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ily是酷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论惯性-物理学毕业论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论惯性-物理学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助大家!
- 目录
篇1:论惯性-物理学毕业论文
论惯性-物理学毕业论文
摘要:对经典力学范围内现行的惯性观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对于惯性要区分:个别研究对象的性质与存在的性质;保持某种状态的性质与改变某种状态的性质;物理学规律的动力学特性与审美性。
关键词:惯性;存在;时间;空间
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础性观念,并且惯性问题也是经常被物理学界讨论的一个话题(1)。可是,尽管经典力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大部分的物理教师在此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的混乱性(2),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惯性进行了讨论,望引起大家的共识。
一、惯性的意义
大家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3)。一个物体,只要不受外力作用,原来静止的就会一直静止下去,而原来运动的则会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这里的问题在于:惯性是否是物体的性质?依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任何物体均具有惯性。因而,看来惯性不是被研究物体的性质,因为这一性质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也就是说它与物体的个别特征无关。因而,惯性只能是存在的一个特征,是被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在此对象上的表现。换一句话说,它是存在于物体周围的一种条件,一种约束。
二十世纪初,德国数学家诺特尔(4)证明了:空间平移对称性导致动量守恒、空间转动对称性导致角动量守恒、而时间均匀性导致能量守恒。事实上,物体的惯性是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必然结果。因而它与个别的特殊研究对象无关。惯性不是个别存在物的性质,个别存在物只是惯性的显现者,惯性的本质与个别存在物的特性无关。从而我们就不能用反映个别存在物性质的量(例如质量)来测度惯性。因为惯性作为存在的一种显现,并无大小可言,它只是存在之状态的表达。
二、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无关
通常认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是据于这样的理由:质量大的物体在相同的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这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所得到的基本结论。而事实上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难还是容易是与惯性无关的。惯性所揭示出的物体之性质不在于其使(或抗拒)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或代表改变的难易程度的能力,而在于它的保持某种特定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本领:在最相似的物之间,错觉说着最巧妙的谎;最小的罅隙是最难度(5)。因而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倘若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的话,则我们也可以说力与惯性也有关系。因为对于相同质量的物体而言,力越小其运动状态就越难改变。因而,也即力越小物体的惯性越大。事实上,在惯性概念发展的最初时期,牛顿就将惯性与力进行等价的思考,当然现在大家知道牛顿的把惯性等同于力的思想是错的了。如果要说质量与惯性确有联系的话,作者以为也只能从这样的一个视角来看:惯性是由其表现物体周围存在着的与时空有关的天体质量分布情况决定着的性质。这是因为,根据广义相对论,空间的性质是由天体质量的分布所决定的。至于时间,自从奥古斯丁(6)提出“什么是时间?”以来,人们还没有认清它的真面目,也因而从更深的层次上而言,人们只认识到什么是惯性而还没有搞清惯性是什么。
惯性不是一种由个别物体自身所具备的原因(诚然,所有物体均会表现出惯性),它不是我们的一种吃力的、需要支撑的、痛苦感的反映,事实上,它是存在之美感的绽开。因而“惯性是物体对任何改变其运动状态的外来作用的阻抗的性质”(7)这样一种说法就是不当的。因为这一注释还是从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分析而来的,在这一注释中已经隐藏了牛顿第二定律及对惯性与物体质量等价的认同感。其实,惯性是一种令人十分安全的、舒适的、和谐的存在之性质,它使物体的存在行为非常简单,而人们也往往由于常见到这种存在的简单性而忽视了它的深层含义。静止的永远静止,运动的永远作匀速直线运动,惯性就是将存在如此单调而重复地显现在人们眼前。凡是背离了这两种物体的存在情况而用惯性去解释其存在原因的,作者以为均属一种不当的诡辩行为。可是这种诡辩行为不仅麻木了人的脑神经而且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教科书(8),我们来看一些下面的例子。
例1.惯性也有不利的一面,高速行驶的车辆因惯性而不能及时制动常造成交通事故。所以,在城市的市区,对机动车的车速都有一定的限制,以利于行车安全。(9)
在这里,不能及时制动是由于惯性还是由于制动力不够大?略作思考,读者就可判断出是由于后者。将惯性看成一种破坏力是十分荒唐的。而发生交通事故的真正原因是,由于车辆质量较大,而相应的制动力在如此质量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加速度很小,不能使车辆很快地减速,从而在短时间内停下来。倘若对于质量较大的车辆来说制动力也允许更大,那么作者认为还是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制动车辆的。
并且,这个例子中的“高速行驶的车辆”及“对机动车的车速都有一定的限制”的字句很容易使学生认为惯性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误导。
例2.把斧柄的一端在水泥地面上撞击几下,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了,这是什么缘故呢?(10)
通常标准答案是这样的:开始斧头和斧柄同时向下运动,当斧柄遇到障碍物时突然停止,而斧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这样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了。
事实上,斧头在斧柄上套牢是由于斧头克服了阻力相对于斧柄运动了一段位移,而惯性不是克服某种阻力使斧头运动的原因。在此问题中的一个效果是斧头相对于斧柄产生了某种(克服一定力的)运动,因而我们必须以斧柄为参照系来考察此种运动的实质。当以斧柄为参照时,实际上斧柄在撞击的过程中是一个非惯性系,它相对于惯性系有一个向上的加速度。因而斧头在此参照系中必受到一个向下的“惯性力”,正是此力与斧头的重力克服了斧头与斧柄之间的弹力与摩擦阻力使斧头相对于斧柄前进了一段位移,从而使斧头在斧柄上套牢。如果一定要以地面为参照系来看斧头在斧柄上套牢的问题,那么可以这样认为:虽然斧头在斧柄上向下套牢的过程中没有受到除重力以外的向下的另外力,但相对于地面而言斧头具有一定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正是这个能量克服了阻力作功从而转化为内能。所以从效果上看,一是斧头相对于斧柄向下移动了一段位移,二是斧头与斧柄的接触面上在发热。
篇2:惯性物理学论文
摘 要:对经典力学范围内现行的惯性观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对于惯性要区分:个别研究对象的性质与存在的性质;保持某种状态的性质与改变某种状态的性质;物理学规律的动力学特性与审美性。
关键词:惯性 存在 空间
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础性观念,并且惯性问题也是经常被物理学界讨论的一个话题。
可是,尽管经典力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大部分的物理教师在此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的混乱性,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惯性进行了讨论,望引起大家的共识。
一、惯性的意义
大家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个物体,只要不受外力作用,原来静止的就会一直静止下去,而原来运动的则会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
这里的问题在于:惯性是否是物体的性质?依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任何物体均具有惯性。
因而,看来惯性不是被研究物体的性质,因为这一性质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也就是说它与物体的个别特征无关。
因而,惯性只能是存在的一个特征,是被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在此对象上的表现。
换一句话说,它是存在于物体周围的一种条件,一种约束。
二、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无关
通常认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是据于这样的理由:质量大的物体在相同的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这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所得到的基本结论。
而事实上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难还是容易是与惯性无关的。
惯性所揭示出的物体之性质不在于其使(或抗拒)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或代表改变的难易程度的能力,而在于它的保持某种特定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本领。
惯性不是一种由个别物体自身所具备的原因(诚然,所有物体均会表现出惯性),它不是我们的一种吃力的、需要支撑的、痛苦感的反映,事实上,它是存在之美感的绽开。
因而“惯性是物体对任何改变其运动状态的外来作用的阻抗的性质”这样一种说法就是不当的。
