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其缓解策略

时间:2022-12-05 06:27:03 作者:Chlorine22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hlorine2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其缓解策略,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其缓解策略,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其缓解策略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其缓解策略

王俊锋左欣

[摘要]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上升,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策略。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压力策略

[作者简介]王俊锋(1976-),女,吉林辽源人,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吉林长春130022)左欣(1978-),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吉林长春130000)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6-0103-01

一、引言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经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就业”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大的压力来源。绝大多数毕业生存在焦虑、压抑等就业心理压力。压力过大会妨碍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可能会发生抑郁、失眠等症状。可见,积极帮助大学生调节和缓解就业心理压力意义重大。

篇2: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其缓解策略

“心理压力”是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或事件而形成的持续紧张的综合心理状态,它的产生取决于压力源及个体意识。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是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困境时产生的持续紧张的心理状态,这种压力的产生既有外在的客观原因,又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1.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上升。自1999高校扩招后,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全国大学毕业生为114万,有338万,20则达到630万,lO年增加了516万。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大量增加,给人才需求市场带来很大的压力。在此过程中,部分高校并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盲目地设置专业及扩大招生规模,致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具体的要求,既浪费了资源,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供给失衡,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大学生顺利就业。

2.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乐观自信,都历经“十几年寒窗苦”的磨炼,对未来满怀憧憬,都怀有很高的期望。而面对“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就业现实,大学生的高期望与现实社会的低接纳容易产生矛盾,从而产生心理压力。同时,每个大学生都肩负着家庭的期望。但是,很多家长并不能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的现实,还盲目乐观地希望子女考上公务员、当“高级白领”等。大学生要实现家长的期望显然难度大。父母在生活中的言语行为所表达出来的期盼,与残酷的现实在内心形成强烈的矛盾冲突,造成了毕业生莫名的心理压力。

3.毕业生就业观念过于狭隘,追求的就业目标也过于集中。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使毕业生的就业制度也随之变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机制的转变需要大学生及时调整就业观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没有与时俱进,片面追求优厚的物质待遇和城市环境,更多地看好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却不愿到急需人才的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去。这样导致在大城市、大企业的人才过剩,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基层却人才不足,也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对加大。

4.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足。现在一些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满意,反映大学生不知道自己能做点什么、能做好什么,有的大学生对工作缺少热情和责任心。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导致各种配套的教学资源相对不充足,造成部分学生素质下降。大学生并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学生的精力没有完全放在考虑未来职业规划上。其实,提高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需要大学四年的艰辛努力,尤其要参加实践性学习。尽管不少院校都三年尽量完成四年的学习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到大四都忙着找工作,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性技能培养训练,导致实际就业能力培养不足。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策略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起源于各种因素,但是压力的产生关键在于大学生本身如何认知压力来源。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学家塞里说,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看待它。大学生想要减轻就业心理压力,就必须靠自身不懈努力改变对当前就业困境的认知评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大学生要充分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抓住机遇。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跨人大众化教育,就业制度由“统招统分”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毕业生的就业实质上就是一场工作岗位的激烈竞争过程。抓住机遇需要把自己摆在恰当的位置,若过高估计自己,会错失良机。大学生要冷静面对现实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就安心踏实工作。同时也要看到地区间经济和文化发展上的差异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当代大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选择未来的就业环境,避免只看眼前利益而产生盲目恐慌心理。调整好就业心态,积极主动争取各种机会,乐观又谨慎地抓住机会,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2.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升自我。第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大学生个人努力奋斗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勇于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把祖国的需要和个人的追求统一起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培养合理恰当的就业期望值,适当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要将大学生本身的主观需要与客观的社会现实需(本网网 )要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冷静分析就业形势及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转变传统的就业地域化和部门化限制,调整好就业心态到中小城市、农村寻找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第三,耍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毕业生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定位就业,从最基本的自己能干点什么来确定自己的选择。将个人就业目标及和市场的需求结合起来,确保提高就业成功几率。

