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方法:虽然没有捷径,但是有方法可循

时间:2022-12-19 03:30:48 作者:起床吃饭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起床吃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英语学习方法:虽然没有捷径,但是有方法可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英语学习方法:虽然没有捷径,但是有方法可循,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英语学习方法:虽然没有捷径,但是有方法可循

怎样学习英语才能少走弯路?大师级学者分享英语学习方法 !

林语堂

近年国内学英语风气甚盛,无论在中学,在大学,或在自修,多少莘莘学子都在用功夫,日求进益,我想据我个人的经验,谈谈这个中的关系。

四十年前我在德国,听过柏林大学教出来的操华语的德国人,听起来象在北京长大的,但他们都是成年以后才学的;同时我在上海所见到的留过学的中学英文教员,文法冼练极了,分析词句精透了,而说出英文,毫不地道。

有人以为目标在了解阅读,不在口讲,这是把问题看错了,学习英文的目标,只在清顺自然四字而已。凡不以口语为基础的人,一定写不出平易自然,纯熟地道的英文。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可算英文大家,他有名的句子:We shall fight on the hills。 We shall fight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blood and sweat and tears。这是多么矫健的句子!何尝有一个不是小学生所能用的字?又何尝有一字夸词浮句?中国人写英文,寻章摘句,多用深句,所以才学不好。例如对人十分佩服,你说I admire him profoundly。便是古人做文章的做法,因为英美人士并不这样讲,用admire greatly才是自然,而用I take off my hat to him。才是真正地道的英文。

你要明白英语言文一致,而骨子里是白话。愈平易自然愈好,愈少粉饰藻丽语句愈好,愈近清顺口语愈好,愈能念出来顺口成章愈好。中国人写英文,能写到这个地步的就不多,你写出来,外国人念下去象外国人写,就不容易,所以难能可贵,就在这一点。中国人要写英文,必先淘汰古人“做文章“的观念,才能打稳正当的英文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以口语入手 ,才能掌握个中窍门。

大家要注意常用字及口语的用法;英文那个“有“字,当然有have,而口语却是have got ( Have you got any money?) 老外这样说,我们只好这样写! Forget about it(算了)!也是一种口语。 You are telling me (我还得等你说)?也是一种口语。 Not a chance (绝不会)也是一种口语。这四个单字got, forget, tell, chance都是极平常的字,而运用在口语中,却是学好英文的最重要的部分!若是单求长字,生字,看起来文雅好听的僻字,头一步便走错了。所以说善于灵活运用平常的字,是学习英文的不二法门。

薄冰(教育家,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

薄冰

如果我是一个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我将多看故事多看画,多听句子多唱歌。语法我不学,完全靠模仿。

如果我是一个初学英语的中学生,我将把好的课文念得正确、流利、烂熟,睡梦中会说出来,作文中会用出来。我还要读课外读物,并用简单的英语向我的同学复述故事的内容。我将学一点基本语法知识,以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但绝不去钻牛角尖。

如果我是一个初学英语的青年,我将尽量结合英语实践(读、听、写、说)先把语法学好。就象查词典一样,我将经常查阅语法书。等我把基本语法掌握后,我将展开大量的英语实践,在实践中通过思考与总结解决疑难问题。同时,我将充分地利用好的词典、参考书,包括较高深的语法著作。

许国璋(中国语言学家)

许国璋

学英语就要无法无天,要天不怕地不怕。

学外语,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读,多记,多讲,多写,自有水到渠成之日。

学习外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读洋文的狭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

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语言。

陈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陈琳

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外语是不可能“习得”的(但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须尽量创造习得环境),只能“学得”。必须下艰苦的功夫。我一向主张要“背”。不仅儿童,成人更加要背。且看郑板桥在《自叙》中所说:“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只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万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一代大师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凡人,更何况他背的大概不是外语。

一般学习外语的,都知道有所谓“精读”和“泛读”。殊不知,在听、说和写这其他三“会”上,也都要作精和泛的工作。说的啰唆些:要有精听和泛听、精说和泛说、精写和泛写。精泛两种功夫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学习语言,在读、听、说、写四会中,固可因工作的需要而有所侧重,但最好还是能全面掌握。英国16世纪思想家培根曾说:“读书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机敏,写记使人精确”(这里交谈包括听和说)。可以看出,学会读、听、说、写一种语言,不仅是掌握语言能力以作为工具的问题,更加关系到一个人素质的培养。

陆谷孙(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导)

陆谷孙

压力与兴趣:英语学习需要有 pressure与 pleasure的结合。今日的英语教学中,接踵而来的考试和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窒息了同学们活泼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应试技能一般较强,而口语表达技能相对薄弱,要翻个个儿,教师要使英语成为学生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有趣事物,每堂课要在连续大脑轰击(brainstorming)的同时,使学生开怀大笑几次。

“输入”与“输出”:保持两者大致相当的比例,譬如说“输入”一百万字的阅读量,最好保持一万字的写作“输出量”。写完最好找高手修改,且不断温习修改意见。

模仿与对比:说英语要说得字正腔圆,只有亿万次的模仿;要减少母语干扰,对比最重要,譬如说对比出英语的动词时态意识、与汉语迥异的数字意识等。

黄源深(教授)

黄源深

大量阅读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没有大量阅读很难学好英语。现今学生的一个通病是阅读量太小,拘泥于短文章上的“精耕细作”,产生不了语感,因而口笔语都缺少外国味。多读文学作品和外国报刊不失为一剂良药。

写作最能使人感到英语学习上的不足,最能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好的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老师)改出来的,多写才能出文章。写作在开始时往往是苦事,一不坚持就会放弃,因而需要毅力。写作应辅以大量阅读,写作中出现的错误能通过阅读自我纠正。

英美人都反对背词典,因为对说本族语的人来说,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大量的阅读足以使英语词汇得到多次重复,直到被掌握。而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情况就不同了,生活在汉语语言环境里,英语的阅读量往往不足,难以在自然的语境中通过重复掌握该掌握的全部词汇。因此中国学生的词汇量往往偏小,对听、说、读、写造成很大障碍。我主张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如大三学生)或教师不妨背一背词典,细水长流,不要贪多,贵在坚持。背的同时要不忘阅读,使背过的词汇在阅读中得以巩固。掌握的词汇一多,学习者便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姚乃强(重要译著有《红字》、《霍桑文集》、《福克纳》)

姚乃强

我认为学好英语各人应根据客观条件,学习目的和本人情况,依照语言学习的规律,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他人的经验,要学习、要借鉴,但不迷信、不盲从,提倡因人而异,各自为战。

我学习和从教英语四十多年,我的体会是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初学者主要打好语言基础,熟练掌握读、听、说、写、译的技能。我把这个阶段的学习要领归结为:先死后活,死去活来。“死”指多模仿、多练习,后达到熟能生巧,灵活运用。

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要强调多读多写,读和写都要精泛结合,不仅要读文学名著,也要读其它类的书,以及报纸杂志。要强迫自己写,写日记、写读书心得、写短文。我的口号是:眼快手勤,翻烂一本词典,磨出手指老茧。

到了更高的层次,比如说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要加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工作的要求,明确自己在专业上的主攻方向。要扩大知识面,做到博学多闻、博览群书、博中有专。从写学士论文开始,就要选好题,日积月累,逐渐使自己成为某一领域里的“行家里手”。这时也就可以说学有所成了。

回过头来,要与大家共勉的还是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愿大家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有所成。

胡壮麟(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壮麟

我认为学好英语在一般情况下可用如下规则描述:“动因+兴趣“---决心---持之以恒----见效。

既要珍惜课堂教学和老师指导的学习机会,也要抓住“习得”英语的机会,后者指学会自己主动听广播听录音,看电视看录像,读书报读小说,与操英语者用口语和书面语交流。

模仿英美人的语音语调,但不必一味追求洋腔洋调,重点应放在发音正确,吐字清楚,表达自然。大胆张口,有时不免背诵,以至自说自话。

阅读时对那些不影响全句全篇大意的新词,多查词典,了解其意义和用法。

做任何事都要掌握其规律,学英语也一样,因此,看一两部浅易的语法书何乐而不为?

