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仰着围观的狗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3篇凉皮的作文400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凉皮的作文400字,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凉皮
凉皮为陕西汉族特色小吃之一,又称陕西凉皮。凉皮分为米面皮和面皮两大类,米面皮实为米皮。面皮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据传汉中凉皮起源于 (公元前231―前2l3年)秦始皇鼎盛时期。《长安县志》和《留坝县志》描述凉皮的起源有这段文字:秦始皇在位时,南郑县有稻田十万亩,有一年久旱不雨,稻田干枯,打下的稻谷尽是稻秕,碾出的大米质量太差,无法向皇帝纳贡,农民们深恐欺君之罪,非常焦急恐慌。当时有位姓朱叫十三的农民,将打下的新大米用水拌湿之后,用碾米的水磨碾子把大米碾成糊状,然后倾倒在甄箅上蒸熟,再切成条状,名为大米皮子,大家尝后各个称奇。朱十三和纳贡的人来到秦镇,将面皮献给秦始皇。秦始皇吃了面皮感觉美味可口,倍加赞赏,并令今后汉中地区的贡物只能献大米和凉皮子。凉皮这一小吃,逐渐走入民间,成为家常便饭。
目录概况制作工艺代表种类注意事项收缩展开概况定义
凡是使用含淀粉的制品(桂朝米、高精面粉、薯类、豆类等含淀粉的制品)通过浸泡工艺、磨浆过滤、熟化、冷却、销售等加工过程都属于凉皮范畴之内。
分类
品种 面粉类的、大米类、淀粉类和杂粮类的。 具体类型 1. 面粉类:高精面粉。 2.大米类:贵朝米。 3.淀粉类:红薯粉、豌豆粉、绿豆粉、澄粉。 4.杂粮类:玉米、绿豆、豌豆、红薯、地瓜、蔬菜等。
工艺
大米浸泡工艺和水洗面和免水洗面工艺共计三种。 1.大米工艺:使用贵朝米浸泡---发酵后--淘洗--磨浆--过滤--沉淀--熟化-成品 2.水洗面工艺:面粉和水的比例:(1:0.6)和面--醒面--洗面-沉淀--熟化--成品 3.免水洗面工艺:面粉和淀粉搅拌--磨浆--过滤--调浆--熟化---成品。
称呼
凉皮:口头语面皮、米皮、擀面皮、粉皮、面筋、酿皮等统称为:凉皮。 由于凉皮为大众化小吃,由于当初凉皮行业没有正规的说法和统一的书面语,所以在各地对凉皮这个小吃叫法各异,但都是使用淀粉浸泡沉淀后熟化得到的一个淀粉制品,制作原理一样,所以你如果 在汉中叫:面皮。 在宝鸡叫:擀面皮。 在秦镇叫:米皮。 在安康叫:蒸面。 在内蒙叫:面精、面筋。 在新疆叫:酿皮。 在广州叫:河粉。 在安徽叫:卷凉皮。 在台湾叫:面皮果果。 在日本叫:凉条。 在甘肃叫:瓤皮。
营养成分
冬天吃面皮你能保暖,夏天吃你能消暑,春天吃你能解乏,秋天吃你能去湿,真可谓是四季皆宜、不可多得地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本草纲目》上说:米能养脾,麦能补心。汉中面皮又叫凉皮,根据原料选用地不同,叫法也不同,用(大)米制作地叫米皮,又叫凉皮,用面(粉)制作地叫面筋面皮,按口味分为汉中面皮和秦镇面皮,由于汉中面皮比秦镇面皮鲜嫩、滑爽、口感好,所以比较出名。
传说
传说在秦朝的时侯,沣河两岸因地肥水美出产桃花稻闻名,桃花稻是秦始皇专用的贡品。有一年,天大旱,沣水断流,百姓无奈就打井抗旱。怎耐人怎胜天。虽有一点收获,但粒小而不饱,不但交不了贡品,大家吃饭都是问题。大家一筹莫展,秦镇有一个能人叫李十二,将米碾成糊糊吃,却发现面浆上笼蒸熟之后也可食用,便切成细条、搁辣子调醋,不知不觉中发明了大米面皮子。填饱肚子的李十二想,反正没有办法了,不如就把这万货进贡给秦始皇吧。始皇吃后十分高兴,便免了秦镇那年的赋税。大米面皮就这样的流传了下来,为了纪念李十二,秦镇人就有了正月二十三李十二忌日家家蒸皮子纪念的风俗。
制作工艺材料准备
两人份 面粉(最好是高筋面粉2杯(1杯240ml,2杯面粉大约250克);凉水 约2杯;盐 1小匙(3克) 高筋面:面粉的蛋白质称为“面筋”,含量在11.5%以上者称为高筋面粉;而12.5%以上蛋白质含量的面粉,较适合于一般面包制作使用。蛋白质含量在8.5%以上的面粉即称为中筋面粉或粉心粉,适合用于包子、馒头以及各式中国点心等。蛋白质含量在8.5%以下的面粉,适合用于蛋糕的制作。 面粉分类 (1)特高筋粉:(水份14%,粗蛋白质13.5%以上):通常用来做面筋、油条。 (2)高筋粉:(水份14%,粗蛋白质11.5%以上):高筋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在 13.5%,而通常蛋白质含量在11.5%以上者就可以称为高筋面粉。蛋白质含量高,麸质也较多,因此筋性亦强,多用来做面包、面条等。 (3)粉心粉:(水份14%,粗蛋白质10.5%以上):通常用来做馒头、包子、面条、中式点心等。 (4)中筋粉:(水份13.8%,粗蛋白质8.5%以上):通常用来做中式面食、中式点心、西式点心等。 (5)低筋粉:(水份13.8%,粗蛋白质8.5%以下):通常用来做蛋糕、饼干、小西饼点心等。
做法
第一种 1.把面粉和盐过筛后(没有筛子也可以不过),一点点的加入水搅成面糊。注意每次加入的水不要太多,一点一点的加,搅匀之后再加,这样搅出的面糊才光滑无粉粒。搅的次数越多,做出的凉皮儿才越筋。大约搅20分钟即可。需要注意的是面糊不可太稀,否则蒸出的凉皮儿容易断而且不筋。如图:这是搅好之后的面糊,可以看出很光滑。 2.把搅好的面糊放入冰箱冷藏室内冷藏(冬天则放室温即可)至少三小时以上,称为醒面。这一点非常重要,能够解决大家所知道的国外面粉不成筋的问题。 3.把醒好的面糊取出使其恢复室温,这个过程把蒸凉皮儿的模型擦好备用。 4.用一个平底锅烧一大锅开水备用。然后准备润滑的油碗:在一个小碗里倒少许食用油(任何植物油均可),然后加入少许水即可。如图: 5.待水开后,往一个模型里刷少许油,舀一勺面糊倒入。面糊的多少由个人掌握,喜欢厚一点儿的凉皮儿就多舀一点儿,反之则少一些,实验一两张就可以掌握了。 6.把模型里的面糊荡匀,让模型底部均匀的盖上面糊。 7.把装好面糊的模型放入开水锅中,盖上锅盖。火要一直保持大火。 8.重复步骤五、六,把另一个模型也倒入面糊。这个过程中第一个模型中的面糊会慢慢的起泡,如果锅盖是透明的能看得很清楚。面糊鼓起就是蒸好了。 9.戴棉手套把蒸好的模型取出放在凉水中冰凉(冰第一张的时候把第二张放入锅中继续蒸) ,做法有两种选择。第一,把模型倒扣着放在凉水管下冲;第二,在水池中蓄一池凉水,把模型放在里边漂着,但效果没有第一种好。 10.用刷子在蒸好的凉皮儿表面刷一层油,慢慢把凉皮儿剥下即可。 11. 把蒸好的的`凉皮儿两面都刷上油,刀子蘸一下凉水,再把凉皮儿切成喜欢的宽度即可,拌入可口的调料。在河南濮阳有领一种吃法,过凉皮。就是把凉皮用裹的方法做成的小吃,即把黄瓜、熟花生、面筋、香菜等用芝麻酱和其他调料拌匀后放入一大张凉皮里面。 第二种 【口味】:咸香 【难度】:切墩(初级) 【时间】:1小时以上 【分类】:大众菜小吃老少皆宜 主料:面粉250克、澄面粉50克、盐5克、水450克、配菜(可按个人口味随意增减)、黄瓜1条 、胡萝卜1/2根、香菜适量 辅料:油泼辣子或蒜香辣椒油、芝麻酱、炸花生米、香油、盐、糖、醋 做法:1.把材料里的粉类混合加上盐,倒入300毫升水,用擀面杖朝一个方向使劲搅拌,等搅到面糊里的粉粒几乎全跟水融合,用筛过滤,去掉没法搅拌均匀的粉粒。 2.面糊静置半小时(如果可以,请静置一晚上,让面粉与水充分混合),加水150毫升稀释一下,搅拌均匀,得出细腻浓稠如同牛奶般质地的面糊,做凉皮用的面糊就开好了。 3.热平底锅,刷油,倒入一勺面糊,面糊的量是刚好薄薄平铺平底锅,面糊倒入后请迅速抖动平底锅,让面糊均匀平铺其上。 4.加盖等20到30秒左右,直到面糊成形变成半透明状的面皮并在锅里鼓起,准备一只大而平的碟子,把面皮迅速倒在碟子上,注意动作要快,不要把面皮倒成一团。 5.在倒下来的面皮上薄刷一层生油,然后继续重复做面皮,层叠倒在其上。最后把冷却的面皮切成条。 6.按个人口味切点配菜,如黄瓜丝、胡萝卜丝及香菜碎,吃的时候跟面皮面筋加油泼辣子、香蒜水、少许糖、盐、陈醋、稀释的芝麻酱等调料,撒上捣碎的花生米,搅拌均匀即可。
