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句国学经典名言

时间:2022-12-19 04:19:10 作者:前任遍地是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前任遍地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百句国学经典名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百句国学经典名言,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百句国学经典名言

百句国学经典名言:

1.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翻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翻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3.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翻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 “当仁不让”。

4.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翻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5.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翻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6.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翻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7.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翻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

8.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翻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9.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翻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0.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翻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11. 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翻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2.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翻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1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翻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4.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翻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15. 三思而后行。 《论语》

【翻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16.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翻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7. 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翻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18.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翻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9. 知耻近乎勇。 《中庸》

【翻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20. 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翻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21.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翻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22.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翻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23.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翻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24.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翻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25.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翻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26.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翻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27. 好学而不贰。 《左传》

【翻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28.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

【翻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29.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翻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30.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翻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31.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翻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32.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翻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33.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翻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34.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翻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35.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翻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36.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翻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37.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翻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3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翻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3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翻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40.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翻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41.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

【翻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42. 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

【翻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43. 一寸山河一寸金。

【翻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44.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

【翻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45.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翻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46. 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

【翻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47.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

【翻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48.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翻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49.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翻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50.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曹植

【翻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51. 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翻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52.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翻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5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5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55.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56.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5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58.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59.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60. 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6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6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63.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64.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65.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66.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谚语

6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6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69.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70.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7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7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7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74.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7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76.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77.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78. 学不可以已。 《荀子》

79.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8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8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8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8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84. 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

85.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陆九渊

86.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87.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88.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89.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90.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9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文天祥

9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9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94.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95.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96.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

97.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9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99.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100.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篇2:百句国学经典名言翻译

百句国学经典名言翻译:

1、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做一项事情,你要探求,便能得到;放弃,便会失掉。这是有益于收获的探求,因为所探求的对象是在我本身之内(即强调发挥善性,注重修养)。”

2、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一切我都具备了。我反躬自问,自己是忠诚踏实的,这就是最大的快乐。不懈地用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达到仁德的道路没有比这更直接的了。”

3、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是最无耻的。”

4、(孟子)曰:“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古代的人,得意时,恩泽加于百姓;不得意时,修养个人品德,以此向世人表现。穷困时自己修养成高贵品质,得意时便把一些善事给予天下之人。”

5、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仁德的言语赶不上仁德的音乐入人心之深,良好的政治赶不上良好的教育获得民心。良好的政治,百姓怕它;良好的教育,百姓爱它。良好的政治得到百姓财富,良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

6、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不干我所不干的事,不要我所不要之物。这样就行了。”

7、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种乐趣,……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8、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便觉得鲁国小了;上了泰山,便觉得天下也不大了。”

9、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

10、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孟子•尽心下》)

【译文】孟子说:“不信任仁德贤能的人,那国家就会空虚;没有礼义,上下的关系就会混乱;没有好的政治,国家的用度就会不够。”

1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译文】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土谷之神(国家)为次,君主最轻。”

12、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卫风•淇奥》)

【译文】有一位文雅的君子,修养自己的道德,好像做一件精美的骨器、精良的玉器一样(认真地加工、制作方能成功)。

13、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诗•小雅•棠棣》)

【译文】妻子儿女感情深厚,好比是鼓瑟和弹琴。一家兄弟团结和睦,融洽无间快乐无比。

14、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女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诗•小雅•伐木》)

【译文】鸟儿嘤嘤在叫,想找到同类相和。看那只小鸟都寻找自己的朋友,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找到知心的朋友呢?

1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小雅•鹤鸣》)

【译文】别的山上的石头(有它的特殊之处),可当砺石雕琢我们这里的美玉。

16、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小雅•蓼莪》)

【译文】父亲啊,生了我。母亲啊,养育我,抚摸我,爱护我,喂大我,教育我,照顾我,关怀我,出入抱着我。我要报答父母的恩德,父母的恩德比天还大。

17、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尚书•大禹谟》)

【译文】任用贤人不要对他存二心,去除邪恶果断不犹豫。

18、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尚书•大禹谟》)

【译文】不加考据、捕风捉影的话不要随便听,没有经过广泛咨询的计谋不要随便用。

19、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尚书•大禹谟》)

