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民情日记

时间:2023-01-29 03:47:51 作者:霁时雨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霁时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乡镇民情日记,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乡镇民情日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乡镇民情日记

6月16日 星期三 晴 盘江乡政府 李桂芳

根据乡党委、政府的安排,我们一大早就坐车到百花市场与该村村民一起搞好市场及百花庙村的卫生整治工作。

根据任务分配,我和胡久元一组,负责清理该村主干道的白色垃圾。我们正沿着主干道清理白色垃圾时,有一位村民说:“你们在这里清扫,我家门口有成堆的垃圾,你们怎么不去清扫呢?”,我听了就说:“根据乡党委、政府制定的《门前屋后卫生三包》制度,自家的卫生区,自己应该清扫的呀。”,这么一说,好像捅了马蜂窝一样,那个破口大骂,都是我有生以来听到的最恶毒的话,看热闹的村民越来越多,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我当时心里非常生气,恨不得上前给她两记耳光,但是,我没有那样做,我认为空穴来风一定有理由。我相信: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就会有树的风姿;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就会有人的温暖。

后来,我经过打听,该村民的家境不是很好,大儿子有点智障,大儿媳妇因此跟着别人跑了,女儿离婚了,小儿子才11岁,又加上丈夫得了重病,还要带孙子和孙女。一家的生活重担全在她身上,她是有苦无处诉,有气没地方撒,刚才我只不过成了她倒苦水、撒气的对象而已,我释然了,更为当时没有做出粗暴的行为而感到庆幸。

在吃午饭的时候,她跑到村委主任家,询问今年新农保的政策,村委主任叫他问我,她一看是我马上转身就走,我主动上前向她宣传了今年的新农保政策和一些支农、惠农政策。我注意到了她眼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愧疚和感动,她听后激动地说:“今后,我一定支持乡党委、政府和村级的工作,不给百花庙村拖后腿。”

一句话,可以伤害一个人的心灵,也可以温暖一个人的心灵,唯有心灵可以温暖心灵,这就是每一个心灵对生命的虔诚守望。只有这样,群众才会认可你,支持你和拥护你。

篇2:乡镇民情日记

今天下午,我带领班子成员和四皓街道办的400余名机关干部、村干部和沿街群众一道,在四皓桥头捡拾河道垃圾,清扫死角死面,“消灭”野广告,整治街头乱停乱放车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获得了群众的一致赞许,这也是对于群众反映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的回应。对于干部职工参加卫生大扫除,这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对于这次集体劳动,注定意义非同寻常,()因为今天是四皓街道办挂牌成立的日子。

本次机构改革,班子会决定,利用周末,举行简朴而庄重的挂牌仪式,同时召开镇办机构改革大会暨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动员大会迎接新机构。早上举行的挂牌仪式庄重而简朴,没有摆花,没有铺红地毯,没有摆庆祝宴席,简单的揭牌仪式结束后,大家立即投入到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之中,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见证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

撤销四皓镇建制,改为四皓街道办,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它对于今后我们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内容和形式、方式和方法将带来根本性影响,也意味着我们今后的工作责任越来越大,任务和胆子越来越重,肩负的使命更加光荣而艰巨。面对新的机构的成立,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是服务群众办公设施和条件不便的挑战;二是规范化管理的挑战;三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挑战;四是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挑战;五是美丽乡村建设差距的挑战。在挑战面前,我们一定要认识改革为我们带来的新机遇:一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机遇;二是“一体两翼”发展机遇;三是镇村改革的机遇。随着改革的持续发力,必将为镇办工作注入强大活力。

对于我个人而言,无论是组织任命我担任四皓乡党委书记、四皓镇党委书记,还是现在的四皓街道办党工委书记,我的职务没有变,职责没有变,责任没有变,对四皓倾注的感情不会变,对推动四皓持续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更不会变。读懂四皓历史文化,掌握四皓现实情况,认清四皓面临挑战,把握四皓发展机遇,推动四皓持续快速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篇3:乡镇双联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让更多的老人老有所依

2月7日 星期五 雨夹雪

天气骤冷,我们挂念着村里五保户、九十多岁的钟友娇,不知她孤身一人是否备好了御寒之物,不知那专门为她修缮的安置房,可否抵御寒冷的天气。揣着这份担心,我和全南县城厢镇黄埠村“三送”工作队队员钟宝堂约好,一起下村去看望老人。

