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的成语典故

时间:2022-12-04 20:44:12 作者:xqzzdxd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xqzzdx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初中常见的成语典故,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初中常见的成语典故,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常见三字成语典故

大手笔

【拼音】dà shǒu bǐ

【成语故事】东晋文人王珣从小才思敏捷,胆识过人,20岁时担任大司马桓温的主簿。他经常是口若悬河,下笔成文。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送给他一支像椽子那样大的笔,预感有大手笔的事情要做。第二天果然被叫去为晋孝武帝写祭文。

【拼音】qǐ hái gǔ

【典故】此当有大手笔事。 《晋书·王珣传》

【释义】指伟大的着作或大行动。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作家或作品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大笔如椽

【同韵词】仅此而已、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余钱剩米、绸缪帐扆、为仁由己、喻之以理、卑身贱体、万丈高楼从地起、奉公克己、损人益己、......

【年代】古代

邯郸梦

【拼音】hán dān mèng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卢生,在邯郸一个客店遇见道士吕翁。吕翁送他一个枕头,这时店主正开始做黄粱饭,卢生小睡一会,在梦中他中进士做宰相娶美妻,儿孙满堂,生活美满。梦醒后,主人的黄粱饭都还没做熟。

【出处】中年许国邯郸梦,晚岁还家圹埌游。 宋·王安石《中年》诗

【解释】邯郸:古赵国都城。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不能实现的梦想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黄粱梦、黄粱一梦

【押韵词】穷通皆命、及时应令、统一口径、死生有命、逞强好胜、修短有命、邪不敌正、请先入瓮、发号出令、习久成性、......

【年代】古代

烂羊头

【成语故事】汉朝后期,宫廷内部腐败,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一直不断,两派为了拉拢自己的势力,对外滥授官职,所授的官职名目繁多,小商人、厨子等纷纷穿绣面官服。百姓怨声载道并编制歌谣:“灶上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典故】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后汉书·刘玄传》

【释义】比喻滥授官爵,商人厨师皆得为官。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结构】偏正式

【押韵词】士绅名流、同业相仇、知足无求、緑惨红愁、恶居下流、风马牛、归马放牛、宿怨深仇、供过于求、吞舟之鱼,不游枝流、......

【年代】古代

苦肉计

【成语故事】隋朝时期,杨坚谋位成功,封杨广为晋王。杨广心中不服,一心想当太子,就找安州总管宇文述商议。宇文述知道独孤皇后妒心重,就给杨广出主意,让他回宫用苦肉计博得皇后的同情。这一计很灵,皇后鼓动皇上,废太子而另立杨广。

【典故】亏杀那苦肉计黄盖添粮草。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

【释义】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欺骗对方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令人满意、掀天动地、香火兄弟、傲然挺立、蝇名蜗利、各如其意、有气无力、偷声细气、层崖峭壁、丰筋多力、......

【年代】古代

【谜语】周瑜打黄盖

【邂逅语】王佐断臂

眼中钉

【成语故事】五代时期,后唐效节指挥使赵在礼起兵反后唐庄宗,拥立明宗,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他滥用职权,欺压民众,经常搜刮民脂民膏。他率军去攻打当时人们认为是眼中之钉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钱的“拔钉费”,违者处死。

【出处】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新五代史·赵在礼传》

【解释】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用法】作宾语;指最痛恨的人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眼中刺

【同韵词】枯木再生、夜寝夙兴、劫后馀生、扶危持倾、惟命是听、普度群生、燕燕莺莺、交口同声、一溜风、业业兢兢、......

【年代】古代

篇2:常见三字成语典故

霹雳手

【注音】pī lì shǒu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年轻漂亮的裴琰之任同州司户参军,刺史李崇义看不起他,给他出难题,把州中积压多年的旧案数百件交给他,让他短期内判完。裴琰之很快判完,而且判词非常妥当。李崇义大吃一惊,从此刮目相看。裴琰之因此获“霹雳手”的美称。

【出处】崇义大惊,谢曰:‘公何忍藏锋以成鄙夫之过!’由是大知名,号为‘霹雳手’。 《旧唐书·裴漼传》

【解释】指断案敏捷的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能吏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面朋口友、酒肉朋友、章台之柳、竹马之友、出乖露丑、寓言十九、出入相友、赞不容口、貂裘换酒、山行海宿、......

