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居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销售管理系统专业论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销售管理系统专业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销售管理系统专业论文
摘 要:小型连锁超市卖场管理系统主要由系统管理、巡视管理、卖场布局管理、商品排架管理、商品管理、应急处理、统计查询等模块构成。系统侧重于商品在卖场的布局以及对商品的日常管理。本文对各功能模块进行了探讨,并对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连锁超市;卖场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1 引言(Introduction)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超市这种销售形态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1]。目前,连锁超市已经成为了我国零售业的一种非常常见的形态,为促进流通、服务大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sis)
卖场管理是指商场对能够保证顾客正常选购商品、并最终促进顾客与企业实现商品交换过程的营业场所的管理。卖场管理的总体要求是经营功能管理结合,智力与体力结合,力求做到经营、管理、服务、技术和核算能力的综合运用。卖场管理包括商品陈列管理、卖点维护管理、员工管理、指标控制管理、库存管理、收货管理、收银管理、DM促销管理、顾客管理、退换货管理等等。
小型连锁超市经营面积小,人员也少,显然大型卖场的管理方式不适用于它。这是其一。其二,站在计算机系统的角度,第一,卖场管理中的很多管理,如库存管理、收银管理等已经有其相应的系统了;第二,卖场管理中的一些工作是适合手工完成的,如何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总之,如何建立一个适合小型连锁超市使用的卖场计算机管理系统,是需要我们做深入研究的。
综合起来看,小型连锁超市的卖场管理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①操作界面良好。其评价标准就是简单易用,不能过于复杂,不能对操作人员提出过高要求。
②对卖场的布局进行总体规则和管理。
③对商品质量进行控制,包括保质期的监控。
④紧急或特殊情况的及时处理。
⑤对巡视进行管理,对缺货等进行及时补充。
综上所述,我们所说的卖场管理是对小型连锁超市的单店的商品布局、商品质量监控等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本系统定位于总店对各单店(对总店而言,各单店就是卖场)的卖场管理,定位于单一店铺的现场管理,具体内容详见本文第三部分的系统定位。
3 系统功能(System function)
小型连锁超市卖场管理系统主要由系统管理、巡视管理、卖场布局管理、商品排架管理、商品管理、应急处理、统计查询等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
各功能模块具体说明如下:
(1)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包括系统设置、密码修改、数据导入导出以及模板管理等功能。系统设置主要是对系统的基本功能进行设置。例如,打印功能设置等。密码修改是给登录者使用的一个基本功能,可以在此修改自己的密码,以便取消系统默认的密码。模板是指现成的布局图,可以是总店的,也可以是别人的。这种图可以是纸介质,也可以是电子版的。
(2)卖场布局管理
卖场布局管理是指卖场的总体布局及功能划分,例如食品区、生鲜区等。具体包括布局设计、布局修改、布局使用、布局调整和布局打印等功能。我们可以进行设计,也可以对设计或者已有的结果进行修改,最终将结果打印出来让员工按效果图进行布置。
在功能使用上,布局设计、布局调整等是总店权限,布局修改、布局使用是现场权限,布局打印是共同权限。就权限而言,布局修改后是需要审批的,只有批准后的布局才能使用,这是布局调整所要完成的任务。
(3)商品排架管理
商品排架管理是指确定商品在货架上的摆放位置的过程。商品在货架上并不是随意摆放的,其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这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
在本系统中,提供的排架功能有手工排架和自动排架,手工排架可以借此于EXCEL,也可以在架子上排完后画图。自动排架则是使用相应的软件完成。
(4)巡视管理
巡视管理包括巡视流程管理、巡视人员管理和巡视记录。这是一个标准的手工工作,并不适合计算机系统管理。因此,我们只是在巡视流程和巡视人员,以及巡视记录上采用了计算机系统来进行管理,而且只是简单地记录。
(5)商品管理
在本系统的商品管理中,我们主要是对商品的保质期、商品价格和缺货情况进行管理。保质期主要是依据商品的生产日期,并结合季节等进行警示和监控,重点是食品类。价格管理是用于商品价格调整用的。在本功能模块下的缺货登记主要是商品巡视时所看到的情况的汇总。
(6)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主要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对此,计算机系统是不能完成的。所以,在此处我们设计的功能是应急预案、方案调整和应急记录。尝试着用系统来完成应急方案的调用、调整及突发状况的处理情况。
(7)统计查询
统计查询包括统计汇总、巡视查询以及商品查询等。统计汇总是一个大的功能,下面还有一些子功能。查询可以按巡视或商品进行。
4 相关问题(Related issues)
(1)系统定位
