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第二册小粗心区分己和已教学参考

时间:2022-12-06 05:51:14 作者:地瓜z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地瓜z”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语文S版第二册小粗心区分己和已教学参考,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语文S版第二册小粗心区分己和已教学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篇1:语文S版第二册小粗心区分己和已教学参考

教材说明

本课属读文识字,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文。“己”和“已”是两个形近字,笔画完全相同,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就是“已”字竖弯钩儿出头,“己”字竖弯钩儿不出头。此外,读音、字义完全不一样。课文讲了小粗心和“己”“已”两个字的对话,通过“己”和“已”自己形象的解说,小粗心能把它们区分开来了。课文有较强的可读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索汉字的奥秘。

第二部分是课后列出的会认字表,会写字的示例和田字格,识字的思考、拓展练习题。课后思考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小粗心是怎样区分“己”和“已”的?拓展练习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区分形近字的小窍门。

教材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表现出小粗心难以区分“己”和“已”而困惑的表情,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第二幅图画的是小粗心轻易地区分了“己”和“已”,得到老师的表扬的情形。由此告诉学生:只要细心观察,就一定会有发现;只要动脑筋,就一定能够解决难题。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区分形近字。

教学目标

1?认识“粗、区、已、苦、典、齐、其、蛇、半、忘、记、粉”12个生字;会写“已、半、其、典、苦、齐、区”7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识字兴趣,培养细心观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以识字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各种学习差异的存在。

(一)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二)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出示词语卡片,生字用红色比较醒目。

2?生字的识记。

(1)出示生字条,引导学生说说生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字,并介绍是怎么认识的。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画记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同桌同学一起学习生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出示生字条,学生试读,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读准粗(平舌音)、蛇(翘舌音)、“粉”(前鼻音)。

3?生字的巩固。

(1)自由认读。把自己喜欢的生字读给同学听。

(2)“开火车”认读,进一步巩固和检查识记生字的情况。

(3)生字回家。出示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如“粗心”“区分”“区别”“粉笔”“其实”“字典”“已经”“苦恼”等。让学生把相应的生字送“回家”。

(4)找朋友。把生字分成两部分,由学生重新组合。

4?写字指导。

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都是既要认又要写的字,可在识字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书写。重点指导“区”和“典”的书写。“区”字的笔顺是:横、撇、点、竖折。“典”的第五画竖和第六画横,都要写得稍长。

(三)朗读指导

1?初读课文时,由于要认读汉字,允许学生速度稍慢,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把词句读正确,把语段读通顺。认识汉字以后,朗读速度接近正常,不能太慢或太快。

2?注意指导体会语感,朗读出恰当的语气。

(四)感悟、理解

1?在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后,回答课后问题:小粗心是怎样区分“己”和“已”的?(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视情况适当点拨)

2?说说议议: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区分“己”和“已”呢?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指名在全班交流。(以发散思维和引导探索,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篇2:语文S版第二册小粗心区分己和已教学参考

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识字的方法总比呆板的说教更有效。为了能让学生很好地辨识形近字,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区分形近字的方法,掌握形声字的规律,从中感悟汉字的奇妙,激发识字的兴趣。

在《小粗心区分“己”和“已”》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编字谜、儿歌、顺口溜等方法来帮助识字,学生的回答让我惊叹不已。一个学生回答说:“老师,‘爪’和‘瓜’不一样,鸡爪是尖的,西瓜中间有个籽。”另一个学生回答说:“老师,‘那’和‘哪’我可以编顺口溜:有口在哪里,没口在那边。”说得多好啊!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更多的同学高举着小手争先恐后争着要发言。在同学们的争相抢答下,我们总结了“人和入、住和往、王和玉、欢和吹、外和处、坐和座、坡和波、喝和渴”的识字方法。是啊,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识字的趣味方法,不仅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3:语文S版小粗心区分己和已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所讲的故事内容,了解小粗心是怎样想办法区分“己”和“已”两个字的。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3、使学生在学习故事中懂得一些辨析形近字的小窍门,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知道形近字的特点,培养仔细观察、主动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掌握区别“己”和“已”的方法。

【教具准备】

“己”和“已”头饰和生字卡片。

第1课时

一引导发现,导入新课

[卡片出示“己”和“已”两个字]

1、让学生齐读,并说说两个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有位小朋友,做事情有点和粗心,所以大家叫他“小粗心”,他原来记不清“己”和“已”的。后来,他认真动脑筋,很快就把这两个字分清楚了。他想了什么好办法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会读的字。

找出生字宝宝:已 苦 半 齐 其 区 典

2、开火车认读12个生字。

出示:粗、区、已、苦、典、其、蛇、半、忘、记、粉

3、互为小老师认读生字,注意纠正读音。

4、指名读课文,让学生们评一评。

三、分角色读课文

四、讨论,交流学习方法

1、让同学们说说是怎样区分并记住“己”和“已”的。

(一)学习第2-4自然段

[思考:小粗心为什么分不清“己”和“已”?]

