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ora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古琴曲《明君》题解,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古琴曲《明君》题解,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古琴曲《明君》题解
凡是学古琴的人都知道《明君》这首古琴曲。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它的来历,下面我就说说它的来历。
此曲原名《昭君》但不指王昭君。西晋的皇帝有个叫司马昭的。当时为避他的名讳,就把“昭”字改为“明”字。这还有一层意思“贤明的君主”。这里还要说到一个故事。
汉武帝时,有个奇异之人,白天抱着古琴在街上走,后面跟了一大群小孩,可是到了黄昏,那个人就不见了。连小孩都不知他的行踪。恰巧一天,汉武帝微服出巡,遇见了这个人,于是就召他进宫。他进宫后,跪在地上不说话,汉武帝就让他弹琴。他就弹了一首《明君》。他在弹奏时,宫里跑来一大群鹿。一首《明君》弹罢,一头鹿就把琴给衔跑了。这就是“一鹿衔琴,跨之而去”的典故。就这样,一曲《明君》不胫而走。
以上为古琴曲《明君》的题解,供各位琴友参考。
初三:广陵散
篇2:古琴曲《湘江怨》题解
凡是学古琴的人都知道《湘江怨》这首古琴曲。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它的来历,下面我就说说它的来历。
大禹是古代的治水英雄。他常年工作,终于积劳成疾,死在了工作岗位上。至于他死在哪里,已经没有证据可考证了。据说死在湖南湘江。也有人说他死在淮河一带。
他的两个妃子从江浙一带连哭带喊的到了湘江,最后跳江自尽。后人就从这个故事作了这首《湘江怨》。
以上是古琴曲《湘江怨》的题解,供各位琴友参考。
初三:广陵散
篇3:王明君
王明君_石崇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原文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陵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译文
我本是汉人,却要去匈奴单于的漠北之地。
和相送者道别还没有结束,前面开道的人已经举起旗帜要出发了。
车前的仆人也都伤心得落下了眼泪,驾车的马也为之悲鸣。
我内心十分痛苦,眼泪沾湿了我的`衣带。
已经越行越远,匈奴地快到了。
他们在帐篷中宴请了我,并且加给我阏氏的名号。
但是自己不能安于和不同种族的人共居,因此不以阏氏的尊号为荣。
父子都来凌辱自己,对此我感到羞惭惊惧。
自己下不了杀身的决心,所以只能沉默苟求生存。
但偷生也并非我所希望的,常常心里积郁着悲愤。
我想借助鸟的翅膀,乘着它远飞。
但是飞鸟根本就不懂我的心情,它在我面前只是惶恐地长久伫立。
昔日我是宝匣中的美玉,今日却是粪土上的败花。
昔日在汉朝荣华已经过去,情愿像秋草一样枯死。
不禁想对后世人说:远嫁异乡使人感情上难以承受。
注释
适:去往。
单于庭:是单于会见各部首领及祭祀之处。单于,匈奴君主的名号。
抗旌:举起旗帜。
五内:五脏。
朱缨:红色的系冠带子。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帐篷。
阏氏:匈奴君主的妻子叫阏氏。
父子见陵辱:匈奴的习俗是父亲死后儿子以后母为妻。所以这里说父子都来凌辱自己。
遐征:往远方去。这是昭君幻想自己乘着鸟远飞。
屏营:惶恐。
简析
“明君”即昭君。这首诗写昭君远嫁。《王明君》属《相和歌辞·吟叹曲》之一。
篇4:《明君词》阅读答案及赏析
《明君词》阅读答案及赏析
明君①词
陈昭
跨鞍今永诀,垂泪别亲宾。
汉地随行尽,胡关逐望新。
交河拥塞②雾,陇日暗沙尘。
唯有孤明月,犹能远送人。
注释
①明君:即王昭君
②塞:边塞
【注】 ①明君:即王昭君,为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②交河:古城名,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陇:即甘肃六盘山南段。交河、陇均泛指塞外边城荒僻遥远之地。③塞:边塞。
(1)简要说明这首诗的线索。
(2)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第五、六句中“拥”和“暗”两字的内涵及作用。
答案
(1)这首诗以王昭君在时空中的移动为线索。时间上由早晨到夜晚,空间上由汉地到胡地。
(2)“拥”描绘出边城塞外早晨浓雾凝聚缭绕的样子,“暗”写出了边塞沙漠中夕照昏黄的情景。两字还象征了王昭君前往异地时孤苦悲伤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对王昭君出塞的悲悯与怜惜之情。
赏析:
“拥”字写出了边塞早晨雾气弥漫,凝聚缭绕的样子。“暗”字写出了大漠落日的昏黄暗淡。以景写情,表现了昭君孤苦悲伤的.心境
