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酸菜坛子散文欣赏

时间:2022-12-08 05:04:22 作者:Sweetdreams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weetdream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梦中的酸菜坛子散文欣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梦中的酸菜坛子散文欣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 梦中的酸菜坛子散文欣赏

梦中的酸菜坛子散文欣赏

十几年前的一天,那时在显煤矿上工作,平时住公司宿舍,晚饭后不能回家,几个同事出去遛弯儿。

同行的两个人,小叶梳个钢丝马尾辫儿,花60元,耗时4个钟头烫的,用个绿色塑料大夹子反夹上去,走路时一翘一翘的;小陆穿件大风衣,很有些淑女气质,一说话笑的眼弯得跟月牙一样,都找不到在哪儿,两人都爱穿高跟鞋,哪怕是锻炼也不肯换上平底鞋。

遇到张刘二位师傅刚从食堂出来,笑着叫他们一起去。刘师傅人长得好,性情也好,那个儿头,那形象,比大电影明星赵丹、孙道临一点儿都不差,玉树临风,光彩照人。可惜时运不济,只能做个维修工的头儿。他不爱运动,怎么叫都不出去。还是人家张师傅好,怕我们在外面逛得晚,不安全,跟着一起出来。没事时都喜欢听张师傅说话,当时他年纪不过40岁上下,戴副眼镜,幽默风趣,文文明明。他代理着厂长的工作,却没有相当的名义,只是个办公室主任,平时连个主任都不肯让我们叫,说叫张师傅就好,半点架子没有。

那时年轻,羡慕街面上摆的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到小摊前就跟出了笼子的小雀儿般欣喜,翻这个动那个,跟摊主讲着价钱。小叶舍不得花钱买零食,可一进化妆品店,绝不会空着手出来,用上用不上,看过眼的货品价钱合适就买,宿舍里光她的洗发水就攒着三瓶。

张师傅经历过工厂破产倒闭失业的事,当面不说,背后就开始数落,“别太浪费,见这些杂碎东西就随手乱买。如今工作不比从前,不稳定,没订单时还放好些天假,一放假没工资,吃什么花什么?挣的钱花三分之一,攒三分之一用于买房子,剩下的三分之一做放假和失业期间的生活费用。”

听这么一说,大家都开始议论,嚷着让他给加工资,就那么几百块钱的工资,还要分成三份花?那时几个同事都不过20多岁,青春和美丽是最大的勇气,总觉得未来是辉煌的,困难是暂时的,好日子都在后头,从没想过此时已是人生最好的时光――没有家累,挣钱虽少,却都是自己花用,没有负债,没有房贷车贷,家里大人还能给帮衬着做事。

再过一会儿,迤逦走到小山脚下,小叶问我:“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说:“有个泡菜坛子,泡点卷心菜,白菜之类的,腌好后配点儿肉,包饺子。”“那你这个愿望太好实现,几块钱就可以办到,到时给我带点儿尝尝。”“是啊,几块钱就可以买个坛子,但我没地方放,借住的房子,一个瓷坛子,脆得很。得有房子后再买,万一不在那儿住了,搬来搬去,磕坏了咋办?一来不吉利,二来糟蹋东西。即便勉强买一个,冷锅冷灶的,没有家的味道。”“那你这个坛子可就贵了,最起码得值个首付钱,得几万吧。”

比起现在,那时房价很便宜,小县城靠近郊区的房,首付四万元左右。可那时工资也低,每月不过500元。在外面小馆吃饭,一大碗面条价钱是两元,干力气活的男同事,喜欢用个白瓷盆,能多加点儿清汤,很壮观的一大盆,就着蒜,上面铺有碧绿的油菜和金黄的煎蛋,一小会儿就呼噜着吞进肚,等面吃的功夫还喝了店主一大壶茶。如今在大街上买份凉皮都5块了。

从什么时候我开始喜欢酸菜呢?那是女儿一周岁时,有次去朋友家,临走时从她家坛子里捞了颗卷心菜,回家包了点儿酸菜饺子,肉一点也不腻,酸菜染着肉香,不柴不哏,酸香可口,实在让人惦记。惦记归惦记,自己没那个条件,家里三口人,分居三个地方――我在显煤矿上,家夫在市区,宝贝女儿在东边村里母亲家,彼此间相隔数十里,只有过年过节放假才能凑到一起,有了酸菜也没时间吃。

