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ganle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村官关爱留守儿童民情日记,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村官关爱留守儿童民情日记,欢迎阅读与借鉴!
- 目录
篇1:村官关爱留守儿童民情日记
村官关爱留守儿童民情日记
村官关爱留守儿童民情日记这周为了让我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过一个开心而有意义的寒假,我组织了寒假“爱心班”的活动。在我村书记的帮助下,对我村放假走访的大学生进行了走访,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这个活动。有几位大学生对这次活动很感兴趣,他们愿意在寒假义务的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并决定参加这次活动。为了使这次活动得到广泛的参与。还在书记的建议下把招生对象改为愿意学习,有求知欲望的孩子们都可以参与。
我在人流较密集的宣传板和集市门口粘贴了板报、宣传画。还通过广播向村民宣传了这个爱心学习班的开班时间等信息。这次活动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寒假爱心学习班最后有3名老师,孩子8个。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我相信这只是个开始,以后会更好的,而且是越来越好。这个人数也让我知道很多村民对这个班还是有疑问的',大部分人虽然对这个学习班感兴趣,却因为从众心理,不好意思参加。因此这也对我这个爱心学习班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和三位老师众志成城,希望能改变村民们的想法。我们认真的做着每个细节。在课堂上,我们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知识,预教育于娱乐,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有意思的事,一件享受的事情。还带领孩子们玩一些智力开发的游戏。在放学后,老师们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老师坚持把孩子们送回家后在学习。在我们努力下,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我们的寒假爱心学习班。
这件事让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要有恒心,办事要有细心。如果一开始看到寒假爱心学习班的人数不多,就放弃了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就。我知道在坚持方面我还相差很多,所以,我也在不断的努力中。
篇2:关爱留守儿童日记
关爱留守儿童日记
人生用一次次的机缘巧合,编织成了一个个璀璨多彩的梦。关注留守儿童的这段经历是我人生中旅途中最宝贵的的财富!岁月匆匆,时光飞逝,留给我的是花儿的芬香,花儿的感动,花儿的美丽!看着我手中的礼物,我要讲出动人的故事,它曾让我眼泪模糊。
我来自河北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经济落后。是国家助学贷款,能让我继续我的学业!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希望可以尽自己的能力来回报社会对我的帮助。正在这时,学院开展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
我对接的是海伦市东林一中三年级四班的李莹莹。莹莹三岁的时候,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把她留给了年迈多病的奶奶。由于家庭经济窘迫,莹莹非常自卑,她变得不爱说话,每天独来独往,不喜欢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上课不爱回答老师的问题。封闭的心灵使她不愿与任何人接触,有时和奶奶相处也不太愉快。心灵的自闭、郁郁寡欢的性格使她的智力发展受到了影响,虽然学习刻苦但是成绩平平。
当我得知这些情况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儿。留守儿童的孤独,空巢孩子的寡欢对我有着很大的触动。于是我拨通了莹莹家里的电话,仅仅的七个数字让我心情很复杂,激动里掺杂着一些害怕,害怕她拒绝和我做朋友,害怕电话那头的冷漠,害怕……
出乎意料的是她接了我的电话,我们聊得很开心,整整一个小时,让我对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她喜欢吃土豆,爱画画等。莹莹很高兴和我做朋友,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收到莹莹的第一封回信时,心情十分激动。虽然莹莹只有十五岁,但从她的信里我却读出了一个超越这个年龄阶段的成熟。莹莹十分懂事、有礼貌,她在信的每一段开头都叫我一声姐,那一瞬间我感到肩上有了一种神圣的责任,因为此时我不仅是一位志愿者更是一位姐姐,我感到非常荣幸,我要用我的行动去牵她的手,让她不再孤单、不再害怕,帮她分担稚嫩肩膀上沉重的担子,她就是我的亲妹妹。莹莹在信中说“姐,我一定会刻苦学习,考上海伦一中(海伦市重点高中),还要上大学,要为妈妈买漂亮的衣服,要孝顺奶奶,因为他们太辛苦了!我很长时间没和父母一起吃饭了,我好想见他们一面!”