诗人赋予明月以人的感情,写出了昭君对家乡的思念和在胡地的孤寂。寄托了诗人对昭君的叹惋和同情。
篇5: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喜欢在写日志的时候点燃一根烟, 喜欢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去谱写一篇又一篇的日志, 喜欢在黑夜望着天空发呆,喜欢一个人坐在不起眼的角落抽着烟看着路人。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我们都有着自己的路要走,终有一天我们会分道扬镳,去寻找下个路口,你我的相遇如一场梦,一场美丽的梦,可在美丽的梦也会有醒来的那一天,睁开双眼的那一霎那,这场美丽的梦也化为乌有了,留下的只是回忆。 亲爱的,请允许我最后一次对你说句我爱你,这是我最后一次了,也许今后我们不会再次相遇了,也许今后你我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你我在一起的那段短暂时光,此生难忘。 亲爱的,你是第一个让我如此伤心的人,也是第一个让我如此心动的人,虽然你我在一起的时光不长,但那些事都是我此生难以忘记的。 爱情只是一场游戏、逢场作戏谁不会,要说陷入有多深、谁也不知道。 你我的相遇是在溜冰场,与你谈的时候也只是抱着一种玩玩的心态,不曾想过我会陷入进去,但有些事不是我可以决定,为什么上天让我陷入了这场爱情,无法自拔,一种玩玩的心态,结果把自己玩进去了。 那个寒假是我最开心的,也是我最伤心的,那天晚上,我不知道自己的双眼流了多少泪水,也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酒,回去后,我谱写了一篇只属于你的日志,也是我第一次为了一个人而写的,到现在都不曾改变过。 坐在路口的台阶上,双手捧着一杯苦咖啡,仔细品尝苦的味道,才发现再苦也比上心中的痛。
篇6:梁@舞歌 明之君四
治兵战六兽。
为邦命九官。
灵蛇及瑞羽。
分素复衔丹。
望就逾轩顼。
铿锵掩咸护。
九尾扰成t。
八象鸣相顾。
象天则地化云布。
翻译:无
赏析:无
作者资料:
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
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在齐仕著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家令,“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I交好。齐梁禅代之际,他帮助梁武帝萧衍谋划并夺取南齐,建立梁朝。曾为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萧衍封他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十二年(5),忧惧而卒,时年七十三。诏赠本官,赐钱五万,布百匹。有司谥请谥沈约为“文”,梁武帝道:“怀情不尽曰隐。”故改谥为“隐”。天监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卒于任,归葬蔺村(今浙江德清县新安镇群益村百子堂)。沈约生前与名道陶弘景相交,沈约死后陶弘景悼好友沈约诗“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应是陶弘景痛苦心境的'写照。
著有《晋书》一百一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明人由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有《沈隐侯集》。
梁@舞歌 明之君四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诗句、古诗词,这里诗句大全都有!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篇7:梁@舞歌 明之君 五
有为臣所执。
司契君之道。
运行乃四时。
无言信苍昊。
宸居体冲寂。
忘怀定天保。
翻译:无
赏析:无
作者资料:
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
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在齐仕著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家令,“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I交好。齐梁禅代之际,他帮助梁武帝萧衍谋划并夺取南齐,建立梁朝。曾为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萧衍封他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十二年(513年),忧惧而卒,时年七十三。诏赠本官,赐钱五万,布百匹。有司谥请谥沈约为“文”,梁武帝道:“怀情不尽曰隐。”故改谥为“隐”。天监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卒于任,归葬蔺村(今浙江德清县新安镇群益村百子堂)。沈约生前与名道陶弘景相交,沈约死后陶弘景悼好友沈约诗“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应是陶弘景痛苦心境的写照。