只为家贫多聚散。遇到没订单或是过年,工厂会放十天半月的'假,盼着工厂放假,又怕工厂放假。真是应了张师傅说的,放假有了亲情,却没有钱花。回家看女儿,临走时孩子拉着姥姥的手,送我到村外,就站在那里眼看我走远。这孩子自小就比同龄的孩子显高,骨架清秀纤细,营养跟不上,都两周多会说话了,头顶才能梳起一根铅笔芯般的黄细小辫子,拇指那么长。村里有现摘的瓜果蔬菜,新鲜、吃的好,家里人那时都忙着烤月饼,有时她自己跑屋里,抓把配料用的花生或葡萄干就去院里跟小朋友分享。半年功夫,小脸粉囔囔肉嘟嘟的,头发一天天发黑变多,长大后居然有了一大把光亮的黑发。

后来女儿回忆起来,总说那时是最胖的时候,然后抱怨我做的饭没有姥姥的好吃。母亲的手艺好,同样一碗金黄的小米汤,熬的火候足,上面是有一层粥油的,配上腌得恰到好处,浸出黄油的咸鸡蛋,味道好极了。别说那些烙饼煎包儿,即便最简单的清汤挂面,到她手里,切点碧绿的香菜葱叶、小葱白,炸点酱,往面汤里一浇,酱香四溢,漂着黄白相间的蛋花。别说吃,看看闻闻味都让人流口水。相比之下,我的手艺确实差,得想法子练练。

有天下了班车,看到路边店里摆着新进的坛子,再也忍不住诱惑,搬了一个回家。烧了花椒大料水,晾凉,把洗好的卷心菜和白菜豆角放进去,用干净石头压好。过几个星期,居然也做成了酸菜。包了饺子,再看看女儿没在身边,只有夫妻两人在月影儿下对坐长愁,再好的饭也食不知味。不过有什么办法呢,攒的那点儿钱永远跟不房价增长的速度,廉租房和有国家补助的保障房是想也不敢想的,再说想也白想,原因大家都知道的。

又过了许多年,终于下狠心买了房,才发现成了个给房地产商打工的房奴。每月一开始,不管你想或是不想,那份贷款就在那儿静静等着,还有没完没了的装修费、物业费、维修基金、契税、垃圾费、公摊电费等等,都在那儿等着,催命一样。偶尔遇到打扫卫生的物业人员,问一句,“在哪儿上班呢?”猛想起不管自己有工作没工作,都得出物业费帮着人家就业,得到的服务是十天半个月才给扫一次楼道。

那个酸菜坛子,果然在搬家前就碎了。不知什么原因,反正是碎了,以后不会再买,没意思,再也不要吃酸菜了。

篇2:酸菜散文

酸菜散文

“翠花——上酸菜!”这句经典的台词,凸显东北人儿招待尊贵的客人时最朴实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最有东北特点的菜——酸菜。其实,酸菜,不仅仅是东北三省(黑龙江、辽宁、吉林)的专利,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酸菜的影子。内蒙古的东北部、大兴安岭北端,那里的人们,每到深秋季节,几乎家家都会弄上一大缸的酸菜。更有甚者,会弄上好几大缸的酸菜哪!

酸菜,是寒冷地区的人们发明的美味。内蒙古的东北部,冬天,气温最低时可达零下53度左右,平常的气温也在零下38至零下48度左右。大白菜的储存保管,需要占用好多的空间和场地,一般的百姓人家满足不了大白菜储存保管的条件。放在室内的话,火炉、火炕、火墙,加上热水散热器,好家伙,在这样的环境中,大白菜很快就会变成“白菜干”喽。冬天不能没有菜吃喔,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被迫”把新鲜的大白菜收拾干净,一棵一棵地、整齐地摆放在大缸里面,撒上少许的食盐(为的是除去不需要的细菌),压上石头板等重物,再加上干净的冷水,直至漫过缸里的白菜。将酸菜缸放置在4-10度的`门口或门斗等气温较低的地方,让缸里的白菜,自然地发酵。大约经过40天左右,缸里的大白菜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以大白菜为培养基的、富有营养的食用菌——酸菜,就制作成功了。酸菜的制作彻底解决了大白菜冬季储存保管难的问题。而且,它看似大白菜的样子,实则为一种对人体有益的食用菌类。就像韭菜一样,看似像青草,实则也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食用菌类。

就这样,大白菜转化为酸菜——人们喜爱的美食。

酸菜炖猪肉粉条子、酸菜炖血肠、血脖(杀猪菜)、酸菜鱼、酸菜粉儿、酸菜边白肉 、酸菜汆白肉、酸菜汤、酸菜鲫鱼萝卜汤、酸菜扣排骨、酸菜扣地瓜、酸菜土豆牛肉汤……酸的爽口、酸的开胃。

“ 翠花”,上酸菜喽!

篇3: 酸菜情结散文

酸菜情结散文

有朋久居他乡,近日归里省亲,几经寻觅之后,在不经意之间突然闯入了我的陋室。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交臂呃叹,稍稍寒喧之后,我便草草收拾了几道家常小菜,拿出了迄今仍在乡下的老同学送来的一坛子“老玉米”烧酒,二人便推杯举盏,相视对饮起来......

