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载体开发写话资源

时间:2022-12-12 05:32:23 作者:网吧糙的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网吧糙的”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挖掘载体开发写话资源,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挖掘载体开发写话资源,欢迎阅读!

篇1:挖掘载体开发写话资源

挖掘文本载体开发写话资源

挖掘文本载体开发写话资源

作者/王海霞

小学阶段是训练孩子“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时期,其中写作能力的好坏与其他几个方面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掘教材文本,开发写话资源。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挖掘文本载体,开发写话资源”这一课题进行了浅显探讨。

一、灵活运用教材文本进行仿写训练

在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时,教师应当按照从易到难的过程一步步进行,并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特点,让学生从仿写开始,学会对语言的运用。对教材内容进行仿写,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对句型结构进行仿写和对修辞手法进行仿写。仿照教材内容进行句型结构仿写较为简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仿写课文中出现的经典句型,并对句型进行简要的分析,为学生成篇习作的谋篇布局打下基础。其次就是对修辞方法进行仿写,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泉水》一文时,有这样的语句“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这段描述体现出了泉水的灵活生动,让学生思考一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回答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然后,教师要引导他们说说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好处,并让学生进行仿写。如有的学生写道:“苹果熟了,小明来到果园,果树说:来吧,来吧,我的苹果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仿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让他们领略了创作的愉悦感受,提高了写话水平。

二、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进行写话训练

在二年级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配有插图,有的配有一幅图片,有的配有多幅图片,这些精美的插图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映,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插图对学生进行看图写话训练。

例如,在学习《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时,就可以让学生看着插图进行写话练习,有的学生就写得很好。“院子里有一棵小柳树和一棵小枣树,小柳树对小枣树说:小枣树,你身上光秃秃的,你看我,多漂亮。小枣树没有说话。到了秋天,小枣树结了很多又大又红的枣子。小柳树看了看自己,没有结出果实,她想小枣树一定会嘲笑她的,但是小枣树并没有。一天她问小枣树为什么没有嘲笑她,小枣树说:你可以让人们乘凉,我能够结出果实,我们各有优点,为什么要嘲笑你呢?小柳树不好意思地笑了。”通过让学生看教材插图进行写话训练,一方面降低了写话难度,使学生能够找到规律,基本都能够顺利完成写话;更重要的是通过看图写话,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写话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三、对相关教材内容进行续写创新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给读者留下了续写的余地,读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故事设定自己需要的结尾。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这部分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续写,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写话训练方式。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小鹿的玫瑰花》一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续写。如有的学生这样写:“第二年,小鹿又种植了很多美丽的玫瑰花,有红色的,蓝色的,它不仅给森林里的动物带来花香,还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欢乐。”续写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先在班上交流,将优秀续写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话热情,提高写话能力和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看图写话需要具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看图写话训练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教导学生敢于想象、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能阻拦和打击,即使一些想象并不合乎常理,教师也要引导和鼓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在下笔写作之前,先将看到的描述一遍,通过说的过程来发现其中的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教师准备一些图片纸板,让学生抽出一张,然后看图片内容进行描述。学生能够将话说得通顺、有条理以及知道表达的重点,那么,将语言转换成文字,就能够成为一篇很好的作文。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找春天》的课文插图中,几个小朋友在欢快地戏耍着,柳树发出了嫩芽,地上的小野花也开了。教师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片,看看图片上都有什么,并为图片表述的内容确定一个主题。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举起了小手。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想象能力,又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多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写话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写话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学习。只有从小学写话训练抓起,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保障他们未来的写作能力提高,以及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

(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民族街小学)

篇2:挖掘乡土造型资源开发学生创造潜能论文

挖掘乡土造型资源开发学生创造潜能论文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将乡土美术造型媒材引入美术课堂,将有助于拓展学生绘画创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乡土造型资源 美术教学 创造能力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所谓的“创造材料”,是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所借助的造型媒材(如造型媒材的形、色、质和肌理),由于造型媒材的不同,促进了造型新技法的研发和作品新创意的孕育。

