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传球”英语怎么说

时间:2022-12-26 04:15:24 作者:meimei563579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meimei56357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直传球”英语怎么说,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直传球”英语怎么说,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直传球”英语怎么说

“直传球”英语怎么说

7日美洲杯第二轮率先进行了一场比赛,阿根廷队的表现再度令人失望,0比0的比分背后是场上的一塌糊涂。在巴萨风光无限的梅西,已经2年多未能在国家队的正式比赛中取得进球了。在这场比赛中,梅西的射门数为0,助攻次数为0,关键球只有1次。

请看外电的报道:

The best thing Messi did in the 90 minutes against Colombia was the brilliant through-ball to Ezequiel Lavezzi in the first half that the winger should have buried in the Colombia net。

梅西在对哥伦比亚队的90分钟比赛中最好的一次表现就是在上半场传给边锋队员埃泽奎尔拉维奇的漂亮的直传球,让他有机会将球踢进哥伦比亚队的球网。

上文报道中的'through-ball就是“直传球”,也就是穿过对方防守的前传球。按传球的距离可分为short pass(短距离传球)、medium pass(中距离传球)和long pass(长距离传球)。从传球运行的方向分为through-ball(直传球)、cross ball/pass(横传球)和 diagonal ball/pass(斜传球)。

这场比赛阿根廷队发挥最出色的反而是名气最小的goalkeeper(门将)罗梅罗,罗梅罗被评为Man of the Match(场上最佳球员)。

篇2:英语教学法讲座之一--直接法

英语教学法讲座之一--直接法

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是通过运用外语本身进行教学的方法,也叫自然法或口语法,代表人物是德国外语教学法专家贝立兹(M.D.Berlitz)和英国语言学家帕默(H.E.Palmer)。贝立兹主张力求在外语教学中创造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自然环境相仿的环境,并采用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自然方法相一致的方法。帕默认为语言是一种习惯,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培养一种新的习惯,习惯的养成是靠反复使用形成的。自然法是对儿童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的模仿,主张把外语和它所表达的事物直接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只用外语,排斥母语,通过各种直观手段直接学习,直接理解,直接运用。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间,美国加州大学爱尔伐因分校的特雷尔(TrayD.Terrel)和美国南加州大学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D.Krashen)共同提出了新的自然法。他们认为语言习得是无意识地掌握语言,是在自然交际情景中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无意识中习得语法的一般规则。语言学习是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和形式。克拉申和特雷尔认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用习得的方式比学习的方式效果好得多。因此,课堂环境应该尽量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利用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设计与讲英语国家的文化相近、便于学习理解的教学活动。在介绍新词汇、引进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周围实际环境。克拉申和特雷尔进而说明,语言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应该由简而繁、逐渐提高。

克拉申把实施自然教学法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自然地谈话,使用基本的词汇和句型,并且突出、重复重点词汇,教师通过身体动作和视觉提示,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理解。这时只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和执行简短的英语指令,作出非语言性的反应。许多学生在开口之前要经过一个“沉默”的阶段,这是正常的。在这个时候,教师要有耐心,不要过多催逼。

第二阶段,教师自然地和学生谈话,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继续注意学生是否能够对简单的英语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此外,教师可以用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以及特殊疑问句进行提问,让学生用一、两个单词或短语回答问题。学生应能听懂这些问题,并作出回答。

第三阶段,教师用自然、简单的语言和学生谈话,用特殊疑问句提问,要求学生用短语或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表达思想,与人交流。

第四阶段,教师可以继续使用直观教具,强化重点词汇。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个题目或让学生描绘一个情景,引导学生用英语随意交谈,参加社交活动。教师不要急于讲究精确的语音、语法,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不必常常为自己的错误紧张担心的、轻松的学习环境。

1.主要特点

①完全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外语和实物“直接”建立联系。教师按照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使用外语进行教学,并广泛使用实物、图画、动作、手势、表情和游戏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以培养学生掌握把外语与客观事物直接建立联系和直接用外语思维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造一个与儿童学习母语相近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然习得,提高英语的流利程度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②强调模仿,养成习惯。初级阶段不进行系统的语法教学,与儿童学习母语的方法一样,让学生靠直觉感知,主要通过直觉模仿、机械操练和记忆背诵掌握外语,并养成习惯。

③听说领先。直接法主张有声语言是第一性的,书面语言是第二性的。要重视语音、语调和口语教学,在学习口语的基础之上培养读写能力。外语教学要从口语入手,设置一个不接触文字的听说阶段。口语训练是外语教学的目标,也是外语教学的主要方法,强调以口语为基础,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熟练技巧。在起始阶段应有一个以听力理解为主要活动的沉默阶段,不必要求学生过早地进行表达活动,英语教学应呈现循序渐进的过程。

④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句子是表达思想的基本单位,因此外语教学也应以句子为单位,整句学,整句用,不要孤立地教授单词和语音规则。这样能加强学习外语的意义,学生可以减少孤立地进行语音、语法、词汇练习的机械性操练。

⑤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入必须是自然的、可理解的。

⑥教师应尽量使用外语,但学生可以使用母语。在口头活动中教师不必给学生纠错,要给他们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消除学生的焦虑。

2.主要优点

①重视语音、语调和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②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促进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习得外语,使形象与语义直接建立联系,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外语直接思维、记忆、表达的习惯。

③注重模仿、朗读的语言实践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熟练技巧和语言习惯。

④重视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外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运用外语的能力。

3.主要缺点

①忽视母语的作用。在讲解一些抽象语言知识的时候,完全排斥母语的中介作用,既容易造成理解错误,又浪费时间,对教师的外语水平和教学条件的要求也较高,故很难广泛运用于中高级英语教学。

②安排语言材料缺乏科学的顺序,有时一次出现的难点过于集中,学生不易消化和接受。

③忽视成年人和儿童学习英语的特点,完全照搬儿童习得母语的方法,给外语教学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忽视语法对成年人的监控和指导作用,片面强调机械模仿和记忆

英语教学法讲座之二--听说法

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的美国,在战后不断得到完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听说法是以句型为纲,以句型操练为中心,着重培养听说能力的外语教学法,又叫“句型教学法”或“口语法”,代表人物是弗里斯(C.C.Fries)和拉多(R.Lado)。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1.主要特点