3.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帮助大学生很好地了解自己,客观清楚地分析环境,.正确选择未来职业,积极采取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困难障碍,最终实现美好的理想。美国职业指导师埃德加.H.施恩认为,职业生涯发展本质上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依据自身的天资、动机、能力、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确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所以,大学四年是学生不断地探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机。大一要让学生意识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可以让大一的学生参观实习基地,更加了解今后的工作环境;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寻找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也可以邀请知名专家作关于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的讲座。在大二、大三阶段,学生关注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可以借助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聆听各个行业成功人士的创业历程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要,锁定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对未来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大四时,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引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充分做好各种就业准备,积累实习实践的经验,学习和掌握各种求职技巧。大学生要创造和利用一切机会全面了解社会和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特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认识自我,明确目标,刻苦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就业的挑战性,认清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正视自己的劳动者身份,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客观辩证地看待当前的就业环境。大学生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平和放松的心态从容面对就业。大学生也要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不断历练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乐观自信地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程玮,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董文强,谭初春.大学生就业指导[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商桂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4]刘扬,王峥.试论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矛盾及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5]薛艳.职业生涯规划: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动力[J].江苏高教,2008(6).

[6]赵天武,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缓解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07(1).

篇3: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有人说“只有死亡才能完全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虽然绝对了一些,但很有的道理。心理压力是在我们遇到困难和危机时候的正常心理反应,它可以使我们处于应激状态,使得我们能够保持较好的觉醒状态,智力活动处于较高的水平,可以快的做出反应。但心理压力是一把双刃剑,长期的压力会使我们身体和心理产生故障。

根据医学长期跟踪研究,估计约有75%的疾病与心理压力有关,长期心理压力过大的人很容易患消化道溃疡、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疾病。所以我们允许有适当的心理压力,但我们一定要关注长期和严重的心理压力,学会自我减压,让我们的身心更健康,降低我们身心发生故障的风险。

压力(Stress)在心理学中也叫应激,压力产生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将这些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压力源可能存在于人们自身,也可能存在于环境中。但是,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人,人际关系是造成压力的最主要来源。有人把压力源归为四种类型:

1、躯体性压力源: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心身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微生物、变质食物、酸碱刺激物等。

2、心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例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它直接来自人们的头脑中,反映了心理方面的困扰。例如,有人过分夸大压力的威胁:我会失败、我应付不了。长此下去,会产生所谓的长期性压力感。

3、社会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导致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常见的事件如:丧偶、结婚、失业、复婚、退休、怀孕、性生活不协调、高工作任务要求等。

4、文化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例如出国留学或移民。

经过研究,试图通过自身的情绪调整,迅速摆脱压力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进行许多有意识的心理调节。

过去,人们一直推崇这样的观点:为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是抛开心烦的事情不去想它。用各种方式减少对压力源的关注,例如:跑步、打理花园、改变室内陈设等。当然,这些都是有益的,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么,为了减压我们该如何做呢?最有效的几种方法有以下几种。

1、思考清楚对于你和家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并尽一切努力去实现它。在世界上只有你自己和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在关心自己和家人方面哪怕取得的最微不足道的成绩也会令你心情舒畅。

2、如果面对困难,你感到孤立无援,应该积极主动的寻求朋友和亲人的安慰。与朋友的一次很短的电话交谈远胜于服用药品。

3、想办法消除压力产生的根源。如果你意识到,与同事的冲突和工作中的难题令你沮丧万分,不妨努力与大家搞好关系,精诚合作。这种方法是消除压力最根本最彻底的方法。

4、重新评价。如果真做错了事,要想到谁都有可能犯错误,若事与愿违,就应进行重新自我评价,才能不钻牛角尖。正确的评估和认识,甚至跳开困扰你的圈子,置身事外是另一种彻底消除压力的方法。

篇4: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端上茶壶: 英国伦敦大学的科学家指出,连续六星期每天喝红茶4次的人,在紧张工作后,比那些喝咖啡因饮品的具有较低水平的皮质醇。

研究还表明,绿茶茶叶中的物质,茶氨酸,可转变脑电波活动,从紧张变为放松。

随时接吻: 劳拉伯曼博士解释:“接吻缓解压力,通过创造连通性意识,使身体释放抗衡压力与忧郁的化学物质——内啡肽。”

