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将进酒》课堂实录

时间:2022-12-15 05:29:50 作者:纸糊冠军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纸糊冠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高中语文《将进酒》课堂实录,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高中语文《将进酒》课堂实录,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高中语文《将进酒》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将进酒》课堂实录

师:诗歌是文学之母、语言的珍珠,而我国是诗的国度,有“诗国”之称,请问什么朝代诗歌达到了顶峰?

生:唐朝。

师:没错。在唐朝的“诗峰”上有两棵挺立的青松,一棵是现实主义,其代表是有“诗圣”之称的杜甫,另一棵是——?

生:浪漫主义。

师:其代表是——?

生:李白。

师:李白被誉为“诗仙”(板书),他还有另一个雅称,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杜甫的诗: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请齐读——(生读)。李白又被称为是“酒仙”(板书)。现在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板书课题,“酒”字呈酒坛状)。“酒是陈的香”,这坛窖藏了一千二百多年的美酒,我们读后,肯定会满口生香,陶醉于中,下面我们先来“朗读”(板书)这首诗,要求读准、读顺、读懂。下面请借助课末注释自由读一遍。(学生自由读)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师:大家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读音不准。

生:太差了……

师:我个人倒认为他读得还是不错的,因为他是第一位第一次读这首诗,以前没有学过这首诗,现在第一次读能读到这样的水平,应该说还是差强人意的。(生笑)

师:不过刚才有同学提出意见了,(问学生)你认为读音不准的地方是哪些?

生:“将进酒”的“将”字……

(师生共同纠正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读音)

师:(面对一生)你指出了同学读音的错误,那现在就请你来读一遍这首诗。

(生读)

师:不错。比刚才那位同学读得流利了。不过还有没有读音的问题呢?

生:有。

师:哪个?

(师生共同指出刚才那位同学在读音上的错误。)

师:刚才两位同学读了这首诗。朗读首先要读准,然后读顺。下面听老师来朗读一遍。(老师朗读,学生听完后热烈鼓掌。)

师:下面同学们齐读一遍这首诗。

(生齐读)

师:读得不错。那么好的“美酒”诗写于什么时候?

生:写于天宝十年。

师:对,也就是公元752年,距离现在已经1200多年了。同学们知道酒是怎么样的最香?

生:陈年的酒最香。

师:对,酒是陈的香,窖藏了一千二百多年的美酒,你不品一品、尝一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沁人心脾的香醇。下面我们转入“品读”(板书),慢慢品味这坛美酒。先来品尝这坛美酒的上半部分。请男同学齐读第一小节,女同学读第二节。

师:好。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看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了这句之后在你脑子里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生:气势雄壮的画面,有种势不可挡的感觉。

师:不错。黄河的水好象是从天上奔涌而下,一泻千里,向东流去,很有挟天风海雨的气势。同学们读的时候的眼神应该是自上而下的。我们知道,自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后,我们中国人只要看到流水一去不复返很自然就会想到——

生:时光的流逝

师:诗人接下来就写到这一方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想想,诗人为何悲?悲什么?请大家踊跃发言

生:李白怀才不遇, 青春就这样浪费了。

师:对。李白怀才不遇,青春不在而壮志难酬,功业未成,所以悲从中来。

师:其他同学再来说说,多角度来阐述为何而“悲”,可以从李白的经历、抱负等等方面来谈谈。

生:(默然)

师:同学们现在正在进行唐诗宋词研究,对诗词应该有很多话说。这首诗没有选入大家的现在所用的教材,现在我们学这首诗等于开启一坛陈封千年的美酒,好酒共品尝,大家来品,要品出其中香醇美滋味。(鼓励的口气说)大家说说他为何而悲?