著有《晋书》一百一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明人由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有《沈隐侯集》。
梁@舞歌 明之君 五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诗句、古诗词,这里诗句大全都有!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篇8:明夕何夕君已陌路的散文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的散文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题记
哼着寂寞的旋律,听着悲伤的歌,我所演绎的不过是一场悲欢离合。看着花开花落,想着热情冷漠,我所经历的不过是一次镜花水月。
曾经让我癫狂的承诺,曾经让我努力改变的生活,只是为了逃脱孤单的生活。但是最后的结果,依然是孑然一身。
多少承诺输给了时间,多少感情败给了流年,结局没有结果,而当初的句句誓言,只是已是自我嘲笑的理由。
想你了,却一个电话也不能打给你,即使给你打电话,也不会接听,只能任由这思念在心中纠结成线,凌乱成麻,任由它束缚我的呼吸、我的生命。
每一次遇见也许都是为了,下一次分离。每一次欢愉也许都是为了,痛得更刻骨铭心。不懂为什么,我却心甘情愿的不断被情感的毒药侵蚀。最后再也不是完整的自己。
覆水难收,一切努力刹那间付诸东流,也许我应该恨,也许我更该放下。但是努力遗忘只是徒然,努力愤恨只是无奈。最后我什么也没有做,恨?我没有资格。放下?我没有能力。
时间清浅,诚然它改变的.不止是你,还有我,而你的生活不需要我去打扰,我的生活也不是非缺你不可,只是你依旧可以笑靥如花,而我却是满目愁绪。
我习惯了没有人陪伴的日子,也喜欢上了孤单的滋味,只是真的快乐吗?那只是习惯了而已,有一种感觉叫做无可奈何,而我在这感觉里挣扎沉浮许久。还是无可奈何。
人生是一场盛大的相遇,而生活则是一场精彩的闹剧,我在我的生活中扮演着主角,而我选择的却是配角的位置。像一团空气,你不曾注意我,而我也不会强求什么。
往事不可追,前尘如梦影。一觉醒来,我只知道发生了什么,却不能改变什么。只是依然会莫名的殇。只是会莫名的疼。
我忘记了是怎样的一个开始,我记得是一个悲伤的结局,或许错在我自己,或许是天意,可是我追究着过去,现实一败涂地。
整理行囊,重新开始,我做不到,我没那么伟大,我会依然相信遇见,依旧相信缘分,只是不愿在深究。不管遇见谁,我都努力把握,至于谁要走,我也会说一声珍重,挽留?那不是属于我的,我没有资格。
既然选择离开,就不要说不会忘记;既然你我没有缘分,就不需要誓言,因为誓言再多也没有用。今天的一切,就像水流过一样不留痕迹。明天、以后,等我们再见的时候,就变成了陌生人。
篇9:君明臣贤的理想国度-散文
君明臣贤的理想国度-散文
金庸大师对于部分男主角有明显的偏爱,常给他们不同常人的福气和际遇,段誉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富贵公子,离家出走初时,游走于江湖险恶之中时,简直就是狂妄愚顽,不知天高地厚,即迂懦且痴傻,莽莽撞撞,惹事生非。这样一个武林菜鸟,偏偏时时能得贵人相助,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每一次都有惊无险。还误打误撞吃了莽牯朱蛤百毒不侵,学到了逍遥派的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积累起了武功的第一桶金。从此以后,在江湖上更加自在逍遥,高手莫近,逃跑有道。有此这些功夫本领护体,死皮赖脸的追起女孩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全篇他无大事,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都在和几个女孩子追逐打闹,纠缠不清。便是这样,他照样能机缘巧合的练成六脉神剑,想想,这让天龙寺中一生苦修的大和尚们,情何以堪啊!最后武功情事都尘埃落定,继承大理皇位,做得几年好皇帝之后,避位为僧,可算是《天龙八部》中人生最为圆满的一个角色了。由其在人生是苦的前提下,众多命运凄惨人物衬托中,更显得熠熠生辉。
