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波块上的藤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卢梅坡雪梅古诗,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卢梅坡雪梅古诗,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卢梅坡雪梅古诗
卢梅坡
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
篇2:卢梅坡古诗《雪梅》教学设计
卢梅坡古诗《雪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赏雪梅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放图片)
师:美吗?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生回答。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板书课题。“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二、读古诗、诵雪梅
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诗读正确。
评: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认读标拼音的字。
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去掉拼音指名读。
当小老师领读。
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自己读,读出节奏。评: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男女生接读。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齐读。
背读。
领背。
同桌互背。
齐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悟道理。指名说。
师:1.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梅香(板书)。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板书)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梅坡,是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梅坡”应该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因为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很少,所以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的原名是什么。虽然不知道他的原名,但是他的作品却流传千古,成为不朽诗篇,来看他的第二首《雪梅》诗。
2.师读诗,简介诗意。
3.生齐读。
4.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5.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
6.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篇3:卢梅坡的诗词《雪梅》(其一)
《雪梅》(其一)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赏析】
这首诗构思独特,观点新颖别致,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与雪同时出现在严寒的初春时节,梅是春天的使者,而雪落在干枯的树枝上,也如梨花般美丽,为春天增加了生机。因此二者争春,没有个高低,让诗人们倍加为难。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用对比手法,道出梅与雪各自的长处及不足:梅不如雪白,雪不如梅香。这样一来就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其实,两全其美的看法不如:梅是幽香四溢的雪,雪是洁白无瑕的梅。二者是相互衬托,相互补足的。如果没有了雪的映衬,只有梅花就不能凸显出它凌寒独开、傲霜斗雪的风骨;没有梅的映衬,雪自然也显现不出他的晶莹剔透、冰清玉洁。正像诗人在另一首《雪梅》诗中所说的那样“有梅无雪不精神”,然而,有雪无梅不是春。二者只有相映才能成趣。
扩展阅读:卢梅坡的部分作品
春游
宋代:卢梅坡
红芳满眼斗风流,谁信春来有客愁。
惆怅不干桃李事,故山烟雨忆松楸。
牡丹
宋代:卢梅坡
玉栏四面护花王,一段风流似洛阳。
深院不须驱野鹿,只愁蜂蝶暗偷香。
芙蓉
宋代:卢梅坡
云袂飘摇翠佩环,仙姿绰约紫霞冠。
虽然谪在西风里,合作人间小牡丹。
荼醾
宋代:卢梅坡
荼醾结屋是何年,风雨摧颓为怆然。
飞似绿珠楼上坠,困于毕卓瓮间眠。
门前碍路旋移来,压架欹斜缘作堆。
三月半时花正好,十年前是手亲栽。
幽香早被风偷递,小蕊那禁雨急催。
尽数折为神佛供,免教飞去卧苍苔。
落梅
宋代:卢梅坡
自负孤高伴岁寒,玉堂茆舍一般看。
顽风摧剥君知否,铁笛一声人倚栏。
柳絮
宋代:卢梅坡
晴栏看尽柳花飞,一段风情不自持。
若使化为萍逐水,不如且作絮沾泥。
读康节诗
宋代:卢梅坡
先生乐处少人知,最是生平不皱眉。
身世帝王全盛日,风光伊洛太平时。
画前勘破先天易,醉后吟成击壤诗。
高卧行窝吾亦愿,不堪心事类周嫠。
篇4:雪梅,雪梅卢梅坡,雪梅的意思,雪梅赏析
雪梅,雪梅卢梅坡,雪梅的意思,雪梅赏析 -诗词大全
雪梅作者:卢梅坡 朝代:宋 体裁:七绝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篇5:雪梅,雪梅卢梅坡,雪梅的意思,雪梅赏析
雪梅,雪梅卢梅坡,雪梅的意思,雪梅赏析 -诗词大全
雪梅作者:卢梅坡 朝代:宋 体裁:七绝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篇6:《雪梅卢》梅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雪梅卢》梅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原文:
雪梅
卢梅坡
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2,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雪梅字词解释:
1、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2、降(xiáng),服输。
3、骚人:诗人。
4、阁笔:放下笔。阁:同“搁 ”,放下。 评章:评议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雪梅翻译:
其一: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其二: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雪梅阅读答案:
试题:
(1) 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3分)
(2)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2分)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1分)
