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澳大利亚城市社区的管理机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澳大利亚城市社区的管理机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澳大利亚城市社区的管理机制
澳大利亚城市社区的管理机制
在澳大利亚赫伯申贝的社区里生活,每个人都有权维护自己的安全,每户居民都积极参与维护本街区的'环境,以使自己的房地产增值.
作 者:叶齐茂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刊 名:城乡建设 英文刊名: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 关键词:篇2:澳大利亚留学城市
澳大利亚留学热门城市推荐
墨尔本
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是维多利亚州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亚的工业重镇。墨尔本以浓厚的文化气息、绿化、时装、美食、娱乐及体育活动而著称。墨尔本的绿化覆盖率高达40%,维多利亚式的建筑物、有轨电车、歌剧院、画廊、博物馆以及绿树成荫的花园和街道构成了墨尔本市典雅的风格。墨尔本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欢乐的城市,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为“澳大利亚的文化首都”。墨尔本拥有全澳大利亚唯一的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有辉煌的人文历史,也是多个著名国际体育盛事的常年举办城市。它是全球最宜居的6大城市之一。
墨尔本成新移民创业“福地”
墨尔本和悉尼人口的增长为两地经济增长带来强大的动力,并带动居民房产建设的发展。强大的经济环境,让墨尔本的州际净移民数量居全国之首,因为澳洲人都知道墨尔本是充满就业机会的“福地”。因此,墨尔本的房价也增长了2.8%.
特色行业:艺术、信息通讯技术、金融业、传媒业、生物技术、汽车工业
推荐专业:工业设计、汽车工程、经济、金融、传媒管理、生物工程、信息通信工程
院校推荐:墨尔本大学、蒙纳士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
悉尼
悉尼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也是商业、贸易、金融、旅游和文化中心。悉尼在澳大利亚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澳的30%左右。服务业是悉尼经济的主体,其中金融保险业占全澳行业产值的44%、房地产占41%、批发贸易占38%、制造业占35%、建筑业占34%、。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均在悉尼,澳53家银行有39家银行的总部设在悉尼,最大的.百家公司中,有四分之三在悉尼设立了公司总部或分支机构。来澳大利亚访问的国际商务人员几乎都要造访悉尼,同时大部分世界知名跨国企业也在悉尼设有分公司或办事机构。悉尼拥有450万人口,在基础设施安全与个人安全中排名前十。
特色行业:服务业、进出口业、金融业、会计业
推荐专业:国际贸易、物流、国际金融、会计
院校推荐: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
布里斯班
布里斯班是澳洲第三大城市,也是昆士兰州的商业、政治、文化中心。大堡礁、黄金海岸、布里斯班造就了世界级的休闲度假城市。布里斯班也是澳大利亚增长最快地区的中心。布里斯班接近亚太地区,它与亚太地区的航空和海上的联系都具有极好的条件。
特色行业:旅游业、创意产业
推荐专业:服务和旅游、动漫设计、艺术设计、视觉传媒
院校推荐:昆士兰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格里菲斯大学、邦德大学
珀斯
珀斯是非常受欢迎的世界观光旅游目的地。珀斯拥有广阔的居住空间及高水平的生活质素,于每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都是名列前茅,反映出珀斯无论居住环境,生活质素及社会福利等都是颇佳的城市。珀斯获得世界最友善城市首位,得到世界性的赞赏及认同。西澳大利亚拥有极丰盛的天然资源。由于亚洲经济正在迅速增长,特别是中国,需要从西澳入口大量的原料,造就了西澳大利亚及其首府珀斯的经济高速长。许多采矿业及与矿物有关的行业,在珀斯都设有总部。
西澳地区资源丰富,矿业发达,学习工程类的学生可以选择西澳的首府珀斯,珀斯对于工程类的毕业生需求巨大,毕业生起薪点达到7万澳币。西澳的科廷大学、西澳大学、莫道克大学都开设有矿业、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的相关类专业,而且提供宝贵的带薪实习。
特色行业:天然资源开采、电子产业、服务业
推荐专业:农业、工程与技术、IT计算机信息
院校推荐:西澳大学、科廷大学、莫道克大学
阿德莱德
阿德莱德是澳大利亚第五大城市,是南澳洲的首府和第一港口。人口120万。阿德莱德的经济以制造、军工和研究为主要工业。市内有大的制造、军工和研究区。50%以上的汽车产自阿德雷德。世界传媒集团“默多克新闻集团”在阿德莱德创办,默多克至今认为阿德莱德是新闻集团的“精神之乡”。
特色行业:汽车制造、生物科技研发、信息科技和电子
推荐专业:机械工程、生物工程、IT计算机技术
大学推荐:阿德雷德大学、南澳大学、弗林德斯大学
以上是澳大利亚留学热门城市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有意申请澳大利亚留学的中国学生有所帮助。如有更多澳大利亚留学问题,欢迎拨打热线电话400-088-6518咨询育路出国留学专家。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留学预科中心,获取更多的留学资讯。
篇3:城管局创新城市管理机制经验交流
城管局创新城市管理机制经验交流
今年以来,县城管局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建管并重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部门联动,实施多元治理。
一是对工业区、商业区、物流区、居住区、拆迁区分区制定管理规范,对后街里巷、城中村、城郊结合部,以及人流物流密集区、生态敏感区等落实管控措施,因地制宜明确不同的管理形式、管理标准和责任主体。
二是结合新型社区建设,实现城市管理由政府主导向村(居)民自治转变。针对拆迁安置小区业主户籍不同、职业不同,风俗习惯也存在差异的情况,安置小区选出回迁居民代表,除监督安置房建设质量速度、社区工作用房、物业用房配套外,还进行政策引导,牵头组建物业企业,进入小区管理。统筹考虑社区党建、居民自治、帮扶救助、居家养老、卫生服务、社区安全、环境治理、社区文化与属地管理的关系,不断优化资源配套,激发自治活力,努力营造自我管理的氛围环境。
三是创新思路,实现从政府单一管理,向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模式转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小区物业管理、路灯广告管理、环境卫生整治、园林绿化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农贸市场管理、环境污染管理、车辆管理,着力构建政府与社会互联、互补、互动的`管理网络,提升管理效能与品质。
二、源头防范,建立评估机制。
一是发挥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的作用,建立城市管理风险机制,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做到群众投诉件件有落实,既调动了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监督的积极性,又通过制定激励措施发挥群众参与城管的创造性,为城市管理献计献策,降低城市管理风险。