代表种类擀面皮
擀面皮(Gan Mianpi,Baoji Processed Noodles)为陕西西府(宝鸡)名小吃,又称“御京粉”,发源于宝鸡市岐山县。宝鸡擀面皮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的特点,在宝鸡大街小巷均可看见它的身影。现流行于我国尤其是西北地区,在西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也较受欢迎。有现吃、网购、外卖等多种渠道供您购买品尝。 做法: 食材准备 精面粉5gk,菜籽油2..5 gk,辣椒面1.5 gk,三奈3. 5 g桂皮,花椒,1.5 g肉寇,八角,香果2.5 g。盐50g,岐山香醋150 g白糖3g. 制作步骤 1、和面团:将面粉放入盆中加清水越2斤沿同一方向均匀和面成团(和面揉 面最好同一方向)稍稍揉匀,盖半干笼布静置30分钟。 2、洗面筋:盆内倒清水小半盆,取和好之面团放入,轻揉面团直到清水变为浓稠面水,取出面团将面水放一旁备用,换一新盆同样倒入小半盆清水,将刚揉过已经变小的面团放入继续轻柔.....换水次数一般靠感觉,次数少面筋发粘,次数合适面筋筋道口感很好,次数过多么就没有面筋了! 3、制作淀粉:在大盆上面放上木架,拿罗(家用过滤杂质的铜丝罗)放在木架上,把洗好的面水用瓢舀入铜丝罗,过滤到盆中反复4到5次,过滤出的碎面筋放到面筋块上,大盆里的面水浆沉淀越5到6小时,把盆上的清水舀出,剩下的东西即是淀粉。 4、发酵:加入适量发酵粉或蒸馍发面用的“老面”,搅匀后放置温暖处静置发酵。大概一夜左右或更长时间,面水闻起来微发出酸味的时候就说明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5、煮面筋:锅中倒入清水煮沸,将洗好之面筋揪成条状缠成比拇指稍粗的棒棒多个后放入锅中煮45分钟熟,用漏勺拎干水捞出后,撕成较小条片状放盘中备用 6、作面皮:将面糊置入小盆中上蒸笼中火蒸至面团半软并且不沾手的时候用勺子刮出适量大小一团,迅速用擦过油的擀面杖擀制成稍小与蒸笼笼屉大小的面皮每一张上边搽上菜籽油如此反复制作,一张张摞起放入笼屉。上笼用旺火蒸约45分钟,取出,待凉后,一张一张分开,切成蒜苗叶形的条,即成面皮。 7、配作料:将三奈,八角、香果、桂皮、花椒,研成极细的粉末,配成调料面。用旺火烧十成热,离火,待油温降至五成热时,加入辣椒面、调料面加热到十成后关火静置到不冒油烟时,分成三次倒入辣子罐油泼辣子面,每次都要搅动均匀以免油泼不均匀,有的地方糊了,有的地方没泼到还是生的。即成调料辣椒油。同时把精盐化成盐水 8、激香与润色:倒完油后搅动辣子到不冒泡时,倒入岐山用玉米、麦子、高粱等酿制的粮食醋数滴,马上搅动辣子,可见辣子再次沸腾冒泡一股香气腾起。激香的后辣子色泽鲜红油亮,闻之散发出浓浓略微带点酸味醇香的气味。激香后再等辣子不冒泡的时候,在辣子中加入少量的白糖,搅拌均匀,使白糖充分利用辣子的余热溶解于油泼辣子中。润色后的油泼辣子颜色方面显得红润厚重,辣子油显得较为粘稠(比起一般不加白糖的油泼辣子那清汤寡水的外观强太多啦)。此时的的油泼辣子因为白糖的缘故增加了一个新特性,比如调面条时会发现绝大部分的辣子油都粘在面条上,使面条颜色诱人,而碗边粘的辣子并不多,充分体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决不浪费的古老陕西农民的纯朴民风。 9、调味与搅拌:取面皮一张切好,面筋20g放入碗内根据食者的口味轻重及爱好,分别调入精盐、香醋及调料辣油,搅拌均匀,盛入碗内即成。
汉中面皮
汉中面皮书面语叫:凉皮,凉皮顾名思义,汉中人一般把米皮称为凉皮,凉皮作为汉中人的主食,每天必吃一碗凉皮,一天不吃发慌。我们把凉皮的分类介绍给大家,希望普及下这方面的凉皮常识。 从口味上分:麻辣、酸辣、芥末、麻酱、五香、蒜泥以及甜味。 (外地人多称“米皮”卷凉皮,在汉中无“凉皮”一说)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誉满全国,它是把大米(最初用面粉)放入水中浸泡四个时辰,然后推(或打)成米浆,上笼蒸成薄薄的饼子,置于通风处降温,抹上菜籽油切成细条,调入精盐、米醋、酱油、胡椒粉、姜汁、蒜泥及红油辣椒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也可配点萝卜丝、豆芽菜,看起来白里透红,或配以菠菜白绿相间。吃起来微辣微咸,酸香可口。自古而今,汉中人就有用面皮招待亲友的习惯。 面皮源于秦汉时期。相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一位姓朱家农民家中,好客的朱十三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朱十三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 说起面皮,汉中还流传着一个“面皮知府”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汉中人张某在河南汝阳当县官。有一年朝廷派钦差大臣到汝阳视察,张知县未备酒宴,只有家乡的面皮简单招待。钦差大人沿途吃喝,早觉胃口油腻,一尝面皮,喜之不尽。问起制作方法,张知县一一奉告。钦差回朝不久,张知县就提升为洛阳知府。人们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餐面皮讨得钦差心欢,美言上奏天子而升官爵。此事传回汉中,被老百姓戏称为“面皮知府”。但令人遗憾的是,北京人至今不会蒸面皮。可能是钦差大人把制作方法全忘了,即使想吃也做不出来。 然而,汉中人制作面皮的工艺越来越精。如今早由原来的面粉稀释改为大米磨浆。配料、调味更为讲究。因而,不仅居民农户、大小集镇,处处面皮飘香,近几年一些人还去西安、西宁、洛阳、北京等城市去开小吃店,专门经营“汉中面皮”。 汉中的面皮有悠久的历史。汉中凉皮主要是香在辣椒中的调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制作上下功夫。辣椒油是凉皮(粉皮)调料中最关键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决于辣椒中的调料。 凉皮辣椒油的制作方法: 汉中口味的比例:(汉中8号凉皮专用料)180g:(三种辣椒)350g、(菜籽油)2500g、由于每个地方的口味不一样,故请来电告所我们你所在城市,以便我们给你提供适合当地口味的各种原料。 1.主料:香料重量为:150-180克。四袋香料(凉皮专用香料) 2.辅料:350克。八袋辣椒(凉皮专用辣椒料,内含芝麻20克)、八袋香料: 3.辅料: 2500克/5斤菜籽油; 4.将菜籽油烧至沸腾后,稍凉1分钟左右,倒入容器内,依次放入(先少量放一点辣椒在油中,30秒后辣椒不变黑色为最佳,然后在大量放入辣椒)香料搅拌均匀即可(放料顺序不要弄错)。 5.白芝麻共计:100克 6.紫草:100克 资料来源:凉皮贴吧、陕西凉皮贴吧