生:(默然)

师:同学们都知道李白有远大抱负,有“济苍生,安社稷”的雄心壮志,他在30岁时第一次到长安,但是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四处碰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当他离开长安时写下了一首诗《行路难》,最后一句是——

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师:这是他第一次进京。42岁时他第二次进长安,这次是“奉诏入朝”,当然是很高兴的,因为是唐玄宗召他进京,因此,他踌躇满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但他进京后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充当为唐玄宗装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因此,他失望了。最后李白由于受到排挤,被“赐金放还”。第二次离开长安后,他也写了一首诗《蜀道难》,最后一句是——

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这是他第二次进京,理想再次破灭,不能施展抱负。而《将进酒》这首诗是他在第二次离京后八年后写的,那时李白大概50岁。那这悲就容易理解了,这悲就是——

生:抱负不能施展,理想不能实现。

师:对。李白悲的是壮志难酬,而现在青春不在了,美好的时光流逝了,头上已经满是银发。所以他悲从中来,而这种悲是慷慨生悲。首句从空间写,次句从时间写,用了夸张的手法,大自然的伟大永恒和人类生命的短暂渺小形成强烈的对比。

师:大家看第二节。刚才说了悲从中来,壮志难酬,而且慨叹人生苦短。人生苦短怎么办?何不及时行乐?所以李白接着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么这个“必有用”说明这时他没有被重用。下面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李白得意了吗?

生:没有。从他的经历就可以看出。

师:那么这个“欢”是什么样的“欢”?

生:这“欢”是借酒浇愁的“欢”,是暂时的“欢”。

师:李白的情感是这样变化的:由“悲”转向“欢”(板书后小结)。

师:我们品尝了酒的上半部分。接下来我们来品尝剩下的半坛酒。男同学读第一小节,女同学读第二小节,全班同学读第三小节。

(生按老师的要求齐读)

师:读得不错。“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是劝酒。“将进酒”其实是劝酒歌。“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后面是冒号说明接下来的内容是劝酒辞。

师:我们着重看看这劝酒辞。“钟鼓馔玉不足贵”,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陆续发表意见)

师:“钟鼓馔玉”是什么意思?

生: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

师:这代表哪类人?

生:权贵们。

师:谁来说说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蔑视权贵。

师:说得很好。蔑视权贵,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这就是李白。课前说了,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更何况这些大官们?李白的狂傲不羁大家是知道的.,有很多故事都是说李白玩弄权贵于股掌的。诸如让高力士脱靴、叫杨贵妃研墨等,这就是“钟鼓馔玉不足贵”。

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大家能否列举古代的一些“圣贤”?

生:孔子、孟子、贾谊……

师:这些人都很寂寞,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怀才不遇。

师:没错,也就是说,至高至上如孔子、孟子他们都得不到重用,洪钟毁弃,自己从中也得到某些慰藉。李白是看清了统治者的本质的,不重用人才。所以李白是“但愿长醉不复醒”。为什么不愿醒?

生:因为他憎恨世事,对现实不满。所以李白只好逃到酒乡里去,不满现实,喝醉不愿醒来。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看“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这句。那么多古代圣贤中为何只是列举了一个陈王呢?陈王是谁?

生:曹植。

师:为何只是列举了一个曹植呢?

生:因为曹植很有才华,而且好喝酒。

师:小学我们学过曹植的《七步诗》,“煮豆——

生:(接着齐背)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师:曹植很有才能,但是他——

生:受到他哥哥的迫害,同样怀才不遇。

师:因此李白在这里列举曹植是自比自况,曹植也和自己一样怀才不遇。大家知道曹植才高八斗,那么有才能的人同样受到迫害,同样的怀才不遇,同样的壮志难酬。第三小节在情感上是——

生:愤慨

师:对。作者是“愤激”的(板书)。那这种情感发展到后来是怎样的?我们看最后一节。

师:在这最后一节里,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李白是什么的样子?

生:喝醉了。

师:对。他在这时发出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呼叫。可见李白此时的情感达到“狂傲”(板书)的地步。那么这“狂”其实就是“悲”之重、“欢”之浓,“愤”之深的集中体现。李白此时是发狂吟了。(板书连线)这是这首诗的情感:先是悲,然后是欢,继之是愤,随后是狂。诗人的感情大起大落,诗情跌宕多姿。诗的最后发出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狂吟。那这“愁”为什么是“万古愁”?(生默然)

师:因为这“愁”不只是古代有,现在有,以后还会有。“万古”使得这“愁”的内涵显得更加深广。(师小结)

师:整坛美酒同学们已经喝完了。同学们现在有没有醉意?怎样的醉呢?