1. 学生读文,回答问题。

读句子:“己”和“已”长得太像了。

2. 问:哪儿像?能说具体吗?

(都是三笔,三笔笔画是一样的。)

3. 学生书空“己”和“已”,感受它们由于笔画相同而相似。

[教师:可是,“己”和“已”却说它们“有区别”,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二)学习第5-11自然段

[思考:小粗心是怎么分清“己”和“已”的?]

(“己”和“已”都像蛇,蛇口大开就是“己”,蛇口半开就是“已”。)

1. 学生读文找区分的方法。

2. 反馈学情,教师指导理解区分的方法。

(课件展示第六屏):已已 蛇图

学生观察,说字与图的相似处。

教师相机小结方法:

蛇口大开”就是我,自己的己。自己有啥就说啥,所以口要大开。

“蛇口半开” 就是我,已经的已。对已经过去的事情,有的可以忘掉,有的应该牢记,所以我的口半张半闭。]

3、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吗?

[学生说方法,教师适时表扬肯定。]

4、做课后习题2。

五、总结。

第2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

二、自学,交流识字方法

三、组词说句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字的词语。

区别 已经 苦恼 字典 整齐 其他 半天

2、观察字形,并说一说每个字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3、学生描红,写字。

五、比一比,再组词。

己( ) 万( ) 干( ) 王( )

已( ) 方( ) 千( ) 主( )

瓜( ) 欢( ) 处( ) 坡( )

爪( ) 吹( ) 外( ) 波( )]

六、总结:

今天我们和小粗心一起学习了很多识记汉字、区别形近字的方法,我们要把这些方法用到学习中去,这样,我们就不再是“小粗心”了,一定会成为一个记字记得牢的细心孩子。

篇4:《兄心区分已和己》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所讲的故事内容,了解小粗心是怎样想办法区分“己”和“已”两个字的。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3使学生在学习故事中懂得一些辨析形近字的小窍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导发现,导入新课

[卡片出示“己”和“已”两个字]

1、让学生齐读,并说说两个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有位小朋友,做事情有点和粗心,所以大家叫他“小粗心”,他原来记不清“己”和“已”的。后来,他认真动脑筋,很快就把这两个字分清楚了。他想了什么好办法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会读的字。

2、开火车认读12个生字。

3、互为小老师认读生字,注意纠正读音。

4、指名读课文,让学生们评一评。

三分角色读课文

四讨论,交流学习方法

1、让同学们说说是怎样区分并记住“己”和“已”的。

2、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吗?

3、做课后习题2

五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

二自学,交流识字方法

三组词说句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字

2、观察字形,并说一说每个字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3、学生描红,写字

[《兄心区分已和己》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

篇5:《兄心区分已和己》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14个生字,会写“由”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3、掌握形象地编顺口溜等方法识记汉字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区别形近字。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谈话法、讲授法。

五、课型:识字课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巩固“己”和“已”,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己”和“已”,指名读,并组词。

2、出示词语“自己”和“已经”,大家读。

3、教师板书课题:小粗心秋风“己”和“已”

4、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1)从课文中找出生字。(2)标出自然段。

2、认读本课的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新词。

3、指名读从词中抽出本课的生字。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掌握区分“己”和“已”的方法。

1、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思考:小粗心是怎样区分“己”和“已”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指名反馈读课文,检查自读课文的情况。

3、文中指谁和谁很难分辩?

