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bleqa300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求职礼仪故事:不卑不亢还是略卑不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求职礼仪故事:不卑不亢还是略卑不亢,欢迎参阅。
- 目录
篇1:面试:略卑不亢
常有不少求职者问我:参加面试唯唯诺诺不行,趾高气昂更不行,那么如何才能掌握不卑不亢这个“度”呢?因为掌握这个尺度对于不少不谙面试技巧的求职者来说的确是太难了,
面试:略卑不亢
。如果一味要求求职者强调个人尊严,灌输求职要“不卑不亢”的观念,恐怕是有“误人子弟”之嫌的,尤其是如今求职特别难的时候,若非市场 紧缺或顶级人才,切莫听信“不卑不亢”的建议,因为弄不好你所认为的不卑不亢恰恰是别人认为的“冒犯有加”。
所以根据我多年的面试经验和体会,我认为比较好的做法是“略卑不亢”,甚至于“有卑不亢”也未尝不可。
记得3年前,有一位大学毕业刚工作了一年的女孩前来应征一个秘书的职位,当时面试已近尾声,双方都谈得很愉快,记得这时我又多问了一个
问题:“你认为对你来说现在找一份工作是不是不太容易,或者说你很需要这份工作?”按常理,如果她当时问答“是的”,一切便大功告成,
但这位女孩可能为了体现她的不卑不亢,便回答说“我看不见得”,这一下使同时在场的用人单位的人事经理顿时打消了录用她的念头,理由是“此人比较傲”。
一句话,断送了一次较好的就业机会。事后这位女孩表示很后悔却也无济无事了。ソㄒ樗有的求职者都牢记,如今的就业市场毕竟供大于求,属于典型的“买方”市场,就业形势如此严峻,何不学乖一点,何必为了虚无缥渺的“不卑不亢”而痛失良机。
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只要不涉及人的尊严,略卑不亢,说得再体面些,“谦虚”一点又何妨呢?
篇2:求职礼仪故事:不刻意追求技巧
求职礼仪故事:不刻意追求技巧
求职艰难,僧多粥少,一个好的职位最终能竞争上岗的只能是少数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求职的指导书籍和文章应运而生,其中绝大多数是传授一些求职技巧,求职者耳濡目染,也有越来越重视技巧的倾向,似乎应聘是一种技术活,要想成功必须掌握技巧,而失败则是技巧不当的缘故,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诚然,求职说到底是人与人打交道的活动,掌握和运用技巧是有必要的。但是过分强调,甚至把它作为成败的关键,则显然并非明智之举。事实上就目前情形而言,只重技巧的求职者在认识上产生了偏差,正陷入误区。
误区之一是过度包装。目前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材料制作得越来越精美、豪华,甚至有的女生专门拍摄写真集,求职的费用大幅上涨。如此煞费苦心,无非是想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然而事与愿违,过度包装只能短时间抓住“眼球”,却无实质上的裨益,有时反而令人反感。更有甚者,为了投其所好,不惜伪造发表过文章或编造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过度包装者往往丢失了重要的品质——诚信。其实诚信的求职者才永远会受到欢迎,虚假的东西哪怕只揭穿一次,也会使你“身败名裂”。
误区之二是患得患失,
保持本色是做人的.最好态度,求职的时候只有不卑不亢、充满自信,才能应付自如。只重技巧者则不然,他要察颜观色,揣摩别人心思,努力使自己符合别人的标准,那么就必然会患得患失、畏首畏尾,招聘人员的一些无心之举,都有可能使他疑神疑鬼,丧失信心。就算是技巧高超,获得用人单位的欢心,但那也是伪装的、不真实、不自然的东西,无法长久维持。
误区之三是弄巧成拙。一方面招聘工作人员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谙熟求职者的心理,在他们面前卖弄技巧,恐怕会被一眼识破,反而留下恶劣的印象,这就不如真诚自然一点;另一方面因为企业文化、用人理念的差异,在这家单位行之有效的技巧可能在那家单位就会碰壁。比如薪酬,有的单位忌讳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提出,而有的单位则鼓励你衡量自身的劳动价值。
误区之四是舍本逐末。落聘后正常的心态应是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在平时苦练“内功”,增强本领,但只重技巧者则不然,多半会认为是操作有误,缺乏经验,技巧不高,从而丢西瓜捡芝麻,认识不到问题的本质,在以后的求职过程中重复着这种错误,难以真正提高自我。
总之,应该明白,用人单位的聘用标准是符合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条件,而求职者要做的只是努力使自身合乎这个标准,有时不刻意地追求技巧、顺其自然也许是最好的“技巧”。
