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则反义词是什么

时间:2022-12-08 06:25:04 作者:泛舟颐和园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泛舟颐和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略则反义词是什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略则反义词是什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略则反义词是什么

略则反义词是什么

反义词:

大纲、总纲、总则、细则

大纲:

总纲:总纲 zǒnggāng(1) [general programme;general principles]∶总的.纲领法律的总纲(2) [superclass]∶分类学中处于门(或部)与纲之间的范畴

总则:总则 zǒngzé[general rule;general principles;general provision] 规章条件的最前面的概括性的条文

细则:细则 xìzé[detailed rules and regulations] 有关规章制度、措施、方法等的详细的规则

近义词:

暂无

略则词典解释 (详细解释)

词语拼音:lüè zé

词语解释:暂无

篇2:女则全文

女则全文

戒奢者,必先于节俭也。夫澹素养性,奢靡伐徳。人率知之,而取舍不决焉。何也?志不能帅气,理不足御情,是以覆败者多矣。【节,撙节也。《易》所谓“节以制度”是也。俭,约也。澹素,澹泊而质素也。奢靡,奢丽也。伐,败也。率,皆也。决,断也。志者,气之将帅。理者,情之羁勒。言人皆知俭素可以养性,奢侈足以败徳,而不能决断于取舎之间,由其志无所守而私胜于公,所以颠覆败亡者多矣。撙,尊上声。】

《传》曰:“俭者,圣人之宝也。”又曰:“俭,徳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若夫一缕之帛出工女之勤,一粒之食出农夫之劳,致之非易,而用之不节,暴殄天物,无所顾惜,上率下承,靡然一轨,孰胜其敝哉!【殄,田上声。轨,音诡。胜,平声。《传》谓古书。子华子曰:“夫俭,圣人之宝也,所以御世之具也。”言圣人不宝金玉而宝节俭也。《春秋》:庄公二十四年春,刻桓公桷。御孙諌曰:“臣闻之:俭,徳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恭也,一说共也,谓与天下共行此徳也。侈,奢侈也。暴,疾也。殄,绝也。率,行也。承,奉也。靡,随顺也。轨,车辙也。胜,堪也。敝,败坏也。言天下之物皆出于农夫、工女之勤劳,用之无节,暴殄天物,奢侈相承,上行下效,随顺一律,则亦何以胜其敝哉?】

锦绣华丽,不如布帛之温也;竒羞美味,不若粝粢之饱也。且五色坏目,五味昬智;饮清茹淡,祛疾延龄。得失损益,判然悬绝矣。【粝,音辣。粢,音资。茹,如去声。祛,去平声。龄,音零。羞,膳之美者也。脱粟曰粝。粝粢,黍稷之粗者也。五色乱目,则目不明;五味乱口,则智益昬。茹,食也。祛,却之也。龄,年也。甚言淡薄之有益于人也。判然,断然也。悬绝,谓相去辽逺也。】古之贤妃哲后深戒乎此,故絺綌无斁,见美于《周诗》;大练粗疏,垂光于汉史。敦廉俭之风,绝侈丽之费,天下从化,是以海内殷富,闾阎足给焉。【絺,音笞。綌,音隙。斁,音亦。絺綌,葛布也。精,曰絺。粗,曰綌。斁,厌也。《周南·葛覃》之诗曰:“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言文王后妃躬治葛为布而服之,无有厌斁也。大练,粗缯也。后汉明徳皇后常衣大练裙,不加縁。朔望,诸姬主朝请,望见后袍疏粗,反以为绮縠,就视,乃笑。后曰:“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六宫莫不叹息。是以节俭之化行,而四海之内富盛,闾里之间丰足。缯,慈陵切。縁,去声。縠,音斛。】盖上以导下,内以表外,故后必敦节俭,以率六宫;诸侯之夫人,以至士、庶人之妻,皆敦节俭,以率其家。然后民无冻馁,礼义可兴,风化可纪矣。【馁,弩罪切。导,犹引导,谓先之也。表,犹明也。敦,厚也。率,先也。馁,饥也。纪,理也,极也。言上下之间各敦乎节俭,则治化之效必臻其极矣。】

或有问者曰:“节俭有礼乎?”曰:“礼,与其奢也,宁俭。然有可约者焉,有可腆者焉。”是故处已不可不俭,事亲不可不丰。【腆,他典切。约,俭也。腆,厚也。此引孔子之言以答或人之问,又恐其一于俭而无等差,故终之曰处已宜俭,事亲必丰。】

