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xiaoyu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供销社民情日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供销社民情日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供销社民情日记
驻村后,我第一时间了解先锋村的党组织建设和村两委班子的基本情况,详细询问了先锋村的实际情况。二道桥先锋村共有农户354户,1742人,耕地6892亩,主要有小麦、玉米、葵花、蔬菜等农作物,种植业单一,也没有规模化种植,养殖业不发达,交通条件也不好,村民思想比较保守,每户每年收入不足5000元。对于了解到的情况,我感觉到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才能做好扶贫工作。
“不会就学,不懂就问”这是我很早就知道的工作经验,现在终于发挥出了这句话应有的价值。我在对全村农户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的同时,积极采纳村两委班子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听取农户的想法,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帮助贫困农户制定脱贫计划,为全村制定脱贫方案,工作开展非常顺利。先锋村两委班子是团结的,我很庆幸自己能遇到这么好的村两委班子。
91户贫困户,312口人,看到经先锋村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通过张榜公示最后确定的贫苦户,我感觉脱贫任务很重。想脱贫就要有想法,我和村两委成员、党代表、村民代表结合村民的意见,找到了从产业上想办法的路子,因地制宜制定出了全村脱贫方案“种植业建大棚,养殖业建圈舍,同时成立合作社”。
“种植业和养殖业齐头并进,依靠现有资源实现脱贫”,是我们共同研究出的结论。村民徐光仁自己三级肢体残疾,妻子二级智力残疾,有一读书女儿,父母年龄大,劳动力不强,怎么办?我多次同村书记与徐光仁一起交流讨论,根据徐光仁家庭的实际情况,最后决定建大棚,一是种植大棚经济效益高,劳动范围小,徐光仁一家凭借现有的劳动力就可以完成。二是加入合作社后,由合作社挑头销售,能免除到处奔波。仅仅两年,徐光仁一家从最初实验的两座大棚到现在种植的五座大棚,家庭收入逐年攀升,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篇2:民情日记
4月24日,星期日。晴。
6:30,我像往常一样起床,拎着昨晚的洗脚水去村里的公共厕所冲水,沿路和早起的农户们打着招呼。住在村里一个多月了,除了清明节回去了3天,一直都在村里没回家,和乡亲们早就像家人一样了。
省委、省政府决定,自今年3月起,集中3个月,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这是一项亲民大行动。3月14日市文化局召开了动员会,3月15日说唱团也召开了动员部署会,成立了以陆鸣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作为副组长,我应该为全团入村调查工作打个前站探个路,所以从3月20日我就打起背包,住进了黄陂区罗汉寺街合丰村的村委会。
合丰村是我团“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的对口村,和村里打交道已经近3年了,说实话,以前都是走亲戚,当天往返,看项目、送温暖、吃餐饭,对村里的实际情况了解并不深,也不了解村干部的工作情况。省委开展此次大行动,让我可以潜下心来住在村里,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了解当前“三农”工作的实情。
一、走进上访户
今天上午准备到郑家新湾去看看路,大家一直反映这个湾的路是最烂的。中午陆团长就要带领全体在职党员和中层以上干部第二次进村集中入户调查,由于老乡们只有中午的时候在家里的可能性大些,所以大家只能牺牲午饭时间,力争入户率达到100%。