篇3:求职礼仪故事:不要和诱惑较劲
求职礼仪故事:不要和诱惑较劲
司机考试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二公尺。”第一位说。“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
”第三位说。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秘诀: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狮子和羚羊的家教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秘诀:记住你跑得快,别人跑得更快
篇4:求职礼仪故事:千万不要说不可能
一个清洁工在3年时间里,做到了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你认为这样的事可能吗?这多少让人有点难以置信,但方杰做到了,而且这个故事还发生在澳大利亚,他的成功真像个神话。
方杰1988年留学澳大利亚,当初这个背着20斤大米踏上异国他乡的小伙子,在3年后竟成了“澳大利亚第一华人职业经理人”。回国后,方杰又推出了“奥普浴霸”,这不仅引领了中国传统卫浴观念的一场“革命”,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文化。
对于自己的成功,方杰总结道,进入澳大利亚最大的灯具公司——“Light UP”是他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这家公司教会了他很多东西,更为他今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而方杰能进入这家著名企业,就是缘于一股坚持到底的韧劲,最后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
初到澳大利亚,方杰急于想找份工作体验社会,但人生地不熟,找工作谈何容易?一次,同学无意中提起“Light UP”开除了一名工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方杰马上想到,这个工厂势必会有一个职位空缺,于是他当即乘火车赶往“Light UP”。可到了工厂,人家却说并没有什么职位空缺,而方杰却不依不饶,一再地推销自己。那老外被方杰搞得不胜其烦,便随口说:“好了,我会打电话给你的。”聪明的方杰当然知道那是托词,但还是“装傻”追问道:“星期几?”老外当时火了,终于抬起一直低着的头,看了方杰一眼,答道:“星期四,
”没想到,方杰还“不知趣”地继续问道:“几点?”方杰的执着让老外大感意外,结果他星期二就接到了电话。
尽管第一份工作是扫地,但方杰凭借着自己的好学、聪颖与执着,从最底层一步步做起,销售员、销售经理、总经理,直到最后的`董事总经理。方杰的应聘故事,以常人见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成功者却做到了。
篇5:求职礼仪故事:千万不要说不可能
一个农村放牛娃由于没有钱租房,曾睡在上海街头的屋檐下,可就是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外来弟”却在上海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油漆涂料连锁公司,成了公司董事长,你认为这样的故事可能吗?
这个放牛娃叫李学全,他出生于沂蒙山区,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在初一辍学,然后在家放了两年牛。出于对上海的向往,当时21岁的李学全跟着老乡,冒冒失失地来到上海,靠着装潢店每月80元的工资艰难糊口。
1992年,浦东开发,李学全开始在梅园新村摆地摊卖建材,那时没有住的地方,他就睡在小区门房间的屋檐下,既不避风,又不能遮雨,而且一睡就是半年;没有摊位,他就在马路边搁几块样品;没有资金进货,他就小本经营,一点一点地积累,最终靠着诚信赢得了商家的信赖……
可以说,李学全掘得的“第一桶金”,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有点太“低级”了,他靠吃苦耐劳起家,靠微薄差价起步,可就是在这样差的条件下,他硬是一家店一家店地开了出来,直到如今成了一家拥有三十多个门店的公司董事长,可谓创造了一个奇迹。
李学全的成功诠释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你坚持不懈。他的故事是否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能做到的,我们是不是也能做到?
篇6:求职礼仪故事:千万不要说不可能
一个在珠海投资房地产不幸破产的人,欠了几十万元债,他这辈子还能东山再起吗?这个落魄的人,从珠海来到上海,住在没有窗子的储藏室里,一日三餐靠方便面、馒头打发,而他却雄心勃勃地计划着,使自己在3年内成为百万富翁,朋友们都嘲笑他,他能再次成功吗?