因为这一注释还是从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分析而来的,在这一注释中已经隐藏了牛顿第二定律及对惯性与物体质量等价的认同感。
其实,惯性是一种令人十分安全的、舒适的、和谐的存在之性质,它使物体的存在行为非常简单,而人们也往往由于常见到这种存在的简单性而忽视了它的深层含义。
静止的永远静止,运动的永远作匀速直线运动,惯性就是将存在如此单调而重复地显现在人们眼前。
凡是背离了这两种物体的存在情况而用惯性去解释其存在原因的,作者以为均属一种不当的诡辩行为。
可是这种诡辩行为不仅麻木了人的脑神经而且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教科书,我们来看一些下面的例子。
例1.惯性也有不利的一面,高速行驶的车辆因惯性而不能及时制动常造成交通事故。
所以,在城市的市区,对机动车的车速都有一定的限制,以利于行车安全。
在这里,不能及时制动是由于惯性还是由于制动力不够大?略作思考,读者就可判断出是由于后者。
将惯性看成一种破坏力是十分荒唐的。
而发生交通事故的真正原因是,由于车辆质量较大,而相应的制动力在如此质量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加速度很小,不能使车辆很快地减速,从而在短时间内停下来。
倘若对于质量较大的车辆来说制动力也允许更大,那么作者认为还是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制动车辆的。
并且,这个例子中的“高速行驶的车辆”及“对机动车的车速都有一定的限制”的字句很容易使学生认为惯性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误导。
所有的老师都要求学生不要把惯性与惯性定律混为一谈,可是当我们的老师用动力学的观点来看待惯性――也就是说,把惯性与牛顿第二定律混为一谈的时候,对学生的这一期望是合适的吗?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当教完一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与规律以后,就要求学生用它们解释自然现象。
事实上,物理学中有些基本概念与规律不是要求我们去解释自然现象,它没有这个功能,它只是告诉我们要去感受些什么,它提供给我们的不是一种推理的方式,而是一个判断的原则 :它促成我们的判断更接近于自然之美的呈现。
参考文献
[1]邹荣.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吗[M]新世纪教育文集.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11,1版,454.
[2]邓昭镜.邓玉兰. 质量是惯性的量度,还是物质之量的量度. 物理教师,2000,12,33.
[3]徐祖年. 质量是惯性或引力的量度. 物理教师,2001,11,27.
[4]梁昆淼.力学,上册(修订版).高等教学出版社,1978,12修订第2版,64.
[5]漆安慎 杜婵英. 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7,1版,222.
[6]〔美〕阿 ・ 热.可怕的对称.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1版,126.
[7]曾谨言. 量子力学 卷Ⅱ.科学出版社, 1993,9,1版,231.
[8]尼采文集,查拉斯图拉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11,1版,163.
篇3:物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物理作为高中课程中的重要学科,对于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具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高中学生对于物理这一学科的教学需求日益攀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难以对其进行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逐渐广泛应用于各大高中物理课堂当中。本文特对将多媒体艺术与高中物理进行有效结合的相关策略做出了探究,以期为后期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高中物理;有效性
鉴于物理教学的复杂性与抽象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将某一知识点的概念对学生进行直观的表达,导致学生时常难以真正参与课堂、深入课堂。在科技发展的大力推动之下,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可适当采用多媒体艺术作为课堂辅助手段,由此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与清晰度,使学生更易消化教学知识点。本文特立足于高中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对如何将多媒体艺术与物理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提出了几点建议,总结如下。
一、以多媒体艺术引出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渐渐凸显,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要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提升,首先便需要学生在课堂中的高度参与[1-2]。然而要使学生在相对枯燥的物理课堂中高度参与却并非易事,需适当借助必要的外界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基于多媒体艺术在文字、声音、图像等因素方面的兼容性,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利用其新颖、直观的教学优势,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摩擦力》这一章节的授课之前,教师首先可利用多媒体艺术向学生播放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相关片段,如车辆在陡峭不平的山路上行驶,或小孩在光滑的地面上溜冰等。通过播放这些相关片段,教师可由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路面的平整度可对车辆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造成怎样的影响?”、“溜冰过程中,滑动的摩擦力受什么因素的影响?”以这一方法将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引出,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抵触感,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多媒体艺术创设教学情境,深入理解物理概念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代入,并以直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知识点概念的理解中来[3-4]。在教学情境创设的课堂中,多媒体艺术可有效发挥出防止情境抽象化的作用,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具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例如,在进行《万有引力》这一章节的授课时,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播放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的画面,画面中牛顿望着掉落的苹果,对苹果掉落的原理陷入了沉思。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设想,假如自己是牛顿,当看到苹果掉落的场面时,可能会产生怎样的疑问,这些疑问又该用怎样的原理进行解释。最后,在教学情境的带入作用下,教师可向学生进行万有引力相关概念的讲解,有了前期多媒体艺术的辅助作用,学生在进行理解与消化时,难度便得以大大降低。总而言之,利用多媒体艺术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新颖性与趣味性,有利于促使学生深入课堂;另一方面,物理知识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而多媒体艺术正好具备了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便可实现教学价值的大幅提升。
三、以多媒体艺术开展模拟实验,提高授课直观性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的关键阶段。但在传统物理课堂的实验过程当中,演示过程的视觉效果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许多学生难以清晰、具体地观看整个实验过程,致使实验的价值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针对上述问题,可对多媒体艺术进行适当利用,以多媒体艺术来实现实验视觉效果的大幅提升,通过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在保证了实验效果的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实验的观赏性。以《弹簧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这一章节的实验为例,教师可通过投影仪播放的功能,将弹簧在无负重状态下与负重状态下的长度变化向学生进行展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将重量一致的钩码逐步叠加于弹簧下端,并要求学生仔细观看,每叠加一个钩码时,弹簧长度的变化。总而言之,通过利用多媒体艺术开展模拟实验,一方面,可有效提高知识点讲授的直观性,对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具有着重要的教学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物理教学的枯燥性,给予学生新奇、生动的课堂体验,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中,多媒体艺术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也要求着教师时刻立足于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根本教学需求相互结合,防止出现“教”与“学”的脱节现象,实现多媒体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王琦.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82.