①重视听说、兼顾读写。语言,首先是有声的,书面语只是记录语言声音的符号,所以口语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听说练好了,有利于读写能力的培养。因此,学习外语首先要掌握听说,在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尤应如此。语言材料首先要经过耳听、口说,然后再进行读写。要严格地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教学,没听的不说,没说的不读,没读的不写。

②强调变换操练,反复实践,养成语言习惯。听说法强调语言学习要靠大量的“刺激--反应--强化”的反复操练,通过模仿、记忆、重复、交谈等实践练习,形成自动化的习惯。听说法还主张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确切地理解、准确地模仿、正确地表达,尽量避免错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以避免错误形成习惯。

③以句型为中心。句型是从无数句子中归纳出来的一定数量的句子模式。句型是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也是外语教学的中心。在外语教学中,教材的安排、知识的讲授、技能的操练主要是通过句型教学来进行的,通过句型操练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句型的教学顺序主要是通过母语与外语结构的对比,采用由易到难进行训练的办法,这有利于对重点句型和复杂句型的掌握。

④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主张外语教学必须把外语和母语进行对比,找出它们在结构上的异同,以确定外语教学的难点。

⑤外语教学要尽量减少或限制母语的干扰作用。主张用直观手段、情景、上下文和所学外语直接释义,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把翻译当作释义和理解的手段。

⑥广泛利用电化教学手段。

2.主要优点

①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性,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入门阶段强调听说领先,加强口语训练,在口语基础上发展读写能力。

②重视句型教学。通过句型操练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形成自动化语言习惯和外语语感,既避免了语法翻译中繁琐的语法分析、抽象推理,又不像直接法那样对教师的外语水平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③对比分析母语和外语的结构特点,确定教学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

④容易学到比较自然的外语语音和语调。

3.主要缺点

①把语言看作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过程,忽视了语言运用的创造性。

②过分强调机械性的句型操练,脱离语言内容和社会场景,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形式恰当地交际的能力。有些学生能把句型背得滚瓜烂熟,但在交际场合下不会运用,或用得不恰当,甚至出错。而且机械性的语言操练比较单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英语教学法讲座之三--情景法(视听法)

情景法(The Situational Approach),又称视听法,是在直接法和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手段形成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情景为中心,以整体为基础,充分利用视听手段,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情景法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于法国,其代表人物有古根汉(G.Gouhrnhein)和古布里纳(P.Guberina)。他们认为,在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具体真实的情景决定着说话时所要选择的方式、节奏和语调。人的听觉和视觉受到刺激后,作用于大脑,诱发人脑迅速作出反应和加速记忆,从而达到记忆痕迹的长期储存。情景法强调耳、眼等器官以及大脑整体地去感知和认识外语材料,而外语材料的音、形、义和词、句、话也是作为整体让人感知的,因此,视听法又称为“视听整体结构法”。

1、主要特点

①强调语言与真实情景或设计的情景相结合,以情景为中心,充分利用视听手段,让学生做出模仿反应,形成自动化习惯,创造出类似语言习得的学习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学时,学生一边看图像一边听声音,避免使用母语,这样可以使情景的意义与所学外语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②外语教学采用整体教学,强调语言内容的连贯性。用情景法理解语言材料是以整体结构形式实现的,方法是:首先听一段意思完整的对话,掌握它的语音、语调和节奏等整体结构,然后再进行个别音素的训练。教学顺序是“对话--句子--单词--单音”。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练习和活用四个步骤。

③日常生活情景对话是教学的中心。视听法是以二、三人之间进行的日常生活情景对话为中心进行教学的。语音、图像具现,让学生置身于现实、自然的情景中用外语进行交际。口语是教学的基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强调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入门阶段常常设置一个约60小时不见文字的听说阶段,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口语语感。

④视听并用,语言和情景紧密配合,以情景联系话语。视听法认为,边看图像一边听声音,可以使情景的意义与所学外语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这样就可避免使用母语和书面语。学生看到情景和语言的配合,就会感到学习外语的真实性,并感到自己学到的语言是有用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一定的情景,而且可以看到说话时的姿势和表情等,使学生对语言的感觉比单独听或从书面学习更加深刻。因此,学生容易学好语言。

⑤视听法的教学过程包括四个步骤:感知、理解、练习和活用。

⑥集中强化教学三个月,用250至300课时进行强化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语能力。

2.主要优点

①情景视觉与录音听觉相结合,充分利用视听手段,使学生同时见其形,听其声,调动左右脑的神经细胞,加快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促进学生在所学的外语与实物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从小学会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②强调在R常生活情景中直接感知整体的语言,并在交流中学习和学得语音、词汇和语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逼真的教学情是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外语直接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对话是进行口语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对话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学生的口语能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③强调口语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重视培养语感,用外语讲解外语。

④学生一开始就能听到地道的外语,日积月累,有助于养成准确的语音和语调,以及遣词造句的习惯。

3.主要缺点

①疏于强调整体结构感知和综合训练,忽视语言知识的分析和讲解,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外语。

②过于强调视觉直观的作用,完全排斥母语,忽略母语的中介作用。

③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以情景为线索来选择和安排语言材料,但由于情景的设计常常是虚构的,因而情景中的话语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

英语教学法讲座之四--交际法

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称功能法或意念法,是以语言的“功能--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外语教学法。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欧共同体。语言的功能指的是用语言叙述事情和表达思想。例如,打招呼、询问、请求、邀请、介绍、感谢、道歉、希望和害怕等。意念是所要求表达的思想内容。功能和意念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是紧密联系的。例如,询问邮局的方位: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询问是功能,邮局和方位是意念。交际法的主要教学思想来源于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也是外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

1.主要特点

①教学过程交际化。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要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外语上课和进行言语交际活动,力求实现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以确保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英语课是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来掌握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技能课。使用交际法时要选择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和典型的情景,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接近真实的言语交际的情景进行言语交际活动、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重要作用是提供帮助、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充分接触所学语言,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外语。

