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寂寞

时间:2022-12-16 06:15:06 作者:洋葱骑士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洋葱骑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陶渊明的寂寞,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陶渊明的寂寞,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陶渊明的寂寞

陶渊明的寂寞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陶渊明大约是很寂寞的,把他引为知己者应该已经很少。人们要关心收入、职称、住房,关心孩子的学习、就业、婚姻,关心上司的意图甚至神情,关心自己的仕途升迁……心被各种现实问题塞满的现代人,哪里有闲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样去观松赏菊,引酒赋诗呢?特别是在某些以所谓弘道济世、气干青云自诩的人的心中,这“中国第一大隐”官场失意便避世无为的态度更让他们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来,那不啻有霄壤之别。

观念的偏滞决定生活底蕴的浅薄。当人们在尘世之海中翻滚打拼的时候,他们日渐发现其灵魂在岁月之风的磨蚀下已变得粗糙不堪,曾经那样容易感动的内心早已波澜不惊,任何的风吹都不能泛起丝毫涟漪;饱经沧桑的脸上写满的是严肃的符号,或者刻着世故的微笑,叫你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万花筒般令人眼花缭乱的场景,诱惑人心,使人言不由衷、身不由己……当人们不得不在躯体与灵魂分离的状态下活着的时候,内心的痛苦就会不约而至,由痛苦而自嘲,由自嘲而麻木,由麻木而渐渐地自赏,失去本真的生命在哪里去找到安放灵魂的归属呢?丧失家园带来的焦虑、无助、怀疑造成了生命深刻的悲剧感,让它为自己的渺小而忧惧烦恼、自暴自弃。

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隧道,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

且让我们想像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宽袍大袖,迎着轻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呢!

从繁华的官场抽身而退,谁能理解他的寂寞?作为晋大司马陶侃之后,步入仕途、承续家风乃是社会的通常要求;而对一个少有高趣,心存不灭理想的.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来说,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也须得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即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生活,也得去做官。实际上,自陶渊明四十一岁归田到他六十三岁辞世,这漫长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未尝一日忘却澄清天下的理想:“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杂诗》其五、其四);“少时壮且厉,抚剑独游行。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其八);“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八)……鲁迅曾经提醒人们注意冲淡平和的陶渊明,背后还有刚猛雄放的一面,就是要我们理解陶渊明不曾一日淡忘他少年时的抱负。而且,他并非没有再度出仕的可能。统治者曾在他四十九岁和五十四岁时两次征召他为著作郎,他都毫不动心。江州刺史檀道济上任后亲自带着米肉去看望他,也算礼贤下士了。但陶夫子不买帐,将其米肉挥而去之。

将自我放逐,他走得这样的彻底,没有一点藕断丝连。是什么使得陶渊明意志如此坚决,再也不愿将自己厕身官场?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表白,以及“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倾诉,可以感受到他的孤洁高傲的人格理想与污浊昏朽的社会现实的背道而驰。正是经历了丑恶官场的历练,感到深深厌倦之后,才有毅然背弃的举动。“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是一个天性热爱自然,不喜逢迎的人,置身名利场,无异于笼中之鸟,有何快意可言?“世与我而相违”,“门虽设而常关”,从寂静的树木草丛中,从袒露的石头泥土中,从悠悠的空气和风中,从“农人”“亲戚”的“情话”中,陶渊明真正领受到了生命回复本性的快乐和幸福。

弃绝浮华,返璞归真,在寂寞之中安放疲累的灵魂,陶渊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人说陶夫子是以虚张的诗意消解田园的艰辛,以朦胧的醉眼忽略生活的重荷,或曰他在狭小的天地中与世无争,放弃自身的责任,泯灭生命的意志。我却要说,乱世中,当我们见多了沽名钓誉、贪饵吞钩、奴颜屈膝、背信弃义等等卑劣无耻的行径之后,他这样安守寂寞,独善其身,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他并非对稼穑之艰、耕作之苦视而不见,从他归隐到去世,经历了丧妹、火灾、荒年等一系列打击,甚至以乞讨度日,他却仍然无怨无悔,“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萧统语),执著地坚守着他的精神家园,将种豆、采菊、饮酒、读书、睡眠、行路、乞食等日常生活和草木、飞鸟、片云、鸡鸣、狗吠等日常景物诗化,甚至于将死亡也诗化,“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有什么能够和这诗化人生相比的呢?

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随波逐流之间,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选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问题。“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现代人,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地安居!