本系统是连锁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使用有两个层面,一是总店或者是区域管理层面的,二是连锁店的现场管理。第一个层面主要考虑是店面的总体而已,连锁标识等,第二个层面更多的是结合店面情况进行的。在系统登录时,不同用户进不同层面,互不相关。基于此种考量,很多的功能在本系统中是没有的。目前更常见的是不做本部分功能或者把收银、进货等多功能整合在一起做的一个系统,这种系统应该称为小型超市管理系统,它是没有连锁字样的。
(2)功能界定
对本系统的功能界定,首先是基于连锁超市的,有些功能有,有些功能是没有的。另一方面,在功能设计时,总是希望尽可能细一些,全面一些。所以,就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再次,本系统侧重于单店的使用体验,并注意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与此同时,考虑到单店使用的具体情况,对品类管理等在本系统是不涉及的。而在整个小型连锁超市管理系统中,品类管理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出现的。
5 结论(Conclusion)
小型连锁超市卖场管理系统的开发,可以使超市按照符合要求、满足顾客需要的布局对经营的商品进行布置,还可以完善超市的现场管理。相信在今后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本系统会发展的更好。
篇2:销售管理系统专业论文
[摘 要] 在零售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连锁经营的出现及商品销售类型的多样化使得原有的销售系统难以满足零售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为此系统从当前零售业的特点出发,在充分考虑连锁经营零售店业务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NET的商品销售决策系统模型。该模型能够完成连锁零售店中商品从采购、库存、销售、结算到决策一系列工作,其中决策功能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因此文章重点介绍了销售预测模块的实现。
[关键词] 直卖品 购买品 委托购买品 销售预测 滚动预测 组合预测
一、背景
据有关机构调查,目前,我国大中型零售企业80%不同程度采用了计算机管理,其中绝大多数是实行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迄今,我国共有连锁零售企业2300多家,连锁店铺38000多间,全年销售额超过3000亿元,占全国零售总额的8%左右。信息化的发展给我国连锁零售业带来的绩效是巨大的,反映在增加商品销售规模每年达20%以上,也就是600亿元以上。以目前我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销售额每年递增30%,即90亿元计算,其发展前景和巨大效益不可限量。企业因采用信息技术而节约成本、增加销售而产生的直接利润就是每年30亿元以上,可以说,连锁经营的收益都是来源于管理技术进步产生的成本节约。由此可看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的规模化跨区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大,经营者开始考虑这样的事情:如何与供应商共赢、如何培养忠实的消费群、如何用数据为企业的未来经营提出决策指导?因此零售业信息化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进销存管理,企业开始关注于影响它的两大客户:供应商及顾客;连锁化的推行更使这些业界的巨头们认识到信息化不仅仅是硬件与软件的集成,借助系统巨头们推动的是他们的管理模式,软件不仅仅给应用者带来效率,还承载着管理规范化的重任。因此发展新型的商品销售系统,提高商业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已成为商业企业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
但是,我国目前的零售软件还存在很多不足:近些年来开发的商品销售系统,绝大部分是基于后台管理而开发的,并没有采用收款机联网工作,导致商业中最重要的销售、经营信息得不到完整及时的处理;另一方面,这些销售系统可处理的商品销售类型比较单一,在业务管理流程的开发方面还欠缺经验,结果是系统不完善,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成效甚微,投资也难以收回。针对这些问题,在认真研究连锁零售店的经营特点基础上,根据连锁零售店中商品采购、库存、销售、结算到决策一系列工作流程,我们设计了基于.NET的商品销售决策系统,为解决当前零售软件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系统功能分析
根据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特点,基于.NET商品销售决策系统可分成六大模块。根据商品销售类型的不同,每个模块进行了不同的处理。
系统中的商品销售类型包括直卖品、购买品和委托购买品三种。直卖品是由供应商直接提供给连锁店的商品,供应商是连锁店的会员或者连锁店隶属于该供应商(类似商品专卖店);购买品是连锁店根据市场的流行趋势和发展需求自行采购的商品;委托购买品是供应商委托连锁店销售的商品,与直卖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委托购买品供应商与连锁店间是委托关系,连锁店可对其商品的销售收入进行评价,选择效益高的供应商,而直卖品供应商则是无法选择的;另外两类商品手续费的计算方式也不同,委托购买品是按批量商品来支付手续费,而直卖品则是将销售额的一定比例作为手续费。