②功能和意念相结合。外语教学要选用学生最常用的语言功能和意念。学生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是受情景制约的。意念是学生对语言情景反应的产物。学生感知情景,产生意念,用语言表达意念,才能进行交际活动。言语交际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和完成的,因此,外语教学要根据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最迫切需要的情景来进行,而且还要选择最常用的、最典型的言语交际情景。同时,还要从学生最常用的情景中选取最常用的典型材料作为交际的话题。

③教学活动以内容为中心,大量使用模拟情景、扮演角色、信息传递、语言游戏等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④对学生的语言错误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不必频繁纠错,以免打断学生连续的语言表达活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言语交际的积极性。交际法认为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错误是在学习过程中从不完善达到完善的“路标”。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言语交际,大胆开口说话,以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但对一些影响交际活动的理解性错误应该予以纠正。

⑤对话是教学的基本单位。交际法反对以句子为教学基本单位的机械操练,而主张以对话为教学基本单位的语言交际活动。尽管交际法也采用句型操练的形式,但这仅是达到以交际为目的而运用语言能力的一种有用的手段,并尽量要求把它运用于具体的语言情景或话语的上下文中,为交际功能和表达意义服务。学生在生动的话语情景中进行言语交际活动能加速培养理解和表达能力。

2.主要优点

①强调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语言不只是表达思想,更是交际的工具。让学生在不同的场合及地点面对不同的对象时,使用适当的语言,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并懂得如何适当地使用外语。培养外语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②强调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只有形成外语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

③以话语为教学单位。话语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为培养学

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必须在体现交际情景的话语中综合运用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知识。

④不苛求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允许学生犯一些不影响交际活动的语言错误,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言语交际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⑤创建按功能项目为纲的外语教学体系,在外语教学中引进功能项目有利于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

3.主要缺点

①“功能--意念”项目多种多样,包括确定评议“功能--意念”项目的标准是什么,“功能--意念”表中究竟应有哪些项目,如何科学地安排“功能--意念”项目的教学顺序等等,这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的探讨。

②如何科学地协调语言“功能--意念”项目与语法、句型结构之间的关系仍有待解决。有时会出现较难的语言形态和结构先学的现象。

③允许学生出现语言错误,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未必明智。如何避免有错必纠和放任自流这两种极端的态度方法,正确对待语言错误,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英语教学法讲座之五--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这种方法倡导把言语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教师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指令式语言项目,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项目用身体作出反应。

全身反应教学法注重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阿歇尔援引父母教儿童学习第一语言的例子来诠释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原理。他认为,学生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最佳;而紧张、急躁的情绪对学习英语是有利的;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同时,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每个学生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自己学习英语的真正原因和实际动机,进而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想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并不要求学生记住指令中所使用的词汇;相反,教师要求学生闭上双眼,用身体对激发想象力的指令作出反应,从而领略自我创造身体

动作的情趣。这种TPR自我表达有助于提高学生用非语言和语言手段进行表达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根据班级的大小、学生年龄的大小、学生英语程度的高低和所教科目的特点,创造不同形式的系列指令,然后加以灵活运用。

1.主要特点

①听力理解领先。首先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

②学生应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这种身体反应应由教师用有计划的指令来控制。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感知并理解掌握语言。研究表明,教师通过娴熟地运用指令,可以使学生学到大部分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成百的词汇。

③允许学生在预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发言。教师不应强迫学生发言。学生通过对听到的语言材料的理解,内化了目标语言的认知结构,到一定时候自然会开口说话。

④教学应强调教学的意义而不是形式,可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

教师在编写一个以全身反应教学法为基础的教案时,首先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构思,设计好全部的步骤,然后把每个步骤按先后顺序一一写下来。下面提供几个指导性的问题,供教师编写教案时参考:

①是否把活动的全部步骤都考虑到了、都包括进来了?

②在一个活动中,包含的步骤是否过多?(一般来说,一个活动中有六到八个步骤就够了。再多的话,可以一分为二)

③每个步骤的指令是否简短明了?

④如何示范、怎样演示活动过程?

⑤是否需要使用教具或预先做一些特别的准备工作?

在编写指令时,关键是要把握先后顺序。本着听力先行的原则,

教师应先说指令,每个指令要重复几遍,让学生有机会锻炼听力。等学生听懂了,再请学生复述。复述没有困难后,再要求他们自己开口表达。要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别,有的学生听一遍就能明白,有的需要观摩久一点,复述许多遍以后才能脱口而出。设计全身反应教学法,顺序安排大致如下:

①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学生一边听一边观察。

②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跟着做。

③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

④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让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

⑤让一位学生说出指令,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做动作。

2、主要优点

①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中学习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让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

②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③协调学生的左、右脑,有助于学生的左脑发展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学生通过听觉来吸收信息,是由左脑来完成的,而将这些

信息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是通过右脑来完成的。

④主张以句了为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重视语言内容和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川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有经验的教师懂得,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就接受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方法而论,他们各自有不同的优势和弱点。例如,在接受外部信息方面,有的学生使用听觉通道,学习效果较好,一听就懂;有的学生的视觉通道胜过听觉,凡事过目不忘。在表述方向,学生们同样存在各种差异。所以,全身反应教学法重视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在内的多种感官在学习中的作用,是很有道理的。教师学习和掌握全身反应教学法,在课堂上运用全身反应教学法,也是值得一试的。

3.主要缺点

比较抽象的概念很难用TPR来表述,这种方法不适用于中级和高级外语教学。

英语教学法讲座之六--整体语言教学法

整体语言教学法(The Whole Language Approach)首先强调整体。在语言教学中,虽然我们常把语言分成“听、说、读、写”四个部分,但是实质上,语言是包含这四个部分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肯古德曼(KenGoodman)认为,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和段落就好像一样东西内部的原子和分子。我们可以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特性,但是,其整体意义总是超过各部分加起来的总和。就好比一张木制桌子,我们可以分析木头中的碳、氢以及其他元素和成份,这对帮助我们加深对本材的认识是有好处的。但是,用木头分子是造不出桌子来的。同样,儿童在家里学习语言,也不是从零零碎碎的片断开始的,而是从听懂父母用完整的句子传递过来的完整意思开始的,然后为了自身的需要和一定的目的,再慢慢学着开口,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事实证明,儿童在这种自然环境中把语言当作一个整体来学习,从来都是相当成功的。