○积善章第八

吉凶灾祥,匪由天作;善恶之应,各以其类。善徳攸积,天降阴隲。昔者成周之先,世累忠厚。暨于文武,伐暴救民,又有圣母贤妃善徳内助。故上天阴隲,福庆悠长。【隲,音质。隲,定也。暨,及也。言为善而获吉祥,为恶而召凶灾,匪天之降是于人也,而实各以类应人。惟行善而所积既乆,则天命降鉴,阴定于上。周自后稷始封于邰,十世而至太王;十二世,而文王始受天命;十三世,至武王伐纣救民,遂为天子。圣母贤妃,盖指太任、太姒、邑姜也。圣贤之君继作,而又有圣母贤妃以善徳而助于内,故上天阴隲,使周家福庆悠乆而绵逺也。】 我国家世积厚徳,天命攸集。我太祖髙皇帝顺天应人,除残削暴,救民水火;孝慈髙皇后好生大徳,助勤于内,故上天阴隲,奄有天下,生民用乂。天之阴隲,不爽于徳,昭若明鉴。夫享福禄之报者,由积善之庆。妇人内助于国家,岂可以不积善哉!【奄,大也。乂,安也。言天之所以阴隲于上者,由人之徳之所感召,故无所差爽。天之鉴照甚明,而享福禄之庆者,皆由于积善之所致也。此序国家受命隆兴,与成周同一积善之庆也。】 古语云:“积徳成王,积怨成亡。”《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徳,神明自得。”自后妃至于士、庶人之妻,其必勉于积善,以成内助之美。【此引古语与荀卿之言,以见积善之不可已也如此。】 妇人善徳:柔顺、贞静、温良、庄敬。乐乎和平,无乖戾也;存乎寛弘,无忌嫉也;敦乎仁慈,无残害也;执礼秉义,无纵越也;祗率先训,无愆违也。不厉人适己,不以欲戕物。以是而内助焉,积而不已,福禄萃焉。《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书》曰:“作善,降之百祥。”此之谓也。【祗,音支。愆,丘虔切。柔顺贞静者,柔顺利贞,以合乎坤静之徳。温,和厚也。良,易直也。庄敬,诚一之至也。妇人善徳,无过于此矣。乖戻,违背也。弘,大也。秉,执也。纵,放。越,度也。祗,敬。率,遵。先训,先代之训言也。愆,过。违,背也。厉,虐害也。适,便也。欲,私欲也。戕物,残伤于物也。萃,聚也。言妇人能全是数者之善,而行之无所违,则积善之福必源源而至矣。故引《易》、《书》之言以终之,以见天下之事未有不由积而成。家之所积者善,则福庆及于子孙。善必积而后成,恶虽小而可畏,丁宁申戒之意切矣。】

○迁善章第九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跂,与企同,音弃。孰,谁也。跂,举足也。言人非上智之资,其谁无过乎?然能知其过,则谓之明;知过而能改,则可以跂望于圣人。然人毎吝于改小过,小过不改,终成大恶。苟能知小善之可为,而徙过以从善,则大善由兹而立矣。盖积小可以成大也。】

妇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菑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徳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逺之如蜂虿。蜂虿不逺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已过不改则累徳。【蟊,音矛。螣,音特。虿,柴去声。螫,音释。稼,音架。佚,音逸。颓,徒回切。惰慢者,无所敬畏也。嫉妒者,专于忌媢也。邪僻者,邪侈放僻也。骄者矜髙,刻者惨核。降于天者曰“菑”,作于人者曰“害”。佚,荡佚也。颓,坠也。蟊螣,害苖虫也,食根曰蟊,食叶曰螣。蜂虿,皆毒虫,其芒在尾。螫,毒也。禾之秀实曰稼。言妇人于是数者之过或有一焉,皆足以丧徳而败身,必当逺去之,毋使累其徳也。核,音核。】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故谚有之曰:“屋漏迁居,路纡改途。”《传》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恤,忧也。覆,倾覆也。居,处也。纡,萦曲也。言人以一事之恶为小而为之,无所忧恤,虽未即至于败,然有败之道存焉。何则?今日为一小恶,明日又为一小恶,积之之乆,则小者成大,乌有不败?人以一事之善为小而不为,虽未便至于覆,然有覆之理系焉。何则?今日舎一小善而不为,明日又舎一小善而不为,则是终无一善,焉得不覆?故曰:“能行小善,大善攸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又引俗语以明人有过则当改,犹屋之敝漏则必迁其处,路之纡枉则必由其直也。《春秋》:晋灵公杀宰夫,士会谏之。公曰:“吾知过矣。”士会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事见宣公二年。】

