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c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皱皮苹果刘心武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皱皮苹果刘心武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皱皮苹果刘心武阅读答案
从郊区书房回到城里的家,总会遭逢一大摞待拆看的邮件,我的习惯是先看熟悉者的,对于那些寄件方不熟悉的,一般是先拆看外表堂皇的,这是否有些个“嫌贫爱富”?但“金玉其外”的诱惑,恐怕是很多人都难以拒绝的,尽管往往会发现“败絮其中”,也只好叹息一声了之。有的来函,信封寒酸,字迹幼稚,右下角的地址是某镇某村,由作协或编辑部贴条转来,根据近年来的经验,这样的信函,很少是读我新作品后告知感想的读者来信,多半是附上他写的并不成熟的习作,希望我能往报刊推荐的。
回到城里,大体浏览一下积存的邮件后,我多半会下楼,到附近绿地遛遛。那天到票友聚焦的廊亭,听他们轮番演唱,几位经常炫技的票友,已成为我们那一带的明星,我一见他们那堂皇的架势,就总要坐到廊栏上洗耳恭听,无论是裘派黑头,还是程派青衣,听着那些唱段,真觉得满耳落花,满心沁芳。不仅那些名票脸熟,就连总去旁听的,也有若干熟脸。有位年纪估计跟我相仿的,个头矮小,其貌不扬,他欣赏时,总轻闭双眼,一只手还随那声腔在膝上轻扣,他那满脸的皱纹也微微抖动,令我觉得非常滑稽。
那天傍晚遛弯回家,饭后想吃水果,去阳台取。我家的水果一般都放在阳台的一个大纸匣里,弯腰一看,所储水果不多了,又忽然发现,在角落里,有只不大的苹果,显然是很久以前买来,一直忘了吃的,赶忙取出来,放在手心里一看,它那表皮已经干燥得起皱了。
想起多年前读过的一首诗,忘了是国人写的还是翻译过来的,里头有几句是以苹果的名义请求:“削我皮,或者用牙啃/之前,能否仔细欣赏一下/我表皮的美丽。”苹果,以及其他水果,确实有权利这样地要求人类。实际上我是一贯比较注意水果外表的,而且经常“以貌取果”,也懂得把比如说苹果的外皮当作专门的审美对象。我曾很小心地将一只大苹果那华丽的外衣削成连续不断的螺丝转,然后将它巧妙地搁放到桌子上,令它望去仍是一只完整的大苹果。 www.
那天我仔细端详那只皱皮苹果,忽然非常感动。它在被遗忘的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让自己沾染霉菌,坚决地不腐烂,因此虽然它的表皮因脱水而发皱,却身无黑斑,并且让那红晕依然具有诱惑力,还散发出一种略带酒味的甜香。它是怎么度过那些寂寞的日子,如何洁身自好、保存实力,甚至还利用那被冷落的时间,尽量把自己的糖分保持住的?
我把皱皮削掉,那苹果露出的果肉居然鲜若处子,先尝一口,异常香甜!吃完它,还回味了许久。
第二天,我又下楼遛弯,又去听那些票友演唱。那位我觉得颇为滑稽的听众,又在那里闭眼击节。我忽然觉得,他很像是一只皱皮苹果。待那边一曲唱完,我就跟他说,您何不来上一段?他脸倏地红了,更像皱皮苹果了。接着也有其他人注意到了他,跟着劝,或者竟是跟着起哄,后来连操琴的也问,他究竟想露哪段?他呢,站起来,走到人群当中,说了声“让徐州”,清清嗓子,跟拉琴的对了对弦,然后在琴师配合下,居然唱起了言派腔,宛转优雅,吐字如珠,我觉得那一刻他就仿佛削掉皱皮的苹果,因为在落寞中久久地自爱,保存住了一腔鲜活,一旦得以施展,则散发出沁脾的香甜。一曲终了,掌声里,我悟出更多。
我承认,因为对积存的邮件里那些“皱皮”的'一贯轻视,有的启封后潦草一瞥,就马上当作废物丢弃。现在,我提醒自己,也许,那会是一只“皱皮苹果”,虽然其貌不扬,甚至萎缩鄙陋,但表皮里面,却会有鲜活的甜汁,我必须慎重对待,不得轻率处置。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好比能唱“让徐州”的高手能人,但殷殷期待之心,确是有了。
又想到,悠悠人生,谁能永居中心?谁能永有抢眼而马上被选取、光艳显示的机会?我自己,也颇像滑落到果匣角落的一只苹果,我能否努力避免感染霉菌,在洁身自好中,任凭表皮起皱,而内里仍然默默地保持,积蓄着能贡献于他人、社会的精华呢?
7. 作者先前拆看邮件的态度是怎样的?现在发生了什么改变?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8. 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我的习惯是先看熟悉者的,对于那些寄件方不熟悉的,一般是先拆看外表堂皇的,这是否有些个“嫌贫爱富”?
(2)我把皱皮削掉,那苹果露出的果肉居然鲜若处子,先尝一口,异常香甜!
