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君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时间:2023-07-29 03:40:38 作者:biasbi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biasb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鲍君文言文翻译及答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鲍君文言文翻译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鲍君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鲍君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

鲍君

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②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③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④。

【注释】①罝(jū):泛指捕鸟兽的网。②鲍鱼:这里指用盐腌渍的鱼。③怪:以……为奇怪。④息:平息。

译文

从前有个人设下了绳网用来捕捉獐子,抓住了一头獐,主人没发现,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地取走了獐。(过路人)想想又觉得太不好意思,就把带着的咸鱼放在网里后离开。原来的主人归来后,(看见)放在那里的绳网中放着咸鱼,对此感到很奇怪,认为这是神物不敢拿回去。村里人就在此建了个祠庙,称为“鲍君”,后来有很多人都信奉这个庙的鲍君,有病的人求鲍神后偶然痊愈,就更说这神特别灵。七八年后,那个当初往网里放咸鱼的.人经过祠庙,问是怎么回事,村人就如实告诉了他。咸鱼的主人说,“这是我(放)的咸鱼呀!哪里来的什么神啊!”于是这件事就平息了。

【小题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鲍鱼主过庙下

A.鲍/鱼主过庙下B.鲍鱼/主过庙下1

C.鲍鱼主/过庙下D.鲍鱼主过庙/下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去()(2)故()

【小题3】说说“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1)离开(2)原因

【小题3】这是我放的咸鱼,哪有什么神啊?

【小题4】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鲍鱼主过庙下”这句话的意思是“鲍鱼的主人经过这座庙宇”。根据句子的意思与结构原则,“鲍鱼主过庙下”节奏为“鲍鱼主/过庙下”。

【小题2】(1)“去”在此句中的意思为“离开”,不能理解为“距离”等意思。(2)“故”在此句中的意思为“原因”,不能理解为“故事”等意思。

【小题3】“此”是“这”的意思,“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翻译这句话时,出来注意这两个关键词之外,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与流畅。

【小题4】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可以多角度的来谈。可以从“鲍鱼的主人”这个角度来谈,也可以从“人们盲目相信有神灵”这个角度来谈。如果从第二个角度来谈,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篇2:鲍君文言文阅读答案

《鲍君》阅读原文

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②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③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④。

【注释】①罝(jū):泛指捕鸟兽的网。②鲍鱼:这里指用盐腌渍的鱼。③怪:以……为奇怪。④息:平息。

《鲍君》阅读题目

【小题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鲍鱼主过庙下

A.鲍/鱼主过庙下B.鲍鱼/主过庙下1

C.鲍鱼主/过庙下D.鲍鱼主过庙/下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去()(2)故()

【小题3】说说“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3:鲍君文言文阅读答案

【小题1】C

【小题2】(1)离开(2)原因

【小题3】这是我放的咸鱼,哪有什么神啊?

【小题4】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鲍鱼主过庙下”这句话的意思是“鲍鱼的主人经过这座庙宇”。根据句子的意思与结构原则,“鲍鱼主过庙下”节奏为“鲍鱼主/过庙下”。

【小题2】(1)“去”在此句中的意思为“离开”,不能理解为“距离”等意思。(2)“故”在此句中的'意思为“原因”,不能理解为“故事”等意思。

【小题3】“此”是“这”的意思,“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翻译这句话时,出来注意这两个关键词之外,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与流畅。

【小题4】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可以多角度的来谈。可以从“鲍鱼的主人”这个角度来谈,也可以从“人们盲目相信有神灵”这个角度来谈。如果从第二个角度来谈,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篇4:鲍君阅读答案

鲍君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

鲍君

昔有人设置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置中而去。本主来,于置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乃以鲍鱼置置中而去_____________

(2)问其故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离开(2)原因

2.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

3.于置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4.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意对即可)

文言文翻译技巧

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

(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

(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篇5:《鲍君》阅读答案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⑵问其故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______

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____(3分)

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3分)

篇6:《鲍君》阅读答案

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注:①罝:网,用以捕鸟兽。

1、解释划线的字。

(1)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

(2)问其故(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离开

(2)原因

2、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呀?(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3、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4、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意对即可)

篇7:《鲍君》阅读答案

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②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③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④。

【注释】①罝(jū):泛指捕鸟兽的网。②鲍鱼:这里指用盐腌渍的鱼。③怪:以……为奇怪。④息:平息。

【小题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鲍鱼主过庙下

A.鲍/鱼主过庙下

B.鲍鱼/主过庙下

C.鲍鱼主/过庙下

D.鲍鱼主过庙/下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去()(2)故()

【小题3】说说“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1)离开(2)原因

【小题3】这是我放的咸鱼,哪有什么神啊?

【小题4】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篇8:《鲍君》阅读答案

7、(1)离开(2)原因

8、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

9、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10、(3分)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篇9:《鲍君》的阅读答案

昔有人设置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置中而去。本主来,于置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乃以鲍鱼置置中而去_____________

(2)问其故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0:《鲍君》的阅读答案

1.(1)离开(2)原因

2.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

3.于置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4.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意对即可)

篇11:《鲍君》阅读练习题答案

《鲍君》阅读练习题答案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⑵问其故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______

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____(3分)

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3分)

参考答案:

7.(1)离开(2)原因

8.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

9.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10.(3分)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

篇12:君道节选文言文翻译

君道节选文言文翻译

原文

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而后 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