端着脸盆回到房间,正准备出门时,来了三位妇女,她们都是上石港的,前两天入户调查时她们不在家,听说我在村委会住着,就一大早来反映情况。看来今天上午的行程又要临时变动了。
胡启友(58岁)的妻子黄祥秀(58岁)反映夫妻俩都有重病,一个是重度糖尿病,一个是脑血管堵塞。女儿胡彩霞嫁到了汉口,在常青花园开了间理发店,经常遭到家庭暴力。儿子胡振华和姐姐在一起,也被打过。外孙女肖胡琴4月12号刚满3岁,陪着妈妈在汉口。他们家一般都住在汉口,基本不住村里,这次回来是办理新农合医保卡照相的。胡启友曾当过四年兵,从事炮兵计算诸元,回乡后教过书,想询问国家对曾任民办教师的政策。
黄祥秀还提到曾因别人家的鸡到自家田里吃谷,自己去赶鸡却被人打伤,丈夫被打裂了肋骨。因为对方有关系,自己受伤却被罗汉街派出所捉去,被要求付3000元放人,后来经湖北金报的记者出面联系放了人。他们对打人的无事被打的“坐牢”意见十分强烈。
胡象厚(60岁)和妻子熊齐珍(53岁)都是合丰集小学的教师,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已经出嫁,在海浩公司做化验员,不像那些打散工的,属于长期用工。二女儿在黄陂区美容美发店打工,三女儿在荆州学习中医美容。一家人一年的毛收入有八万多元,主要来源是靠两老的教师工资每人每月有3千元,加上二女儿打工,还要负担老三的上学费用。
熊齐珍来反映的困难主要有两个,一是家庭十分特殊,丈夫家兄弟五个,胡象厚排行老三,除了老四和老五不在村里住以外,大哥去世,大嫂改嫁,留下一个弱智的儿子胡正辉在家里,今年已经30岁了;二哥胡象春62岁,由于脑瘫丧失了劳动能力,也在家里由二人照料。目前胡象春享受了养老金和低保,每年有2200元的收入,胡正辉无收入来源,全靠他们帮衬。
听到以上情况后,我觉得这些家庭困难比较严重,于是决定立即和她们一起去位于上石港的家中现场查看。换上球鞋,戴上草帽,从村委会出发步行近半个小时才到达整个合丰村最南头的上石港,沿路缺水干旱的景象让人忧心忡忡,听大家讲这是几十年一遇的大旱,不少50来岁的人从记事起都没见过这大的旱情。沿途道路坎坷破烂,确实如老乡们反映的那样严重。走到湾中看到正中那一幢最好的住房,硕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几十平米的露台、欧式风格的栏杆,村民们介绍那是合丰村党支部书记胡元朝的家。
我首先来到熊齐珍家,她家在整个合丰村的最南端。首先查看胡正辉住的地方,不巧不知他跑到哪里去了。映入眼帘的是两间破烂不堪的房屋,仅有的电器是一只白炽灯和一个肮脏不堪的电饭煲。由于无生活自理能力,家里乱七八糟,床上、地下到处都是废品,厨房里的锅和碗长期未洗,锅里残留的米粒告诉我,那是还未煮熟的米直接就炒着吃了——因为没有菜,只有炒饭吃。我诘问夫妻二人为何让侄儿过成这样,解释说,由于平时要上班,实在管不过来,侄儿还是有能力做事的,只是需要人指挥,想安排他到福利工厂做事;胡象春也是这样,不管多晚都要等到他们二人回家后才有饭吃,有一次他们不在家,胡象春掉到厕所里泡了一天,后来被人发现后才救起来。我来到胡象春的房前,看到他衣着干净的坐在椅子上,背后的房子是市政府为他建的平房,门上挂着“农村无力自建房户危房改造工程”的牌子。走进这个一室一厅,看到里面摆放着一些生活用品,干净整洁。看来夫妻二人对哥哥的照顾还是比较尽心的,他们想把哥哥送到福利院,愿意把哥哥现在享受的福利待遇都全部交给福利院,目的是避免他们不在家时又出现类似的事故,他们实在照顾不过来。村支书五年前就答应给胡象春办理“五保”,至今未办也未说明原因。
出门后询问了隔壁几户妇女对入户工作的意见,顺便调查一下拉网式入户的效果,没想到有两人说没有来过,真是很郁闷。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位抱小孩的妇女跟大家说工作队来过,还有一户妇女因为家庭年收入说得高了一些还从调查人员手中要回民情日志撕掉了。有人给我递来了一把小凳让我坐下聊天,我就给大家讲了此次“三万”活动的宗旨,以及我们的做法,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如实反映情况。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了,谈到的困难还是村湾的路太烂,农田水利设施失修等情况,对村干部也有怨言。当然,大家说得最多的还是“党的政策真是好!我们都晓得”。