生:是沉醉,是陶醉,陶醉在诗意当中。

师:既然大家“醉”了,下面趁着这醉意进入第三个环节:诵读(板书)。这诵读就是古人说的吟诵。吟诵就是根据诗的情感来吟诵。下面同学们来吟诵这首诗,吟诵时要注意节奏、重音、快慢、强弱,要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哪位同学来试一下?(让几位同学诵读)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师:读得还算不错,但还没有达到诵读、吟诵的层次。注意要“披文而入情”,做到心与李白共鸣,思与李白共舞,身与李白共醉,要读得有“醉”意、“狂”味,也就是“吾将醉兮发狂吟”,下面我来试着吟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热烈鼓掌)

(师诵读讫,鼓励学生踊跃吟诵,学生一边诵读,师生一边共同点评)

师:最后同学们一起背诵这首诗。(下课)

[教学后记]

古诗文教学要特别重视朗诵,古代文人墨客“情动而辞发”写下千古传诵的优美诗文,今天我们读者就要“披文而入情”走进他们丰富的感情世界,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情诗意。“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诗的情感、气魄、层次、节奏等,不是讲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听出来的,品味出来的。这节课,我用朗诵贯穿始终,我打破一开始就由教师激情范读的模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朗读”,待读准、读顺、读懂后,再“品读”,赏析诗歌内容,最后“诵读”,水到渠成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声情并茂地加以吟诵。整节课,力图使学生沉浸在高雅的审美愉悦当中,受到美的教育、熏陶,认识汉语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热爱母语。

由于学生基础原因,又是借班上课,教学过程中师生的默契不够,影响了教学流程的通畅,一开头的引课嫌略长,可压缩些时间用于最后一个环节“诵读”,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狂吟”诵此诗。

篇2:新课标高中语文《将进酒》课堂实录

新课标高中语文《将进酒》课堂实录

是顺应国家新课程改革之潮流应运而生的一支生力军!短短一年来,在广大作者和用户的支持下,本站以面向广大教师提供新课程网络教育精品资源服务为宗旨,旗下三大网站已初步形成规模——

初中站——全面提供新课标初中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鄂教版等主流教材的相关教案、练习、论文、精讲、教参等系列资源。所有练习均附有详尽答案。目前,初中站已经为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三大主流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提供了相关的配套资源,并在不断地更新中。

高中站——全面提供新课标高中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粤教版、鲁教版等主流教材的相关教案、练习、论文、精讲、教参等系列资源。所有练习均附有详尽答案。相关资源正在不断更新之中。

课件站——全面提供新课标初中、高中主流版本教材的配套PPT精美课件。“非凡课件”是专门为初中站和高中站收费会员提供免费课件下载的专业网站。下载精美PPT课件所需的点数是免费赠送,永久有效,绝不作废。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师:先由诗与酒的关系引出:生死之交一碗酒哇<<好汉歌>>;劝酒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三叠>>.

师:作者今天要劝朋友喝酒了.

(师朗诵<<将进酒>>,很有感染力.)

师: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情感?

生:怀才不遇.

生:愤慨.

师:让我们进入诗歌体会情感.这里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激起共鸣,二是要找出情感语言,三是要找出意象语言.大家看诗歌的前四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情感语言是什么?

生:悲.

师:看到这四句诗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的渺小.

生:我感到时光的流逝.

师:这里用了比兴的手法.君不见用了两次呼告强调悲.大家运用想象来理解很好.

(生齐读前四句)

师:读人生得意......会须一饮三百杯.

师:情感语言是什么?

生:欢,乐.

师:从拿几个字可以看出暂且为乐的情感?

生:且.

师:如果背诵这几句采用什么方法?划成三节来背.哪一句难背?是不是烹羊宰牛且为乐?大家可以想象着杀牛羊上桌的美味来背.

师:看下片怎样劝酒?语气要亲切,岑夫子丹丘生都要连读.在谁家喝酒?

生:在丹丘生家.

师既然如此,李白就是反客为主,显出豪放狂达之意.(板书:狂)

(文字显示: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鳕.)

师:情感字眼是什么?

生:寂寞,欢鳕.