9. 作者将楼下那位个头矮小、其貌不扬的听众比作一只“皱皮苹果”,他们之间有何相似点?(4分)
10. 文中划线句“一曲终了,掌声里,我悟出更多”,结合下文说说作者悟出了哪些道理?(5分)
参考答案:
7.作者先前拆看邮件有些“嫌贫爱富”,一贯轻视外表寒酸、有些“皱皮”的邮件;现在则慎重对待每一封邮件,不再轻率处置;因为那只“皱皮苹果”提醒了作者,其貌不扬,甚至萎缩鄙陋的表皮里面,可能会有鲜活的甜汁。(4分,原因为2分)
8、((1) “嫌贫爱富” 原指对人的态度因其金钱地位的不同而不同,这里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处理邮件的态度只看邮件的外表。(2分)
(2)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写出那只皱皮苹果果肉鲜嫩无比,出乎作者原先以外表判断好坏的预料。(2分)
9、从外表与内在两个方面回答。他满脸的皱纹像“皱皮苹果”,他脸倏地红了时像
‘皱皮苹果’外表的红晕;他唱“让徐州”时宛转优雅,吐字如珠的气质更像“皱皮苹果”削皮后散发出沁脾的香甜。(4分)
10、(1)为人处世的态度不能“嫌贫爱富”、“以貌取人”(写处理邮件的态度亦可);(2)联想到人生,在外界不良环境中要洁身自好,任凭表皮起皱,内里仍然默默地保持,积蓄着能贡献于他人、社会的精华。(5分)
篇2:皱皮苹果现代文阅读答案
皱皮苹果现代文阅读答案
从郊区书房回到城里的家,总会遭逢一大摞待拆看的邮件,我的习惯是先看熟悉者的,对于那些寄件方不熟悉的,一般是先拆看外表堂皇的,这是否有些个“嫌贫爱富”?但“金玉其外”的诱惑,恐怕是很多人都难以拒绝的,尽管往往会发现“败絮其中”,也只好叹息一声了之。有的来函,信封寒酸,字迹幼稚,右下角的地址是某镇某村,由作协或编辑部贴条转来,根据近年来的经验,这样的信函,很少是读我新作品后告知感想的读者来信,多半是附上他写的并不成熟的习作,希望我能往报刊推荐的。
回到城里,大体浏览一下积存的邮件后,我多半会下楼,到附近绿地遛遛。那天到票友聚焦的廊亭,听他们轮番演唱,几位经常炫技的票友,已成为我们那一带的明星,我一见他们那堂皇的架势,就总要坐到廊栏上洗耳恭听,无论是裘派黑头,还是程派青衣,听着那些唱段,真觉得满耳落花,满心沁芳。不仅那些名票脸熟,就连总去旁听的,也有若干熟脸。有位年纪估计跟我相仿的,个头矮小,其貌不扬,他欣赏时,总轻闭双眼,一只手还随那声腔在膝上轻扣,他那满脸的皱纹也微微抖动,令我觉得非常滑稽。
那天傍晚遛弯回家,饭后想吃水果,去阳台取。我家的水果一般都放在阳台的一个大纸匣里,弯腰一看,所储水果不多了,又忽然发现,在角落里,有只不大的苹果,显然是很久以前买来,一直忘了吃的,赶忙取出来,放在手心里一看,它那表皮已经干燥得起皱了。
想起多年前读过的一首诗,忘了是国人写的还是翻译过来的,里头有几句是以苹果的名义请求:“削我皮,或者用牙啃/之前,能否仔细欣赏一下/我表皮的美丽。”苹果,以及其他水果,确实有权利这样地要求人类。实际上我是一贯比较注意水果外表的,而且经常“以貌取果”,也懂得把比如说苹果的外皮当作专门的审美对象。我曾很小心地将一只大苹果那华丽的外衣削成连续不断的螺丝转,然后将它巧妙地搁放到桌子上,令它望去仍是一只完整的大苹果。
那天我仔细端详那只皱皮苹果,忽然非常感动。它在被遗忘的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让自己沾染霉菌,坚决地不腐烂,因此虽然它的表皮因脱水而发皱,却身无黑斑,并且让那红晕依然具有诱惑力,还散发出一种略带酒味的甜香。它是怎么度过那些寂寞的日子,如何洁身自好、保存实力,甚至还利用那被冷落的时间,尽量把自己的糖分保持住的?
我把皱皮削掉,那苹果露出的果肉居然鲜若处子,先尝一口,异常香甜!吃完它,还回味了许久。
第二天,我又下楼遛弯,又去听那些票友演唱。那位我觉得颇为滑稽的听众,又在那里闭眼击节。我忽然觉得,他很像是一只皱皮苹果。待那边一曲唱完,我就跟他说,您何不来上一段?他脸倏地红了,更像皱皮苹果了。接着也有其他人注意到了他,跟着劝,或者竟是跟着起哄,后来连操琴的也问,他究竟想露哪段?他呢,站起来,走到人群当中,说了声“让徐州”,清清嗓子,跟拉琴的对了对弦,然后在琴师配合下,居然唱起了言派腔,宛转优雅,吐字如珠,我觉得那一刻他就仿佛削掉皱皮的苹果,因为在落寞中久久地自爱,保存住了一腔鲜活,一旦得以施展,则散发出沁脾的香甜。一曲终了,掌声里,我悟出更多。
我承认,因为对积存的邮件里那些“皱皮”的一贯轻视,有的启封后潦草一瞥,就马上当作废物丢弃。现在,我提醒自己,也许,那会是一只“皱皮苹果”,虽然其貌不扬,甚至萎缩鄙陋,但表皮里面,却会有鲜活的甜汁,我必须慎重对待,不得轻率处置。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好比能唱“让徐州”的高手能人,但殷殷期待之心,确是有了。
又想到,悠悠人生,谁能永居中心?谁能永有抢眼而马上被选取、光艳显示的机会?我自己,也颇像滑落到果匣角落的一只苹果,我能否努力避免感染霉菌,在洁身自好中,任凭表皮起皱,而内里仍然默默地保持,积蓄着能贡献于他人、社会的精华呢?
