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硬空心胶囊成型工艺研究

时间:2022-12-17 04:58:13 作者:adzfolc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dzfolc”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植物硬空心胶囊成型工艺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植物硬空心胶囊成型工艺研究,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植物硬空心胶囊成型工艺研究

植物硬空心胶囊成型工艺研究

研究以羧甲基葡甘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为主料,卡拉胶和K+组成凝固体系制备植物硬空心胶囊的成型工艺.结果表明:当复合物和卡拉胶的质量比例为80:20,溶胶温度为80℃,K+浓度为0.02 mol/L,保温时间为30 min,溶胶流动性较好,凝胶强度达到6.53 N/cm2,蘸模成型好,胶囊壁厚达标.

作 者:张小菊 姜发堂 ZHANG Xiao-ju JIANG Fa-tang  作者单位:张小菊,ZHANG Xiao-ju(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武汉,430064)

姜发堂,JIANG Fa-tang(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武汉,430068)

刊 名:食品科技  PKU英文刊名: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33(12) 分类号:O636.1 关键词:羧甲基葡甘聚糖-大豆分离蛋白   植物硬空心胶囊   成型工艺  

篇2:荭叶心通软胶囊成型工艺研究论文

方法: 采用单因素平行试验的方法,对辅料及其用量、囊材、制片温度等进行了成型工艺筛选。 结果: 最佳工艺是以适量的大豆油作为混悬剂,并加入助悬剂蜂蜡(2%),先熔融在大豆油中,冷至室温后,加入挥发油混匀,再将干膏粉加入混合油充分研磨混匀(比例为1∶0。5~1∶0。75),采用明胶∶甘油∶水(质量比 1∶0。4∶1 )为囊材,融胶温度在70~80 ℃、保温温度在 55~65 ℃时制成软胶囊。 结论: 此成型工艺合理、稳定,操作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荭叶心通软胶囊源于民间验方,由荭草等多味中药组成,通常以汤剂入药,用于治疗胸痛、胸闷、气短等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由于汤剂存在携带、服用不便,质量不易控制等缺点,使临床推广应用受到限制。为制备质量稳定可控,临床使用安全、有效,贮藏、运输、携带、使用方便的剂型,根据本品含有挥发性成分的特点,将其制备成生物利用度高、含量准确、可避免挥发性成分挥发损失、掩盖不良嗅味、服用方便、外观好的软胶囊剂,以便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和患者的顺应性[1,2]。同时,考虑到软胶囊壳在体内崩解后,药物以分散状态迅速吸收,符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快速起效的特点,符合新药临床应用的“三效、三小、五便”的原则。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HRS—100型软胶囊机(北京东方慧神科技有限公司);METTLER AE240电子天平。

1。2 材料

荭草、山楂叶以及三七的'提取物,川芎挥发性成分由贵阳医学院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提供,大豆油由广州环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明胶由华北明胶有限公司生产,甘油由浙江遂昌甘油厂生产,蜂蜡由南昌扬子江制药厂生产。

2 方法与结果

2。1 辅料的选择

作为软胶囊混悬介质的辅料与药物混合必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以保证大规模生产,同时混合液也必须具备良好的物理稳定性。最常用的混悬介质是植物油或植物油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PEG400等[3,4]。因此,可选用大豆油作为混悬剂,加入助悬剂蜂蜡作为辅料并对其用量及配比进行考察。

2。1。1 大豆油用量选择

为适应软胶囊生产的需要,药物半成品在加入大豆油制成的混悬液时要求有一定流动性,不能太稀,尽量降低服用量,故需要对干膏粉加挥发油(药物半成品)、大豆油的比例进行研究。取药物半成品与大豆油分别按 1∶0。25、1∶0。5、1∶0。75、1∶1、1∶1。25 的比例混匀,观察药液的流动性和均一性。结果见表1。表1 半成品与大豆油比例的试验结果(略)注:药物半成品均为40 g

试验结果表明,当药物半成品与大豆油的比例为 1∶0。5、1∶0。75 时药液粘稠度适中,流动性好,符合软胶囊的灌装要求,故采用药物半成品与大豆油的比例为 1∶0。5~1∶0。75 进行投料。

篇3:维生素C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维生素C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现在是学生党的下学期,大四生都在准备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下面YJBYS为大家带来本科毕业论文一篇,仅供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应届毕业生网!