系统各模块功能如下:
1.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实现供应商以及所销售商品信息的录入和管理;由于这些基本信息都是可变的,所以系统可应用于多种领域的商品销售。
2.采购管理模块:依据市场需求为连锁零售店制定了科学的采购计划并规范了采购流程。根据商品销售类型的不同,系统采用了不同的采购方式:利用当前流行的供应链采购实现直卖品和委托购买品的采购,为供应商提供关于商品销售情况的语音查询和网上查询以方便供应商在了解商品销售情况的同时及时地进行供货;针对购买品系统采用连锁零售店集中采购的方式,由总部对各销售门店所需的购买品进行统一备货和送货;同时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为连锁店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提供了依据。
3.库存管理模块:提供了完善的盘点流程及库存信息的管理。系统利用配送中心管理购买品的库存,并实现对分店的自动补货业务;同时制定了安全库存量和经济采购量以提高库存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为系统进行及时准确的采购提供了依据。
4.销售管理模块:接受POS系统的销售数据,实现了对顾客信息的管理,保证了终端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对销售数据进行分析用于商品管理和供应商管理:以报表的形式显示商品排行和统计信息,利用商品ABC分析法确定采购和淘汰的商品种类,并根据系统的业务需求及特点输出各种形式的账票,如:商品销售统计、销售排行账票、供应商销售排行账票等。
5.结算管理模块:提供了科学的结算流程并实现了与银行的自动转账业务,能够完成连锁店内的结算并实现对供应商的自动转账,监督各销售分店的资金支出情况;
6.销售预测功能:利用各零售分店提供的销售数据,进行销售排行并根据产品分类及预测周期等因素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将顾客信息加入到预测过程中,对各类商品销售量或销售单价进行预测,为连锁零售企业进行商品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供应商提供生产决策信息,便于供应商选择合适的商品进行适量生产。
三、销售预测功能实现
1.销售预测定义
销售预测不是感性的主观臆断,而是在日益成熟的流程和优化的算法模型指导下,以经营战略和营销计划为基础,结合目前销售和业务情况,在考虑未来各种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科学、理性地预估未来的业务、客户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从而将具有市场不确定性的业务计划转化为可运作的具体运营目标。
在实际预测中,经销商应该加入到销售预测流程中来:企业与经销商的利益有一致性,只有产品销量上去了,大家才能有钱赚。另外,把经销商纳入销售预测流程,可以发挥经销商更接近消费者、更了解消费者、更了解市场的优势。因此销售预测可以分为向前看(宏观预测)和向后看(微观预测)两部分:所谓向前看,便是收集来自市场的需求以及潜在客户订单消息(商业企业),通过对销售市场的分析,了解产品发展方向,使预测直接面向市场;而未来需求又是建立在过去、现在基础上的,向后看便是根据销售历史信息,对于产品的销售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产品销售概况是处于上升还是下降方向的(连锁零售店),提供市场、销售人员分析的依据,并给预测一定的指导。微观预测结果将会与来自管理层的宏观的自上而下的数据进行比较,这样的预测既能够反映“拉式”的终端需求,也能包含“推式”的企业营销及产品策略,如此,微观与宏观两方面运作准确就会形成更加准确的销售预测的基础。
基于.NET商品销售决策系统是为连锁零售业设计的管理系统,因此在此系统中,我们所做的销售预测实际上是微观预测,商业企业可结合本系统的预测结果进行宏观预测。
2.销售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的选择是决定整个预测模块效用的关键。在选择时,系统综合考虑了以下因素:
(1)产品分类:通常人们做预测的惯例是将所有的产品都打包在一起来预测其未来的销售,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科学。我们可以对产品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类别的产品予以不同程度的关注,这样将使预测更加具有导向性,需求更明确。
系统中我们依照商品ABC分类对商品进行销售管理。商品ABC分类是指:在众多商品中,不是每一个商品的比重和管理方法都相同的。根据2∶8管理法则,一般规律是:仅占销量20%的商品,却占了销售利润的80%,这类商品命名为A类商品;占销量40%~60%的商品,销售利润占15%,这类商品被命名为B类商品;而占销量30%~40%的商品,销售利润却只占5%,命名为C类商品。
产品分类是对产品进行“漏斗管理”,对不同产品的需求不确定性进行过滤,从而有效规避预测偏差所带来风险的有效方法。
(2)预测周期:销售预测可分为中长期预测、短期预测。一般来说,周期越短,准确率越高。实际预测时可采用滚动预测的方式,并在中长期预测的基础上维护短期预测。滚动预测可以实现对一个时间间隔的多次预测,比如现在是5月,预测8月的销售数量,可以在5月做一个三月周期的预测,比较精确的预测六月的需求,同时对于7月8月做粗略预测;同样6月也会对8月做粗略预测,7月对8月做精确的预测。由于多次预测,可以充分考虑市场变化的因素,能够比单次预测有更好可信度。