读到这里我看到信上有几滴泪水的痕迹,我再也无法控制我的情绪了,此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和妹妹一起分担风雨、分享阳光,陪着她那颗单纯而不幼稚、美丽而不华丽的心灵直到永远!
莹莹向我请教英语的学习方法,于是我写信告诉了她一些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记单词应该用词根记忆法。她看到后很受激励,她告诉我:张月姐,现在我的成绩在班里已经排到前五名了,老师和同学们也都越来越喜欢我了!姐,我还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前不久的乒乓球比赛,我多希望你来观看我的比赛为我加油啊!虽然没有拿到名次,但是我尽力了,感觉很开心,很充实。我拿着信纸看到她的改变后,很为她高兴,感到我被一个孩子所接受了。
每次莹莹想我了,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都让她挂掉电话然后我给她打过去,因为我不想给她增加任何经济负担;我给她远在天津的父母打电话,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以便更好的去帮助莹莹,叔叔激动的对我说:“我们谢都来不及呢!怎么会不支持呢,希望你放假去我家玩啊!”
我在每次去信的时候都会为她折幸运星,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折星星,让寝室的姐妹们教我折了一晚上,我还为她折了纸鹤,希望她可以带着梦想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在她回信的时候说,“姐姐你的幸运星很漂亮,我的同学看到了你为我折的星星,都说我很幸福。我会努力学习的,对了姐,我这次英语成绩提高了10分哦!我会继续用你告诉我的方法背英语单词的,努力奋斗,不会让家人和关心我的人失望的。”
她在信封中夹了一幅画,这幅画是用干的面巾纸做的',上面是用真的叶子和花瓣拼成的房子,还有一个微笑的太阳,背面写着你的妹妹莹莹赠。在我看来,那是最美的一幅画。我在参加志愿者交谈会的时候,在场的人都被纯洁的心灵所感动,说我真正的做到了心与心的沟通!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纯洁心灵的可爱!这朴实的爱是我人生的动力,无论何时我都会铭记这颗心对我的信任与祝福!没有黑暗就不会感到光明的可贵,没有关注留守儿童,就不会感到心灵的美丽,感到花儿的芬香!也不会体会到启迪他人心灵的乐趣!
端午节到了,我想为妹妹和奶奶送去我的祝福,带去我的关爱,那一天我拿着粽子,开始了近三个小时的颠簸路程。那天很热,我刚下车子就感到身体不舒服,但我不能停止前进,因为我的妹妹在等我!无论前方的路多么艰辛我都没有理由停下我的脚步。
当我到了莹莹家,眼前的土屋和用栅栏围成的院墙,让我更加清楚“空巢的孩子”的困苦了。和蔼可亲的奶奶、懂事清秀的莹莹、破败的院子构成了痛苦并真实的画面,我仿佛又回到了我的孩童时代,那种亲切感一下子让我感到这就是我小时候的家啊!奶奶把我带到了屋里,倒了杯白开水,紧接着奶奶说:“家里穷,没啥好东西来招待你。”此时老人的朴实和真诚顿时流露了出来。其实奶奶不知道我也是农村的孩子,我怎么会介意呢,我能更深刻的体会到他们生活的无助。
快到中午的时候,奶奶颤颤巍巍的拎着水桶走出去,我疑惑地追上去,原来是家里没水了,需要到邻居家去借。整个家庭的重担居然落在了这样一个佝偻的身躯上。在做午饭的时候,我想去厨房帮奶奶看灶台的火,及时的添柴,可奶奶怕弄脏我的衣服,硬推我到里屋坐着,我对奶奶说,我7岁的时候就学会用灶台做饭了,填柴火的事我很擅长的!这样我和奶奶、妹妹一起做了我们的中午饭!非常温馨!午饭时,奶奶非常热情地让我吃一个很大的鹅蛋,蛋皮是绿色的,非常漂亮!我马上递给妹妹吃,我和妹妹来回推让着对方吃,奶奶说那鹅蛋是莹莹的姑姥姥送给莹莹的,她知道我要来,就一直舍不得吃,说要给我吃。我听完后泪流满面,眼泪落到了妹妹给我的鹅蛋上,这平凡的鹅蛋见证了我和莹莹妹妹之间不平凡的感情!我含着泪水抱着莹莹说:“姐姐谢谢你,这鹅蛋咱们一起吃!”
