(x)?0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
2
22
??f(m)?m?m?1?0,
【解析】据题意?解得??m?0. 2
2??
f(m?1)?(m?1)?m(m?1)?1?0,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1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曲线y?ax2?
b
(a,b为常数) 过点P(2,?5),且该曲线在x
点P处的切线与直线7x?2y?3?0平行,则a?b的值是 ▲ .
【答案】?2
【解析】曲线y?ax?
2
bbb
过点P(2,?5),则4a???5①,又y'?2ax?2,所以x2x2014高考江苏
4a?
?a??1,b7
??②,由①②解得?所以a?b??2. 42?b??1,
【考点】导数与切线斜率.
12.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B?8,AD?5,
?3,??2,则?的值是.
【答案】22
【解析】由题意,AP?AD?DP?AD?
(第12题)
1
AB,4
33
BP?BC?CP?BC?CD?AD?AB,
44
221313
AB, 所以AP?BP?(AD?AB)?(AD?AB)?AD?AD?AB?
44216
13
即2?25?AD?AB??64,解得AD?AB?22.
216
3
【考点】向量的线性运算与数量积.
13. 已知f(x)是定义在R上且周期为3的函数,当x?[0,3)时,f(x)?|x2?2x?
1
|.若函数2
y?f(x)?a在区间[?3,4]上有10个零点(互不相同),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0,)
【解析】作出函数f(x)?x2?2x?
12
11
,x?[0,3)的图象,可见f(0)?,当x?1时,
22
f(x)极大?
17
,f(3)?,方程f(x)?a?0在x?[?3,4]上有10个零点,即函数y?f(x)22
和图象与直线y?a在[?3,4]上有10个交点,由于函数f(x)的周期为3,因此直线y?a与
2
函数f(x)?x?2x?
11
,x?[0,3)的应该是4个交点,则有a?(0,).
22
【考点】函数的零点,周期函数的性质,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
14. 若△ABC的内角满足sinA?2sinB?2sinC,则cosC的最小值是
【解析】由已
知sinAB?2sinC及正弦定理可
得a?
2c,
cosC?
a?b?c
?
2ab
222
a2?b2?(
a?2
)2ab
3a2?2b2?a22???,当且仅当3a?2014高考江苏
2b即?时
8abb等号成立,所以cosC
的最小值为
. 4
4
【考点】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学科网解答时应写出.......
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4分)
5?
已知??(,?),sin??.
52
(1)求??)的值;
45?
(2)求cos(?2?)的值.
6【答案】(1
)?
;(2
) 解:?sin?
?5252(,?),?? ?cos?=??( )=?2555?
4??)=sin
( (1) sin
??cos?+cossin?=-
4410
( (2)cos
=-
??5??-2?)=?cos(?2?)=—(coscos2?—sinsin2?)
6666
113333-4
cos2?+sin2?=- (1?2sin2?)+(2sin?cos?)=-222210
【考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二倍角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
16.(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D,E,F分别为棱PC,AC,AB的中点.已知PA?AC,PA?6, BC?8,DF?5.
P求证: (1)直线PA//平面DEF;
(2)平面BDE?平面ABC. 【解析】(1)由于D,E分别是PC,AC的中点,则
有
PA//DE
,又
P?A平面D,
DE?平面DEF,所以PA//平面DEF.
(2)由(1)PA//DE,又PA?AC,所以
A
F
B
(第16题)
E
C
1
PE?AC,又F是AB中点,所以DE?PA?3,
2
1
EF?BC?4,又DF?5,
2
5
篇7:压强详细解析初二物理知识点
压强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压强。
2.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4.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6.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2.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4.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5.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典型例题
例1、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酒精的容器,如图3所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容器甲底部受到的压强_______容器乙底部受到的压强;容器甲底部受到的压力______容器乙底部受到的压力;容器甲对桌面的压强______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强;容器甲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力。
例2、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
B.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后,要磨一磨;
C.火车铁轨不直接铺在路面上,而铺在一根根枕木上;
D.为了易于把吸管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吸管一端被削得很尖
压强详细解析初二物理知识点
篇8:电路图 ―― 初中物理第三册教案
电路图 ―― 初中物理第三册教案
教学课题
电流和电路
授课时间
第 5 周第 1 课时
授课者:郭中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l 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l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l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l 观察简单的电路,尝试用开关控制一个用电器的工作
l 尝试用符号来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最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电流、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教学器材
分组:小灯泡、小电动机各一个、一个开关、两节电池(带电池盒)、
一些导线、发光二极管
演示:各种电源
板书设计
第五章第一节电流和电路
注意: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1.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2.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3.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和环节
教师指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教后感
引入课题
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也许你会感到它很神秘。为什么收音机通上电就能放出音乐?为什么电视机通上电就能看到影像?为什么电饭锅通上电就能做熟米饭?为什么洗衣机通上电就能转动?
实际上,这些看似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合而成的,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界看一看,试一试吧!
[板]第一章第一节电流和电路
想想做做
请大家看一看,你们的台面有什么器材?你能否将这些器材连接,分别使小灯泡发光、电机转动?看谁做得最快。
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否则会烧坏电池,甚至会发生危险。
学生阅读P90的“要求”后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电机转动。
电流和电路
[问]为什么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灯泡会亮、电机会转动?
[设问]电流是如何形成的呢?从微观上来说,道理是这样的,导线、灯丝,都是金属做的,金属里面有大量电子,其中有的可以自由移动。平时它们运动的`方向杂乱无章,可是接上电池之后,它们就受到了推动力,出现了定向移动,于是形成了电流。
[问]从宏观上来说,刚才你们怎样做才能使灯泡和电机里有电流通过?
对,[板]1.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但在电路中,若开关是打开的,电路中是否有电流?
对,[板]2.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在物理学中,经常用图来直观地表示物理现象和过程,画图时如果把电池、电灯等物体原样画出来,非常麻烦,所以我们常用符号代表它们,这样画出来的就是电路图。(图5.1-2)
练习:
1.读图5.1-3,完成《一课一练》P44第2题
2.P92想想议议
答:因为有电流流过了灯泡和电机。
答: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连接起来就有了电流。
答:没有,必须将开关合上,使电路闭合才能有电流。
学生完成练习题。
电源和用电器
在前面的实验中我们用电池对小灯泡提供电流,所以电池是一种电源,你知道的电池有多少种?
教师补充:(新型电池)
锌银电池、锂电池、太阳电池、原子电池(图5.1-5)、学生电源(小资料)
【问】在电路中,电源和用电器各是什么样的装置?
【实验】电动机的转速随电源电能的消耗而变慢。
练习:《物理套餐》P82第一题
学生列举:
干电池、蓄电池
答:
【板】3.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导体和绝缘体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听说过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词,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有哪些?请大家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联系实际进行讨论一下。然后完成练习:
《物理套餐》P83 3(4)、(5)
学生阅读、讨论后回答:
导体是指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是指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学生完成练习。
电流的方向
前面说过电路中有了电流,用电器才能开始工作,电流就象水流、人流一样,是有方向的。电流方向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一找。
回答得非常对。(图5.1-8)
对于灯泡来说,电流在灯丝中无论沿什么方向流动,都能发光。但是有一种叫做半导体二极管的电子元件,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向流动。下面请大家通过实验判断一下发光二极管允许电流从它的哪端流入,哪端流出。
学生阅读、找出答案: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
学生实验发现:二极管只能单向导电。
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1、2、3题
课堂完成
作业
《物理套餐》及《一课一练》中的相关题目
课外完成
★ 诗歌详细解析
★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 初三物理知识点
★ 物理初三课件
电路图详细解析初三物理(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