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Francesc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祭灶节吃灶糖 告诉你关于灶糖的常识,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祭灶节吃灶糖 告诉你关于灶糖的常识,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祭灶节吃灶糖 告诉你关于灶糖的常识
祭灶节吃灶糖 告诉你关于灶糖的常识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
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
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灶糖的味道
灶糖即麦芽糖。灶糖的味道甜甜的,略微有点过甜,还有点黏牙。但是,即使这样,每年买灶糖的人也不少。现在,卖灶糖的人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但在狮子桥美食街和夫子庙,每年过年都能看到有卖正宗的灶糖的。
灶糖的做法
小年吃灶糖做法:把几斤黄米谷子泡透了,注意保温保湿,遮光放好了,让它发芽;四五天后,谷子长出了半寸长的白芽;把发芽的谷子连水磨碎了,这些连汁带水的碎谷子,就是制作灶糖的“酶”。把二十几斤小黄米煮成饭,晾一会儿,等不太烫手后,放入制作得了的那种酶,拌和均匀了放起来,经过一段类似“发酵”的时间,黄米饭里的淀粉便转化为饴糖,即灶糖了;把稀稀的糖取出,在热锅里煎熬成半干浆糊状,取出后,晾一会儿不烫手了,就把它搓成条状;把半干的灶糖放到屋外冻一夜,因为天气严寒,灶糖就凝固了,咬起来嘎巴脆。
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要吃灶糖,也叫“花生糖”或者“芝麻糖”。因为很早以前中国没有糖,直到唐朝以后,才从印度传进制作甘蔗糖的方法。制作灶糖的方法很简单,是把熬好的糖糊糊摊放在案板上,撒上花生仁或者芝麻仁,像擀面条似的擀成片片,再用刀切成一条一条的,用这种糖祭灶,意在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篇2:过小年为什么吃灶糖
过小年为什么吃灶糖
相传的辽阳白塔南面不远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把梢头的一家姓李,两口人:老头五十多岁,还有一个九岁的女儿,名叫珠儿。李家的院不大,院中间有一棵大梨树,树下有一口井,父女二人就靠用井水做点灶糖进城卖,维持生活。
老李头拉着珠儿挤到一个卖梳头篦子的旁边,放下货担,打开货蒙子,等着来人买货了。今个还真挺顺当,刚一撂地就来了买主。说是要给老爷庆寿祝福,一下子买去了好多块灶糖,筐里只剩下十几块了。老人家挺高兴,就让珠儿有城里多逛一会儿。他挑起货担往南门外走,边走边喊:“谁买灶糖!”
正走着,看见前面有一群穿绫罗绸缎的小孩把一个卖柴的小孩的打得鼻青脸肿,地上还有一条小蛇,也被打得只剩下一口气了,一会儿摆摆尾巴,一会儿吐吐火苗似的舌头。老李头是个软心肠的人,看见这种事他实在受不了,急忙上前问明原由。原来是小孩进城卖柴,无意中在柴捆里带来一条小青蛇,不知道什么时候小青蛇从柴捆里钻出来了,这些作恶惯了的富家子弟,说是小孩故意吓唬他们,所以连人带蛇全挨了他们一顿毒打。老李头看着心痛,就把剩下的灶糖送给了那些阔少爷,好话说了一大堆,才救出了砍柴小孩和这条小青蛇。
这个砍柴的小孩姓张,从小死了爹娘,也没有人给他起个名字,因为天天砍柴卖,所以大伙都叫他樵哥。自从老李头帮了他的忙以后,他每天都多砍一捆柴,早早送到李家。
而那条小青蛇呢,原来是东海的小青龙,因为贪玩,一不小心误出了海泉,要不是遇到老李头,早就没命了。它自从来到李家后,就天天在院子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一天,小青龙在井旁玩耍,一不小心“扑通”一声掉进井里。原来这口井是通往龙宫的.一个海眼,小青龙侥幸地回到了海里。它高高兴兴地跑进龙宫向老龙述说了自己误出大海,爬进深山密林,挨打受苦,巧遇李家父女的经过,老龙感动得流下眼泪。小青龙不忘李家父女的救命之恩,从此就经常通过这口井从东海来到白塔下的老李家看望父女二人。