秦镇米皮
前生今世 秦镇位于西安市辖区户县内,毗邻西安,自古盛产优质粳米。传说秦始皇时,一年大旱绝收,无米上贡。当时刑罚严苛,乡民皆恐,求教于一乡绅。隔日,乡绅计出,制凉皮上贡!将陈年大米浸泡过夜,石磨成浆,沉淀,撇去上清,上笼蒸制,再加各种调料,即成秦镇凉皮。秦始皇尝过,绵软爽滑,酸辣可口,大悦之下,遂免当年赋税,并指定秦镇凉皮此后为皇家贡品。秦镇大米凉皮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从选米、碾粉到和浆、锅蒸都独具特色,因而制出的皮子具有筋、薄、细、滑等特点,再加上秦镇凉皮辣椒油制作极其考究,调料选用上等辣椒、优质菜籽油以及多种调味料,将辣椒、花椒、茴香等香料碾细加入油中,上火加热反复熬制而成,其色泽红亮,辣香诱人,因而调出来的凉皮红艳如火,清香扑鼻,酸辣爽口,再佐以豆芽、芹菜黄绿相间,堪称绝配!为关中百年来久负盛名之美食,吃上一口便终身难忘! 陕西关中平原是我国小麦的主要产地之一,以小麦面粉为原料制成的凉皮称为面皮,在陕西最为普及。改革开放以前,大米在陕西还算稀罕之物。因此那时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常有老乡推着新大米换面粉,通常一斤大米可换一斤半到两斤面粉。关于面皮的制法,陕西文坛名家贾平凹先生在其“陕西小吃小识录”中记述如下:“制法:一斤面粉用二斤水,分三次倒入,先和成稠糊,再陆续加水和稀,加盐,加碱,稀浆用手勺扬起,能拉起筷子粗细的条为宜。蒸笼上铺白纱布,面浆倒其上,摊二分厚,薄厚均匀,大火暴蒸,约六七分钟即熟。将面皮从笼箅上扣在案上,每张面皮上抹一层菜油,叠堆一起晾凉后用摆刀切成细条即成”。 西安街头所售凉皮,售卖时还各有特点:米皮白且透亮,蒸笼有多大就能蒸出多大一张,蒸好后一张与一张之间略抹熟菜油,然后一层层摞起来,堆在案头如同招牌一般。吃的时候小贩取出一张,放在铺了雪白纱布的案上,娴熟的用一把大如铡刀的利刀,几乎看都不看的“咣、咣、咣……”几下便把皮子切成筷子般粗细,然后放上盐、醋、特制的调料水、黄豆芽(或绿豆芽)等,最后用筷子挑起一撮皮子在盛满红亮的辣椒油的罐子里美美一蘸,若嫌不过瘾再用勺子挖一大勺辣椒出来,红红的,油油的,一起淋到皮子上端到食客面前,洁白的米皮、红亮的辣油,不等入口那扑鼻的香味就已经谗的人口水直流了,拌匀了尝一口,皮子筋道,口味酸辣,鲜香异常,人间美味不过如此!而面皮的大小、外观都与米皮差不多,只是颜色稍黄,两者的最大区别就是面皮里有面筋,面筋是做面皮时产生的副产品,不用再单做。好的面筋吃起来不但筋道、味香,而且里面有许多气孔,如同海绵一样,吸满了鲜美的料水和辣油,咬一口滋滋冒油,那种香辣透心、鲜美爽口的感觉实在过瘾,因此在秦镇凉皮店里最常听见的一句话就是:“老板,多来点面筋,多搁些辣子”! 秦镇凉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全国,特别是在炎炎夏季,假如你到西安街头走走,就不难发现,不论男女老少,凉皮都以它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吸引着每一个人,无论大小凉皮摊上,时刻都是人潮拥挤。而秦镇凉皮因其投资小、利润大、回报快,也成为小吃经营的首选项目之一。
历史渊源
相传,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年关中大旱,沣河缺水,户县秦镇一带稻子干枯,百姓心急似火,官府还催逼纳贡大米,坑得大家没有办法,只好在田里挖井浇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长出了稻穗。可收割后碾成大米又小又干巴,根本没法向皇帝纳贡,大家正在发愁的时候,有一个叫李十二的,用这种米碾成米面,蒸出了面皮,大家吃后个个称奇。于是,李十二带着面皮,和纳贡的大米到咸阳。秦始皇见贡米又少又差,传旨问罪。李十二急忙跪奏道:“此米虽差,却能酿出佳食,今奉上面皮,望万岁试尝。”秦始皇吃了面皮。其味道甚美,颇感稀奇,这才赦了众人之罪,并让李十二天天蒸上 几张面皮供他食用。后来,李十二在某一年的正月二十三去世,秦镇一带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在这天总要蒸上些面皮。这个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成了户县秦镇驰名的小吃。 清德 西安风行的大多已米皮为主,全国传统名小吃中的陕西凉皮既是米皮,尤以汉中凉皮最为出名,其特点是米皮质地柔软,口味浓郁。在西安流行的面皮有汉中凉皮、岐山擀面皮以及回民兄弟的麻酱凉皮多种。
岐山
岐山擀面皮是陕西省岐山县附近特产,在周边地区亦有产出,可味道最地道应还是在岐山县。其形似宽面,几乎透明,津而耐嚼,再同泼油辣椒,盐水,香醋等调料加以调和,口感极佳。当地人在夏日经常将其当为主食,就是在寒风泠冽的冬天也是桌上佳品。 凉皮的做饭介绍: 首先要准备一个大锅。把适量的面粉倒入锅内,按1:3比例添入凉水。接着就要看看你的体力和耐力了――长时间地用力揉面,直至把面揉成稀泥状为止。接着又是体力活:擀面。从揉好的面团上揪下一块,尽力地擀(一般是最后擀成圆形),直到将其擀成2-3毫米的薄片。全部擀好以后就可上锅蒸。一般当面皮变成透明状就好了。 待其冷却后切成普通面条状,调入新泼油的辣椒,香醋,盐水,也可放入新切的生黄瓜丝,其味更加爽口。
注意事项揉面时不能偷懒,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面皮的耐嚼度。
洗面
选用上好的面粉加水和成较硬的面团,不加任何添加剂醒,揉至光滑,取一较大的容器加水,将面团放入,慢慢揉动,不可揉散,这样面团中的淀粉逐渐析出,水渐成乳白色。当水已浑浊时,换水再洗,直到洗出面筋。 发酵 将稀面水放置,沉淀,撇去去清水,加入酵母(老面水也好),发酵,夏季约一昼夜,冬季就要适当加温,约三天,待其表面有泡,味微酸时就差不多了,经验多些,注意不要过了。
糍面
将锅烧热,用布沾油擦锅底,主要是为了不沾锅。将发酵好的面水适量倒入锅内,用木槌搅动,待面水糊化粘稠时须用力快速擦动,特费力呢!直到面团全沾在木槌上,用手捏之不沾,色呈半透明状即可。
擀面
将糍好的面团趁热拿到砧板上,迅速擀制成薄厚均匀的面片即可。注意:每次少拿点擀,动作要快,注意安全,不要被烫伤,越薄越好,适可而止。砧板可用玻璃,擀杖多为金属制品,不锈钢管最好,要光滑。
蒸熟
将面皮放到大开锅的蒸笼上,急火蒸7--9分钟即熟,太久不劲,太短则生。 将蒸好的面皮晾凉,切条,加调料。
篇2:凉皮作文
凉皮是陕西省著名的小吃,只要你吃上一口,就马上会抢着再来一份。
凉皮之所以这么吸引人来品尝,是因为它的看相很好,一条条白色的面皮放在碗里,面皮上放有青色的黄瓜丝、嚼劲十足的面筋,再加上一层辣得能让人流眼泪的红油,真是令人垂涎欲滴!