师:皆寂寞仅指权贵吗?

生:还有李白.

师:他只愿意长醉吗?只有饮者才留其名吗?体现了李白的什么情感?

生:愤

(师板书:愤)

师:仔细体会愤的情感.(生齐读钟鼓馔玉何足贵......)

师:这里的背诵思路是藐视权贵----皆寂寞----陈王的例子.

师:劝酒辞完了吗?

(多媒体文字画面:李白将进酒图)

师:指着画面引导学生看图背诵(看图成诵方法的学习)

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为什么是万古愁?

生:因为是古来圣贤.

(:屈原,孔子,韩愈...我们看,李白端起酒杯,怀着古来圣贤都有的愁思.这里万古愁也写出了另外一点是什么?

师:他愁思的深长.

(师板书:愁)

师:我们现在来总体把握一下诗歌的感情基调.

悲人生易逝

欢怀才不遇

狂蔑视权贵

师:回顾诗歌的情感,端起李白人生易逝,怀才不遇,蔑视权贵的情感.

师:回到局部进行探究思考: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回.为什么要选择黄河这个意象呢?因为它离丹丘生家最近.

2:与酒有渊源的文人很多,李白为什么独选择了陈思王曹植的例子?

生:因为天下才十斗,他独自占八斗.

3,哪一句激励世人奋发向上,虽然历经岁月的风尘而依然大放光彩?

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

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何等自信!

师:我们归纳诗歌的写作手法

1,风格特点豪放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3,表现方式比兴时空结合夸张呼告用典

4,语言特点七言为主

师:总结诗歌的学习方法

了解背景品味诗歌......

师:我们来解读什么是愁.

总体评价:一个字---实.课堂的总体设计紧紧扣住文章的内容;以传授学习诗歌的方法,传授背诵诗歌的方法为主线,当堂学生基本能够背诵.对内容的解读扣住诗歌的感情线索,确实是抓住了诗歌学习的内核.

建议:对内容和思想的解读再深刻些,在深度上进一步挖掘.

咬文嚼字

师: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师:朱光潜,是……

(文字:教学目标领会“咬文嚼字”的实质;学会“咬文嚼字”的方法。)

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含义?

师:调整情感。

生:意义的确立和控制。

生:一个字也不能放松,谨严的精神。

师:要有什么态度?(板书:态度----严)实质是调整思想情感(板书:实质----调)

师:作者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呢?

(师生讨论五个例子)

师:角度一样吗?

(师对比范读,体会由于句式不同而表达效果也不同的情况。“你是(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然后找出每个例子的不同角度:有调整句式,增减字数,品味谴词,生发联想。)

文字:

例子一郭沫若改台词(调整句式)

例子二王若虚改李广射虎(增减字数)

例子三韩愈推敲(品味谴词)

例子四苏轼“小团月”诗(生发联想)

例子五套版反应

师:让我们对推敲进行“推敲”。

文字: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无人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为言。

师:有认为“推”好,有人认为“敲”好。由此分成“推派”和“敲派”两派。“推派”的同学请大声的喊一下。(学生喊)“敲派”的同学请大声的喊一下。(学生喊)。现在两组分别推荐两个同学到台上表演,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敲派”两个同学表演,然后解释:诗歌讲究意境,“敲”字显的有意境,有艺术。)

(“推派”两个同学表演,然后解释:之所以用“推”字是有道理的。大家看诗句,“闲居无人并,草径入荒园,”“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些词句都什么人很少,几乎就没有人,可能是僧人独自从寺中走出,又回去,自然应该是轻轻的推开自己走的时候虚掩的门,这更能显出孤寂的“幽居”之意。)

师:结合原诗的意境看,谁赢了?(学生都说自己赢了)

师:双赢。

文字:课外拓展《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雾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师:空缺了一个什么字?