我们一行来到老人家中,看到老人穿得严严实实地走了出来,我的心也稍稍放了下来。她亲切地招呼我们进屋坐,一进门我就感到屋里暖意袭人,一盆红彤彤的柴火在铁盆里烧着,桌上还摆着几样年货。得知我们来看望她,老人很是激动:“谢谢你们,让我住上这牢固的房子,还这么关心我的冷暖。”我们陪着老人在屋里聊了会儿天,老人的心情不错。临别前,我们叮嘱她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用火。老人笑呵呵地答应着,还一个劲地往我们手里塞吃的。我们走了很远,回头望去,老人还倚在门边朝我们挥手,看着她那孤寂的身影和那瘦弱的手臂,我的眼眶湿润了。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有越来越多这样的空巢老人。不少空巢老人不怕衣食艰辛,却怕生活的孤独。对他们来说,物质生活的艰辛不是最难熬的,最难熬的是无儿孙在身边的孤寂。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这几年的“三送”工作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到这个群体。有的村里专门建了老年人活动场所,让他们能够老有所乐;还有的地方专门给老年人建了舒心苑,让他们住上新房。我也希望我们的“三送”工作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的老人老有所依,幸福地安享晚年。

民情日记:终于不用为电的事烦恼了

2月7日 星期五 雨夹雪

农历正月初八,新年上班的第一天,寒风凛冽,烟草专卖局信丰分局驻正平镇正平村的“三送”干部来到自己所挂点的联系户家中,给乡亲们拜年。

“现在用电正常了,这可多亏了你们‘三送’干部的帮忙,让我们不用再为用电的事烦恼了,要不然还真不知道这么冷的天怎么过呢!”老高欣喜地告诉我,现在他们再也不用担心饭煮不熟,热水器、取暖器用不了了。

时值中午时分,当走到挂点村高国玉家中时,只见他家今年更换了一台大彩电,一群亲朋好友在他家聚会,热情的高国玉连忙招呼我们进来坐坐,他的妻子正在厨房里用电磁炉炒菜。高国玉高兴地对我们说:“过去有钱用不上电,用不好电。经过电网改造后,现在生活用电不用愁了。”

回想起去年8月,信丰烟草专卖局的同事们在正平村开展“三送”走访时了解到,自上世纪90年代,该村高屋、大塘洞等4个村小组共用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近几年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用电量大大增加,原有变压器电压偏低,导致负荷不了,从起,一些大功率电器无法正常使用,经常出现饭煮不熟,冰箱、空调用不了。尤其是距离变压器较远的高屋、大塘洞两个村小组,情况就更加严重了。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主动与县供电公司联系沟通,争取将该村列入该县低电压改造项目。去年10月,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原有变压器的基础上为该村高屋、大塘洞两个村小组新增了一台200千伏安的变压器,并对原有线路进行了重新调配,整个工程花费近15万元。从此,该村4个村小组203户1100余村民用上了“舒心电”。

看着电压改造给村民的生活带来的喜人变化,我和同行的“三送”干部心里也亮堂了。

民情日记:多一些群众性比赛

12月26日 星期四 晴

我们驻村“三送”工作队计划为村里修的通组公路有6条,总投资165.6万元,涉及7个村小组。眼下,1条路已修好,1条路即将完工;4条路已完成拓宽、平整路基,准备着手硬化。修路工作可以说完成得较好。

修这些路,我们在资金上遇到一些困难。上级交通部门每公里只能补11万元,征地、路基、硬化道路所需资金缺口比较大。很多村民踊跃筹款筹资修路,但也有少部分村民不肯出钱。

怎么让路更快地修起来?我们想到让各组群众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个组的基础工作做得更好,哪个组群众的积极性更高、筹资更多更快,哪个组先把通组公路修起来。

这个想法,很快传达到涉及修路的7个村小组的理事会。我们给了理事会做工作的时间,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反馈结果,看看哪个组筹资更多、资金缺口更小,我们便先将项目资金倾斜到哪个组,先修这个组的通组公路,边修路,边筹资。