二是健全政府部门协作防范风险机制,整合管理机构、流程与资源,强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辖区社会组织、单位、企业以及公众的协同配合,提升风险防范效能。针对部门工作侧重点和法律依据的不同,构建既协同配合又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防止以收代管、以罚代管、只审批不管理,以及重突击整治轻日常监管等现象的发生。
三是立足评估体系科学化,评估方式多元化,评估制度规范化,完善风险评估工作机制,适时开展城市管理评估工作,不断调整工作方案、优化工作流程。
三、建管并重,提升管理实效。
一是根据城市范围的扩大,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合理确定城管执法人员编制,明确城管执法人员参公性质,解决年龄老化及车辆不足等问题,配齐城管治安办人员及装备。
二是开展规划建设对城市管理的影响研究,引导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相衔接。建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会商联办制度,通过城市管理者参与相关的规划建设,前移基础设施管理关口,实现建管并重,规划建设的偏差及时得到纠正。如在居住小区建设上,县城管局先行审视停车位的配套、洗车设施的配套、垃圾设施及公厕的布置,通过参与小区综合验收把好小区管理关口。
三是在强化队伍建设、构建建管并重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借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五位一体”的成功做法,制定城乡管理的一体化方案,创新城市管理的社会参与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监督与绩效评价机制,实现我县城市管理从问题式管理向预防式管理转变。
篇4:英语澳大利亚城市悉尼
英语澳大利亚城市悉尼
Sydney's landmark Opera House Australia's premier city is the oldest settlement in Australia, the economic powerhouse of the nation.The Sydney area was the ancestral home of the Daruk tribe, whose territory extended from Botany Bay to Pittwater. There are some 2000 Aboriginal (土著居民的)rock engraving sites in the Sydney area, and many of Sydney's suburbs have Aboriginal names. The city of Sydney began life as a penal colony(指英国放逐犯人的殖民地) in 1788, and for the next 60 years received the unwanted, persecuted and criminal elements of British society. Despite its brutal beginnings, the city's mixture of pragmatic egalitarianism(平等主义)and plain indifference has transformed it into a thriving multicultural society. Sydney now attracts the majority of Australia's immigrants and the city's predominantly Anglo-Irish heritage(传统)has been revitalized by large influxes of Italian, Lebanese, Turkish, Greek, Chinese and Vietnamese.
The centre of Sydney is on the south shore of the harbour, about 7km (4mi) inland from the harbour heads. The CBD (中央商务区) has become a mini Manhattan of skyscrapers vying(竞争的;竞赛的)for dominance and harbour views, but its relentlessness (指城市钢筋水泥建筑的丛林给人留下的硬邦邦的感觉) is softened by shady Hyde Park and the Domain parkland to the east, Darling Harbour to the west and the main harbour to the north. The Sydney Harbour Bridge and the harbour tunnel link the city centre with the satellite CBD of North Sydney and the suburbs of the North Shore. The city's airport, Kingsford Smith (otherwise known as Mascot), is about 10km (6mi) south of the city centre. Central Station, Sydney's main train station, is in the south of the city centre, and the main bus terminal is just outside it.
The city has a population of 3.7 million and is growing fast.
Darling Harbour, with its museums and shops, is a major tourist draw. The harbour is the focal point of the city, and its beaches, coves(小海湾), bays and waterside parks offer welcome release from the rigours (条件艰苦)of urban life. Criss-crossed by ferries and carpeted by yachts on weekends, it is both the city playground and a major port. The string of ocean beaches on the north and south shores offer dramatic cliff scenery, great waves and a close-up of Aussie beach culture at its best.Kings Cross is the city's budget accommodation (住宿经济)centre. There are heaps of good restaurants in Darlinghurst, Kings Cross, Paddington and Glebe, and a few around Circular Quay. For cafés, try Oxford and Victoria Sts in Darlinghurst, Stanley St in East Sydney, King St in Newtown or Norton St in Leichhardt. Sydney's theatres are scattered around the edge of the CBD, the Opera House is on the edge of Circular Quay. The best nightlife is centred on Oxford St and Kings Cross. Louts in the city centre on Friday and Saturday night can make it a less than enjoyable experience. The Rocks can be fun, but the area is overtly aimed at tourists.