生:“一”字。因为前面说“孤根”,而且显出是早梅。

生:“连”字。与“万木冻欲折”形成前后对比,非常显眼。

生:“几”字。

生:“独”字。与“孤”字照应,与“深”字相对。

师:是“一”字。它凌寒独自开放,报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行者。

师:大家看台下的与会老师,他们风尘仆仆来到我们这里。作为郑州的'主人,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请说一段欢迎辞,要感情真挚,表达得体。

生:我们与大家有缘分。佛家语,前生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大家让我们很感动,希望我们的表现能够得到大家的赞同。(老师们掌声雷动)

生:恁中俺也中。(掌声)

师:他们的发言简短而自信。

师:今天我与大家共同品味学习语言非常难忘。但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让我们品美好汉语,过美好人生!

总体评价:

整体设计比较紧凑.思路清晰:以关于“咬文嚼字”的名句导入----介绍作者朱光潜和学习目标----解题,对课文进行总体感知,----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局部分析----对课文的例子进行推敲的练习----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结合现场的情况说欢迎辞.值得借鉴的是:1,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例子的不同的表现角度;2,课堂上<<早梅>>诗的填字练习确实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展开了想象和思维,发言很有质量,使咬文嚼字”落到了实处,切实完成了教学的目标;3,课堂结尾学生的现场致欢迎辞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确实抓住了学生喜欢表现的天性,学生的发言都是比较得体的.台下的老师都为他们热烈鼓掌,可以说,台上台下浑然一体,实现了老师,学生,文本,观众四者之间的互动,效果很好.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1,老师让“推派”和“敲派”的学生在课堂上大声的呼喊,不适合有一定内涵的高中生,有些浅了;2,关于推敲的推敲,学生的发言并没有什么新意,他们说的话基本上课文中的原话.因为课文中对这个典故的分析已经非常到位,学生在见解上基本不可能有新的突破,所以这个环节有些多余.

任何一个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而语文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但瑕不掩瑜,它的借鉴意义和价值应该肯定的。

篇3:《将进酒》课堂实录

《将进酒》课堂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上课前,老师给大家读一首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请问:这是谁写的诗,这首诗写出了一代诗仙李白的什么特点?

生:李白一生好喝酒,喝了酒就会写出好诗。他很有才华,给我们留下很多好诗篇。

师:对,李白被称为诗仙,他一生放荡不羁,性情豪放。为世人留下许多壮丽的诗篇。他的诗大多与酒有关,下面请同学们略举一些李白的饮酒诗。

生: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

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生: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更愁。

师:这些诗都表现了李白的真性情,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最有名的一首《将进酒》

师:这是一首汉乐旧题。请大家看题目:将进酒,应该怎么读,什么意思。

生:“将”读“ qiāng”是“请”的意思。与诗中“呼儿将(jiàng,拿)出唤美酒”的读音、语意都不同。

师:说得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吧!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学生自由朗读)

师:下面我们请几同学来读一读。

生:……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请大家点评一下。

生:……

师:对,读诗就是要融入我们的感情。好,下面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

师:要想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就必须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那么,这首诗又是李白在什么情境下写的呢?

生: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当时李白和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住,三人登高宴饮,又正值诗人被赐金放还八年之久,怀才不遇之际,胸胆开张之时,借酒兴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诗情抒发。

师:既然是酒酣胸胆开张之际唱出来的,那肯定要带点酒味,所以我们要读出点醉意,才有味道。诵读时,就要结合诗人的心情以及饮酒的情境考虑到哪里该重读,哪里该轻读,轻重缓急、高亢低沉都要注意到,甚至还可以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使整个诵读的.感情赋予变化,哪位同学再来试试?

生:(充满感情地朗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为什么能得到大家的热烈的掌声,就是因为他能读出李白在这首诗中所透出的那种豪迈的气概。但我觉得,读这首诗,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还有更复杂深沉的情感隐含其间。下面,就让我们试着走进诗歌的血肉中,解读第一段,看看李白抒发的是什么情怀?

(请学生试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诵读处理的原因以及句子包含的情感。)

生1:我喜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悬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里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描写黄河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意境阔大。给全诗注入了开阔豪放风格。

生2:我喜欢“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句。这是诗人自我价值的宣言。诗人深藏一颗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积极用事的痛苦心灵,深信自己的才能总有一天会得以施展,这种乐观自信使无数吟诵此诗的后来者也深深体会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下面请大家自由诵读第二段,边读边议诗人还抒发了哪些情怀?