在常人看来,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这样的人可能成功吗?如果是这样,成功岂非太容易了?可这个叫易发久的人却做到了,如今他已成为国内著名的职业成功培训师,微软、可口可乐、美国强生、西门子、东航等公司的职员都接受过他的培训,他现在的演讲酬劳最高达到一小时8000元。易发久果真用3年时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初到上海,是易发久最窘迫的时候。有一次,他上了公交车才发现,身上只有一枚5角硬币,最后不得不下车,步行去了目的地。尽管处境艰难,可易发久却把自己逼上了绝路,他认为,要通过打工来还清一身债务是根本不可能的事,道路只有一条——继续创业。于是,一无资金二无背景的易发久向自我挑战,决定要成为一名职业培训师。
为了能把自己的培训课程推销出去,易发久规定自己,每天上午打100个电话,他一去公用电话亭就包下了2部电话,一部打出去,一部等对方回电;下午则选定目标,有选择地去“扫楼”;而到了周末,易发久就去参加人才招聘会,向设摊的人事经理推销课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易发久找到了最初的客户。
相信很多人的境遇肯定比易发久强多了,而成功却偏偏选择了这个人,想来这与他敢于向“不可能”挑战的自信密不可分。
篇7:求职礼仪故事:要保饭碗还是要加班费?
正方:保饭碗,加班是常事,习惯就好。
反方:加班费,付出的辛劳,应有回报。
来看看华企网的学员们对于本期话题的个人看法:
:主要看什么情况吧,
。如果自己没有做好或没及时完成工作。。应该主动加班。。如果因公司或其他安排被动加班应该有报酬。。。
罗宾robin:对公司而言,常加班不但让员工工作效率低下,并不会给企业增加利润、提高效益,反倒是增加了运营的成本。不少人在为加班费而加班,并不是因为工作业绩的本身。有的公司甚至没有所谓的`加班费,还以为赚了员工的劳动力,却不知失去了人心,耗掉了资源,终将得不偿失。
南京闲人:出色地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就会在业务上赢得领导的认可。超负荷的加班,领导可能更累,哪怕是表面上多给予领导一些理解,简单的问候、一起吃夜宵等等,就会在感情上赢得领导的共鸣,以后这个班可加可不加时,领导就会考虑“放人”。
韩柏林:如果是长期性必须支付加班费。如果是偶尔性,完全可以免费,毕竟在一条船上战斗,船快我快,船停我停,船沉我忘......
篇8:求职礼仪小故事:懂得抓住机遇和不放弃
求职礼仪小故事:懂得抓住机遇和不放弃
收到百度实习生入录用通知是在去年的五月底,七月处入职培训,四个多月的实习期,九月拿到正式的工作offer,加入百度,成为一名开发测试工程师。
此前,我为微软实习生招聘准备了九个月,终因不够漂亮的简历,网申被毙。得知腾讯校园招聘二面不过的消息后,我在图书馆大哭了一场。面试官在招聘时看重专业,觉得我出身新闻专业,非计算机科班,且学历仅为本科,难以任职。
每次向面试官们介绍专业时,我都得费些气力,“两院合办,数字媒体技术与新闻传播专业交叉培养,懂新闻采访的基本原理,也会用C语言写代码编程序。”我会一再强调自己必修了计算机专业的多门课程,可他们多半还是用“你是个学新闻的”,当作提问的开始。这也正是质疑的开始。
从被质疑到被肯定,从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成为一名IT行业的程序员。我在跨专业求职的过程中,走过弯路,吃过苦头,努力,失败,再努力。
那么,就从为应聘微软实习生的那九个月准备期开始说起吧。
我在学长的指导下,大三伊始便着手准备,有针对性地做题,练习,自己找项目开发,看代码编代码。我着重加强算法思维和编程能力的训练,一本《编程之美》翻得卷起了边角。用铅笔图图写写,写了改,改了再擦,擦掉再写。为了使用方便,我还买下了半打的计算机理论书籍,打印了满纸的程序代码,见缝插针地看。我清楚自己从来不是天赋异禀的人,只能靠扎实的阅读和大量的练习,弥补自己求职时的短板。我也自知未来和我竞争的,大部分是计算机专业的,且多名校,多硕士。
应聘前,学长说我的水平已经从入门级变成专业级,要是过了网申,后面的流程,问题都不大。我也就在去年四月初,向微软投递了简历。紧张,焦虑,那几天,我好像总在刷新邮箱和不断地打听。最后才在求职的网站上,得知微软的面试已经开始,而自己名落孙山,吃了专业门槛的闭门羹。
我很沮丧,茶饭不思,但我没哭。真正感到无望,是在四月底被腾讯拒绝了。当时,我也投了百度,可它们并无招收技术类实习生的计划。知道腾讯招聘二面不过的消息后,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三次重要的机会就此全部错过。我不争气地哭了很久,一度怀疑自己,考虑转行,想了一切违心的出路。