王佐良(原北京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张海迪的丈夫)

王佐良

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

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进的。

文体,风格的研究是有实际用途的,它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观察英语的性能,看到英语的长处,短处,以及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该特别注意或警惕的地方。因为英语一方面不难使用,一方面又在不小心或过分小心的使用者面前布满了陷阱。

周珏良(历任清华大学外文系讲师,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北京外语学院英语系教授。英译作品《毛泽东选集》(合译)、《周恩来选集》(合译)、《毛泽东诗词》(合译)等)

周珏良

对于翻译的步骤我有以下看法;(1)。先逐字逐句译出,不要少掉什么东西,不避免某些翻译腔。(2)。抛开原文,只看译文,依原文风格(简练,沉郁,俏皮等)修改译文文字。这时会发现好多问题,往往是上下文呼应联系问题和整体风格问题。(3)。再对原文,看看走了意思没有。(4)。放几天甚至几星期后再看。这时对原文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在上述第二阶段修改文字时曾因为原文还大都记得,觉得还顺当的许多地方,现在都通不过了,需要再修改文字。这时往往要加些字或减些字才能使意思清楚。经过这一次修改,一般说译文就可以拿出去了。

要理解一国的文化就要读些历史,文学,包括诗和散文作品。我国古时儿童入私塾读书,开始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此外还要读《千家诗》或《唐诗三百首》,也就是要蒙童及早地接触我国传统文化的意思。我们读点英诗,目的与此类似。

何其莘(教育部高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英语组组长。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著名的《新概念英语》作者)

何其莘

用英文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因为这是用英语流畅地表达思想的基础。对于一个生活在非英语环境中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来思考确有很大难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从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中,我体会到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选好难易程度适中的原文书籍:一般以每页(大32开)不超过八个生词为宜。其次是阅读方法:要像读中文小说那样快速浏览,不默读,不查字典,更不通过翻译来理解原文的意思。遇见不认识的生词,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测。第三是要坚持天天都读,而且要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阅读任务。只要坚持下去,几个月,半年之后,肯定会看到成效。

胡文仲(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胡文仲

学习英语无捷径。要想学好英语只有大量实践,多听多读多说多写。不要被商业广告所误导。

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我特别推荐英语简易读物,读的材料要浅易,故事性要强,读的速度尽可能快一些,读的越多越好。这是学好英语屡试不爽的一个好办法。

说英语一不要怕犯错误,二不要怕别人笑话。要争取一切机会讲英语,和外国人讲,和同学讲,和同事讲,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和自己讲。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自己听。

要多用词典,多用英语词典。如果读词典读的津津有味,就说明学英语已经上路了。

英语具有较好的基础以后,通读(注意不是略读或跳读)一本浅易的英语语法书会使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丁往道(主要著作有:《当代英文散文选读》、《英语文体学引论》、《英语写作手册》、《英语写作基础教程》、《英诗入门》、《中国神话及志怪小说一百篇》、《孔子新评》、《孔子语录一百则》、《攀登》、《中国文化掠影》等)

丁往道

要注重写的练习。强调听和说,听,说领先,是对的;经常阅读,大量阅读,也是必要的。但对于排在“四会”末尾的“写”,千万不要认为它可有可无。“写”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有其特别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是写一篇短文,就得思考内容和观点,组织材料,安排层次,斟酌词句,这是极好的锻炼。而且写对语言的正确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的要求比口语要高些,因为可以考虑和修改。这对提高语言质量十分有益。

要关心中国文化。中国人都应关心中国文化,主修英语或别的外语的朋友们更要注意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钻研,因为在外语上用很多时间,可能会忽略中国文化的学习,结果是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情况和文化特点知道得多,而对中国的文化特点知道得反而少。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宝贵的成份,我们应该珍视这份遗产,努力予以发扬光大。

张中载(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中载

学语言光听不说,光读不写,是学不好的。现在,有不少学生只知戴着耳机听英语,埋头读英语书,却不开口朗读,背诵名篇,名段,不开口练着说英语,也不动手做笔头练习,写英语文章。只有语言的“输入”(通过听,读吸收语言),却无语言的“输出”(通过口头和笔头表达思想,应用学到的语言),是学不好语言的。

学语言同学文化分不开。通过语言学英语国家的文化,通过文化学语言要听读题材广泛的书籍和文章(历史,文学,传记,科技,经济,政治,军事等),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增长各种知识,并学到另一种文化的精华。

梅仁毅(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导,学界泰斗)

梅仁毅

要学好英语,就要对语言本身及语言所传达的各种文化信息感兴趣。当你读到或听到别人用简洁的英语表达深奥的思想时,兴奋不已,立即记住,这就表明你已对语言产生了兴趣。没有这种兴趣,难以在语言学习中登堂入室。

学习英语从一开始就要重视语音,语调。发音,语调,重音,停顿,不求完美,但要基本正确。否则,将影响听力及口语,从而是语言失去交流的功能。

简易读物对打好基础极有用,要多读。 一是数量要多,至少读四十本。二是要重复读,选出十至十五本,读三遍,读到许多问题印在脑子中。设想一下,别人能用一千五百到两千词汇写出几十本书来,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表达方式掌握住,能够表达多少内容!

在基础阶段后期,或高年级,要努力背诵名篇,比如说,背50-100篇。无论从语言还是内容来说,这都是精华。背熟了,对了解西方文化,对研究文字的运用都有好处。

吴冰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冰

学习外语和学习任何知识一样,是不能投机取巧的。首先要有刻苦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语言是有声的,因此一开始就要把语音的基础打好。发音正确,别人才能听懂你的话,同时也便于你通过“听”来学习新的知识。

我们常说的“英语基本功”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相关的方面,学习时要尽量平衡发展,如果其中一项过差,会从总体上影响外语水平的提高。如今仅电视一个渠道就有许多“听”的节目,可“读”的书更多。至于“说”和“写”完全可以自己练习。没有人对话,可以采用英语思维的办法跟自己说。“写”这可以通过记日记来提高,一天记一件事,可以写“听”到或“读”到过的,这样就复习了从“听”和“读”中获取的语言知识。

学习外语“懂得了”不等于“掌握了”。如对中国人来说,理解she和he二字并不难,但用起来却每每出错,因此要常练、多练、反复练。

语言是与文化紧密联系的,不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即便能说英语,在交流中也难免产生误解和其它困难。

学英语除了肯下功夫外,还要动脑筋总结英语特点,比较英语和汉语的“同”和“异”。看到了“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不过,需要注意学习和掌握的还是“异”的部分。

要想学好英语,得不怕麻烦勤查外国人为初学者编写的单语词典,因为使用双语词典时,大多数人常图方便只看中文,而英语解释不但更加准确,而且通过看英语解释还能复习常用词汇和表达法,可谓“一箭双雕”。

刘承沛(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

刘承沛

学英语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接触了多少英语和什么样的英语。阅读的语言材料最容易得到,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各种有用的书,好书。

朗读和听写是学外语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基础阶段必须坚持。千万不能因为现行各种英语测试不考这两项而放弃。

不要小看世界名著的英文简写本。基础阶段读它三,四十本才会体会到学英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及早学会用英-英词典。这是因为英汉词典多半不解释词义,只给对等词,而两种语言的词汇并不是可以完全对等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自1958年《英语学习》创刊以来一直是问答栏的主持人

熊德倪(北京外国语大学 教授)

熊德倪

学习英语(或任何一门外语)没有任何捷径可徒,老想找捷径的人是永远学不好的,要想学好必须定下心来打一场持久战。

不要忙于“对口”(学专业英语)。如果基础没有打好,甚至英语还没有入门想学好专业英语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总喜欢把学习英语比作一场围攻战。被围攻的是你脑子里的母语,攻打这个堡垒的是英语大军。你指挥军队攻破一道又一道防线,直至拿下你头脑中这个顽强堡垒---母语。

学英语每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方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每个人都必须要有大量的实践,都必须在听说读写方面下苦功夫。

要从阅读中学到好的,地道的英语,我们不防读细一点甚至对好的句子、段落加以背诵。但阅读不应该只限于写一些漂亮句子,更重要的是得到知识,不仅是专业知识,而且是广泛的人文知识,这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

在50年代初我提出要“read for information。”因为当时材料少得可怜。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阅读天地,因此我提出要“read for pleasure。”当你达到这个境界,你会发现你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再也不会为“如何学好英语”这个问题而苦恼。

英语学习方法:虽然没有捷径,但是有方法可循

可以回忆一下你学习任何一种技能的过程。无论是游泳还是骑自行车,都是重复同一类动作的过程。任何技能的获得,当然包括英语这项语言技能,均来自重复而量变引起了质变。一种事情重复多了,便产生了感觉和深刻的把握。在阅读时,当你读过20本初级读物后,就要在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来读10遍甚至20遍。同样的,当你读过20本中级水平的英语读物后,就应该在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来读10遍甚至20遍。学习听力和口语也要遵守重复原则。比如说,在听了20盘初级英语听力磁带后,就要在这20盘已听过的磁带中选出一盘,再把这盘磁带听上20遍……没有量的变化,怎么能有质的飞跃?