4、引导学生观察“己”和“已”难分辩的原因。

5、指导读相关的句子:

己:己字弯弯像条蛇,蛇口大开,自己的“己”。

已:已字弯弯像条蛇,蛇口半开,已经的“已”。

四、总结深化,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练习巩固。

二、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正音。

2、开火车用生字进行扩词或说话。

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2、逐字认读指名扩词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4、学生仿写。

5、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评价。

板书设计:

1、小粗心区分“己”和“已”

己: 蛇口大开 自己

(像条蛇)

已: 蛇口半开 已经

[《兄心区分已和己》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

篇6:《兄心区分已和己》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

区分“己”和“已”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所讲的故事内容,了解小粗心是怎样想办法区分“已”的“ ”这两个字的。

2. 认识“粗、区、已、苦、典、齐、其、蛇、忘、记、粉、星”这12个生字,会写“已、半、其、苦、齐、典、区”这7个生字。

3. 使学生在学习故事中懂得一些辨析形近字的小窍门。

重点:

1、了解小粗心是怎样想办法区分“已”和“”这两个字的。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难点:

1. 了解小粗心是怎样想办法区分“已”和“”这两个字的。

2. 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3. 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

方 法:自主、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性学习。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发现,导入新课

(课件或卡片出示“已”和“己”这两个字)

1. 小朋友们,你会读这两个字吗?(让学生齐念)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让学生自由说)

2. 有一位小朋友,因为他平时做事有点粗心,所以大家叫他“小粗心”,小粗心原来分不清“己”和“已”这两个字,后来,他认真动脑筋,很快就把这两个字分清楚了。他想出什么好办法了呢?我们一齐来学习识字二的第一课《小粗心区分“己”和“已”》,请齐读一遍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1. 自由读课文,画出不会读的字。

2. 开火车认读“区、苦、典、齐、其、蛇、忘、记、粉、星”这10个生字。

3. 互为小老师用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注意纠正读音。

4. 去掉生字上面的拼音,再认读生字。

5. 指名读课文,让学生评一评。(主要是让其他学生认真听,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三、分角色读故事

(一学生读“己”的话,一学生读“已”的话,一学生读小粗心的话。)

四、讨论,交流学习方法

1.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小粗心是怎样区分“己”和“已”这两个字的。

2. 指名让学生说说小粗心记住“己”和“已”的好办法。

3.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己”和“已”这两个字?在四人小组内先交流一下你的好办法,然后指名说一说。

4. 找小伙伴交流一下,说说自己区分下面几组字的小窍门。(课后习题2)再指名说一说。

小 结:

你学了这个小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我们在四人小组内先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住“ 己”和“已”这两个字。再指名说一说,自己区分“已”“己”。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

认读“区、苦、典、齐、其、蛇、忘、记、粉、星”这10个生字。

二、自学、交流识字方法

a) 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记住它的好办法。

b) 指名说说记住这些字的好办法。(学生想说哪个就说哪个。)

c) 小组内讨论交流记住下面几组字的小窍门。

爪--瓜 其--共 人--入 外--处

三、组词说句

在以上生字中,挑选你最喜欢的字来组词说话。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打、其、典、苦、齐、区”这6个字。

2、观察字形,谈一谈这6个字中你认为难写的字。

3、教师范写“典”“区”这两个字,提醒学生注意笔顺。

4、学生描红、写字。

5、同学们互相评一评写的字,在写得好的同学的作业本上盖上红花。

[《兄心区分已和己》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

篇7:《兄心区分已和己》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

小粗心区分“已”和“己”

德泽乡炭山小学 宋琼芳

【教学目标】

1笔煜た挝乃讲的故事内容,了解小粗心是怎样想办法区分“己”和“已”这两个字的。

2比鲜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3笔寡生在学习故事中懂得一些辨析形近字的小窍门。

【重点难点】

1绷私庑〈中氖窃跹想办法区分“己”和“已”这两个字的。

2比鲜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导发现,导入新课

(课件或卡片出示“己”和“已”这两个字。)

1毙∨笥衙牵你会读这两个字吗?(让学生齐念)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让学生自由说)

2庇幸晃恍∨笥眩因为他平时做事有点儿粗心,所以大家叫他“小粗心”,小粗心原来分不清“己”和“已”这两个字,后来,他认真动脑筋,很快就把这两个字分清楚了。他想出什么好办法了呢?我们一齐来学习识字二的第1课《小粗心区分“己”和“已”》,请齐读一遍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1弊杂啥量挝模画出不会读的字。

2笨火车认读“粗、区、已、苦、典、齐、其、蛇、半、忘、记、粉”这12个生字。

3被ノ小老师用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注意纠正读音。

4比サ羯字上面的拼音,再认读生字。

5敝该读课文,让学生评一评。(主要是让其他学生认真听,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三、分角色读故事