【年代】古代

【示例】诉牒旁午来,剖断不留宿,虽非霹雳手,遇事颇神速。 明·于谦《昼夜昼夜长短》

闭门羹

【注音】bì mén gēng

【成语故事】古代宣城妓女史风长盗标致风流,能歌善舞,十分闻名,那些浪荡公子和好色之徒纷纷登门拜访,把妓院经常围得水泄不通。史风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等级,上等的客人来,她下楼接待,还做羹款待,下等客人来她不愿同他们见面,关起门来让他吃羹。

【出处】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

【解释】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用法】作宾语;用于口语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抵掌谈兵、新学小生、一介儒生、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此时无声胜有声、苟且偷生、梦撒寮丁、励志如冰、夜寝夙兴、狗吠不惊、......

【年代】古代

【谜语】铁将军把门

【邂逅语】铁将军把门

捉刀人

【注音】zhuō dāo rén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生性多疑的曹操在会见匈奴的使者时,为了显示他的威武形象就让一表人才的崔季珪装成他接见,自己则扮成武士提着刀站在床头。会见完毕就命间谍问匈奴使者对魏王的印象如何,匈奴使者说床头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出处】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解释】指曹操。引申顶替人做事或作文的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床头捉刀人

【押韵词】祸福之门、湛恩汪濊、初度之辰、置若罔闻、卓尔不群、旷心怡神、约己爱民、治国安民、瘠牛羸豚、不相问闻、......

【年代】古代

瓜蔓抄

【拼音】guā wàn chāo

【成语故事】明成祖时期,大臣景清藏着凶器入朝,想刺杀明成祖朱棣,为明惠帝朱允炆报仇,事情败露。成祖大怒,下令将景清磔死,并将他的家族全部株连,后来还不解恨,把与他相关的乡亲与邻居全部处死,于是整个村子变为废墟。

【拼音】guā wàn chāo

【典故】藉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明史·景清传》

【释义】形容刑罚过度株连,一人有罪,株连九族。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同韵词】有理不在声高、缟纻之交、二三其操、凤友鸾交、断怪除妖、众人拾柴火焰高、飞遁鸣高、一团糟、妒火中烧、海阔天高、......

一杯羹

【拼音】yī bēi gēng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对他不利,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他。项羽听从项伯的劝告没有动手杀人。

【典故】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即幸分我一杯羹。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一杯肉汁。多指可分享的部分利益。

【用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分”后

【结构】偏正式

【押韵词】泣不成声、心迹双清、东鸣西应、弄月嘲风、风兴云蒸、扶危翼倾、夺席谈经、谈笑风生、往渚还汀、满座风生、......

【年代】古代

【英语】acupofsoup

【成语举例】战争刚结束,各派都来分一杯羹。

篇3:常见多字成语典故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古时候,有个烧木炭的老汉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青山,小的叫红山,老汉快去世时,把东岗分给了青山,把西岗分给了红山。

西岗树木稠茂,能烧很好的木炭,红山很勤快,整天辛辛苦苦地烧木炭,日子过得很富裕,但三五年后,树都被他伐光了,于是红山就在岗上种了庄稼。不料一场暴雨冲走了红山辛辛苦苦种下的全部庄稼。他没有吃的,只好去东岗投奔哥哥。

东岗原来树木稀少,但青山很会规划,他先把不成材的树木伐了烧炭,然后又种上新苗;他在岗下开荒种田,养牛喂马。前几年生活很贫困,但三五年后,岗上树苗长大,岗下庄稼连片,牛羊成群。下那场暴雨时东岗上因为为树木防护,所以庄稼一点也没受损害。红山见哥哥这边山清水秀,一片兴旺,非常奇怪,就问哥哥其中的缘故,哥哥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说:“你吃山不养山,终究会山穷水尽;先养成山后吃山,才会山清水秀啊!”