兴奋,写在大多数理事会成员的脸上。有的当场就说:“明天就开个小组会议,叫在家的群众开会,先把这个事情定下来。”“在南康打工的也把他们叫回来,一起商量商量。”“在广东等地打工的也可以通个电话,征求征求意见”也有的人担心落后,因为他们组原先没有路基,万一错过这次村里集中修路的好时机,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这么好的政策,还能不能修起这条路……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我们应该让群众感觉到,修路不光是政府的事,不是“三送”工作队“一头热”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是群众自己的事。

比赛,就是要让群众全部动起来,比干劲,比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比出“三送”工作成效。我觉得,在做农村、群众工作中,可以多一些这样的比赛。

篇4:乡镇驻村民情日记

昨天接到通知,今天早上要到**镇园林村参加“三万”活动,走访看望贫困户。

早上8点多钟,我和机关同事一起乘车前往园林村,有一段时间没有组织过这种活动了,大家都显得有些兴奋,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欣赏路边的景色,很快车就到了园林村。

在村委会,我们领取了慰问贫困户的物资(一袋米,一壶油)就跟着三组组长来到任演保的家中。任演保今年85岁,身体还算硬朗,组长何庆标告诉她说,工作组的同志们来看你了,这些东西是工作组送给你的。任演保从组长手中接过物资,显得十分吃力,我们见状,赶紧上去帮她把东西放到桌子上。我问她:“身体怎么样?“她说:“身体不算太好,不过跟同龄人比起来,还算是好的。”在跟她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这位老人家庭十分困难,家里就她跟老伴两个人在家,儿子女儿都没有在身边,没有收入来源,日子过得很艰难。她对我们来看她很感动,连声说:“感谢党,感谢你们这些干部关心我们。”我问她对国家政策有没有什么意见,她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村干部对我们也很关心,还给我们评了低保,这么好的政策,怎么会有意见呢?”

在回家的路上,同事们都在谈论着各自走访的贫困户,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困难,听了这些,我终于明白开展“三万”活动的意义。通过组织机关干部走访农户,一是增加了我们和村民之间的感情,了解了他们的实际困难,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二是让我们受到了教育,平日里,我们呆在机关,对农村的情况不了解,通过这次走访,让我们近距离的接触农 ……

篇5:2014乡镇驻村干部民情日记

3月3日 星期日 晴 帮扶计划

从2月27日开始,我就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市文联的驻村干部能帮助村里做点什么呢?因为2月27日,根据市文联领导的安排,我就加入务川自治县同步小康工作组,成为其中的一员。从遵义到务川的路上,市国税局、市扶贫等单位的同志们胸有成竹,他们说挂帮其中很简单,先调研,形成帮扶计划,项目立起后,单位领导就资金拨付。而像我们市文联这样的群体部门,没有雄厚资金实力,不能给村里帮扶一项产业,更不能给村里立几个项目,村里会欢迎我们吗?

虽然内心底气不足,但工作还是一步一步地做着走。我在龙潭村的第一步工作当然也是调研,对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纠纷排查、产业规划等进行了解和梳理,待形成帮扶方案后,报单位领导定夺。

听说昨晚村里的干部发金银花苗到晚上十点才结束,我今天也前往领取任务。村总支书记(兼主任)邹林书要去县里开党建工作会议,我和村副主任申杰去督促农户载金银花苗。龙潭村规划金银花苗基地700亩,昨晚村里干部发放7万株,还差3万株的缺口,过些时间再运来。在金银花苗的栽培上,还要剪枝,埋土的时候要埋到嫁接的地方才能长得更好。我看见大多数载金银花苗的都是些老年人,或者老年人领着放星期的学生娃娃在载。好不容易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妻在那里十分默契地载。申杰介绍说,那对夫妻叫申江华和徐英,他们载完了了金银花苗后,还要出去打工。当听说我是从市里派出的同步小康工作队队员时,申江华惊异而高兴地说:“看来,领导们真把农村工作当作大事来抓啊!”接着又说:“我对载种金银花苗很有信心,以后我们出去打工了,老人家在家里管理起来又不费力,我们也不用担心。”

我听了很是感动,作为一位在外打工有见识的年轻人,他没有问我是哪一个单位派来的,也没有问我能他们带来多少资金给他们村里投资。而是我们才刚刚进入工作,对他们来说已经得到了莫大的鼓舞,这让我感受到,村里的产业规划是正确的,尤其适合外出务工人员多的龙潭村,农民们怎么会不支持呢!