答案:
(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3分)
(2)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2分)
(3)例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1分)
雪梅创作背景:无
雪梅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个人资料:
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南宋诗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梅坡”应该也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到现在他的原名和原字都散佚了,独留下一个卢梅坡的名字。
根据他写的诗可以总结出:1、擅长写绝句,基本不写别的体 2、擅长写植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 3、长居京城 4、与刘过关系很好 5、家道不错。
篇7:卢梅坡《雪梅》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卢梅坡《雪梅》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句句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2)在诗人笔下,雪似梅,梅似雪,诗人借此要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哲理呢?(5分)
参考答案
(1)梅与雪争春,谁也不让谁,也难分高下,文人墨客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对此进行评价、赞叹,看来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2分)。而作者认为二者各有千秋:尽管雪与梅相依相存,但梅有梅的清香,雪有雪的洁白,各有优点(2分)。诗人不事雕琢,也不直接流露思想感情,而是客观理性地评价二者,句句议论,字字珠玑,明了晓畅(2分)。
(2)诗歌借对梅与雪的评价,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一个普遍性的生活哲理(2分):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3分)。
翻译: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析:
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篇8:柳梢青·送卢梅坡诗词
柳梢青·送卢梅坡诗词
古诗原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译文翻译
回忆当年,你我同在京城,共饮菊花酒,同听悠远的《梅花落》笛曲。你我聚散匆匆,如云边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
离别之后,让人怎么不伤心动情?梦里也曾几度相会,但是梦醒后,因为见不到友人,又失魂丧魄,六神无主,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后半夜的相思,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友人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友人的舟旁。
注释解释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
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诗,写重阳佳节两人共饮菊花酒。泛,漂浮。深,把酒斟满。
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诗,写在春天时候他们郊游赏梅。梅:梅花。角:号角,这里指笛声。远:指笛声悠远。
浮萍(fúpíng):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可入药。吹梅:吹奏《梅花落》。
创作背景
卢梅坡是南宋一位与诗人交好的诗人,二人曾同游杭州。分别时,词人为了感怀与卢梅坡的交往和友谊,写下这首《柳梢青》。
诗文赏析
这首词是刘过为送别在京城结交的`好友卢梅坡而作。整首词情深意切,婉转动人。
上片写离别之苦。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分别之时,词人回忆旧日同在京城之时与友人欢聚的情景。此处,词人选取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场景,“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沉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的诗意,描写重阳佳节,二人同饮菊花酒的情景;“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词句,描写春暖花开之时,二人携手踏青,同赏笛曲《梅花落》的情景。一个“深”、一个“远”分别形象地描述出二人饮酒时的酣畅淋漓和共赏悠远笛曲时的快乐心情。前三句仅用十二字就清楚地交代出聚会的时间、地点和情景,足见词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造诣之深。
离别之时,词人与好友依依不舍,“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聚散”二字承上启下,词人由前文的“聚”转入描写“散”。“云边孤雁,水上浮萍”两句哀婉动人,看似写景,实际暗含分别之后,二人均如云边的孤雁,无法找到可以理解自己的知己,又如水上浮萍一般,四处漂泊。相聚的时间如此短暂,转眼就要分别,前路渺茫,离别之后,再聚不知要等到何时,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缠绕在词人心头,挥之不去。
下片写别后之思。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孤独的词人怎能不“伤情”?友人离去后,他失魂落魄,甚至辗转反侧,无法人眠。这三句词人自问自答,直说别后对卢梅坡的思念。“魂飞梦惊”四个字写出刘过的复杂心情:希望在梦中见到好友,又害怕梦醒时要再次面对离别。
至此,作者的满腹相思还未吐尽,又用“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三句进行深化。这三句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中“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的句意和贺铸《惜双双》中“明月多情随柁尾”的句意,表达分别之后作者的心像马后的飞尘和天上的明月一样,仍紧紧追随着卢梅坡。
在这首词里,刘过藏起“金戈铁马”、“誓斩楼兰”的英武之气,以委婉的笔触低低诉说着对朋友的相思,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词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铁血之下的柔情更令人感动。
★ 梅初二作文
★ 带梅的成语
★ 梅尧臣名言
卢梅坡雪梅古诗(集锦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