【译文】如果贤能的君子不当政,无德的小人却在位掌权,对百姓的事不问不管,保不住百姓,上天必然会降下大祸。

2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译文】自满的人必然受到损害,谦逊的人必然得到益处。

21、安民则惠,黎明怀之。 (《尚书•皋陶谟》)

【译文】让百姓安定即是仁爱,百姓自然会怀念你。

22、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

【译文】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便能安宁了。

23、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尚书•太甲中》)

【译文】老天爷(自然规律)造成灾害,还可以避开;如果自己造成灾害,那就不能逃避了。

24、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尚书•咸有一德》)

【译文】任用官吏时一定找贤才,自己左右的辅佐大臣更须才德兼备者。

25、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尚书•说命中》)

【译文】任命官员不要从私心、喜爱出发,而是凭其能力来考虑;封爵时不要封无德的人,而应封贤能的人。

26、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尚书•泰誓下》)

【译文】树立有道德的榜样,要使德得以发展;除去罪恶的人和事,要从根本上做起。

27、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尚书•洪范》)

【译文】大臣如果作福、作威,享用美食,这样就危害了你的家,也使你的国家遭受祸害。

28、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旅獒》)

【译文】沉迷于歌舞、美姬,就会丧失道德;沉迷于玩好之物,也会丧失意志。

29、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译文】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

30、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

【译文】以天下之公理灭一己之私欲,百姓莫不敬信怀服。

31、功崇惟志,业广推勤。(《尚书•周官》)

【译文】(一个人)功劳崇高,主要体现在他的志向上;(一个人)业绩广大,全赖他勤奋努力。

32、有容,德乃大。 (《尚书•君陈》)

【译文】(一事当前)只有可以容人,才体现他崇高的道德。

33、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高兴不可过火。

34、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译文】见到财物,不要贪求多得;遇到危难,不要轻易逃避。

3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施有报。只讲施而不讲报,这不合乎礼的要求;相反,只讲报而不讲施,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36、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译文】曾子说:“君子爱人依照德的标准,小人爱人则对人姑息纵容。”

3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译文】(一个人)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3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3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 (《礼记•檀弓下》)

【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恳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

4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译文】孔子说:“我的大道(理想社会)如果推行的话,天下是大家的,选拔贤能的人当政(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

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以后要不断地复习、实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商讨学问),不也快乐吗?虽然人家对我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42、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4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一副伪善的样子,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4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4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爱自己的兄长。寡言少语,说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46、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说:“我老师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来取得人们信赖的。”

47、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

4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吃饭时不要求饱足,居住时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49、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要愁别人不理解自己,愁的应该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50、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你就会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位置上,许多星辰都来拱卫着你。”

篇3:百句国学经典名言翻译

51、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译文】(鲁国当权的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时)孔子答道:“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

52、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提高仁德。”

53、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仲弓问政时)说:“(一个当政者,应该)给下面的工作人员带头,不计较人家的小错误,提拔优秀人才。”

54、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在与弟子子路议论卫国政事时)说:“名义地位不当,说话就不顺理;说话不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成……”

5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一个当政者自身行为正当,即使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行为不正当,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你。”

56、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莒父县当地方官后,向老师请教为政之道时)孔子说:“不要贪图快,不要贪小利。(有时候,你不踏实工作)只图快捷,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办不成大事。”

57、(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问怎样才可以称之为“士”时,孔子)回答说:“言语一定信实,行为一定坚决……”

5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些事情做得恰到好处,却不肯随声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5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60、(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路问什么是完美无缺的人时,孔子)回答:“……看见利益首先想想该不该得,遇到危险便肯付出生命,经过长久穷困的日子都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说是个完美无缺的人。”

61、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以那种说得多、做得少的事为耻。”

62、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君子时)说:“(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自己,来严肃地对待工作……修养自己,使上层人得到安乐……修养自己,使下层百姓得到安乐……”

6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志向愿干一番事业、素质高的人,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却只有勇于牺牲自己来保全仁德。”

64、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向孔子问仁时)孔子说:“一个工匠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精良。”

65、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66、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避免别人对你的怨恨了。”

67、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当政的君子不因为人家说上几句好话便提拔他,也不因为他不是好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68、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小事情不会忍耐,便会坏了大事情。”