扩展:日韩料理英语词汇
日本料理:
味噌汤miso shiru
天妇罗(甜不辣)tempura
寿司shushi
铁板烧teppanyaki
烤鸡肉串Yakitori
甜味烤猪肉teriyakii
日本火锅sukiyaki
生鱼片sashimi
清酒saki
芥末酱wasabi
荞麦面soba noodles
紫菜nori
芥末(其实是山葵)wasabi
味噌miso
鱼汤dashi
河豚fugu
七味粉shichimi
大麦茶mugi-cha
乌冬udon
金枪鱼maguro(tuna)
鲷鱼madai(sea bream)
黑鲈suzuki(sea bass)
鲣鱼katsua(bonito)
鳟鱼masn(trout)
鱿鱼ika(squid)
章鱼kato(octopus)
北极贝geoduck(mirugai)
韩国料理:
韩国烤肉Korean barbecue
石头火锅Jungol
韩国泡菜kimgee
篇5:完善社区管理机制调研报告
完善社区管理机制调研报告
完善社区管理机制调研报告12月26日,上海市**区**社区办事处正式成立。**社区在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一、**社区的居委基本情况
**社区现有2个居委会--海畔社区居委会和目华新村居委会,海畔社区居委会于8月成立。住户主要由原朱家村、胡滨村、柘林村、r缺村拆迁户组成,辖区总面积1平方公里。辖区内住宅楼共24栋99梯。辖区总人口698户1977人,常住人口608户1775人;流动人口244户780人。
目华居委会成立于7月。住户主要由原公平村、柘林村、**南村、林海村的拆迁户组成,辖区总面积0.93平方公里。住宅楼共38栋98梯。辖区总人口1733户2984人,常住人口450户1652人,流动人口387户1262人。
2个居委每年由社区下拨25万人头经费,另外的公共管理、服务经费由社区承担,比如,小区内添置晾衣架、户外凳之类设施共计投入经费20余万元。
二、**社区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主要成绩
1、健全社区党的领导组织体系
为发挥党在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社区党工委的领导下,健全了社区党的组织机构,实现了两个100%,即“一居一支”;同时突出了党建带团建和党建带工建。在各居委会均建立了不少于30平方米的“党员电化教育室”。
广泛开展了党员志愿者的活动。通过开展“社区党员办实事”、“争先创优”等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增强了社区党、团、工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发他们在社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党员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服务达500余人次。
2、健全居委会民主自治体系
为充分发挥居委会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依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各居民区组成居民会议,依法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并负责对社区的重大事务进行讨论、评议和制定社区的《居民公约》。居民委员会在办事处的指导下,健全了居委会学习、会议、考勤、评议等九项制度,实现了包括居民办事程序、居委干部职责、居委人财务管理、社区服务项目在内的居务公开。
为改善居委会办公条件,社区将居委会连入**政务办公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居委会办事效率。为居委会更好地开展社区服务、组织社区活动,在每个居委会还建成了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的活动站,实现了“一居一站”。
为提高居委会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社区对全体居委会主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人均培训时间达72学时。通过一年的努力,提高了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增强了自治组织的建议。
3、建立具有社团和中介性质的社区服务体系
根据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社区建立了“海畔居委残疾人协会”、“目华居委残疾人协会”和“**社区老年协会”。协会成员均由地区单位和居委会的代表组成。各协会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区社团组织承接了办事处剥离出来的部分社会服务职能,开展各项社区服务活动,在整合社区资源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区服务,维护社会稳定
从服务社区、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要求出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一门式”办公。服务中心大厅设9个办公窗口,将劳动就业、民政救助、医疗保险、残联等部门的工作统一安排,公开办公。综合服务中心对工作人员职责、工作管理制度、文明礼貌用语、为民服务承诺等内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保证了政务大厅方便、快捷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实现社区管理工作前延。
社区派出所在2个居委设立了社区警务工作站,使社会治安工作社会治安工作下移到各个居委会,切实作到了出警迅速、贴近居民、宣传到位,保证了解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社区与居委会协调解决了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发挥卫生服务的补充作用,使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满足了居民的医疗健康需求。
三、社区建设才刚刚起步,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社区居委会行政化问题严重。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并不是一级行政组织。实际上社区居委会的直接管理者是政府,管理模式基本沿用机关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社区的人财物支配权在政府,使社区工作自主性受到限制。
在资金管理方面,社区居委会花多少钱、花什么钱基本由政府决定,居委经费普遍存在和社区经费捆绑使用的情况。
二是资源难以整合。各级民政部门按照职能在社区建设工作中承担着组织、协调、统筹的作用,但实际上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的管理和服务中没有相应的财权和人权,因而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和组织手段,难以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发挥对社区发展的总体统筹和协调作用。各部门在工作重点下沉社区的过程中,都从自身工作的角度出发,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统一的合力,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如社区居民基本信息库建设,公安、劳动、计生等部门使用的是不同软件,社区居委会为此做了许多重复性的工作,造成很大的浪费,也加大了基层的负担。
三是社区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经费保障是社区居委会正常运转的基础。近几年来,各级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仍滞后于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面积的不断增加,各项开支的加大,社区维护运转经费将更加困难。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的开展和社区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四是人户分离难管理,安全隐患重重。现在各小区内住户主要由拆迁户、外来人员组成,居委干部基本上由原先的村委班子组成,而居民人户分离情况严重,管理难度加大。小区内车库基本上都挪作他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四、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目标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今后五年,社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需要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以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管理新机制、新格局。
第一,建立各方共同参与社区发展和管理的机制。建立新型社会化管理机制要实行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社区发展与管理为重点,政府、社会中间组织、企业、居民广泛参与,共同决定社区发展与建设事务,并享有社区发展成果的一种有别于过去那种只能以政府为主进行决策和发展的`管理机制。为此,应在法制框架下,鼓励和维护各种社会组织的发展,完善城乡社区居民自治体制,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组织体系,实行依法、科学、有序管理社区,更好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与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的作用,把城乡各项事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积极引导和稳步发展民间组织。民间组织是社会中间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要看到民间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表达不同社会群体利益和诉求,进行社会监督,培育文明生活方式,提供社会帮助和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在民间组织发展过程中,注意从组织的自律性,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引导,真正使民间组织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发展的社会单元,推动民间组织稳步发展。