单词

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是第一位的,如果把学习英语比喻为建立一栋高楼大厦,每一个单词就是组成高楼的每一块砖。单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的就是坚持!没有单词储备量你怎么看文章?怎么听听力?怎么写文章?虽然很多人说,明明背了很多单词了,感觉放在文章里还是不熟悉,还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是因为你的对它还不够熟悉以及对它的词性和意思你了解的不够完善,就像good,我相信无论放在哪你都应该能认识吧,因为你对它太熟悉了。

背单词最好还是找个伴,大家规定每天背多少个,然后到时间抽背,当背到后面去的时候还要不断抽前面背过的单词,然后没背上几个有什么惩罚的,这样比较能够激励自己去背,我现在就是用这样的方法,真的觉得还不错,比以前自己单独记要记得牢很多,但是如果实在找不到人的话,现在不是很多单词书都有配CD嘛,你就把CD下在手机里,每天当听写了。

大家也可以去书店买一些新东方俞敏洪老师的单词记忆法书籍,很有用。以及一些背单词的软件比如:新东方背单词、百词斩等软件也蛮不错的,里面有各种单词:小初高中的,四级的,六级的,GRE等等很多,自己可以选择,然后还有看单词写意思,看意思写单词等测试方法,也有游戏的方法来测试的,算是比较有趣的背单词软件了。

听力

这是很大一部分中国学生的老大难了。不过对于听力我比较推崇精听法,你做题的时候,先听一遍,答题,再听一遍,检查自己答案,然后去核对标准答案,全对的话继续下一道;做错的话,再听一遍,争取找到自己错在哪里,没有找出来就再听。说到这,就有很多同学会说,很多单词根本不认识,听多少遍也听不懂,看吧,这时候你的单次贮备量就发挥作用了。如果实在听不出来,就跟着答案听,弄清楚自己为什么听不出来,是不认识单词还是不清楚发音,这样一来你对于这个单词肯定牢记于心了。虽然这样弄一遍比较累但是效果比较明显,如果坚持下去的话,你会发现你的听力有很大的提高。

听听力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听,所谓用心听要做到:不能边听边和别人聊天,不能边听边看书,不能边听边去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听听力的时候,心必须全部集中到听力上,播音员每说一句话,自己脑子里就要尽量以最快的速度反应来他说的是哪些词,分别是什么意思。如果练听力的时候你分心了,那么就算你在那稀里糊涂的听一个小时也没有别人认真听十分钟有用,而你可能还会抱怨,自己每天都练了听力,为什么没效果。

听听力大家可以采取一下跟读法,所谓跟读法就是播音员说一句你就跟着说一句,初期大家可能会比较狼狈,因为总是跟不上别人的速度,跟读的时候“巴拉巴拉”的就过去了,但是当你真的听懂了这句话的时候,就能轻松跟上了。

练听力还有许多方法,看美剧也不错,但是建议大家不要看有中文字幕的,不然你绝对会条件反射的直接去看中文,这样最后你就直接享受电影去了,建议大家找那种比较简单的,发音比较标准的电影或者动画片来练习。当然,练听力还有许多其它的方法,你需要不断摸索,去寻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阅读

阅读是比较考英语综合水平的一关。我们要练好阅读,那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求平时多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养语感。状态好的时候就做做阅读理解的真题训练,状态不好或感到疲惫的时候,就看一看英语笑话或者比较短小的有意义的英语故事,总之,每一天都要接触英语,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你学习的英语环境。

其次,大家知道,考试时阅读理解量大,我们必须控制我们的阅读速度,基于这点,大家就必须改掉一些阅读的坏习惯:很多同学在做阅读理解时,喜欢出生读,点读,这些不良的习惯都会影响到同学们做阅读理解的速度和正确率。想一想我们看中文的文章时会不由自主的出声读吗?不会!很多人喜欢边阅读边读,感觉这样可以加深理解。其实这会导致朗读的速度严重下降,浪费时间,而且考试中经常给出很多复杂句,你肯定会回头重读,这会使你的时间严重不够,所以做阅读理解时要采用快速阅读法,平时做阅读训练时要学会猜词,不要太过依赖于字典,毕竟,考试时你总会有不认识的单词。

阅读理解训练时建议做真题,至少以真题为先,当然不是追求过级的同学,就要广泛阅读了。

写作

亲们,相信我,要想练写作,背文章绝对是你不能缺少的一个步骤。而且背文章的时候你可以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思路来丰富自己的文章。

接着就是自己动笔练了,最好每天都写一篇作文,无论好坏,只有自己亲手写了,才能得到提高,不然无论你背多少文章,要是从来都不写的话,你连怎么用别人的句子都不知道,而且经常写文章,很多单词句子写熟悉了,那就成了你自己的东西,以后驾驭起来就轻车熟路了。

现在考试作文体裁多是议论文,而优秀的英语议论文最讲究的就是结构严谨,论点、论据、论证三个部分一个都不能少。下面就以议论文来举例说明。(延伸阅读:四六级作文万能模板)

一个议论文的构架应该要这样:

第一段:开头段一一明确点名中心

必须要有明确的中心句,因为外国人不似中国人一般,写文章喜欢渲染好、铺垫好,最后才点题,外国人做事比较直接干练,所以一定要开门点题。

第二段:论证一段【正面论证】

1、某东西重要,为什么重要,提出第一个理由,必须要有本段的主旨句;

2、论据:举例子,用实际的例子来证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理由;

第三段:论证二段【反面论证】

1、某东西重要,没有了某东西就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提出一个坏的后果,必须要有本段的主旨句。

2、论据:举例子,举一个没有了这东西以后的坏结果的例子

第四段:结尾段一一明确重申中心

必须要有明确的结尾句,结尾句其实就是用另外一种说法重复一遍文章的主旨。

说明:在这种结构里,第一段必须必须有!第二到三段你想说几个理由就说几个理由,一般至少要两个理由,这两个理由可以是一正一反,也可以是两正。不过为了文章论证结构的严密性考虑,建议有一个反的理由。最后一段结尾段,一般情况是要求有的这样可以让文章的结构更完整。

最后,亲们,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定要为自己拟定一个具体可操作的计划,比如大一四级考500分以上,比如大二要过六级,比如这学期看完哪些英语书,精细到每天要背多少个单词……只有这样,你才会感觉到时间是很紧迫的,你才不至于等到大三了,四六级还没有考过!

祝愿各位同学的英语水平“DayDayUp”!!!

篇2:学习方法:学好英语 没有捷径

学英语就要无法无天,要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你不肯学,英语学习方法:学好英语 没有捷径,

学英语就要无法无天,要天不怕地不怕。

学外语,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读,多记,多讲,多写,自有水到渠成之日。

学习外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读洋文的狭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

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语言。

学好英语在一般情况下可用如下规则描述:“动因+兴趣+决心+持之以恒=见效。”

模仿英美人的语音语调,但不必一味追求洋腔洋调,重点应放在发音正确,吐字清楚,表达自然。大胆张口,有时不免背诵,以至自说自话。

阅读时对那些不影响全句全篇大意的新词,多查词典,了解其意义和用法。

做任何事都要掌握其规律,学英语也一样,因此,看一两部浅易的语法书何乐而不为?(推荐一本比较不错的:无敌英语语法,大家可以先看看,值得买才购买)

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所以我喜欢看美剧还有电影,吸收西方文化)

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进的。

文体,风格的研究是有实际用途的,它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观察英语的性能,看到英语的长处,短处,以及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该特别注意或警惕的地方。因为英语一方面不难使用,一方面又在不小心或过分小心的使用者面前布满了陷阱。

要理解一国的文化就要读些历史,文学,包括诗和散文作品。

学习英语无捷径。要想学好英语只有大量实践,多听多读多说多写。不要被商业广告所误导。

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我特别推荐英语简易读物,读的材料要浅易,故事性要强,读的速度尽可能快一些,读的越多越好。这是学好英语屡试不爽的一个好办法。

说英语一不要怕犯错误,二不要怕别人笑话。要争取一切机会讲英语,和外国人讲,和同学讲,和同事讲,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和自己讲。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自己听。(可以参加我们论坛的英语朗读,大家一起读,相互监督,不偷懒,慢慢的你不仅养成了个坚持朗读的好习惯,还有意外的发现哦)

要多用词典,多用英语词典。如果读词典读的津津有味,就说明学英语已经上路了。

英语具有较好的基础以后,通读(注意不是略读或跳读)一本浅易的英语语法书会使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要注重写的练习。强调听和说,听,说领先,是对的;经常阅读,大量阅读,也是必要的。但对于排在“四会”末尾的“写”,千万不要认为它可有可无。“写”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有其特别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是写一篇短文,就得思考内容和观点,组织材料,安排层次,斟酌词句,这是极好的锻炼。而且写对语言的正确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的要求比口语要高些,因为可以考虑和修改。这对提高语言质量十分有益。(英语听力专题,大家可以到我们的听力专题,坚持每天听,即使听力很棒了,如果一段时间不磨耳朵,你会发现耳朵就会对英语的反应迟钝了很多哦,这里有VOA、BBC.美联社新闻、大家还可以每天收听我们的世界在线电台)