生1:我觉得李白在这一段里所抒发的感情可以用一个“狂”字来概括。李白是狂放不羁的,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不愿意受到统治者的束缚。

生2:除了狂,应该还有种“愤”的情感。这可以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可以看出。

师:说得好,这两句诗与我们学过的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哪句诗有相同的内容?

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李白借酒渲泄心中郁积的不平,他的不平是什么?仅是抒发一己之不平吗?

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对权贵不满。也为古今圣贤抒发不平。

师:试将这两句诗作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达有何不同?

生:内容相同:都表现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藐视态度。不同之处是,前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后者包含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于愤懑中略见昂扬;表达形式也不同:前者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后者直白,锋芒直指“权贵”。

师:至此,我们可能以梳理出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

板书:

悲——欢——愤——狂——愁

师小结:这就是李白,豪放壮阔,情感大起大落,让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走进诗人内心,听听名家的配乐朗诵,看看别人是如何诠释这首诗歌的。

(PPT播放配乐朗诵)

师:听完朗诵,我们似乎看到了李白的个性,豪放、率直。作为诗人的狂放不羁让世俗的礼法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这哪里是在劝朋友喝酒,其实分明是痛苦的心需要麻醉,不平的心需要滋润,狂放的心需要呐喊!

师:请大家说说所知道的饮酒诗还有哪些?想想中国古代诗人为何爱喝酒?

生:酒成了诗人们消愁泄愤的载体,成了躲避现实的精神港湾,在诗中他们能找到真性情,找到真自我。

师:虽然诗人以一种驾轻就驾长风、携雷电的气势抒发着巨人似的感伤,可是在这首诗歌里,我们可以找到激情、找到力量、找到美、好,那就让我们用荡气回肠的声音来朗诵余光中诗歌《寻李白》中对李白的评价吧: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篇4:《将进酒》课堂实录

师:来,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做了哪几件事?

(生七嘴八舌说做档案,做预习等。)

师:是的,我们做了一份非常重要的档案。昨天,我认真地看了每一个同学写的答案,有很多话都让我感动。尤其是“我看语文”这一栏目,(随手翻档案)有个同学说:“语文是我们精神的火炬。”说得多好,比喻妥帖,切中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如果我能教到高三,我一定会让各位的精神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层面。(学生中有的静默,有的凄凉,事后知道他们前任老师是被他们的不信任投票换下来的,如我进年未能跟进高三的原因一样)如果我只教大家一年,我也将让每个人都获得进步。哪怕我只教你们一天,我也会努力使你们学有所得,得即为用!(这是我即兴发挥的,说后觉得自己狂了一点,然后谦虚一下)我也相信,能和大家呆一天,我也将从你们这里获得进步。(再翻)这个同学说:“语文是用来调节的课,做作业累了,那就上语文来轻松一下。”我很欣赏她对语文的精神治疗的精彩阐述,但是我也要提醒除了调节功能外,它还能让我们学会高级思维,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还有同学说:“我平时不太重视语文,语文成绩也不稳定,对语文有点无奈。”说到成绩了,我想表达我个人意见,如果语文是拿成绩精确衡量的话,那语文就死了。我认为,语文实实在在地提高我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敲门砖,帮我们敲开一扇又一扇的功利之门。好,同学们还有很多心里话,以后我们再慢慢聊。

(教师板书:任务:将《卫风·氓》改写成现代民歌。学生惊讶:啊!?)

师:今天这节课的任务是将《卫风·氓》改写成现代民歌。说到任务,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美国大片,叫《谍中谍》,这是一种翻译方式,我看到盗版碟片上的中文译名叫《无法完成的任务》或《无法完成的使命》。抛开电影故事情节、主题因素,光从读者角度看,你觉得哪种翻译方式更能吸引你的眼球?

生1:《谍中谍》好,含蓄,有悬念。《无法完成的任务》呢,就直白了,没有意味。

师(面向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也同意。间谍中的间谍,间谍的平方,多有意思啊。通过比较,我们能从语文的角度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生活中有很多语文的问题,比如有一首歌歌名叫《痛并快乐着》,听过吗?

生:(大多数)没有。(少数点头)

师:是齐秦唱的,我个人比较喜欢——

生:来一段!