如此珍贵的礼物,让我比吃了蜜还甜!在这个家里到处充满着感动,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都是平凡的小事,但是一举一动都是真诚的,实心实意的!莹莹长大了,真的长大了,她懂得去关心别人,懂得和别人去分享她的快乐,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感恩!莹莹对我的这份感情不仅美丽朴实,而且温暖!尽管我没有吃到美味佳肴,但这次经历是我人生中最不平凡的旅程!
饭后奶奶对我说了家里的具体情况,莹莹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艰辛的工作就是为了让莹莹更好的学习和生活,这时奶奶眼角的泪水让我的心感到特别酸楚。白发苍苍的奶奶说;“我一个农村老太太也不会说话,但还得谢谢你对莹莹的帮助!要是放假了再来啊!”我认真的对奶奶说“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帮莹莹的,请你们全家放心,她就是我的亲妹妹!”
当我走的时候,从莹莹妹妹的眼神中看到了不舍与无奈,我心里很难过,车子让我和莹莹妹妹的距离越来越远,而我的心早已飞出了车外。看见她依然站在原地望着我的车子,我不敢再看了,其实我的眼泪早已泛滥。那是我以来过的最特别的端午节,因为在离家数千里的东北我有了一个妹妹,一个新家!那家是那么的温暖,从此父母再也不会担心我在东北受冻了,因为东北这个家真的很“温暖”。
回到学校,我写下了我的感受:莹莹妹妹,我们不哭,因为生活不相信眼泪。我对你的关心永远不会偏移!我会一直帮助你、支持你、鼓励你、相信你!
一年多过去了,但我却无法忘记,那里的天空是那么的美丽,那里的笑容是那么的可爱!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珍惜现在的一切,学会了感恩;理解了宽容;让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我的世界因此充实而精彩!我会怀着感恩的心去灿烂我的青春!
篇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民情日记)
盐津县新华村是一个农业大村,属于典型贫困山区,全村总人口有5324人。近年来,全村近1000人农民外出务工创业,为农村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新华村留守儿童达43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1%,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大。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新华村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儿童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为全面了解新华村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3月以来,笔者本人对新华村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监护情况及教育等等做了调查,发现50%以上留守儿童在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救治等困难和问题,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华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目前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留守儿童”已超过4390万人。昭通市共有儿童159.51万人,农村儿童124.31万人,农村留守儿童43.26万人,占昭通市儿童总数的27.1%,远远高于劳务输出大省四川22%的比例。新华村有留守儿童430新华村儿童的监护人多为隔代监护人,即是老人,达到306人,超过50%。新华村留守儿童年龄普遍较小,小学及学龄儿童比例高达84%。而留守儿童父母以出省打工为主,达到了63.3%。父母与孩子相隔千万里,难以照顾到孩子。另外一个数据值得关注,父母双方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有430人,超过留守儿童总人数的一半。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他们更难得到父母的疼爱。
1、监护人
农村流动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就意味着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位置的缺失。那么,这些留守孩子跟谁生活在一起,由谁来关心、保护和照顾他们呢?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隔代监护人有306人,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留守孩子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通常情况下,留守儿童需要搬到这些祖辈的家里,如果祖辈一直与他们住在一起,留守儿童就不需要搬家了。有时候,留守儿童要从自己的村搬到另外一个村去。如果这些老人需要照顾几个儿女的留守孩子,为照顾方便,孩子们一般都要搬到老人家里去住,或者在那里吃饭后再回到自己家独居。