凉皮虽然美味,但是非常难做的。将面粉放入盆里,加水,把面粉搓成一个面团,每隔5分钟揉一次,揉三次后给面团醒面。过后,加入大量的水,把面团搓成浆备用。把搓浆时剩下的面团放进蒸笼,蒸好后就变成面筋了。既然有面筋了。那么面皮呢?开火将锅内的水煮沸,放模具入锅,把刚刚搓好的浆放入模具,带皮蒸熟就可以取出。
凉皮虽然难做,但是它确实非常可口美味。我来到卖凉皮的小摊,只见老板把面皮切成条状,放入搅拌的碗里,加入陈醋、酱油、芝麻酱等配料。我爱吃辣,放了一大勺红油进去。我闻了闻凉皮的味道,哇!那酸辣味扑鼻而来,把我五脏六腑里的“馋嘴猫”们都勾引住了,个个都闹哄哄地抢着说:“我要吃!我要吃!”我口水直流,拿起筷子就是埋头苦干。忽然,一股辣味直射到我的舌头上,我细细品味它的味道,慢慢咀嚼着条状的面皮,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凉皮实在是美味,如果你去到陕西,一定要好好品尝润滑可口的凉皮。
篇3:凉皮作文
晶莹、通透、白嫩的.色彩配上葱花的青翠欲滴与辣椒的火红娇艳,便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陕西名菜——凉皮。它入口即化,细腻的口感中不失韧性,是陕西独特地域所产的佳肴,同时也具有着能让漂泊在外之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得到缓释、感到真切温暖的魔力。
陕西西安是我的家乡。这里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厚重的历史典故,养成了陕西人粗犷豪放、老实憨厚的性格。小时候的我常常跟着妈妈去小胡同里的那家开店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饭馆要上一份凉皮。做凉皮的师傅手艺实在让人惊叹,据说有祖上传下来的秘方。一锅的绿豆粉被师傅搅来搅去,转眼间便变了个模样。凝固了的绿豆粉如同一块透澈的琥珀一般嵌在锅上,亮晶晶的,煞是好看。过了不知多久,师傅娴熟的将“琥珀”划开,再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凉皮便初具雏形。最后一招是装盘,只见凉皮在师傅的摆弄下姿态万千。淋上一点儿辣椒油,撒上一把葱花和捣碎了的花生米,伴随着服务员高昂的一声“凉皮来咯!”,那种混合着辣椒油与花生米的独特香气顿时蔓延至每个角落。每当这时,便是我最兴奋的时候。妈妈总要在我吃之前先让花生米、辣椒油等充分混合,才笑眯眯的看着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筷子。凉皮滑溜溜的下了肚,那种清爽又鲜香的独特味道充斥在嘴巴里,后味十足。一顿饱餐,口齿间仍有余香,凉皮那独特的细腻触感直至我的心扉。这是家的味道,是我童年丰富的一笔,是我一生无法抹去的记忆。
现在的我随父母居住在湛江。南方与北方,气候、人文、等大有差异。尤其是饮食,北方以面食为主,而南方则大多数把稻谷当做主食。虽说是习惯了这边的米饭和汤,但是还是忍不住去怀念曾经的凉皮与面筋。母亲的厨艺见长,每逢周末,家里便会有“大餐”出现,自制凉皮和油泼面足以让我们大快朵颐。父母一个爱好:每走到一个新的地方,总要下意识的看看有没有卖凉皮的饭店,然后不自觉地与家乡的作比较。记忆犹新的是,只有那一次父母在吃凉皮时,眼眶湿润了,或许是与家乡朴素的感觉相称,他们俩人一句话也没说出来。看着他们两鬓的微微泛白的发,我的心里一酸。或许这才是家的味道吧,是对爸爸妈妈最好的慰藉,是我们对家乡的精神寄托。
凉皮,一道蕴含陕西文化的菜,一道有着丰富乡情的温暖佳肴,一道可以轻易打动人的味觉乃至心灵的美食。凉皮,我儿时梦中的味道……
篇4:凉皮的作文400字
关于凉皮的作文400字
暑假里,妈妈特地买了一盒自制凉皮的粉面。打开盒子,里面只有一包小袋的粉。我想:“这么小的一袋粉能做多少啊!”妈妈也这样说。
我放了一大碗水,根据说明书上的`要求,把一半袋粉放了进去。接着,我用筷子均匀地搅拌。“咦,怎么回事呀!为什么像水一样稀呢?”我猜一定是粉放得太少了。于是我把剩下的粉都放了进去。然后我把它放进了冰箱里。午觉醒来,我把凉粉拿了出来。哇,好似一块晶莹剔透的小玉石,漂亮极了。然而它却是“中看不中吃”,咬一口,厚厚的,硬硬的,很不是滋味。再说,放粉时没有放糖,会好吃吗?
第一次自制凉粉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个过程使我懂得凉粉在冷却的时候才会凝固。第二天,我又如法炮制:倒少量的凉开水,放上一半的粉,再加上适量的糖和热开水,不断地搅拌。虽然它还是像水一样稀,但我吸取教训,不再加粉就放进了冰箱。午觉醒来,果然不出所料,成功了!
呵呵,在这个暑假我终于吃上了自己做的凉粉,太高兴啦!
篇5:五年级凉皮日记400字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一道特色美食,手工凉皮的制作方法。
首先和面,把面粉和成一个面团。妈妈说,和面要手光面光盆光。面团和好后,拿保鲜膜包起来,醒面30分钟。下一步是洗面,把面团放到水中像我们洗衣服一样反复揉洗,面汁变稠像牛奶一样白,然后把面汁倒入另一个盆中,换入清水继续洗,直到洗面的水变清,面筋柔软有弹性,这道洗面工序就完成了。
面汁要沉淀四个小时,我们趁这个时间我们先把面筋上笼蒸熟,剥几瓣大蒜,捣成蒜泥,芝麻酱加水搅拌,面筋切块,黄瓜洗净切丝备用。
等到面汁沉淀之后倒掉多余水分,搅拌均匀。锅中烧水,不一会儿水就开了,咕嘟咕嘟直冒热气,取一个平底的盘子加入少量面汁放入锅中蒸两分钟,我一掀锅盖就看到面皮鼓了一个大泡,这就蒸熟了,然后取出放入一个盛有凉水的盆中冷却,轻轻从边上把凉皮揭下来,一个圆圆的晶莹剔透还有弹性的面皮就做好了。
等到所有的凉皮都做好了,我把凉皮切成一条一条的,加入之前准备好的料汁拌匀,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凉皮就做好了!
宅家的日子我学会了凉皮的制作方法,同学们你们也可以试一试哦!
篇6:五年级凉皮日记400字
我的家乡在古都西安,这里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有许多特色小吃,比如肉夹馍、凉皮、牛羊肉泡馍、石子馍等等,其中我最喜欢吃的就是凉皮。
陕西凉皮分为大米面皮和小麦面皮,我比较偏爱米皮,米皮的做法很简单,主要材料是大米、各种调料和水。首先是蒸凉皮,在大米中加入盐、水,把米打成米浆,放入铺上干净湿布的竹匾上,上笼蒸熟,稍微放凉后用竹匾直接倒进大盘,揭开湿布,再在米皮上刷一层熟菜油,防止粘在一起,最后用大铡刀把米皮切成细条,等待享用。吃的时候,在米皮中加入芹菜丁、豆芽,放入盐、味精和特制的调料水、油泼辣子,搅拌均匀就可以享用美味了,看起来红、绿、白三种颜色交错,十分诱人,吃起来的口感凉丝丝、辣乎乎、软筋筋,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不已,还有让人食欲大增的功效呢!