1. 作者先前拆看邮件的态度是怎样的?现在发生了什么改变?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 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我的习惯是先看熟悉者的,对于那些寄件方不熟悉的,一般是先拆看外表堂皇的,这是否有些个“嫌贫爱富”?
(2)我把皱皮削掉,那苹果露出的果肉居然鲜若处子,先尝一口,异常香甜!
3. 作者将楼下那位个头矮小、其貌不扬的听众比作一只“皱皮苹果”,他们之间有何相似点?(4分)
4. 文中划线句“一曲终了,掌声里,我悟出更多”,结合下文说说作者悟出了哪些道理?(5分)
参考答案:
1.作者先前拆看邮件有些“嫌贫爱富”,一贯轻视外表寒酸、有些“皱皮”的邮件;现在则慎重对待每一封邮件,不再轻率处置;因为那只“皱皮苹果”提醒了作者,其貌不扬,甚至萎缩鄙陋的表皮里面,可能会有鲜活的甜汁。(4分,原因为2分)
2、((1) “嫌贫爱富” 原指对人的态度因其金钱地位的不同而不同,这里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处理邮件的态度只看邮件的外表。(2分)
(2)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写出那只皱皮苹果果肉鲜嫩无比,出乎作者原先以外表判断好坏的预料。(2分)
3、从外表与内在两个方面回答。他满脸的皱纹像“皱皮苹果”,他脸倏地红了时像
‘皱皮苹果’外表的红晕;他唱“让徐州”时宛转优雅,吐字如珠的气质更像“皱皮苹果”削皮后散发出沁脾的香甜。(4分)
4、(1)为人处世的态度不能“嫌贫爱富”、“以貌取人”(写处理邮件的态度亦可);(2)联想到人生,在外界不良环境中要洁身自好,任凭表皮起皱,内里仍然默默地保持,积蓄着能贡献于他人、社会的精华。(5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把重点放在散文和小说上,说明文考到的可能性不大(我想应该是说明文的解题技巧比较简单用于高考区分度不太大吧)。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主要是把答题技巧给背熟,只有肚子里有点东西才能答题不是吗。虽然老师上课时会慢慢补充相关的答题技巧,不过还是买一本有详细叙述的练习比较好,因为很可能要复习时你都不知道把笔记记在哪里了。
对了,我们老师要我们格外关注小说中的外国小说,说是外国小说和中国小说有很大的不同,手法也有很大差异,遇到不会的外国小说题型时一定要把它记下来并进行归纳整理;遇到看不懂的小说时,概括主题应该往大的方面去概括,大的主题就是指和平、爱情、亲情等永不过时的观点。
反语的例句有哪些
1、你吃饭真快啊,都吃了1个小时了。
2、你吃得真快,吃了一个小时还没吃完!
3、就你会吃,第一个来的最后一个走。一样饭菜你也不放过。
4、他幽默地说:既然教练不在乎,我也就不放在心上,顺其自然吧!
5、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6、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7、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8、早上没有时间观念还真是一件好事啊。
9、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10、这条路啊,下雨时是“水泥”路,天旱时是“扬灰”路。
11、这次的抢劫是多么漂亮,多么彻底!
12、妈妈生气地对儿子说:“都十二点了你才回来,你可真是长大了!”
13、小明在教室里打球,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说:接着打啊,没不说不能打嘛!“
14、原定于今天的春游因为下雨而取消了,小东生气地说:“全是因为今天的好天气”。
15、我们法国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做的事情!
篇3:《刘心武熄灭》阅读答案
《刘心武熄灭》阅读答案
那绿令我震惊。 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断。我每天散步总要经过它身边,它被撞是在冬末,我恰巧远远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天很冷,我走拢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我想它一定活不成了。但绿化队后来并没有挖走它的残株。开春后,周围的树都再度先后放绿,它仍默然枯立。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过几天再去看望,呀,它蹿出了更多的新枝,那些新枝和下面的株桩在比例上很不协调,似乎等不及慢慢舒展,所以奋力上扬,细细的,挺挺的,尖端恨不能穿云摩天,两边滋出柔嫩的羽状叶片……到初夏,它的顶枝所达到的高度,几与头年丰茂的树冠齐平,我围绕着它望来望去,只觉得心灵在充电。 这当然并非多么稀罕的景象。记得30多年前,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曾给住在附近的'大苦闷中的我以极大的激励,成为支撑我度过那些难以认知的荒谬岁月的精神滋养之一。后来我曾反复以水彩和油画形式来刻画那半株古柳的英姿,可惜我画技不佳,只能徒现其外表而难传达其神髓。 最近常亲近丰子恺的漫画,其中有一幅他作于1938年的,题有四句诗的素墨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这画尺寸极小,所用材料极简单,构图更不复杂,但却是我看过的那么多同类题材中,最有神韵、最令我浮想联翩的一幅。是啊,不管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还是吊车撞击那类人祸,受到重创的残株却“春来怒抽条”,再现蓬勃的气象,宣谕超越邪恶灾难的善美生命那不可轻易战胜的内在力量;丰子恺那诗中的“怒”字,以及他那墨绘枝条中所体现出的“怒”感,都仿佛画龙点睛,使我原本已经相当丰厚的思绪,倏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今天散步时,再去瞻仰护城河边那株奋力复苏的槐树,我的眼睛一亮,除了它原有的那些打动我的因素,我发现它那些新枝新叶的绿色,仿佛是些可以独立提炼出来的存在,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是的,怒绿!那绿令我景仰。
11. 文章最后说:“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这棵槐树的绿的“非同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
12.文章写槐树和古柳,为什么要引入丰子恺的画和诗?