2、被监护的基本方式
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有四种被监护方式。
(1)一种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或者受过极少教育。
(2)第二种监护方式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姑姑、姑父,姨、姨父,干爹、干妈。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他们有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如监护人也要外出打工或者被监护者与监护者本人或是跟他们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原因而更换监护人。
(3)第三类是同辈监护,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
(4)最后一种是监护缺失,也就是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己。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他们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3、就学情况
新华村留守儿童以小学以下儿童为主,留守儿童年龄偏小,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于学习和生活都还需要大人的指导。这是从小形成良好习惯的阶段。另外这一年龄阶段正是家庭教育占主要位置的时期,是孩子最需要父母关爱的阶段。父母长期外出,一年难得回次家,对他们身心的伤害和亲情缺失的影响很大。
4、父母远距离就业的影响
父母的远距离就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能见父母,一年能见几次父母。从上表中可以得出,新华村以出省务工为主,打工地离家乡很远。许多父母为了省下路费钱,一连几年都不曾回家一次。远距离的打工既不利于父母回家看孩子,也不利于孩子放假去看父母。因而容易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陌生化”。
二、留守儿童现状的产生根源及其分析
从新华村来看,农民工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最直接的根源。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分析原因。
1. 从新华村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
我国常年约有1.2亿的农民工在全国各地不断的流动,新华村约有近1000人的农民工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新华村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新华村的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 从新华村的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新华村农民选择了离开土地,到沿海地区、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从国家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 。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就是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 从新华村的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
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 从新华村的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篇4:村官民情日记2017
时光如白驹过隙,花开花落,荏苒的时光就这样悄悄地,慢慢地消逝了。自7月踏出薄各庄村以来,到现如今,已伴我走过两年半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不断充实自己,岁月就像是磨刀石,削去我锋利的棱角和稚嫩的脸庞,使我不断的走向成熟。
回顾三年的村官生活,就像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那年的夏天,我带着青春的稚嫩,踏出校园,来到薄各庄村。到农村后,我显得那么的渺小,发现校园学到的知识并不能一展身手。农村工作琐碎繁杂,我就像没头苍蝇到处乱撞。幸运的是,身边的领导、经验丰富的同事及淳朴的乡亲们伴着我学习、成长。