我说要继续走几家不能多聊,大家就陪着我一起往黄祥秀家走。她家在郑家店,因为主要在城里住,问题还不是很多,特别看了她家新建的房屋——三间的平房。这是那年发大火将家中燃烧殆尽之后,政府为她家修的新房,非常干净整洁。看到有一位妇女扛着农具从眼前走过,我就走上去问她接受过走访没有,没想到她头一扭,气冲冲地说没有。经过一番说明她才说,其实工作队员早就入过户调查了,是因为对村干部陪同有意见,才故意说没有来过。周围的老乡也过来,意见还是一致的水和路。当然这个湾还有个问题就是天然气管道毁田的问题。我对现场拍了照后就和大家告别了。
篇3:民情日记格式及
驻村干部姓名:陈颖 所在单位:习酒镇农业服务中心
8月14日
今日我和吴开俊镇长,杨杰同志以及大湾村支两委到大湾村花秋湾组了解有机烤烟生产情况,在村委办公室开了个会,吴镇长号召大家开展好准村工作,以实际行动了解民情,做实在的事情,为老百姓谋实实在在的福利。同时吴镇长还讲到,第三阶段的有机烤烟生产考核即将开始,大家务必做好准备,吴镇长还强调,有机烤烟生产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习酒的一个产业链,大家要齐心协力,不仅要顺利完成任务,还要做出特色,力求将有机烤烟生产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我们还对大湾的小康水进行摸底调查,水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过几天就要进行小水池验收,验收后有补助,吴镇长要求我们要严格标准,大小在30立方以上,10月份以后新建的小水池才能验收。这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也是考验我们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作风的重要时候。、
大家都一致赞成吴镇长所讲的,也表示要努力工作,一定将当前有机烤烟生产工作的上报资料准备好,力求顺利通过考核,同时将严格按照标准验收小水池,做到公正无私。
到新园村山顶上组查看小康路、小康水建设情况
记录人:陆学军,时间:208月10日,地点:习酒镇新园村山顶上组
习酒镇新园村山顶上组是新园村比较落后的村民小组,由于交通条件差,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为了实现同步小康,今年向县小康办争取了3公里的小康路和20口小水窖。由于该组较偏僻,修路的成本(材料运输)比其它组高,因此,村民出的钱也就越多,但是村民修路的积极性相当高,为了经济更好的发展,为了出行更加方便,他们愿意多出一点,也要把路修好。我们去的时候,村民们正在修路,预计这个月底就可以修完。小康水也正在修建中,今年的雨水太多,小康路和小康水建设进度慢,但只要一不下雨,村民们就开始追工期,大家都想早日建成通车。
习酒镇新园村驻村工作人员 易思强
时间:2014年8月28日
通过近一月的努力,我和财政袁梦婷、社保所王骁于2014年8月26日到瓮坪村领导汇报了该村社保工作的推进情况,该村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群众所交社保出了很多问题 题,最后我们查出社保员肖利红收内还有资金12750元,已呢令其在规定期限内把该款打入了习酒镇财政专门的账户,以便于及时把群众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完善,同时我们还指出了该村社保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督促村加以整改,并提出了我们的一些工作建议,希望能更多的帮助该村进一步完善来年的社保工作。
篇4:2016民情日记精选
5月13日,星期五,阵雨
这天,我陪同邓炳忠书记率领的和平镇党政班子一行12人到路乐村委会上坝、普鲁底两个自然村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并现场办公,为老百姓解疑释惑,解决搬迁过程遇到的难题。同时,还调研了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当看到猕猴桃长势喜人,已经开始挂果时,调研组的同志们都非常高兴,实践证明路乐上坝和普鲁底发展猕猴桃产业非常成功,适合推广种植。