[2]张会良.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使用[J].赤子,2015(05):288.
[3]王平锁.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学周刊,2015(03):96.
[4]郑珊,陆星琳.物理学习环境的内涵与分析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5,36(04):33-37.
篇4:物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物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题目:一类不可逆量子斯特林制冷机的性能特性研究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 一些文献应用量子统计理论, 对量子热力循环作了有益的研究, 得出许多有意义的结论, 应继续开展研究。本文对以理想玻色气体He 为工质的量子斯特林制冷机进行研究, 基于理想玻色气体的状态方程, 发现该循环不具有理想回热, 存在固有的非理想回热并推导在弱简并条件下制冷系数和制冷量的表达式, 得出在高温极限下与经典理想气体结果趋于一致。所得结果可为低温气体制冷机的研究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主要内容:
1. 钻研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国内外关于不可逆量子斯特林制冷机的性能特性研究。
2. 结合实验及理论研究所得,提出一类不可逆量子斯特林制冷机的性能效率的优良方法。
创新之处: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本文对以理想玻色气体He 为工质的量子斯特林制冷机进行研究, 基于理想玻色气体的状态方程, 发现该循环不具有理想回热, 存在固有的非理想回热并推导在弱简并条件下制冷系数和制冷量的'表达式, 得出在高温极限下与经典理想气体结果趋于一致。所得结果可为低温气体制冷机的研究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的方法与设计方案
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法,综合描述法。
设计方案:
1.查阅文献,认真学习不可逆量子斯特林制冷机的性能特性研究的知识,搜索国内外相关信息了解这部分的有关资料
2.确定研究目的,分析研究对象特点,选择研究方法
3形成论文的初稿
4进论文修改行最终完成论文的撰写任务
四、完成期限与预期进展:
1.寒假期间主要是进行查阅文献以及论文的课题确定和安排论文设计的计划;
2.在2月底要完成论文的实验设计并撰写实验提纲;
3.在3月中旬要整理好资料;
4.在4月初要完成论文的初稿工作,请指导老师指导并进行修改;
5.征求老师意见后,根据指导老师对初稿的意见,反复修改再正式整理成文,在4月中下旬要完成论文定稿并装订成册,同时复印多份。制作毕业论文答辩课件,准备毕业论文的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何济洲. 以理想玻色气体为工质的量子Er icsson 制冷循环. 低温与超导, 2001, 29 (4) : 28- 32
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 T8484.
束金龙,洪渊《图与其补图半径之和的新上界》华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2—0013—05
Horn, R. A. and Johnson, C.R., Matrix Analysi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篇5:物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物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设计与制作
一、选题依据(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生产需求状况,说明选题目的、意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知道利用钢制四面镜聚焦太阳光来点火;利用太阳能来干燥农副产品。发展到现代,太阳能的利用已日益广泛,它包括太阳能的光热利用,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和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等。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
据记载,人类利用太阳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只有300多年的历史。真正将太阳能作为“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则是近来的事。20世纪70年代以来,太阳能科技突飞猛进,太阳能利用日新月异。近代太阳能利用历史可以从16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在世界上发明第一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算起。该发明是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做功而抽水的机器。在1615年~19之间,世界上又研制成多台太阳能动力装置和一些其它太阳能装置。这些动力装置几乎全部采用聚光方式采集阳光,发动机功率不大,工质主要是水蒸汽,价格昂贵,实用价值不大,大部分为太阳能爱好者个人研究制造
,联合国在津巴布韦召开“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会后发表了《哈拉雷太阳能与持续发展宣言》,会上讨论了《世界太阳能行动计划》(1996~),《国际太阳能公约》,《世界太阳能战略规划》等重要文件。这次会议进一步表明了联合国和世界各国对开发太阳能的坚定决心,要求全球共同行动,广泛利用太阳能。1992年以后,世界太阳能利用又进入一个发展期,其特点是:太阳能利用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全球共同行动,为实现世界太阳能发展战略而努力;太阳能发展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有利于克服以往忽冷忽热、过热过急的弊端,保证太阳能事业的长期发展;在加大太阳能研究开发力度的同时,注意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加速商业化进程,扩大太阳能利用领域和规模,经济效益逐渐提高;国际太阳能领域的合作空前活跃,规模扩大,效果明显。通过以上回顾可知,在本世纪100年间太阳能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一般每次高潮期后都会出现低潮期,处于低潮的时间大约有45年。太阳能利用的发展历程与煤、石油、核能完全不同,人们对其认识差别大,反复多,发展时间长。这一方面说明太阳能开发难度大,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大规模利用;另一方面也说明太阳能利用还受矿物能源供应,政治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道路比较曲折。尽管如此,从总体来看,20世纪取得的太阳能科技进步仍比以往任何一个世纪都大。
手机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通用商品,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普及,而作为手机能源的提供者—电池的储能总是十分有限,几乎所有的用户都曾遇到过外出或通话过程中电池耗尽的尴尬,尤其是对于经常在野外作业的用户来说,在远离市电的环境下,电池的耗尽为我们的通信带来极大的不便,而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逐步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若能以太阳能电池组件为基础,设计出成本低廉的`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直接完成太阳能辐射到电能转换,必然会为个人移动通信带来极大的方便。
本设计主要完成了具有不同于目前市场销售的同类产品的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设计工作。该设计电路包括光电转换电路、稳压电路、充电和显示电路、过充保护电路。该充电器工作稳定、可靠,使用灵活。太阳能作为一种没有任何污染的、易取的绿色能源若能应用到消费类产品中,对于改善地球的整体的能源状况和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德人.《太阳电池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2】.陈振官.《光电子电路及制作实例》.国防工业出版社
【3】.D.JosephStandtniller(美).施惠琼译.《电子学;羡慕设计与管理(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4】.罗运俊.《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
【5】.黄鴻.《传感器及应用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6】.杨瑶.《新编实用电子电路500例》.化学工业出版社
【7】.段九州.《家用与民用电路》.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
二、主要研究(设计)内容、研究(设计)思路及工作方法或工作流程
(1)主要研究(设计)内容: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设计与制作
(2)主要研究(设计0思路:此太阳能手机充电器中是利用光伏特效应将电能转换为电能,其电能通过稳压器可直接给手机电池充电,也可将电能储存于蓄电池,在无太阳光对手机充电。
(3)主要研究(设计)工作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