说来也怪,自从小青龙掉进了梨树下的井里后,井水变得湛清瓦亮,又凉又甜;浇树树长,浇花花开,用这口井里的水做灶糖再也不粘了,就是放在太阳底下晒也不化了。不论春夏秋冬,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清香可口。更奇的是人们吃了老李头卖的灶糖以后,大病化小,小病化了,身体也强壮起来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出了几百里。大伙都说,老李头的灶糖是用青龙吸珠水做的。
樵哥还是同往常一样,天天住老李家送柴禾,珠儿也就天天拿灶糖给他吃。一晃八年过去了,樵哥越长越壮,高高的个头,宽宽的肩膀,红彤彤的大脸,一身使不完的力气。珠儿更是越长越俊,象天仙似的。老李头见樵哥和珠儿特别要好,所以也没请媒人说合,就把他们俩的终身大事给订下来了。
小两口成亲以后,一家人可高兴啦!白塔周围的人们都用青龙水做出了甜脆的灶糖,从此,大伙的日子也就越过越好了。
篇3:小年为什么吃灶糖
小年为什么吃灶糖
今天是小年,刚刚黑天,外面就时不时的响起鞭炮声,预示着就要过年了,可是说实话,我挺不喜欢鞭炮的,觉得闹人,可是又不能不放,毕竟一年只有这么一次可以任意放鞭炮的机会。
小年吃灶糖的做法 | 小年的习俗与美食 |
小年是要吃灶糖的,可是一直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吃,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是为了粘住小孩子的嘴,为了不让孩子在过年的时候说一些晦气的话,可是今天上网查了查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人们在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然后将灶王爷像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的地方烧假马、放鞭炮送灶王爷骑马上天。上世纪50-60年代,祭灶王爷的习俗逐渐消失,但吃灶糖(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和打扫房屋的习俗仍流传至今。
小年还应该吃饺子,和家人一起包一起煮然后再一起吃,可是今天我什么都没吃到,饺子是我嫌麻烦不愿意包,灶糖是忘了买,呵呵,就像腊八大家都喝腊八粥,可是我第二天才知道昨天是腊八,离开家就是没有那种过节的气氛,经常不知道过什么节,不过好在我年年都回家年过,还是挺幸福的。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 | 小年的来历与习俗 |
关于灶糖的由来
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小年,这一天的俗习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瓜(也有用芝麻糖的),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小年是什么意思 | 小年的习俗是什么 |
说起灶糖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相传的辽阳白塔南面不远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把梢头的一家姓李,两口人:老头五十多岁,还有一个九岁的女儿,名叫珠儿。 李家的院不大,院中间有一棵大梨树,树下有一口井,父女二人就靠用井水做点灶糖进城卖,维持生活。 爹爹哪样都好,可就有一件事儿让珠儿不高兴:珠儿过年就十岁了,还没有进过一次城呐。这一天吃过晚饭,珠儿又开始磨菇上了。这回好说歹说爹爹总算答应了。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珠儿就摸着黑把衣裳穿上了。吃完饭,帮着爹爹绑好货担,锁上门,拽着货担的绳子乐颠颠地跟着爹爹进了城。珠儿看什么都新鲜,有骑马、牵驴、坐轿的,有穿红挂绿戴高帽的,有说书、唱戏、卖药的……老李头拉着珠儿挤到一个卖梳头篦子的旁边,放下货担,打开货蒙子,等着来人买货了。 