13.下列加点的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①那一天很冷,我走拢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 ②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
14.“我”对那棵槐树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11.①遭遇悲惨:那棵槐树被汽车撞断,几乎不保(2分)。②生命顽强:春天,它却抽出新芽,爆出新绿,奋力生长(2分)。
12. ①点明“怒绿”的出处(1分)②丰富文章内容,揭示“怒绿”的含义,点明中心(2分)。
13.①运用比喻,把槐树流下的汁液比作眼泪(1分),形象地写出了遭受的重创之深。(1分)。②运用拟人(1分),生动地写出了古柳在遭雷劈之后长出绿枝的顽强和生机(1分)。
14. ①心悸气闷——惊喜或震惊——景仰。(3分) ②突出了要橡树一样,面临困境和打击,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顽强的生命力。(2分)
篇4:山草壮刘心武阅读答案
山草壮刘心武阅读答案
①他盼着附近的地铁线路早日开通。街角那边早就围起挡板,里面有两层的简易工房。人行道内侧原来栽种着一排海棠树,前几年春天曾是他来回溜达的地方,树下还有两个长凳,他也经常坐在长凳上看车水马龙。今年春天,海棠树全给挖走了。那说明树底下就是地铁工程。混乱的街景意味着好的前景。这些日子,他忍不住仍要到没有了海棠树的杂乱环境里去漫游,望着马路上的车流想心事。
②那长凳,近日晚饭后,常有修地铁的工人占用。那日,他走过去,长凳上一个工人还没摘去安全盔,正抽着支烟。见他,便从凳子中央挪到一边,意思是给他让出一半可坐。这是礼貌,充满善意。他没坐,站着,和他有一搭没一搭说起话来。问答间,知道师傅来自南方很远的省份,属猪,四十二了,媳妇在老家经营小卖部,儿子二十岁了。儿子并不怎么争气,初中毕业不愿再上学,跑广东那边打工去了,唉!
③那以后散步,他总愿在那长凳上遇见那师傅,相互聊一聊。互询“贵姓”,知道对方姓张。他是退休人员,入夏,单位组织去承德避暑山庄游览了几天。好多日子没再往人行道的长凳去。那天终于漫步过去,远远的,就见张师傅站起来招呼他,忙加快脚步过去,竟有些亲人重逢的感觉。
④张师傅问他:“怎么好多日子没过来?是不是病了?”他就说:“谢谢你关心!没病。去承德避暑山庄旅游了!”张师傅让出半边长凳,还给他铺上事先准备好的报纸,他坐下。张师傅问:“看见山庄内午门挂的那个匾啦?康熙皇帝的御笔,他把避字多写了一笔,是不是?走之上头最右边的那个辛,他底下写成了羊字。他皇帝,就能乱写字,这么多年就都由着他!”他吃惊,张师傅怎么对避暑山庄如此了解?张师傅又问:“去看烟雨楼啦?那楼名儿,是乾隆皇帝从唐朝杜牧的诗里受启发,给取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他不免猜:“你去游览过?”张师傅笑:“没猜对。”
⑤张师傅告诉他,这辈子,还没去旅游过。就是北京,来做工这么多年了,只去过天安门,没进过故宫,没去过长城、颐和园。那怎么对承德避暑山庄那么了解呢?