(4)主要研究(设计)工作流程:
三、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1.20xx.09.25-20xx.09.16查找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2.20xx.09.17-20xx.10.13系统的总体设计、元器件的选择、硬件设计
3.20xx.10.14-20xx.11.09系统软件设计、撰写论文,绘图
4.20xx.11.10-20xx.11.29修改论文,准备答辩
5.20xx.12.01-20xx.01.11提交论文,毕业答辩
篇6:如何写物理学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如何写物理学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中学生物理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课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在国内外早就提出,可是在高考的压力下应试教育还是盛行于教育行业。当今高中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事实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虽然在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这次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育部颁布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就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但政策的实施,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了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有必要对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存在这样的学习现状的原因找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研究的目标
1.通过中学生物理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掌握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有效学习方式。
2.通过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改造自己的课程观念,提高教学能力,能使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特别是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意识,从而更好地从事科学教育工作。
3.通过物理教育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意识,并最终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
4.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方法。
研究方法及步骤
此次研究我采用问卷调查法、个别访问调查法和综合分析法。首先要设计有效问卷,再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同时访问其班的班主任和物理老师。然后统计分析问卷形成分析报告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写作进度及具体时间安排
起止日期 主要研究内容
20XX年11月28日到20XX年02月12日 进行选题,查阅相关资料,确定选题,并开始开题报告的填写
20XX年02月12日到20XX年03月5日 完成毕业论文的初稿、二稿的撰写
20XX年03月5日到20XX 年4月 完成定稿、论文答辩
篇7:论物理学之思想和方法
论物理学之思想和方法
物理课改的目的:是通过对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发展个性、树立思想、掌握方法、培养素质、提高能力。“物理难学”是学生普遍认为的。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呢?我以为,认识物理学思想和掌握物理学方法是学好物理的保证。现就物理学之思想和方法谈谈自己的浅薄认识,供学生和同行老师商榷。
一、关于物理学思想
何谓物理学思想,物理学思想就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形式、内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这种思维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其内涵包括了物理科学本身的发展建立、物理学家的探索精神和研究方法以及我们学习物理的思想过程。狭义地说,就是学习物理过程而形成的符合物理体系、物理规律和物理逻辑、物理方法的结果。学会用物理思想去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我们认识物理学思想就是要知道它的发展史,要尊重客观事实,遵循自然规律。物理学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门自然科学,就中学物理而言,它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有它自己的特点,通过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不难知道,所派生出的物理学体系无不来源于自然,来于实践。它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东西,又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由此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了。“物理”即事物的内在规律。它的运动形式、物质结构等物理变化、发展必定服从某种特定的规律。我们只有认识和掌握了物理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社会为人类服务。
其次,认识物理学思想,是学习物理学家对物理科学的热爱和努力追求科学的严谨态度;学习他们不怕失败敢于胜利的精神;学习他们不畏艰辛勇于拼搏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们善于假设、实验、发现、创新的辨证思想;学习他们对物理的认识有着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勇气和胆略;学习他们研究物理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能进行抽象、模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总结等认识活动过程的思维方法。例如,牛顿运动三定律中的第一、二定律就是在伽利略的工作基础上由牛顿总结出来的。
认识物理学思想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因此,我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始终要领会物理学思想,并能逐步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在了解物理学发展史的同时,不仅要学习物理学家的'精神,而且要学习他们研究物理的方法。努力汲取物理学家的精华,推进物理教学的改革。“改”即修正错误,“革”即去除旧的东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掌握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对学习好物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思想主要有:
1.观察、实验探究思想
2.数据图象处理思想
3.概念规律形成思想
4.科学设想、建立物理模型思想
5.数理思想
6.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思想
7.“时空”和“守恒”思想
8.变量控制思想
9.求微、求真思想
10.创新思想
但基本思想是怎样研究物理和怎样应用物理两条。
二、关于物理学方法
所谓物理学方法,简单的说就是研究或学习和应用物理的方法。方法是研究问题的一种门路和程序,是方式和办法的综合。首先,学好物理要识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及条件,要解决描述物理问题,就要会对物理问题进行唯象的研究,然后进一步研究它的原因、规律,再寻求解决的方法。在中学物理课中我们只要注意到参考系、速度、质量、力、动量、能量、功等概念和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
[1] [2]
篇8:论如何写好毕业论文
论如何写好毕业论文
恰当的选题是保证毕业生撰写论文成功的第一步。一个好的选题不仅能使作者从中获益。而且还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恰当的选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直觉,较高的学术修养和丰富的经验。此外,了解论文写作的相关格式要求,组成部分,追求论文写作的原创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1、准备工作
