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观影之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南科大录取居然不全看高考成绩,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南科大录取居然不全看高考成绩,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南科大录取居然不全看高考成绩
刚刚结束的南方科技大学新生录取工作有两个20%格外引人注目:与只按高考分录取的做法不同,南科大对高考成绩好但能力测试成绩差的考生不予录取,其数量约为录取总人数的20%。同时,学校对高考成绩并不突出但能力测试成绩优秀、创新能力较高的考生予以录取,其数量也接近录取总人数的20%。
南方科技大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方科技大学录取新生,严格遵守综合评价原则,不唯高考分数。从录取结果看,2015级新生能力测试成绩较高,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优秀,面谈表现良好,高考成绩达到“985”大学中游水平。仅从高考成绩分析,大部分省份新生高考平均分排在所在省份理科生的前2%左右。
记者了解到,南方科技大学20本科自主招生录取工作已于近日顺利结束,共录取新生937人,比多招329人,增幅为54%。9月新生入学后,在校生规模将首次突破2100人。
据悉,这是学校连续第四年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招收本科生,即高考成绩占60%,学校自主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其中面谈成绩为5%),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按考生“631”综合成绩排名从高到低录取。综合评价录取模式革除了“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和“片面应试教育”等传统考试招生制度的弊端,有利于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该录取模式由南方科技大学在率先实施,引领了全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程。
2015年,南方科技大学在广东、河南、福建、北京等21个省(区、市)计划招生920人。其中,连续招生省份15个,新增招生省份6个。因生源质高量足,增加计划名额17个,主要投放在广东、安徽、山东等省份。今年报名参加南方科技大学自主招生的考生11600多人,通过初审参加能力测试考生5900多人,均创历史新高。
[南科大录取居然不全看高考成绩]
篇2:南科大学子的困惑 参加还是不参加高考
南科大学子的困惑 参加还是不参加高考
新闻回放近日,教育部表示,支持南方科技大学的教改探索,但任何改革都须依法办学。有学者称,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南科大学生参加高考。日前,南科大学子在网上发表公开信称为自己“被高考”而求助,集体表示不参加高考。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表示对此问题不表态。
正方:教改绝不是放弃高考而欢呼
南科大学子集体拒绝参加高考的公开信在网上赢得了叫好一片,在一些人眼中,南科大是英勇无畏的教育改革探索者,不参加高考,对打破僵化的体制大有好处。
笔者不能说这些观点都是错的,但作为参加过高考的过来人,总觉得这些观点多多少少有些理想化。向往素质教育模式没错,但遗憾的是,在这种学习过程中,许多人以为绕过了高考,就走在了一条通往素质教育的道路。这可能吗?过去的破四旧,以为砸烂了旧世界,就迎来了现代化,实现了吗?
笔者也反对所谓的学生前途“自定论”。南科大目前不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校长朱清时说:“我们就自发文凭,让社会来承认,我们作出改革,就是高校对自己的学位负责任,让社会来检验,要让高校的办学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朱校长的乐观背后,掩藏了多少残酷与悲壮不被教育部认可的文凭会给一些学生的未来造成多大的麻烦?学生不应该成为教育改革的“炮灰”,虽然有时候他们会为自己是改革的实践者而自豪,根本不会意识到现实的残酷。
另外,笔者更不愿意看到学生们过早地为自己的人生设定很多不能做的条条框框,“不参加高考”正是这样毫无必要的条条框框。更何况,高考有那么糟糕,而不值得去尝试吗?有人说,高考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但问题在于,这个世界,我们谁也不可能逃避竞争。进入社会之后,我们会蓦然发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事情何其多?你要获得律师、医生资格证,你的的职称要晋升,等等这些,难道不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吗?要彻底远离这些,恐怕搬到国外也无济于事,或许只能远离地球一人独处……
笔者支持教育改革,也支持改革高考制度,但改革的大方向是什么?我以为绝不是为放弃高考而欢呼。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是彻底放弃了考试的,我们反对“应试教育”,但不应该反对“考试”。当年的`“白卷英雄”,又对教育起到了什么好作用?