第三,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者队伍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转型过程中新生的一支专门从事社会管理的中间力量,是社区进行自我管理发展的产物。()利用社区具有自治的特点,建立各种形式的社区作者队伍,利用社区工作者的特殊身份和专门知识,调节各种社会矛盾,在社区居民与政府,社区公民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实现社区的和谐发展。要注意不断培养和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政治思想觉悟、专业技术知识、法制意识、组织纪律性和奉献精神,这是社区工作者队伍取得工作成绩的前提和保障。
第四,健全社区基础设施,完善和提高社区发展和服务功能。社区是各类经济和社会组织活动的基本空间,也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进步的基础。加强社区物质基础设施建设,是夯实社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推进社区稳步、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继续增加教育投入,稳步改善和提高教育发展的条件;着力增加医疗卫生建设的投入,完善社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重点增加广播电视、交通通讯、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公益事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完善社区的各项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公益事业的服务水平。
篇6:城市社区管理论文
城市社区管理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现阶段国内大部分城市实施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社区管理体制已不符合新时期的实际需求,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很多城市已开始逐渐探索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路径。探索现代化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属于一项长期性的工程,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文章分析了社区管理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路径
前言
社区属于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工作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近年来城市化建设逐渐推进,社区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基层组织,其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所承载的功能也更加广泛。在新形势下,过去的社会管理体制难以符合新时期的要求,所以我国必须要进一步深化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社区管理体制。这不仅是社会建设发展在现实层面上的体现,同时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需要。
一、社区管理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发展经验表明,城市社区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城市文明的创造,所以是否能够探索出符合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实际情况的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城市化建设。要创建文明城市,首要工作在于创建文明社区,对城市实施综合治理,推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总的来说,社区管理对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有助于促进城市化建设进程。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十分繁重的任务,而仅仅凭借政府部门难以有效管理,如果继续沿用过去那种政府包揽一切的城市管理模式无法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应当进一步优化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确保城市管理的相关措施得以贯彻落实,促进城市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次,有助于保证城市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社区属于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当强化社会建设,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做好城市社区管理工作,有效协调社区中各居民的关系,有效化解各种矛盾问题,确保社区内部成员之间的和谐融洽,保证基层社会稳定,能够有效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再次,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城市社区是深入开展群众文化、卫生、体育以及各项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宣扬健康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的战略阵地,城市社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所以,促进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改革,是确保城市文明发展的有效举措。最后,有助于促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民主化进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符合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要求。另外政治民主化代表着人民群众更加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公共管理和政治生活中来。城市社区管理中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参与有效的实现了基层民主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直接体现,也必然会促进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二、社区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一)社区管理的含义
社区管理这一概念内容很丰富,近些年来被使用的较多,较频繁。它是指社区里面的各个社区基层职能部门、团体(组织)和社区居民在在特定的社区地域范围内,对社区的正常秩序和社区经济的发展等日常事务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二)社区管理的特征
我们从社区管理的定义和具体内涵不难看出,社区管理具有区域性、多样性和自治性的特征。
1、社区管理具有区域性
社区管理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围绕一定范围内的社区进行的,从管理内容上看,管理范围局限在社区范围内;从管理方式上看,主要发动社区内的各种管理主体,让他们发挥自身优势进行自我组织、服务和管理。现在的城市管理主要是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为带头的社区管理,他们将工作中心放在本社区,调动社区内的积极力量和可利用资源对本社区内的环境、卫生、文化等给方面协调管理。通过开展各项社区活动来提高小区内居民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同时,也要加强文化宣传工作,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来加强小区内居民的精神文明教育,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2、社区管理具有多样性
这里说的社区管理的多样性指社区管理主体日益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区内有街道办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也包含了政府职能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他们种类的多元性,共同构成了社区的多样化。他们每天在社区内活动,共同在本社区党工委和街道办主导下对社区进行管理,共同促进社区的发展。
3、社区管具有自治性
自治性是社区管理的性质,它强调社区内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功能使他们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和服务。社区内居住的人群中绝大多数都是居民,社群各项活动的开展也离不开居民的参与,因此,社区管理具有自治性。
三、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1、利用社区现有建设资源