摘要:以外观、崩解时限、装量差异、体外溶出度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维生素C胶囊处方中预胶化淀粉、交联聚维酮、微粉硅胶的用量和混合时间。结论:维生素C胶囊的制备工艺合理。

关键词:维生素C 正交试验 溶出度 胶囊

维生素C(Vitamin C,VC)参与人体多种生理活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之一,临床广泛用于治疗由缺乏VC引起的各种疾病[1]。但是VC具有还原性,在光照、金属离子、空气、水分、储存温度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被氧化,导致变色变质,而影响VC制剂的稳定性[2]。因此,拟将VC制备成胶囊,以减少储存和制备过程对VC的影响。

一、仪器与试药

NJP200型全自动胶囊填充机(潍坊市北方制药机械有限公司),RC-6溶出度测定仪(天津市国铭医药设备有限公司),ZB-2智能崩解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维生素C(西安裕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4120802),其他辅料均为药用标准。

二、方法与结果

1、制备工艺

按处方量称取已经粉碎成100目的VC粉、预胶化淀粉、淀粉、交联聚维酮、微粉硅胶置于多维混合机中,混匀后,填充于胶囊中,制备VC胶囊,抛光,即得VC胶囊[2]。

2、质量评价

以外观、崩解时限、重量差异、体外溶出度作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分[2-4]。外观评价指标:完整、光洁、色泽均匀完整5分;仅外观不完整2分;其余0分。崩解时限(min)评价指标:15-0.5×丨30-崩解时间丨。装量差异(%)评价指标:10×丨装量差异限度数值-实测最大装量差异数值丨。体外溶出度评价指标:0.2×百分数[3,4]。总评分等于各评价指标得分之和。

3、因素水平的确定

根据预试验结果文献资料[3-5],影响VC胶囊质量较大的因素和水平为A:预胶化淀粉用量(水平:30%、40%、50%);B:交联聚维酮的'用量(水平:1.0%、2.0%、3.0%);C:微粉硅胶(水平:0.1%、0.2%、0.3%);D:混合时间(水平:10min、15min、20min)[2],其中,A、B、C为主药VC用量的百分数。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L9(34),以填充剂淀粉补足体积[4],按照2.1项下制备胶囊,筛选最佳处方,实验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正交试验方案与结果

表2 总评分方差分析表

由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对制备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A>B>C>D,A和B因素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C和D因素影响不显著性(P>0.05),优化工艺应为A2B3C2D1。故VC胶囊的工艺处方为:VC100g,预胶化淀粉40g,交联聚维酮3.0g,微粉硅胶0.2g,混合时间为10min。

4、工艺验证试验

按优化后处方中原辅料的用量中试制备样品三批,每批五万片,随机抽样,依照Ch.P[1]对三批中试片剂的质量检查结果依次分别为:⑴崩解时限:9min、11min、8min;⑵装量差异:7.81%、8.14%、7.96%;⑶VC胶囊的含量:100.12%、99.82%、99.96%;⑷VC片的溶出度97.00%、96.30%、99.35%。

由上述质量检查结果可见,该制备工艺条件下,制成的VC胶囊亦能符合药典制剂通则中的相关规定,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三、讨论

本试验将VC的片剂改成胶囊剂,改变了制备工艺,避免了在制备片剂的过程中VC与粘合剂中的水分接触,也避免了VC在烘干过程中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将VC制备成胶囊剂有利于VC的稳定。另外,采用加有遮光剂的胶囊壳制备VC胶囊的,可以避免储存过程中光线对VC的影响。

试验过程中发现,换混合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混合时间过长,会因物料密度的差异,而导致物料分层,实验发现混合时间控制在10~20min时,既能保证混合均匀,又能保证不分层,因此,正交试验过程中选择的时间均在此范围内,以便优化后的混合时间,能使混合机的混合效果达到最佳值。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901-905,附录ⅠE,附录ⅩA,附录ⅩC.

[2]周金彩,张炳盛. 药剂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108-108,177-187.

[3]杜利月.甲硝唑口含片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58-59.

[4]郭留城,杜利月,王飞.硝苯地平咀嚼片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药房,2014,25(13):1199-1201.

[5]刘亚倩.甲硝唑胶囊薄膜包衣制备工艺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5):24-25.