“啊哈,老兄!这是你自己腌制的吗?”这位仁兄诧异地用筷子指着一盘子酸菜问道。

“是啊,打小练就的手艺,几十年了,年年都自己动手腌酸菜。哈哈......”我回答道。

“地道,太地道啦!”

他大口嚼着酸菜,筷子夹着酸菜不停地往嘴里送,那样子好象要将那酸菜连盘子一块儿吞下去似的。“慢点吃,老弟!我这里别的好东西没有,酸菜嘛,保你吃个够,只是别把牙酸倒了啊!”

我端起被他几口吃光了的空盘子,到厨房的酸菜缸里又为他满满地捞了一盘子。“老弟呀,出门几十年,看来还是忘不了咱这陕北的酸菜啊?”

“岂止是忘不了啊,简直就是魂牵梦绕、刻骨铭心哪!”

他端起酒杯,与我面前的酒杯碰了碰,脖子一扬,一饮而尽。之后又重重的咂巴了几下嘴巴,低着头深情地说道:

“几十年来,我跨海留洋、走南闯北,天下的奇珍异味、饕餮盛宴啥没吃过?可就是咋都忘不了咱家乡的这口酸菜啊!只可惜,小时候我没有腌过酸菜,不大懂得这其中的玄妙。有一年秋天,实在是太想吃酸菜了,我就心血来潮,想自个儿腌点儿酸菜解解馋。于是就按照小时候妈妈腌菜的步骤,与老婆一起折腾了一整天,如法炮制地腌了一大缸。然后苦苦地等了一个多星期。可谁知道是哪儿出了差错:腌的菜吃起来又苦又咸,还有一股子怪味,很难吃!到最后还菜烂汤臭,只好全部到掉啦!为这事儿,老婆不知嘲笑了我多长时间呢!”说完,他自嘲地哈哈一笑。

听着他的絮叨,看着他对酸菜的那种痴恋乃至贪婪的样子,我的内心竟突然涌出一种温馨、亲切的感慨:

是啊!对于我们这些从小靠酸菜充饥、靠瓜菜维系生命的一代人来说,细细品来,的的确确会对这普普通通的“酸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啊......

我没有考证过,也不知从何朝何代、何年何月开始,居住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每逢深秋季节,家家户户便将整筐、整担、甚至是整车的大白菜、红黄萝卜等蔬菜往家里拉。然后,全家尽其人力洗菜涮缸,切菜拌菜,然后将其装入足足半人高的大瓷缸中,填满压实,经过数天的发酵后置于阴凉之处。于是,这便成了全家人整个冬季的主要副食品了。有些人口多的人家甚至要腌上几大缸才能保证全家人整个冬天的饮食需要。“十里风俗不一般”,在整个陕北地区,也存在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区方言、不同的生活习俗和不同的民风民俗。但就冬季储菜而言,几乎整个陕北均是采取这同一种方法,不同的只是酸菜的种类而已。

据我考证,陕北酸菜应分为两大类:即囫囵菜和碎菜两种:

所谓囫囵菜,顾名思义,就是把各种蔬菜洗净之后,不经过任何刀工切,将菜完整地装入缸内压实腌制。这种方法在整个陕北比较普遍,榆林和延安各地都有;

所谓碎菜,便是将各种蔬菜均切成条或丝,调制后然后再装缸腌制。就蔬菜的种类而言,陕北酸菜几乎包容了全部的内容:大白菜、红、黄、白萝卜、芡莲、莲花白、豆角、黄瓜、芹菜、洋姜、地蝼等等。佐料配以葱、姜、蒜、辣椒、花椒、大料等。上好的酸菜腌制出来后,五颜六色、十分鲜艳,各种蔬菜尽展风采,吃到嘴里咸中带酸、酸中带甜、甜中有辣,嚼起来清脆爽口,具有一种特殊的清香,令人赞不绝口、不忍停箸。这种腌制方法主要分布在延安东南几个县区。

陕北酸菜在吃法上也是花样繁多、特点各异。囫囵菜与碎菜的分类也就是为了在吃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同的烹饪方法,与其他食品搭配着食用才创制的。

碎菜吃起来较为方便,无需任何加工,随时捞出一碗来就可以吃。有讲究者,浇以葱油、拌以辣面,吃起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特别下饭。

囫囵菜的用法相对就比较多了:酸白菜可与冬贮的萝卜、土豆等烩菜、炖汤,也可与粉条、猪肉一起,烩成一道招待佳宾的上等佳肴。“酸菜熬洋芋”,“酸菜和面”,便是陕北每一个人乐于咀嚼的陕北很有特色的名小吃;酸萝卜可以切片与大肉一同炒着吃,也可以切成细丝,置入辣椒面、味精、葱花,用热油炝之即可下饭,此亦是一道上好的下酒菜。