○崇圣训章第十

自古国家肇基,皆有内助之徳埀范后世。夏、商之初,涂山、有莘皆明教训之功;成周之兴,文王后妃克广《关雎》之化。【肇,音兆。范,音范。肇,始也。范,法也。《关雎》,《国风·周南》诗之首篇也。禹娶涂山氏长女为妃,独明教训而致其化焉;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亦明教训而致其功焉;文王娶圣女姒氏为妃,则《关雎》之化行而仁厚之徳广。是皆内助而肇兴国家者也。】

我太祖髙皇帝受命而兴,孝慈髙皇后内助之功至隆至盛。盖以明圣之资,秉贞仁之徳,博古今之务。艰难之初,则同勤开创;平治之际,则弘基风化。表壸范于六宫,着母仪于天下。验之徃哲,允莫与京。譬之曰月,天下仰其髙明;譬之沧海,江河趋其浩博。然史传所载,什裁一二,而微言奥义,若南金焉,铢两可宝也,若榖粟焉,一日不可无也。贯彻上下,包括巨细,诚道徳之至要,而福庆之大本矣。【壸,音阃。博,普遍也。壸范,宫中模范也。徃哲,徃古明哲之后也。允,信也。京,大也。趋,归往也。浩博,广大也。什,犹军法以十人为什也,裁之为言仅也。奥,深奥也。南金,荆扬之金也。铢两者,十黍为絫,十絫为铢,二十四铢为两也。贯彻,通达也。包括,包举而无遗也。此序太祖髙皇帝龙兴,而孝慈髙皇后备如是髙明广大之徳,肃成内助,而徃古贤后诚莫能同其大也。嘉谟圣训,精微深奥,至贵至重,切于日用。语其指要,则贯彻乎上下;语其浩博,则包括乎巨细。诚为道徳之极至,而福庆之本源咸由于斯矣。絫,音累。】

后遵之,则可以配至尊,奉宗庙,化天下,衍庆源;诸侯、大夫之夫人与士、庶人之妻遵之,则可以内佐君子,长保富贵,利安家室,而垂庆后人矣。《诗》云:“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敬之哉!敬之哉!【徽,音晖。遵,循也。配,对也。至尊者,君也。奉,承也。衍,延也。庆源,福庆之本源也。佐,助也。《诗》,《大雅·思齐》之篇。太姒,文王之妃也。嗣,续也。徽,美也。百男,举成数而言其多也。此言髙皇后大徳懿训,后能循而行之,则可以配于天子,奉承宗庙,教化天下,以广延其福庆之源。下至于士、庶人之妻,莫不皆然。又引《诗》言太姒能继太任美徳之音,而子孙众多也。重言“敬之哉”者,以明圣训之不可以忘,故致丁宁之意也。

○景贤范章第十一

诗书所载贤妃贞女,徳懿行备,师表后世,皆可法也。夫女无姆教,则婉娩何从?不亲书史,则徃行奚考?稽往行,质前言,模而则之,则徳行成焉。【姆,音茂。婉,音宛。娩,音晚。懿,美也。备,具也。姆,女师也。婉谓言语,娩谓容貌。司马温公云:“柔顺貌。”从,由也。奚,何也。稽,考也。徃行,徃哲所行之行也。质,证也。前言,前代所训之言也。模,规模。则,法也。《诗》首《关雎》,《书》美厘降,观古昔所称颂者,皆由其徳行纯美,故可以为天下后世法。言女子必有姆教,然后能成婉娩之徳;必亲书史,然后知古人行事之实。否则,无以成其徳以考其业也。故必求法于古,则己之徳行乃可以成焉。】

夫明镜可以鉴妍媸,权衡可以拟轻重,尺度可以测长短,徃辙可以轨新迹。希圣者昌,踵弊者亡。【妍,音言。媸,音笞。辙,音彻。妍,美也。媸,丑也。权,称锤也。衡,平也。拟,凖拟也。尺度,说见前。测,度也。辙,车轮所辗之迹也。轨,法也。希,望也。踵,蹑也。锤,音椎。度,入声。辗,音碾。踵,音肿。蹑,音聂。】是故修恭俭莫盛于皇英,求贞顺莫备于太姜,效诚庄莫隆于太任,行孝敬莫纯于太姒。仪式刑之,齐之则圣,下之则贤,否亦不失于从善。【皇英,尧之二女娥皇、女英也。以天子之女而事舜于畎畆之中,谦谦恭俭,思尽妇道。太姜者,太王之妃也,贞顺率道,而靡有过失。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徳之行。太姒仁明有徳,贵而能勤,富而能俭。已长而敬,不弛于师傅;已嫁而孝,不衰于父母。是数妃者,圣徳全备,特各举其一二,言之可以互见,非谓有于此而不足于彼也。仪、式、刑,皆法也。言能取法于此,齐之则可以至于圣,下之则可以及于贤,有所不至,亦不失于为善。】