篇4:烧结式PDC钻头软模成型工艺研究

烧结式PDC钻头软模成型工艺研究

针对烧结式PDC钻头模具成型困难、生产效率低问题,研制出一种软模成型工艺制造模具.其要点在于首先制订软模成型工艺流程,然后分别确定基础模具、橡胶模具和陶瓷模具的成型工艺,再试制钻头.结果表明,使用这种方法制造钻头模具,能简化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制作的钻头精度高,外观精美,一致性好.

作 者:郭东琼 GUO Dong-qiong  作者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 刊 名:煤田地质与勘探  ISTIC PKU英文刊名:COAL GEOLOGY & EXPLORATION 年,卷(期):2007 35(4) 分类号:P634.4 关键词:PDC钻头   模具   软模成型  

篇5:钛合金内衬纤维缠绕环形压力容器成型工艺研究

钛合金内衬纤维缠绕环形压力容器成型工艺研究

借鉴网络理论,对环形压力容器纤维缠绕规律及线型进行了探索和分析,选择了合适的`增强材料、树脂配方及成型工艺方案,优化调整了预浸纱工艺参数、缠绕工艺参数,试制的产品成功地经过了试验考核.

作 者:黄泽勇 陈刚 杨现伟  作者单位: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江北厂 刊 名:航天制造技术 英文刊名:AEROSPAC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V4 关键词:环形压力容器   纤维缠绕   网络理论   成型工艺   试验  

篇6:利尿通淋胶囊提取工艺的研究

利尿通淋胶囊是由茵陈、水母雪莲、白花蛇舌草等药物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等功效,主要用于急、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原方临床以汤剂为用,但汤剂在制备和使用上有诸多不便,且不能完全保证制剂的疗效,故将其设计研制成服用方便、疗效稳定的胶囊剂。根据各药物所含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以总黄酮和总固体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

1 仪器与试药

分析天平(上海市分析仪器厂),UV-76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芦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含量测定用,批号:1538-200201);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药材均购自济南建联药店,经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周凤琴教授鉴定:茵陈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水母雪莲为菊科植物水母雪莲花(Saussurea medusa Maxim.)的干燥全草,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的干燥全草。

2 实验部分

2.1 提取溶剂考察

水母雪莲、茵陈、白花蛇舌草为方中主要药物,其主要有效成分均为黄酮类化合物,易溶于水、甲醇和乙醇,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固定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考察不同提取溶剂对药物成分及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2.1.1 样品溶液的制备

水提法:按照处方用量比例,分别称取水母雪莲40 g、茵陈33.5 g、白花蛇舌草22 g,置圆底烧瓶中,加水12倍量,加热回流1.5 h,滤过,药渣再加水10倍量,加热回流1 h,滤过,滤液合并浓缩定容至1000 mL,精密吸取5 mL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定容至10 mL,作为样品液Ⅰ。

醇提法:按照处方用量比例,分别称取水母雪莲40 g、茵陈33.5 g、白花蛇舌草22 g,置圆底烧瓶中,加50%(φ)乙醇12倍量,加热回流1.5 h,滤过,药渣再加50%(φ)乙醇10倍量,加热回流1 h,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1 000 mL,精密吸取5 mL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定容至10 mL,作为样品液Ⅱ。

2.1.2 薄层色谱鉴别

吸取样品液Ⅰ、样品液Ⅱ各2 μL、芦丁对照品溶液3 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50%(φ)乙醇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浅黄色斑点。见图1。

2.1.3 不同提取溶剂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1.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定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10.65 mg置5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制得每1 mL含芦丁0.213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0、1.0、1.5、2.0、2.5、30 mL,分别置10 mL量瓶中,各加乙醇至5 mL,加入5%(ρ)NaNO2溶液0.3 mL摇匀,放置6 min,加入10%(ρ)Al(NO3)3溶液0. 3 mL,摇匀,放置6 min,加入NaOH试液4 mL,再加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5 min后,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10 nm波长处测吸收度。以芦丁的量(m)为横坐标,以吸收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A=12423m-0.0274,r=0.9999。芦丁在0.213~0.639 mg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

2.1.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量取水提液、醇提液各2 mL,分别与0. 5 g聚酰胺拌匀,水浴蒸干,置预先处理好的聚酰胺柱(1 g,60~80目,内径约1.5 cm,湿法装柱)中,先以水洗至流出液无色,再以70%(φ)乙醇100 mL以0.8~1 mL/min流速洗脱,收集醇洗脱液,水浴蒸干,残渣加70%(φ)乙醇使溶解,定容至10 mL量瓶中,作为供试品溶液。