首先,作者要广泛大量的浏览或阅读近年来发表在各类期刊和学术权威刊物上的文章。如中国外语。外国语,现代外语,中国翻译,语言与翻译,语言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电话教学,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等。通过广泛的阅读使自己了解目前学术前沿和科研的最新动态。同时还要弄清楚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及其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如:这一领域已完成的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研究深度,该领域的主要发现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空白等。为了帮助毕业生选题,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于xx年组织部分教师为该院英语系的03级毕业生提供了选题的方向和建议。以下是其中的部分选题:
1)教学法方向: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研究与尝试。2、论需求分析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作用。3、在英语学习小组活动中培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与培养。5、现代中学英语教师的必备素质。6、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7、初中英语的课堂提问技巧。8、教师的信念对教学的影响。9、交际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10、在中学开展“英语角”的活动意义及方法。
2)英美文学方向:1、论《永别了。武器》的反战主题。2、论《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3、哈克贝利,费恩的民主精神。4、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诗的比较。5、谈对莎士比亚悲剧人物性格的共性认识。6、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性角色的塑造。7、《失乐园》的`主题探析。8、浅谈感伤主义的形成史。9、“简爱”的艺术价值。10、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
3)翻译方向:1、浅谈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异化与归化。2、商标名称的特点与翻译3、电影片名的翻译4、汉英公示语的翻译5、英文新闻标题及其翻译6、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7、从文化角度论汉译英中的变形与求信8、文学翻译中的“语境”问题9、汉译英中不同社会文化信息的转换10、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英汉成语翻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
4)写作方向:1、汉语主题化句型在英语写作中的迁移。2、英汉句式表达之比较。3、英语写作篇章结构之比
较。4、英语书面表达之母语迁移现象的分析与对策。5、阅读技能与写作能力的相关性研究。6、英语修辞的不同倾向。7、英汉名词性人体隐喻之比较。8、英汉广告双关语的修辞特点。9、汉语“双声”与英语“头韵”的跨文化差异。10、英汉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此外还有语言学方向、英美国家与文化等六个方向的众多选题供学生参考,帮助学生搞好毕业论文的写作。
2、拟定题目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通过浏览阅读文献,作者会获得一定的灵感和启发。结合所提供的选题方向和建议便可拟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了。此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你所拟定的题目应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或能反映该学科领域较为前沿的发展。如。“汉英双宾语结构差异的认知研究”。“英语双宾语结构的句法研究”。“英汉词汇概念差异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等。但拟定好题目还仅仅是一个研究的理想,能否如期完成才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不仅浪费时间,更会丧失信心。所以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论文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首先一定要估算完成论文所需要的时间。如该选题所需要的时间远远超出了一学期,则应认真考虑是否适
合自己。因为课题完成占用的时间越长,作者就越容易失去耐心和兴趣,同时也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其次,还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拟定的题目是否适宜。题目过大,任务过多都是不可取的。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英语写作与修辞教学策略研究”等题目就太大。覆盖的内容也太多。因为纷繁复杂的题目往往不易突出研究的重点,而且还会使写出的文章杂乱无章。毕业论文是展示大学生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一定要严格地把好这一关。做到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深入发掘。并有所创新。最后。完成论文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问题也都是作者事先应该考虑到的问题。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认真对待写作中的选题。把好这一关对后期论文写作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论文的组成部分及要求
一篇研究性论文应该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份:
1)中英文标题。一篇论文必须有中英文标题,而且一定要注意其表达内容的一致性。如:英语学习中接受技能与产出技能的相关性研究(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ceptive
skills
and
productive
skills):如果把“英语学习
中”死译成(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ceptive
skills
and
productive
skills
in
english
learning)。则英文题目即不简洁、不利落,甚至还会造成误解。因为汉语的“英语学习中”泛指包含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而英语的in
english
learning则容易理解为receptive
skills
and
productive
skills,甚至是the
correlation或study的短语。表达狭义的学习活动。
篇9:物理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与题目
量子力学论文题目
1、球极坐标系下角动量平方算符与拉普拉斯算符的推导——多元复合函数微商法则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2、“相对论性量子力学”是否真的存在
3、时空与物质、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完美结合——深度科普解读双中子星并合多信使观测
4、氢负离子在金属面附近光剥离截面的量子力学计算
5、地方高校《量子力学》双语教学探讨
6、浅谈创新思维在量子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7、用超对称量子力学方法求三维氢原子势的精确解
8、关于量子力学中波函数有限性问题的思考
9、量子力学中的相位及其教学
10、基于SPOC的量子力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11、量子力学中的试探函数方法
12、微电子专业的量子力学一维无限深方势阱讲授
13、改进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新探
14、关于量子力学-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的统一性理论可行性研究续(12)——关于宇宙大爆炸和宇宙演化等的证明及其他
15、计量科学的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的桥梁
16、关于量子力学与编码基因相关问题的探讨
17、量子力学与中观佛教的“空性”观
18、量子力学教学中关于自旋算符及其对易关系引入方式的探讨
19、量子信息学——源自量子力学的第二次信息革命
20、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以及纠缠现象的一个实验验证
21、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量子力学催生第三次产业变革
22、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以及在量子力学教学中的探讨
23、量子力学课程“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探讨
24、抚顺油页岩干酪根热解反应性分子动力学-量子力学模拟
25、怎样在没有开设量子力学的材料系上好固体物理课
26、基于学习环模式的量子力学教学模式研究——以“一维无限深势阱”为例
27、量子力学教学过程中的可视化改进
28、探究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之间的联系
29、浅谈量子力学中的哲学思想
30、浅谈量子力学中观察方法的问题
31、从量子力学的诞生和发展得到的教学启示
32、量子力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33、能量量子化在量子力学创立所起的作用
34、“量子力学”教学中常见问题及教育供给侧改革方案
35、量子力学是什么?