我从小就好吃酸菜,无论是吃馒头、吃窝头、吃面条,还是吃小米饭、喝小米粥,我都喜欢就着酸菜,而且每顿必是一大碗。小时候,每当妈妈烙烙饼的时候那便是我最快乐、最开心的时刻。妈妈烙饼时,总是给饼里加上一种叫作“茨茉”的野草花,烙出的饼既酥又筋道。吃饼的时候,我喜欢把土豆丝和酸菜丝拌在一起,将其卷入大饼中,一咬一大口,吃起来十分地惬意,(当然这种惬意并非是常常有的)。在吃汤面或者喝稀饭时,总是和上半碗酸菜当饭吃。在那个“瓜代菜”的年月里,每当我放学回家晚了,母亲上工时留在锅里的红薯、土豆、南瓜等被弟妹们吃光了,我便捞上一大碗酸菜,冲上白开水――酸菜和着白开水便可聊以充饥。为此,奶奶常常叫我是“菜虫”。

记得在县城读高中时,由于离家较远而住校。学校的伙食极差了,每顿饭就是一个名曰“半斤”的玉米面窝头,菜乃是五分钱一碗的白水煮萝卜汤。然而,每月三元钱的菜金消费对当时的我们来说亦属一笔高额的开支。因此,为了节省开支,我便常常不买菜吃,将窝头放在开水碗里用筷子戳碎,撒点儿食盐,就这样似饭非饭、似粥非粥,的确是难以下咽。然而,每天两顿饭仅此而已,不吃也得吃啊!

那年的清明节前夕,我们一帮子住宿同学正在宿舍里吃午饭,妈妈突然推门走了进来。当她看到十几个半大孩子围坐在铺着一张破席的大土炕上,每人端着一个大碗,吃着干涩的“窝头粥”时,她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

妈妈打开随身带来的布包,拿出了两个老碗大的老馍馍(那是陕北人过清明节时特制的大花馍),将老花馍一块一块地掰开,然后逐个递到每个同学的手里。

同学们手里捧着老馍馍,谁也说不出话来,但谁也没有将手中的馍送到嘴里。

我看到每位同学的眼睛都是湿润的......

那个周末的晚上,我回到家以后,母亲却也没有提及此事。

次日下午,当我返校的时候,妈妈捞了一大盆囫囵酸菜切碎,破天荒地用清油在锅里炝炒之后,装入一个小瓷罐里,然后叮嘱我:

“吃饭的时候给每个同学也分点儿,剩下的你自己可要省着吃啊!”来到学校以后,恰巧宿舍里没人。于是,我就把菜罐子藏在自己放书籍和衣物的箱子里。开饭的时候,看着十几个半大小子那种狼吞虎咽的劲头,我终于没有勇气将菜罐子拿出来。

此后,每当吃饭的时候,我总是背着人悄悄地打开箱子,夹一筷子炒酸菜压在碗底,独自一人躲到一边去吃饭。

回到家里,我对母亲撒谎说是和学们共同分享了那坛子炒酸菜。看着母亲脸上溢出的`笑容,我内心感到十分的惶愧。这件事儿,至今我都未敢在老母亲面前道破真相......从那以后,每个周日下午,当我返校的时候,手里总提着那只瓷罐子,里面装满母亲认认真真炒好的酸菜。那只瓷罐子,我提了读高中的两年时间。也就是这只酸菜罐子,后来又伴随着我回乡劳动,伴随着我参加工作,伴随着我结婚成家,伴随着我生儿育女......

十多年后,妻子不慎将那只罐子打碎了,为此,我与妻大吵一场,至今耿耿于怀!

成家以后,吃不到母亲腌的酸菜了。也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每当秋季到来的时候,我便自己动手腌制起了酸菜。

从那以后,每年我都跟母亲一样,腌上两缸酸菜:一缸囫囵菜,一缸碎菜。因我从小就经常帮助母亲腌酸菜,所以颇得母亲的真传,对腌菜的每一道程序均掌握得精熟。因此,我腌制的酸菜也颇受邻里们的青睐。每到吃饭的时候,经常有邻居拿着大碗上我们家索取酸菜,对此,我来者不拒,十分乐意为他们捞上满满一大碗,并一再叮嘱他们吃完了再来捞。也许,隐约中有一种偿还高中时独自偷食酸菜的忏悔和歉疚的味道吧!