夫珠玉非宝,淑圣为宝;令徳不亏,室家是宜。《诗》:“云髙山仰止,景行行止。”其谓是与!【淑,善。圣,通明也。令,亦善也。《诗》,《小雅·车辖》之篇。仰,望也。景行,大道也。言妇人不以珠玉为宝,而以淑圣为宝。苟令善之徳无所亏缺,则可以宜其室家矣。故引《诗》以结之,以言髙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然则内助于国家者,其可以忘景仰前人之法也哉!辖,音辖。】

○事父母章第十二

孝敬者,事亲之本也。养非难也,敬为难。以饮食供奉为孝,斯末矣。孔子曰:“孝者,人道之至徳。夫通于神明,感于四海,孝之致也。”【善事父母之谓孝,洞洞属属之谓敬。言妇人之事亲,以孝敬为本,不以饮食供奉为难也。《论语》曰:“有酒食,先生馔,曽是以为孝乎?”正此意也。此引孔子之言,事见《亢仓子》。所谓人道之至徳,无以复加于孝乎?通达于神明,感动于四海,孝之所致也。然则孝敬行于一身,而感通之大也如此,其可忽乎!亢,音庚。】

昔者虞舜善事其亲,终身而慕;文王善事其亲,色忧满容。或曰:“此圣人之孝也,非妇人之所宜也。”是不然。孝弟,天性也,岂有间于男女乎?事亲者以圣人为至。【虞,氏。舜,名。《书》称其“克谐以孝”。又曰:“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孟子》曰:“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至于寝门外,问内竖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其有不安节,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此举二圣人之孝以为训,或者以为非妇人之所宜,盖孝弟本乎天性,故无间于男女。事亲者必以圣人之道而为极至。竖,音树。】

若夫以声音笑貌为乐者,不善事其亲者也。诚孝爱敬无所违者,斯善事其亲者也。县衾敛簟,节文之末;纫箴补缀,帅事之微。必也恪勤朝夕,无怠逆于所命,祗敬尤严于杖屦,旨甘必谨于餕余,而况大于此者乎?是故不辱其身,不违其亲,斯事亲之大者也。【县,音悬。衾,音钦。簟,添去声。纫,音银。箴,与针同。缀,音拙,一音惴。帅,音率。恪,康入声。屦,音句。餕,音俊。衾,被也。簟,竹席也。纫,郭璞云“以线贯箴”也。缀,聨缀也。帅,与率同,循也。恪,敬也。屦,履也。食余曰餕。《礼》曰:“父母在,朝夕恒食,子妇佐餕,既食恒餕。父殁母存,冢子御食,群子妇佐餕如初。旨甘柔滑,孺子餕。”夫声音笑貌皆可以伪为之,而以为足以事其亲则未也。惟诚孝爱敬之发于心,无所背于理者,则可谓善事其亲矣。若夫谨于事为之末节,以此而为孝,亦未也。必也能尽其诚敬,无怠逆于父母之命,斯可矣。虽杖屦与饮食之餕余,尤加敬谨。矧有大于此者,而可以不敬乎?夫身者,亲之遗体也。不辱其身,是不辱其亲也,岂非事亲之大者乎?】

夫自幼而笄,既笄而有室家之望焉,推事父母之道于舅姑,无以复加损矣。故仁人之事亲也,不以既贵而移其孝,不以既富而改其心。故曰:“事亲如事天。”又曰:“孝莫大于宁亲,可不敬乎!”《诗》云:“害浣害否,归宁父母。”此后妃之谓也。【笄,音鸡。害,音曷。浣,音浣。笄,簮也。女子十年姆教,十五而笄。既笄则许嫁,而有室家之责,推事父母之道以事舅姑,同一道矣。惟仁人之事其亲,终始如一,不以富贵而有所改移也。《家语》云:“事亲如事天。”天者至尊无对,惟亲可儗。扬子曰:“孝莫大于宁亲。”宁者,安其亲之心也。心有所不安,是贻其亲之忧也,其可忽乎?《诗》,《周南·葛覃》之篇。害,何也。浣,濯其衣也。宁,安也。言何者当浣而何者可以未浣乎,我将服之以归宁于父母矣。此文王后妃既富贵,而孝不衰于父母也如此,故以是终焉。簮,缁岑切。贻,音怡。