* 要关心中国文化。中国人都应关心中国文化,主修英语或别的外语的朋友们更要注意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钻研,因为在外语上用很多时间,可能会忽略中国文化的学习,结果是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情况和文化特点知道得多,而对中国的文化特点知道得反而少。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宝贵的成份,我们应该珍视这份遗产,努力予以发扬光大。

学习外语和学习任何知识一样,是不能投机取巧的。首先要有刻苦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语言是有声的,因此一开始就要把语音的基础打好。发音正确,别人才能听懂你的话,同时也便于你通过“听”来学习新的知识。

我们常说的“英语基本功”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相关的方面,学习时要尽量平衡发展,如果其中一项过差,会从总体上影响外语水平的提高。如今仅电视一个渠道就有许多“听”的节目,可“读”的书更多。至于“说”和“写”完全可以自己练习。没有人对话,可以采用英语思维的办法跟自己说。“写”这可以通过记日记来提高,一天记一件事,可以写“听”到或“读”到过的,这样就复习了从“听”和“读”中获取的语言知识。

*学习外语“懂得了”不等于“掌握了”。如对中国人来说,理解she和he二字并不难,但用起来却每每出错,因此要常练、多练、反复练。

语言是与文化紧密联系的,不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即便能说英语,在交流中也难免产生误解和其它困难。

学英语除了肯下功夫外,还要动脑筋总结英语特点,比较英语和汉语的“同”和“异”。看到了“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不过,需要注意学习和掌握的还是“异”的部分。

要想学好英语,得不怕麻烦勤查外国人为初学者编写的单语词典,因为使用双语词典时,大多数人常图方便只看中文,而英语解释不但更加准确,而且通过看英语解释还能复习常用词汇和表达法,可谓“一箭双雕”。

学习英语(或任何一门外语)没有任何捷径可徒,老想找捷径的人是永远学不好的,要想学好必须定下心来打一场持久战。

不要忙于“对口”(学专业英语)。如果基础没有打好,甚至英语还没有入门想学好专业英语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总喜欢把学习英语比作一场围攻战。被围攻的是你脑子里的母语,攻打这个堡垒的是英语大军。你指挥攻破一道又一道防线,直至拿下你头脑中这个顽强堡垒---母语。

学英语每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方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每个人都必须要有大量的实践,都必须在听说读写方面下苦功夫。

要从阅读中学到好的,地道的英语,我们不防读细一点甚至对好的句子、段落加以背诵。但阅读不应该只限于写一些漂亮句子,更重要的是得到知识,不仅是专业知识,而且是广泛的人文知识,这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

在50年代初我提出要“read for information.”因为当时材料少得可怜。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阅读天地,因此我提出要“read for pleasure.”当你达到这个境界,你会发现你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再也不会为“如何学好英语”这个问题而苦恼。

篇3:学习英语中没有捷径 勤学苦练

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1.要勤学苦练。

学英语没有捷径可走,要真正掌握英语,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非下苦功夫不可。下苦功夫就是要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各项技能达到纯熟的地步。语言知识应该了解,但不下苦功在听、说、读、写上练习,仅靠死记硬背一些孤立的单词、一些语法条条,是很难掌握英语这一交际工具的。应该是Learning English而不是Learning about English。就像学游泳、跳芭蕾舞一样,对其理论掌握再好,不通过反复训练是永远也学不会的。

2.要持之以恒。

学习英语既然是练功夫的过程,就并不是那么轻松。要不怕困难,坚持学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日积月累,付出长期的努力。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二、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要过语音关。

语音是学习英语的第一关。不掌握正确的发音,就不敢大声朗读和对话,句子不能上口,后续的训练就难以进行。要仔细听老师的发音和录音带,大胆实践,反复模仿,对比纠正。不要怕出错。对中国学生来说要达到发音完全正确并非一日之功,要有信心,有耐心就一定能够成功。

2.注意英语和汉语的区别。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如英语语音中的短元音、辅音连缀,以摩擦音、破擦音收尾音节等在汉语中都没有。英语有形态变化,如名词复数变化、动词时态变化等,而汉语基本上没有。英语语法和句子结构同汉语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中学生的汉语习惯已相当牢固,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干扰作用。从一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用汉字注音,不要用汉语句子套用英语句型。一旦通过大量的阅读,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并产生英语语感,就会逐步减少犯“中国式英语”的错误的机会。

3.掌握规律,事半功倍。

虽然学习英语没有捷径可走,但掌握英语语言的规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记忆单词,要将单词的读音和拼写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即掌握拼读规则,按前缀、后缀同词根或词干的复合关系,按反义、同义和同音关系,以及按单词在句子或语言环境中的关系来记单词就很容易记住,也有兴趣。学习语法也是一样,掌握词形的变化、句型的变化是学习语法的关键。规则很多,各种规则也有例外,要灵活记忆,不能死记规则,以偏概全。

篇4:英语学习方法:英语好方法

许国璋

* 学英语就要无法无天,要天不怕地不怕。

* 学外语,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读,多记,多讲,多写,自有水到渠成之日。

* 学习外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读洋文的狭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

* 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语言。

胡壮麟

* 我认为学好英语在一般情况下可用如下规则描述:“动因+兴趣“---决心---持之以恒----见效。

* 既要珍惜课堂教学和老师指导的学习机会,也要抓住“习得”英语的机会,后者指学会自己主动听广播听录音,看电视看录像,读书报读小说,与操英语者用口语和书面语交流。

* 模仿英美人的语音语调,但不必一味追求洋腔洋调,重点应放在发音正确,吐字清楚,表达自然。大胆张口,有时不免背诵,以至自说自话。

* 阅读时对那些不影响全句全篇大意的新词,多查词典,了解其意义和用法。

* 做任何事都要掌握其规律,学英语也一样,因此,看一两部浅易的语法书何乐而不为?

王佐良

* 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

* 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但这两者又必须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语言表达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进的。

* 文体,风格的研究是有实际用途的,它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观察英语的性能,看到英语的长处,短处,以及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该特别注意或警惕的地方。因为英语一方面不难使用,一方面又在不小心或过分小心的使用者面前布满了陷阱。

周珏良

* 对于翻译的步骤我有以下看法;(1)。先逐字逐句译出,不要少掉什么东西,不避免某些翻译腔。(2)。抛开原文,只看译文,依原文风格(简练,沉郁,俏皮等)修改译文文字。这时会发现好多问题,往往是上下文呼应联系问题和整体风格问题。(3)。再对原文,看看走了意思没有。(4)。放几天甚至几星期后再看。这时对原文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在上述第二阶段修改文字时曾因为原文还大都记得,觉得还顺当的许多地方,现在都通不过了,需要再修改文字。这时往往要加些字或减些字才能使意思清楚。经过这一次修改,一般说译文就可以拿出去了。

* 要理解一国的文化就要读些历史,文学,包括诗和散文作品。我国古时儿童入私塾读书,开始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此外还要读〈〈千家诗〉〉或〈〈唐诗三百首〉〉,也就是要蒙童及早地接触我国传统文化的意思。我们读点英诗,目的与此类似。

何其莘

* 用英文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因为这是用英语流畅地表达思想的基础。对于一个生活在非英语环境中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来思考确有很大难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从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中,我体会到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 首先要选好难易程度适中的原文书籍:一般以每页(大32开)不超过八个生词为宜。其次是阅读方法:要像读中文小说那样快速浏览,不默读,不查字典,更不通过翻译来理解原文的意思。遇见不认识的生词,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测。第三是要坚持天天都读,而且要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阅读任务。只要坚持下去,几个月,半年之后,肯定会看到成效。

胡文仲

* 学习英语无捷径。要想学好英语只有大量实践,多听多读多说多写。不要被商业广告所误导。

* 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我特别推荐英语简易读物,读的材料要浅易,故事性要强,读的速度尽可能快一些,读的越多越好。这是学好英语屡试不爽的一个好办法。

* 说英语一不要怕犯错误,二不要怕别人笑话。要争取一切机会讲英语,和外国人讲,和同学讲,和同事讲,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和自己讲。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自己听。

* 要多用词典,多用英语词典。如果读词典读的津津有味,就说明学英语已经上路了。

* 英语具有较好的基础以后,通读(注意不是略读或跳读)一本浅易的英语语法书会使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丁往道

* 要注重写的练习。强调听和说,听,说领先,是对的;经常阅读,大量阅读,也是必要的。但对于排在“四会”末尾的“写”,千万不要认为它可有可无。“写”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有其特别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是写一篇短文,就得思考内容和观点,组织材料,安排层次,斟酌词句,这是极好的锻炼。而且写对语言的正确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的要求比口语要高些,因为可以考虑和修改。这对提高语言质量十分有益。

* 要关心中国文化。中国人都应关心中国文化,主修英语或别的外语的朋友们更要注意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钻研,因为在外语上用很多时间,可能会忽略中国文化的学习,结果是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情况和文化特点知道得多,而对中国的文化特点知道得反而少。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宝贵的成份,我们应该珍视这份遗产,努力予以发扬光大。