⑥张师傅道出谜底前,先问:“你的书,包书皮吗?”他答:“我是有包书皮习惯的。”张师傅讲起自己的故事。上学时,发新课本是最快乐的事,就包书皮。初三上学期,母亲病重,药花费大,他想早些出来打工挣钱给母亲治病。知道最后一次有新课本,他格外用心包书。包书皮纸是邻居阿姨给他的画报。那画报图文并茂介绍承德避暑山庄,他细细读了,给语文课本包书皮,他把有康熙御笔题匾的照片放在正中,看来看去就熟了,仿佛自己游过避暑山庄了。上面的“山庄”是繁体字,是草头下面一个壮,他就念做了“山草壮”。语文考试,他把“避”字里的“辛”写成“羊”,被扣分,他拿书皮上的“题匾”给老师看,老师说:“皇帝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我们这样写可不行。”
⑦“王老,”张师傅招呼沉思的他:“你看这马路上又堵成停车场了。”他望着满街的车说:“这不又到小长假了吗?又开始自驾游了。”张师傅抽口烟,像回应他,更像自言自语:“什么时候我们这样的人也能假期去旅游,世道就大好了。”
(选自 6月22日《新民晚报》,有删节)
1.请分析小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2.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分别写出了张师傅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
3.这篇小说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试举出三处并分析其作用。(6分)
4.请探究作者以“山草壮”为小说题目的深刻意蕴。(6分)
答案
1.答案:①写修地铁,经济在发展,生活在变化,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
②为下文“他”与张师傅的相遇作铺垫。
2.答案:第一句:①写张师傅为儿子有条件而不读书感到惋惜。也表明张师傅对儿子未来的忧虑。
第二句:①表明张师傅对读书机会的格外珍惜,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文化的敬畏。
3.答案:①张师傅的渴求读书与其儿子的不愿读书对比:深刻地揭示小说主题。张师傅将繁体“山庄”读成“山草壮”,是文化水平的限制而闹出的笑话,不难想象,类似的笑话同样会发生在儿子身上。从而表达作者的深沉忧虑。
②张师傅的生活状况与老王(文中的“他”)的生活状况的对比:表达张师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③张师傅的写错字与皇帝的写错字的对比:表现张师傅的平等意识以及对文字和文化的敬畏。
4.答案:①“山草壮”把张师傅父子两代人的人生经历串联起来,表达了张师傅对儿子未来的忧虑,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深沉忧虑。
②“山草”象征弱势群体,生命平凡。”山草壮“表达作者对他们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像山草一样茁壮生长。
阅读理解叙述方式题型解题方法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
关于实用类、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这类的题目通常不难,先看选项凭自己的感觉圈出一些可能出错的地方,然后认真对照原文即可。关键是要认真读题找出关键词到底是让你找“符合”还是“不符合”的;如果是让你找某某的含义,一定要注意选项中叙述正确但是并不是讲其含义的内容,并把它排除掉;
如果说是让你找适合选文的标题的话,先从首尾两段入手,找出关键的内容,确定某几个选项,再从剩下来的内容中确定正确的答案;这类题型的最后一题大部分是概括类的,只要逐段逐段地找出关键语句最后再依据题目条件进行删改概括整合即可;
不过也有可能会出对某某下个定义的题型,也不要怕,抓住ABC,即A是B的C,例如对文章中的年夜饭下个定义,A就是年夜饭,B就是文章中概括出来的年夜饭特点,C就是年夜饭的本质,那么答案就是:年夜饭是一种在农历除夕家人一起吃的一顿团圆饭。这样就很清晰明了。
篇5:《皮菜花》阅读答案
《皮菜花》阅读答案
时令已是初冬,静儿从城郊采来一把野花,兴冲冲地让我辨识。
“皮菜花”,我一下子认出来了。这是荒碱地里生长的一种野生植物。春上,它开始萌芽,油亮、肥厚的叶片贴着地面,从菜心向四下一层层铺展开。入夏不久,就会从根部娉娉婷婷地拔出两根、三根细长的梗儿,长到尺余,分出许多枝桠。入秋就开出一簇簇白色小花。秋冬之季,它虽然也风干了,但梗儿细瘦而坚挺,花儿虽枯而不谢。在诸多经不住严霜而纷披衰萎的野草丛中,它便隐隐有了一种鹤立鸡群的王者性质。
时令已是初冬,静儿从城郊采来一把野花,兴冲冲地让我辨识。
“皮菜花”,我一下子认出来了。这是荒碱地里生长的一种野生植物。春上,它开始萌芽,油亮、肥厚的叶片贴着地面,从菜心向四下一层层铺展开。入夏不久,就会从根部娉娉婷婷地拔出两根、三根细长的梗儿,长到尺余,分出许多枝桠。入秋就开出一簇簇白色小花。秋冬之季,它虽然也风干了,但梗儿细瘦而坚挺,花儿虽枯而不谢。在诸多经不住严霜而纷披衰萎的野草丛中,它便隐隐有了一种鹤立鸡群的王者性质。
静儿挑拣出几枝,经过整修制作,扎成一束,取代了花瓶里那束塑料花。
皮菜花也真有几分不俗,黄豆般大小的花,花瓣薄如蝉翼,几百朵,上千朵花密密挤挤而井然有序地结满枝头,成团成簇,瘦骨铮铮的花梗疏密有致,洁白如云的花簇高低错落,宛如一枝素净典雅的白珊瑚;插一束在案头,别有一番情致。
我喜爱上皮菜花了,并且还不断赋予这种喜爱以新的内涵。从发现它的形美到它的神美。
第二年的深秋,比头一年早一些日子,静儿又去采回来一束皮菜花,一进门,就嚷说她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她把皮菜花凑近我:“爸爸,你仔细瞧。”
女儿不无神秘地把手里的.花束一拍,从上面星星点点的落下些什么。我仔细看那茶几上飘散物,竟是一朵朵鲜黄的五个瓣的小花儿。我再察看静儿手中的花束,尚没有飘落的黄色的小花,就嵌在那所谓的“小白花儿”的怀抱里。不细心观察,是很难发现的。哦!那些被我们称之为花的,竟然是皮菜花的花托,真正的皮菜花是这些小黄花。
不知怎的,当我的视线再落到那束曾被我形神兼爱、赞叹不已的皮菜花上时,却顿觉黯然了。什么非凡的适应性,永不凋落的情致的,紧密团结的精神,全是人造的。我好像受那小白花的欺骗,不由望之生厌了。
我对静儿说:“新的不用换了,去年的那束也扔掉!”