5月6日 星期三 晴 “解甲归田”搞生产

上午,我起了个大早。因为今天是与房东商量好一起植树的日子。我的房东蒋叔因以前在村办电站工作时被电伤,手臂无力,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

他的妻子杨阿姨,是家里的主劳力。

今天我们的任务是种植200棵桂花树,由我跟杨阿姨两人来完成。准备就绪后,我们来到目的地,看了土地,是一大块整片儿的,原来种植过玉米和红薯。由于地处公路沿线,今年杨阿姨不准备种玉米了。说干就干,我们一人一把锄头,开始挖坑。我越干越不好意思。我看起来身体结实,但长久没有参加农业生产,身体机能跟不上了,挖了不久就慢了下来。再看看杨阿姨,已挖了许多,看起来也比我挖的好。但她还不停地夸赞我有干农活的样子,弄得我很是惭愧。说来我也是农村出身,农活以前也干得不少,但由于一直读书和工作,显得有些陌生了。都说熟能生巧,现在慢慢来熟悉也不晚。

来驻村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但才干了点农活就开始累了,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有激情的我。这样想着,心里开始觉得有动力了,手上也开始有劲了。挖坑,放树,培土,这三个步骤我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开始熟练。时间过得真快,几个小时一下就过去了,200棵树全部种植下地。愿树苗茁壮成长,愿桂花飘香满园。

我想,只有与群众共同生活共同劳动,才能真正了解群众融入群众。

5月12日 星期一 雨 鼓励企业渡难关

今天,我和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田勇,村监督委员会委员杨慧贞一行走访调研鸿发含汞产品处置有限公司,并就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相关意见建议。

田部长详细询问了解该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并走进车间仔细查看企业的生产线,了解企业产品生产的具体操作流程。

在得知市场行情不佳时,田部长希望企业要坚定信心,努力坚持把生产搞好。他说,区委、区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政策是一贯的,相信在企业自身的努力和区委、区政府的帮助下,企业一定能渡过眼前难关。

我们对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今天的走访调研让我认识到,驻村驻村,并不是住到村里,扎到土里,只看到农民种地的事。像这些村子里的企业,办好了能够帮助解决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也是我们驻村干部应该关注的对象。

5月21日 星期三 阴雨 化解矛盾在一线

万山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主体工程进展顺利,正准备修建围墙等建筑物。

工程所在地塘边组的村民很希望能将工程任务交给当地群众来完成。但由于与职校项目部未能达成一致协议而产生矛盾。在接到情况反映后,街道财政分局局长、村支部第一书记田如军,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文庆与我立即赶赴矛盾发生地点。在到达现场的第一时间我们首先平复矛盾双方的情绪,然后开始向双方了解情况。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对村民进行耐心劝说,向他们讲明道理。我们告诉乡亲们,大家想就近在家门口挣钱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因揽不到工程而与施工方产生矛盾,借故不允许职校项目部在村民组抽水施工的做法是不对的。

通过耐心劝说,矛盾未进一步加重,整个事情得到稳妥处理。我们驻村干部来到村里,就是要能够化解矛盾,使矛盾不升级,问题不上交,小事不出村,就地能解决。当前我们的社会发展阶段正处于一个矛盾上升期,积极化解矛盾,保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是我们驻村干部努力的一个方向。

篇6:乡镇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月**日,我办的全体班子成员,一早就乘车到马迹塘镇的**村进行民情调查。

八点过几分,我们就到达了**村与村干部会合。顿时,天开始下雨,在支书的带领下,我们脚踩着满是泥泞的山路,冒雨前行,走访了全村的近百户农家,听取了群众的反映、意见和建议,同时对该村的重点困难户进行了走访。

通过走访,让我们真正感受了生活在农村最低层的农民的清贫和困苦。他们的现状需要改变,他们的贫寒需要温暖,他们的心里喝望关怀。我是带着一颗沉重的心走访完这些特困户的,他们的可怜,他们的无奈,他们充满救助的眼神……,至今都留在我的记忆里。