(一学生读“己”的话,一学生读“已”的话,一学生读小粗心的话。)

四、讨论,交流学习方法

1毖生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小粗心是怎样区分“己”和“已”这两个字的。

2敝该让学生说说小粗心记住“己”和“已”的好办法。

3蹦慊褂惺裁春冒旆记住“己”和“已”这两个字?在四人小组内先交流一下你的好办法,然后指名说一说。

4闭倚』锇榻涣饕幌拢说说自己区分下面几组字的小窍门。(课后习题2)再指名说一说。

五、总结

你学了这个小故事,懂得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

认读“粗、区、已、苦、典、齐、其、蛇、半、忘、记、粉”这12个生字。

二、自学、交流识字方法

1蹦闳衔哪个字最难记,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记住它的好办法。

2敝该说说记住这些字的好办法。(学生想说哪个就说哪个。)

3毙∽槟谔致劢涣骷亲∠旅婕缸樽值男∏厦拧

爪--瓜 其--共 人--入 外--处

三、组词说句

在以上生字中,挑选你最喜欢的字来组词说话。

四、指导书写

1背鍪疽求会写的“已、半、其、典、苦、齐、区”这7个字。

2惫鄄熳中危谈谈这7个字中你认为难写的字。

3苯淌Ψ缎础暗洹⑶”这两个字,提醒学生注意笔顺。

4毖生描红、写字。同学们互相评一评写的字,在写得好的同学的作业本上盖上红花。

五、小结

今后,要做一个细心的小朋友。

[《兄心区分已和己》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

篇8:《兄心区分已和己》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本课属读文识字,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文。“己”和“已”是两个形近字,笔画完全相同,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就是“已”字竖弯钩儿出头,“己”字竖弯钓儿不出头。此外,读音、字义完全不-样。课文讲了小粗心和“己”“已”两个字的对话,通过“己”和“已”对自己形象的解说,小粗心能把它们区分开来了。课文有较强的可读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索汉字的奥秘。

第二部分是课后列出的会认字表,会写字的示例和田字格,识字的思考、拓展练习题。课后思考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小粗心是怎样区分“己”和“已”的,拓展练习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像,说说自己区分形近字的小窍门。

教材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表现出小粗心难以区分“己”和“已”而困惑的表情,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第二幅图画的是小粗心轻易地区分了“己”和“已”,得到老师的表扬的情形。由此告诉学生:只要细心观察,就一定会有发现;只要动脑筋,就一定能够解决难题。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区分形近字。

[《兄心区分已和己》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

篇9:语文S版第二册蝴蝶花教学参考

教材说明

课文是一篇极富童趣、语言生动活泼的短文。记叙了娟娟自己学着梳头发的事,形象地说明自己的事要自己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课文共8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娟娟自己起床、穿衣服。第二、三、四自然段,小鸟对话,有一只小鸟把娟娟的头发说成是草窝。第五自然段讲娟娟连忙去梳头发,还扎了一只蝴蝶结。第六、七自然段又是小鸟对话,有一只小鸟把娟娟头上的蝴蝶结说成是蝴蝶花了。第八自然段娟娟和太阳公公都开心地笑了。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画了娟娟乱蓬蓬的头发,一幅画了娟娟梳好了的扎有蝴蝶结的头发。两幅图画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学生将语言文字和形象的事物进行联系,既学习语文又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课文后编有3道练习题。第1题,朗读课文及思考题旨在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课文的能力。第2题是组词语练习。第3题是写字练习。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学习新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在读书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通过阅读,体会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是令人快乐的事。

教学目标

1?认识“蝴、蝶、帘、露、脸、忽、然、瞧、窝、照、拿、梳、扎”13个生字;会写“扎、把、结、乱、穿、忽、笑”7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内容,认识要讲究个人卫生,学会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课文录音磁带或多媒体课件。

两个小鸟头饰、“太阳公公笑脸”头饰。

课前布置学生想一想:你在家里会做哪些事?你是怎样学会的?