36、量子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37、量子力学中Kubo恒等式的推广
38、从泡利矩阵解析量子力学中的几类典型计算问题
39、理工院校《量子力学》教学改革分析
40、关于量子力学-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的统一性理论可行性研究续(13)——关于新量子力学的几个问题
41、浅析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看物质的不连续性
42、浅谈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异同性
43、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视角下的睡美人悖论
44、凝聚态物理与量子力学研究
45、量子力学与物质波研究
46、量子力学的发展对人类意识的影响
47、工科专业量子力学课堂教学探讨
48、量子力学的三种绘景
49、关于量子力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探讨
50、《高等量子力学》课程建设和改革初探
51、本科生量子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52、量子力学诠释综论
53、宇宙相对论时空映射及引力与量子力学的研究
54、一种基于量子力学的遥感图像滤波方法研究
55、从量子力学解释到量子场论解释
56、面向材料类专业的量子力学教学探索
57、利用弦链系统模拟量子力学中的Dirac梳
58、试论代数解法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59、基本力的关键思考及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统一模型
60、迟到的巨着——《量子力学》(一、二卷)中文版面世
物理教学论文题目
1、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电学实验问题分析
2、以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3、工科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研究
4、大学物理教学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实践
5、教学新范式下大学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6、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研究
7、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索
8、统计物理教学中引入Jarzynski等式的必要性
9、物理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10、让“陶花”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绽放——浅议过程性评价和物理教学实践
11、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12、“蜂窝视频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13、中学物理教学中缄默知识的应用研究
14、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15、高分子物理教学中关于链段概念的讲解
16、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物理教学策略
17、基于翻转式课堂模式的大学物理教学研究
18、中学物理教学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19、高分子物理教学中“结晶”概念的讲解
20、引导式反思:将HPS教育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方式
21、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演示实验创新
22、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与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3、浅析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欧姆定律学习为例
24、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教学研究
25、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模式探究
26、高师本科物理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研究
27、高中物理教学使用思维导图的几个误区
28、中学物理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
29、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0、MATLAB的可视化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1、案例教学法在“半导体器件物理”教学中的尝试与反思
32、新工科背景下“类像思维”在半导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3、核心素养下的高校半导体物理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34、材料专业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35、为提高大学物理教学的学术水平而努力
36、材料学专业固体物理教学中的抽象与形象思维转化
37、大学物理教学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核心期刊论文分析
38、高考3+3新模式下中学与大学物理教学的衔接性校本研究:热学部分
39、浅析STS教育在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40、智慧教育理念在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41、混合教学模式在固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42、物理学思维方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43、多媒体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44、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探索——由新高考选考物理遇冷说开去
45、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弱势学生”激励策略
46、“物理教学论实验”课程的“课例化”教学模式研究
47、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策略
48、利用虚拟实验改进物理教学
49、基于建筑学学生思维特点的实践性建筑物理教学初探
50、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
中学物理论文题目
1、科教兴国背景下中学物理教育实施案例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专家型教师专业素质标准研究——以中学物理教师为例
3、依托工程训练中心提升中学物理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4、通过力学教学实现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良好过渡
5、一类变分问题在中学物理课外教学中的尝试
6、在中学物理知识结构化中锻造学生核心素养
7、浅谈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的策略
8、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9、浅谈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
10、中学物理知识在甜樱桃保鲜中的应用
11、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骆驼教学法”
12、中学物理良性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13、函数图像法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14、中学物理异课同构教研活动设计研究
15、中学物理教学中缄默知识的应用研究
16、中学物理教学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17、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8、中学物理活动教学的设计研究
19、中学物理课堂环境评价量表的实证检测
20、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
21、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2、引导式反思:将HPS教育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方式
23、中学物理实验课堂环境的测评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24、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25、国际科学教育坐标中的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际比较研究
26、中学物理实验技能的评价研究
27、中学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28、突破中学物理教学难点的策略
29、探究中学物理课堂的实际案例中如何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30、中学物理“微实验”创设的价值思考
31、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思考
32、提高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策略
33、高师本科物理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研究
34、刍议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的举例说明题
35、中学物理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
36、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7、以藏族文化生活为例,开发藏区中学物理课程实验资源
38、贯通大中学物理综合能力培养的物理学术竞赛教学模式
39、中学物理在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思考
40、我国中学物理“时间观”课程教学的现实与改进
41、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应用策略
42、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43、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
44、浅谈提高中学物理低成本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45、浅谈中学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46、中学物理的教学现状与思考
47、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探讨
48、探究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49、大学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50、新课标下中学物理“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效果研究——以洛阳市第八中学为例
篇10:论物理学的一分为三
论物理学的一分为三
物理学--无论是力学、声学,还是光学、热学,或是电学、原子核物理;无论是物质的`结构,还是物质的运动状态,或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切地证明了事物是一分为三的.