**村金筑二组的杨树春,四十零岁,之前是一个当地小有名气的泥水匠,家境还算可以。好汉只怕病来魔,一场重病,让他这个家彻底垮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相继失学,到外面打工自谋生路去了,积蓄多年准备建房的近十万元存款,也因病早已花光,现在已是债务累累,年近八十的母亲也是有病在身,就他四十零岁的体弱小巧的妻子承担着这个家庭的全部责任,家里可说是一贫如洗。

我们来到他家,给了他慰问金,并说明:这次大走访调研活动是县委、县政府响应党中央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号召,访贫、问苦、抓落实,搞民情调查,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心人民疾苦……这时坐在椅子上的杨树春很吃力地试图想站起来感谢我们,可他的腿己经基本瘫痪,站不起来了,顿时,他哭了。他告诉我们,他病了近六年了,这些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政策的优越,他早就没在这世上了。每年县、镇、村三级把他作为重点困难户照顾,不论是平常还是过年,民政的救济、政府的慰问、社会的捐助,他都享受了。

他说他虽困难、贫穷,可他却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的优越与温暖……最后,我们离开他家的时候,杨树春硬要他的家人,将一个山间挖的竹笋送给我们,当我们拒绝时,老杨再次流泪了,他说他虽是一个瘫痪了的废人,但他内心里感到了我们是他的亲人,如果我们不收下他的心意,他很难受……看着他种充满救助与无奈的眼神,我怕拒绝会伤了他的自尊,只好连同他的情意一同收下,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我知道,我接过的不只是竹笋,是信赖,是希望,是一份充满着血肉情谊的责任。

我听了他心存感激的话,接过他情重如山的竹笋,我也让他感动了。我想我们的群众是如此的朴实,他们虽在生活的最低层,常伴他们的是清苦、贫寒,可他们知道感恩戴德,他们对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是那样的坚信,那么充满寄望。这样使我更感到作为人民的公朴责任重大,我们的责任与任务,不只是去看望与救济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关心人民疾苦,带领人民群众改变现状,脱贫致富奔小康。

篇7:乡镇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今天要到联系**村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单位主要安排了三项活动内容,面对面与群众座谈交流、民情登记卡和送去慰问品。多云的天气该不会影响今天的活动吧!带着些许的担忧我和三名同事一起来到我们乡联系的关卜乡关卜岭村。

由于气温剧降,今天天气格外的冷,但是村里的群众还是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我们举办的座谈会。座谈会在我的联系户陈艾乃斯家举行,会上,我们详细询问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困难、说想法、话发展,你说搞养殖,他说栽果树,我说跑运输…,当得知群众对于养殖业不太了解时,我们就从牛羊育肥、科学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通俗易懂、深入细致的讲解,并现场解答养殖户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养殖技术。座谈会结束后,我们一行四人和乡村干部为关卜岭村自己的联系户每户发放了单位统一购置一袋碘盐。

我们几个经过和村委会商议,梳理提出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发展养殖业、啤特果种植、搞劳务输出等。这些想法都符合村民的意愿,我们真心希望村上借助各种优惠补助政策,发展养殖业,指导扶持养殖产业发展,动员群众积极参与。

一天的调研结束了,我们带着群众的希望和寄托回到了返程的路上,眼前渐渐远去的村庄,牵挂着我们每一个人心,我们仿佛离开的不仅仅是村庄,而是像自己的家。

篇8:乡镇民情调查报告

乡镇民情调查报告

根据市、县委的要求,及创先活动的精神,洵口镇为使“三包为民”各项工作职责及内容落到实处,结合本镇实际,各包村组利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扎实开展乐“民情调查月”活动,抓住“三包”工作的着力点和关键点,务求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新的突破,并建立民情台账,现将我镇“三包为民”活动民情调查汇报如下:

一、洵口镇主要概况

洵口镇于1992年撤乡建镇,系江西省XX县东北部重镇,素有黎川“东大门”之称,与资溪、福建省紧密相连,交通便利,各村均有公路相通,素为县内邻近乡村及闽赣边贸主要集散地。洵口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著名的“洵口战役”在这里打响,XX县第一个党支部——皮源党支部1937年成立于洵口镇皮边村。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省文物保护单位“寿昌寺”也座落于洵口镇下寨村香炉山。