为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从地区造型资源出发,挖掘乡土造型媒材,把乡土造型媒材引入美术课堂,将有助于拓展学生绘画创造空间,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实践表明,以“挖掘本土美术造型新媒材,研发学生绘画创作新技法,培养学生美术作品新创意”为指导思想的乡土美术教学已成为南汇区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乡土美术教学,升华了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乡土美术特色资源来自于学生校园、学生生活,学生对之有一种亲情、乡情,如学生用彩豆、芦苇、稻草等乡土资源进行大胆构思、技法创新,创作出一幅幅《芦洋大桥》、《滴水湖》、《野生动物园》、《桃花源》等反映家乡新貌的创意作品。因此,学生在“因材造型”和“造型抒情”的自主性活动中,升华了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二、乡土美术教学,提高了学生综合创意能力

美术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乡土资源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们以美学规律,形式美的要求,用充满探究精神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发现、身边材料的形状、材质、色彩、肌理,为我所用,探索独特的表现技法,注重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使作品淋漓尽致地表露主客体的精神。学生们利用身边的彩豆、芦苇、稻草创作了个性化的《升国旗》、《我给爷爷敲背》、《老师,您好》等充满创意的作品。

三、乡土美术教学,提高了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广大教师在参与乡土教学特色课程开发和特色课程试点的教师,在“乡土资源的收集――教案的设计――教学的实施――课后的研讨反思――修正整理――再实践反思”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开发课程、用好教材和评价教材,而且,提高了教师理论研究水平,不少教师撰写的乡土美术教学经验文章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多项开发乡土美术特色资源的课题被列为区级研究课题。

四、乡土美术教学,打造了地区著名度

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发,不仅提供了学生新课程,创设了学校新特色,而且打造了地区品牌,提高了本区的知名度。如《彩豆画》作品被指定为上海桃花节旅游特产和新场古镇旅游纪念品。《彩豆画》美术教学多次被《上海电视台》、《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新闻媒体作专题报道。《满山红叶》等三幅《彩豆画》学生作品由市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宾。2月,上海市副市长杨晓渡、市博物馆馆长陈燮君等领导、专家在参观《新场镇坦直小学学生“彩豆画”作品展》时,对《彩豆画》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金山农民画,南汇彩豆画”。《彩豆画》已成为南汇区的品牌。

由此,在乡土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充满探究精神的眼睛和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去观察、思考、发现身边各乡土造型材料的形状、材质、色彩、肌理的审美价值、造型价值和创新价值,探索其独特的表现技法,探究其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凸显作品主题,张扬作品创意。

下面,笔者就“物尽所能、因材造型”,指导学生利用乡土美术造型媒材,实施个性化创作的乡土美术造型“五方法”“五原则”向大家谈一些新的实践体会。

1.乡土美术造型五方法

(1)形状造型。外形特征是造型的先决条件,是因材造型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和利用原材料的形状特征,巧妙雕琢,制成巧夺天工之作。如《我心中的京剧脸谱》是一节因材造型的创作课。我启发学生在蚕豆板的形状上发挥奇思妙想,把蚕豆板想象成一个人的头,高高的额头,弯弯的鼻子,宽宽的下巴,平稳的后脑……学生们利用水粉颜料,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设计了神态各异的京剧脸谱造型。有的学生还利用剪贴等综合的表现手法,制作了头饰和服饰……新材质的应用,培养了学生想象力、探究力和创造力。

(2)质地造型。乡土美术造型材质有厚重、轻薄、粗糙、古朴、松软等特征。因此,在学生创作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材质产生联想,构思画面,赋予创作,这样就会使作品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木屑画》,我引导学生利用木屑松软、粗糙的特点,塑造沙漠之中的骆驼;再如,《可爱的小动物》,学生用丝瓜筋毛茸茸、金灿灿的质地,制作小鸡、小鸭……

(3)色彩造型。每一个客体都有它鲜明的色彩面貌,因此,在美术造型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不同的色彩材料,构思与之相配的题材内容,寻找独特的表现技法,就能使作品巧夺天工,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如《彩豆画》,我鼓励学生采用家园里的毛豆、黄豆、赤豆、绿豆、刀豆、蚕豆、扁豆等丰富色彩的豆,进行色彩构成,创作出一幅幅富有装饰感的作品。

(4)肌理造型。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将自然界里的漂亮纹理搬进我们的画面,为我所用,进行再创造,美化我们的生活。如《肌理―创造心中的美》一课,本课以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肌理为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因此,该课获得了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学录象评比上海赛区比赛中学组一等奖,并且参加了全国比赛。