陕西凉皮非常美味,每次旅游回来如果吃一碗凉皮,我就真实的尝到了家乡的味道。
篇7:五年级凉皮日记400字
我吃过让人流口水的壮馍,也吃过好吃但不会上火的牛肉耗辣椒,但我对凉皮最有好感。
濮阳的凉皮可是鼎鼎有名,吃上一口,那真是“透心凉,心飞扬”,濮阳到处都有凉皮店的身影,我家楼下就有三、四家。不管是哪家,店里肯定都是人山人海,座无虚席。凉皮是用那Q弹的白面皮,加上那筋道的面筋,凉凉脆脆的黄瓜丝,和香脆的花生碎儿搅拌在一起,淋上芝麻酱和辣椒油做成的,想想那可真是美味!
看,老板那娴熟的动作,揭起一张洁白如玉的面皮儿,歘,歘,歘几下切成大约2厘米宽的条状,抓一大把黄腾腾的面筋撒入碗中,配上宛如翡翠的黄瓜丝儿,再将独家秘制的汤汁浇进碗里,撒上一撮花生碎,淋上一勺香喷喷的芝麻酱和少许辣香味十足的辣椒油,最后加上香菜的点缀。不一会儿一碗筋道滑溜溜的凉皮就做好了!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吃一口那薄如蝉翼的面皮,再喝上一口汤汁,哇!筋道爽口,清清凉凉,那凉意从头顶到脚后跟,让你浑身都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那味道美得难以形容。
再咬一口筋道可口的面筋,嗯……够味的汤汁都喷出来了,这味道让人陶醉,让人痴迷!
凉皮,我的最爱!
篇8:五年级凉皮日记400字
有一道特色美食,颜色是白色的,就像果冻一样,可以凉拌,也可以放些辣椒当小菜,这就是凉皮。
有一家小店就是卖凉皮的,它的凉皮都是自己制作的,每天的生意更是红火,就像过年一样。只见老板把白白的凉皮切好装到碗里,倒点汤,撒一些小菜,一碗香气四溢的凉皮就做好了。大家都说:“这个味道太棒了,吃起来冰水凉凉的,在夏天吃最解热气了。”
我忍不住流口水了,赶紧点了一碗。几分钟后凉皮终于来了,绿绿的黄瓜丝,细细的豆芽,再加上秘制的汤汁,让人忍不住胃口大开。我用筷子夹起一根凉皮,咚—下,凉皮滑了下去,我只好把嘴对到碗边上去,顿时,清凉的味道直沁肺腑,太爽了,而且还可以加上辣椒面,再加上一些醋,那又是另一番风味了。三下五除二,我就把一碗凉皮解决了,意犹未尽的我,还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哈哈,谁让我是个小吃货呢。
凉皮虽然好吃,但制作可不简单,我决定去学习一下制作方法,这样我在家也能吃到美味的凉皮了,哈哈,不说了,我要去偷师了……
篇9:五年级凉皮日记400字
周六晚上,闲在家没事做的我们娘俩儿,终于对凉皮下手了,嘴馋的我,早就想吃了。趁着这个难得的晚上,老妈来给我解解馋。
首先把面粉和水揉成面团,盖上保鲜膜,放五分钟,再把面团放入有水的盆子里,开始洗面,一直洗到盆子里的水干净了才行。随后放入锅中蒸4-5分钟,就成为了凉皮必备搭配-面筋,洗过面的水不能倒掉,把它搅拌一下,把水和面团掉下来的渣子混在一起,再静至3-4个小时,这样做出来的凉皮才Q弹好吃,等待的这段时间,我和妈妈忙着准备磨具。勺子等……三个小时一下就过去了,我们赶快把水烧开,然后在磨具上倒入两勺面水,放到锅里蒸至透明,然后连盆放入凉水中,再刷上油,凉皮就很容易拿下来了。就这样,又过了半个小时,我想放弃……但是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一个小时后,二十多张面皮摆在我的面前,真是成就感满满呢!
这次做出来的凉皮不仅好吃,还让我懂得了坚持不懈的道理。
篇10:凉皮如何制作
主料
绿豆淀粉250克 水1250克
辅料
盐3克 生抽1汤匙 蒜末适量 醋2汤匙 糖1茶匙 凉白开适量 辣椒油1茶匙 黄瓜丝适量
凉粉的做法
1.绿豆淀粉。
2.绿豆淀粉加250克冷水,搅拌均匀。
3.煮锅加1000克水,烧开。
4.煮锅水开后倒入绿豆淀粉糊,改小火,快速贴底搅拌。
5.一直快速搅拌,煮至透明即可关火。
6.倒入不沾盘中。
7.放至冷却凝固。
8.切块。
9.碗里放入所有调料,拌匀。
10.碗里放入凉粉,放黄瓜丝,淋上碗汁即可。
篇11:凉皮如何制作
葱油凉面
食材:中式面条(二人份的量)、胡萝卜半根、小黄瓜一根、葱油2大匙、老抽3小匙
做法:
1)水烧滚后下面条,再滚兑入半杯冷水续煮至滚,直到刚刚熟却不糊不烂的程度。
2)把黄瓜和胡萝卜分别用刨子刮成薄片。
3)再改刀切成细丝。
4)大容器中放入面条和双丝,用老抽3小匙拌匀撒上点熟芝麻即可。不能用生抽哦,太咸也没有甜味就不是我们这款凉面的特色了。
虾仁凉面
食材:面条虾、麻油、玉米粒、油蚝油一大勺
做法:
1)面条冷水下锅煮到无硬心即可,煮过火就不弹牙了。
2)迅速把面条捞出,过冰水,这样煮出的面条口感会很Q。
3)捞出后,放入小盆中,加入一勺麻油,防止面条粘连。
4)事先做熟的虾,剥皮。
5)玉米粒解冻,用油煎炒一下。
6)放入虾仁也炒一下,面条中倒入虾仁,玉米,一大勺蚝油拌匀即可。
元式凉面
食材:面条400g、黄瓜100g、盐适量、糖适量、鸡精适量、酱油适量、醋适量、花生酱适量、香油适量、胡萝卜适量、绿豆芽适量
做法:
1)面条下入开水中,煮熟捞出过凉开水,沥干水分,拌上香油
2)绿豆芽洗干净后汆水
3)沥干水分后盛出备用4)胡萝卜,黄瓜切丝
5)把胡萝卜黄瓜丝绿豆芽用少许食盐拌匀备用
6)盐,糖,鸡精用一小勺开水溶解后加入酱油,醋.搅拌均匀后。加入秘密武器3勺花生酱
7)用蛋抽搅拌完全融合
8)把调好的汁淋于面条上
9)用筷子搅拌均匀即可,最后可以拌上配好的蔬菜一起食用,夏天吃这个超棒!
[凉皮如何制作]
篇12:凉皮的口感作文400字
凉皮的口感作文400字
如今的凉皮是街头小摊上的一种特色了,虽然它是街头小摊上的食物,但是它非常受人们的欢迎。一碗碗色香味俱全的凉皮,真让人垂涎欲滴,光想着我的肚子又开始叫了。
凉皮也是属于粉丝家族中的一员,只不过比粉丝更宽一些而已,颜色比粉丝更白一些。卖的摊主买来一些干的凉皮,买回来之后放在热水中煮一些时间,要煮的正好那个程度,放在盆子里,等客人到来了,给拌上一些绿色的香菜、青色的黄瓜、黄色的豆芽、淡黄色的花生、淡红色的醋撒在上面好看极了。
给你拌上一碗凉皮,浇上一点自制的汤水,放上一点黄瓜,拌上香菜,用勺子拿点花生、用筷子夹点豆芽,你喜欢吃酸的可以放上一点醋,吃咸的,可以放点酱油,再拌匀了。如果你喜欢吃辣的,可以放上一些辣。这样就可以看到一碗颜色鲜艳的.风味小吃了。用你的鼻子闻一闻,肯定非常的香,舔一舔非常好吃,像一根根的面条,你用嘴一根根的吃,好玩极了,那凉皮滑爽好吃,用嘴一吸,醋味、辣味全都出来了,任谁吃了都叫好。我很喜欢吃那色香味都俱全的凉皮。假如哪一天你吃了凉皮,你肯定也会为它的味道所痴迷。
篇13:西安凉皮作文
放暑假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西安旅游。西安是个十三朝古都,有许多著名的景点,比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宫、大雁塔,还有可以在上面骑车游玩的古城墙,就连大街两旁的楼房也是古色古香的。不过我最喜欢的,却是西安的一种美食——凉皮。
顾名思义,凉皮就是凉拌粉皮,它长长的,厚厚的,还滑滑的,就像一条条细长的白色绸缎。凉皮堆在大碗里,先淋上一些辣油。这种辣油并不太辣,主要是用来调香味,只要加上这个,之前凉皮单调的口味就一下子不一样了。有了凉皮和辣油这两样,还缺一样——脆脆的、嫩嫩的豆芽。这三样齐了,一碗凉皮就做成了。
端上来的大碗里,凉皮浸泡在鲜红的辣油里,拿起筷子拌匀了,再轻轻挑起几根放到嘴里尝一尝,好香啊!太美味了!