无论是从目前我国的财政能力出发,还是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城市社区建设最关键的资源应当是社会,城市社区若强调拓展、优化以及整合内部资源,社区系统就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平衡,从而实现有效运转。第一,对于社区建设资源来源单一化的现状,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手段来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构建政府、社区以及社会三方共同投入的社区建设投资机制,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开放已有资源,通过款物资助以及智力投资等不同手段来参与到社区建设中;第二,对于社区内部资源的闲置现状,要积极组织进行调研工作,掌握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了解社区内部资源的存储量,同时根据调研结果来对社区规模进行调整,形成人力物力资源得以更加优化配置的现代化社区,促进社区内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第三,对于社区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前提下,结合社区居民的具体需求以及社区资源的实际特征,推出具有特色的便民服务以及文化教育服务等项目,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损耗。
2、积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要进行统一规划,明确规定市、区、街道、社区的相关职能定位。政府职能定位要坚持从控制转变为引导,坚持落实政企分开、政社分开以及政事分开的基本原则,把企业经济功能还给企业,还给市场,把剥离出的社会职能还给社会、还给社区,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让政府从过去掌舵与划桨的角色转变为只掌舵而不划桨的单一角色,慢慢的推进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权利分离,进而构建三元社会管理主体结构。详细来说,现阶段转变政府职能应当从下面几点着手:首先是真正尊重城市社区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地位,能够积极主动的维护这一地位,同时将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当成是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来抓,政府部门避免直接干预社区自治范围中的各项事务;其次是应当遵循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实际情况,合理的下放权力,提升社区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最后应当避免条块分割,采取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
3、建设专业社区工作者队伍
城市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管理效率,而社区管理效率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可度以及自身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所以,必须要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首先应当推进城市社区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适当增加社区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推进社区管理工作职业化,进一步探索社区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准入机制,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升,另外还可以从增加社区管理人员待遇,在物质方面给予城市社区工作管理人员以保障,让其能够安心开展好本职工作;其次是合理引入市场机制,实施社区管理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逐步扩大社区工作人员的来源,真正打造一支年轻化、专业技能强以及知识结构合理的管理人员队伍;最后应当做好对社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结合社区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培训社区管理人员,从而促进社区工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4、健全社区组织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应当通过法律的形式来确定社区管理委员会等决策组织的法人地位,给予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依法规定其和政府行为的边界,避免其成为行政部门的附属部门;第二,应当借助于相关规章制度,给予城市社区相关工作委员会或者执行机构一定权力。比如说对于城市社区的治安、卫生以及公共设施的保护,应当确保相关职能机构可以行使好自身的管理、检查以及监督处罚等权力,确保社区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出实际作用,避免存在过去居委会那种“看得见却管不了”的情况;第三,应当是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规范,确立社区中相关组织的职权范围和相互关系,构建对各个组织机构对工作的内外监督机制。地方政府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社区组织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不断强化社区居民的法治观念,提升执法力度,确保社区居民合法利益的实现。
四、结语
毋庸置疑的是,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具有多种模式可以选择,但也应当充分的认识到,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属于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程,新体制的建立以及旧体制的转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矛盾与问题,所以必须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现阶段,宏观社会结构依旧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发展的过渡性也决定了微观社区管理体制的过渡性,随着近年来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推进,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也必然应当紧随其后,对地方性的工作来说,应当在积极借鉴吸取已有模式的前提下,紧密联系地方实际情况,大胆创新,从制度上确保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实现,在反复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的发展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新涛.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探析———以河南为例[J].党政干部学刊,2017(2):24-27.
[2]沈瑞英,周霓羽.行政体制改革视阈下城市社区自治模式探析———以B市某花园社区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11):77-84.
篇7: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全文
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全文)
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社区档案(以下简称社区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档案,是指城市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以下简称社区各类组织)和居民在社区建设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数据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社区档案工作在业务上接受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民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 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应当重视档案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将档案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内容,促进档案工作与社区其他各项工作同步协调发展。
第五条 社区档案工作经费从社区的办公经费中列支,并应当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第六条 社区党组织或者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备专门人员管理本社区各类档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综合档案室。
档案管理人员应当经过档案专业知识培训,调离工作岗位时应当在离职前办理档案交接手续。
第七条 社区综合档案室或者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宣传、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指导、监督本社区文件材料的归档、整理和移交工作。
第八条 社区档案由社区综合档案室或者档案管理人员集中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擅自销毁。
第九条 社区建设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可以分为文书类、科技类、会计类等三个大类,具体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参照本办法附件。
第十条 社区文件材料的归档,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当齐全、完整、排列有序;装订结实、整齐;备考表填写真实、清楚;归档文件目录或者卷内文件目录明晰、准确;
(二)归档的文件材料中有照片或者复印件的,应当图文清晰;
(三)归档时间:
文书材料于次年6月底前归档;
科技文件材料在科技活动结束后1个月内归档;
会计材料由会计部门在会计年度终了后保管1年,于次年3月底前归档;
声像材料在活动结束或者办理完毕后随时归档;
实物材料及时归档;