张中载

* 学语言光听不说,光读不写,是学不好的。现在,有不少学生只知戴着耳机听英语,埋头读英语书,却不开口朗读,背诵名篇,名段,不开口练着说英语,也不动手做笔头练习,写英语文章。只有语言的“输入”(通过听,读吸收语言),却无语言的“输出”(通过口头和笔头表达思想,应用学到的语言),是学不好语言的。

* 学语言同学文化分不开。通过语言学英语国家的文化,通过文化学语言要听读题材广泛的书籍和文章(历史,文学,传记,科技,经济,政治,军事等),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增长各种知识,并学到另一种文化的精华。

梅仁毅

* 要学好英语,就要对语言本身及语言所传达的各种文化信息感兴趣。当你读到或听到别人用简洁的英语表达深奥的思想时,兴奋不已,立即记住,这就表明你已对语言产生了兴趣。没有这种兴趣,难以在语言学习中登堂入室。

* 学习英语从一开始就要重视语音,语调。发音,语调,重音,停顿,不求完美,但要基本正确。否则,将影响听力及口语,从而是语言失去交流的功能。

* 简易读物对打好基础极有用,要多读。 一是数量要多,至少读四十本。二是要重复读,选出十至十五本,读三遍,读到许多问题印在脑子中。设想一下,别人能用一千五百到两千词汇写出几十本书来,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表达方式掌握住,能够表达多少内容!

* 在基础阶段后期,或高年级,要努力背诵名篇,比如说,背50-100篇。无论从语言还是内容来说,这都是精华。背熟了,对了解西方文化,对研究文字的运用都有好处。

吴冰

* 学习外语和学习任何知识一样,是不能投机取巧的。首先要有刻苦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 语言是有声的,因此一开始就要把语音的基础打好。发音正确,别人才能听懂你的话,同时也便于你通过“听”来学习新的知识。

* 我们常说的“英语基本功”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相关的方面,学习时要尽量平衡发展,如果其中一项过差,会从总体上影响外语水平的提高。如今仅电视一个渠道就有许多“听”的节目,可“读”的书更多。至于“说”和“写”完全可以自己练习。没有人对话,可以采用英语思维的办法跟自己说。“写”这可以通过记日记来提高,一天记一件事,可以写“听”到或“读”到过的,这样就复习了从“听”和“读”中获取的语言知识。

* 学习外语“懂得了”不等于“掌握了”。如对中国人来说,理解she和he二字并不难,但用起来却每每出错,因此要常练、多练、反复练。

* 语言是与文化紧密联系的,不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即便能说英语,在交流中也难免产生误解和其它困难。

* 学英语除了肯下功夫外,还要动脑筋总结英语特点,比较英语和汉语的“同”和“异”。看到了“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不过,需要注意学习和掌握的还是“异”的部分。

* 要想学好英语,得不怕麻烦勤查外国人为初学者编写的单语词典,因为使用双语词典时,大多数人常图方便只看中文,而英语解释不但更加准确,而且通过看英语解释还能复习常用词汇和表达法,可谓“一箭双雕”。

陈琳

* 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外语是不可能“习得”的(但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须尽量创造习得环境),只能“学得”。必须下艰苦的功夫。我一向主张要“背”。不仅儿童,成人更加要背。且看郑板桥在《自叙》中所说:“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只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万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一代大师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凡人,更何况他背的大概不是外语。

* 一般学习外语的,都知道有所谓“精读”和“泛读”。殊不知,在听、说和写这其他三“会”上,也都要作精和泛的工作。说的啰唆些:要有精听和泛听、精说和泛说、精写和泛写。精泛两种功夫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学习语言,在读、听、说、写四会中,固可因工作的需要而有所侧重,但最好还是能全面掌握。英国16世纪思想家培根曾说:“读书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机敏,写记使人精确”(这里交谈包括听和说)。可以看出,学会读、听、说、写一种语言,不仅是掌握语言能力以作为工具的问题,更加关系到一个人素质的培养。

刘承沛

* 学英语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接触了多少英语和什么样的英语。阅读的语言材料最容易得到,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各种有用的书,好书。

* 朗读和听写是学外语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基础阶段必须坚持。千万不能因为现行各种英语测试不考这两项而放弃。

* 不要小看世界名著的英文简写本。基础阶段读它三,四十本才会体会到学英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及早学会用英-英词典。这是因为英汉词典多半不解释词义,只给对等词,而两种语言的词汇并不是可以完全对等的。

危东亚

* 学习英语,就是要学习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吕叔湘先生说过,英语是英语,汉语是汉语。这个提法相当尖锐,意思是告诫中国学生,要分清英语与汉语的表达方式,不要把二者混同起来。林语堂先生也一再强调过英文的表现法,并饶有风趣的说,在英文里只有“花闻香”,没有“花香”。

* 改革开放以来,学习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学习的客观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但是,学习的人在主观上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够自觉注意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结果自己所掌握的英语质量不高,或可说毛病不少。

* 大家都说要学“地道”的英语。所谓地道英语就是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从这个角度看来,地道英语并不是什么玄远的东西,在我们日常接触的英语里就有,在许多课文里就有,在不少录音里就有,就等我们去发现,去学习。

* 然而,要发现和学到地道英语,也就是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不是一下就做得到的。首先,要学会分辨什么是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其中必然有许多难点和特点。这些难点和特点理应受到重视,但是说来奇怪,中国学生往往忽略过去,不予重视。

* 这个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正确指导。正确指导可以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二是参考书籍。对广大自学英语的人来说,借助参考书籍尤其重要。参考书籍,如词典、语法书、用法书以及讲作文修辞的书,都会告诉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应当注意什么。我们如果把从参考书籍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听说读写实践中去,常作英汉对比,日积月累,最终就不但能辨别出而且能掌握住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

篇5:学好英语没有捷径,肯开口就会有机会

英语的真正掌握是以准确、地道的发音为前提的。很多人学了多年的英语而不入其门,正是败在了这一关键点上——他们学音标而不懂得或者不肯下功夫练发音.记单词的最可靠方法就是掌握单词的发音。其他的方法都不是根本方法——林教练题记,

在我们当代这个开放的社会里,天生害羞内向的个性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它的发展节奏了。这在英语学习方面表现尤为明显。不开口就只能是“哑巴英语”。但是怎样开口练英语则大有奥妙。

You can not memorize words in a relaxed way until you pronounce them reasonably. Say words correctly, and you will learn them easily. Correct pronunciation means correct spelling of the words.(只有发音准确才能轻松地记住单词。地道的句子能使英语学习变得简单。正确的发音揭示了单词的拼写法则。)

26个英语字母和48个国际音标犹如学习英语的指南针,只有熟练地掌握了他们,才能在英语的海洋里自由航行。

第一、能握简驭繁地把众多的英语单词读准。

第二、英语本身就是拼音文字,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发音规则,就可以达到听其音而知其形,见其形而晓其音。这一点比学汉语容易多了。熟练地掌握元音字母的读音音标及其变化规律,达到能直接认读和拼写单词。

既然音标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掌握国际音标呢?

练发音——学好英语的不二法门

我们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音标的真正掌握是以准确、地道的发音为前提的。很多人学了多年的英语不入其门,正是败在了这一关键点上——他们学音标而不懂得或者不肯下功夫练发音。英语是拼音文字,记住英语单词的最正确方法、也是最简单方法、最可靠方法就是掌握单词的发音。其他的记忆方法都不是根本方法(只是雕虫小技),死记住的单词都会被忘记。中国人无须背汉语生字,而使用英语的外国人也从不背英语单词。拼音文字靠发准音记住其拼写,这是天经地义的。要想记住英语单词的拼写,必须练好发音。练准英语单词的发音,就可以进入记字无难,记字无忧的境界。英语的入门与否正在于此。

具体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一)先学字母音标

通过熟悉26个字母的发音,训练字母的音标,一方面可以使字母的发音从理性上读得更规范;另一方面,对国际音标有感性认识,觉得英语跟汉语一样,也有一套给它们的形注的音。

(二)音节与元音字母的发音变化规律

英语的拼读已经反映出其读音了,应该了解英语单词的拼读规律。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如果不认真总结单词里每个音节的读音规则,不把单词的拼写形式与其读音联系在一起,不清楚单词的拼写形式和读音之间的内在对应关系,那么,记英语单词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而掌握读音规则,可以把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读音做为一个整体来掌握,见到一个单词就可以根据其拼写形式读其音;反过来,听到一个单词的发音,就能够根据其读音拼写出这个单词来。这样把拼写和拼读当成一个整体来对待。记住了词形,也就记住了读音,记住了读音也就等于记住了这个词的拼写形式。

(三) 以嘴耳为学习工具,减少对眼睛的依赖。

(四) 以英语句子为中心进行英语训练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上3项原则。

PLAY WITH ENGLISH,BUT DON’T BE PLAYED BY ENGLISH。

NOTHING ELSE CAN BE EXPECTED FROM CHINGLISH TEACHER.