今个还真挺顺当,刚一撂地就来了买主。说是要给老爷庆寿祝福,一下子买去了好多块灶糖,筐里只剩下十几块了。老人家挺高兴,就让珠儿有城里多逛一会儿。他挑起货担往南门外走,边走边喊:“谁买灶糖!” 正走着,看见前面有一群穿绫罗绸缎的小孩把一个卖柴的小孩的打得鼻青脸肿,地上还有一条小蛇,也被打得只剩下一口气了,一会儿摆摆尾巴,一会儿吐吐火苗似的舌头。老李头是个软心肠的人,看见这种事他实在受不了,急忙上前问明原由。原来是小孩进城卖柴,无意中在柴捆里带来一条小青蛇,不知道什么时候小青蛇从柴捆里钻出来了,这些作恶惯了的富家子弟,说是小孩故意吓唬他们,所以连人带蛇全挨了他们一顿毒打。老李头看着心痛,就把剩下的灶糖送给了那些阔少爷,好话说了一大堆,才救出了砍柴小孩和这条小青蛇。 这个砍柴的小孩姓张,从小死了爹娘,也没有人给他起个名字,因为天天砍柴卖,所以大伙都叫他樵哥。自从老李头帮了他的忙以后,他每天都多砍一捆柴,早早送到李家。 而那条小青蛇呢,原来是东海的小青龙,因为贪玩,一不小心误出了海泉,要不是遇到老李头,早就没命了。它自从来到李家后,就天天在院子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一天,小青龙在井旁玩耍,一不小心“扑通”一声掉进井里。原来这口井是通往龙宫的一个海眼,小青龙侥幸地回到了海里。它高高兴兴地跑进龙宫向老龙述说了自己误出大海,爬进深山密林,挨打受苦,巧遇李家父女的经过,老龙感动得流下眼泪。小青龙不忘李家父女的救命之恩,从此就经常通过这口井从东海来到白塔下的老李家看望父女二人。 说来也怪,自从小青龙掉进了梨树下的井里后,井水变得湛清瓦亮,又凉又甜;浇树树长,浇花花开,用这口井里的水做灶糖再也不粘了,就是放在太阳底下晒也不化了。不论春夏秋冬,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清香可口。更奇的是人们吃了老李头卖的灶糖以后,大病化小,小病化了,身体也强壮起来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出了几百里。大伙都说,老李头的灶糖是用青龙吸珠水做的。 樵哥还是同往常一样,天天住老李家送柴禾,珠儿也就天天拿灶糖给他吃。一晃八年过去了,樵哥越长越壮,高高的个头,宽宽的肩膀,红彤彤的大脸,一身使不完的力气。珠儿更是越长越俊,象天仙似的。老李头见樵哥和珠儿特别要好,所以也没请媒人说合,就把他们俩的终身大事给订下来了。 小两口成亲以后,一家人可高兴啦!一天,樵哥对珠儿说:“我常想,要是让咱们穷邻居都用青龙水做灶糖,那该多好啊!”珠儿笑了笑:“我和你想的一样。”第二天,他俩跟老人家一商量,老李头也特别高兴。从那以后,珠儿和樵哥天天帮助街坊邻居从自己家的井里挑走青龙水,大伙用青龙水浇草草变绿,浇菜菜长大,浇桃桃结果,浇梨梨开花。白塔周围的人们都用青龙水做出了甜脆的灶糖,从此,大伙的日子也就越过越好了。 |
篇4:小年为什么吃灶糖
今天是小年,刚刚黑天,外面就时不时的响起鞭炮声,预示着就要过年了,可是说实话,我挺不喜欢鞭炮的,觉得闹人,可是又不能不放,毕竟一年只有这么一次可以任意放鞭炮的机会。
小年是要吃灶糖的,可是一直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吃,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是为了粘住小孩子的嘴,为了不让孩子在过年的时候说一些晦气的话,可是今天上网查了查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人们在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然后将灶王爷像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的地方烧假马、放鞭炮送灶王爷骑马上天。上世纪50-60年代,祭灶王爷的习俗逐渐消失,但吃灶糖(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和打扫房屋的习俗仍流传至今。
小年还应该吃饺子,和家人一起包一起煮然后再一起吃,可是今天我什么都没吃到,饺子是我嫌麻烦不愿意包,灶糖是忘了买,呵呵,就像腊八大家都喝腊八粥,可是我第二天才知道昨天是腊八,离开家就是没有那种过节的气氛,经常不知道过什么节,不过好在我年年都回家年过,还是挺幸福的。