篇14:凉皮作文500字
这个寒假里受新冠疫情影响,我们只能宅在家里。不过在家也可以挖掘不一样的乐趣,比如做各种各样的美食。我最喜欢的就是做凉皮。
第一步是和面,也就是将面粉与水搅拌在一起。准备一碗面粉和一碗水。把水一点一点倒进面粉中,边倒边用筷子搅拌。这时面粉变成一个个调皮的小疙瘩。然后用手把小疙瘩们聚拢在一起,由外向内揉搓直到揉成一个光滑的白面团,这样面就和好了。将白面团放进碗中并盖好保鲜膜,醒20分钟左右。
第二步是洗面,是将面团中的淀粉和面筋分离开的过程。把醒好的面团放入一大盆清水中揉搓,面团遇到水后,一开始非常容易散开,我只好把它握在双手中边挤边搓,即便这样还是有狡猾的“漏网之鱼”从我的指缝中溜出来。不过洗着洗着面团的手感又变得不一样了,我像洗袜子一样洗着面团,而它们像是被胶水黏住一样变成非常完整的一坨面块,摸起来滑溜溜的。我猜这应该是因为淀粉都被洗出去了吧,留在手里的就是面筋啦。
第三步是制作凉皮。将洗面水沉淀5、6个小时,撇去上层清水,剩下的淀粉水搅拌均匀备用。舀一勺淀粉水倒进刷了油的不锈钢托盘中,将托盘放进煮沸的开水中,盖上锅盖大火煮1分钟,揭开锅盖可以看到热腾腾的凉皮在托盘中膨胀起来,这时把盛着凉皮的托盘放入凉水中冷却1分钟,把凉皮从托盘中撕下来。
最后把凉皮切条,面筋切块,再拌入事先切好的紫甘蓝丝和调好的酱汁,一碗香喷喷的凉皮就好啦。
这是我第一次做凉皮,我不仅收获到了美味,更收获了自己动手的乐趣。
篇15:凉皮作文500字
凉皮是山西的特色小吃,但是我觉得最好吃的还是姥姥做的“美味凉皮”。每次提到这道美食,总会让我口水直流。
对没吃过的食物,我总有一种抵触的心理,不爱尝“鲜”,因此第一次见到“凉皮”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一天,我放学回到家里,看见姥姥在厨房忙活着。只见姥姥在案板上切着一张白色的薄面饼,这张面饼半透明,好像一层薄薄的果冻。等我转身回屋洗完手,这道成品已经摆上了桌,姥姥告诉我,这道菜叫“美味凉皮”。
姥姥是个魔法师,转眼间我看到白色的果冻已经变成了一根根“宽面条”,盘子里还混进了黄瓜丝、胡萝卜丝、蒜末、辣椒油,细细一嗅,还有股淡淡的醋味。无论姥姥怎么劝我,我都不肯尝上一口。
等桌子上的菜齐了,家里的大人们也都归家了。大家都称赞姥姥的凉皮做得好吃,眼看着凉皮一点点变少,我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大。趁大家不注意,我悄悄地夹了一小根,迅速放在嘴里。然而,爽滑的凉皮一下子就调皮地溜进了我的胃里。感觉没有尝出什么味儿来,于是,我又夹起了一根,这一次它又滑溜地从我的筷子中间窜出来,落入了我的碗里。我迅速端起碗,将这个“小调皮”小心地送入嘴里。清香的黄瓜味,咸香刺激的辣味,配上酸爽汤汁和爽滑的口感,让我久久不能自拔。趁着大人们没注意,我悄悄把盘子里的凉皮全拨到了自己的碗里,当他们发现的时候,我已经吃得很满足了。
过了许多天,我都会忍不住想起姥姥做的凉皮,就缠着姥姥继续做,现在每隔一个星期,姥姥都会给我制作这道美味,真是太幸福了!
篇16:凉皮作文500字
“卖东西喽!”商贩们的吆喝声传入耳际,我迅速地冲出这个喧闹的小巷。
曾几何时,见过很多地沟油的新闻,再加上母亲的陈述,我一直觉得这个小巷的吃食很不卫生。但是那个暴雨天,那份凉皮,改变了我的认知。
大片大片乌云朝我们学校涌来,我随着人流出了校门,乌云似一张大网,压的我喘不过气来。我加快了步伐,只想在暴雨来临之前,能赶回家人。但人意终究不如天意,刚踏进小巷,豆大的雨滴砸在地面,没一会儿,大地就湿湿的了。
“小姑娘,雨下的这么大哩,要不进我店躲躲雨?”我朝着声源处望去,映入眼前的是系着围裙,头发有些蓬乱的中年妇女。我一愣,看看身上湿了的衣服,一股暖意涌上心。
我朝她店走去,店面不大,还有些简陋,她笑着说:“随便找个地方坐着写作业,等雨停了再走。”
我轻轻说了句“谢谢”,然后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下,开始奋笔疾书……
“咕噜噜”肚子在此时响起,我的脸刷得一下子红了,有些窘迫……“姑娘,快吃吧!”只见她端了一碗凉皮过来,我从书包中掏出钱给她,可她婉拒到:“天要黑了,卖不完都要倒掉的,那多浪费啊。”几番推辞,我也只得将钱收回。
吃着凉皮,心中充斥着温暖,凉皮,似是山珍海味,使我狼吞虎咽,吃完后,仍怀念那个味道。
天黑了,雨停了,我要离开了,只见她将白日未卖完的凉皮分给了左邻右舍,我一惊,心中一份愧疚。
这个社会,使我知道并不是“地沟油”这样的黑暗,而是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善良,陌生人同样也能互相关怀,给予关心,并不是刻薄的,薄情的,那晚凉皮,我还想再去吃一碗。
篇17:凉皮作文500字
你最喜欢的美食是什么?反正我最爱的是家门旁巷子里的那碗凉皮。
那凉皮白白嫩嫩,吃起来油滑爽口。里面的面筋咬起来,汁油四溅,Q弹润道。花生个头大,咬起来又脆又香。凉皮店老板是一位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大叔,他将凉皮的价格定得很便宜,一碗只要5块。我十分爱吃那家凉皮,还时不时邀上同学一起去。
一天中午,夏日炎炎,我和豆头包一起出去玩。我们俩在烈日下玩了好久,渐渐地,身上也越来越热,仿佛在火炉里滚过似的,竟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还好,我们看到了那家凉皮店,两人飞快地跑进去。与其说是解渴消热,倒不如说是嘴馋。我们心想:总算找到了救命粮食!
我们俩各点了一碗凉皮,准备大吃特吃一番,填饱我们干瘪的肚子,滋润我们郁热的内心。啊!终于来了!我俩随着老板的动作口水直流三千尺,桌上都浸湿了一点!我们痛快地吃着这道美味。这爽口的凉皮加上酸麻爽辣的黄瓜和辣椒油,真是神仙搭配。
吃完要结账了,我一掏口袋,啊?竟然只有一张皱巴巴的五块钱和3枚一块硬币。当时,我恨不得钻进地洞躲进去,老板见了,说:“算了,老顾客,八块就八块!”我感动万分,心想等有时间我一定要把这两块钱还回去,没想到,我竟将这事遗忘了很久很久。当我想起来时,这家店竟已经不在了!