整体语言教学法的理论,除了把语言本身看作是个整体以外,还把语言教学的范畴扩展到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其他各个方面。语言教学要和文化、社区相结合,教师要和学生相结合。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为了能够进行有意义的人际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只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

在口语表达方面,教师大都使用非正式的方法,比如:让学生讲故事,让他们穿上服装,借助道具表演;让学生看图画说故事、复述故事、表演场景;或者教师先读一首诗歌给学生听,然后让他们把诗扩展成故事。在儿童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使用故事、歌曲和短剧等,使孩子在可理解的和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和学习完整的语言。

在阅读方面,整体语言教学法认为,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先前获得的经验和文字符号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一般不采用专门为学生编写的课本,而选用具有实际意义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又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完整的文章和正式出版物,例如:招牌、招贴、说明书、电话簿、电视节目单、旅游指南、小说、散文、字典和百科全书等等。有的教师还在教室里建立一个图书角,布置一个书籍丰富、充满各种印刷品的人文环境,使学生随时有机会接触各类书籍。他们认为,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有用的信息和感兴趣的知识,而不在于阅读本身。

主题单元(The Matic Unit)是整体语言教学法中的重头戏。主题单元的含义是:在一个确定的单元时间教学过程中,例如,一两个星期内,所有的教学科目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来进行。设计主题单元之前,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对象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应详细了解学生的特点,例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英语程度、中文程度、数学程度、智力水平、学生是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家庭经济状况、家长受教育程度、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特长和弱点等等。

确定了教学对象以后,接下来是选择主题。选择主题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并使它与学生的知识背景相符合。其次,要考虑这个主题是否具有一定的“粘合力”,能否将各门科目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例如:选择“植物”做主题,可以利用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用“植物”这个题目来贯穿中文、英文、科学常识、音乐、美术各科目是可以做到的。要注意的是,不是任何题目都可以拿来做单元主题的。题目太笼统、太抽象就不合适,如:世界、哲学、心理等。题目太小、太专业也不合适,如:笔记本、字典等。在美国,比较受师生欢迎的题目有:野生动物、动物园、桥、月亮等。选题可以由一位主课老师选定,也可以由各科教师集体商讨、共同决定。

有了合适的题目,接下来就该通盘考虑整个教学过程了。单元的第一课和第一个活动很重要。要在单元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和社区里的专业人士到班上来演讲,也可以安排外出参观访问,如:观看戏剧、电影,参观科学馆、博物馆,参加科学实验或艺术节的活动等等。

主题单元结束时,可以在教室里建立一个主题学习中心,让学生把在这个单元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自己的作业等全部汇集在一起,展示出来。这样做,便于学生互相学习观摩,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产生一种成就感。同时,学生也有机会在一个很自然的环境中做自我评价,检查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一个主题单元的教学时间一般来说以一到两个星期为佳。若用间太短,不足一星期,学生不容易把各个科目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倘若单元太长,内容过多,学生不容易掌握,就会失去兴趣,产生厌烦情绪。此外,一个单元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整体语言教学法是外语教学的主力,不但美国,而且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新加坡等英语国家十分流行。

1.主要特点

①强调整体。在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②语言要和文化、社区相结合,教师要和学生相结合。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需要,能够进行有意义的人际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

③单元以主题为中心O在一个单元中,所有的学科都围绕着同一主题来进行。主题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将各门科目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

2.主要优点

使一个主题概念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反复出现,使学生有机

会把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与今天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使新旧知识在头脑里形成网状记忆、网状联想,使英语学习的质量产生飞跃。

3.主要缺点

个别主题无法把部分学科结合起来,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

英语教学法讲座之七--浸入式教学法

浸入式(Immersion)教学是一种以外语为各学科教学语言(除母语学科)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浸入”在外语环境中学习各种学科知识,从而使单一的外语学科教学与使用外语进行的各种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

1965年,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圣兰伯特学区进行了第二语言(法语)浸入式教学实验。该实验自幼儿园起,直至高中毕业班,取得了显着成效。20世纪80年代起,法语浸入式教学在加拿大各地区推广。当前,每年有30余万在校学生接受第二语言(法语或其他语种)浸入式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外语教学日趋低龄化,并与各学科教学内容相互渗透。侵入式教学较好地顺应了这一潮流。

,在我国西安开始了中国--加拿大教育合作项目“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幼儿园)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表明,在幼儿园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浸入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浸入式教学法以现代生理学、心理学和语言学为其理论基础。

神经生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可以塑造,人在青春期前易于掌握语言技能。过了青春期,多数人的心理机能和认知图式基本定型,对掌握语言技能不再那样敏感和有效。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对学习第二语言态度积极。随着年龄增长,伴随着某种经历而产生的想法(如:害怕说错而羞于开口等)会对学习第二语言造成消极影响。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儿童在6岁(或7岁)以前,每天都能在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某些交流技能,而不需要接受系统的指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会逐步减弱。因此,早期浸入式教学活动能使幼儿在语言敏感期依靠特有的认知能力习得第二语言。

1.基本特点

1)外语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工具;

2)外语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的学习相互渗透;

3)外语语言学习隐含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学科知识以外语承载,是显性教育内容。外语以其工具性作用成为隐性教育内容。

2.评析

1)、浸入式教学使英语教学从单纯的英语学科教学发展为英语语言与多种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大大增加了学习、运用英语的时间及范围。

2)、浸入式教学能将英语教学活动,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学习、运动和游戏活动中,这对4-6岁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幼儿尤为适合。

3)、在幼儿园使用浸入式英语教学活动应正确处理母语(汉语)教学活动与英语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可在开展汉语教学活动的基础上,适当使用英语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即:半浸入式英语教学活动)。

4)、浸入式英语教学活动对幼儿教师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开展浸入式英语教学活动应充分考虑幼儿园的师资条件。

英语教学法讲座之八--任务型教学法

一、任务型教学法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The Task-oriented Approach)是近来语言交际教学思路(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TBLT)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界,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种最佳教学法。外语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变项交互影响的过程,使得外语教学中难于寻求出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并不就等于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如何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外语习得的条件。因此,对于外语教学中语言交际任务的研究是目前第二语言习得和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过去的近20年中,不少应用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交际学习任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近期,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中,对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开始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对学习任务的研究和设计,以及在教材开发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任务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主流。教育部新版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教学建议部分强调: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二、理论基础