电子文件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和《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DA/T38)的要求整理。
第十一条 社区档案按照下列规则进行分类编号:
(一)文书档案按照年度——问题(社区党建、居民自治、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进行分类,参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以件为单位,按年度——问题——保管期限排列编号;
(二)科技档案中的基建档案按照工程项目分类整理,按照项目——时间排列编号;设备仪器档案按照型号分类整理,按照型号——时间排列编号;
(三)会计档案按照年度——类别(报表、账簿、凭证、其他)分类整理并排列编号;
第十二条 社区综合档案室或者档案管理人员应当设立专室或者专柜保管档案,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高温、防潮、防光、防尘、防鼠、防虫、防磁等措施,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十三条 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档案及其保管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形成安全检查记录;如有破损、霉变、虫蛀、褪色等现象时,应当及时修补、复制或者进行其他技术处理。
对声像档案和电子档案,要定期检查信息记录的安全性,确保档案可读可用;有条件的地方要及时对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转化,以利于长期使用。
第十四条 社区综合档案室或者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建立档案统计制度,对档案的收进和移出、保管数量、借阅和利用效果、销毁等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统计。
第十五条 社区综合档案室或者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利用制度,为档案利用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供方便。
利用档案时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手续,并及时做好利用效果登记。
档案管理人员应当认真检查归还档案,如发现有短缺、涂改、污损情况,要及时报告并追查。
第十六条 社区应当组织成立档案鉴定工作小组,对已到期档案及时进行鉴定。
鉴定工作小组由社区档案管理人员和形成档案的组织的人员(或者居民代表)组成,鉴定后应当形成档案鉴定报告。对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应当清点核对并编制档案销毁清册,经过必要的审批手续后按照规定销毁。
禁止擅自销毁档案。档案销毁清册应当永久保存。
第十七条 社区档案应当依法保持齐全完整,不得随意将社区档案拆散、重新组合。
第十八条 社区综合档案室或者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围绕社区中心工作和居民利用需求,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
第十九条 社区档案管理应当积极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
第二十条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内容的档案的保管、利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对档案有损毁、丢失以及出卖、涂改、伪造、泄密等情况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商同级民政部门,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档案局和民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1月1日起实施。
篇8: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比较分析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比较分析
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在社区区域范围与文化内涵方面与国外不完全相同,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不及国外发达国家;社区文化活动内容与国外相近,但整体上优于外国,尤其是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别具特色;国外社区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文化设施管理的先进经验,可资借鉴;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在发挥社会团体积极作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 者:赵秋霞 作者单位:中共偃师市委党校,河南,偃师,471900 刊 名:洛阳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YANG UNIVERSITY 年,卷(期):2004 19(3) 分类号:G04 关键词:城市社区 文化建设 特色 优势 比较分析篇9: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
社区文化作为基层文化对居民群众的影响越来越大,文章以福州市鼓楼区“一老一少一普”项目为例,总结了鼓楼区推进“一老一少一普”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一老一少一普”
社区在城市居民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区文化对居民的影响也逐渐增强。社区文化作为基层文化,其建设水平影响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影响社区的稳定和谐,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鼓楼区围绕福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总体要求,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少儿成长服务站、文化普及服务站建设为依托,着力打造社区“一老一少一普”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满足省会核心城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一、鼓楼区推进“一老一少一普”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老一少一普”是鼓楼区委、区政府开展的为民办实事项目,20xx年至今,短短x年时间, xx个社区全部完成了“一老一少一普”场所设施的布置完善,让社区居民活动有了好去处,而且每个社区都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的甚至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鼓楼区开展“一老一少一普”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区委政府支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考察de指示精神,鼓楼区以“一老一少一普”为抓手,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一老一少一普”领导小组,充实人员力量,健全组织机构,区民政局、教育局、文体局牵头,构建区、街镇、社区三级文化服务工作网络。二是召开联席会议。建立“一老一少一普”联席会议制度,将“一老一少一普”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三是出台政策文件。注重“一老一少一普”政策的研究、制定与落实,出台了关于开展“一老一少一普”的实施意见、建设标准、考评办法等文件,为全区“一老一少一普”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多元经费保障。
一是实施政府优先投入机制。20xx年鼓楼区出台关于加强社区服务规范化建设的相关文件,对新购、租赁、装修的社区用房建设项目按照标准给予经费支持。将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工作服务站的工作经费、人员报酬、办公服务用房设施、社区信息化建设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格局。探索有效的社区文化服务资金募集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社区文化建设,形成了以区、街(镇)财政投入为主,省、市资金补助及社会资金为辅的多元投入格局。
3、资源有效整合。鼓楼区作为省会核心城区,辖区内有大量省市直机关、科研院校、律所医院等资源,各社区积极调动辖区资源,开展特色活动。如整合非遗文化资源,开展非遗图片展览、实物展示、民俗及项目展演等活动;整合图书馆资源,成立社区流动图书室,确保图书数量并定期更换;整合法治资源,挖掘辖区内公安、法院、检察院、律所等法治力量,设置“老少维权岗”;整合志愿者资源,凝聚志愿力量为社区居民开展爱国教育、健康讲座、应急救护、科普宣传等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4.人才有力支撑。
一是充实队伍。在全省率先实施“一社区一大学生”、“一社区一社工师”计划,公开招聘社区工作服务站专职人员。二是落实待遇。鼓楼区落实社区文化工作者参保和住房公积金政策待遇,鼓励参加社会学历教育、专职社会工作者知识培训和考试,开展绩效考核、实施绩效奖励。三是加强培养。各街镇、社区不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区委党校、区文化馆、林丹社工培训基地、三山艺术团等载体,不断提升社区文化工作者专业素质。每年定期举办“城市建设与社区管理培训班”、“社区主干社会管理创新培训班”等,对社区主干进行社区治理知识系统培训,并组织社区主干到新加坡、香港、广州、南京、上海等地学习。
5、社会力量参与。