篇2: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的诗多描写田园风光,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在古代,若想大展身手,只有进入仕途。陶渊明二十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游宦生涯,但他渐渐看透了,厌烦了官宦生活,最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辞官,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陶渊明的一生似乎与菊花有着不解之缘。北宋的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写道: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这么喜欢菊花呢?

首先,陶渊明的原配妻子陈氏十分喜欢菊花。陈氏去世之后,陶渊明思妻心切,又在梦中见到了妻子。陈氏告诉他自己做了菊花仙子。陶渊明醒后在墙角见到一株茂盛的菊花。从此,他便爱上了菊花。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法证实,但在历史上陶渊明与妻子的确恩爱有加。陈氏死后,陶渊明还特地写了《闲情赋》来追忆亡妻。一向潇洒,豪放的陶渊明也会为儿女情长所困,可见他也是一位多情,浪漫的诗人。

其次,菊花有着隐逸的气质和孤标傲世的性情,它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贵,不像玫瑰那样妖娆,不像桃花那样美艳,它只在深秋默默开放,这正是陶渊明的精神追求。

古代人读书为了做官,而陶渊明却想远离这一切,比起官宦之旅,他更向往种豆南山下得田园隐居生活。在他所描绘的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或许这就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可惜他生不逢时,在那个年代,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

陶渊明一生安贫乐道,清廉正直,他的才情、他的洒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可敬!可叹!

篇3:陶渊明

你本是拥有荣华富贵的一代才子,然而你看到百姓的痛苦、官场的腐朽后,你明白自己已无力改变现实社会的污浊,于是心中的那股想法涌上脑海——做一位行者,不论尘世的喧嚣,做自己。

着一身布衣,穿一双芒鞋,飘然而去,与山间幸福相伴,赠给世人一个坚定的背影。

陶渊明在南山下隐居了两年左右,日子虽苦,穿着打了补丁的粗布短衣,吃不好也住不好,“但使愿无违,此中有真意”,都是出自这位本应享受富贵,但如今贫苦的人士之口。陶渊明素来淡泊名利,不追求繁华的社会,与世格格不入,甚有隐士风范。自得其乐,爱好读书,又不像世人一样深究,不像世人一样为了名利考官而学习,陶渊明为精神快乐,直率、豪放。爱好喝酒,而且一喝就喝个尽兴,期望不醉不归。陶渊明,性格有时候也比较安静,少说话,凸显出他的守志不阿。

吃,爱喝酒,但不能常常喝,因为家中贫困。所以经常到亲戚朋友家喝酒,家里盛饭的盆子,舀水的盆子经常是空的。

穿,打了补丁的粗布衣,没有金丝银缕的大衣,在寒冷的冬天无棉抵抗低温的恶袭。

住,四周空荡荡的没有任何装饰品,不能遮风蔽日。

南山月下的那轮明月,照亮了世人的迷茫,不为权利而读书,不为利益而拼搏,不为官名而生活。正是这轮明月,为世人迎来初升的朝光。

陶渊明,隐姓埋名生活在小山间里,就是为了能过上安静、悠闲的生活,抛开官场上的压迫、剥削,不是金钱为命,只为自己而活,一生安贫乐道。

篇4: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评价:

1、鲁迅:“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2、梁启超:“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3、林语堂说:“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4、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素材运用示例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一)高考作文优秀片段

篇5: 寂寞

第一次的相遇,让我深深喜欢上了你,你的无助让我十分同情,这只可怜的鸟儿,看到那样子,我决定把它带我家去,并起了好听的名字――绒绒。

还记得你浑身抽搐躺在路旁的情景,受伤的腿让你不能站立,折断的翅膀使你不能飞翔。那时,孤独和恐惧,和那种无助的眼神,从你目光中流露出。

绒绒,你离开我已经六天了,不知你想不想我,但是我很想你,我想你柔软的羽毛,我想你啄米时的每一个动作,我更想你身上那好闻的稻草香。

我不忍为你盖上那床“被子”,你永远的就要躺在地下了。永远的睡着了,再也不能醒来了!

我怕你永远的离开我,我怕你再也飞不上蓝天了……我真的好怕好怕,可是再怎么怕也无济于事了。你就这样静静地弃我而去了。

天国里,你又可以自由飞翔,随心所欲了。

眼看中秋节即将到来,我对你浓浓的思念你感受的到吗?望着日渐丰满的月亮,我对你的思念也越来越重。

一轮明月下,寄托了多少思念啊!中秋团圆之夜,你透过那层薄薄的“轻纱”,又看见了多少亲人?绒绒,在天国,你寂寞吗?