今天,工作犹如一面镜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突破自己,就要扎根基层,深入基层,以求更多磨砺与锻炼。一方面,要与村民打交道,走村入户,想民之所想,切实为民办实事。另一方面,要戒骄戒躁、认真学习、脚踏工作。
明天,时间的流逝带走了我的天真与稚气,却赠给我一份稳重与成熟。转眼间,三年即将过去,我会带着这份成熟与稳重,踏上新的征程,谱写新的篇章。
篇5:村官民情日记2017
我的老家在太行山区,两年前,我来到了一个叫做修枣科的村落,它地处冀东南平原,尖顶瓦房,高围墙,大院落,绵延无尽的土地横铺整个村庄,数不清的大棚一个个横卧在地上,严严实实的包裹住了村庄。这在我的老家是没有的,我对一切都很新鲜,包括工作环境和这里的村民。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无限的热情,我开始走街串户,“我要认识这里的每一个村民!”敲门进去,或在街上遇见一起聊天的人,问问生活状况,聊聊家长里短,虽是初次相识,但乡亲们也很热情。
打开门,一碗水、一板凳,这应该是老乡们对一个陌生人最好的招呼。
然而,并不是每一次敲门都会有热情的招呼,因为村民的性格各异、经历各异。我就被这样对待过:推开家门,没说几句话,就被一户村民用特别不友好的言语近似赶出家门,来不及解释,我就被“轰”出了家门。心中的委屈像开闸的洪水喷涌而出,泪水再也忍不住,擦了又擦,泪水还是一股劲儿地往下流。
低着头一不小心就走到了人群中,“这姑娘怎么了?”于是和大家讲述刚刚发生的一切,听过众人的纷纷解释后,终于明白这家人的行为和脾气不是无缘无故的。因为经常有人来村里推销各种产品和服务,骗取老百姓的钱财,所以他们从骨子里就不是很喜欢外地人,也不爱听外地口音。
乡亲就是乡亲,他们骨子里的朴实和热情好像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人会跟你“记仇”。再一次入户的时候,乡亲们早已没有了先前的敌意,言语间甚至还有了些许的歉意,他们有时候甚至会把生活中的困惑慢慢地讲给我听。
我想,这应该就是熟悉吧,更或者说是老乡对我的信任。
经历过后,我明白要想融入到村里就要把自己村民化,用家长里短的言语和他们沟通交流,要把自己当成村里一员,要与群众加强情感上的交流,要把每一句话都说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唯有如此,村民们才可能放心的把自己交给我,而这份信任也将转化成我对农村的爱和在农村工作的动力。
篇6:村官民情日记2017
初春的早晨还有些微凉,下了公交车,我深深地呼吸了一口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春节长假已过,我又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小村庄。我一边打量着这个阔别半月的小村庄,一边向村委会走去。温暖的阳光透过没有柳叶的枝条,落下斑驳的影子,身边偶尔路过一两个骑车赶去上班的村民,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宁静安详中。
“姑娘,这么早来上班呀!”一位骑着电动车的大妈停在了我身边,笑着打招呼。“恩,今天工作多就早来一会儿。”我回答着大妈的话,脑海里搜索着是不是在哪见过这位面生的大妈。“大妈顺路把你送过去,你自己得走到什么时候啊”面对大妈的热情,我不知所措起来:“不用麻烦了,不用麻烦了。”大妈笑着说:“这有什么麻烦的,去年你帮我儿媳妇办二胎生育服务证的时候,又是盖章又是填表的,最后还给我们送家里去了,大妈都没谢谢你。”见拗不过大妈,我只好坐上电动车,一路上大妈高兴地给我介绍刚出生的小孙女多么可爱有趣,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与大妈分别以后,我就开始了农业普查的登记录入工作,一直忙到中午下班还有几十户没有录完。不如加一会儿班,应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录完,我心里默默地想。会计阿姨见我还没有下班便问道:“小徐怎么还没回家呢?走,去姨吃饭吧。”谢绝了会计阿姨的好意,又开始忙碌起来。半个多小时后,会计阿姨拿着饭盒走了进来:“快来尝尝,姨家今天做的肉饼和蒸红薯,还都热乎的,红薯是自己家种的。”听着阿姨淳朴的话语,我接过热乎乎的饭盒,一直暖到心里。
今天的这两件事带给我的温暖和感动一直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以前,一直会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到农村来。我也曾怀疑过自己,为什么选择到农村来。我想,今天从这些幸福的笑脸中、淳朴的话语里我找到了答案,也更加坚定了服务农村,坚守基层的决心。
篇7:村官民情日记
今天是祥茂村村班子换届选举的日子。冬天的早上,还不到6点村部就已经挤满了人,天气很冷,村部只有一个简易的取暖设备,但村民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按照昨天的工作安排我负责引导选民领取选票。岗位竞争最为激烈的是村主任一职,根据往年的选举经验,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派出所的民警也在村部维持治安。从早上6点到下午4点半唱票完毕,所有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看来今天的“分流管理”还是成功的,头一次经历基层民主选举的我虽然很累不过学到了很多,村民们虽然文化不高,但对人真诚,讲话质朴,让我很感动,这基层任职的第一课还真挺难忘。