反方:已是“大学生”,何必再高考
张传发
作为一名曾经的学生家长,我对南科大学子们不参加高考的做法表示支持。
笔者在此想重复朱清时的话:“其实南科大做的事情并没有别出心裁的地方,南科大做的事情是全世界一流大学都在做的,比如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成功的一流大学都在做这个事情,是办好大学的必由之路。”学子们现在的身份为“南方科技大学的学生”,既然已是一名“大学生”,还有必要回过头来参加高考么?至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那一番话的“言外之意”是要他们参加“全国统考”,将来教育部才会承认你们的大学学历,我看,这个问题,在这些学生走进南科大教室的第一天就已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也诚如他们所言,“我们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做出了最大的牺牲,放弃了一切,甘愿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小白鼠”。现在,不仅这些学子集体表示不参加高考,且许多家长也力挺自己的孩子。“即便重新高考的消息属实,我的孩子也不可能参加!”在此,家长“力挺”孩子,笔者也“力挺”家长,这些学生没有必要理睬教育部那一套“旧框框”!
不去参加高考,当然是源于“自信”。首先,南科大学子本来就是年轻学子们中的佼佼者。其次,有一位“敢闯敢冒而又崇尚科学的校长朱清时院士”;教改实验班基本是“大师授课”:基础课程中,张景中院士等教授数学,陈应天院士等教授物理,陈国良院士等教授计算机;而朱清时则将亲自上阵,给学生上一门创新素质课程。这些都印证了一句名言“有一流的大师给学生上课的才叫大学”!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南科大有你们这一帮“勇于牺牲,勇往直前”的莘莘学子。南科大的命运掌握在南科大人的手中。只要学子们有真才实学,即便将来当不了公务员,进不了事业单位,但海内外经济界、科技界,特别民营机构,他们会向学子们伸开双臂的。虽然,他们毕业之后拿不到教育部发给你们的那个“小本本”,但打着“南科大”的旗帜,我相信,会“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而这期间,关键的“关键”,是南科大师生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的“自强不息”!
当然,“自信当自强”,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相助。从道义上讲,我们的社会是全力支持南科大“走改革之路”的;而南科大,决不是“孤立无助”的。
(篇3:南科大拟招180名学生 高考成绩占总成绩40%
南科大2012拟招180名学生 高考成绩占总成绩40%
4月27日,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南科大将于近期启动招生工作,拟从全国招录学生180人,高考成绩将以40%比重记入总成绩。
朱清时透露,南科大今年继续面向全国招生,并采取“以高考为基础的自主招生”方案。今年拟招录学生180人,分6个班级授课,每班30人,拟设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六个专业。部分目前已填报高考志愿的.省份,则不再纳入招生范围。考核方式上,学生的高考成绩将占总成绩的40%,平日成绩与南科大的综合能力测评成绩则各占30%。
据了解,综合能力测评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与心理素质都将被纳入考核范畴。
篇4:南科大称自主招生将看高考成绩能力和心理素质
南科大称自主招生将看高考成绩能力和心理素质
校长朱清时表示看成绩看能力还看心理素质
据新华社电 被外界称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日前获教育部批准建立。这所一直在尝试突破体制、寻求创新的高校又一次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网民在为南科大“去筹转正”欢欣雀跃的同时,也对南科大今后的改革之路忧虑重重:南科大还能坚持自主招生吗?南科大被“收编”后还能推行“去行政化”吗?南科大能否实现一直所主张的“教授治校,学术至上”?带着网民的一系列疑问,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南科大校长朱清时。
一问
自主招生路在何方?
网民“未冬季”说,如果又是回到计划招生,回到一张试卷定终身,那么南科大的改革就失去了意义,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才是决定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朱清时:高考为基础与复试面试成绩打包
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先参加高考,我们利用考后一个月的评卷时间到各个省去联系,动员学生参加我们的教改试验田。对于有志于报考南科大的学生,我们会去学校了解他们的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是高中毕业会考以及高中三年平时考试的成绩,取他们的平均值。
我们把那些平时成绩和高考成绩都比较好的学生初步录取下来,让他们来参加我们的复试。我们的复试将在全国设几个考点,主要是测试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记忆力这三方面能力,因为这三个能力在高考中是不容易表现出来的。我们还需要测试他们的心理素质,对他们进行面试,这样才把学生全面考查一遍。到高考成绩公布后,高考成绩、平时成绩和学校综合能力测试成绩综合起来,高考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30%,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占30%,这样打包成一个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最终我们还是希望做到完全自主招生。但是,自主招生的麻烦和困难也是很大的。我们要有足够的老师到全国各地去组织考试、面试,成本也很高,所以今后招的学生多了,是否全部都自主招生,这要根据学校的能力来定。
二问
去行政化会否受阻?
网民“轻烟觅雪”问到:“遵循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学校新专业的增设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应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办理。这与一般二本院校的管理有何差别?”网民“城道”说,“转正了,也就要纳入教育部统一的行政管理,所谓的去行政化,是不是更难了呢?”