师:我只会那一句——痛并快乐,快乐着……(生鼓掌)我想问的是,歌名如果换成《快乐并痛着》好不好?

生2:不好。强调的不一样。《痛并快乐着》虽然有痛苦,但终究还是快乐的,比较积极。《快乐并痛着》强调的是痛,虽然快乐,但是结果还是痛苦。

(多数学生“恩”,点头。)

师:这位同学体会得很好。他用“虽然……但是……”的转折复句,突出了语意,表达了观点。我很欣赏。好,回到任务上来,改写并不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正因为它有挑战性,所以才更刺激。在策划这个任务时,我考虑到同学们可能有两方面困难,一是改写的要求是怎样的,自己心里没数,二是课文中可能有一些句子或词语的意思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给大家一些关于完成任务的支持。上节课布置抄写《关雎》一诗,都抄在笔记本上了吗?

生:抄了。

师:我不再一一去检查你们的笔记了,我只想请没抄的同学凭良心举手。

(一男生举手,我走到他身边,问原因)

生3:没买到《诗经》这本书,家里也没有。我准备买。

师:谢谢你说了实话。完成抄写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上网搜索,不过现在很多家长老师视网络为洪水猛兽,担心大家会学坏,其实我想我们教改班的同学应该会明白上网学习的意义,也会控制自己不去一些不良的.场所,不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我看到一个同学的博客里转载了一篇关于游戏的评论,我开始读的时候,以为是他自己写的。调查数据清晰,分析中肯,语言流畅,我很高兴,后来才看到“转帖”的字样,有点失望。我相信这位同学是能做出这样的好文章的。因此,我支持大家上网学习,阅读。还有其他方式,比如,求教同学,哪同学的笔记来抄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想我们大家团结友爱,会热情帮助你的。如果同学也没有,你还可以找老师啊。老师既然提出这要求,自己一定是有准备的。那么你来找我,我会很高兴的。记住这三种方式,好吗?

生3:好。

师:我们大家把这首《关雎》齐读一遍,关关雎鸠,12——

(学生齐读。)

师:读得好,节奏分明,声音洪亮。但是我要毫不客气地纠正两个字的读音。一个是“君子好逑”的“好”,应该是第三声。这句说“苗条的少女,是君子好的配偶”。“好”就是形容词,美好的意思。另一个字是“乐”应该读“要”,为什么呢?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证。第一,从压韵的家度看,第五章二和四句末尾都是“之”,虚词“之”是不能算韵脚的,韵脚应该是它们前面的实词。第二句韵脚是“芼”(帽音),那么第四句你想应该是读“勒”还是“要”呢?第二,从同时代的《论语》可以找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句子,已经有资料论证“乐”解释为“喜欢”的时候读“要”。这里的“乐”是“使……喜欢”的意思。

师:好,我们读了一遍,大家能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吗?

生4:是一个男子看中一个女子,很痴情地想念她,最后终于和她结婚。

师:爱上一个人是很痛苦也很幸福的事情,诗中的小伙子也是这样,看到柔情似水,在水里采摘荇菜的姑娘,就夜不能寐,左思右想。但是,小伙子很聪明,用音乐而不是用金钱,打动她,和她交友,赢得她的芳心,然后把她娶回家。聪明而且高尚。有人说,诗经开篇歌唱爱情,第一次把水与女子建立起意义上的联系,这是有道理的。另外,这段爱情故事,美丽而且纯洁,用孔子的话来说,“诗无邪”。

师:好了,下面我提供余冠英先生的以诗译诗的改写,它就是我们的模板。余冠英是诗经研究专家,他的版本是诗经最权威的版本。他的著作就是《诗经选译》,这本书我在95年买过一本,后来送给一位女同学了。以为还可以买到,但是,现在书店已经没有了。大家家里要藏书,要藏一些有品位的书。如果我到你家看,书橱里全是动漫或盗版书,我会说,呵呵呵呵……闲话少叙,我来读。大家听完后,说余先生的改写好不好。

(教师略带夸张地读余冠英的翻译)

师:水鸟儿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菜人左拣右拣。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师:下面请大家说说听后的感受。还是来规矩,自愿来说。