任务教学的理论基础可以溯源于已对基础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的认知心理学说。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不能离开实践,人类所创造的知识都来源于人的直接经验,但作为人的个体又不能事事亲身经验,这就依赖于社会交际。学校教学主要是传授人类已经创造的知识和经验。在语言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中,这一点就表现得十分清楚。学生学习英语,不可能像幼儿跟母亲学习母语那样生活在所学语言的环境中,直接接触信息源。在课堂里学习英语,是教师把前人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教材、教具和一定的教学活动传递给学生,并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

所谓“任务”,指的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学生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进程中,学生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生自然的和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者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

三、基本特点

多年来对外语教学中交际学习任务的讨论和研究并没有对交际学习任务有一致的定义,但是庞继贤教授在为DavidNunan《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一书写的导读中表明: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至少应具备以下的特点:

1、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

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不应是笼统的或是现实世界中某种

活动的翻版,而应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3、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把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应用到儿童学习语言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围绕主题活动展开的各种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参与,让学生通过学习、思考、体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注重学生学习、思考、体验的语言习得过程并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考虑到他们的学习发展区。

3、活动要有利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综合技能的提高,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4、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意义为中心,引导学生从语言知识的涉入向语言的实际使用过渡。

四、评析

任务型教学法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外语教学法。

它既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社会价值,又重视语句的结构和学生的认知图式。目前,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工作者已经将其应用到外语教学中,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篇3:英语“直拼”教学法探究

英语“直拼”教学法探究

英语“直拼”教学法探究

英语直拼教学法(即PHONICS),是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中心推广的教研项目。直拼是指按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直接拼出单词,逐步内化知识结构以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从而避免了传统教法中先学字母名称、按字母名称先后顺序背单词的弊端,使学生能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直接拼读出单词,学生易学易记,凡是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学生就能达到“见其形读其音,听其音知其形”。用了一个通俗的例子:比如我们学汉字,如果每让你看一个字,然后告诉你它念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比较难记住,但是利用汉语拼音的规则,学生很快就会拼读出它怎么念。

“直拼法”让学生轻松掌握英语单词

[ 摘要 ]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三年级刚开始学习英语,大部分学生兴趣很浓,在课堂上又玩又唱。可是到了四年级,当四会单词成为学生的学习任务时,学生们就开始害怕学英语了,因为背单词是一件极其枯燥的事情。所以慢慢地很多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如何克服学生怕记单词,怕背单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和树立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直拼法教学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

[ 关键词 ] :直拼法,字母,字组,字音,字形,兴趣

一、直拼法的概念

把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读音作为一个整体来掌握,见到一个单词就可以根据其拼写形式读出其音;反过来,听到一个单词的发音,就能够根据其读音拼写出这个单词来。这样把拼写和拼读当成一个整体来对待。记住了词形,也就记住了词音,记住了词音也就等于记住了这个词的拼写形式,这就是直拼法。比如当我们出示单词 “dog”时,学生可以根据字母d, o, g的发音/d/, /$1__VE_ITEM__$1__VE_ITEM__R/ ,/g /直接读出这个词的音/d$1__VE_ITEM__$1__VE_ITEM__Rg/。同样,当教师读出/d$1__VE_ITEM__$1__VE_ITEM__Rg/这个音时,学生可以根据发音/d/推断第一个字母是d,根据发音/$1__VE_ITEM__$1__VE_ITEM__R/推断第二个字母是o,根据发音/g/推断第三个字母是g。所以学生一但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使英语单词形音结合,降低了学生读单词记单词的难度,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死记硬背毫无效率的识记问题。

二、如何运用直拼法

1. 重视语音渗透直拼法教学

(1). 运用直拼法的好处

学习直拼法首先我们要知道字母和字组的关系。英语是由26个字母组成的,字母是书写英语单词的最小单位,音素是语言中最小的发音单位。字母分为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两种。英语单词中的字母和单词读音中的各个音素并不都存在着对应关系。有时一个字母对应一个音素,有时两个或三个字母对应一个音素。所以很多单词学生看到了都不能像汉语拼音一样拼出来。而字母组合指的是一个或几个字母在起,发一个音素。字母组合是拼读英语单词的基本单位,一个字母组合对应着一个音素。字母组合能很好地体现出单词的拼写和读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能在单词中正确划分字母组合,学生也就能正确拼读出这个单词了。字母组合分为元字母组合和辅音字母组合两类,元音字母组合是对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合称;辅音字母组合是对辅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组合的合称。字母数量少(26个),字母组合数量多(73个),但在同一个单词中,字母组合数少于或等于字母数,以字母组合为单位记忆单词可以减轻学习者的负担。如chick一词,字组数是三个ch-i-ck,字母数是五个c-h-i-c-k,记忆三个字组总比记忆五个字母要容易。直拼法就是运用这个原理来解决学生单词记忆困难问题的。直拼法最大的优点是一开始就较快地培养学生见单音节词及部分双音节词能读,听词能写的能力。它不仅从第一个单词起就要求学生独立拼读、记忆,更重要的还能使学生一开始就有能独立拼读出新单词的成功感、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信心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为什么要重视语音教学

直拼法要求我们把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读音作为一个整体来掌握,所以正确的语音是掌握直拼法的基础。三年级刚开始,当我们开始教学生念单词和句子时,由于学生年龄小听力和表达能力不够精确,所以很多单词都会读不准。如:book经常会读成/bu:k/, cat经常会读成/ka:t/. 教师通常会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忽视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久而久之学生便习惯了这种发音的方法,而错误的发音方法会影响学生以后对单词的记忆。我们知道掌握一定的拼读规律,可以把记词形、记词音、记词义三个方面记忆变为两个方面。也就是把词形和词音结合起来记,见到一个单词就可以根据其拼写形式读出它的音;反过来,听到一个单词的发音,就能够根据其读音拼写出这个单词来。这样记住了词形,也就记住了词音,记住了词音也就等于记住了这个词的拼写形式。当学生读错音时也就不可能根据其音把这个词拼写出来,即使拼写出来也极有可能是错误的拼法。所以在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我们就要重视学生的发音,积极鼓励学生认真看老师口型,认真听课文录音,出现错误应该及时地帮他们纠正,我想只要我们运用恰当的方法帮学生纠正错误是不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的,相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3). 如何渗透直拼法教学