篇6:学习方法:零基础学英语的方法

第一:明确自己确实有必要学习英语,并且有足够的时间。

学习英语毕竟不是轻松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我们说英语首先一门知识,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记忆,同时英语又是一种技能,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一种技能,而技能的掌握需要重复训练才能掌握。英语具有的知识和技能特性决定了学习英语不需要很高深的智力,学习英语不是创造发明,不需要刻苦钻研,所以只要有记忆力的人理论上都可以学会英语。同时,由于大量的记忆和重复训练需要时间和精力,那么这决定了学习英语的时间将比较漫长。据调查,一个人掌握英语的时间应该在3000到5000小时之间。学习英语将是一场持久消耗战,耗不起的人最好不要参加。对于只是好奇或者时间有限的人来说,学习英语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投入不了足够的时间,根本不可能掌握英语,干脆还是不要开始的好。即便开始学习,最后也必然是半途而废。

第二:树立必然可以掌握英语的信心。

了明确的学习需要,自己真的非常渴望学习英语。并且自己将会有足够的时间,那么就不要犹豫,抓紧开始学习。计划开始学习之后,要破除自己的不自信心心态。基础较差的人,一般在学校的时候就对英语有恐惧症,所以对自己的信心往往不足。总是怀疑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学好英语呢?这种怀疑的心头导致经不起挫折,一旦发现达不到学习目标,或者效果不显著,往往就会放弃了。树立掌握英语的自信,是基础差的人第二要做的事情。那么信心从何处来呢?一个是已经掌握了英语的人的激励,可以多了解成功掌握英语的故事,很多人文盲也可以很好的学会了英语,并且能够流畅的跟外国人交流,只不过他们也可以说是英语文盲,只能听说,不能阅读和书写。但是比较起他们来,你是不是应该有了必然可以掌握英语的自信呢?信心的另一个来源就是不断的进步,要保证自己的学习能够让你不断感受到进步,所以很多专家要求学英语要做到量力而行,这很关键。不要上来就学一些难度太高的材料,或者信誓旦旦要背诵一本词典,或者要借助词典读一本名著。这都是不现实的,首先可以确定一般人做不到,其次基础差的人应该也是一般人,不是那么有毅力的人。所以,这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想也不用想。要从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可以给你带来成就感的事情做起,并且可以短期见效的事情做起。这可以保证你能够坚持到底,坚持到底的动力就来源于持续不断的进步。

第三:寻找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学习英语。

有了需求和时间,并且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掌握英语,什么样的挫折也难不到。然后就是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方法和途径,以及资料来开始学习。对于自学英语的人,特别是基础差的人,对怎么样学英语不是很清楚。学习英语有哪些资料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他们的学习非常盲目。今天听说某某方法不错,或者什么资料很热门,然后就选择什么,坚持不了两天,没有效果,那么就放弃了。过几天头脑发热了,又会寻找别的方法或资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就是多数人学英语的写照。

其实,这也不能怪广大学习者,因为确实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感觉到进步,听录音,不知所云,纯粹是鸟语一样。阅读教材,又是满篇生词,单词不太认识,意思模模糊糊,即便单词都认识了,对于意思也是一知半解。这样的学习谁也无法坚持下去,太没有意思了。我想现在的教材设计是有问题的,根本不适合基础差的人学习。通常的教材都是有生词,有文章,有文章录音,还有的对文章,对句子,对单词进行一些讲解,各种学习资料的结构都是一样的。作为资料发行方来说,资料中的内容越多,讲解越详细,似乎越显得资料的厚重,越显出资料的价值。购买的人买起来也更是心甘情愿。于是,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导致资料样式越来越多,容量也越来越大。再加入什么声音、视频、图象、甚至动画等等丰富多彩的东西,力求让学习者感受到全面周到的英语环境,倘佯在一个类真实的英语世界中,似乎这样就掌握了英语。可是事实未必如此,多数人并没有进去这个环境,因为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一切的声音,文字不会引起你任何的反应。因为你没有基础,根本不认识他们,你怎么可能融入这个世界。

让我们设想一下,直接让你到了美国,去读书或者工作。你的英语基础非常有限。这个学习环境够真实吧。在这种情况下你该怎么学英语呢?真的你天天泡在美国人身边,天天听他们说话,你就自然可以掌握英语吗?恐怕很困难。你还是得需要刻苦得学习才能真正掌握英语。

当前的各种学习资料的结构决定了多数人根本不可能坚持学习到底。资料设计都是循序渐进的,没有初级,很难学高级。因为高级里边满篇生词,根本就没法学习,每篇文章中的几个生词列表,对学习这篇文章根本没有什么意义。从初级开始,太过简单,简单到让人没法产生任何成就感。学习英语的人心急的程度都是一样的,虽说心急吃不到热豆腐,但是没有人愿意忍受细嚼慢咽的学习进度。所以,往往人们买到一套资料,都是从高级入手,但是高级注定是没有人能坚持下去的,因为高级资料不会对每个单词都仔细讲解,无论是阅读还是听说,没有人可以坚持下去。从初级的入手,每天学一课两课,什么时候是出头之日啊,假如发狠学上十几课,可是又能坚持几天呢,所以现在出的大量学习教材其实都被浪费了,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多数都被人束之高阁了。

第四:搞清楚学习英语的内容

经常我们会在学习过程中迷失自己,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不禁搞不清楚该怎样学英语了,更重要的是搞不清楚应该学什么内容。没有明确的目标,我们不可能达到目标,对自己要学习的内容搞不清楚,那么永远也不会有任何的结果。

仔细想想,学习英语的内容是什么。学生每天跟着老师上课,一节课一节课学习,最后整个课本学完了,发现自己只记住了零星的单词和句子。自学者找一本教材,学啊学,学了很多课后,发现会出现同样的结果。英语是什么,学英语到底要学什么,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

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多数人陷入局部英语之中,迷失在其中,看不到英语的整体结构,所以前不见方向,后没有退路,只是机械的跟着课程走,这样学习效果自然不可能好。

学习英语要学习哪些内容呢?从语言要素上来说,包括单词,语法,句子,文章。从语言的效用上来说,还要包括文化。表现在语言能力上来说,包括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听起来似乎非常简单,似乎谁都知道这一点,事实上,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很深入的理解这里边包含的真正内容。

1、确定范围的单词,包括音、形、义三部分是英语学习者的首要学习内容。

单词是英语大厦的砖瓦,语法是水泥,而句子或者文章就是一座座的建筑,文化则是建筑中包含的意思,包含的意义,这个是通过言传和意会获得的。学习英语的内容就包括单词、语法、文化三个方面。

单词包括单词的发音、拼写、词义。学习任何一个单词,必须掌握单词的这三个方面,缺少任何的方面,都会导致一种英语能力的缺失。没有了发音,那么你必然难以有效听、说英语。没有了拼写,你无法阅读文章。没有了词义,你无法理解语言背后的意义,也就无法翻译。

单词还有一个范围的问题,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单词的范围,所以整天背诵单词,也不清楚自己所记忆的单词用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途。一个母语为英语的文盲,他的词汇量在1000左右。有很多词汇书统计了英语词汇的使用范围,挑选出来850个基本的英语词汇,还有XX基本词汇,这些词汇在英语词典中作为解释语言使用,熟练掌握了这些单词,那么就可以看的懂英语词典的解释。voa特别英语使用1500个单词来描述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情。一个美国大学毕业生,他的词汇量大约在3万左右。中学要求词汇是XX左右,大学四级词汇是4000到6000左右。通过这些词汇范围的对比,可以明白自己要学习的单词内容是什么。

首先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是要掌握中学词汇,还是要掌握四级或六级词汇,或者托福等留学考试词汇。还是普通生活英语,或者要听懂美国之音等英语广播,还是要求可以看懂英语原版电影,或者听懂英语歌曲。根据需要选择自己的词汇范围。确定了词汇范围,那么单词的学习内容就出来了。现在网络上很多词汇书籍,根据统计,得出了不同交流需要的词汇范围,可以很容易找到。

确定了词汇范围,也就是将要学习的单词列表摆到你的桌面上。这个列表或许是1000,或许是几千,甚至几万,你要达到你的英语学习目标,那么你必须要全面掌握这些单词,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全面掌握这些单词。无论你采用什么学习手段,你可以集中一段时间记忆,背诵学习记忆词汇书籍,或者使用词汇电脑学习软件,或者使用学习机。或者你在每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或者训练听力的过程中,总之这些单词你是必需要掌握的。