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小年,这一天的俗习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瓜(也有用芝麻糖的),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说起灶糖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篇5:小年为什么吃灶糖
灶糖又叫关东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吃灶糖是汉族民间在每年的小年(农历12月23日)为喜庆的春节拉开了序幕的习俗之一。预意“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
今天是小年,刚刚黑天,外面就时不时的响起鞭炮声,预示着就要过年了,可是说实话,我挺不喜欢鞭炮的,觉得闹人,可是又不能不放,毕竟一年只有这么一次可以任意放鞭炮的机会。
小年是要吃灶糖的,可是一直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吃,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是为了粘住小孩子的嘴,为了不让孩子在过年的时候说一些晦气的话,可是今天上网查了查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人们在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 “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然后将灶王爷像焚烧,谓之“升天”,边烧边磕头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的地方烧假马、放鞭炮送灶王爷骑马上天。上世纪50-60年代,祭灶王爷的习俗逐渐消失,但吃灶糖(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和打扫房屋的习俗仍流传至今。
小年还应该吃饺子,和家人一起包一起煮然后再一起吃,可是今天我什么都没吃到,饺子是我嫌麻烦不愿意包,灶糖是忘了买,呵呵,就像腊八大家都喝腊八粥,可是我第二天才知道昨天是腊八,离开家就是没有那种过节的气氛,经常不知道过什么节,不过好在我年年都回家年过,还是挺幸福的。
【关于灶糖的由来】
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小年,这一天的俗习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瓜(也有用芝麻糖的),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说起灶糖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相传的辽阳白塔南面不远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把梢头的一家姓李,两口人:老头五十多岁,还有一个九岁的女儿,名叫珠儿。
李家的院不大,院中间有一棵大梨树,树下有一口井,父女二人就靠用井水做点灶糖进城卖,维持生活。
爹爹哪样都好,可就有一件事儿让珠儿不高兴:珠儿过年就十岁了,还没有进过一次城呐。这一天吃过晚饭,珠儿又开始磨菇上了。这回好说歹说爹爹总算答应了。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珠儿就摸着黑把衣裳穿上了。吃完饭,帮着爹爹绑好货担,锁上门,拽着货担的绳子乐颠颠地跟着爹爹进了城。珠儿看什么都新鲜,有骑马、牵驴、坐轿的,有穿红挂绿戴高帽的,有说书、唱戏、卖药的……老李头拉着珠儿挤到一个卖梳头篦子的旁边,放下货担,打开货蒙子,等着来人买货了。
今个还真挺顺当,刚一撂地就来了买主。说是要给老爷庆寿祝福,一下子买去了好多块灶糖,筐里只剩下十几块了。老人家挺高兴,就让珠儿有城里多逛一会儿。他挑起货担往南门外走,边走边喊:“谁买灶糖!”