一是政府购买服务。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服务,坚持让专业的人来办专业的事。如将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融入6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助、康复护理、健身锻炼、心理咨询、精神慰藉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与福建乐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福聚鼓楼?爱在社区”、“名师讲坛”等公益文化活动,邀请文艺团体、名师大家、业余文艺爱好者等登上社区舞台,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二是社区购买服务。除政府为各社区购买的规定服务项目外,各社区亦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积极引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组织,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如洪山镇携手广州启创社会服务组织,为居民解决就业、养老、社保、托管等问题;观风亭社区与海都公众社工服务中心合作,开设手工制作培训班;金汤社区引入福州阳光创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社区居民打造美食、爱心、养生、环保等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6、场所设施完善。
一是规范场所服务标准。鼓楼区委、区政府统筹做好社区文化办公场所和活动服务建设工作,提出“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的要求,促进社区文化服务资源均等化、优质化。二是加强场所检查验收。区委成立5个验收组对“一老一少一普”服务场所进行检查验收,召开验收工作专题点评会,督查各社区有序安排时间进度,确保成效。三是多措落实场所设施。充分挖掘各社区办公楼、厂房、办公用房等闲置社会资源,通过购置、改建、扩建、租赁、调剂使用、落实开发商配套等方式,确保社区文化服务场所落地。鼓楼区69个社区用房面积全部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其中办公场所200平方米,文体活动场所300平方米。各社区服务站因地制宜设置阅览区、科技区、区、电脑区、健身区、亲子互动区等,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四是强化街镇属地责任。各街镇切实担负起统筹管理本地文化设施的职责,加强文体设施常态化维护,保障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转。
7、活动丰富多样。
鼓楼区“一老一少一普”服务站广泛开展各类活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一是为老服务温暖贴心。
xx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开元社区的闽剧票友沙龙、观风亭社区的主题手工制作等活动各具特色,有效地丰富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二是少儿服务生动活泼。各社区少儿成长服务站为周边中小学生提供公益性的文体活动、课业辅导、专业讲座、亲子阅读、社区实践等文化服务,寒暑假结合夏令营或冬令营开展活动,寓教于乐,效果颇佳。三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普及服务站以居民需求为着力点开展各类活动,如树兜社区开展书画作品展,洪山桥社区开展健身广场舞教学,开元社区定期举办公益瑜伽学习培训,既丰富社区文化,又亲近邻里关系。
二、推进“一老一少一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鼓楼区“一老一少一普”工作在短短时间内取得重要成效,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健全。
社区文化建设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管理主体单一。政府虽然投入众多人财物力成本,但社区成员归属感不足,对社区文化建设认识不足,认为这是政府的责任,与自身关系不大,自己只是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建设者、主导者,导致社区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强。
2、专业人才缺乏。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门综合科学,工作面广而庞杂,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和学问,尤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社区文化工作队伍专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社区文化工作者数量较少,且专业化程度低,素质不均衡,结构不合理,尚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3、资源整合不充分。
各社区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如在资金来源上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等的作用;在活动项目上没有充分发挥中医馆、农科院、电视台等辖区内单位的作用;在人才资源上,没有充分发挥应急救护、文化宣传等志愿者的作用。
4、社会力量较少。
社区文化建设中,社会力量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规模大实力强的专业社会服务组织太少,无法满足社区长期性多样化合作的需要。社区举办主题活动,大多是临时寻找能够承接的社会组织,但社会组织良莠不齐,不能完全保证活动效果。
5、社区间发展不均衡。
鼓楼区xx个社区同时开展“一老一少一普”文化活动,有的社区场地建设和活动开展都进行得非常顺利,而有的社区却困难重重,发展不均衡。如开元社区定期举办闽剧票友沙龙、公益瑜伽学习等活动,常态化的活动已成为特色品牌;洪山桥社区的健身广场舞教学、观风亭社区的主题手工制作培训也深受居民群众喜爱。而有的社区文化活动内容陈旧、缺少新意,较难引起群众共鸣。
三、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深入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让居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强政府主导,建立长效机制。
一个项目开展之初,如果能得到政府的推动和引导,其动员部署、组织实施会得到更有效的保障,项目开展会更顺利。一是政策要予以支持。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党委政府应将其作为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相关文件,给予高度重视。二是资金要强力保障。经费是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最基本的物质保障,没有经费支持,社区文化建设很难进行。
政府应将场地设施、人员工资、活动开展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社区文化建设解决后顾之忧。三是部门要协同合作。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民政、文体、教育、老龄、财政、人社、卫生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四是街镇要有效管理。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常态化的工作,落实街镇属地责任,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为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2、引导居民参与,提高群众热情。
一是实施居民自治。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的同时,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治理,随着社区文化建设的成熟,让居民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可借鉴小区业主委员会的形式,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等,让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
二是建立反馈机制。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建立“问需于民”的反馈机制,开通社区居民意见建议箱、QQ群、微信群等,定期梳理汇总居民留言,以群众需求来确定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对已开展的活动倾听群众反馈,在今后予以改进提升。
三是加强舆论宣传。社区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张贴公告、横幅,QQ群、微信群发消息等形式进行宣传,提升居民的知晓率。
四丰富文化活动。社区开展文化活动不能内容陈旧、千篇 一律,要有新意,能满足群众需求。如针对老人、孩子、全职妈妈、弱势群体等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在特定节日开展特定主题的文化活动,引起共鸣。
3、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招录专业人才。通过公开招录方式,吸引专业人才进入社区文化建设队伍。二是培养提高素质。根据需要,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与技能培训,提高工作者素质。三是落实相应待遇。落实社区文化工作者的工资、保险、公积金、奖金等待遇,使他们安心投入工作。四是选聘兼职人员。社区文化工作经常遇到人员不足、专业不适的情况,可择优选聘兼职人员,如邀请兼职教师、医生、律师等,为社区居民带来书画、义诊、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4、挖掘社会力量,促进长效发展。
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合力的.强大作用。一是资金资源方面,除了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外,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引入企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的资金,扩大资金来源。二是服务资源方面,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和组织,增大向社会力量购买文化服务的力度,提升社区文化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三是活动资源方面,应注意对传统文化、流行文化、民族宗教文化的挖掘;加强对辖区内图书馆、学校、律所、电视电台、医院等资源的挖掘共享。四是人力资源方面,广泛凝聚志愿力量,对志愿者根据服务时间、服务类型、服务内容等进行梳理,在活动需要时有效调动志愿资源。