朱清时:建立理事会制度不过需要时间
去行政化是南科大的最高目标,是南科大办学初衷。南科大是一所公立学校,公办学校就是花政府的钱,既要花政府的钱,又不要政府的官员干预,这必须要有一种新的机制才行。
这种新机制就是理事会制度,理事会相当于学校的老板,它代表市政府,但它不会干预学校的日常事务,它只是决策学校每年一度的大事,比如财务预算、正副校长的选拔遴选,还有一些方针政策这样的事情。理事会决定了,就让南科大自己去运作。这是去行政化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中国高校建立真正的理事会,南科大是第一次。
南科大建设理事会的首要问题是理事会的决议算不算,如果理事会的.决议不能被政府部门接受,那理事会也是形同虚设。为了让理事会说的东西算数,最好就是请市长来担任理事长,然后把市里主管部门的领导请来做理事,这样,理事会上的决议才可能说了算。如果理事会决策说了算,那理事会制度就取得第一步成功了。
第一步成功之后也会有很多问题。比如,理事会有很多成员是官员,他们可能会不自觉地把行政干预带到学校中来,这是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理事会的理事们也需要逐步学习,学会既要管大事,又要给学校最大的办学自主权。南科大理事会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学校需要学习,理事会也需要学习。
三问
教授治校空有理想?
网民“吴泽渊”说,“拿到这个所谓的‘准生证’,也就加上现有大学管理的各种条条框框,南科大还谈什么教授治学,学术自由?”网民“逍遥zw”说,“南科大是否已死,没有改革了,按照现行高等教育规章办事,南科大不就泯然众人矣!”
朱清时:依据教授的思想和意愿管理学校
南科大刚一成立就建立了教授会,凡是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都是成员,教授会是教授自治的团体,他们自己选会长,以后的学术评价都要由教授来参与,不是用行政权力来评价,而是教授会通过学术水平评价。
南科大办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科研越来越好,追求学术卓越,只有教授才知道什么样事情才使学校科研卓越,什么样的事能干,什么样的事不能干,所以要教授对学校的运作有发言权,行政官员可能有很强的行政管理能力,但是他们没法知道学术怎么才能够卓越。所以我希望教授治校,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虽然差一个字,其实差别很远。教授治校并不是教授管理学校,而是依据教授的思想和意愿来管理学校。
官员参与学校理事会的管理,会不会影响教授治校的努力?以前南科大希望从市政府选派过来两名副校长,当时理事会还没有成立,市政府就交给市委组织部来做,因为干部是市委组织部选派,市委组织部就按通常办法来做了。他们设立了一个行政级别全国招聘,但社会舆论起来之后,学校便和市委组织部的同志认真交流。最后,他们理解了南科大去行政、不设行政级别的原因,于是尊重学校的作法。最后,候选人由校长提名,董事会表决通过,通过任命的副校长就没有行政级别了。
(金羊网-新快报)
篇5:南科大今年拟招收180人 高考成绩将占总成绩40%
南科大今年拟招收180人 高考成绩将占总成绩40%
朱清时昨日首次透露招生计划,并称方案有待上级批准新快报讯
记者 戴晓晓 报道 历经5年去“筹”获得“招生证”,南方科技大学近日又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昨日,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透露该校拟从全国招录学生180人,高考成绩将以40%比重记入总成绩。朱清时还向记者表示,这一方案还有待上级批准。
综合测评将考创造力
朱清时表示,学校将于近期启动20招生工作,南科大今年继续面向全国招生,并采取“以高考为基础的自主招生”方案,拟从全国招录学生180人。180人分6个班级授课,每班30人,拟设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六个专业。部分目前已填报高考志愿的省份,则不再纳入招生范围。考核方式上,学生的高考成绩将占总成绩的40%,平日成绩与南科大的综合能力测评成绩则各占30%。
据了解,综合能力测评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与心理素质都将被纳入考核范畴。