(5)综合造型。乡土美术造型材质进入美术课堂,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创造空间,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不同材料进行综合创造,创意凸显。如《羽毛创意制作》一课,我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利用鸡毛、硬纸板以及各种金属细丝综合造型,制作出一件件刚柔结合、新颖别致的工艺品,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境地。

2.乡土美术造型“五原则”

(1)选择性原则: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利用乡土造型材料进行个性化的造型表现、创造实践。

(2)审美性原则:指导学生注重乡土美术作品的美感表现和自我思想情感的宣泄与升华。

(3)趣味性原则:在趣味性、可塑性的乡土造型美术创作活动中,关注学生快乐有趣的学习。

(4)知识性原则:注重学生利用点、线、面、色彩等基本的造型元素进行综合创造,化腐朽为神奇。

(5)探究性原则:注重学生想象力、探究力、创造力的培养。

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说:尽快改变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薄弱状况,要积极推动学校艺术教育改革项目,探索一条农村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子。

因此,我们广大美术教师应该进一步落实“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学校实际的联系;注重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改革精神。从地区美术教育资源优势出发,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从美术学科特性出发,挖掘乡土美术造型材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3:利用教材资源  激发写话兴趣

利用教材资源  激发写话兴趣

利用教材资源  激发写话兴趣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段的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认识到: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给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都留有广阔的空间,是最宝贵的第一教学资源,应充分得到利用。本文从丰富情节、活用插图、点亮“空白”、会用口语交际、善用练习五方面阐述了在低段的写话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是有效地激发学生写话兴趣的。

关键词:教材   写话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段的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理解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是有效地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在低段的写话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进行开发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则显得尤为重要。

人教版实验教材一、二年级的编写突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文章文辞优美,课文插图充满童趣。在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中还刻意安排了编故事的活动,这实际上是一种童话体作文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在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因此,我们在强调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还应认识到: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给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都留有广阔的空间,是最宝贵的第一教学资源,应充分得到利用。

一、丰富情节激发写话兴趣

延伸情节,就是依据原有情节的发展逻辑,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断,想象出以后的“故事”.教师要善于把握住教科书的优势,进行延伸式训练,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当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那种疑惑、吃惊的表情。课文嘎然而止,留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时,教师可抓住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故事情节,练习说话,使种葫芦的人在询问邻居的过程中明白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像第二年当种葫芦的人又发现叶子上有蚜虫,他会怎么做呢?教师让学生续编故事情节,使课文情节丰富起来。

二、活用插图激发写话兴趣

儿童是富于想象的,要想培养写话兴趣,理应发挥儿童这一心理优势,但是要求低年级的学生浮想联翩还很困难,学生们一般会从具体的画面或者事物上展开想象,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其实是学生练习写话的一块肥沃土壤。翻阅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往往使你浮想联翩,你看那色彩缤纷的花儿,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景色,学生更是喜闻乐道。它不仅使学生享受美,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能力。在教学完课文之后,老师请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有意识地将精美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把握图意,透过画面,在头脑中出现广阔的空间,动态的情境,诱发他们对现实情境的“再创造”,帮助学生理解教科书。例如汉语拼音(d t n l)一课插图描绘了小马驮着米袋赶路,却不知身后漏了一路的米,一只好心的兔子匆匆赶来告诉小马:“你的米都漏了”的故事。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凭借图中出现的词语,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他们俩当时的情景,在情境表演中说了他们俩的对话,还解决了所遇到的困难。这不但巩固了本课所学的“d t n l”四个发音,而且补充了课文的内容,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点亮“空白” 激发写话兴趣

教材中有些课文的作者常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故意留下一些“空白”处,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体会。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好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独特智慧将这些“空白”填补亮丽的色彩。例如《坐井观天》一课中结尾写道:小鸟笑青蛙弄错了,不信叫它自己跳出井口看看。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我记得有个学生这样说的:一天一个农民伯伯到井边打水,这时,青蛙跳进了木桶出了井口一看:远处是蓝蓝的天,高高的山;近处是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怎么和我在井底看到的世界不同了!看来我是真的错了,我要向小鸟道歉。我当时听了马上说道:“孩子!你编的故事真好,要是能把自己刚才说的写出来,那就更棒了,试试看!这样,孩子们”写话“的热情更加高涨。还有《自己去吧》一课中写道:”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这几天当中,小鸭、小鹰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这样学生在想象说话训练中,思维得到扩散,语言得以丰富,使课堂的教学,绽放出亮丽的光彩。