镇距县城21公里,全镇国土面积118.6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76个村小组和1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12700人,其中城镇居民6000人,设党委一个,党员共321人,下辖11各党支部。镇区范围内有中学1所,小学5所,设有一个中心卫生院,派出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信用社、电信所、邮政所、供电所等20多个单位。

洵口镇拥有XX县最大的养鸡场圣农鸣亚和最大养猪场鑫农生猪发展有限公司。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洵口镇人民发展各种特色产业,涌现了烤烟、食用菌、竹笋、三元杂交生猪等一批民忧农产品。在工业方面,洵口镇充分发挥自己林业丰富的优势,引进了黎川一鸣吉祥红木工艺厂,同时还引进洵口眼镜厂、洵口塑料加工厂。

去年,洵口镇遭受6.19特大暴雨袭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29亿元,冲毁农田2200亩,道路、桥梁、陂坝渠道毁坏惨重,道路中断28处,毁坏21处、桥梁冲毁47座、陂坝渠道毁坏137座(其中洵口村道路毁坏5条、桥梁7座、陂坝渠道27座),全镇受毁农田3000亩。洵口镇镇党委及政府举全镇之力,抓好灾后重建工作,现已复耕农田1200余亩,修复应急陂坝渠道61座,桥梁桥涵8座,道路11条,总预算投资资金693750元,通过组织群众投工投劳1780个及就地采集沙石材料,实际投入331250元,节约资金36万余元。确保了应急农田的灌溉,修建大型陂坝10座,大型防洪护堤一座。

二、各村民情调查情况

1.洵口村

洵口村地处洵口镇镇区所在地,辖16个村小组,共589户,2345余人,党员42名,专业户70户,特困户35户,五保户46人,贫困学生23名,计生对象35户,缠访户3户,耕地面积2360亩,山林面积4337亩,完成新农村试点建设村小组2个,是“十一五”期间省级重点扶贫开发村。全村有村级公路,通村组率达100%,便民路户连通率达90%,改水比例达30%,改建沼气池比例达10%,环卫设施比例达5%。需建陂坝、道路等基础设施5座,镇中心小学位于洵口村,设施完善,远程教育点使用正常,有农村书屋,藏书量3000余册,种类齐全,有相关制度,有借阅记录。洵口村主要经济来源烤烟及茶菇、水稻等。

洵口村同洵口镇居委会群众对生活安全用水诉求比较大,现镇政府已投资建设江家门集中供水工程,洵口村的村民用水问题在工程建设完工后,将会全部解决。同时,由于去年特大洪灾,洵口村基础设施损失严重,不少村民要求建设陂坝等,据邮政局包村组调查,洵口村去年共重建大小陂坝十余座,桥梁五座,现在洵口村应急的灌溉及交通问题已解决,在之后的建设中,将会加大力度建设基础设施。

2、白沙村

白沙村是荷源乡与洵口镇交界的`村,辖11个村小组,共396户,1720余人,党员36名,专业户62户,特困户34户,五保户5人,贫困学生12名,计生对象20户,耕地面积1760亩,山林面积9700亩,完成新农村试点建设村小组2个,是“十一五”期间省级重点扶贫开发村。全村有村级公路,通村组率达100%,便民路户连通率达90%,改水比例达20%,新村点建沼气池,有村级小学,设施完善,远程教育点使用正常,有农村书屋,藏书量2000余册,种类齐全,有相关制度,有借阅记录。白沙村主要经济来源茶菇及烤烟、水稻等。

由于6.19特大洪灾,白沙村基础设施大量被毁,多数村小组反映生活安全困难,要求建设自来水,有部分村小组(官桥、熬下等)要求修建水毁陂坝,际上等村小组要求建设新村点,据中国人寿包村组调查,洵口镇灾后重建中,白沙村共修建陂坝9座,修建桥梁3座,现已经建设黄际自来水和杨背自来水,2011年熬下村小组被设为洵口镇新村点。