在PEP第一、二册中并没有要求学生掌握单词的拼写,但是适当的渗透一些直拼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记忆单词读音,培养学生学会划分字组,并为今后拼写单词打下基础。当我们教学每一个Let’s learn中的单词时,可以有意地分音节带读新词,如:bag教师先带读/bæg/, 然后指着字母b, 带读b, b,/b/, /b/, /b/; a, a,/ æ/, / æ/,/ æ/; g, g, /g/, /g/,/g/. /bæg/. 又如book,教师先带读/buk/, 如果学生这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拼读经验,那么教师可指着字母b,让学生说说它的发音,然后指着字母k,让学生说说它的发音,最后划出字组oo,并一起猜猜它的发音,再连起来读一读,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读音。遇到每个简单的单词都这样教,久而久之学生便意识到了每个字母或字组的发音,借助汉语拼音产生正迁移,学生能很快读出这些单词。

2. 在单词教学中步步体现直拼法

(1). 单个辅音与元音的直接拼读

单个辅音与元音的拼读是英语中最简单的拼法,他跟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基本一样,如:在刚开始教学生词时,我们可以先出示一些比较简单的单词,如Hi教师先出示h, i, 两个字母,但不教字母名称/ei$1__VE_ITEM__$1__VE_ITEM__t$1__VE_ITEM__$1__VE_ITEM__F/,/a$1__VE_ITEM__$1__VE_ITEM__I/而是直接读音/h/、/a$1__VE_ITEM__$1__VE_ITEM__I/;然后出示单词,学生能很快读出这个单词/ha$1__VE_ITEM__$1__VE_ITEM__I/。

(2). 指导学生区分五个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

当然在我们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没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开音节,什么是闭音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同类单词让学生知道五个元音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规则。在PEP教材中的pronunciation练习中,编者为学生很好地把单词归了类,如:it, big, milk, 和bike, nine, fine. 等等。学生通过朗读和对比很快会发现前一组单词中i发[$1__VE_ITEM__$1__VE_ITEM__I]音,后面一组都以不发音的e结尾,i发[a$1__VE_ITEM__$1__VE_ITEM__I]音。通过分类比较,形象思维,学生虽然没有开音节和闭音节的概念但只要稍加思索、辨别,一般都能正确而又轻松地拼读和记忆

(3). 辅音和元音字母组合(字组)的拼读

很多元音音素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组合而成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字组。学生掌握了这些字组的发音,拼读、记忆单词就方便了。如在教学read 时,我先出示单词tea和meat让学生读一读,并在ea中划横线,让学生说说它的发音/i:/,接着出示字母r和d,说说它们的发音是什么。然后出示新单词read在ea下划线,学生很自然就知道这个词读/ri:d/。当学生能读出/ri:d/时,便可以总结ea的组合发/i:/。其它的字组发音教学以此类推,学生很快便会掌握很多字组的发音,让学生把辅音字母和字组的发音相结合,拼读单词就很简单了。

3. 用直拼法记忆单词

我们在刚开始教学单词时就渗透了直拼法的教学,那么当我们进入四会单词教学时学生拼写单词就变成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了。直接拼读、拼写教学可分为四步:发音(Pronunciation)、拼读(Spelling)、运用(Practice)、书写(Writing)。发音是直拼法的基础,没有正确的发音直拼法就无法进行,那么如何才能有正确的发音呢?首先当然是要看这个单词,看看它是由哪些音节组成的,每个音节可能发什么音;然后就要听这个单词的正确读音;最后根据这个读音模仿朗读单词。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的发音问题不在于说,而在于听。有时教师刚一示范,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模仿起来。实际上,还未听清、听准就模仿,久而久之,错误的语音养成了习惯,就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阻碍,因此我们要重视正确的发音。有了正确的发音我们就可以进行拼读了,首先根据发音把单词分为若干个字组,如:chicken根据发音我们可以把它分为ch,i,ck,en四个字组,在每个字组下划一条横线,然后便可以让学生根据发音把这个单词的每个字组默写下来,/$1__VE_ITEM__$1__VE_ITEM__t$1__VE_ITEM__$1__VE_ITEM__F/是字组ch的读音,/$1__VE_ITEM__$1__VE_ITEM__I/是字母i的读音,/k/是字组ck的读音,/$1__VE_ITEM__$1__VE_ITEM__In/是字组en的读音。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把这个单词默写下来了。会默写单词还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学会一个单词更重要的是要会运用这个单词,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双人或小组形式在创设类似的新的言语情景中进行对话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然我们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书面表达所学的单词、词组、句子,使听说的内容落实到读写实处。所以直拼法必须与视、听、说融为一体,贯彻视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学习英语要先听后说,没有听就无法说。正如天生的聋子必然是哑巴一样,听是说的准备,是说的先导。听的准备较充分,说的学习才会较顺利。入门阶段的语音教学更是如此,要充分重视听的作用。听清了、听准了,才能开口说。初学英语,要遵循人类学习语言的自然顺序:先听说,后读写。

三、直拼法与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记忆单词的兴趣

直拼法为我们的单词拼读拼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为学生解决了记单词难,默单词难的问题。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一直沉浸在背出了多少单词的快乐中,过多的记忆又会让他们感到厌倦。因此,在直拼法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能在快乐的氛围中记忆单词。如:当学生的词汇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我选取了一些单词teacher, tea, read, room, student, meat, rice…做成卡片,然后出示音标/t/, 让学生找出这些词中有/t/的词teacher, tea, student, meat放在桌上,然后出示音标/i:/,让学生找出有这个发音的词teacher, tea, meat. 等等,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来玩,全对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件小奖品。这样学生对字母和字组的发音自然就越来越熟练了,单词的记忆也就不是一件苦恼的事了。

总之,直拼法是一种听音知形,见形知音,音形互佐的单词记忆方法,见到一个单词能够读出来,会读的单词能够写出来。只有充分利用英语单词拼写与读音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声地学习英语,学起来才会感到轻松、容易。只有将单词的读音和拼写作为一个整体来掌握,才可以大大地降低识记英语单词的难度。

用直拼法帮助学生记住英语单词

怎样让学生对英语有兴趣,把英语学好呢?掌握好单词至关重要是显而易见的。而记单词同时也是最困难的.。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呢?