2、必要的语法知识是第二大学习内容

无规矩不成方圆,语言是由单词组织起来的,那么单词的组织就必然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经过长期演化,这些规律最终成为大家默认的规则。语言学家将这些规则整理起来就成为语法。按照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句子,文章才能有效沟通,才能为同样遵循这些规则的人所理解,从而实现语言的沟通交流目的。

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理论将高于实践,并且反过来指定实践。同样道理,语法从实际交流中得来,高于实际,反过来指导影响实际交流。有的人非常重视语法,有的人则很轻视语法,似乎两者都很有道理,但是都是过犹不及。

通过大量的阅读或听说训练,因为读到的或听到的都是遵循了语法规律的语言,所以不学语法,自然可以做到遵守语法规则。有所谓,学说话,而不是创造话,这就说明人们每天说的话都是跟别人学到,而不是创造发明出来的,虽然不断有新的词汇产生,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词汇是固定的,只需要学会怎么组合词汇就可以了,不会要求创造词汇,创造的词汇别人也不明白,所以创造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很多人自己的母语从来没有学过语法,但是也可以顺利交流。这并不代表语法不需要学习,对于专业性的交流,深入到各个行业的语言,如果不是有很好的语法基础,那么是难以胜任的。

中国学校中普遍重视语法教育,将语法知识分门别类,逐条细解。可能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英语教学不教语法教什么呢,单词教教发音就结束了,单词数量有限,真正教起来,可能不用几天就没得说了。只有语法可以无穷无尽的教下去,虽然语法规则有限,但是将每个句子,每篇文章分解开来,结合语法规则,这是无限的,因为文章也是无限的,句子也是无限的,所以老师拿出一篇课文来,就可以津津有味的逐句讲解语法规则讲解一节课时间。结果中国的学生似乎掌握了最好的语法知识,其实掌握的是分散的语法规则,因为老师每节课都在讲语法,潜意识中会以为语法规则非常多,多到无穷无尽,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很少有人能够将语法形成系统的框架。并且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习惯性的将一个句子细分语法,然后才能理解,写出来的句子,文章也是非常死板的套用语法,成了英语八股文。可是我们汉语教学,却没有这样,我记得初三之前很少讲语法规则,初三的时候语法规则一下集中学习,基本就将所有的规则学完了。英语课本的设置和教学模式,应该多参照汉语的教学,同样是语言学习,应该具有同样的规律。

这种过于重视语法的现象,同样是过犹不及的一个表现。其实语法规则数量非常有限,买一本讲解比较全面的语法书,通读几遍,基本可以了解记住,结合实际中的应用,很快就可以全面系统的掌握。而且,有一点需要注意,语法是死的,语言不需要死板的遵守语法规则,所以不用刻意要求语言遵守语法规则,所以大家需要掌握必要的语法知识,对于常用的语法规则要清楚明白,但不是钻牛角尖,成了孔乙己,非要将一个字有几种写法辩个明白。

买一本语法书,通读几遍,结合例句,熟悉记住多数的语法规则,语法就可以过关了,剩下的就是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学习语法规则,不要分析语法规则,分析句子的语法是为了更好的记忆和熟练应用语法,而不是为分析而分析,成了句子语法分析师,力求将每个句子的语法都分析清楚,这样做,一辈子也不会有尽头,因为句子,文章无穷无尽,永远也分析不完。中国的英语老师可能都已经成为了句子语法分析师,结果导致学生也陷入这泥沼中,挣扎不出来,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

3、英语文化是学习英语的目的,也是学习英语的终极学习内容

可能经常听人说,文化,文化,有学文的人是文化人。似乎文化是非常高深,玄妙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文化通俗起来讲,不过就是历史,地理,文学等等的知识。没有什么神奇。

学习语言,最终的目的是交流。交流的内容是什么,不是单词,也不是语法,而是文化,也就是知识。经常我们说,话不投机半句多,没有共同语言。所谓的共同语言是什么,就是一些共同的话题,天文,历史,地理,生活,社会,娱乐,处处皆知识,到处都是学问,什么都是文化。中国人有酒文化,茶文化,现在有足球文化,说穿了,文化就是一些知识。很简单的,只要多听,多看,多熟悉,自然可以掌握。没有什么高深不高深的问题。

学习英语,单词掌握了,也懂了语法规则,也可以熟练应用语法规则了,并且可以进行日常交流,问问吃饭了吗,去哪儿了等等的一些日常事情。然后做什么呢,是不是英语学习就可以结束了。显然不是,活到老学到老,对汉语是这样,对英语也是同样的,学的并不是语言,学的是文化知识,学的是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式。这种学习是无止境的,一个人终生都在学习。

学习英语有用吗,有没有用,不再也你记住了多少单词,搞清楚单词的所有意思,也不在于你分析语法分析得头头是道,在于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很多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发现学过的英语一点用处也没有。反而小地摊上的小贩用半生不熟的英语也能跟外国人搭讪,做成买卖,自己多收三五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原因就在于是不是掌握英语的文化,英语背后的知识。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可能都是文学,语言,等等学问性的知识。对于实际应用中各个专业的知识知之甚少,也难以理解。其实其它专业的学生也同样会存在这个问题,学习了一些离现实很远的理论,毕业后发现同样是一无可用,因为离现实太远了。

所以学习语言,如果不学习掌握行业知识,专业知识,说高深点就是英语文化,那么这样的英语用处是不大的,就像你会说汉语,说的也很好,但是你可能还是找不到好的工作一样,因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才是学习英语的重头戏,开始的单词,语法等语言知识只是英语大世界的冰山一角。有了专业知识,并且掌握天文,地理,知古通今之后,英语学习也算达到大成境界。其实后边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已经不能成为学英语了,而是学习深造行业专业知识。因为西方国家是发达国家,所以经济,科技比我们发达,我们是为了学习他们比我们先进的知识才学英语的。

站在英语文化的高度看,英语语言的学习确实是非常轻松简单的事情。就像相对于我们的专业学习,修身处事的学习,对于汉语语言的学习,文字,语法等等的学习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五、学习英语的方法

前边知道了学习英语的内容,那么学习英语的方法应该怎样呢?文章开始说过,英语是知识,也是技能。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技巧,只要求做到熟能生巧。不断的反复熟悉就可以顺利掌握。

因为我们对掌握英语的时间有时间期望,而且这个期望要求时间越短越好,所以英语学习者会无端产生很多的压力。这种压力开始是一种动力,后来就会成为阻力,打击学习自信心,最后无奈放弃。

明白了学习内容,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很简单,就是要做到简单重复,并且是集中注意力重复,这就是学习英语的唯一方法。

确定了单词的学习范围后,寻找学习单词的工具,有人专门指导是最好的,如果有母语为英语的人或者英语非常好的人在身边时刻指导,那么可以很快学会单词的发音,掌握发音规律。但是多数人不可能具有这样的条件。那么就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单词学习工具。背诵单词书或者词典是一种方式,但不值得提倡,除非你的发音已经很正确了,看到单词或音标就可以准确发音,否则这种单词学习方式用处不大。因为你掌握了单词形和义,但是无法掌握单词的音,那么将来的听说就会成为难以克服的大问题。

学习单词要求音、形、义同步学习,这是顺利掌握单词的唯一途径。如果有电脑的,可以使用单词学习软件进行学习,单词学习软件要求有清晰的发音,不能是机器合成声音。如果没有电脑,那么现在很多英语学习机可能也是一个选择,发音可能也不错。再就是听词磁带,现在很多英语资料都带有生词的发音,那么听磁带也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

学习单词首先掌握英语的发音规律,这个通过反复跟读五千到一万单词就可以顺利掌握,跟读重复的次数可能要求几十遍,百多遍。掌握了发音规律后,并且调整了单词发音非常准确后,那么再通过词汇书或词典学习单词就是可行的了。单词首先是音,然后是形和义这是学习单词,同样也是学习语言的正常顺序。

有人提倡在阅读或听说中学习单词,或者使用句子记单词,因为以前大家遇到的问题是记住了单词,阅读还是不懂,听也听不懂,还是无法顺利应用单词。阅读中记住的单词,既学习了单词,有学习了应用。这种理论听起来很正确,实际上无法应用。因为生词太多,根本无法阅读,也无法听说,每个单词都查字典,恐怕一个小时也坚持不下去。所以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是实践中是不可行的。所以他们又要求每个人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资料或者阅读材料,但是这也不现实,首先学习者的情况千差万别,没有适合所有情况的教材,其次学习者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是自己适合的。所以这种方法根本不现实。