后来,人们都称赞青山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拼音: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pà méi chái shāo

解释: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

出处: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是遭此大祸,儿子官职还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用法:作分句;用于劝诫人

例句:1,虽然这场大火使他的一切都付之一炬,但他相信只要~,他很快就能站起来。

2,“如果避免了战略的决战,‘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虽然丧失若干土地,还有广大的回旋余地,可以促进并等候国内的进步、国际的增援和敌人的内溃,这是抗 日 战争的上策。” 毛泽东 《论持久战》一○六

3, 欧阳予倩 《不要忘了》第十三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暂时退一退,使我们的军队不至全部损失,这是应该的。”

4,《红楼梦》第八二回:“姑娘身上不大好,还得自己开解着些。身子是根本,俗语説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成语故事】薛蟠从老家来到大观园住下后,打听到贾府有一所家学,学校里有许多年轻人,就动了龙阳之兴,假装去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而已。学校里有些学生图薛蟠的钱财就被上了他的贼船。秦钟与贾宝玉来上学,薛蟠立刻就打他们的主意。

【出处】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

【释义】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用法】作宾语、状语、分句;指没有恒心

【相近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相反词】持之以恒

【示例】体育锻炼要每天坚持,不要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15岁时,偷偷地跟随吕当随军打仗。吕当看见后立即大声呵叱他要他回家,吕蒙就是不听。战后吕当回家告诉吕蒙的母亲。吕母十分生气要惩罚他,吕蒙说:“家里贫穷十分艰难,如果打仗立功就能得富贵,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出处】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解释】不进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危险境地,就不能取得必须的成果。同“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

【相近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示例】胜败在人而不在险,唯险而后可以见人之能否也。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冒大险而后能立奇功。 宋·陈亮《酌古论·马援》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成语故事】传说中道家有八大仙人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他们来到东海边,吕洞宾建议各自渡海,铁拐李站在龙头杖上,韩湘子坐在花蓝里,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何仙姑、曹国舅乘各自的箫、纸驴、拍板、鼓、竹罩、玉板渡海。

【典故】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

【解释】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用法】作定语、分句、宾语;比喻个人有自己的本事

【近义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成语例句】

◎ 海拉尔垦区从这一最敏感的神经入手,在坚持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中,注入了与投入产出挂钩,按效益分配和多投多得按资分配的内容,使垦区上下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 历史大踏步地走进八十年代,山沟沟迎来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沸腾局面。

彼一时,此一时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王哙把政权交给宰相子之,从而发生内乱,齐国趁机出兵燕国抢占土地。孟子极力主张出兵,要燕王给齐王称臣,从而推行仁政。但齐王却只看见燕国的土地与财富。孟子的学生充虞十分不满。孟子感慨地说:“彼一时,此一时也。”

【典故】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孟子·公孙丑下》

【释义】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用法】作谓语、分句;形容时势不同,情况不同

【相近词】时过境迁、事过境迁

【示例】彼一时,此一时。他如今在天上,我得收拾门下,免死沟壑,便为万幸了,还敢妄言甚么。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篇4:常见多字成语典故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成语故事】古代《乐府诗集》中有一首《长歌行》,作者借园中葵来揭示人生该如何度过青年这黄金时代,诗文如下:“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睎。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晖。常恐秋节至,睎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典故】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

【释义】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示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平日弗用功,自到临期悔。 明·张岱《课儿读》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成语故事】公元前5,晋国魏舒继任执政大臣,他派魏戊去当梗阳县令。魏戊把一桩不好了断的官司上报给魏舒。官司的一法方送一个漂亮的女乐人给魏舒。大臣阎没和女宽借吃饭之机,劝谏魏舒,说他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典故】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释义】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指看人

【近义词】以升量石、以己度人

【相反词】易地而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

【成语示列】他处处怀疑别人在跟他过不去,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成语故事】北齐时期,学识渊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收取别人的钱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过兖州。老朋友兖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当地生产的白色丝绸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员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典故】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乐府诗集·君子行》

【释义】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用法】作宾语、分句;比喻避嫌

【相近词】瓜田李下

【成语举例】俗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成语故事】古代卖油郎秦重爱上有名的妓女花魁娘子,他很痴情。花魁也很喜欢他,为了筹集一夜十两银子的宿费,他拼命节俭积聚,连银铺的伙计也发感慨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后来花魁跳出妓院火坑,嫁给秦重做老婆,两人恩爱一辈子。