童年的记忆是最珍贵的.,也是无法重改的,而这难忘的美味和我迟到的承诺一直深藏其中!
篇18:怀念凉皮作文
怀念凉皮作文
听说,凉皮又有的卖了。自从去年夏天后,凉皮就从学校食堂的菜单上消失了。
记得初一,每天上午最后一节课都是我们期待的,在课上好好发言,夸老师几句,可以提前下课,那时候,最早提前十分钟呢,我们在座位上躁动不安,那个班提前五分钟放了,那个班也放了……离下课只有三分钟了,没望了。
所有人是侧着身子穿过桌椅挤出教室的,地板传来奔跑的声音。到了食堂,急吼吼地招呼同学――去排队,去占座位。那时候吃饭,真是一项体力活。
记不清凉皮是几块一碗了,大概六块或八块,一碗分量很足,里面的醋稻没过凉皮,用筷子夹起一根,看着醋顺着它就要滴下来,一口吞,凉皮凉皮,真的是凉的,可解暑了。排队半天才买到的凉皮,一小条一小条地被我们瓜分着,“周末去哪浪呀?”“不知道呢,哎,下周三放学早,去我家吗?”聊着聊着,凉皮似乎吃完了,大家不约而同地看一眼钟,离午自习还早呢,又都舔了舔嘴唇,有些意犹未尽的望着那个碗,里面还有凉皮的蘸料,大部分是醋,几个人分别尝了一口,有趣,酸得很。
哪天哪个朋友心情好了,就会大方地给我们尝些凉皮,大概他们天天心情都好,那个夏天都是在“蹭凉皮”中度过的,“蹭凉皮”讲原则,不蹭多,蹭完就走,(再蹭不难嘛)至于走到哪儿去,逛校园,午自习前回班就行了。
……
大课间后,我端着五块一碗的凉皮,哭笑不得地走向同学,说是碗,其实是拿装臭豆腐的'小盒子装的,凉皮不知道为什么被踩的碎碎的,堆得跟小山一样,上面还有大蒜。太细了,筷子夹不起的凉皮,最后是我用牙签挑起来吃的,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初一的酸爽、凉快。
第五节课就要结束了,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堆知识点,没有人催老师下课,都在记笔记。
下课铃响了,除了几个立志要买难排的馄钝的人,我们三五成群,有些疲惫地走向食堂,有的人手上拿着习题,还有人待在教室,不吃饭了,赶作业。
点了几个小菜,找了个位置坐下,“生物复习了吗?”“还有一点,不是光考数学吗?我昨天晚上先复习的数学。”
不知道那种大碗的凉皮会不会再卖了呢?我颇怀念那凉皮,更怀念初一。
篇19:凉皮的危害是什么
凉皮味道好吃,在北方比较流行,而且随着凉皮做法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不同味道的凉皮,人们的选择面又扩大了不少。凉皮虽然好吃但是也不能多吃,因为凉皮吃多了也是有危害的。到底是什么危害呢,能够让如此美味的凉皮也受到质疑?下面就来看看凉皮的危害介绍吧。
凉皮本身没什么坏处。主要是买来的凉皮有可能为了增强口感而加入明矾。明矾含铝,被人体吸收后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损害,并且很难被人体排出而逐渐蓄积。凉皮在制作时也常被加入明矾,经过明矾的絮凝作用,会变得很筋道,在开水中不易被煮烂。
明矾是含铝的无机物,被人体吸收后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损害,并且很难被人体排出而逐渐蓄积。长久对身体造成的危 害是,记忆力减退、抑郁和烦躁,严重的可导致“老年性痴呆”等可怕疾病。吃多了容易拉肚子,而且外面买的不干净。
建议可以尝试自己做,健康卫生。还有就是自己做也不要吃太多,因为是凉的,有可能会影响例假。拌凉皮的酱是芝麻酱,这个是没有什么坏处的,不用担心。所以建议少吃外面卖的凉皮为好。
凉皮是纯天然的面粉做成了,不含任何的化学成分,所以,从凉皮本身来说是没有任何危害,因为这就是一种简单的食物,但是现在凉皮的热销使得部分黑心商贩在凉皮里面添加化学物质来提升味道,造成了凉皮的危害,因此,抵制脏凉皮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篇20:凉皮的功效
凉皮是一种陕西特色的小吃,筋薄是凉皮的特色,口感顺滑,细腻劲道,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凉皮在冬天食用能起到保暖的作用,在夏天食用可以起到消暑的效果,是一种四季都适合的美食。但是生活中很多的人对于凉皮不了解,我们来看一下凉皮的功效主要有那些?
凉皮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能够为人体提供一定的营养,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适当的食用,在食用的时候的搭配好酱料或者是小菜,使得凉皮的滋味更加的美味。
凉皮的功效?凉皮是不可多得地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本草纲目》上说:米能养脾,麦能补心。汉中面皮又叫凉皮,根据原料选用地不同,叫法也不同,用(大)米制作地叫米皮,又叫凉皮,用面(粉)制作地叫面筋面皮,按口味分为汉中面皮和秦镇面皮,由于汉中面皮比秦镇面皮鲜嫩、滑爽、口感好,所以比较出名。
凉皮原创于秦代,历经近两千年的打磨、改进,凉皮技术趋于定型,凉皮配料、凉皮秘方已为一般的经营者所掌握,无外乎大米、黄豆芽、青菜、五香料醋、蒜泥姜汁、辣椒油,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学问可大着咧。比如,大米要选秦岭北麓的单季稻,而以户县太平河流域的为上乘,尤以户县草堂镇上草、下草两村产的大米为最好,蒸出来的凉皮“筋”、“薄”、“细”、“穰”,口感特别好;黄豆芽呢,要东北产的上等黄豆,而且必须放在瓦缸里生成,还绝不能使用化肥水,这样生出来的黄豆芽才成色好,具有脆、油、香的特点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于凉皮的功效的介绍,希望能够给您带去一定的帮助。凉皮能够为人体提供营养,但是凉皮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很多的商贩在制作凉皮的时候加入明矾,使得品尝起来更加的劲道,但是过多的食用对身体不利。
篇21:大米凉皮制作方法
材料:(参考份量:直径约26厘米的米皮7-8张,约3-4碗) 米皮:粘米粉300克、玉米淀粉(即玉米生粉)85克、盐2克、水800克 调料A:八角2个、花椒1小把、小茴香1小把、醋1大勺、生抽1大勺、盐2小勺、清水2小碗 调料B:辣椒粉2大勺、小茴香1小勺、炒熟的白芝麻1小勺、油2汤勺 调料C:蒜6瓣、盐半勺、凉开水适量 调料D:芝麻酱2勺、凉开水适量 辅料:黄瓜2根 大米凉皮的做法
一、准备调料
1、调料A中的材料全部放入锅中,开中火煮至沸腾后,再煮2-3分钟,调料水就做好了。
2、调料B中的辣椒粉、小茴香、白芝麻放入小碗里,油倒入锅中大火烧到十成热(油多倒一些,相当于平时炒菜用油的2-3倍),关火,待油冷却到七成热时,倒入辣椒粉,做成辣椒红油。
3、调料C中的蒜剥皮加盐,捣成蒜泥,加适量凉开水,调成蒜水。
4、调料D中的芝麻酱加适量凉开水,搅拌均匀。
5、黄瓜洗净切成丝。
二、制作米皮
1、粘米粉、玉米淀粉、盐倒入大碗里,加入水,搅拌均匀即为米皮水,静置几分钟。
2、面皮罗罗底部抹油,舀2大汤勺(即家里平时盛汤用的勺)米皮水,要完全盖住罗罗底部。
3、把面皮罗罗放入烧开水的锅中(水里放一个小支架,把罗罗放支架上。锅里水尽量多一些,但不要没过支架)。
4、盖上锅盖,大火蒸7、8分钟。
5、米皮全部凝固后取出,坐在凉水盆里降温,待完全冷却后揭下来,表面抹油(抹油是为了防止叠放的时候粘在一起)。
6、重复2-5步,依次做好所有的米皮。
7、将米皮切成1里面宽的条状,然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第一部分中的各种调料及黄瓜丝就可以开吃啦!