3月1日,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45名学生入学,而按照朱清时的计划,2012年,学校招生规模将是去年的4倍,被首届学生“拒绝”的高考也将重新成为该校招生的考核标准之一。
巧用高考体现自主权
“如果实行这一方案,高考的功能就改变了,高考成绩由选拔标准变成了评价标准。”对于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昨日提出的`招生方案,著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正是业界非常愿意看到的一种可持续的自主招生方式。此前,熊丙奇曾提出,南科大2012年的招生方式将是体现学校是否被“收编”、能否走好教改之路的重要表现。
“国外大学的自主招生也是基于统一考试基础上的招生。”熊丙奇说,南科大待高考成绩出来后,以高考成绩作为一定依据进行招生,结合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考核,既体现了自主权,又让高考成绩派上了用场,将高考的功能由“选拔”变成了“评价”。unjs.com 高考频道。
篇6:北大不再将学生高考成绩作为录取唯一标准
北大不再将学生高考成绩作为录取唯一标准
本报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 赵婀娜)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日前发布《优秀中学生素质养成手册》,作为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进一步深化,旨在将过程性综合评价纳入招生考量。
《手册》将面向获得2012年推荐资质的中学,向高一、高二学生发放,要求的记录内容包括:学生自身的诚信承诺、一般个人信息、成长历程要点实录等。高二学年结束后,统一由北大招办回收,作为当年“校长推荐”和自主选拔录取的`重要依据。据介绍,《手册》最大看点是,将高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正式纳入了北大生源选拔录取的重要考量指标,高考成绩不再作为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大学网 (责任编辑:卜范龙)篇7:著名教育学者致敬南科大45勇士 不高考机会更多
著名教育学者致敬南科大45勇士 不高考机会更多
45勇士,走的是阳关道?今天上午,全国933万考生走进了高考的考场,与此同时,有45名曾在网上发表公开信、拒绝教育部请他们参加高考召唤的学生,成为今天焦点中的焦点。这45名学生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的教改实验班,他们在3月1日经过学校的自主考试被录取。
今天,他们中有多少人最终会迫于各种压力走进考场,又有多少人会将“NO”坚持到底?截至本报中午截稿时,还没有得到来自南科大的官方数据。来自成都的郄博宇今天就没有出现在考场,他的一个亲戚坦言:“今天高考,小哥正大吃大喝大庆祝呢!”
今天,人们关注的不仅仅在于这些孩子的最后抉择,还在于他们的出现切合了很多孩子和家长的心声:不参加全国高考行不行?不挤这个独木桥是不是也能成才?
[围观]
江苏广东作文版“南科大”
上午11时,各地高考作文题纷纷曝光,好事网友立刻套之用以评说南科大事件
江苏的作文题:拒绝平庸
@写小说的小乾隆:正是因为我接受了平庸才会安然地坐在考场里考试,如果我拒绝平庸的话,就会像南科大的学生一样拒绝高考了,还写什么作文。出题人,你出这题目不是自己扇自己巴掌吗?
广东的作文题:回到原点
@最佳损友-RomanAR轩:如果南科大的45个学生参加高考了,那么,这里的改革就意味失败,中国教育就回到原点,无药可救。如果每年的这一天都是一个见证,那么我不希望是回到原点,而是一直与你为邻,与你相伴。
@黄卓明:我认为南科大学生和家长不必太执著于是否参加高考。我们要的不是不参加高考,而是不以高考成绩为主要录取标准。学生可以到考场坐一下以示对体制的理解和尊重。改革,不一定一开始就要和体制对立起来。
@小莞:南科大如果成功,其前几届必定会举办得很不错,但以后大家担心的就会很多,是否会因为不用参加高考这个优越性然后大举乱招学生,就相当于卖文凭然后再成为现在无数个垃圾大学一样的呢。
@河池:南科大这种做法就是拿孩子们做实验,大家都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南科大的做法有违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在现在中国的国情里,我的小孩是不放心被实验的……
不进考场,是不是意气之争?