四、会用口语交际激发写话兴趣

在口语交际的安排上,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安排了跟儿童生活很贴近的话题,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愿意说。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教材采用了以专题组织单元的方式,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都与本组专题内容有关。二年级下册教材在口语交际后面安排了相同话题”我会写“的内容,让学生把说的`写下来。比如,口语交际《我们的小制作》后面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制作过程写下来。这样一来,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做一样可爱的小制作,去感受做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制作过程:有的学生说,我的小制作是不倒翁。我是这样做的:第一,用剪刀把纸剪成椭圆形;第二,在椭圆的纸上画小丑;第三,揭开蛋壳的一半,并把橡皮泥装入,充交蛋壳;第四,用胶纸把蛋壳和小丑装在一起。这样,一个不倒翁就做好了。有的说,我的小制作是机器人,我把一个正方形的盒子当作机器人的脑袋,把四个同样的长条形牙膏盒当作机器人的手和腿,把一个大的长方形盒子当作机器人的身体,把两条吸管当天线,再在正方形盒子上画上眼、耳、口、鼻。机器人就做好了。有的说,我的小制作是橡皮狗,首先,我用一卷橡皮泥揉成一个圆球,然后,又用两卷橡皮泥揉成一个更大一点儿的圆球,小圆球做头,大圆球做身。最后,我用第四卷橡皮泥做小狗的眼睛、鼻子、耳朵和又细又长的尾巴,用第五卷橡皮泥给小狗的身体装上美丽的花纹。可爱的小狗就这样做成啦……学生写话的激情被燃起,各个都成了小作家了。

五、善用练习激发写话兴趣

课后练习,是编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为落实教学目标对文本内容重点、难点的提炼,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任务。许多具有弹性的练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让练习内容和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植物妈妈有办法》的课后留有这样的提示语”我还知道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模仿诗歌的样式说一说,写一写。我班的一个学生说:”柳树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还有一个学生说:”风仙妈妈更有办法,她把果实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果实裂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又如:学生在学完《雨点》一文后,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根据书后问题启发孩子雨点还会落到哪里?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吗?从而引导学生模仿文中句式写一写。孩子们写道”雨点滴到果园里,点红了桃花。雨点洒在树梢上,染绿了柳芽。“

总之,让学生乐写、善写的方式很多,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不能给他们以压力,不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阴影,要让学生乐于接受,真正达到”我会写,我爱写,我学习,我快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

2、《放真飞――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写话教学浅感》  周毅

3、《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4: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写话训练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写话训练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地“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把课文作为学习语文的例子来教,强化语言实践,以多种形式进行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一、课堂延伸

二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是一组写春天的课文。学完本组课文后,我及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为了把春天留在教室,我又鼓励学生把春天用图画描绘下来向全班同学介绍,并进行写话训练,然后在班级举办春天画展和“话”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

二、模仿创新

“模仿”就是学模仿样,与“创新”似乎距离很远,其实它是“创新”的起点。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写话模仿练习,可以提高写话的训练效果。如,我在教二年级上册《四季的脚步》一诗每个小节后,都让学生模仿写一写。文中写春天的诗句“溪水唱起了歌儿──丁冬丁冬,绿草和鲜花赶来报到”,学生仿写成“小鸭子唱起了歌儿──嘎嘎,嘎嘎,小青蛙和小刺猬赶来报到”;“春雨唱起了歌儿──沙沙、沙沙,小草和野花赶来报到”……

三、问题拓展

新教材往往在课后安排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为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好机会,因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如,学生在学完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中小青蛙与小鸟的三次生动有趣的对话后,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根据书后问题“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进行两方面的写话训练:(1)续编青蛙和小鸟的第四、第五次对话;(2)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又如,《植物妈妈有办法》可以根据课后问题“我还知道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写一段话:“          妈妈有办法,她      。只要       ,孩子们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柳絮、椰子、凤仙花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四、词句铺垫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积累的词句还不够多,往往难以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积累的词句入手,做好写话的准备。写春天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如,春风送暖、大地复苏、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百花盛开、鸟语花香、芬芳扑鼻、绿油油……我还引导学生说说写春天的句子,如:“万紫千红的花开了,燕子飞回来了,麦苗醒过来了,油菜花开了……”;“那些野花呀! 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眨着眼睛呢! 油菜花开得黄灿灿的,像一大堆金子一样,发出万道金光”;“柳树在小河边听着春之歌,微风一吹,它摇动起来,像小辫子一样的枝条,好像在说:‘春天真美! 春天真美! ’”……有了上面的铺垫练习,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又如,学了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和《雷雨》后,我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词语“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灿烂、随风舞动、乌云漫天、黑沉沉、树枝乱摆、迎面扑来……”等词语描写一段天气变化或写一篇观察日记。

