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呵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正月十四吃灶羹美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正月十四吃灶羹美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正月十四吃灶羹美文
正月十四吃灶羹美文
明朝末年,倭寇横行。这些倭寇就像海涂上的螃蟹,到处横行霸道,屡屡侵犯我国沿海地区,搞的老百姓终日人心惶惶。当时就有一位爱国名将叫戚继光的,他就带着戚家军开进了浙东地区,要和倭寇决一死战,彻底将倭寇赶下海。
那一年,戚家军来到临海城。为了抗击倭寇,他要在临海修筑一条长城。将近一年的时间,一条雄伟壮观的江南长城即将竣工,把坐落在金子山和北固山中间的临海古城团团围起。就只差北固山东侧的一段(而今烈士墓边的那段)还没筑好,因为这段山势特别险峻,戚家军的战士们连筑了几十次都失败了。这事可把戚继光急坏了,他整天冥思默想,费寝忘食,就是拿不出好方案。那天深夜,由于连日来的忧愁和疲劳,他就伏在案几上睡着了。
忽然,戚继光觉得有一股狂悍的西北风从天边疾奔而来,裹挟着棉球似的雪花纷纷扬扬,漫天飞舞,天地山河,顿时银装素裹,把漆黑的夜空映照的一片银光闪闪。戚继光见到此景,正要仰天长叹,却觉得眼前一亮,只见一只金光闪闪的梅花鹿,从铺着厚厚白雪的北固山麓向他奔来,到了那段建不起城墙的地方就停住了,并向他频频点头。戚继光觉得奇怪,正想追上去,梅花鹿却转身跑了,它左拐右弯,一直跑上北固山顶,不久就消失在茫茫的雪天中。
奇怪,在这满天飞雪的时候,哪来的梅花鹿呀?再说了,临海这地方也从来没听说有梅花鹿呀?正当戚继光在纳闷时,突然他觉得自己的脑门抽了一下,一个莫名的念头闪了出来:我的长城筑不上去的地方,为什么梅花鹿能跑上去?那么,我就依着鹿的脚印建不就行了?哈哈,我太有才了。他激动地猛拍了一下案几,却把自己给拍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呀。
梦中醒来的戚继光,此时的心却再也平静不下来了。他情愿信其有,也不愿信其无。他急忙走出军帐,突然一道白光刺痛了他的眼睛,等他适应过来,眼前的景色确实让他惊呆了一个世纪。看那皑皑的白雪,不正是梦中所见?他急忙跑到梅花鹿出现过的地方,这是真的?哇塞,还真留下了一行弯弯绕绕的梅花鹿的蹄印。这是神灵的.护佑?还是上苍的开眼?管不了那么多了,现在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立刻召集士兵,沿着梅花鹿的脚印再建长城。
长城建好的那天,正是农历正月十四的晚上。临海的老百姓沸腾了,他们倾城而出,为戚家军送来了五花八门的慰问品。戚继光也兴奋地下令,让军士们大吃一餐。这可急坏了火头军。天都黑了,又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菜,怎么来得及烧呀?这时,一位炊事兵对班长说:“班长,我看这事儿好办,眼下大家都只图个高兴,对吃是无所谓的,我们何不将所有的菜都切细了一起下锅,然后包子也别做了,把面粉也一起倒入锅里绞合绞合,不就可以了。”“行吗?”“肯定行.”“那就赶快干吧。”
临海人在正月十四夜吃灶羹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由于那只美丽的梅花鹿,由于那个美丽的传说,从此,临海又多了个美丽的名字叫鹿城。
我的故事讲完了,如果不信,就去问临海人吧,他们肯定会说:真的,真的。
篇2:正月初七习俗: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正月初七习俗: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正月初七为人节,源于古神话:女娲开天辟地,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几经演变,成为汉族吃七样羮习俗。
人日,在每年正月初七,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主要习俗有:
戴人胜
人日节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
赠花胜
是日,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吃七宝羹
人日节,人们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如此种种。
捞鱼生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行情,问诊)升。
摊煎饼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出游、登高: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称体重
有的地方,人日时,男女老少都要用镑称称量体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关心一下人的身体情况。
篇3:过年为主题的美文欣赏:正月十四过大年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农历正月十四,我们遵义这乡下人家都说是过大年,过完大年就开始慢慢的农事忙起来了。
正月十四过大年,很多年前,的六七十年代,我们谓之“火烧门前纸”,还有民谚这样说:“火烧门前纸,大人做生意,小的捡狗屎。”这是对春节近半月以来吃喝玩乐,走亲访友,敬神祭祖等一切活动的正式结束,大人们开始忙庄稼,小孩那时就提着箢兜去户外捡狗屎积农家肥。
前些年,这一天的中午吃过饭,早些年大哥在时,这天也要回家过大年,给爷爷奶奶点灯上亮,完事后摸黑回去。我便与同族的弟兄明、大头菜、撮箕、儒、茂或是分头与侄儿雍、德、强、亮,先走大坡,捱保,万家坡,保陵坡,甲子头,双龙溏点灯上亮后回家吃年饭。
当暮色渐起的时候,我们便去近处周家保、青冈林、百捱、坟堂、余老幺家旁边、老坡顶、新坟山去给先人们焚香烧纸,以示祭奠,这时的田野上,山洼里到处都能见到走动的人影,提篮背筐,里面放着香蜡纸烛,鞭炮刀头,还有一些白纸糊的圆筒形纸罩。到了自家的坟前,先用三根小棍把纸罩架好,罩内点上红烛(也有点菜油灯的,那要照得久些),现在都用来罩蜡烛,然后就是烧纸化钱放鞭炮,磕头作揖送亡灵平安归去……这种仪式,一般都伴随着一种神圣而欢乐的情绪,对小孩子们来说,毋宁说是一场快乐的游戏,因为大人们会在这天一一告诉自己的孩子这是爷爷奶奶,祖祖、七大姑那是八大婆的墓地,让孩子长大后要记清楚。当暮色降临的时候,整个山野便呈现出了一派异常壮观的景象——到处是闪烁的灯光,像天河的千万颗星星撒落人间,像春天千万朵花儿开遍大地,让人心驰神往,随那稀稀落落的鞭炮声,慢慢停息,大地便进入一种和平静穆,纯净悠远的氛围。
上坡回来 便是照地灯(就是说的照蛇虫蚂蚁)。各家各户孩子些在自家的屋里屋外及菜地各处都点上红烛,人们都说:三十夜的火,十四夜的灯,以驱鬼辟邪;近些年由于家乡土地开发,好多的坟都迁在一起,不象往年那样麻烦,走许多路,最多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可气氛还是那样浓郁,庄重。
作者|张光祥,笔名雪缘,小名祥二
公众号:西南当代作家杂志
★ 医学翻译词汇十四
★ 李白《赠裴十四》
正月十四吃灶羹美文(共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