这件事情发生在深圳,在那个曾经诞生了神奇和神话的特区。
去年年底,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发出了公开信,表示要迈开自主招生的第一步,此后,教育部同意筹建南科大。今年3月,南科大在自主考试和复试后,从全国各地录取了45名学生,并把这批新生招到了学校就读。
显然,这些学生没有走过“高考”这个独木桥。5月底,教育部表示,任何改革首先要遵循国家基本教育制度,而南科大也接到上级教育部门通知,首批学生必须参加高考。5月30日,这45名学生联合在网上发表了公开信,疾呼:我们都怀着一颗“实验”的心态,我们想在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精神上作出努力……我们需要大家对我们学校有一个既不过度悲观也不过度乐观的看法……
随后,在南方科技大学的网络论坛上,出现了一封《致南科大同学们的公开信》,信中劝说学生不要意气用事而放弃高考:
不论学校方面还是各位同学,参加高考利远大于弊,不参加高考,很可能导致个人和学校在今后一段时间处于不利位置。虽然我们有“为中国的教育改革作出了最大的牺牲”的勇气,但是意气之争,只会是无谓的牺牲,不参加高考会“被认为是学校与教育部公开的对抗行动”。
在学生公开疾呼之后,校长朱清时表态说,学校会尊重学生和家长的决定,因为“在这个文凭时代,年轻人响应了我的号召,愿意参加实验,放弃了国家学籍和教育部发的文凭。我的责任更大了,我希望他们都能成才,都能受社会欢迎。”但是他同时也力挺这45名学生,他尖锐地提出,学生们的公开信会让部门官员感觉惭愧。
补白
著名教育学者致敬45勇士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撰文称:南科大的这批学生所表现的改革意识,值得教育部门、深圳市政府和南科大办学者好好思量。尤其是意图打着不要让学生冒风险以及让南科大能更好地办学的旗号,采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思维,对这所新办学校的各种新尝试施加影响,其表现出的陈旧意识,在学生面前应当汗颜。
前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端午节当天在博客上发文表示:孩子们的选择其实也完全符合《纲要》的要求。《纲要》就明确提出,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促进学生成长,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降人才,要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纲要》说得多好啊,孩子做得多好啊!问题是,我们这些大人、各级各类学校的老师、校长,也包括各有关方面和部门能不能也做得好一点?
不去高考,机会更多而不是更少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已经提到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问题。让学校尝试一些新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已经成为专家和家长们的共识。
徐斌(教授 首经贸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高考前夜,他在微博上写道:这些可爱的高中生,最美好的年华贡献给了最复杂的高考事业。他对记者解释说,复杂的不是高考本身,而是各种各样的加分、各种不同的招考政策和规定以及附着其上的世故人情):
在高考的过程中,本来考生应该是主体,但实际上他们反而是被选择的对象,话语权最少,压力最大,很多考生是在一种随从性的状态下去参加考试的;而这些敢于尝试的孩子现在作出了不同选择,如果他们的自主性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心理上的成熟度将是一个提升。自己跳上台去做“战士”的和被推上台的显然不同。
另外,任何一个选择都是由结果导向的。他们的前途会有什么影响呢?目前看来,他们的选择跨越了某些体制的局限,公众的态度也普遍认可;和那些参加高考的孩子相比,他们未来的机会可能会更多而不是更少,所以不会有什么损失。
这件事情放到大的社会背景中去,对我们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也有好处。过去我们政治体制的改革,也是从下面先开始进行尝试的`,他们今天看似“另类”的选择对未来也许是一个撬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的38个MBA刚回到国内时,这个新奇的学位名称也不被人们认可,工作也遇到了各种困难;但从他们开始,国内的人才慢慢可以自由流动了。
乔美(70后,19年前从山东考入北京,在北京工作至今):
高考制度自然有它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我们山东考生,考了550分的有可能落榜,而北京的孩子,400分的就有大学上,这种不公平是一直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希望改革高考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我还是认为高考制度确实不能取消,现阶段,你找不到其他一个可替代的、更公平的模式。
但是,不取消目前的高考制度,不代表不可以对它进行维新或者变革。我很支持南科大的这种尝试,应该给他们一个机会。
绕开高考,其实很多人早就这么干了
其实,早在这45名学生的公开信之前,就已经有人悄悄地走在回避甚至放弃高考的路上,他们没有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关注,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打起“拒绝高考”的大旗,没有如此强硬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海外留学
国内留学低龄化的现象早已有目共睹,他们当中既有成绩上佳能力超群、只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好学生;也有迫于国内强大升学压力、希冀到国外镀金的普通孩子;他们避开了高考的指挥棒,也拒绝了国内的高校。
自主招生
尽管目前国内参加自主招生的高校都要求被录取的学生继续参加高考,但录取在前,高考在后,有了各高校自行拟题的笔试加面试综合成绩,高考这个统一标准的参考价值已经不大。早在2009年,复旦大学招办负责人就多次呼吁:让自主招生的学生免予高考。
大学“无用”
同样是2009年,重庆上万名农村考生主动放弃参加高考的消息着实让国人热议了一番。在昂贵学费和艰难就业的夹击之下,他们不仅放弃了高考,还放弃了高等教育的机会。(
★ 高考录取分数线
★ 高考录取通知书
★ 高考录取标准
★ 居然造句
★ 高考录取知识普及
★ 自荐信南方科大
★ 北京二中高考成绩
南科大录取居然不全看高考成绩(合集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