五、画中写话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古诗的一大特点。我认为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还可以提倡“画中写话”的训练,这也就是说,我们教师还可根据古诗中的图画进行说话写话训练,从而进一步拓展学习。比如,学生在学完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后,我要求学生看诗中的插图来编个故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把文中的小孩与蝴蝶嬉戏的经过写得活灵活现,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另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画画、写话训练。《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是二年级下册中的两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鼓励学生探究发现,教学中应注意教材的实践性。因此,我在学生学完这两篇课文后,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出发,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自己去设计一枚邮票,并写出设计制作邮票的经过。自己画风,再写出画风的过程。学生有话可写,且很有新意。

六、续编故事

故事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学生爱听故事并产生编故事的强烈欲望。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继续编故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故事的结局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例如,教学《两只小狮子》时,可在课文的结尾处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说一说懒狮子后来的生活情况,孩子们驰骋着自己的想象,续编了一个个内容不同的精彩的小故事。

七、说写结合

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因此,在写话训练中,要注意说写结合。如,口语交际《夸家乡》在进行口语交际后就可以把它写下来:“我的家乡在 。那里风景迷人,有 ,有 ,还有;那里物产丰富,有,有 ,还有 。

我家乡的变化可大了! 以前,现在可不同了,。”

总之,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写话训练的方法还很多,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篇5: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写话训练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写话训练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地“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把课文作为学习语文的例子来教,强化语言实践,以多种形式进行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一、课堂延伸

二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是一组写春天的课文。学完本组课文后,我及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为了把春天留在教室,我又鼓励学生把春天用图画描绘下来向全班同学介绍,并进行写话训练,然后在班级举办春天画展和“话”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

二、模仿创新

“模仿”就是学模仿样,与“创新”似乎距离很远,其实它是“创新”的起点。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写话模仿练习,可以提高写话的训练效果。如,我在教二年级上册《四季的脚步》一诗每个小节后,都让学生模仿写一写。文中写春天的诗句“溪水唱起了歌儿──丁冬丁冬,绿草和鲜花赶来报到”,学生仿写成“小鸭子唱起了歌儿──嘎嘎,嘎嘎,小青蛙和小刺猬赶来报到”;“春雨唱起了歌儿──沙沙、沙沙,小草和野花赶来报到”……

三、问题拓展

新教材往往在课后安排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为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好机会,因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如,学生在学完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中小青蛙与小鸟的三次生动有趣的对话后,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根据书后问题“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进行两方面的写话训练:(1)续编青蛙和小鸟的第四、第五次对话;(2)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又如,《植物妈妈有办法》可以根据课后问题“我还知道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写一段话:“          妈妈有办法,她      。只要       ,孩子们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柳絮、椰子、凤仙花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四、词句铺垫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积累的词句还不够多,往往难以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积累的词句入手,做好写话的准备。写春天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如,春风送暖、大地复苏、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百花盛开、鸟语花香、芬芳扑鼻、绿油油……我还引导学生说说写春天的句子,如:“万紫千红的花开了,燕子飞回来了,麦苗醒过来了,油菜花开了……”;“那些野花呀! 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眨着眼睛呢! 油菜花开得黄灿灿的,像一大堆金子一样,发出万道金光”;“柳树在小河边听着春之歌,微风一吹,它摇动起来

[1] [2]

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开展主题活动

教师应增强教学资源开发意识

高校校友资源开发的思考

语文教学如何开发民俗文化资源论文

资源需求怎么写

挖掘高质量外链资源的几种有效方法

写话范文 玩游戏

看图写话及范文大全

大扫除写话范文

写珍惜资源作文

挖掘载体开发写话资源(集锦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挖掘载体开发写话资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