作 者:周德义 作者单位:湖南省教育厅,湖南,长沙,410001 刊 名: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 年,卷(期):2002 1(1) 分类号:B024 关键词:物理学 物质结构 运动状态 相互作用 一分为三篇11:毕业论文-论考试制度和素质教育
毕业论文-论考试制度和素质教育 - 语言文学论文
摘 要
纵观整个教育考试制度的历史,不难发现,考试是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我国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就有了文字,而后学校也产生了。其他东方和西方国家是从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时代产生了文字以后,才有了各种体系的教育的.。因此,应该说考试最早当源于我国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早期适用的制度经过1定时期总会出现许多不适应新形势的情况和弊端,教育考试制度也同样如此。例如现行教育中教育制度的不合理、教育手段的不规范、受教育者负担过重等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着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主要是针对现阶段的这些问题来讨论考试制度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考试制度;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ABSTRACT
Taking an overview of the entire history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 system, it is easy to see that the examinations have been with the school and develop. My BC in the summer there will be a letter of 21, and then the school has also produced. Other countries from the East and the West 6 century BC slave era had a letter after only a variety of educational system. Therefore, it should be said that when the examination was originally derived from the BC 21. But because time passing with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early suitable system passes through the certain time general meeting to have many unsuitable new situations the situations and the malpractice, education test system also similarly so. For example in the present educatio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unreasonable, the education method not standard, is been overweight and so on the question the education burden, all directly is affecting our country education development, is affecting the national quality comprehensive enhance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is aims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se questions, discusses the test system and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relations.
Key words: The test system takes; an exam the education;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篇12:论会计诚信毕业论文
论会计诚信毕业论文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大公司会计造假丑闻频频曝光,全球会计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提供诚信、可靠的会计信息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从会计诚信所包含的内容、当前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现象、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挽救途径进行探索,以期推进当前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塑会计行业诚信。
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实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与意义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
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何谓“会计”,孔子曰“会计当而已矣”。其中的“当”即会计必须按照财制的要求办事,当收则收,既不可少收,也不可超过规定的标准多收;当用则用,既不可少用,也不能滥用。又《说文解字》里说“计,会也,算也,从言从十”。又释“言”字“直言曰言”,就是实话实说。又讲“十”,“十乃数之具也”,就是真实记录、真实核算。所以,就会计的历史而言,其本质乃是对经济行为的客观真实反映,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二)会计诚信建设的意义
(1)会计诚信建设,就是要在会计行业着重开展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的诚信教育,培育“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行业诚信文化。
(2)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
(3)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现实要求。会计信息是按照一定的会计政策或会计标准编制出来的。
二、当前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表现
(1)原始凭证失真。当团体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在某种场合占了上风,再加上单位领导人的地位、权力的影响,一些自制原始凭证往往便成了单位上下“通力合作”的结果。至于外来原始凭证,既有违法印制的逼真票据,又有公司、企业、商场为推销商品、迎合特殊报销需要而不得不开出的“头大尾小”、名为购办公用品实为购买家庭用品之类表里不一的发票。
(2)会计凭证失真。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被动地使用失真的原始凭证,在记账、算账、报账过程中因未发现而导致的无意失真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利益驱动,单位领导指使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自行造假而导致的人为因素失真也较为普遍。
(3)假账真算与真账假算。一是不按规定进行收入确认,利润虚假。二是会计当期的成本、费用结转不真实。
(4)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缺失严重。由于浮躁心态和逐利心理,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的财务舞弊者串通一气,通谋作弊。
三、导致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现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以规范的财务分析为评价标准的理性投资观念远未形成;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并不太多,相比之下,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却大有人在,投机炒作之风盛行。委托方的高度自由流动,使得他们只关心“今天”的利益,因为“明天”他们可能不再是委托方了。他们对会计诚信的履行持冷漠态度,有时甚至希望会计诚信丧失,从而博取个人的利益。在股权分散和流动的情况下,能够行使委托方权利的只能是其代表机构――股东大会。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使得公司的实际最终控制权往往要么被形式上代表国有产权的法人股股东和管理当局共同掌握,要么完全被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所控制,股东大会形同虚设。
(一)会计从业人员与会计执业机构缺少独立性,导致监管机制失灵
1.会计人员缺少独立性地位。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会计人员应本着特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谨慎,勤勉地发挥自己的技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客观公正、廉洁自律、诚实守信。
从企业的管理关系上来看,会计活动属于企业的管理活动,会计人员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他们必须接受企业管理当局的直接领导;从会计信息的传递程序来看,信息的对外提供是一种企业行为,会计人员是代表管理当局向委托人报告业绩。
2.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缺少独立性地位。股份制的出现,使得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因此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中介机构以超然的立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就是这样一个中介机构。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过程中,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委托人对于会计信息的判断和使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意见。
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现行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制度存在缺陷。二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恶性竞争现象。三是审计服务与会计服务一肩挑。事实上,在同一家事务所对上市公司既提供咨询又进行审计时,与其说事务所在审计上市公司,不如说事务所是在自己审计自己。
(二)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会计造假成本低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欺诈性的信息披露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其中就包括高额的民事赔偿,往往令违法者赔得血本无归。
(三)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为会计操纵提供了空间
1.会计原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提供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得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2.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会计信息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如美国的安然公司就是利用“特别目的实体”(SPE)符合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政策,将本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三个SPE排除在合并报表范围外,导致1997―期间高估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数亿美元的负债,向投资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3.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4.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操纵提供了契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如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定及颁布。特别是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金融衍生工具,这就有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四、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股东到位。使所有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到位,真正使所有者能够有效地行使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为此,需要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独立的国有股权行使机构。同时,要逐步减持竞争领域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
2.强化董事会功能。为避免大股东任命的董事长在履行职责时忽视甚至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应引进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还可允许管理公司、咨询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向上市公司委派阶段性的全职董事或兼职董事。减少董事与高层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 3.落实监事会监督权。目前,公司中设立的监事会往往只有对经营者的监督之责,而缺乏监督之权,无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监督。
(二)加强会计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机制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而社会监督、政府监督是为了督促企业内部监督到位。
(三)健全会计法规
会计行为的严肃性靠会计法规来保证。新的《会计法》就会计违法行为明确了应由单位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当然,还应在刑法、公司法、民法等相关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制度,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和对于利用职权强迫指使会计人员作假账的单位负责人要依法惩治。
(四)规范会计准则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变动因素,制定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空间,要求适当增加会计的附注说明,完善和规范关联交易的透明度。
(五)加大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
会计信息失信屡禁不止,主要是由于对其处罚力度不够,与失信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比处罚成本过低。
(六)实施诚信工程
(1)提高诚信教育。诚信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的一项基础性行为规范。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2)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净化社会从业环境,让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
(3)打造信用政府。政府诚信成为社会诚信的重要力量和楷模,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4)建立会计信用档案。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及其他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
总之,只有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整个会计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在全社会重塑会计行业诚实守信的新形象,才能在中国加入WTO的今后,建立一支适应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从业队伍,保证中国会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芦振基,安晓飞.诚信建设是会计工作的永久主题[J].会计之友,2003,(12):4.