一、变传统单词记忆模式,积极探索单词记忆的新路子。

为了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记牢英语单词,我采用了直接拼音法(以下称直拼法)。直拼法是指按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拼读、拼写单词,内化成认知结构,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从而防止了传统教学法中先学字母名称,按字母名称先后顺序死读硬背单词和字母、发音、音标三位一体及集中识词难点集中的弊端,从而大大提高了记忆单词的能力。这里以hand为例。在传统的教学法中总是h-a-n-d-hand反复的读和写,学生要把单词逐个字母拼读,然后在大脑里转化成各字母在单词里的读音,最后转化为音标[hænd],并读出。为了使学生记住单词,教师常常是让学生反复的抄写,甚至抄上几十遍、上百遍。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懂按发音规律拼写,只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因此到最后他抄定的这个单词往往是面目皆非。开始几遍是hand,到后来写成了haud,最后竟成了hauol。在直拼法中,学生直接把字母h读为[h],a读为[æ],n读为[n],d读为[d],这样可一步到位,直接读出单词hand[hænd],传统教学法从逐个拼出字母到把字母转化为其在单词中的读音是一个比较长比较困难的过程,常常使师生感到心身俱疲而又无可奈何。

直拼法之所以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记忆单词,是因为英语语音和汉语拼音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与汉语拼音中声母的读音尤其如此,英语中的元音与汉语拼音的韵母也有许多相同之处,而我们的学生已掌握了汉语拼音,把拼音的方法用到英语单词的学习上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我在教学teacher这个单词时,我先教会字母组合ea读[i:],学生便能自觉地把tea读为[ti:]接着我帮助学生从cher中寻找记忆规律:ch[tƒ]与汉语拼音中的ch音相近,er与“儿童”中的儿的拼音er(除去声调)音相近。这样学生很自然的拼读出cher[tƒэ],于是一个看上去挺长的单词便这样轻而易举的记熟了。利用直拼法把单词按读音规律进行归类教学,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记忆单词的规律。如:know-row,how-down,please-teacher。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转换(化)能力。

在进行直拼教学的试验中,我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转换(化)能力,帮助学生寻求归纳记忆单词的能力。除了帮助学生在语音上寻求规律外,我还启发学生从单词的形式上找规律,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1、单词中加上或减去字母,使之成为另一个单词。如:she he her here where

2、改变单词中的某一字母,使之成为另一个单词。如:pen-ten think-thank two-too

3、改变单词中字母位置,使之成为另一个单词。如:who-how ten-net,通过音、形的有机结合,学生记单词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由于我长时间坚持这么做,学生也渐渐养成了习惯。每一个单词一出现,他们都要想怎样记这个单词能快些、牢些。在教right 、wrong这两个单词时,我先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在我们学过单词中哪个单词含有不发音的gh 马上就有学生答:eight八。接着就有一个学生举手说:把eight中的字母e改为r ,就成了right.又有一个学生说:我有一个好办法记wrong这个单词,先记住wr,再记住汉语拼音中的ong就行了。另一个学生则有另一个绝招:先记住w,再记住“容易”中的“容rong”就行了。长期的“训练”,使不少学生成了记忆单词的能手,他们还把单词编成口诀来记忆,如:两个儿童(er)两边站,中间as微微笑――eraser橡皮擦;一个ba前面跑,两个na后面追――banana香蕉。此外,通过经常性地归类,同音词、对应词、近义词、反义词及对同类词的归类等,也能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培养思维能力。如:

同音词:two-too know-no

对应词:boy-girl man-woman

反义词:right-wrong yes-no

同类词:bike car bus plane jeep(交通工具)

目前,直拼法教学试验已初见成效。利用直接拼音法记单词,能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愉快的情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从而减轻了学习负担,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国际音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4:初中体育《正面双手传球》说课设计

初中体育《正面双手传球》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的说课题目是:《正面双手传球》

一、课程资源分析

(一)说教材

本课时的《正面双手传球》是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内容,

1、教学内容:(1)正面双手传球。(2)游戏:越障碍接力跑

2、教材分析:

说起排球运动,人们自然会想起中国女排。中国女排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五连冠的辉煌成绩,她们高超的技术,顽强拼搏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同时也带动了我们学习排球的热情。所以排球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排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等基本的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传球技术是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它既是进攻技术,又是防守技术,正面双手传球主要用于二传技术,在比赛中起着组织进攻作用,对防守和进攻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是初中排球教学重要内容之一,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1、有利因素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是港中初中八年级学生。由于该校比较重视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有多个体育项目在区内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学生基础较好,学生对排球运动学习热情较浓,水平也很高。这是顺利完成本课时教学的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正面双手传球技术,但学生对该动作掌握还不够准确和熟悉。有个别的学生心理因素不稳定,容易产生满足或厌学的情绪,特别是女同学,手指、手腕的力量较小,在传球时会造成手指手腕痛或损伤,使他们产生害怕的心理,再加上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不利于课的开展。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练习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顺利进行。

(三)场地器材:

排球30个,田径场,标枪4根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课教材特点,结合初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身体素质等实际情况,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运动参与:学生积极参与正面双手传球的学习和练习,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②运动技能:65%的学生基本掌握排球正面双手传球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

③身体健康:发展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健康。

④社会适应: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原地正面双手传球练习中,常出现手形不正确,手法不到位。传球时有的手腕发力、手臂没有伸,全身不够协调等毛病,我确定本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重点:正确的传球手形和手法。

难点:传球的全身协调用力顺序,就“蹬、伸、拨、弹”。

3、教学关键

由于是借班教学,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不是很了解,再加上传球时是靠手指、手腕的力量来完成动作,女同学的手指、手腕力量较差,会造成她们消极不想练的心理。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本课的关键。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遵循了直观性、自觉性和激励性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游戏法