上面说过,单词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人的记忆力也是很强大的,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单词的音、形、义,那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专门记忆单词的音、形、义,而不是把注意力分散到句子当中。也有人说记住单词没有用,很快就会忘记,阅读还是无法进行。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没有全面学习单词,只是记忆单词的拼写和词义,而忽略了单词的音。当你首先从音开始学单词,并且同步学习形和义之后,你会发现学习了单词,你同步也就掌握了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还有人反对从学单词开始,是因为一提单词就是几万几万的提,这么大的数量自然会让人产生恐惧感,三万单词得学习多长时间啊,学了后边前边的恐怕早忘记了。这就涉及到单词的范围问题了,日常使用的单词850个,voa特别英语1500个,这么少的单词应该可以尽快掌握吧,学习了这些单词马上就可以开始学习日常交流语言,voa特别英语的录音和材料也可以马上学习,熟练掌握了单词的音形义后,你会发现没有生词的文章或录音,你学习起来都不再费劲,可以轻松的坚持下去,而且可以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因为你在阅读过程中同时也掌握了英语的文化知识,风俗习惯,科学知识,你会知道,原来世界上还存在一个跟我们如此不同的一个地方。

确定一个小范围的词汇,并且有对等的阅读和听说资料,首先学习掌握单词,然后开始阅读,听说对等的学习材料。将短暂记忆的单词转换为灵活运用,永久记忆的单词,让这些单词在你的不断重复接触中活起来,感受到他们的生命力。然后这些单词就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你将永远掌握这些语言。

永久掌握了一部分单词后,然后再开始新的单词学习,然后再转化为永久记忆的单词。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时刻感受到进步,英语词汇量越来越大,听说读写能力越来越强,由易及难,由小而大,掌握英语就是这样的一个螺旋过程。

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另一部分内容,学习语法的过程很简单,找一本全面的语法书,反复通读几遍,结合例句尽量记忆和理解语法规则。完成后,再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记忆不清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经常查阅,最后掌握活的语法规则。语法学习就是要从整体开始,以后逐渐细化,而不能开始陷入细节,而永远也不知道整体的语法是什么。

文化的学习,没有别的途径,只有搜集资料,包括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等各种途径收集要学习或研究的文化资料,然后尽可能多的阅读记忆这些资料,所谓博闻强记,大量的阅读,整理,记忆,是掌握英语文化的唯一途径。文化的学习是一种对专业的学习,隔行如隔山,由此可以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精通,所以学习专业也是学习英语之前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事情,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然后确定学习的专业范围,然后开始相应单词的学习或者语法的学习,这是个正常的过程。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那么首先无法确定自己的单词学习范围,那么你就不可能开始学习单词,如果你不学习单词,那么你永远也不会有任何进步。不要说你从来也不学单词,你就已经掌握了英语,可能你没有集中时间学习过大量单词,但是你是逐步将单词掌握的,一个单词也不认识,可以看懂一个句子,这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

单词,语法,文化是英语的学习内容。跟读,背诵单词,记忆单词,通读语法书,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听说训练等等都是学习英语的手段。所有的学习手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要求重复,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简单重复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唯一途径。学习过程中,还有个注意事项,就是学习要求有质有量。无论是单词,还是语法,还是文化,对它们的学习需要有质量要求,对于每个词,每个规则,每篇文章都要反复仔细学习,重复很多遍。有了质量之后,还要有数量,词汇要求掌握足够多的数量,语法规则要求所有的规则都熟悉,文章阅读的数量自然是多多益善。量变达到质变,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基础很差该怎样学英语呢?首先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内容就是单词的音、形、义,语法,文化。确定了学习内容,然后呢,然后以《卖油翁》中的一句话结束全文:“无他,为手熟尔!”。

篇7:学好三年级英语的方法,三年级英语学习方法

学生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越来越早,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但是,由于许多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觉得学英语太枯燥、太难,导致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甚至畏惧心理。

现在,许多小学生学英语还存在不少陋习,如习惯于死记硬背,喜欢通过汉语注音来记忆英语单词,不会用英语交流,不太讲究英语阅读技能的学习,课后不复习等,家庭也缺乏英语学习氛围。目前,许多家长过于看重学生的英语学习,盲目让孩子参加英语培优,或布置过多的听、说、读、写练习,反而忽视了对孩子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法的掌握,如同知识的获得一样,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开始,在很大程序上要靠教师在教给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明确的指点。诸如怎样发言答问,怎样执笔写字,怎样拼读音节,怎样观察插图,怎样识记字形理解字义,怎样读词读句,怎样组词造句,怎样说完整的话等等,都需要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的同时,——讲明学习的方法。不单对初入学无知少法的学生需要事先指明,就是中高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学生,在进入较难的学习内容时,也需要事先指明。如运用中心句作段意的方法;连接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也都要在第一次接触这些方法时由教师事先指明。

在每节课之前,快速预习是一个好学生的普遍做法。预习能使你在课堂上抓住自己不会的地方有所突破,课下你会觉得轻松愉快。合理按排预习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律,有的同学是边读书边思考,对新的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有的同学是在预习时读、画、圈、点,在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做上记号,以便上课时注意。

篇8:高二英语学习方法:语法理解方法

高二英语学习方法:语法理解方法

(1)练好基本句型

我国近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在初学阶段,采用听说领先、学习基本句型的方法去学习英语语法,是行之有效的。

句型学习是通过听说领先的方法去学习传统语法里最常用的语法项目(把它们变为句型去操练)。句型训练实际上吸取了传统语法与结构语法两派的长处。目前国内的英语广播(电视)教学,在入门阶段,多采用句型教学法。因此学生们或者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进行学习,或者根据所选用的课本提供的句型用替换词进行替换练习。所学的句型应该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讲求熟练掌握,不要贪多冒进。每学一个项目,首先要把单项练习练熟,然后过渡到综合练习,最后则应做到扩大运用。

以定语从句这一项为例,首先要反复进行替换练习。把“I read a novel yesterday.”和“It was extremely Interesting.”这两个单句改为“The novel I read yesterday was extremely interesting.”这就是定语从句的单项练习。再如把“I saw a man this morning.”和“The man is my teacher.”改为“The man I saw this morning is my teacher.”;把“I saw a film last night.”和“The film was very amusing.”改为“The film I saw last night was very amusing.”这种练习虽然是枯燥的,却是重要的基本功,把定语从句练到脱口而出的地步。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把定语从句放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去综合运用,进行一问一答。如:

A:Did you enjoy the opera?

B:Which opera?

A:The one we saw last night,of course.

B:Yes,very much.

第三步是扩大运用,也就是把定语从句和以前学过的两三个项目放在一起去操练。

A:Do you know who Edgar Snow was?(一般疑问句;宾语从句)

B:Yes,he was an American writer who interviewed Chairman Mao in Beijing.(定语从句)

A:Oh,now I remember.He was the author who wrote“Red Star Over China”,wasn't he?(定语从句;反意疑问句)

B:Exactly.

这种回答不但练了定语从句,而且复习了一般疑问句和反意疑问句,也给名词从句的学习打了“埋伏”。进行句型操练,既需要“滚雪球”(复习已学的项目),也需要“打埋伏”(预先练一下将来要学习的项目)。

在句型学习阶段必须注意:在听、说领先的前提下,写、读要跟上,力求听、说、写、读四会均衡发展。因此,时间上要做出合理的安排。早上通常可安排为朗读时间。如果能每日坚持下去,收效一定很大。

(2)结合课文去学

吕叔湘先生说过:“与其多读语法书,不如多读文章。”又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引自《中国人学英语》)课文是学习英语的“重要基地”。课文里有语音、词汇项目,也有各类语法项目。它们有机地结合在课文里。课文中出现的语法项目,是有血有肉的,不是干巴巴的。通过课文去学语法,可以学得活,记得牢,这比孤零零地背诵语法条目要有效得多。因此,在句型学习结束后,宜结合课文去学语法,要围绕课文中出现的主要语法项目,循序渐进地学习比较系统的语法知识。

高中英语语法知识重难点汇总

英语是高考中很重要的一项,所以高中生在答高考英语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让我们在英语上有不错的发挥,这样有利于我们下面的考试,所以我们在平时就应该不断积累、将强训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英语语法知识重难点汇总,供大家参考!

语法一致原则

1、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在语法形式上保持一致。即主语为单数形式,谓语也为单数形式;主语为复数形式,谓语也为复数形式。如:

This exercise on English idioms is not easy.这个英语短语练习不容易。

2、在“there be”结构中, “be”的单复数取决与后面主语的数.如:

There has been little change in this city.这个城市没有多少变化。

3、“one of”结构,位于用单数,“two of”结构位于用复数

One of the things I want to do is traveling.我想做的一件事是去旅行。

Two of the boys have lost their way home.有两个男孩回家迷路了。

4、倒装句的主语在谓语之后,避免误用。

Never before has she been to Paris!她以前从未去过巴黎。

考研复习也有“捷径”可循

英语学习方法

有关成功的优秀作文:成功道路没有捷径

职场英语学习的“捷径”

一年级英语学习方法

小学生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音标学习方法

英语4级学习方法

学英语的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学习方法:虽然没有捷径,但是有方法可循(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英语学习方法:虽然没有捷径,但是有方法可循,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