(二)识字、写字

1?识字

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蝴、忽”的声母是“h”,不是“f”。“帘、脸、乱、露”的声母是边音,不要读成鼻音。“梳”是翘舌音。“扎”是平舌音。“瞧”是三拼音,拼读时注意介音“i”。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看清声母、韵母或介母,把字音读准。

指导学生识记字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记住字形。并通过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逐步学会用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去记忆汉字。如,“蝴、蝶”、“帘、窝”和“瞧”这些字都可以用“事物联想法”去识记。

学习带生字的词语,如“扎起来”“一把”“蝴蝶结”“爬起来”“穿衣服”“忽然”等。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7个。“扎、把、结、乱”4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其中“扎、把”左窄右宽,“结、乱”左右两边差不多,在田字格中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各部分所占的位置。“穿、忽、笑”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看清上下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动笔。

(三)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很适合朗读,要通过学生自读和教师的朗读指导,先将生字的音读准;再把课文读通顺;然后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课文的第一、五自然段是重点,朗读时要引导学生抓住“穿、爬、拉开、听、跑、照镜子、梳好、扎上”等词语,边读边想象娟娟穿衣、起床、拉窗帘、照镜子、梳头发的样子。第三、四自然段和第六、七自然段都是小鸟的对话,要读得轻快而有情趣,因为有一只小鸟两次都看错了,误把头发看成是草窝;把蝴蝶结看成是蝴蝶花。文中的“露出”“忽然”“连忙”“乱蓬蓬的”“梳哇梳”等词语,要根据句意读出轻、重、缓、急。

(四)体会、感悟

课文内容不难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乱蓬蓬的头发是什么样子?草窝窝用来比喻什么?蝴蝶花比喻的又是什么?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深一步思考和回答:娟娟为什么笑了?太阳公公为什么也笑了?从而体会娟娟学会做自己应做的事后高兴的心情,并感悟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五)实践活动

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自主选择和填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议一议、说一说:自己在家里都会做些什么事情?

(六)教学时间

本课可用2课时。

课外阅读指导

学习本课可结合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一年级下册)中的《冬冬在家里》和《白墙上的黑手印儿》。这两篇短文告诉我们,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讲究公共卫生,从而感悟到某些做人的道理。

篇10:语文S版第二册蝴蝶花教学参考

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通过读中感悟方法促进孩子对课文的思考,通过学生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分角色朗读、师生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进而体会娟娟内心的感情变化。在讲解课文时,我十分注意自己语言要亲切,自然,富有儿化。这样会让学生很容易亲近老师,感受到学习氛围的轻松,愉悦。同时我还努力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课堂氛围和谐融洽。

篇11:语文S版第二册猫和老鼠教学参考

教材说明

本课属看图读拼音识字,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韵文以及配套的两幅插图。韵文语句整齐,韵律和谐,语义浅显易懂,充满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主要讲述了老鼠想趁猫睡觉时偷米吃,结果被聪明的猫抓住,最终仍不知死于何因的故事。

第二部分是本课中四个相关的形声字、会认字表、课后相关练习、会写字的书写练习及词语花篮。课后练习中的“比一比,读一读”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词语花篮”收集了本课中的词语,以便学生积累。书写教材出示了反犬旁“犭”、食字旁“饣”二个新部首。

本课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描绘出老鼠偷米前得意的各种表情;第二幅画了猫装睡而抓住老鼠的情景。两幅图生动地表达了韵文的意思,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

教学目标

1?认识“鼠、咪、慢、胡、须、眯、迷、糊、刚、抓、谜”11个生字;会写“欢、咪、洞、猫、饱、迷”6个汉字。学习“反犬旁”“食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通过字形分析,初步掌握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并培养学生运用这个规律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围绕识字这个重点,把“识字”同“学词”“学句”等综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着力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教学过程中允许有所差异,以及不同思维方式的存在。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课文录音带,实物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

(二)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本课生字可以采用随文出现的方式呈现。有条件的可根据韵文制作课件,以动画形式出现,同时将韵文展示出来。

2?生字的识记

(1)让学生自由认读认识的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领读。重点指导翘舌音的“鼠”“抓”。

(3)在朗读短文过程中,引导学生认清字形,理解字义。重点指导“咪、眯、迷、谜”和“胡、糊”两组形声字。

学习带生字的词语,如“猫咪”“欢喜”“眯着”“迷路”“谜语”等。

3?生字的巩固

(1)给生字注音。

(2)生字游戏:送生字回家。

(3)通过组词、扩句练习,进一步巩固四个形声字的音、形、义。

(4)辅导编讲故事。要求故事中运用本课的生字。

4?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会写的6个字中,“咪、迷”是两个互相关联的形声字,可在识字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书写。重点指导含有2个新部首的字。“犭”的书写顺序是:撇、弯钩、撇,注意第三画撇不能出头。“饣”的书写顺序是:撇、横钩、竖提。