在上坝调研时,该村村委会副主任陶宝周、村民小组长陶工元向我反映,到目前为止,他们小组还有6户建档立卡户不参加,而且有5户是我们单位帮扶的贫困户,我立即就告诉他们,等我先陪同邓书记调研完成后,我来做他们的工作,尽量争取他们都参加,因为我责无旁贷。陪同邓书记一行调研完后,我和队员龙厚荣立刻返回上坝村,此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暴雨,5月的暴雨打在车窗上劈啪作响,我望着车窗外的暴雨,心情非常沉重。我作为这里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通过这几个月的驻村,已经了解这里苗族同胞的生产生活情况,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群众不参加这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主要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穷,没有钱。但是钱的事情我确实无能为力,这个思想工作该如何做,怎么做,我思索着。如果他们失去这个机会,今后自己要盖砖混房子,就难上加难了。车行驶在山路上,弯道一个接一个,雨还在下个不停,上坝村已经映入眼帘。此时,我脑海里忽然想起了省委钟勉副书记1月20日在全省“挂包帮”定点扶贫暨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视频会议的一句讲话,大意是驻村扶贫工作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无钱无力可以出主意。“对嘛,我可以出主意,为贫困群众鼓劲、加油,增强他们盖房子的信心”。省委钟副书记的话激励着我,鼓舞着我,我顿时豁然开朗,信心百倍。车已经进到村子,我直奔陶宝周副主任家,让他带路,先后入户到贫困户王朝元、王朝清、陶保林、杨勇家,有2户外出打工除外。首先,看他们现在住房外观,了解他们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不参加的原因等,其次,采取“一户一法”的工作思路,带着真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针对性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真心实意地为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因户施策,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符合家庭实际的建筑面积。
譬如:王朝元家,全家4口人,儿子结婚不久,欠了3万多元的债,房子土木结构,但是他们家4个人都是劳动力,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家分析家庭情况、劳动力情况和致贫原因,算经济账,耐心细致地讲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补助标准,贴息贷款金额和利率等,让他们充分了解政策规定。特别是4个劳动力既可以在家门口打工赚钱,又可以监督房子进度和质量等,建议他们家建盖面积100平方米左右,帮助他们家树立信心,打消他们的顾虑和担心,王朝元当场表态报名参加。
譬如:陶保林家,母子住在一间土木结构的危房里,儿子30多岁没有结婚,劳动力只有1人;王朝清家,父子同住一间土木结构,墙体部分开离的屋子,养有一头黄牛,劳动力2人;杨勇家,父亲去世得早,母亲改嫁,祖孙二人相依为命住在一间昏暗的土木屋里,没有结婚,养有3头黄牛,劳动力1人。