[2]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6.
[3]蒋玉娟,刘斌.独立性缺失:影响会计诚信的根源[J].上海会计,2003,(3):12.
[4]张英明.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四川会计,2003,(8):16.
[5]杨士儒.诚信建设是会计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之本[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8.
[6]杨淑娥.关于会计诚信的思考[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50.
篇13:论素描-美术学毕业论文
摘要:在静物素描教学中,教师以结构素描、光影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来进行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及艺术创造力,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结构素描 光影素描 多种对比关系
在静物素描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来进行教学。
一、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结构、空间,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透视法则的掌握
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成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2.合理的结构分析
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结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3.画面的组织
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学生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光影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达到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
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明暗色调的变化的节奏规律
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灰色调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和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三、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1.质感表现
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等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作画者的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模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2.对比意识
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束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艺术处理
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教学中,要求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美的高度来观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形的质感、量感、空间感、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积极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
在实施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以课题单元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要注意探索与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及艺术创造力,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几何体,静物的学习又是学好素描的基础!
美术课堂教学是贯彻美术新课标的主渠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与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生活中许多方面都离不开美术。美术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能否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欲望,拓展美术教育视野是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保证。
一、美术教师要激发兴趣,激活课堂,才能激起学生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
愉快和轻松是美术学科赢得学生喜爱的法宝,是一堂美术课的最基本的要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趣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要尽可能地融合各种形式,充分调动人体的全部感觉器官,从中体会美术艺术的魅力。要通过长期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不但要有趣,更要有效,如新颖的教具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特别是设计应用课时,老师要带些漂亮新颖的教具,以吸引孩子的眼球,然后在课堂上还要注重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能很快地掌握制作方法,这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十分高涨。也可以使用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以探究性方法主动自主学习。组织学生进行“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等学习活动,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增强美术知识和技能练习的兴趣性。千万不能一味地采用讲授的方法,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要运用引导发现法、问题法、实践探索法等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使课堂气氛活跃。还应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要优化教学设计,精心“预设”,使“预设”更充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做到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师合作共享化、教学资源档案化。
二、美术教师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加强与各科教学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
教师要认真学习美术课程标准,掌握教材特点,科学处理教学内容,用好用活教材。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选用能使学生快乐,符合学生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美术教材中内容过于浅显和繁杂的作适当补充和调整。作为美术教师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要发掘教材本身的内涵价值,落实美术课堂的教育目标来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正确处理美术的知识技能与设计创造的关系,根据其间的相互辅助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比例上可作必要的调整处理,并注意寓知识技能于设计创造之中,使知识技能与设计创造同时并进,注意相关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虽然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必须让美术课堂走向综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让美术与其它学科相综合,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及与其它学习领域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会使美术教学更有内涵。因此,综合运用各学科之间的链接点,与其它各元素的优点,就会增强美术课堂的生动性、形象性,学生就会学而不厌,乐而不散,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总之,广大美术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以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力,搞好课程资源的整合,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科教学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有效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关阅读:
中国文化对现代设计的深远影响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表现
中国传统审美理想与现代美术的冲突
新疆美术创作的地域性及代表性画家
篇14:毕业论文:论常德方言
毕业论文:论常德方言 -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摘 要:常德方言归属北方方言分支的西南官话,是湖南地区西南官话的重要代表,俗有“小北京话”之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保留有不少北方话的特征;同时由于处于湖南境内,受周边地区湘方言的影响,又往往体现出1些湘语的特点。本论文从语音、词汇、语法3方面对常德方言进行了描述,重在探究常德方言相对普通话以及临近方言的特殊之处,还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常德方言的形成以及某些方言词汇的构词理据作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轻声 儿化 变调 构词理据 文化理据
修辞理据 风俗词语
Abstract: Changde dialect which ownerships the branch of north dialect--- the southwest official words, is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southwest official words in Hunan region. It has “ little Beijing words ” fit customly, and it has the feature of a lot of north words in speech sound, vocabulary, grammar and such aspect remain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it’s in Hunan boundary , receive the influence of Xiang dialect priphery region,again often embody some the characteristic of Xiang language. this paper describe for Changde dialect from speech sound, vocabulary and grammar aspectsvalue in probe Changde dialect relative to Putonghua as well as the special place of close to dialect, return from the angle of historical culture for Changde dialect form as well as some dialect vocabularies Gou word reason according to have mad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 words:light tone the retrofles ending modified tone
The reason of word formation the culture reason the rhetoric reason custom words
篇15:毕业论文:论写作灵感
毕业论文:论写作灵感 -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摘 要
写作灵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1种非常神奇的精神现象,是人的显意识交互作用的结果。写作中的灵感是创作构思过程中突然爆发出来的`1种豁然贯通、文思如潮的心理现象,它往往起着推动创作过程,促成艺术形象完成的作用。灵感是显意识活动和潜意识相结合的产物,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巧妙结合。
关键词:灵感;写作;捕捉;运用
ABSTRACT
Writing inspiration is a kind of miraculous mental phenomenon in human’s creative activities,a result of interation between human’s conscioness. It is akind of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which suddenly breaks out, consistently, like atide in thought in the process of conceiving outtine. It always plays a role in motivating this process, Lead to the completion of artistisc image. Inspiration is the outcome of consciousness and subconsciousness, the handiness combination among the ability of creative thought and the ability of creative imagine as well as the ability of mencory.
Key words: inspiration; writing; catch; usage
★ 惯性物理教案
★ 物理学个人简历
★ 价值的物理学定义
论惯性-物理学毕业论文(推荐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