通过参与游戏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氛围。

(二)启发式

通过抛接球的练习,体会接球的手形,为更好掌握传球手形创造条件。

(三)讲解法

1、通过图片讲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本课的信心。

2、通过讲解动作要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了解动作重点、难点,克服错误动作。

(四)示范法

1、通过正确优美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通过示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使之明确要领,学会练习方法。

(五)练习法

通过模仿练习和自主练习,使学生领会方法要领。

(六)对比教学法

有对比,才能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别。

(七)自我展示法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四、说学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和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的内容学习,达到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是通过以下几个内容实现的

①抛接球练习;②手形练习。

2、合作学习是通过教学比赛实现的。

3、探究学习是通过以下教学内容实现的。

①分组教学展示和比赛;②抛接球练习。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课的任务和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把本节课分为激发学生兴趣、热身与导入阶段,学习体验、自我展示与评价阶段,身心恢复阶段三个部分。

(一)激发学生兴趣,热身与导入阶段

通过游戏“同心协力”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又用一个抛接球来启发和导入正面双手传球的教学内容。实现了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领域目标。

(二)学习体验,自我展示与评价阶段

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是解决“教”与“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积极参与,多加练习为主,大胆尝试与创新,教学步骤如下:传球手形:刚才我们已经练习了一个动作,抛接球,我们接球时的手形是怎么样的?教师给学生思考与探究,然后讲解和示范正确的传球手形,练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传球手形,突破了教学重点,实现了运动参与目标。

传球的用力顺序:“蹬、伸、拨、弹”,让学生多加练习,体会动作要领,掌握用力顺序,解决本课的难点。实现社会适应领域目标。

传球练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同学们掌握技术,巩固技术和提高技术,完成运动技能领域目标。

自我展示:

通过比赛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个性和技术,得到了张扬和发挥,同时给学生一个练习和展示的空间,营造一个快乐学习氛围,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这一环节实现了身体健康领域目标。利用排球的身体素质练习

(三)身心恢复阶段

(1)放松运动

(2)课后小结

(3)布置课外作业

(4)回收器材

篇5:办公室直入主题英语对话

SCENE C 吉娜与戴夫在各自的隔间里工作

Zina: I don't make 1) idle threats.

吉娜: 我会叫,我也会咬人。

Dave: I guess not.

戴夫: 我想也是。

Zina: I hope you're not turning into a 2) sissy on me, Dave.

吉娜: 我希望你别跟我婆婆妈妈的,戴夫。

Dave: Look, I want to succeed just as much as you do. Well, maybe not quite that much.

戴夫: 听着,我跟你一样都想要成功。呃,或许达不到你的水准。

Zina: If we let Vince and Elvin continue to 3) run things, InfoKing is going to fail.

吉娜: 若我们再任由文斯和艾文主导运作,“资讯王”肯定失败。

Dave: What are you trying to say?

戴夫: 你想说什么?

Zina: I'm saying this ship needs a new captain. 4) Are you with me, or aren't you?

吉娜: 我是说这艘船要一个新船长。你是要跟我,还是不跟?

-----------------------------------------------------------

语言详解

A: Stop it, or you'll be sorry!

够了,不然你会后悔的!

B: Stop making idle threats and prove it.

别再只是说说而已。

【I guess not. 我想也是】

在这段对话中I guess not.是回应上一句否定句,等于说明I guess you don't make idle threats.换句话说,如果上一句没有否定not 语词的话,就派不上用场了。

A: Gina's not going to the party.

吉娜不会去参加派对。

B: I guess not.

我想也是。

【turn into a...on someone在……面前表现得……】

当你眼前的这个人,在个性或是应对反应上,突然表现得跟平常完全不一样,让你对这突然的转变感到有些不习惯,这时你就可以用这个句型来表达你的想法。

A: Could I treat you to dinner tonight?

我今晚可以请你吃晚饭吗?

B: Don't go turning into a gentleman on me. I won't know what to do.

你别突然表现得那么绅士。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1) idle threat 不会付诸实现的恐吓

2) sissy (n.) 娘娘腔

3) run (v) 经营,运作

4) Are you with me? “你跟我是同一类吗?”这句话用来询问对方是否跟自己是同一阵线。

篇6:灵活说英语

灵活说英语

Introduction 介绍

Making introductions 给人作介绍

1. Jane, Tom. Tom, Jane.

2. Jane, this is Tom, Tom, this is Jane.

3. Jane, I'd like you to meet my friend Tom.

4. Jane, have you met Tom?

5. Jane, do you know Tom?

6. Look, Tom's here. Tome, come and meet Jane.

7. Jane, this is Tom. He's a friend from college.

8. Jane, Tom is the guy I was telling you about.

9. Do you know each other?

10. Have you two met ?

11. Have you two been introduced?

12. Allow me to introduce Professor Linda Ferguson of Harvard University.

13. Let me introduce our guest of honor,  Mr.David Morris.

14. If you want to be introduced to the author, I think I can arrange it.

Making a self-introduction 作自我介绍

1. May I introduce myself

2. Hello, I’m Hanson Smith.

3. Excuse me, I don’t think we’ve met. My name’s Hanson Smith.

4. How do you do? I’m Hanson Smith.

5. I’m David Anderson. I don’t believe I’ve had the pleasure.

6. First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I’m Peter White, production manager.

7. My name is David. I work in the marketing department.

After being introduced. 被介绍与对方认识后.

1. I’m glad to meet you. 很高兴认识你.

2. Nice meeting you. 很高兴认识你. (平时用得最多的.是Nice to meet you )

3. How nice to meet you. 认识你真高兴.

4. I’ve heard so much about you. 我知道很多关于你的事儿.

5. Helen has told me all about you. 海伦对我将了好多你的事儿.

6. I’ve been wanting to meet you for some time. 很久以来我一直想见你.

7. I’m delighted to make your acquaintance.  认识你我觉得非常高兴.

8. It’s a privilege to know you. 认识您是我的荣幸.

快乐传球作文素材

双手胸前传球说课稿

传球游戏300字作文

数学老师说英语作文

排球运传球教学反思

说课 (新课标版英语)

大学英语说课课件

甪直古镇导游词

用英语说的名人名言摘抄

突破语法,直击中考

“直传球”英语怎么说(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直传球”英语怎么说,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