基于以上因素的考虑,在系统中我们提出了如下的预测方式:深度预测(周预测),中度预测(月预测)。这里我们需要说明一点:系统中我们对销售的商品进行了分类,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NPF)制定了一份标准的商品分类方案,该方案详细界定了各类商品的范围,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目前美国许多大型百货商店和低价位竞争的折扣商品都采用这一分类法。在NPF的商品分类方案中最大的商品分类等级是商品组,商品组是指经营商品的大类,如食品、家庭用品、服装等;商品分类的第二级是商品部,商品部一般是将某一大类商品按细分的消费市场进行再一次分类,如食品可分成生鲜食品,一般食品和加工食品;商品分类的第三级是商品类别,这是根据商品用途或细分市场顾客群而进一步划分的商品分类;如生鲜食品可分成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商品分类的第四级是品目,主要分类标准为按照功能用途,规格包装,商品的成分,商品口味等来进行划分;如蔬菜又分成辣椒、白菜、西红柿等;存货单位是库存控制的最小单位,是商品分类中不能进一步细分的、完整独立的商品品项,当指出某个存货单位时,管理者不会将其与其他任何商品混淆,又称为单品。
在实际预测中,我们根据商品ABC分析法获取A,B,C三类商品并对A类产品采取深度预测,细化到每个产品(SKU: stock keeping unit);中度预测是细化到规格、系列的预测,主要用于对月销售统计排行中指定个数品目进行预测。不同的周期予以不同程度的关注,这样可以保证我们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最迫切的需求上,并且使短期的销售预测与长期的滚动预测有机结合起来,不至于形成“两张皮”。
系统采用的预测方法为指数平滑法和回归预测法:从预测时间的长短来看,系统中的预测周期均在一年之内,可采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另外,从影响因素来看,近些年来,通过对POS系统销售数据的广泛统计分析,发现天气因素的影响在每周的销售波动中都有所体现,而客流量基本决定了日销量,是否能吸引顾客,将会直接影响产品的销售量;因此系统采用回归预测法利用系统中获取的客流量进行预测。
根据平滑次数的不同,指数平滑法分为:一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和三次指数平滑法。系统对多种商品(具体个数由预测条件中的销售排行数确定)进行预测,由于不同商品销售趋势不同,因此系统无法采用固定次数的平滑法进行预测。针对回归预测法,系统采用了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对于使用多种预测方法得到的预测结果,传统方法通常是选择预测精度最高的,而把精度较低的预测方法简单的加以抛弃。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任何一种预测方法,只要应用得当,总会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而且不同的方法往往考虑了不同的因素,如果能有一种预测方法把考虑了不同因素的预测结果加以综合,则预测结果必定更为精确。
由Bates和 Granger的组合预测思想可以满足要求。组合预测的模型为:假定Y 1,Y2,…,Y k是K种互相独立的不同方法关于Y的预测结果,其预测均方差(MSE)为σ 1 2,σ 2 2,…,σ k 2。令组合预测为:y′=W 1*Y 1+W 2*Y 2+…+W k*Y k
其中:0
四、结束语
本文运用微软.NET技术结合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开发商品销售型系统,设计了一个集数据库技术、供应商管理技术及商品决策技术为一体的适用于连锁零售业商品销售的决策系统,探索了商品销售、供应商管理及商品决策的技术和方法,实现了商品销售及预测的科学化,为构建高效率的商品销售体系提供了依据。系统的开发对连锁零售企业制定合理的供销计划、提高库存管理的水平、进行科学的结算和精确的销售预测有重要意义。
[销售管理系统专业论文]
篇3:销售管理系统的论文
水泥销售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俨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水泥销售管理过程中,更应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创建高效的水泥销售管理系统,进而提高水泥销售管理水平,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管控平台,并为企业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提供可靠保障。本文主要是对我国水泥销售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探讨分析,从中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水泥 销售管理系统 应用策略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与深化,同时,国内外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竞争环境日益恶劣。因而,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也必须不断地改革与发展,引入新的管理模式,以便于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产品的销售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是企业长期发展而不竭的根本。