篇3:《心经》略讲

关于《心经》略讲

《心经》二百六十个字,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心要精华,所以称心经。以最简短的文字,将菩萨的修行境界一一托出,它不是一般的佛教哲学,它也不是佛法般若学的理论陈述。

假如,各位在做梦时能知道自己在做梦,那么在梦中你还会怕吗?你看到狮子你会骑上去,你看到大海你会飘过去,你是大富翁你不会太高兴,因为是梦;你是个乞丐,你不会太忧伤,你只是觉得好玩。但是,所谓“凡夫”者,就是因为对生命本质不了解,生命如梦,但你不了解,你就会痛苦、会轮回、会烦恼。而一旦了解它的真相是个梦,那才能心无挂碍,无恐怖。而心经的整个修行过程就是直接指向一个目标,刺透生命的梦想,了解生命的真相。

《心经》二百六十个字,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心要精华,所以称心经。以最简短的文字,将菩萨的修行境界一一托出,它不是一般的佛教哲学,它也不是佛法般若学的理论陈述。它是菩萨在实修时的境界过程的描述,它是菩萨的见地而非见解。见地乃实修所得,而见解是闻思所得。两者具有一定的区别。在经文中的特别明证便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行”字,行者,实际修证也。所以从“五蕴皆空”到最后的无智亦无得,层层展开深入,以对空的深刻体会,刺透身心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乃至四谛,十二因缘等我法二相,最终体会到佛果究竟涅槃。可谓用最简单的字来直抒生命最根本的真相。

让我们来用最短的'时间来分析下经文。全经应分为四段,而这四段的关系是总说之后分说,分说以后再分说,最后总结。也就是说第一段已把经文大意都讲完了,后面的分说再分说只是把总说的大意详细展开而已。第一段总说:从“观自在菩萨”到“度一切苦厄”。这句话已将心经根本大意总括了。苦,是众生的根本问题,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而更大范围来讲,离开了分段生死苦,还有变异生死苦,去掉了见思惑,还有尘沙惑,无明惑未破,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才可称进入常乐我净之大涅槃。故尔,这一句“度一切苦厄”含义甚深。囊括以下所有经文。怎么样来“度一切苦厄”呢,唯有用甚深的般若智慧,来照见五蕴皆空,方能度一切苦厄。

接下来一段,从“舍利子,色不异空”到“不增不减”。对照见五蕴皆空开始铺陈开来说明,现象上有五蕴,可本质上都是空,生命的真相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打个比喻,如天空中的云彩,在风的吹动下,变现出种种形象,而我们将这种种形象加以标记名称,并由此产生爱憎等情绪,而其实,云只是云,变成种种样子,它依然是云,由此产生的情绪都是我们自己在头上加头,颠倒梦想了。空就是万法的真相,有生有死,有增有减,有垢有净,那都是云彩变化后我们误认为的变化。其实云一直是云,空才是万法的真相,这是心经第二段所揭示的。

接下来,从“是故空中无色”到“究竟涅槃”,把十二处,十八界将以铺开来,身心内外,这世界,这物质这精神统统都是如此。由此明证声闻境界,缘觉境界,佛境界。菩萨由此在普度众生时无畏地进入生死,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视三界如梦幻泡影,而自在地度一切众生。最后究竟涅槃,成就佛果。所以在最后一段加以总结,般若为成佛之母,般若是一切佛法之总持,也就是咒语部分。

如上所说所解,乃本人对《心经》的一些解悟体会,事实上,我们从听闻来讲心经毕竟是属于见解上的了解,而必须明白的是《心经》本身却是菩萨在修证时的见地智慧。故尔,从现在我们念诵、体会、思维到实修,《心经》都将是我们随身携带的指导经典,乃至到有一天,我们自己实证到《心经》。方称为是真正得到《心经》了。

伍 略简介

会计监督论略

蓝海战略读后感

旅行安全及其保障论略

由网略引发感悟的材料作文

施工建筑设计思维略析论文

《百战奇略·第八卷·不战》原文及翻译

《百战奇略·第三卷·交战》原文及翻译

奇怪的反义词

垂头丧气的反义词

略则反义词是什么(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略则反义词是什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