3、石莲村

石莲村地理位置偏避,山河围绕村庄,地处洵口镇北部,是我镇烤烟大镇,辖17个村小组,共657户,2217余人,党员39名,专业户76户,特困户40户,五保户7人,贫困学生8名,计生对象30户,缠访户2户,耕地面积3268亩,山林面积6600亩,完成新农村试点建设村小组1个,全村有村级公路,通村组率达100%,便民路户连通率达80%,改水比例达20%,改建沼气池比例达10%,环卫设施比例达3%。需建陂坝、道路等基础设施16座,有村级小学一座,设施完善,远程教育点使用正常,无农村书屋。石莲村村主要经济来源烤烟及茶菇、水稻等,同时有一大型生猪养殖厂。

石莲村是洵口镇烤烟大镇,去年,该村已建设烟水工程,将集中连片发展烤烟产业,但是同其他村一样,很多村小组生活用水条件恶劣,用水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和健康,镇政府高度重视,已经着手在各村寻找水源,建设小型自来水。

4、下寨村

下寨村距镇区4公里,辖9个村小组,共320户,1270余人,党员33名,专业户2户,特困户30户,五保户2人,贫困学生14名,耕地面积1690亩,山林面积6400亩。全村有村级公路,通村组率达90%,便民路户连通率达30%,改水比例达10%。需建陂坝、道路等基础设施5座,有一座村级小学,设施不完善,远程教育点使用正常,无有农村书屋。下寨村主要经济来源烤烟及茶菇、水稻、生猪等。

下寨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资源缺乏,整体群众生活水平低,多数村民都已外出务工,包村组走家入户,帮助留守在家里的老幼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同时发展该村烤烟,通过烤烟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全村的致富。很多村民反映要建设新村点,现镇政府已提交申请。

5、皮边村

皮边村距镇区五余里,是我镇6.18特大洪水最先受灾,也是受灾最严重的一个行政村。辖16个村小组,共530户,2430余人,党员43名,专业户6户,特困户5户,五保户7人,贫困学生20名,计生对象30户,缠访户2户,耕地面积2030亩,山林面积8200亩,完成新农村试点建设村小组1个。全村有村级公路,通村组率达60%,便民路户连通率达40%,改水比例达10%,改建沼气池比例达5%,环卫设施比例达2%。需建陂坝、道路等基础设施8座,有一座村级小学,设施完善,远程教育点使用正常,无农村书屋。皮边村主要经济来源烤烟及茶菇、水稻等。

皮边村王家边村小组遭受6.18特大洪灾袭击,整个村小组成为地质灾害点,经鉴定,该村必须要全部搬迁,王家边在灾民建房问题上存在很多纠纷,经镇村干部及包村组的努力,现基本上达成一致,灾民建房也在有序进行中。经村民要求,皮边已经建设了桐源自来水,帮助张岭村小组和胡家排村小组解决了水源纠纷问题。

6、渠源村

渠源村镇区八余公里,是我镇最偏远的一个小行政村,辖7个村小组,共178户,756余人,党员24名,特困户12户,五保户3人,贫困学生2名,计生对象5户,耕地面积797亩,山林面积208亩。全村有村级公路,通村组率达100%,便民路户连通率达30%,无新农村建设点。远程教育点使用正常,有农村书屋,有相关制度,有借阅记录。

该村耕地面积少,大多村民已外出务工或搬迁至洵口镇区,大多家庭只有老幼留守,资源匮乏,产业发展落后,全村主要靠种植水稻及部分村民种植烤烟为产业经济收入来源,少数村民反映林权纠纷等问题,现已基本解决。

7、洵口居委会

洵口居委会设在镇区,共有453户,1762人,党员20名,专业户10户,特困户73户,便民路户连通率达90%,有文化书屋,老年腰鼓队,居委会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与经商以及小型服装、鞋生产加工等,商业氛围较浓,同时部分群众有养殖茶菇等菌类食品。群众对生活安全用水问题反映比较突出,根据农技推广中心包村组调查,洵口镇镇区(含居委会)主要供水来源洵口村王家山自来水厂,该水厂水源质量及供水量均不稳定,现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洵口镇已在洵口村江家门建设大型集中供水工程,现工程已开始建设。同时镇区群众要求扶持本镇加工业产业的发展,为个体户创业提供帮助,加大居委会公共设施的投入,以及对镇区环境问题的整改力度,加快改进城镇化进度。