篇6: 寂寞

有一种感觉,萧瑟如古道渐凉的西风,凄美如暗自飘零的落花,是在时光的打磨下,在季节深深的暗影里,潜滋暗长,它叫寂寞。

寂寞是种很神奇的感觉,它仿佛是无孔不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愁肠。

一个人呆在空荡荡的家里时,我常常蜷缩在那柔软巨大绒白的沙发里,心空洞得仿佛被掏走,我就想象着自己在冷寂的风中伸开手指抓住那些盛开在风中大朵朵叫作寂寞的黯色云朵,让它们在我手掌的阴影里变得支离破碎,可是我还是被它那灼灼的光华烧疼了瞳仁,流下了眼泪。我是惧怕寂寞的孩子吗?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词,词中那淡淡的哀,丝丝的愁,并着词人内心无边的寂寞,总是让我感伤,我透过词感受着词人遥远的亲近,感受着他的孤单。我才发现原来寂寞也可以表达出来,就像作画、写诗、唱歌……

下雨时,我会莫名地感到寂寞。雨,只是诗化了内心的悲哀。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有时,我就想到了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夜深人静,却更难入睡,想想人生如寄蜉蝣于天地,想想人生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人生是一场旅行,所遇的人不过是中途上车,陪你走过一段路的乘客,他们终究会在不同的地点下车,剩下你一个人独自前进,人走茶凉,我们还是逃不出寂寞。谁也不能永远陪谁。烟花过后,有谁知道天空的寂寞。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不愧为圣哲,看问题一针见血,李白是寂寞的。他生于盛唐,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他有着“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勇气;他有让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的胆量,他有“寰区大地,海县清一”时的绝伦自信。可是,我还是认为他是寂寞的。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转身出长安时,那一身素白的衣裳,他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的寂寞仿佛不着边际的思绪,只是在那个年代,酿成了华美的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个寂寞的人儿,可是偏生个喜散不喜聚的性格。她的《葬花吟》,她的潇湘馆,她死时那个苦夜孤灯的时刻,她永远是世外仙姝寂寞林。现代的科学家也时寂寞的。有些人一生都在试验室中,进行那做过上千次的试验。可他们的寂寞却是成功的条件之一,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只有寂寞时,心是澄清,宁静的,一个人独处的日子,才会想得深远。

寂寞的日子就是无聊的,我曾经就抱怨这样复印般的日子为何要延续下去。有一天,我看到了一段话,感触颇深。“日子的延续是生命的需要”生命不都是这样的吗?慢慢地孕育。默默地生活,静静地逝去。我就想,寂寞又何尝不是内心的必然呢?寂寞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想象寂寞日子里的不寂寞。

有一种感觉,凄婉如秋日欲颓的残阳,惆怅如暗夜流落的冷雨,它叫寂寞。

篇7: 寂寞

他独自走在夕阳下。孤零零的。浑浊空洞的眼神如枯井一般可怕。

夕阳的余晖用力地将他的影子不断拉长,好像是在无情地拉扯着他的心。

他,年三十,家有一妻一子,妻子是教师,儿子刚上小学。

别人平时问起他的婚姻状况,只是木讷地点头,再摇头。先点头,再摇头,意味着什么?

到家了。家?不过是个冷冷清清的陋室罢了。一张破旧的桌子随意摆放在墙角,上面凌乱地堆着各种杂物。桌子旁还有一台电视机,彩屏,不过仅24英寸,这应该是他“家”中最值钱的东西了吧?

没有犹豫什么,他径直地朝他卧室走去。翻箱倒柜,吃了多少灰尘,费了多大劲儿,才将那真正值钱的东西找了出来。

他不禁狂喜,但又不禁泪流满面。点燃一根烟,妄图排解内心多年积淀下来的抑郁与苦闷,但又如何奈得了那悔恨的眼泪将烟头扑灭?他甩掉了烟头,找来一张乌黑的帕子将照片上的灰尘擦干,直到照片上的人能依稀可辨时,那不争气的眼泪又溅了出来。

照片上的人从左至右分别是他,他六个月大的儿子以及他的妻子。六年前的照片了。原本六年的情,却在两年前便被做了了断。

两年前,也就是在他儿子四岁的时候,他迷恋上了。他每天都赌。仗着自己工薪高,便和那些大款的老爷们儿赌大钱。手运不好时,一天下来便可输个几万块,以至于回家的路费都被输得精光。但他好面子,人家回去都是开私家车,自己也得和他们平起平坐。

陶渊明谥号

陶渊明文集

陶渊明饮酒

陶渊明桃花源记

陶渊明代表作

陶渊明 饮酒

陶渊明号什么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诗集

陶渊明名句

陶渊明的寂寞(推荐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陶渊明的寂寞,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