2.1.3.3 稳定性考察

取供试品溶液5 mL,置10 mL量瓶中,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的方法,依法测定吸收度,每隔10 min测定1次,60 min内吸收度基本不变,RSD=1. 95%,n=7。表明总黄酮在60 min内基本稳定。结果见表1。

2.1.3.4 含量测定

分别量取供试品液各5 mL,置10 mL量瓶中,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的.方法操作,测定吸收度,计算供试品溶液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见表1。表1 不同提取方法总黄酮含量(略)

由表2结果可知, 水提取总黄酮得率明显低于50%(φ)乙醇提取,仅为醇提取的64.2%,故提取溶剂确定为乙醇回流提取,进而采用正交设计对醇提工艺条件进行优选。

2.2 醇提取工艺条件的选择

根据有关文献[1-4]及药物中主要成分的理化性质,采用正交L9(34)表安排实验,以总固体和总黄酮含量为指标,优选水母雪莲、茵陈、白花蛇舌草等醇提工艺条件,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四个因素,每个因素选择三个水平设计试验方案,因素水平见表2。表2 因素水平表(略)

2.2.1 样品液的制备

分别称取水母雪莲40 g、茵陈33.5 g、白花蛇舌草22 g,根据正交L9(34)表安排实验,加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分别定容至1000 mL,各精密吸取10 mL稀释至50 mL,作为样品液。

2.2.2 总固体得率测定

精密量取样品液50 mL,置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置烘箱中105 ℃烘5 h,移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 min,精密称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 h,冷却,称重,直至恒重。

2.2.3 总黄酮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量取各样品溶液2 mL,与0.5 g 聚酰胺拌匀,按照“2.1.3.2”项下操作,得供试品溶液。分别量取各供试品溶液5 mL,置10 mL量瓶中,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的方法操作,测定吸收度,计算总黄酮含量。

2.3 醇提取条件最佳工艺

以总黄酮、总固体含量中数据最大的作为100分,其他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折算。因总黄酮含量是提取效果的重要指标,含量越高,提取效果越好,可作为工艺筛选的主要指标;但总固体得率对提取效果亦有较大的意义,所以最终考察指标“总分”=总黄酮含量×0.6+总固体×0.4。总固体得率、总黄酮含量及总分结果见表3。

由极差分析可知,影响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液量,较优方案为A2B3C3D3或A2B2C3D2 ,根据结果并结合大生产情况,选择方案为60%(φ)乙醇、6倍量、提取2次、每次1.5 h。按优选工艺方案进行验证试验,测得总黄酮含量为14.97 mg/g、总固体得率为18.34%,说明所选工艺合理。

3 讨 论

方中药物均含黄酮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某些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生成,是该方的主要成分,故以方中总黄酮的含量作为测定指标之一,不仅可以体现中药复方“多成分协同作用”的整体优势,而且其测定方法简单可行。

篇7:U型泡沫塑料芯材的热成型工艺研究

U型泡沫塑料芯材的热成型工艺研究

在研制U形件泡沫塑料芯材过程中,用直接加热成型法制备效果差,易断裂和报废率高.分析研究了泡沫塑料性能,利用泡沫塑料吸湿性能的'可逆性,采用湿热成型法制备出符合要求的泡沫塑料芯材.

作 者:成理 陈蔚 CHENG Li CHEN Wei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100095 刊 名: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英文刊名:HI-TECH FIBER & APPLICATION 年,卷(期):2009 34(5) 分类号:V257 关键词:泡沫塑料   热变形温度   吸湿  

篇8:脑脉I号胶囊提取工艺的研究

脑脉I号胶囊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脑脉I号胶囊为治疗中风中脏腑阴闭证的临床有效制剂,主要由黄芪、天麻、石葛蒲、川芎等组成,实验旨在优选该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以黄芪甲甙含量、干固物得率为指标,考察药材的.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媒量、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A6B2C3D3,即溶剂为75%乙醇、溶剂用量为6倍、提取60min、提取次数为3次.[结论]均匀设计法适用于中药复方制剂提取工艺中多因素的优选实验.