久而久之,我的酸菜和我腌制酸菜的手艺在单位便有了名气,每当有邻居或同事请我帮他们家腌酸菜时,我都乐此不疲,有时干脆亲手为他们腌制好,并亲传经验。仅此一事,我便在单位落了个极好的人缘。

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从小养就的饮食习惯,不管你的生活、地位发生什麽样的变化,他的饮食习惯是终生难以改变的。就因为我是吃着酸菜长大的,所以,养成了一种独特的饮食口味,没有酸菜就感到食而无味。因此,时至今日,我年年都会不厌其烦、不遗余力地腌制酸菜。无论走到那里,无论我的生活发生什麽样的变化,总也改变不了我对酸菜的那种特殊的情结和那份独有的感受。每当吃饭的时候,即便是再好的宴席,假如没有了酸菜,我总是觉得提不起浓厚的食欲来。

我甚至常常突发奇想:假如在国宴上,烹调生猛海蟹、龙虾鲍翅时,或配以上好的陕北酸菜,那味道一定别有洞天,另是一番滋味吧!

无论如何,我对酸菜情有独钟!

因为有了酸菜,我便可以吃得下世界上任何难以下咽的饭食!

我的一生,注定要与酸菜结下不解之缘,注定是要与酸菜终生为伍了,乃至于也许在我弥留之际也一定会口衔着酸菜方能冥目九泉,不留遗憾了......

篇4:酸菜蒸饺散文

酸菜蒸饺散文

作为一个东北人,酸菜饺子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美食,东北各地的酸菜饺子,我几乎都尝过,而最让我回味的还是家乡义县的酸菜饺子。

家乡的酸菜饺子不油不腻,酸爽可口,面皮劲道,大小适中。它虽然谈不上是义县的特色美食,但如果你来义县不吃上一屉酸菜蒸饺,那算是白来了!

这次新年回来,一位二十几年不见的老同学非要请我吃饭,我们真像商量好了一样,都要吃酸菜饺子。

走进一家饺子馆,等上二十分钟,酸菜饺子热气腾腾地端上来,老板娘说,酸菜饺子现做现蒸,为的是保持它的原汁原味,新鲜正宗,火候要精准才行,我觉得人家说的有理儿,着急是没用的。时间也快,一会儿,一屉酸菜蒸饺像是带着仙气儿般摆在桌上,也像是准备好的士兵整齐的排列在上面,等待着我们两个检阅似的,一个个面皮油亮,大个头儿,壮实,圆滚滚,好像浑身上下长足了劲儿,夹起一个胖饺子,放在嘴里,那面皮儿劲道,不油不腻,葱花调料不多不少,零星的几块炸肉更增添了饺子的香味,再沾上一点儿酱油,那真是纯粹的家乡味道!至于为什么要用葱花和花椒,还有炸的大块猪肉我不知道,但这样的组合堪称是最完美的,我那作家老同学吃着吃着,举起一个饺子看了半天,非要让我赋予酸菜饺子一个形象,我想它像什么呢?正想着,老板娘推门热情地送来两碟子小咸菜,我忽然恍然大悟,脱口而出,像东北媳妇!热情大气,爽朗善良!老同学拍手叫好!

我想之所以精准,源于我对这酸菜饺子有着更深的感情!也许我像了解我自己和我老妈一样,了解这饺子的性格和味道,和我感同身受的还有那些制作它的每一家的家庭主妇们吧!她们像做家常便饭一样,用这一方土地种出的白菜腌制做馅儿,用这一方地下的水和面,再把她们各自的故事和情感随着唠的家常话一起,揉捏在这芳香四溢的饺子里,形成了这特有的味道,有人说,人有人性,物有物性,只要掌握了它的性,就会享它的福,我们这里的人们就享受到了酸菜饺子的福!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里种出的白菜腌成的酸菜,味道那就是和别处不同,酸却酸不倒牙,酸里还带着一丝丝甜,扯下一个酸菜帮子,生吃那也是一道美味呢!记得小时候,数九隆冬,酸菜腌好了,到快过年的时候,妈妈捞出一盆的酸菜,让我们姐弟三个,轮换着把它剁成馅子,拿个板凳,坐在屋地中间,挥舞着两把菜刀,左右开工,一盆又一盆地剁,只要老妈喊行了,我们算是完工了,老妈把早已和好的面端上来,把切好的葱和炸好的油梭子端上来,老妈开始拌馅儿,揉面包饺子了,我是要帮老妈包的,他俩只顾着偷馅儿里的`肉吃,包了一屉又一屉,蒸了一锅又一锅,吃不了,老妈把饺子放在大缸里,搬到外面冻起来,断断续续的能吃上一冬天的饺子。

我曾经对酸菜饺子为什么要蒸着吃有过疑惑,问过很多家乡人,她们有的说,酸菜饺子煮着吃不入味儿,有的说,酸菜不易熟,煮不熟只有蒸,有人说,东北的饺子个儿大,煮着容易破皮的,实践出真知啊,说的都有道理,老妈说的更有意思,蒸着吃好啊,如果剩面了,顺便做个花卷儿,剩了馅子了,甩在锅里当汤喝,一屉出锅多好啊!你说这饺子里融入了多少人为的情感,这酸菜饺子能不像包它的人吗?