将当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销售管理以及业务统计等,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以最少的劳动量和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水泥企业的销售管理中,也要根据管理中的各环节流程特点,不断设计和开发新的、有效的销售管理系统,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一、水泥销售管理系统的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计算机技术真正在我国企业的日常生产中应用的时间比较晚,几乎是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才开始在我国各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我国企业水泥销售管理系统发展也尚未完善,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目前我国企业中的大多数管理系统项目都集中在人事、工资及仓库管理方面,很少涉足销售管理领域,这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忽视企业销售管理工作是分不开的。同时,销售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以及销售效益的间接性,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企业水泥销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此外,由于相关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理论水平与操作经验,从而使得他们在面对大量销售数据时往往难以及时、准确地整理出自己想要的数据,无法有效地促进企业水泥销售的顺利进行,加上企业中心领导因无法掌握销售动态情况,不能及时做出正确决策,最终可能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二、水泥销售管理系统的应用策略
(一)水泥销售管理系统必须以信息化为目标
在水泥销售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必须以实施销售管理信息化为目标。通过建立统一客户信息库,对其合同、自然属性、提货单、回款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形成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市场信息数据库。同时,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订单执行情况跟踪管理,对发货、运输进行监控、调度、响应和分析,对企业销售的产品按区域、品种、客户、时间等类别进行查询、统计、分析,防止个人垄断客户资源,杜绝挪用、快速回款,占用货款,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进而为企业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同时,还要做到提高销售流程效率,提高销售管理规范化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性,进而建立客户资源竞争优势。其中信息数据包括库存数据、售货数据、生产报表等。
(二)水泥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要符合行业特点
在企业水泥销售的日常管理中,所应用的销售管理系统必须根据水泥大批量,多车次发货,主要以汽车发货为主等行业特来开展工作。因为,与其它生产资料不相同,水泥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水泥销售的因素多且变化快,如受地方政策、国家、天气、地区等影响。同时,水泥销售的季节性较明显,经常出现旺季脱销,淡季滞销现象,这就要求使用水泥销售管理系统时更要结合该特点。此外,还要确保发货时间集中,发货作业流程严密,运输是夜里运输为主,尽可能地为企业日常运作降低成本。对于订单类型比较多的情况,可以跟客户签订合同,每一张张合同订单都应该对应若干张提货单,而每一张提货单可以分批提货,对应若干张出库单。
(三)水泥销售管理系统的目标明确
企业选取水泥销售管理系统时,必须要水泥销售管理系统的目标明确,目的性强,要鉴于客户的需求和对系统的分析。因此,要具备以下特点:
1)使用目前最先进的软件编程,易于维护和管理,延长了生命周期,提高管理效率;
2)实用性强,目的明确,能够达到彻底地改善传统、手工管理的销售方式。同时,新系统具有方便的数据保存、录入、修改、删除等功能,具有良好的人机接口,减少重复输入;
3)使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扩大销售面;
4)是具有较强的安全可靠性,能够保障企业的销售安全。同时,还必须定期备份数据,根据业务分工设置操作权限,具有上机密码及权限设置手段,实现了系统的高可靠性,使企业能够安全、全面地了解水泥销售情况,提高水泥销售管理的效率。同时,水泥销售管理系统必须包括主模板、密码模板、售货模板、提货模板、客户模板以及报表设计器。
(四)定期对系统实施评价
企业在使用水泥销售管理系统时,必须具有管理动态、集成、实时等特点。以便于系统对销售系统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并能够及时、快捷、多层次、全面地管理企业水泥销售,为营销决策与客户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使管理工作流程合理规范,尽可能降低销售成本。通过管理系统自动地采集、处理、分析企业水泥销售数据,杜绝偷盗水泥、篡改数据等损害企业与客户利益的行为。此外,还有利于扩大企业的销售市场,因而通过水泥销售管理系统能够在合同执行与发货过程中提高客户的服务能力与资源的平衡效率,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为企业最终创造经济效益与市场效益提供可靠保障。据报道,企业实验水泥销售管理系统后,在发货管理中多年难以解决的问题,排除了人为因素对企业利益与客户利益的侵害,实现了袋散水泥计量数据自动采集与处理,同时每年为企业减少约大量的水泥损失和成本开支。