以拥抱治疗: “一个拥抱的温柔力量,可以刺激皮肤下神经末梢,发出安定人心的信息到脑部,并缓慢释放皮质醇。”

迈阿密大学医学院的触摸研究所主任凡尼菲尔德博士解释。

如果你的爱人暂时不在呢?朋友的一个拥抱或专业按摩也可以帮助消除紧张情绪。

放松你的束缚: 有三分之二的家长,分不清工作与家庭的界而不胜负荷。

专家建议:你与你的配偶采取“轮班制”,应付紧急情况,并确保保姆和学校有丈夫和你的电话号码。

反省一下你的价值: “确定你的价值观,改变你对事物的评价方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哲学博士大卫说:“在这种情况下,压力将从威胁变成挑战。

”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想一下对你很重要的人,以及你应如何做一个好伴侣,母亲,女儿,姐妹,或朋友。

减少责骂: 女性用敌意的言语回应她们的丈夫,在争论之后好几个小时,她们的应激激素水平明显上升。

长时间的压力荷尔蒙高潮,会损害免疫系统。

专家建议:专注于手头的事情,忘记必须意见一致;放下冷嘲热讽及不要骂人。

“词语或口气越激烈,丈夫与妻子倾听对方就越难。

应深呼吸,并恭敬地结束交谈,答应稍后当你冷静时再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的事物,不是你都不要过于强求,同时以宽容接人待物,这样你会发现心理压力会减少很多。

篇5: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1、暗示法

选准最佳时机,有意识地利用语言、动作、回忆、想象以及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物体等对自己实施积极暗示,可以消除负性情绪,减缓心理紧张,使心理保持平静和愉快。

如背诵名人名言、回味成功经历、精心打扮自己等。

2、换境法

固定的环境会使人逐渐失去兴趣,进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适当地变换一下环境,可以刺激人的自信心与进取心。

如到远方旅游,能够转移精力,寄托情感,排解不良情绪带来的种种困扰。

3、随境法

这是心理防卫机制中一种心理的合理反应。

古人云:“随遇而安。

”面对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各种各样的负性生活事件,以一颗随遇而安的心去对待它们,可以使你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痛苦,拥有一片宁静愉快的心灵天地。

4、放松法

选择幽雅的环境,舒适的姿势,排除杂念,闭目养神,尽量放松全身肌肉,采用稳定的、缓慢的深呼吸方法,确有解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急躁和疲劳的功效。

吸气时双手慢慢握拳,微屈手腕,过敏性鼻炎症状吸气后稍稍屏息一段时间,再缓慢呼气,全身肌肉呈松弛状态。

确定适合自己的频率来重复呼吸。

5、幽默法

幽默是心理环境的“空调器”。

当你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

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6、音乐法

当你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时不妨听一听音乐,做一次心理“按摩”,优美动听的旋律,可以起到调适心理和转换情绪的效果,如《梁祝》的和谐,《步步高》的欢快,《秋日私语》的宁静等,会让你紧张焦虑的情绪放松,心情愉悦。

7、观赏法

阅读精彩的图书,观赏优美的影视剧,容易唤起愉快的生活体验,释放紧张,排解忧郁,驱赶无聊。

8、自嘲法

这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在你的事业、爱情、婚姻不尽如人意时,在你无端遭到人身攻击或不公正的评价而气恼时,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时,你不妨用阿Q精神胜利法进行自嘲,来调适一下鼻子干燥怎么办你失衡的心理,营造一个豁达、坦然的心理氛围。

9、宣泄法

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你悲伤抑郁时不妨向朋友倾诉;也可以进行一项你喜爱的运动;或在空旷的原野上大声喊叫,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宣泄积郁。

10、逃避法

这是使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不妨采取逃避措施,假装“糊涂”,无疑能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苦和心理困惑。

有了这层保护膜,会使你处乱不惊,遇烦恼不忧,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生活中的紧张事件。

如何缓解高考考前心理压力

学以致用-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与择业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诚信

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演讲稿 大学生青春演讲稿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心得

大学生就业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其缓解策略(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其缓解策略,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