这3家的情况比王朝元家要艰苦的多,但3家的情况又比较相似,当问他们为什么不参加这次的易地扶贫搬迁建盖房子时,原因除了没有钱外,还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还没有结婚,因此,我除了帮助他们分析家庭情况,算经济账,耐心细致地讲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补助标准、贴息贷款等外,侧重帮助他们分析在农村“起房盖屋讨媳妇是两件大事”, 起房盖屋为什么在前,试问谁家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没有房子的男人过日子?同时,分别结合各家家庭条件,提出在建筑面积上不要贪大求全,可以考虑在80平方米左右,用好补助和贴息贷款两个政策,这样既可以住上新房,又可以减轻负担,缓解现金压力。只要打好基础,等今后有经济能力了可以往屋顶上建盖,王朝清、陶保林、杨勇也当场表态报名参加。
因户施策,“一户一法”的成功运用,得到了4户群众的认可,都当场表态报名参加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真没想到今天做工作会这么顺利,成功率还达100%,我如释重负。其实,我最由衷地为王朝元、王朝清、陶保林、杨勇他们在关键时刻,抓住最后报名期限做出艰难的抉择而感到高兴,特别是王朝清、陶保林、杨勇3家,当我进入他们家的那一瞬间,屋里昏暗,好一会儿眼睛才适应过来,看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同情之感油然而生,如果他们不借助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想靠自己的能力住上砖混房,还真不敢想象。
篇5:民情日记
20xx年9月17日 星期二 晴 王台镇坋垱村
今天,阳光晴好。按照镇党委统一安排,全镇干部下村入户访民情。
在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南平结合开展“我和百姓拉家常”活动,进一步建立深化“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要求干部蹲点驻村,收集民情民意,在一线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这也是新形势下,建立和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融洽的一项有效举措。
镇里立足实际,将每周二定为“下基层日”。为深化落实,不纸上谈兵,今天,镇里统一派车,将十九名驻村干部以及一些包村干部送到各自联系的村中,这也是区委召开“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动员推进大会以来,我镇首次大规模、强力度的深入推进开展这项工作。
根据分工,我这次安排蹲点的村不是我所挂点的,而是因为某些客观不可抗的原因,人员调整后的另外一个村-坋垱村,由于这个村原是由政府另外一个副镇长挂点联系,而我刚来王台工作不久,除了自己挂点的际州村,全镇十九个村还未曾一一深入,所以,对要蹲点的这个村村况,还不是很了解。在粗略通过文字了解了这个村的大概情况后,我决定趁着今天下村的机会,能够深入了解一些实际并且真实的情况。
匆忙带了自己的水杯,包里塞一个笔记本、一支笔和一些文件材料,便开始出发。陪我一起到村的是镇里的包村干部-文化站站长卢爱珍,作为一名本地干部且一直包村联系坋垱的她,显示第一次带我去是很必要的,因为她对这个村的情况非常熟悉。
我们到了村后,下车的地方便是这个村的本自然村-坋垱自然村,本来提前和村支书邹来仁约定好先去村部看看,听组委说这个村是区里的党建示范村,出身组工干部,又做过党务工作的我还是改不了以前工作的思维惯式,所以计划先去村部了解下。卢站长陪我去村部要经过村民的家门口,这时候刚好遇到要出门的原来的村老支部书记,因为上次团委工作调研,我到这个老村主干家喝茶过,虽然只有一面之缘,却还没待我主动问候,老支书看到我们便热情地邀请来他家坐坐,既然是下村,我便也欣然答应,老支书主动拿了两把凳子,我们便在他家门口闲聊起来。
先和老支书聊了聊村里的情况和他以前做村支书的一些感受想法,后来问起他离任后的生活状况,得知他除了家里的农业,偶尔还在南平搞搞投资做一些投资的小副业,感觉很钦佩,便玩笑地请求他教我一些致富经验。他看我随身还带着杯子,一直问我要不要添水,我笑了,说,这不是下来不能给村民增加负担吗?水当然也要自己带了,书记和卢站长都笑了,“水我们还是有的……”