生民 之初,固无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 所归,而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 我,我无求于天下也。子不闻至德之 世乎,饭粝粱啜藜藿,饮食未侈也; 夏葛衣冬鹿裘,衣服未备也;土阶三 尺茅茨不穷,宫室未美也。为衢室之 访,为总章之听,故曰皇帝清问,下 民其分未严也。尧让许由而许由逃, 舜让石户之农而石户之农入海终身不 反,其位未尊也。夫然故天下乐戴而 不厌,惟恐其一日释位而莫之肯继 也。不幸而天下为秦,坏古封建,六 合为一,头会箕,敛竭天下之财以自 奉,而君益贵;焚诗书,任法律,筑 长城万里,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 不至,而君益孤。惴惴然若匹夫,怀 一金惧人之夺,其后亦巳危矣。

天生 民而立之君,非为君也,奈何以四海 之广,足一夫之用邪!故凡为饮食之 侈、衣服之备、宫室之美者,非尧舜 也,秦也。为分而严、为位而尊者, 非尧舜也,亦秦也。后世为君者,歌 颂功德动称尧舜,而所以自为,乃不 过如秦,何哉!书曰酣酒嗜音峻宇雕 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彼所谓君 者,非有四目两喙、鳞头而羽臂也, 状猊咸与人同,则夫人固可为也。今 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慢藏诲 盗,冶容诲淫,欲长治久安,得乎?

夫乡师里胥,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 然天下未有乐为者,利不在焉故也。 圣人不利天下,亦若乡师里胥然,独 以位之不得,人是惧。岂惧人夺其位 哉!夫惧人夺其位者,甲兵弧矢以 待,盗贼乱世之事也。恶有圣人在 位,天下之人戴之如父母,而日以盗 贼为忧,以甲兵弧矢自卫邪?故曰欲 为尧舜,莫若使天下无乐乎为君;欲 为秦,莫若勿怪盗贼之争天下。嘻, 天下何尝之有,败则盗贼,成则帝 王,若刘汉中李晋阳者,乱世则治 主,治世则乱民也。有国有家,不思 所以救之,智鄙相笼,强弱相陵,天 下之乱,何时而巳乎!

【译文】

远古的统治者,都把做国君当作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而后代的统治者都把它当作乐事,这便是后世君主江山难以巩固的原因。

人类社会之初,人们本来就不乐于做君主,一旦被天下民众所拥戴,而文不能拒绝,其原因就是天下民众有求于我,而我无求于天下。您没听说社会道德水平处于最高时的情况吗?唐尧虞舜,他们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饮食极其节俭;夏穿葛布,冬穿鹿皮,衣服也不齐全房屋低矮,台阶用土筑成,房顶铺盖的茅草也不加修剪,连住宅都极其简陋,但都设有专门听取人民意见的办公处所,因此《尚书》称赞道:“尧帝询问人民的疾苦”,当时人民与统治者之间没有什么严格的等级界线。尧把帝位禅让给许由,而许由不受而逃去,舜把帝位禅让给百户之农,而百户之农不受而逃入海,终身不返,可见,人们并不把帝位着得很重。唯其如此,天下之人都乐于推戴别人做君王而不厌烦,唯恐国君哪一天放弃帝位而没有人肯来继承。不幸天下归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破坏了古代的制度,逼迫人民按人头缴纳税粮,一箕箩一箕箩地集中起来,运交朝廷,搜尽天下的财物供自己享用,因此帝王之位渐渐显贵起来。秦皇焚烧诗书,施行法律,修筑万里长城,凡是能够巩固其统治地位而自享其尊的办法,没有不用到的,然而他越来越孤立。其惊恐不安的心情就象平民百姓怀藏了一块金子,生怕别人从身后将它夺走,这样也已是很危险的了。

上天为了养育人民才给他们立了一个君主,而不是为了君主而立君的,为何要用天下的财物去满足帝王一人的需用呢?因此凡是追求饮食奢侈、服饰齐全、住宅华美的君主,都是不同于尧舜而象秦皇一样的君主;使自己同人民之间的等级界线日趋森严,使君位日趋显贵的,也是不同于尧舜而象秦皇一样的君主。后代替国君歌功颂德的人,动辄称他们为尧舜,但国君的所作所为却不过象秦皇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尚书》说:“沉湎于美酒音乐,迷恋于富丽华贵的宫室之中,只要有其中一条,就没有不亡国的。”那些做国君的人,并没有长四只眼睛、两张嘴巴。也没有有长鳞的头上生羽的臂,其形貌垒与普通人相同,因此国君原本就是人人都可以当的。现在做君主的恣意夺人所好,聚敛民财,然而储聚的财物大多,必然招致“盗贼”,一意追求享乐,必然导致腐化荒淫.这样蝴强国家长治久安,可能吗?

乡师、里胥虽然是低贱的小官。也是掌管人的人,然而天下没有谁乐于出任,因为他们都不能从此职位获利。圣明的君主不在帝位上谋求私利,他们也象乡师、里胥一样,只会担心有了帝位而找不到人来坐,哪里会担心有人来篡夺君位呢?那些害怕别人篡夺君位的人,用军队和武器来防备叛乱者,便会发生**之事。哪里会有圣君在位,天下民众如同对待父母一样地拥戴他,而他却担忧叛乱.用军队和武器来自卫的事情呢?所以说:打算做尧舜般的国君,就不如让天下的民众不乐于做君主;打算做秦皇一样的君主,就不如不要去责怪叛乱者与自己争夺天下。

啊,天下的事情哪有什么永恒不变的呢!失败者便是盗贼,胜利者便是帝王。可象刘邦、李渊之类的人,对乱世而言,则是治主,对治世而言,则为乱民。享有统治地位,而又不想挽救它,相争者斗智斗力,争夺不休,天下之乱何时才能停止啊!

鲍君阅读答案

“回君者,邑人”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鲍君神的历史典故

复恩文言文答案翻译

象虎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文言文 翻译

文言文翻译大全

文言文翻译

《李君山房记》的阅读答案和翻译

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

鲍君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鲍君文言文翻译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