(生不举手。大约等了两分钟。)

师:虽然没有同学举手主动来说,但不等于大家真的没有感受。我不强迫你们来发言,这是我理解的对大家的尊重。那么,我们跳过这一环节,归纳一下改写标准。

(教师板书:

改写标准:

1、节奏鲜明,句式整齐。

2、忠于原文,适当想象。

3、语言通俗,平白如话。

师:这是我拟的标准,不是绝对的标准。因为现代民歌的特点,可以在这三方面有突破。比如现代民歌有鲜明的地域性,方言也进入民歌,如一些蒙古民歌,我压根听不懂。还有,现代民歌多用衬字,大家听《好汉歌》这首通俗歌曲的时候,就能听到“伊呀嗨,呀呼嗨”(唱),其实这是汲取民歌养料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世界的需要回到民族来寻根。

(生点头)

师:这是第一个支撑材料,大家是不是心里有点数了?(生示意)我的第二个担心是大家对课文不很熟悉,我一字没讲,只是要求大家用符号法来完成预习,当然,大家做得很认真,但不等于说每一个词都知道它的意思,每一句都能说出它的意思。那么,现在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划出自己理解上有疑惑的地方,然后举手来问。

(学生默读,很认真。三分钟后,无人举手)

师: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好,将近下课了,这任务只能留到课后来完成,请大家今天把它做在笔记本上。明天,我们要进行共享。(铃响)下课。

篇5:高中语文知识点《将进酒》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 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 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 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 题以积极的内容。

课文分析

诗句点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体现作者感情的字眼是什么?

作者悲的是什么?

人生易逝、生命短暂、青春不再

作者用什么手法表达这种悲情?

比兴、夸张(空间、时间)、比喻悲诗句点读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支撑他痛饮狂歌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自信体现作者感情的字眼?

这种欢乐能长久吗?

且为乐:暂且作乐悲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

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诗句点读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作者的感情至此有了什么变化?悲欢狂诗句点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那么多的贤者作者为什么单举曹植?

曹植才高八斗,却不被重用,与作者遭遇相似。

这一部分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集中体现作者愤激之情的是哪一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基调、主旨句)悲欢狂愤

诗句点读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作者销的是万古愁呢?

代所有圣贤者销愁,表现了

愁思的悠长深广。悲欢狂愤愁悲欢狂愤愁豪 放人生易逝

蔑视权贵

怀才不遇

一、“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内容和表现手法

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杜甫曾说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

内容上:同:都表现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不同:“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

由的追求。 “长醉不愿醒”显得消极一些,

总的来说前者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愤

激中略见低沉。

表现形式上不同:后者直白,锋芒直指“权贵”;

前者委婉,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月下独酌襄阳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前2句从空间夸张,写黄河的气势不可挡,又不可回。后2句从时间夸张,悲叹人生短促。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2.诗人政治不得意,朋友相聚乃是人生快事。此6句貌似消极,实是从侧面透露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精神。

(悲:景象悲壮------人生悲凉:境界阔大,气势宏伟)

(欢:人生得意---痛饮高歌:洒脱自信,豪气冲天)

3.李白与元丹丘是知交好友,反客为主劝酒,说明李白的狂 放不羁,洒脱狂傲的性格。同时,短句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5.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诗人借古人的寂寞来表现自己的寂寞,借古人的酒杯来浇自己的块垒.表现李白鄙弃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也表现他对功名富贵的蔑视和厌弃。

7.以名贵的“五花马”与”千金裘”换美酒,以”呼儿”和”与尔”的大口气将宾作主,浪漫主义色彩极浓,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万古愁”与首句’悲白发”呼应。

(愤:个人蔑视------深广忧愤:豪情万丈,悲壮不伤)

(狂:贵物换酒-------同消古愁:狂傲不羁,慷慨坦率)

浅谈《将进酒》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翻译

长城 课堂实录

《火烧云》课堂实录

将进酒内容赏析

李白 将进酒诗全文

将进酒朗诵指导

《将进酒》译文及注释

将进酒作品鉴赏

高中语文《将进酒》课堂实录(集锦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中语文《将进酒》课堂实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