因为远离家乡的缘故,所以就会更加想念家乡的味道,特别是家乡的酸菜饺子,每次回来,都会痛痛快快的吃上一顿正宗的酸菜饺子。

这些年,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高楼林立,街道宽阔,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你闻那从各家窗户里飘来的香味儿,就知道那是谁家又做酸菜饺子了,县城里的饺子馆也越来越多,我想在不远的将来,酸菜蒸饺一定会成为家乡义县一道特色美食,定会名扬天下!

篇5:一只咸菜坛子散文

一只咸菜坛子散文

在我记忆的深处,那只成菜坛子就放在父母卧室梳妆台的旁边每当爸爸准备睡觉的时候,他总是把衣兜里面的硬币都拿出来,扔到坛子里。

当坛子装满的时候,我们就会把硬币存到银行去每当爸爸把装满硬币的盒子顺着柜台递给银行职员的时候,总是骄傲地咧嘴笑着说:“这是给我儿子上大学准备的基金他绝不会像我这样一辈子在这个工厂里工作一。”

许多年过去了,我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工作一次,我回家看望父母,发现父母卧室里的那个坛子不见了我盯着梳妆台旁曾经放坛子的地方,喉咙一阵哽咽爸爸不善言语,从来不会给我讲决心、毅力和信仰这些大道理成菜坛子教会了我所有的美德,它比那些华丽的辞藻更有说服力。

结婚的时候,我把那只卑微的成菜坛子在我生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告诉了我的妻子苏珊,在我心里,它比任何东西都更能表达父亲对我的爱无论家里过得多么艰难,爸爸总是坚持把他的硬币投进坛子里。

我们在父母家一起度过了我的女儿杰西卡出生后的第一个圣诞节晚饭过后,苏珊把孩子抱进父母的卧室换尿布当苏珊再次回到起居室的'时候,她的眼睛莫名其妙地变得雾蒙蒙的。她拉着我的手来到了父母的卧室。

“看!”她轻声说,顺着她的眼神,我向梳妆台边望去。让我惊讶的是,就在那儿,放着那只旧咸菜坛子,就像从来没被拿走一样,坛子底部已经放满了硬币。我走近坛子,从衣兜里掏出一大把硬币来。

强烈的感情让我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把硬币扔进了坛子我抬头看见了抱着杰西卡的爸爸,我们目光相对,我知道他此刻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

我们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篇6:梦中散文

梦中散文

梦里依稀慈母泪千行,今晚,在梦里,我回到了故乡,见到了我熟悉的场景,那清澈的溪水,那热闹的劳动场面……

这是村口那条小溪吧?

那棵老槐树依然青翠依然忠贞,溪水依然唱着欢乐的歌。

在岸边,有工人正架起圆盘锯,机器嗡鸣,木屑飞扬,工人正努力地把合抱粗的大树锯成一截一截。围观者众,大家指指点点,说笑着,看热闹。我也跻身其中,看旋转的锯片,看系着围裙的工人……旁边有孩童在追逐玩耍,银铃般的`笑声充满快乐充满无邪。

溪水流经一座石桥,汇聚成一个小潭,流进河里。潭水幽深清凉。那可是小时我嬉戏之所呀。夏日午后,我们一群调皮鬼,总爱光着屁腚,钻进水潭,藏在桥下的绿荫里,打水仗,比谁闷在水里的时间长。知了叫着,鸡呀鸭呀鹅呀都在自己回家了,母亲在晒场上高一声低一声长一声短一声地喊着我们的乳名,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爬上岸。要不?大人会拿着长长的竹竿,站在岸边打我们,或者把我们的衣服拿走,我们只好捂着JJ回家了……

起风了,古槐摇着手,我的思绪也回到眼前。

忽然,正在玩耍的孩子小涛“扑通”掉进水潭了?

是的,孩子掉进去了。

孩子的妈妈也在岸边,她傻了,怔住了,不知所措。

我边上也有孩子,他们一个个惊呆了,停止了打闹。

圆盘锯还在叫着,撕裂着喉咙……工人们没有发现这意外,他们还在说笑着。

我慌了,我不会游水呀。

我想喊,张张嘴,却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拼命地喊呀,只有自己知道,可是还是不能发出声音。

孩子在水中扑腾着,不一会,就沉到水里了,像只青蛙,我吓倒了,赶紧跳下去,跳下去……

孩子紧闭着眼,脸色铁青,岸上的人围上来了。

我急得连连掐孩子的人中,没有动静。

孩子的妈妈在哭,哭……

有人走上来,他俯身下去,用力地按住孩子的胸口,有节奏地一收一放,孩子的嘴角渗出了水,孩子醒了?醒了!

