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近水楼台的主人公是谁及典故,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近水楼台的主人公是谁及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近水楼台的主人公是谁及典故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
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篇2:近水楼台的主人公是谁及典故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但他学习刻苦,博览群书。后来,他做过右司谏、知州、参知政事等地位很高的大官。
他曾在岳阳楼题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身为朝廷重臣,范仲淹为人却极为正直,待人谦和,尤其善于选拔人才。他在杭州做知府的时候,关心帮助城中的文武官员。
很多官员靠此得到了可以发挥自己才干的职务,因此都很感激范仲淹。有一个叫苏麟的巡检官,由于在杭州外县工作,所以未能得到范仲淹的提拔。一次,苏麟因公事见到范仲淹,便乘此机会给范仲淹写了一首诗。
诗中有这样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说的是靠近水边的楼房可以最先看到月亮,朝着阳光的地方生长的花草树木易成长开花,显现出春天的景象。
苏麟是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巧妙地指出接近范仲淹的人都得到了好处。范仲淹读后心领神会,哈哈大笑。于是,便按照苏麟的意愿,为他谋到了一个合适的职位。
篇3:七擒七纵主人公是谁及典故
七擒七纵主人公是谁
诸葛亮(181—234) 。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琅琊阳都( 今山东沂南南) 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 今湖北襄阳西) 。留心世事, 被称为 “ 卧龙” 。建安十二年( 207 年), 刘备三顾茅庐。
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 今湖南、湖北) 、益( 今四川、重庆) 两州, 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 联合孙权对抗曹操, 统一全国的建议, 即所谓 “ 隆中对” 。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后刘备根据其策略, 联孙攻曹。
取得 “ 赤壁之战” 的胜利, 并占领荆益, 建立了蜀汉政权。曹丕代汉, 他劝刘备称帝, 任丞相。建兴元年( 223 年) , 刘禅继位, 他被封为武乡侯, 领益州牧。
政事无论大小都由他决定。当政期间, 励精图治赏罚严明, 推行屯田政策, 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五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
建兴十二年(235 年) 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葬定军山( 今陕西勉县西南) 。谥为 “ 忠武侯” 。相传曾经革新连弩, 能同时发射十支箭, 又制造 “ 木牛流马” , 有利于山地运输。著有 《 诸葛亮集 》。
七擒七纵典故
1.锦带山小路设伏,魏延生擒孟获
2.泸水逼反董荼那、阿会喃,二人反叛擒孟获
3.孟优使诈降计,被识破,孟获偷营被马岱擒
4.西洱河孔明诈退诱孟获,孟获落陷阱被擒
5.秃龙洞杨锋内应擒孟获
6.银坑洞假兽破真兽,带来洞主使诈降计,识破被擒
7.盘蛇谷火计破藤甲,马岱生擒孟获
七擒七纵的成语典故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
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
诸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所以我被打败了,现在
篇4:开卷有益主人公是谁典故
宋太宗赵光义(939年-9),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
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
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赵光义在位共,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篇5:举案齐眉的典故主人公是谁
于是梁鸿听到这件事情后就向她下娉礼求婚,她要求父母准备好布衣,草鞋,纺织用的筐缉绩这些用具,出嫁时她精心打扮后进门,却七天都未被搭理,她去问梁鸿这个举动的'原因,得知梁鸿想要朴实勤俭的伴侣,妻子答道:“我这么做就是要考察你的节操而已。我也是有那能隐居深山的服饰。”
而后,梁鸿每天回家,妻子为他准备饭菜吃食,在梁鸿跟前从不仰视,总是把装满食物的托盘高举到眉毛处,恭敬的侍奉梁鸿。
举案齐眉这个汉语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夫妻互敬互爱,表示尊敬。举案齐眉的近义词成语有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琴瑟甚笃、琴瑟和鸣等等。
篇6:竭尽全力的典故主人公是谁
曹操问他如何治邺,杨沛回答道:“我一定竭尽心力,大力宣传法纪,使人人遵纪守法。”
竭尽全力的`近义词有声嘶力竭、尽心竭力等等,它的反义词成语是养精蓄锐。
篇7: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谁典故是什么
赵高介绍:
赵高(?-前2),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故陆贾叹曰:“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指秦朝灭亡)”而《战国策》的编者刘向更是直言不讳:“秦信同姓(即宗室,这里指赵高)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国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
篇8: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谁及典故
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谁
更羸,战国时期著名的射箭能手
惊弓之鸟的典故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léi)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
篇9:揭竿而起的主人公是谁典故
吴广(?-公元前2),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秦。
次年,围攻荥阳的假王吴广也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田臧竟假藉陈胜的命令杀死吴广。
揭竿而起的解释
成语解释: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成语出处:汉 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911cha.com
成语简拼:JGEQ
成语注音:ㄐㄧㄝ ㄍㄢ ㄦˊ ㄑㄧ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揭竿而起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竿,不能读作“ɡàn”。
成语辨形:竿,不能写作“杆”。
近义词:逼上梁山
反义词:忍辱偷生
成语例子:一时各路人马,揭竿而起,不分昼夜,兼水路纷纷入鄂。(白先勇《梁父吟》)
英语翻译:start an uprising
日语翻译:むしろ旗(はた)をかかげていっきを起(お)こす
俄语翻译:поднимáться на восстáние
成语谜语:跳高;等到鱼儿上钩时
篇10: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谁及典故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谁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1,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
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
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精忠报国的典故
岳飞出仕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字,以期岳飞日后能够为国竭尽忠诚。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投军抗金,因屡立战功被宗泽提拔为统制(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军长)。建炎三年(1129年),宗泽亡故,金将完颜宗弼再次南侵,宋军大溃,高宗逃亡。岳飞时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率部转战广德(今属安徽)、宜兴(今属江苏)地区 ,并于清水亭等战大败金兵,一举收复建康,又追击兀术四战四胜,实现了老将种师道“(金兵)半渡而击”的未竟遗愿,升任通泰镇抚使。
绍兴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伪齐刘豫政权派军攻占襄阳(今属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飞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挥师北上,大败刘豫军,收复六郡,因功授清远军节度使。
五年夏,宋廷疑杨幺勾结伪齐图谋南宋,岳飞受命击破杨幺军,彻底消除内患。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 ,举兵奇袭刘豫军 ,以部分兵力东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诱其来攻,主力自襄阳出击伊阳(今河南嵩县),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七年,岳飞乘金朝废除刘豫之机 ,提 出举兵收复中原的主张 , 后多次上书反对与金议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桧拒绝。
十年,完颜宗弼毁约南进。岳飞遣将联络北方义军,袭扰金军后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颍昌诸战中大破金军精骑,击败金军主力。正当岳飞行将渡河时,高宗 、秦桧却向金乞和,诏令各路宋军回师。岳家军孤军难支被迫撤退,恢复中原的计划功败垂成。
次年,回临安,被解除兵权,改授枢密副使。十二月二十九日,被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其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惨遭杀害 。宋孝宗继位后为岳飞平反昭雪 。淳熙五年(1178年),谥武穆。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改谥忠武。
★ 我是谁作文
近水楼台的主人公是谁及典故(合集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