5、借力“互联网+”,推广社区文化。
深化“互联网+社区文化”理念,以信息化为抓手,以实体服务为支撑,构建规模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社区文化网络服务系统。
一是优选运营商。实力强服务优的互联网运营商是成功打造“互联网+社区文化”的重要基础。社区文化网络服务系统面向广大社区居民,应满足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内容丰富、互联互通、维护及时等基本要求。
二是优选服务商。选择与符合一定标准的超市、家政、书店、医药、餐馆、早教、托管等服务单位和商家签订服务协议,打造社区“15分钟服务圈”,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是精选信息内容。社区文化网络服务平台上,信息的发布、传播、分享等都要有专人监管,保障平台的健康运行。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图片、视频等,人人可以发布;社区居民的活动视频在获得大家同意后可发布到外部公共网络,提升社区文化的传播效率和社会价值。
四是拓展虚拟服务。如为老年人配备“一键通”手机,提供出行定位、智能识别、电子保姆等服务;以政府投入带动和支持适合青少年的智能化产品、应用软件(APP)等设计开发和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叶长丽,《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究 ——至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个案分析》,华中师范大学,2013
[2]王倩茹,《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华北师范大学,2013
[3]郭玉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以荆州市沙市区为例》,长江大学,2013
[4]李广宝,《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5]韩瑞红,《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11.5
[6]朱侯平,《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1
[7]王健,《十七大以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齐鲁工业大学,2013
[8]段洁茜,《新时期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
[9]侯婵媛,《论社区工作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西北大学,2012
篇10: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论文
一、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社区文化的定义:
“社区”一词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其著作《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提出,滕尼斯在本书中将人类群体分为两种类型,即社区和社会。社会是社会共同体,以目的、利益、契约以及距离为基础;社区则是生活共同体,以地域、意识、行为以及利益为特征。然而“社区”一词引入我国却是在xx年,由此可见,社区一词虽然较早的引入我国,但其广泛普及和发展确是在近几年。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城市社区的建设仍处在一个相对初级的状态,社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单位,物质文明的发展必然要带来精神文明的广泛需求,只有大力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曰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提高居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味,为构建和谐社会铺垫有力基石,这无疑是整个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文化与社区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上生成的。社区是文化的土壤,社区结构的形成端赖于文化的制约,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又存在于社区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之中。社区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它生于城市社区这一片独特的土壤上,是社区居民共同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阶段。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城市基层文化设施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群众生活进一步丰富。在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社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以城市广场、生活小区为依托的中老年日常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已经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相结合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网络。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当前,我国根据各地区地域文化差异等多角度的特点,在全国范围内积极的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各地区的社区文化建设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社区文化的发展初具成效,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将育人,育才作为兴国、强国的重要途径。
那么社区作为与居民接触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组织,其文化方面的建设的成果直接影响居民的道德品质、文化、内涵等综合素质。在早期的社区中,由于社区内缺少硬件设施的建设,使得社区内居民文化活动单一,局限,无法满足社区成员对日益增长的物质及文化方面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我国首先加强了全国范围内社区硬件方面的建设,包括各类各项文体设施的普及等等。
2、在早期的社区中,由于缺少传播先进文化的队伍,导致社区成员对社区文化的建设意识淡薄。
而在现有的社区中已经基本形成了有政府部门为领导的文化建设队伍,这支队伍从社区中来到社区中去,既是社区文化的建设者,同时又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受益者,他们多来自于社区中的普通百姓,多为年长者,为社区文化建设发挥余热,建立各种文化组织,各种艺术协会,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现阶段的社区文化建设正向着更为规范,更有组织性的方向发展。
由于人们对社区文化的迫切要求,全国各地的政府也逐步把建设重点向社区建设方向转移,这也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政府部门为社区的工作人员提供固定的工作场所,并提供专职人员负责社区内的各项事务管理,尤其在社区文化方面的建设成果尤为显著,社区文化活动开展越来越丰富,其中包括社区宣传、文艺表演、科学知识的普及、道德规范、文明教育等文化娱乐相结合的各项活动。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社区文化建设正向着一个更为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有组织,有纪律地不断向前发展。
二、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的国民经济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有效促进了精神文化方面的发展,客观的说,社区文化的发展在获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的社区文化的建设从整个世界范畴来看,仍然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水平,这是我国目前的国情所决定的,那么针对制约社区文化建设的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
1、政治干预,导致自治意识缺失。
在我国,社区文化建设最早始于政府行政部门主导及干预,社区成员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态度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就导致了社区成员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程度较低,目前,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往往只重视的是硬件方面的建设,却忽视了社区成员对文化追求的自主意识,这就引发了政府与民众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分歧和矛盾,导致了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客体模糊,社区成员的自治意识缺失。
2、社区成员间的社会关系建立相对缺失。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也越来越优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从群体性向独立性方向发展,居民希望生活有更多独立的空间,且更具隐私性,并逐渐摆脱父母与子女间,同事之间等社会关系形成的群体居住形式;同一社区的居住人群不再是单独的。
澳大利亚城市社区的管理机制(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