“为什么?”静儿不解而不平地盯着我。“它不还是原来的它?它哪一点变了呢?你为什么就不喜欢它了?”
是啊!不还是那束皮菜花吗?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无一变化,而我为何就不喜欢它了呢?我对它喜欢与厌恶的分野,竟在于它是花不是花!哦,我,还有人们有多少认识仅仅是从概念出发啊!
1.在第五自然段写作者“从发现它的形美到它的神美”,其中“神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文中有原话:非凡的适应性,永不凋落的情致的,紧密团结的精神。
2.作者对皮菜花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答:先喜欢,后厌恶。因为我先入为主地对皮菜花形成了一种明显带有主观色彩的看法,甚至一相情愿地赋予皮菜花以新的内涵形成了思维定式,所以在有了新的发现后,这发现打破了自己原有的想法时,态度就有了变化。
3.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答:作者要阐发的哲理是:只从概念出发去认识事物是错误的。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我喜欢皮菜花是因为它不仅形美,而且神美。
B.我厌恶皮菜花是因为它竟是一朵朵鲜黄的五个瓣儿的小花儿。
C.我对皮菜花的态度从喜欢变为厌恶其实是不关花的事。
D.对客观事物的喜爱,要不断赋予这种喜爱以新的内涵。
E.客观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答案:AC。
篇6:刘心武冰吼阅读题答案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话未必能解释一些梦的出现。比如昨日我的的确确毫无所思的一幕,午夜便活灵活现于我的梦中。惊醒后残梦余韵不散,令我在自楼窗泻入的月光中倚枕玩味良久。
(2)我的梦境总非工笔画一流,有时听妻讲起她的梦境,不仅人物眉发宛然,背景上的一花一叶也纤毫毕现,总是非常的羡慕;我的梦境一概是大写意,而且似泼墨般既淋漓酣畅又跳荡迷蒙。
(3)昨夜的梦境是在一个湖畔。黑乎乎的树影,灰蒙蒙的冰面,不消说是一种严冬的景象,然而却看见我自己只穿着背心裤衩,足踏夹指塑料拖鞋,十分写意地在湖畔踽踽独行;有比树影更其墨黑的一些等高线条,在湖畔显现,使我意会到那正是湖岸边的铁栅,啊,不消说,那正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北京城西边的什刹海,一大片不为许多外地人和旅游者知晓注重的水域······
(4)什刹海的景致,倒也有不少的文章介绍过,我自己写的长篇小说《钟鼓楼》,里面也写到什刹海,且追溯到半个多世纪前的景观。一般介绍什刹海,总以夏日的风光为重点。的确,夏日环湖的垂柳或白杨一派翠绿,湖波粼粼。前海东侧总有大片的莲叶荷花,站在前海和后海相接的水域最狭处的名曰“银锭”的小桥上,朝西望去,在一片渐次开阔深远的湖面尽头,可以看到黛色的西山剪影,前人曾将此录入所谓“燕京十六景”之一,称“银锭观山”。前海当中有一小岛,本来只有一丛垂柳,一片芳草,甚有野趣,现在上面设了个游乐场,我亦认为是一大败笔——但不管怎么说,什刹海毕竟是北京城里难得的一处富于天然情趣的景观。又岂止是夏日有着艳丽的荷色,春日的柳笼绿烟,秋日的枫叶曳红,以及晨光中的水雾空蒙,夕照中的波漾碎金,兼以附近胡同民居的古朴景象,放飞鸽群发出的哨音,遛鸟的老人们悠然的步态……总能引出哪怕是偶一涉足者的悠悠情思,尤其会感到在波诡云谲的世态翻覆中,古老的北京城和世代的北京人总仿佛在令人惊异地维系着某种恒久的东西······
(5)然而上述的种种什刹海景观都未曾显现在我昨夜的梦中,梦中只有黑白灰三色的朦胧冬景,既亲切又陌生,既朴实又神秘。我只见我近乎赤膊地缓步前行,不知从何而至,亦不知将欲何往。忽然,有一种绝对真实的声音,訇然响起,迷蒙的景色顿时抖动起来,而梦中的我顿时有一种大欢欣,通体产生出一种迸裂融化的极度快感。而转瞬之间,黑色化为了浓绿,灰色化为了翠绿,白色化为了嫩绿,墨色的栅栏化为了黛绿,在一片爽入灵魂深处的悸动中,梦中的我却又一身飘飘然的奶白绸衫,脚是赤足,踏跳在茸茸的绿草之中,身轻如电视中常见的慢镜头,悠然前行,亦不知为何如此,更不知欲飞何处······
(6)梦醒之后,那訇然的音韵仍萦绕于耳。对了,我恍然,那正是我熟悉的一种声音,非老什刹海畔的居民不能知的······
(7)我在北京什刹海畔居住过十多年,一度我的居室后窗便朝着后海湖面。冬夜——不是那种北风怒嚎的冬夜,而是宁静到仿佛连空气都不再流动的最寂寞最冷清的冬夜,有时就突然从居室后窗传送进来一种短暂而惊心的訇响。头一冬乍听见时曾疑惑地自问:难道这城里边竟有饿狼?嗥声如此凄厉?西直门外动物园的大象的吼声也许如此,但纵有西风传送,那样遥远的距离,又是大象正该在象房中酣睡的时刻,何来吼声····
(8)有一回同一位忘年交的老者,冬夜里在银锭桥北头烟袋斜街的小酒馆里消磨到深夜,相互搀扶着,酩酊地在阒无一人的湖畔往住处走。忽然,一种熟悉然而更其清晰也更其沉重的音响忽然从湖上传来。老者遂对我说:“听见了吗?这是冰吼,这声音是很难听到的——在一般的江湖河海,因为冰冻的部分膨胀时,总能朝尚未冻住的水域延伸,又因为周遭并不拢音,因而都没有这种声音,唯独我们什刹海,全湖都冻住了,进一步干冷,冰面不由得猛地膨胀,又胀不出去,因而发出这样一种苦闷而欲求解脱的吼声,偏这后海一带又极为拢音,所以听来这样惊心动魄!”