(三)朗读指导

1?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即可,速度要求不可过快。

2?熟悉课文后,应要求学生按正常速度朗读。本课儿歌句式工整、韵律和谐。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韵味。

(四)感悟、理解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先看图,初步了解课文;再观察挂图或课件,听教师朗读或听录音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2?课文通俗有趣。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对学生朗读的要求,让学生读出童趣,从中感悟,引发学生的联想。

篇12:语文S版第二册猫和老鼠教学参考

《猫和老鼠》是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看图读拼音识字文。课文语句整齐,韵律和谐,语义浅显易懂,充满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主要讲述了老鼠想趁猫睡觉时愉米吃,结果被聪明的猫抓住,最终仍不知死于何因的故事。 今天听了来自玉林北流的蒙福英老师上这一课,让我深有感触,下面我将我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共勉:

两大闪光点:一是读书形式灵活多样。蒙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前后用了自由读、泛读、齐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整个课堂书声琅琅,层层深入,每次读书都做到心中有数,不随意。二是注重识字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打好识字的基础,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蒙老师在进行生字教学时,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学习起来轻松自如。在教“咪、迷、眯、谜”这组形近字时又引导得特别到位。蒙老师先是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它们的共同点,接着出示原文填空,最后再出示补充练习进行填空。让学生对这组词语从会认到熟悉再到运用的过程进行层层深入地学习。

不足之处:一是在指导“猫、饱、迷”三个生字的书写时有些浪费时间,蒙老师是先指导“猫、饱”这两个新部首字,让学生练写这两个字后,再重新教学生写“迷”字的。把三个生字的书写指导分成了两个环节。学生书写的速度有快慢,两次重复的动作会花比较多的时间。。二是没有即时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既然把“猫、饱”和“迷”作为两个书写环节来分开指导,那在学生书写完“猫、饱”后就应该进行即时评价,而不是等到完成第二个环节“迷”字的书写后,才一起进行评价。在进行书写评价的时候,只是老师自己一个人在投影仪下给一名学生的字评价打分,而没有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这名学生的字写得好只是老师个人的认为,根本没有学生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既不民主又答不到学生自主参与的要求。

篇13:语文S版第二册对对歌教学参考

教材说明

本课属读儿歌识字,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韵文及两幅插图。儿歌分为上下两节,共出现了12对反义词。每节句式对应,合辙押韵,读起来很有节奏感。第二部分是课后列出的会认字表、拓展训练、会写字的书写练习及词语花篮。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节奏的目的;拓展训练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编对对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书写练习中出示了2个新部首:倒八字、斤字旁。

教材有两幅插图,与课文中三对反义词的意思相符,避免了教材的单调、枯燥。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

教学目标

1?认识“反、退、关、旧、短、深、浅、胜、利、失、败、简、单”13个生字;会写“失、反、单、关、旧、胜、新、进”8个汉字。学习“倒八字”“斤字旁”两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日常生活中的反义词。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围绕识字这个重点,把识字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一)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表现部分反义词词义的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二)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本课可采用直观教学导入。出示能表达本课反义词的图片(或课件),让学生猜出对应的词。

2?生字的识记

(1)在呈现出图片与反义词的基础上,有的反义词老师还可用形体动作帮助理解。如:开门、关门;前进、后退等。学生尝试独立识字。

(2)检查识字情况。读读自己会读的字,出示相应的拼音。说说怎么识记这些生字?重点指导“深”“难”和“胜”的读音。

(3)学生互动识字。与同桌同学相互抽查认读生字。

汇报:他哪些字读得好?哪些字还读得不准?

(4)体会字义。用生字组词,用词造句,也可说一句话用上一组反义词。如:我的头发长,你的头发短。

学习带生字的词语,如“失败”“反对”“简单”“新旧”“进退”等。

3?生字的巩固

(1)认字比赛。出示生字卡片,进行认字比赛。条件好的可使用课件。如:摘星星、摘苹果等。

(2)找朋友。出示词和相应的图片,让学生动手连一连。

(3)把生字放在一边,让学生选择填空。如:

新—胜—()失—()

4?写字指导

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字中,除“新”“进”外,有6个是既要认又要写的字。书写前,提醒学生注意带有“辶”的字的书写顺序。教学中,重点指导两个新部首。“倒八字”的书写笔顺是:点、短撇。“斤字旁”的书写笔顺是:撇、撇横、竖。