聊了大概半小时,邹书记骑着摩托车来了,便先带我们去村部转转。到了村部,发现一楼很多人,走近才发现,很多人在挂吊瓶,我才知道,原来坋垱村的村医在村部一楼,听说这个村医的医术还不错,我在村支书的陪同下进去看了下这个村医诊所,常规药品还是挺多的,虽然条件有限,但是看起来还是比较干净,村医和我亲切地握手后,我便到了村部二楼,听说我要来蹲点驻村,邹书记专门给我安排了房间,我去的时候村里的通讯员正在打扫卫生,看他们这么热情,我说不用客气,按照区里的要求,我们要住在村民家,这样也便于我和村民聊天,不想给村里增加麻烦。
大致看了下村里上墙的一些党建制度等后,邹书记说上次区委组织部领导来检查,对党建工作还不是很满意,他也有一定的压力。我说,没事,作为区里党建的示范村,该做的还是要好好做,但是党建也是一种长期工作,成效必定很难短期实现,以后认真按照要求,会得到肯定的。
离开村部后,因为今天也是我第一次正式来这个村蹲点,村情必须首先了解,所以,我让村里的支部书记首先带我把三个自然村走一遍,在坋垱自然村正遇到农村电网改造,看到很多农户在工人的带领下按装电表,一个村民知道我是镇里的领导,便问我能不能把电表转在他自家的门口,这样方便他查询,我笑了,说,这电网改造装电表都是统一的集箱表,放心吧,能统一管理,也比较好看,如果都装在自家门口,那就等于白改造了……在村民后门绕看的时候,看到一个几乎近80岁的老奶奶,戴着眼镜在读圣经,嘴里还在哼着颇有味道的调,神情怡然自得,我走了上去发现她旁边的凳子上放了两本圣经的书籍,便问下老奶奶是不是信基督教,她摘下眼镜,也许是因为发现我比较感兴趣,自己找到知音,便停下自己的吟唱,热情招呼我坐还拉着我的手要给我讲,我笑了笑,说等我这次把村转完再专门来听你讲解,旁边的人都笑了。
最后到了这个村最美的自然村,莲花新村,之所以最美,是因为这个自然村共有51户,全部是比较典型的别墅,规格非常整齐,后来到书记和村支委家坐了下,了解到这个自然村的实际情况,反映了一些村民对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的构想,比如,周边的美化工程、娱乐广场等一些思路。提到美化工程的时候,邹书记给我讲了今年村里新申报的一个项目,一个护坡工程已经初步审定,自己的想法是可以把这个工程的土方来填补新村周边的低洼地,然后搞一片绿色生态观光区,我感觉这个想法很好,同时也得知村里想建一个蓄水池,因为我分管水利,所以希望能够趁机反映下这个问题。作为分管水利的,事关村民饮水安全的问题不可忽视,近来一直在忙镇区水库工程和水厂水饮用水安全的事情,今天得知原来坋垱村民也存在这个问题,邹书记说这个村的水源由于毗邻两个村,经常会发生争夺的状况,偶尔就会发生一些纠纷。要能建一个自己的蓄水池非常好,但是这个需要项目,村财比较薄弱,无法实现,所以只能希望上级给予支持。我把这事记在心里,这也是初次来村蹲点收集到的最重要的民情民需信息,希望真有办法帮助解决这一问题,我同时在想,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干部,真切希望来日和这个村尽快一起成长,期待和它一起共同进步……
太阳依旧当空,阳光依然那么灿烂。
篇6:2016民情日记精选
6月1日 星期三 天气:晴 记者:刘晓娟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有幸与阳光太太志愿者协会的姐妹们一同走进星梦缘启智中心,和那里的20名“星星儿”一起做游戏庆“六一”。
可爱的小蘑菇头似乎又长高了,记得和她的第一次见面是今年的二月份,在德辉的儿童游乐园,那是他们第一次组织集体出游。有着一双大眼睛、留着蘑菇般发型的她,笑起来特别萌特别可爱。没想到,时隔三个月,小蘑菇头居然还记得我。见到我的时候,她一直围着我,不停地叫着“姐姐、姐姐……”尽管她不能像同龄的孩子那样,用更多的语言来表达她见到我这位旧朋友的喜悦,但又有谁规定,表达爱一定要用许多语言呢。
“我是阿姨啊,海洋。”海洋似乎忘记我了,不过,在做游戏的环节中,老师叫海洋从阳光姐妹中挑一位一起做游戏时,海洋竟然把篮球递给了我,那种兴奋感至今想想都还激动着呢。海洋的举动,再一次证明,有些爱是不用语言也可以传达的。
是的,有些爱是不用语言也可以传达的。如同小蘑菇、小海洋对我的爱,纯真又令人心疼;也如同阳光太太们对“星星儿”的爱,直白而温馨。
★ 民情日记
★ 乡镇民情日记
★ 民情日记心得体会
★ 民情日记读后感
★ 扶贫帮困民情日记
★ 困难群众民情日记
★ 优秀民情日记两篇
供销社民情日记(集锦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