篇7:梦中的黎坪散文欣赏

梦中的黎坪散文欣赏

早听说南郑黎坪森林公园风景如画、宛若仙境,特别是深秋的红枫更是美伦美奂、远近闻名。一直未能亲自游览,一饱眼福,颇为遗憾。昨日,适逢“黎坪红枫节”,又有友人相邀,于是,欣然前往。

漠漠暗苔新雨地,浓浓寒意已深秋。

刚下过雨,万物像被洗过一样清新剔透、幽清明净。旅游大巴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缓缓前行,好似穿行在一条唯美的走廊里。所到之处,草木葱郁、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放眼望去,云雾缭绕、层峦叠嶂、美不胜收。漫山遍野,山花怒放。微风轻掠,阵阵花香混合着丝丝青草味道,夹杂着泥土的特有气息扑鼻而来,让人倍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在导游的引导下,首先进入的景点是西流河大峡谷,由于特殊的地质原因,加之千古溪流的冲刷,幽谷岩石呈层叠状,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纹理,好像一部部层层叠叠的石书,在溪流的两旁,诉说着峥嵘的历史。这种特殊的景观,也是黎坪景区的一大特点。西流河峡谷景区,具有代表性的是剑峡,峡谷长约百余米,千层岩两岸势如剑劈,水流湍急,下游随山势逐渐靠拢,只需一步就可以跨过,也称“一步峡”。溪流在窄窄的石缝里拥挤、跳跃、奔流,不禁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秘莫测!?在一个叫做“鹿跳峡”的峡谷旁,我停下了,我被她动人的传说所吸引:相传在远古时期,这里水美草肥,麋鹿成群,在静静的河面嬉闹追逐,欢跳两岸。谁料一条恶狼奔过来,追赶麋鹿,麋鹿纷纷跳过悬崖,一只小鹿不慎掉入溪流,鹿妈妈奋不顾身跳入水中,用头顶出小鹿,自己却再也没有上来。后人为了记念这种伟大的母爱,故将此地命名为“鹿跳峡”,不禁感怀于这种伟大的亲情,我的眼睛湿润了……

纵横交错的溪流,到处是跌差,这就形成了瀑布,在这个天然的.森林公园里,瀑布亦是惹人眼球的主景:这些瀑布,可高、可矮、可急、可缓、可宽、可窄;高瀑,气势恢宏,轰然作响,一泻千里,给人力量;矮瀑,小巧玲珑,细声潺潺,润物无声,给人宁静;宽瀑,如银联挂前川,飞流直下,如丝、如玉、如雨、如珠……就像一幅江南刺绣,镶嵌在她两旁的色彩斑斓的树林,就像刺绣的彩色花边。我们站在她的下面,仰望飞瀑,她是那么伟大,那么坚韧,那么自信,不怕跌落,更不怕粉身碎骨!这就是自然的力量,自然的哲理。

山间寂静空灵,古木参天、溪水潺潺,顺着溪流逆水而上,蜿蜒幽深的小径绵延伸向远方。溪流纵横交织,宽者丈余,窄者数尺。时缓时急,缓流处,平如镜;急湍中,浪花涌。溪水清冽透明,一个个带着花纹的鹅卵石安静地躺在溪底,溪中成群的鱼儿欢快地追逐嬉戏,荡起阵阵涟漪。我们坐在她的身旁,聆听她淙淙的泉音,凝望着她跳动的浪花,呼吸着幽谷的芬芳,忍不住一掬溪水入口,顿觉一股甘甜、清凉直沁肺腑……闭上眼睛,深呼吸,任清风轻拂,此刻心像被泉水冲刷过一样晶莹透彻、杂念全无。喜欢这种可以让心灵沉淀的感觉,远离喧嚣、远离浮躁、远离世俗,心静得可以听到花儿浅唱、草儿低吟、鱼儿私语……

由于气候和地域原因,黎坪的枫叶刚刚开始变黄,还未红透。此次黎坪之行,虽未能欣赏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也未能亲身感受到枫叶成林、红似火的热情与震撼!但,却领悟了深秋黎坪的别一番美,青山、薄雾、峡谷、溪流、山花、瀑布,构成了一幅唯美的山水画……

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之际,山脚下已炊烟袅袅。一股浓浓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红墙黑瓦的农家小屋错落有致,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火红火红的辣椒挂在门前,屋前格桑花,屋后小菜园,瓜果飘香、鸡鸭成群,给人一种温馨、温暖的感觉……不禁想起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很喜欢这种田园式的生活,没有世俗纷争、没有尔虞我诈、没有趋炎附势、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争权夺利,一切都是那么平和、那么自然、那么淳朴,就像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一个梦中的家园……