(三)朗读指导

1?初读儿歌,先认读生字,再读儿歌,以体会字(词)义为主。

2?熟读儿歌。本课句式整齐,隔行押韵。可指导学生读出韵味,同时引导学生边拍手边朗读,读出节奏感。

同步阅读指导

学习本单元,老师可引导学生相机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一年级下册)中的《爷爷的心》《“爱”和“受”》《墙上一根钉》《丰富多彩的天气谚语》。通过阅读可认识某些事物,增强识别易错字、形近字的能力,并丰富语言积累。

篇14:语文S版第二册山青青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儿歌,写的是春天来临时大自然景色的变化。课文一共有三句,第一句写的是青山绿水鸟儿欢鸣;第二句写的是草芽树叶碧绿水灵,花开盈盈;第三句写的是田地里禾壮苗青,勾画出一派春天的景象。本课语言朴实,节奏简明,结构反复,叠词叠句,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充满了童趣。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画的是绿色的树,红色的花,绿油油的田野;第二幅图画的是高山流水,小鸟双飞。这两幅插图能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春天的景物,理解重点、难点词句,并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对春天的喜爱。

课后设计四道练习题。第一题是朗读背诵课文,提出了读背的要求。第二题着眼于把学生的思想感情与本课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既复习本课所学的内容,又注意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能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通过画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三题是按课文填空,可以检验学生背诵课文和写字的掌握情况。第四题是写字练习,要学会书写6个字,认识1个部首。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味,激发学生对春天和大自然的喜爱,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鸣、声、草、盈、蒙”5个生字。会写“叫、苗、花、草、青、朵”6个字。学习1个部首“草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识字、写字

1?识字

教师应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可利用生字卡片点名读,“开火车”方式读等,比比谁读得准,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熟记生字的准确读音。教师指导后,再点名读,检查学生是否读得准确,发现读得不准,要及时纠正,也可启发学生当小老师帮助纠正。“鸣、声、盈、蒙”四个字都是后鼻音,“草”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读的时候要重点指导。

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如“鸣”字,可启发学生:这个字是我们认识的哪两个独体字组成的?让学生分析是“口、鸟”两个认识的熟字,以便帮助记忆。

指导学生学习词语,巩固生字。如:鸣叫、叫声、小草、笑盈盈、绿蒙蒙。

2?写字

“草”字中间的“日”字要写扁一点。

“青”字第四笔横要写长一点。

“朵”字上面部分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3?学习部首:艹

(三)朗读、背诵指导

通过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朗读整篇课文,语速稍缓慢,语调较高,第一句体现春天到了,鸟儿出来了的欢快的心情。“一声声”声音放亮一点,好像鸟儿在叫一样。朗读第二句时,体现出花儿开放了,树啊,草啊变绿了,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特别是读“笑盈盈”的时候面带微笑,好像自己就是一朵花儿一样。朗读第三句时要体现出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好像我们也被春风和春雨滋润着。朗读时要读出韵脚,应带着兴奋、喜悦的心情来读,体会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多读几遍。学生读熟后,再练习背诵,同学之间互相检查。

(四)感悟、理解

1?理解课文之前,首先出示教学挂图或放映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画面有一些什么?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说出“青青的山”“青青的水”“绿色的树”“绿色的草”“青青的禾苗”“绿色的田野”。然后引导学生感悟,美丽的春天来了。

2?“山花朵朵笑盈盈”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了高兴之情。句中“笑盈盈”一词可换成“笑眯眯”,让学生进行比较:“笑盈盈”是满脸都是笑,“笑眯眯”是眯着眼睛笑,让学生通过动作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体会大家非常热爱春天的感情。“春风春雨绿蒙蒙”让学生观察图画,体会把“春风”“春雨”说成“绿蒙蒙”多么形象。

3?课后练习第二题是:引导学生说春天,画春天。教师要表扬那些敢于发表见解的同学。

《小粗心区地己和已》教案

语文S版小学语文第二册只听半句教案设计

语文S版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s版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s版小升初语文句子

小学语文s版教案

语文S版《尧帝凿井》教学设计

语文S版小学语文百花园八教学设计

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ɑieiui》教学反思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语文S版第二册小粗心区分己和已教学参考(锦集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语文S版第二册小粗心区分己和已教学参考,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