【出处】别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

【解释】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相近词】人不可貌相

【反义词】以貌取人

【成语举例】说道:‘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3回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成语故事】明成化年间,苏州倒运汉文若虚拿朋友送的一两银子买了几篓太湖橘子随商船航海,到了国外他一篓橘子卖了百两银子,朋友劝他买一些货物回去倒卖,他运气特别差惯了,就说:“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典故】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

【释义】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心有余悸

【相近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成语示列】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现在还心有余悸。

篇5:常见的六字成语及典故

一动不如一静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宋孝宗到西湖游玩看到飞来峰就问随他游玩的和尚僧端其由来,僧端把当年印度僧人验证飞来峰原本是西天灵鹫山的典故说了一遍。孝宗问为什么不再飞走呢?僧端非常巧妙地回答道:“谚语不是有‘一动不如一静’吗?”孝宗认为言之有理。

【出处】孝守幸天竺及灵隐,有僧辉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

【解释】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用法】作谓语、分句;指静观事态

【相近词】以静制动

【示例】一动不如一静,我们这里就算好人家,别的都容易,最难得的是从小儿一处长大,脾气情性都彼此知道的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天有不测风云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屯兵赤壁欲进攻东吴,周瑜与孔明商量用火攻,可此时季节已过没有东南风。周瑜气得生病,孔明去看他,他说:“人有旦夕祸福。”孔明说:“天有不测风云。”并送他“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于是刮起了东风。

【典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

【释义】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意外灾祸

【相近词】人有旦夕祸福

上气不接下气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卫、陈、蔡等国碰壁后,受到了楚国的邀请,孔子立即赴楚,陈国串通蔡国放出囚犯围堵孔子。孔子师徒被围困很多天,他们断了粮,腹中空空,还有同囚犯作战,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最后被楚军解围。

【典故】她上气不接下气地往山村跑去。 李娴娟《血染的爱》

【解释】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用法】作状语、定语;形容劳累的样子

【近义词】气喘吁吁

【相反词】镇定自若

【成语造句】

◎ 如果是一艘旧式潜艇,经过这一段快速远航,早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更不必奢想过北冰洋横渡北极了。

◎ 我们跑到上气不接下气,最后居然到了山顶,那时的自傲自安自足自乐的狂喜,真是只有身历其境的才能体验得到。

◎ 上气不接下气的马大伯刚要上去阻拦,蒙面人只那么一推,便把他推个趔趄,夺路而走。

◎ 她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颤抖的双手使劲地向我打着手语。

◎ 活动变得困难了,每移动一步,心脏就剧烈地蹦跳起来,呼吸时上气不接下气。

【成语例句】

◎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呀!没想到自己这个航空俱乐部少年飞行班的尖子给栽到了飞鸟上。

◎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幸的事却偏偏落在刘大夫身上。

出淤泥而不染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理学开创者周敦颐定居到庐山莲花峰下的濂溪边著书立说,他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提出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他认为菊花像人间的隐士,牡丹像人间的富贵人,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像人间的君子。

【典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

【释义】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处于污浊环境保持纯

【近义词】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

【相反词】同流合污

【成语例句】

◎ 我就是喜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 如《爱莲说》中的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白杨礼赞》中的白杨的“不折不挠”,“伟岸、正真、朴质、严肃”等,都是“动情点”。

五十步笑百步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梁惠王向孟子请教为什么人口不增长的原因,孟子说:“你是关心百姓的疾苦,但你喜欢打仗,不少百姓死于战争。打比方说战争中潜逃50步的士兵讥笑逃100步的士兵,逃跑的本质是一样的。”梁惠王表示将要停止打仗。

【出处】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梁惠王上》

【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自作聪明

【相近词】以五十步笑百步

【示例】比如老将军算是忠心,犹能建立宋朝旗号,然仅逍遥河上,逗留不进,坐视君父之难,只算得以五十步笑百步。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五回

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典故

初中成语典故加释义

一鸣惊人成语典故

八仙过海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坚壁清野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精选400字

短篇的成语的典故

成语典故:乘兴而来

初中常见的成语典故(集锦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初中常见的成语典故,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