三、洵口镇包村组主要成果

自全县“百十千”活动动员大会后,我镇党委立即召开班子会,传达学习了全县动员会议精神,并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林楠同志任组长的“千百万”活动领导小组,及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2月5日召开了全乡动员大会,市风景名胜局局长对活动做出了要求,对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动员大会后,我镇各村支部在保存组的带领迅速行动,相继召开了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走家入户,宣传活动,了解民情,制定民情台账和帮扶对策,各包村组深入洵口镇农村,为农村发展出力献策。

1、各包村组大力发展我镇烤烟产业,为烟农解决田块、翻耕等困难问题。现正值烤烟育苗及田块翻耕之际,洵口镇2011年烤烟计划面积1700亩,由于今年我镇遭受6.19特大洪水袭击,大大削弱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包村组得知这事后,立即同镇村干部,深入各村组,宣传烤烟生产,鼓励烟农,发展新烟农,慰问老烟农。市风景名胜局吴局长并对今年受灾严重的石莲村烟农李祥福、刘志艰同两位志给予了各1000元的慰问金,鼓励老烟农再接再厉,带头发展石莲村烤烟产业。包村组的到来极大的鼓舞了各村的烟农,加大了生产积极性。

由于2011年新增近千亩的烤烟面积,育苗工作已开始,但是不少烟农还在为无法置换田块的事情犯愁,包村组得知这事后,立即带领各组成员同镇村干部,一同下村帮助各村烟农解决田块问题,经多方面调解,帮助黄细忙烟农解决了12亩的田块,帮助皮边村黎贵芳9亩的烤烟田块,帮助下寨村烟农共解决了30 与亩烟田。同时,包村组帮助各村搭建育苗棚,帮助烟农翻耕,做好种烟前段工作。

2、邮政局走访洵口村两个猪场。县邮政局在活动中是洵口村的包村单位,自全镇活动开展以来,时刻情系洵口村,带领包村组成员走家入户,调查民情,察看洵口村产业发展,洵口村有两个民办的猪场,邮政局副局长等人,走访了猪场,慰问了养猪农户。对猪场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副局长提出,天气寒冷,要做好猪圈防寒工作,同时需要加大养殖规模,看好市场,利用市场优势,寻求更好的销售出路。

3、市风景名胜局领导走访洵口镇各村,调度活动情况。12月29日,市风景名胜局领导亲临洵口镇各村,检查指导工作,查看各村民情台账及民情日记,市风景名胜局吴局长对农村特色产业非常重视。他说,只有发展产业,才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他强调要提高农民的创业积极性,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帮助群众创业,利用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特色产业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

4、邮政局帮助洵口村农村电网改造。洵口镇洵口村遭受“6.18”特大洪灾,原有的水电站、输电线路遭受重创,导致该区域经常跳闸停电,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村民非常抱怨。得知信息后,工作组迅速行动起来想方设法解决。通过努力共争取了24万元的资金帮扶,为该村电网成功改造提供了保障,此举不但杜绝了用电安全隐患,而且有效满足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5、县农技推广中心为洵口村天子地改造沼气池。县农技推广中心自“三包为民”活动开展以来,以“办实事、解难题、保稳定、促发展”为目标为洵口镇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帮助洵口镇村民解决困难,发展经济。洵口镇洵口村天子地村小组是我镇新农村建设点,县农技推广中心帮助该村村民建设农村沼气池,以前该村组村民都是烧柴生火做饭生活等,如今在县农技推广中心的帮助下,该村组村民无一户烧柴,都用上了沼气池,过上了方便、环保、低成本的农村生活,告别了以前烧柴生火的生活。县农技推广中心不仅对该村小组沼气池建设提供技术服务,还资助生活困难的家庭建设沼气灶。“三包为民”活动彻底改善了该村村组农村人居环境,让更多的农户得到实惠。

6、各包村组走访困难群众,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春节时,各包村组为困难家庭发放了慰问金和油、米等资助物质,并前往新民搬迁建设点察看建房情况,烟草局并并指导石莲村烤房建设,发展烤烟,宣传烤烟生产。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心得体会

乡镇干部民情日记范文

民情日记读后感

扶贫帮困民情日记

困难群众民情日记

600字民情日记

小学教师民情日记范文

优秀民情日记两篇

走访特困户民情日记

乡镇民情日记(推荐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乡镇民情日记,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