(9)梦醒后,我久久地回味着那真实而动人的冰吼。我不信占梦术,亦不倾心于弗洛依德的《梦的解析》,我不认为此梦与白日所思有关,不觉得其中蕴含着多少复杂而深刻的意味,我只是更由衷地判定自己尽管祖籍四川,且落生在成都,但定居北京四十余年的结果,是我已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北京市民;而且尽管我迁离什刹海畔已有十多年之久,我的灵魂中却已渗入了什刹海的风土人情,乃至那鲜为人知的独特的冰吼。今年的冬夜,要不要寻一个风定人静的时刻,再在酒后到什刹海畔漫步,聆听一回别有韵味的冰吼呢?
篇7:刘心武冰吼阅读题答案
11、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本文对什刹海的冰吼的记叙,既有梦境的描写,又有现实的回忆,虚实相生,突出了
主题。
B、第三段中写到梦中的“我”在湖畔踽踽独行,引出了下文“我”对什刹海的回忆和对梦
中什刹海冰吼的描写。
C、第四段描写什刹海的景观,详略分明,且用了视听结合、比拟和排比等手法,有生动鲜明的画面美。
D、“现在上面设了个游乐场,我亦认为是一大败笔”,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破坏了大自然优美的风光的不满。
E、第八段以老人对什刹海冰吼形成的原因的叙述,既通过对比写出了什刹海冰吼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暗写了冰吼是作者苦闷青春的记忆。
12、请简要分析第四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3、文中有几次写到什刹海的冰吼?请分点概括。(3分)
14、第五段写梦中的“我”为什么是悠然前行,飘然欲飞的呢?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4分)
篇8:刘心武《跟陌生人说话》阅读答案
刘心武
父亲总是嘱咐子女们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尤其是在公共场所。母亲对父亲给予子女们的嘱咐总是随声附和。但是母亲却并不能率先履行,而且,恰恰相反,她在某些公共场合,尤其是在火车上,最喜欢跟陌生人说话。
有回我和父母同乘火车回老家探亲,同一卧铺间里的一位陌生妇女问了母亲一句什么,母亲就热情地答复起来,结果引出了更多的询问,她也就更热情地絮絮作答。父亲望望她,又望望我,表情很尴尬,没听多久就走到车厢衔接处抽烟去了。我听母亲把有几个子女、都怎么个情况,包括我在什么学校学什么都说给人家听,急得我直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母亲却浑然不觉,乐乐呵呵一路跟人家聊下去。她也回问那妇女,那妇女跟她一个脾性,也絮絮作答,两人说到共鸣处,你叹息我摇头,或我抿嘴笑你拍膝盖。
母亲的嘴不设防。后来我细想过,也许是像我们这种家庭,既无饥寒之虞,亦无暴发之欲,母亲觉得自家无碍于人,而人亦不至于要特意碍我,所以心态十分松弛,总以善意揣测别人,对哪怕是旅途中的陌生人,也总报以一万分的善意。
有年冬天,我和母亲坐火车往张家口。坐的是硬座,有两个年轻人坐到我们对面,脸相很凶,身上的棉衣破洞里露出些灰色的絮丝。母亲竟去跟对面的那个小伙子攀谈,问他手上的冻疮怎么也不想办法治治,又说每天该拿温水浸它半个钟头,然后上药。那小伙子冷冷地说:“没钱买药。”还跟旁边的另一个小伙子对了对眼。我觉得不妙,忙用脚尖碰母亲的鞋帮。母亲却照例不理会我的提醒,而是从自己随身的提包里,摸出里面一盒如意膏,用手指剜出一些,往那小伙子放在座位当中那张小桌上的有冻疮的手上抹,那小伙子先是要把手缩回去,但母亲的慈祥与固执,使他乖乖地承受了那药膏,一只手抹完了,又抹了另一只。母亲一边给他抹药,一边絮絮地跟他们说话,大意是这如意膏如今药厂不再生产了,这是家里最后一盒了,这药不但能外敷,感冒了,实在找不到药吃,挑一点用开水冲了喝,也能顶事;又笑说自己实在是落后了,虽然如今新药品种很多,却只认这样的老药……末了,她竟把那盒如意膏送给了对面的小伙子,嘱咐他要天天给冻疮抹,说是别小看了冻疮,不及时治好抓破感染了会得上大病症。她还想跟那两个小伙子聊些别的,那两人却不怎么领情,含混地道了谢,似乎是去上厕所,一去不返了。火车到了张家口站,下车时,站台上有些个骚动,只见警察押着几个抢劫犯往站外去。我眼尖,认出里面有原来坐在我们对面的.那两个小伙子。又听有人议论说,他们这个团伙原是要在三号车厢动手,什么都计划好了的,不知为什么后来跑到七号车厢去了,结果败露被逮……我和母亲乘坐的恰是三号车厢。母亲问我那边乱哄哄怎么回事?我说咱们管不了那么多,我扶您慢慢出站吧。
母亲晚年到我家来住。她那跟陌生人说话的旧习不改。街角有个从工厂退休后摆摊修鞋的师傅,她也不修鞋,走去跟人家说话。那师傅就请她坐到小凳上聊,结果从那师傅摊上的一个古旧的顶针聊起,俩人越聊越近。原来,那清末的大铜顶针是那师傅的姥姥传给他母亲的,而我姥姥恰也传给了我母亲一个类似的顶针。最后,那丧母的师傅认了我母亲为干妈,我母亲就把他带到我家,俨然亲子相待。邻居们惊讶不止,我和爱人孩子开始也觉得母亲多事,但跟那位干老哥相处久了,体味到了一派人间淳朴的真情,也就都感谢母亲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丰盈的乐趣。