篇8:母亲的酸菜散文

母亲的酸菜散文

秋收之后的日子,院子里母亲的菊花开得正艳,这个时候是母亲腌菜的季节。

黄叶纷纷,菜园里的大头菜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歪斜着脑袋晒着太阳。淘气的李子跑到大头菜上只吐口水,似乎在嘲笑大头菜遭受的冷遇。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母亲终于安排要腌菜了。我的大妈二妈、隔壁的李婶拿着切菜板、切刀来帮母亲了,不一会儿,几个大切板在院子里支开,几大桶水抬到院里,大有“磨刀霍霍向蔬菜”的架势。

我们几个孩童跟着母亲去菜园子里运菜,菜园里最多的是大头菜,其次是白菜、胡萝卜、青菜。母亲在大头菜旁停了脚步,这个时候的母亲仿佛是个长官在检阅她的部队,她把大一点绿一点的都砍下来,把长得翠绿的青菜都摘下,被留下来得则是日后喂猪的菜。挖出来的胡萝卜分出两种等级,头等腌菜,次等下窖。我们把菜拿到院子里,按照大人们的吩咐开始清洗,我看见大妈挪出两口大缸开始清洗,洗完了晾在院子里,等待风干。

随着我们洗菜的进度,院子里传出当当的切菜声,这声音和着蔬菜的.香味向四面散去,再加上大人和孩子们的说笑声。母亲腌菜的事,一下子就传开了,村里的新闻,无外乎谁家今天腌菜谁家今天宰猪等等。

母亲娴熟地⒋笸凡朔湃肭懊嫦春玫母桌铮放一层散两把盐,那盐量是母亲常年腌菜的经验,这一大缸大头菜腌前的程序就准备好了。另一缸是母亲的花菜,把切好的胡萝卜、青菜、白菜混合好放入,以同样的方式放入粗盐。墙角里那灰头土脸的腌菜食,又要闪亮登场了,母亲先拿清水洗了,再用盐水洗。洗过之后,把它请人菜缸压菜,再拿两块布来盖了,腌酸菜的程序才算走完,接下来母亲就把这一切交给时间。

等待某一日,我偶然发现缸内溢出的水,就赶忙告诉母亲,母亲说再等几天酸菜就成了。

等到某日,母亲捞出两盘做好的酸菜,那菜叶通透明亮,胡萝卜红黄,青菜翠绿,让人大饱眼福,尝一口,那酸、那香沁入心脾。那是时间酝酿出的世间美味,那里面有母亲的汗水,有秋日里满园的菜香味,有母亲院子里菊花的香味。

酸菜是农家冬日里的主菜,那时候日子艰苦,冬日里没有新鲜蔬菜,酸菜成了唯一的调味品,顿顿都离不了它。一锅面条加一盘酸菜,那面条也异常带劲;煮一大锅洋芋端上桌,没有酸菜,煮洋芋便失去了味道;搅团饭,更是离不了酸菜,搅团做好,母亲在酸菜上散一把野葱花,用热油一浇,家里人的食欲顷刻间被挑起,一大锅搅团饭就被一扫而光。

张家的三爷病了,想吃一口母亲的酸菜,母亲送去了一大盆,王家的媳妇害喜,母亲送去了一盘,村里谁家来要,母亲总舍得给。那时候我还小,就问母亲,为什么都给人了,母亲说两大缸呢吃不了。来年再腌,母亲照旧两大缸,我再问母亲,吃不了,为什么腌那么多,母亲说菜园子那么多菜,不腌就可惜了,我追问,那少种点,母亲就说,那么宽的园子不种菜就浪费了。这是母亲的逻辑,那时候的我并不懂。

长大后异地求学,最想的还是母亲的酸菜,母亲也知道,常托人带来,那酸菜异常酸,酸得我直流眼泪。

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到故乡工作,农村的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顿顿吃大鱼大肉,新鲜蔬菜已经进入每家每户的餐桌,酸菜成了配菜,母亲的两大缸变成了一大缸,但我还是最喜欢母亲的那口酸菜,加上母亲热情好客,我常邀同事们来我家品尝母亲的酸菜。

后来工作调动了,离家又远了,每每就想起母亲的酸菜,总有想和母亲一起腌酸菜的冲动。想在那样的一个菊花盛开的季节,带着儿子,在院子里和母亲一起大张旗鼓地支开切菜板,开始腌菜,那是何等幸福之事哦!

梦中的玉米粥散文

梦中的红颜散文

梦中的婚礼散文

浮生一梦中的经典散文

梦中的纸鸢爱情散文

庄周梦中之蝶散文

《遇见》散文欣赏

不眠之夜散文欣赏

雪散文欣赏

情怀散文欣赏

梦中的酸菜坛子散文欣赏(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梦中的酸菜坛子散文欣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