篇22:大米凉皮制作方法
汉中凉皮
汉中凉皮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誉满全国,它是把大米(最初用面粉)放入水中浸泡四个时辰,然后推(或打)成米浆,上笼蒸成薄薄的饼子,置于通风处降温,抹上菜籽油切成细条,调入精盐、米醋、酱油、胡椒粉、姜汁、蒜泥及红油辣椒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也可配点萝卜丝、豆芽菜,看起来白里透红,或配以菠菜白绿相间。吃起来微辣微咸,酸香可口。自古而今,汉中人就有用面皮招待亲友的习惯。
面皮源于秦汉时期。相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
说起面皮,汉中还流传着一个“面皮知府”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汉中人张某在河南汝阳当县官。有一年朝廷派钦差大臣到汝阳视察,张知县未备酒宴,只有家乡的面皮简单招待。钦差大人沿途吃喝,早觉胃口油腻,一尝面皮,喜之不尽。问起制作方法,张知县一一奉告。钦差回朝不久,张知县就提升为洛阳知府。人们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餐面皮讨得钦差心欢,美言上奏天子而升官爵。此事传回汉中,被老百姓戏
称为“面皮知府”。但令人遗憾的是,北京人至今不会蒸面皮。可能是钦差大人把制作方法全忘了,即使想吃也做不出来。
然而,汉中人制作面皮的工艺越来越精。如今早由原来的面粉稀释改为大米磨浆。配料、调味更为讲究。因而,不仅居民农户、大小集镇,处处面皮飘香,近几年一些人还去西安、西宁、洛阳、北京等城市去开小吃店,专门经营“汉中面皮”。
汉中的面皮有悠久的历史。汉中凉皮主要是香在辣椒中的调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制作上下功夫。辣椒油是凉皮(粉皮)调料中最关键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决于辣椒中的调料.
篇23:大米凉皮制作方法
汉中口味的比例:(凉皮专用料)150g: (三种辣椒)500g: (菜籽油)4000g ,由于每个地方的口味不一样,故请来电告所我们你所在城市,以便我们给你提供适合当地口味的各种原料.
1.主料:四袋香料(凉皮专用香料)
2.辅料:八袋辣椒(凉皮专用辣椒料,内含芝麻20克)、
3.辅料: 4000克/8斤菜籽油;
4.将菜籽油烧至沸腾后,稍凉1分钟左右,倒入容器内,依次放入(先少量放一点辣椒在油中,30秒后辣椒不变黑色为最佳,然后在大量放入辣椒,)香料搅拌均匀即可(放料顺序不要弄错.)。
秦镇米皮
秦镇位于西安市辖区户县内,毗邻西安,自古盛产优质粳米。传说秦始皇时,一年大旱绝收,无米上贡。当时刑罚严苛,乡民皆恐,求教于一乡绅。隔日,乡绅计出,制凉皮上贡!将陈年大米浸泡过夜,石磨成浆,沉淀,撇去上清,上笼蒸制,再加各种调料,即成秦镇凉皮。秦始皇尝过,绵软爽滑,酸辣可口,大悦之下,遂免当年赋税,并指定秦镇凉皮此后为皇家贡品。秦镇大米凉皮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从选米、碾粉到和浆、锅蒸都独具特色,因而制出的皮子具有筋、薄、细、滑等特点,再加上秦镇凉皮辣椒油制作极其考究,调料选用上等辣椒、优质菜籽油以及多种调味料,将辣椒、花椒、茴香等香料碾细加入油中,上火加热反复熬制而成,其色泽红亮,辣香诱人,因而调出来的凉皮红艳如火,清香扑鼻,酸辣爽口,再佐以豆芽
凉皮
、芹菜黄绿相间,堪称绝配!为关中百年来久负盛名之美食,吃上一口便终身难忘!
陕西关中平原是我国小麦的主要产地之一,以小麦面粉为原料制成的凉皮称为面皮,在陕西最为普及。改革开放以前,大米在陕西还算稀罕之物。因此那时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常有老乡推着新大米换面粉,通常一斤大米可换一斤半到两斤面粉。关于面皮的制法,陕西文坛名家贾平凹先生在其“陕西小吃小识录”中记述如下:“制法:一斤面粉用二斤水,分三次倒入,先和成稠糊,再陆续加水和稀,加盐,加碱,稀浆用手勺扬起,能拉起筷子粗细的条为宜。蒸笼上铺白纱布,面浆倒其上,摊二分厚,薄厚均匀,大火暴蒸,约六七分钟即熟。将面皮从笼箅上扣在案上,每张面皮上抹一层菜油,叠堆一起晾凉后用摆刀切成细条即成”。
西安街头所售凉皮,售卖时还各有特点:米皮白且透亮,蒸笼有多大就能蒸出多大一张,蒸好后一张与一张之间略抹熟菜油,然后一层层摞起来,堆在案头如同招牌一般。吃的时候小贩取出一张,放在铺了雪白纱布的案上,娴熟的用一把大如铡刀的利刀,几乎看都不看的“咣、咣、咣……”几下便把皮子切成筷子般粗细,然后放上盐、醋、特制的调料水、黄豆芽(或绿豆芽)等,最后用筷子挑起一撮皮子在盛满红亮的辣椒油的罐子里美美一蘸,若嫌不过瘾再用勺子挖一大勺辣椒出来,红红的,油油的,一起淋到皮子上端到食客面前,洁白的米皮、红亮的辣油,不等入口那扑鼻的香味就已经谗的人口水直流了,拌匀了尝一口,皮子筋道,口味酸辣,鲜香异常,人间美味不过如此!而面皮的大小、外观都与米皮差不多,只是颜色稍黄,两者的最大区别就是面皮里有面筋,面筋是做面皮时产生的副产品,不用再单做。好的面筋吃起来不但筋道、味香,而且里面有许多气孔,如同海绵一样,吸满了鲜美的料水和辣油,咬一口滋滋冒油,那种香辣透心、鲜美爽口的感觉实在过瘾,因此在秦镇凉皮店里最常听见的一句话就是:“老板,多来点面筋,多搁些辣子”!
秦镇凉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全国,特别是在炎炎夏季,假如你到西安街头走走,就不难发现,不论男女老少,凉皮都以它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吸引着每一个人,无论大小凉皮摊上,时刻都是人潮拥挤。而秦镇凉皮因其投资小、利润大、回报快,也成为目前小吃经营的首选项目之一。
岐山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是陕西省岐山县附近特产,在周边地区亦有产出,可味道最地道应还是在岐山县。其形似宽面,几乎透明,津而耐嚼,再同泼油辣椒,盐水,香醋等调料加以调和,口感极佳。当地人在夏日经常将其当为主食,就是在寒风泠冽的冬天也是桌上佳品。:))
现在我来说说它的做法。
首先要准备一个大锅。把适量的面粉倒入锅内,按1:3比例添入凉水。接着就要
看看你的体力和耐力了——长时间地用力揉面,直至把面揉成稀泥状为止。接着又是体力活:擀面。从揉好的面团上揪下一块,尽力地擀(一般是最后擀成圆形),直到将其擀成2-3毫米的薄片。全部擀好以后就可上锅蒸。一般当面皮变成透明状就好了。
待其冷却后切成普通面条状,调入新泼油的辣椒,香醋,盐水,也可放入新切的生黄瓜丝,其味更加爽口。
麻酱凉皮
一种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较简单,把面粉调成糊状,盛入特制的金属凉皮箩里,摇支凉皮萝使面精平平地铺在箩底,然后放入开水锅内蒸制成熟。吃时,把面皮切成半厘米宽的条,一般加辅料为黄瓜丝,调入盐、醋、酱、芝麻酱、辣椒油等即可。
★ 小狗大皮作文
★ 皮一点的座右铭
★ 木偶皮偌曹作文
★ 皮特洛奇遇记作文
★ 青海酿皮的作文
★ 烟雨,那么凉散文
★ 夜半微凉散文
凉皮的作文400字(集锦2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