生活中因不慎与陌生人主动说了话或被陌生人引逗得有所交谈,从而引发出麻烦、纠缠、纠纷、骚扰乃至于悲剧、惨剧、闹剧、怪剧的例子太多太多。但母亲84年的人生经历里,竟没有出现过一例类似的事情,(1)这是上帝对她的厚爱,还是证明着即使是凶恶的陌生人,遭逢到我母亲那样的说话者,其人性中哪怕还有萤火般的善,也会被煽亮?母亲去世多年了,她与陌生人说话的种种情景,还时时浮现在心中,浸润出丝丝缕缕的温馨。但我在社会上为人处世,却仍恪守着父亲那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遗训,即使迫不得已与陌生人有所交谈,也一定尽量惜语如金,礼数必周而戒心必张。
前两天在地铁通道里,听到男女声二重唱的悠扬歌声,唱的是一首我青年时代最爱哼吟的《深深的海洋》。歌声迅速在我心里结出一张蛛网,把我平时隐藏在心底的忧郁像小虫般捕粘在了上面,瑟瑟抖动。走近歌唱者,发现是一对中年盲人。那男士手里捧着一只大搪瓷缸,不断有过路的人往里面投钱。我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站住,想等他们唱完最后一句再给他们投钱。他们唱完,我向前移了一步,这时那男士仿佛把我看得一清二楚,对我说:“先生,跟我们说句话吧。我们需要有人说话,比钱更需要啊!”那女士也应声说:“先生,随便跟我们说句什么吧!”
(2)我举钱的手僵在那里再不能动,心里涌出层层温热的波浪,每个浪尖上仿佛都是母亲慈蔼的面容……母亲的血脉跳动在我喉咙里,我意识到,生命中一个超越功利防守的甜蜜瞬间已经来临……(选自《散文选刊》第2期,有删改)
1.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含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盲人夫妇中的丈夫说:“先生,跟我们说句话吧。我们需要有人说话,比钱更需要啊!”这句话表达了盲人夫妇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父亲的描写笔墨颇少,但父亲在文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在当今社会似乎已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请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一告诫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9:刘心武《跟陌生人说话》阅读答案
1.善良、热情、与人交往不设防。
2.(1)作者虽然采用了选择问的句式,但表意的重心在后一分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突出);母亲的热情、真诚和善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唤醒即使是凶恶的陌生人人性中还没有泯灭的善良。
(2)盲人夫妇的请求,给“我”内心以极大的触动,在母亲的感召下,“我”将放弃父亲的训诫,超越功利防守,用真诚和友善同陌生人沟通交流,享受与陌生人说话的甜蜜。
3.第一问:盲人夫妇需要的不仅仅是路人的施舍,更渴望能够与人相互沟通、平等相处。第二问:盲人的话是“我”最终转变的催化剂。“我”对于母亲与陌生人说话情感态度是本文的线索,经历了由不理解到理解到体会温馨的变化过程,盲人的请求带给“我”内心极大的触动,促使“我”放弃父亲的训诫,向母亲学习,用真诚和友善同陌生人沟通交流。
4.①父亲是不与陌生人说话的一类人的代表;②父亲的训诫深深地影响了“我”,使“我”在与陌生人交谈时,惜语如金;③父亲的功利防守反衬了母亲热情、善良、与人交往不设防品质的可贵。
5.反对父亲的教育方式,提倡向母亲学习。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互相信任。然而,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家长仍然采用课文中父亲的方式教育孩子。“陌生人给我们吃的东西不能吃,给我们喝的东西不能喝,在路上遇到陌生人求助,不要轻易伸出援手…… ”长此以往,纯净的童心就会在这样的“教诲”中变得封闭、多疑、惶恐,他们对社会、对他人不信任,有畏惧感,最终形成设防心理。然而我们是社会的人,不能生活在真空里。为了驱散孩子们心头的阴影,让他们心里盛满阳光,生活得幸福快乐坦然,我们的家长不要总是喊“狼来了” ;我们的社会,要努力改善环境,远离假丑恶,回归真善美。(答案不唯一)
★ 刘心武的经典语录
★ 经典阅读及答案
★ 小狗大皮作文
★ 皮一点的座右铭
皱皮苹果刘心武阅读答案(精选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