69、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考察一个人时)许多人都厌恶他,一定要认真地考察;许多人都喜爱他,也一定要认真地考察。”

70、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人能够把道(规律)光大,而不是道来支配人、左右人。”

7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我对)人人都进行教育,没有(贫富、贵贱、地域、年龄等)区别。”

72、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要考虑看得明白,听的时候要考虑听得清楚,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温和,自己的容貌态度要考虑端庄恭敬,说出的语言要考虑忠诚老实,对待工作要考虑严肃认真,遇到疑问时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将要发怒时要考虑发怒后有什么后患,见到可以得到的名利要考虑自己是否应该得到。”

73、(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从,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张向孔子问仁时,孔子)说:“庄重、宽厚、信实、勤敏、慈惠。庄重恭敬就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

74、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译文】孔子说:“听到道路上的传言就四处散播,这是对道德的背弃。”

75、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论语•微子》)

【译文】孔子说:“(遇到困难或不顺利的事时)不动摇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恐怕是伯夷、叔齐那样的人吧?”

7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物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77、孟子对曰:“……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孟子回答(梁惠王)说:“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78、(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孟子)说:“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儿女。”

79、(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孟子)说:“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80、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孟子回答(齐宣王)说:“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81、(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孟子)说:“……我善于养我(这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82、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孟子说:“(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当年的圣君)禹听到不同意见后,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

83、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孟子说:“依靠天上(自然界)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社会上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

84、(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孟子说):“在道义上占主动的人,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在道义上不占主动(无道、无德、无理)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85、(孟子)曰:“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蚀,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孟子)说:“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86、孟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孟子•滕文公上》)

【译文】孟子说:“上面的人(指当政者)爱好什么,下面的人也爱好什么,甚至比上面的人更厉害。一个君子的道德表现好像是风,广大人民好比是草。风向哪边吹,草便向哪面倒。”

87、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译文】孟子说:“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地对待啊。”

88、孟子曰:“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制。” (《孟子•滕文公上》)

【译文】孟子说:“一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恭敬节俭,一切依礼来对待下面。从人民那里索取时,要按规定办事。”

89、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孟子说:“(一个大丈夫)应住到天下最大的地方——'仁’里,站在天下最高的位置——'礼’上,履行有利于天下的大道。如果得了志,应按这个道给人民办好事;如果不得志,也要独自按自己的道来行事(不要与社会上的坏人同流合污)。”

90、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孟子说:“荣华富贵不能乱我的心,贫贱困厄不能变我的志,威武强力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大丈夫啊!”

91、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便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如果不用音乐方面的六律,便不能端正五音;……如果不实行仁政,便不能把天下治理好。”

92、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夏、商、周三代得到天下是因为行仁,他们(的后人)失天下是因为他们不行仁。一个国家的衰败和兴起、生存和灭亡,都是这个道理。”

93、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啊!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够不够啊!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啊!”

94、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天下的基础是国,一个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每一个人。”

95、孟子曰:“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服从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灭亡。”

96、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是获得了天下。获得百姓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支持了。获得民心也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到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97、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仁,是人们最安心的住宅;义,是从们最正确的道路。”

98、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恭敬别人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掠夺别人。”

99、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00、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即不谦虚)。”

篇4:中国古代百句经典名言

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3)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5)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7)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12)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4)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5)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6)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17) 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1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21)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22)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2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2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25)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26)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27) 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2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0)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篇5:中国古代百句经典名言

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3)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

4)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6)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9)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10)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1)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1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13)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14)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15)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16)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膝王阁序〉)

18)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9)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20)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2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3)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4)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5)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7)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人京使〉)

28)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

29)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30)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31)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3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3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4)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35)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36)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7)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38)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3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40)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篇6:中国古代百句经典名言

1)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2)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3)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4)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5)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6)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8)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9)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10)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11)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13)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4)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15)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16)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17)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18)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9)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20)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2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2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3)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24)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25)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26)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27) 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28)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

29)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3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国学修养名言

有关于国学的励志名言

国学里读书的名言警句

国学经典论文

国学策划书

国学经典阅读随笔

国学经典弟子规美文

国学美文经典名句

小学国学教学计划

国学经典征文策划书

百句国学经典名言(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百句国学经典名言,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