正走着,看见前面有一群穿绫罗绸缎的小孩把一个卖柴的小孩的打得鼻青脸肿,地上还有一条小蛇,也被打得只剩下一口气了,一会儿摆摆尾巴,一会儿吐吐火苗似的舌头。老李头是个软心肠的人,看见这种事他实在受不了,急忙上前问明原由。原来是小孩进城卖柴,无意中在柴捆里带来一条小青蛇,不知道什么时候小青蛇从柴捆里钻出来了,这些作恶惯了的富家子弟,说是小孩故意吓唬他们,所以连人带蛇全挨了他们一顿毒打。老李头看着心痛,就把剩下的灶糖送给了那些阔少爷,好话说了一大堆,才救出了砍柴小孩和这条小青蛇。
这个砍柴的小孩姓张,从小死了爹娘,也没有人给他起个名字,因为天天砍柴卖,所以大伙都叫他樵哥。自从老李头帮了他的忙以后,他每天都多砍一捆柴,早早送到李家。
而那条小青蛇呢,原来是东海的小青龙,因为贪玩,一不小心误出了海泉,要不是遇到老李头,早就没命了。它自从来到李家后,就天天在院子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一天,小青龙在井旁玩耍,一不小心“扑通”一声掉进井里。原来这口井是通往龙宫的一个海眼,小青龙侥幸地回到了海里。它高高兴兴地跑进龙宫向老龙述说了自己误出大海,爬进深山密林,挨打受苦,巧遇李家父女的经过,老龙感动得流下眼泪。小青龙不忘李家父女的救命之恩,从此就经常通过这口井从东海来到白塔下的老李家看望父女二人。
说来也怪,自从小青龙掉进了梨树下的井里后,井水变得湛清瓦亮,又凉又甜;浇树树长,浇花花开,用这口井里的水做灶糖再也不粘了,就是放在太阳底下晒也不化了。不论春夏秋冬,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清香可口。更奇的是人们吃了老李头卖的灶糖以后,大病化小,小病化了,身体也强壮起来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出了几百里。大伙都说,老李头的灶糖是用青龙吸珠水做的。
樵哥还是同往常一样,天天住老李家送柴禾,珠儿也就天天拿灶糖给他吃。一晃八年过去了,樵哥越长越壮,高高的个头,宽宽的肩膀,红彤彤的大脸,一身使不完的力气。珠儿更是越长越俊,象天仙似的。老李头见樵哥和珠儿特别要好,所以也没请媒人说合,就把他们俩的终身大事给订下来了。
小两口成亲以后,一家人可高兴啦!一天,樵哥对珠儿说:“我常想,要是让咱们穷邻居都用青龙水做灶糖,那该多好啊!”珠儿笑了笑:“我和你想的一样。”第二天,他俩跟老人家一商量,老李头也特别高兴。从那以后,珠儿和樵哥天天帮助街坊邻居从自己家的井里挑走青龙水,大伙用青龙水浇草草变绿,浇菜菜长大,浇桃桃结果,浇梨梨开花。白塔周围的人们都用青龙水做出了甜脆的灶糖,从此,大伙的日子也就越过越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推荐参考:
1.小年为什么吃灶糖
2.农历小年吃什么
3.小年是什么时候?
4.2015小年是几号:什么时候过小年
5.2015小年是哪一天
6.2016小年夜是哪一天
7.南方和北方小年吃什么?
8.小年有哪些习俗
9.小年的来历及习俗
10.中国小年习俗
篇6:小年为什么吃灶糖
小年为什么吃灶糖
农历小年,按照传统,小年要吃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
小年为什么吃灶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北京的民谣“二十三,糖瓜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各地的灶糖也都不一样,有麦芽做的白灶糖,也有黄豆面糖,芝麻糖等等。
小年吃灶糖有什么来历
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许多保存食用。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西方一般一个村庄只有一个面包炉就足够了,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
由于每家都有炉灶,所以由此产生一个传说,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具体操作方式:由于一般每家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经旧了,面目黢黑。要把旧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还要贿赂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
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像,将灶神请回贴上。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过小年时,人们吃了灶糖,嘴巴也会变得甘甜,说出来的话也是甜蜜蜜的,在别人面前能说出很多好话。吃灶糖也象征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篇7:小年为什么吃灶糖
糖类1.糖瓜
北京有句民谣“糖瓜祭灶”,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便是“祭灶”用的糖瓜。糖瓜外形圆圆胖胖,由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是很好的零食,可惜现在已不多见了。
2.麻糖
麻糖是一种用糖浆将炒制后的大米、花生、枣子黏在一起的方块糖,用它来“糊”住灶王爷的嘴,好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3.炒玉米糖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4.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5.爆米花糖
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 《糖宝宝》说课稿
★ 淘糖作文
★ 跳跳糖说课稿
★ 关于祭灶节的来历
★ 万圣节讨糖作文
祭灶节吃灶糖 告诉你关于灶糖的常识(精选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