虽然金庸对于段誉有过分的偏爱,但是读来却不反感。这么一个风度翩翩的谦谦君子,心地纯良,天生一副侠义心肠,心性乐观烂漫,每一读到他都觉得可爱可亲,只觉得命运更偏爱一些才公平。而段誉出身的大理段氏王朝,也让人觉得,应该要多多偏爱一些才对。因为从《天龙八部》中为数不多对大理王朝的描写来看,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国君仁厚有德,臣子忠心为君为国,君臣关系融洽,人民安居乐业,民风淳朴开放,加之茶花满路,英雄美人多情,真是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国度了。
《天龙八部》中,大理当时的皇帝是段正明,无子,晚年避位为僧后,欲将皇位传给其弟段正淳,段正淳因风流债自杀,于是皇位传给了段誉。皇位的交接,顺利自然,不但没有父子兄弟兵戎相见,甚至连点尔虞我诈,虚伪奉迎都没有。段正淳是镇南王加保国大将军,大权在握,却无觊觎之心,与段正明兄弟关系宛若普通人家。段正淳夫妻关系不合,段正明还费尽心机,从中说合,温情的很。段正淳到处留情,收获了一个又一个女儿,却只有段誉一个儿子,女儿们个个喜爱他的不得了,自然没有人来想着抢抢他继承人的位子。虽然因缺少竞争对手,使段誉的皇位到手极其轻巧,但这之中没有横生其他枝节,也是难得。如果想想历年来皇位传承中的风险与血腥,就觉得这种云淡风皇位交接,更加难能可贵。
大理段氏建国早了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二十多年,国家状况在小说中明显要比宋朝好,能平稳的交接皇位,自然是原因之一。而能平稳交接皇位,又与大理崇奉佛法,皇帝晚年往往避位为僧有关,由其是出家的还是武功一流的天龙寺。段正明将皇位交于段誉叮嘱的`几句话之中,重点强调“你天性仁厚,对百姓是不会暴虐的,只是将来年纪渐老之时,千万不可自恃聪明,于国事妄作更张,更不可对邻国擅动刀兵。”这一句怕是金大师对历史的一句感叹吧,多少贤明君主,雄才大略,发奋图强,励精图治,却在晚年性情大变,导致国运急转直下。而晚年避位为僧,不仅避免了这种事情的发生,还为从容的选择接班人留出了时间,而且退位后也有个安全的好去处。不然,就是让位,做个太上皇的日子,也未必好过。避位为僧后,还能在天龙寺练习上乘武功,对于在位者也是一种震慑,实在是一种完美的皇位交接制度。
其实,从书中的描写来看,在位的皇帝完全不用天龙寺操心的,不管段正明、段正淳,还是段誉,都宅心仁厚,以国事为重,勤修善政,很有后浪推前浪的势头。木婉清第一次见到段正明时评价他,“我只道皇帝是个很凶很可怕的人,那知道你很好。”从为数不多的描述中,感觉段正明也确实很好。礼贤下士,重情重义,丝毫不摆皇帝的架子,反而像是武术门派中德高望重的掌门人。对手下的大臣也都兄弟相称,坦诚相见,从不肆意指使。皇帝如此,其他皇族也是如此。而且因为向佛,凡事也开的很快,知道段誉是段延庆之子,还是坦然的把皇位传给了他,真正洒脱。需知那可是多少人那么在意的皇位啊!
皇帝凡事都能商商量量、客客气气的来,大臣们自然也就更有尊严一些,君臣关系和睦融洽很多。大理的臣子中,写到的有善阐侯高昇泰,大理三公司空巴天石、司徒华赫艮、司马范骅,还有褚、古、傅、朱四大护卫。这些个人物,名字难记,读了两遍能记住的也就是华赫艮会挖地道,朱丹臣爱读书而已,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鲜明的形象,就是贤臣。通篇下来,这些人都丝毫没有二心的,急段氏之所急,想段氏之所想,没有勾心半角,也不争名夺利,都存着一副“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誓死相报的赤胆忠心。历来,得一臣如此,已是极难,而段氏王朝中,臣臣如此。
如果金庸所写的大理段氏,便是历史上真实的大理段氏,那真是逆天的存在,君明臣贤,歌舞兴平,人心古朴。然而稍微一查历史,便知道这里面水分很多。历史上固然没有延庆太子这样的大恶人,却也没有高昇泰这样的贤臣,相反高氏世代为大理相国,权倾朝野,到高升泰时终于自立为帝。贤德的保定帝,其实就是高升泰称帝前的一个傀儡,他最后是出家为僧,是被高升废黜后,才出的家。历史上段誉是个好皇帝,大约比小说中更有皇帝样,其在位四十来年,最后因为几个孩子争权夺位,心烦意乱出了家。唯一比小说里要好一点儿的从物是段正淳,他不寻花问柳风流游荡,反而励精图治,是个中兴之君,晚年为僧得以善终。随便说一下,大理多位皇帝避位为僧是有记载的,一指禅在中国历史上是有的,是不是段家的,无法考证,至于天龙寺的如同猜拳般的一阳指、六脉神剑却是不能较真的。
历史真相如何,岁月荒芜,也无法尽得探寻,然且真相如何,其实很重要吗?说到底,大理段氏不过是金老和大家心中君明臣贤的一个理想国度而已,和历史又有多大关系呢?就是爱大理段氏这样好,好到不真实。
篇10:明君词,明君词王偃,明君词的意思,明君词赏析
明君词,明君词王偃,明君词的意思,明君词赏析 -诗词大全
明君词作者:王偃 朝代:唐 体裁:乐府 北望单于日半斜,明君马上泣胡沙。
一双泪滴黄河水,应得东流入汉家。
★ 金刚经的题解
★ 范文君济南
★ 明 成语
★ 君空 语录
★ 陈翔范文君
★ 明杰心得
古琴曲《明君》题解(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