好多时候,我们都会因为短暂的失败,怀疑自己过去的付出,进而否定自己,选择另一条路再开始。
仔细想想,这看似白搭了的九个月里,我却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不输于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改善了逻辑思维能力,并在编码规范、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工程能力方面有本质的提升。后来有缘面试百度,面对面试官2个小时的专业问题,我都能应答自如。而且,我大三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如今的毕业论文,都是那时自己思考问题的延伸,
腾讯实习招聘,我也因有之前的准备,笔试成绩不差,足够进入一面,却止步二面。一面的考官是后台开发组的组长,他直接指出我简历的致命短板,与科班出身的对手相比,缺少拿得出手的开发项目,且料定我很难成功入职,随后应验。此前,尽管有过练习,程度也只能算小打小闹。且对手多半有硕士学历加持,能进二面我已是万幸。
那位面试官因我对IT行业的执着和热情,曾向我递出入职产品部的橄榄枝。我却执拗于技术类部门,加以回绝,如今才觉那时莽撞幼稚,入职后实则有机会变通。
进入百度后,我的面试官常提起我的简历,“是那种一看到就会让人否定的类型”。专业不对口,无实际项目参与,学历相对较低,所以二面他足足刁难了我2个小时,这远超过了他平常的面试经历。他曾坦言,如果当时我有一个问题回答得让他不满意,他也不会让我通过面试。被质疑能力,这就是跨专业求职所要面对的现实。当你选择跨专业求职时,那就扎实地准备,执着追求,保持热情,静候机遇。
于我而言,机遇就是百度。
第一次给百度投递简历,杳无音讯一个月,从旁人那得知他们并没招收技术的实习生。就在我因微软、腾讯两次失败消沉的时候,接到了百度HR打来的电话。原来,在此期间,我的简历从一个部门转接到另一个部门,在他们需要招人时,便及时通知了我。
百度第一通电话面试,一小时。相较腾讯,百度更加注重算法能力的考察,这是我擅长的方面,之后顺利进入二面。那时巧在要去北京,我就直接申请第二轮面试提前来公司,面对面进行。电话面试其实简单些,可相比对手,我并无优势,只得更加主动。
要知道,作为求学者,想跨专业深造,面试官在提问时,可能会有一种看轻你的态度。他们觉得你不是科班,问的问题就不会太难,不专业的问题暗示着你有很大的概率被毙掉。我去年暑期在一所高校进行计算机专业面试时,他们便绕开专业问题,和我扯闲篇,与我谈新闻专业的东西,结果没被录取。可作为求职者,我在跨专业找工作时,面试官会质疑我,却没有轻看我。那两个小时的专业面试,足以证明这一点。
面试官后来评价我说,“你的知识掌握程度并不比那些计算机专业的人差,我录取你,还因为你有热情,积极,学习能力很强”。在技术水平同等的情况下,一个老板更加青睐于积极主动,对所从事行业热情饱满的求职者。这能让面试官在求职者身上看见你的潜力和发展的空间。我想如果不是面对面的交流,老板很难看见这些。
收到百度实习生入录用通知是在去年的五月底,七月初入职实习。两个多月后,我参加百度内部的实习生转正面试,通过后即可拿到正式的工作offer。从而绕开了大四一年的校园招聘,无需再盲目海投简历,提前找到了工作。这是一种捷径,在一家公司实习足够长的时间,公司对实习生的培养力度足够,入职后再次投入的成本会更低。
我还想说说在百度实习期间的一次“答辩”,公司内部俗称串讲。在百度,无论实习生还是正式职员,入职后都会历经一个短期的培训。培训结束,公司组织由各部门主管、正式职员和实习生三部分组成的9人上下的答辩组。串讲人总结培训的知识点,先是自我陈述,随后开始近一小时的提问。串讲主要考察职员对职位需求知识的掌握程度,短期培训也考验一个人快速学习和吸收知识的能力。我在这一环节的表现不错,和领导提问互动的环节自如,至此得到入职的首肯。
篇9:求职礼仪故事:你不能做一辈子职场“小姑娘”
有时候,我也会怀念起自己在单位里做“小姑娘”的时光,
那时候大学刚毕业,做人做事一窍不通。写文件得人教,做项目得人带,就是用个复印机、传真机,都得红着脸向人请教。好在周围也没人指望我会干什么。集体开会,领导问的是:“新来的小姑娘说两句吧?”午休吃饭,同事关心的是:“小姑娘多大?交男朋友了吗?”那时我们的大领导是个脾气异常火爆的家伙,关于他批改文件不合心意,会当场暴跳如雷,几下子把纸张扯得粉碎丢到起草人脸上的传闻满天飞。就是这么个人,我也从没见他跟哪个女孩子发火。因为,“咳,小姑娘嘛!”