作 者:袁小红 丘小惠 黄志海 欧爱华 刘茂才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 刊 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LA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1 18(2) 分类号:B284.2 关键词:均匀设计法   脑脉I号胶囊/生产和制备   黄芪甙/标准  

篇9:硬齿面齿轮加工的研究与工艺装备开题报告

硬齿面齿轮加工的研究与工艺装备开题报告

机械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硬齿面齿轮加工的研究与工艺装备设计

学生姓名:孙延政

指导教师姓名:师秀芳

专业:机械制造设计及自动化

2011年4月4日

1.课题名称:硬齿面齿轮加工的研究与工艺装备设计

2.研究背景:齿轮传动课程是机械类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对学生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提高。近年来,对机械类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求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求有一定的实际设计能力,现有的技术及装备不能满足生产等需求,所以需要对硬齿面齿轮加工的洋酒与工艺装备设计

3.课题研究意义:

设计特点要求教学为主坚固实用性在设计的过程中提高专业知识,设计出来的要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在实际生产中节省效率性价比高

该设计的意义:

这个课题设计,不仅是对学生自主能力的考验和锻炼,同时,因为所开发的齿轮加工及装备设计,实用性好,也必将是高校教学的目的。

4.文献查阅概况

1.硬齿面齿轮加工技术研究及应用

作者:钱利霞;李华;肖启明;

文献出处热加工工艺,Hot Working Technology,编辑部邮箱2011年02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方阵CJFD收录刊

摘要:

分析了加工大批量低成本硬齿面齿轮的常用加工方法,针对用剃齿工艺加工硬齿面齿轮在热处理后精度降低和在剃齿中有噪声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流程和剃齿刀修形的工艺方案。实践证明,硬齿面齿轮加工采用该工艺技术,精度能达7级以上,且节省材料和能耗,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显著。

2.硬齿面齿轮弯曲疲劳极限试验分析

作者:沈B;王铁;张瑞亮;李威;王梁

机械制造,Machinery,编辑部邮箱2010年11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方阵CJFD收录刊

摘要:

通过试验得出试验齿轮的弯曲疲劳极限是一种确定齿轮极限应力的可靠方法,采用Locati疲劳极限快速测定法,对相同参数的硬齿面齿轮试件分别做了脉动加载弯曲疲劳试验和负荷运转试验,应用MATLAB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绘制了两种试验方法下的损伤积累模拟曲线,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3.论硬齿面齿轮的应用

作者:张欣;张耀东

承钢技术,编辑部邮箱2006年Z1期

期刊荣誉:CJFD收录刊

摘要:

齿轮的强度设计是从考虑润滑条件的齿面压力和齿根强度两个方面进行的'。随着齿轮传递功率的日益增大,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研究如何提高齿轮承载能力的问题。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都已证明,采用硬齿面和提高加工精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热轧带钢厂底辊减速机由调质齿轮改为硬齿面齿轮,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硬切削技术在硬齿面齿轮加工中的应用

作者:陈兴洲;邱超;薛东彬;刘楠螅

机械制造,Machinery,编辑部邮箱2010年04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方阵CJFD收录刊

摘要:

介绍了硬切削技术的产生背景与现状,并就发展硬切削技术应具备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硬切削技术在硬齿面齿轮加工中可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并能够实现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制造,节约资源。

5.硬齿面齿轮加工技术现状分析

作者:燕芸;张满栋;

机械管理开发,Mechanic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编辑部邮箱2009年04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

摘要:

随着硬齿面齿轮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硬齿面齿轮加工技术得到了相应发展。主要针对国内外滚齿、插齿、剃齿、珩齿、磨齿等硬齿面齿轮加工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硬齿面齿轮加工技术将会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

6.硬齿面插齿技术的研究

作者:赵慧欣;毕泗元;钟志启;李宏伟;李红;

新技术新工艺,New Technology&New Process,编辑部邮箱2010年03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方阵CJFD收录刊

摘要:

硬齿面双联齿轮小端齿部的加工一直没有经济有效的工艺方法。由于结构特殊,小端齿部不能采用传统的磨齿工艺,特别是受热处理变形的影响,其精度一直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齿轮的工作寿命。本文通过设计新构形的硬齿面插齿刀,开发了国产刀具,降低了插齿刀的研制成本,同时采用硬齿面插齿加工方法,提高了双联齿轮小端的精度,使硬齿面插齿工艺有了一个较大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7.硬齿面齿轮技术及特点

作者:颜克君

砖瓦,Block-Brick-Tile,编辑部邮箱2007年03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

摘要:

正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齿轮传动正向着高速、重载、硬齿面、高精度、高性能、低噪音方向发展。墙体材料装备中对齿轮的要求越来越高硬齿面、高精度是齿轮传动技术发展的主流。渐开线硬齿面的高精度齿轮传动装置已占主导地位。

8.基于硬齿面齿轮加工实例的探析

作者:王丽;郝巧玲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China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编辑部邮箱2008年05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

摘要:

通过生产实践,成功地制造出了符合厂方要求的长幅外摆线锥齿轮

9.硬齿面齿轮的刮削加工

作者:王新

机械管理开发,Mechanic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编辑部邮箱2005年04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

摘要:

分析了硬齿面刮削加工对设备、刀具和工件的要求,切削用量的选择,并介绍了它的经济效益及适用范围。

10.硬齿面点线啮合齿轮传动的试验研究

作者:钱作勤;厉海祥;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编辑部邮箱2005年01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

摘要:

本文介绍了硬齿面点线啮合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试验和噪声测定试验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硬齿面点线啮合齿轮传动和常规的硬齿面渐开线齿轮传动相比,具有承载能力大、强度高、噪声低等一系列优点。

11.硬齿面刮削在新型养路机械齿轮加工中的应用

作者:夏青顺;

机车车辆工艺,Locomotive&Rolling Stock Technology,编辑部邮箱2003年01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

摘要:

阐述了硬齿面刮削工艺的优点及要求,并将其应用到大型养路机械中,成功地解决了长幅外摆线锥齿轮热处理后齿轮精度下降的问题。

12.硬齿面齿轮刮削工艺特点

作者:聂福全

现代零部件,Modern Components,编辑部邮箱2006年07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

摘要:

硬齿面齿轮是指硬度在48H RC以上的齿轮,此类齿轮的常用材料为20CrMnTi、20CrMo等,经渗碳或碳氮共渗处理后进行淬火处理。从生产实践看,热处理对齿轮精度的影响非常明显,变形严重时可使齿轮的精度等级下降3~4级,由于变形严重,采用淬火压床仅可以控制而不能完全消除变形,因此不能满足齿轮使用精度要求。而在热处理过程中由于齿轮的变形规律较难掌握,在粗加工齿轮时采取预先留变形余量的补偿措施来修正淬火变形也非常困难,无法满足高精度齿轮的变形控制要求,且成本较高,经济性较差。因此在齿轮热处理后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热处理变形,确保热处理后硬齿面齿轮的加工精度。硬齿面齿轮常用的加工方法热处理后的硬齿面齿轮常用加工方法包括研齿、磨齿、刮齿(用相应刀具进行光整加工)等。1.研齿工艺特点研齿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但它不能消除齿轮热处理后的径向圆跳动、周节误差、齿形误差和其他热处理变形引起的误差。它仅仅能改变有效齿形表面的粗糙度和接触位置,因而其修整精度非常有限,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齿轮,无法满足修复精度要求。2.磨齿工艺特点磨齿工艺可以获得很高的加工精度,对一些精度要求高的齿轮,磨齿工艺的应用非常普遍。.

5.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

零件图;

车床夹具图;

设计完成总体装配图设计;

编写完成整体设计计算说明书;

车床夹具图。

6.设计(论文)提交形式

1,开题报告;

2,硬齿面齿轮加工总装配图1张;

3,零件图若干张;

4,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7.进度安排

第四周外文翻译抄画零件图;

第五周收集资料,阅读文献;

第六周开题报告;

第七周方案设计;

第八周硬齿面齿轮分析;

第九周加工硬齿面齿轮的整体结构设计

第十周加工硬齿面齿轮主要部分夹具设计;

第十一周零件受力分析与计算和强度校核;

第十二周总装图草图的绘制;

第十三周总装图的绘制;

第十四周零件图的绘制;

第十五周检查设计,准备编写说明书对设计中的错误进行修正;

第十六周整理说明书;

第十七周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形成毕业设计全部文件,准备答辩;

第十八周毕业答辩。

利尿通淋胶囊提取工艺的研究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第三版》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空心初三作文

导管弯曲加工工艺规划研究

成型车间规章制度

垃圾焚烧发电工艺设计及技术装备研究

施工升降机齿条焊接工艺研究论文

漂浮植物净化污水试验研究

中班综合《软和硬》

成型控制工程就业前景

植物硬空心胶囊成型工艺研究(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植物硬空心胶囊成型工艺研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