篇8:村官民情日记
这两天天气越来越冷,农民基本都待在家里不出屋了。为了能够更快了解本村的现实情况,今天继续跟着季海光书记到几个农民的家里了解民情。
基本上本村的各家各户都只剩下老人了。老张大爷家是最老的土房子,甚至在外墙上还写着“备战备荒为人民”。老张大爷家的儿子和儿媳都去黑山县里打工了,家里剩下老张大爷和大奶两个人。老两口开了一个非常简陋的小卖店,生活条件还是可以的,家里电脑、电视一类的电器都有,而且每天都有附近的大爷、大奶过来小卖店唠嗑,这让在冬天没有儿子、儿媳陪伴老张大爷感到十分欣慰。
跟几位农民聊天之后大概了解了我们村的农作物情况。玉米基本上品种较多,鲜丰335属于今年种的比较多的,但是村民说明年要淘汰,具体的原因大家说不清楚,只说收粮的地方这么说。还有鲜丰338,产量较高,但是目前种的人少,应该推广一下。迪卡516也是非常不错的品种,值得进行尝试。
农民种地所选的品种多数还是“随大流”,不太愿意尝试新品种。应该让村民有示范性地种植优良品种,这样有了充足的影响力,才能把好的品种进行大规模推广。
篇9:村官民情日记
为了能对本村种植工作更了解,今天我到村上的几个农资经销处大厅了一下种子、化肥以及农药的情况。小刘老板给我介绍说现在村里人们图省事儿,一般都是施一遍肥就完事儿,主要用氮、磷、钾各15%的肥,还有撒可复、二胺这种追肥式的组合。最新的肥料有玉米专用肥,现在有几家已经在用,效果非常不错,很值得推广,但是还少有老百姓知道。老百姓买肥现在一般是几家一起买,一个人给很多家代买,这种代购模式就不方便推广新种子和肥料。一开始我还很疑惑,代购应该容易推广才对。小刘老板解释说,代购的人一般都是老种地的,怕担风险,你介绍的再好,他也轻易不尝试。宁愿一年少赚一点也不愿担风险,更何况还是要帮着邻居买,搞不好挨骂不说,还有让赔钱的。
要想真正推广新的品种,哪怕只是推广新的农药和化肥,看来也需要有生产大户来带头。但是本村没有种植大户,这就需要通过努力让几家进行尝试使用新品种,还需要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用知识才能说服大家。
篇10:2017村官民情日记
时光匆匆,在不知不觉中,2016已离我远去,2017正向我走来,回首这年走过的历程,仿佛还在昨天,那熟悉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时刻在我脑海里浮现,也不断激励我前行。
弹指一挥间,在村官这个大家庭里,我加入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我深切感受到了党组织对我们大学生村官的亲切关怀。抗险救灾期间的一条条温馨提醒的短信,节假日期间的祝福短信,以及新年到来之际的一封封新年贺信等等,都饱含了党组织对我们的关心与爱护。
去年八月,我便来到了我挂职的村委会报到,报到那天,正值台风天气,所有的镇村干部都进入了抗击台风的状态中,我也立马加入了抗台队伍中,时刻绷紧一根弦,转移群众,排查险情,修筑堤坝等等,全身心奋斗在抗台的第一线,在此后的一个月里,接连进行了三次的抗台战斗,台风天气,穿着雨衣,穿梭在村里的大街小巷,转移受灾群众,即使“枪林弹雨”,我们也始终向前迈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都圆满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十月,我加入了后蔡村土地征迁的工作队伍中,便开始了为期四个月的土地征迁工作。初出茅庐的我对于此次征迁还是有很多不懂,于是,我便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熟悉,然后跟着前辈们去入户宣传、走访。在这期间,我感触颇深:农村,确实是最基层的,最贴近百姓生活的一个组织,也是最能磨炼人的地方,正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在整个征迁工作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钉子户”,更需要有耐心、信心和决心。多入户走访,多倾听群众的诉求以及反馈的情况,及时汇总讨论,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树立起必胜的信念,狠抓落实,迎难而上。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感谢一路上陪我走过的人们,感谢这一年的收获,感谢这一年的辛苦付出,这是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阅历。2016,或许走得还不够快,但我一直不曾停下前进的脚步;2017,或许来的措手不及,但我必将全力以赴,勇敢迎接新的挑战。
不忘初心一路走过,撸起袖子一起加油。
★ 村官1月民情日记
★ 关爱留守儿童标语
★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
★ 关爱留守儿童总结
★ 关爱留守儿童口号
村官关爱留守儿童民情日记(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