我工作8年。编制内的、编制外的,我自己也带了不少小姑娘。我发现,她们中有些人是真的把自己当成“小姑娘”了。
有的姑娘一进单位就开心地表示男友赚钱多,家里不缺自己这份工资,就是想混个稳定工作,所以加班请千万不要考虑我。然而她又三天两头闹分手,动不动就红着眼圈坐在办公室泫然欲泣。
有的姑娘上一天班要跑18趟洗手间,分分钟都在焦虑自己是否妆容齐整,芬芳扑鼻。我甚至在微信朋友圈里膜拜过她在单位洗手间镜子前的自拍,多角度多表情,连续9张。
有的姑娘整天坐在电脑前忙忙碌碌,然而你并不知道她在忙些什么,最可怕的是,她也不知道你在忙什么。她永远干“件活儿”——交待一件做一件,做完一件结一件,弄不清自己做的事和整体业务有什么关联。同一张报表做了3个月,第四个月还得从头教起,工作7年说不清自己的业务职责,我都好奇她脑海里是不是真的有个橡皮擦。
还有个姑娘,为人处事总是娇娇怯怯,和人说话都不敢抬头;一起工作两年,同部门同事认不全;做错点事,别人还没说什么,她自己先哭着跑出门去……这姑娘最要命是学不会接电话,每个电话接起来都紧张得要死,捧着话筒像捧着炸弹,恨不得马上丢给别人,
她曾经特别苦恼地向我请教:对方来电,说完一件事后,如果不说话也不挂机怎么办?我目瞪口呆了5秒钟才想起“指点”她:“你就说,请问您还有什么事情吗?”
对了,忘了说,这姑娘28岁了。真是愁人啊……
我时常会检讨自己:是不是工作时间久了,珍珠变鱼眼,小姑娘熬成婆,变成了传说中变态的职场“老女人”?挑剔,暴躁,对着年轻的同性妒火中烧,百般刁难?但我是真心觉得,职场“小姑娘”不是这么个做法。
想想和你一批工作的'“小伙子”吧,领导和同事是怎么对他们说的?“年轻人就得压担子!”“小伙子就该多干点!”说是压担子,其实也是给机会。辛苦是辛苦一时,换来的是迅速成长。在一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大环境下,你还没来得及证明自己就已然丧失了先机。而你不但没有紧迫感,还觉得自己享受着万千关爱,安心地傻呵呵地做“小姑娘”。你说,这心是有多大啊。
当然,这并不是说女性在职场就该人人争做“汉子”。正视女性身份带来的劣势与优势才能更好地在职场立稳根基。大家把你当小姑娘怎么了?大学毕业刚进单位的新鲜人,谁没个两眼一抹黑、一问三不知的时候?二十二三岁、人甜嘴甜的小姑娘,总比二十二三岁、愣头青毛头小伙子招人待见。
那么多男领导、男同事,总有人看不得年轻姑娘受窘,愿意出手指点你两下。更何况还有女领导、女同事。中午大家还一起八卦、淘宝,总不至于下午请教个业务问题就冷脸相对。说到底,最重要是你自己要带脑上班。没事多看看、多学学,三五个月混下来,至少也混个人熟事熟,怎么可能出现两年认不清同事、七年不熟悉业务的情况呢?
是的,到今天,大多数姑娘都知道要有一份工作,要自己养活自己。但工作对于女性的意义却远不止是赚钱独立那么简单。每天打理繁复事务,历练的是应对复杂状况的能力。协调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以弥补在原生家庭中没有机会看到的不足。学习如何面对苛刻老板,如何适度承受压力。做最微不足道的小事,打磨最坚韧恒久的细致和耐心。
在职场里打拼,为的并不是要完成天降大任,做一等一的女强人——那些让你困于心、衡于虑的东西,最终才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 职场求职礼仪故事
★ 日本求职礼仪
★ 求职着装和礼仪
求职礼仪故事:不卑不亢还是略卑不亢(精选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