三、水泥销售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使得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并将全球的经济、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而,任何一个行业的新产品,新管理模式、新思想和概念都可以立即通过网络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传遍世界,进而为其他企业所应用,从而使得各行业的产业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的管理体系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企业的水泥销售管理也不例外,由于销售是企业实现利润和经营目标的主要手段,因而必须加大对企业销售环节的投入与研究工作,引入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步改变传统的销售管理模式,切实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内外水泥销售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水泥行业销售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与其它产品不同,水泥有着销售批量大、多车次、发货流程严密、发货时间集中、季节性强、受天气影响严重等特点,未来水泥行业销售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1)实现管控一体化应用。水泥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必须向着集管理信息化、生产自动化到管控一体化结合的过程发展,从而实现管控一体化应用俨然是今后水泥销售发展的方向;
(2)信息系统应用广泛。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应用将广泛出现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这就要求企业加大对管理系统研究的投入,以便于今后能够在销售管理中全程采用了先进的信息系统;
(3)优化整体供应链。国际大型水泥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由企业内部应用向企业间协同商务发展,向支持异地的、远程、一体化业务处理的应用系统转变,优化整体供应链,加强对上下游企业的整合。
(二)在电子商务方面,企业内外部的运作模式将发生巨大转变
得益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大大缩短了人们交流与合作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促进了企业内部之间各部门和员工之间沟通方式,乃至强化不同企业与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因此,在水泥企业销售过程中对于企业内部工作和业务流程的控制,企业将会主动地大量采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交流,大大节省了企业的差旅费用,使得企业日常管理业务都能够通过互联网顺利进行。企业在开发销售管理系统时,也要结合互联网平台而进行,扩大客户了解企业的渠道,及时为客户更新销售信息,以便于客户对产品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便于水泥企业对其内部事务的管理与控制,进而提高销售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冰.企业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7)
[2]刘彬,邹士忠.水泥销售发运流程的分析与改进.江苏建材.2008(02)
[3]沈克.浅谈中小型企业销售管理系统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目标.科技创新导报.2010(20)
[4]陈远强,罗林.水泥销售的战略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1(06)
[5]付宁.满足小型商店的销售管理系统研究.中国市场.2010(49)
[6]李瑞兴.利用VB 6.0开发计算机销售管理系统.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6)
篇4:销售管理系统的论文
浅谈企业产品销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企业产品销售管理系统是一种针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进销存环节而开发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实施可以合理控制进销存各个环节,实现管理的高效率、实时性、安全性、科学化、现代化和智能化,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系统运用管理系统理论,针对现有企业销售管理的现状及信息化需求,分析了企业产品的采购、库存、销售等流程。系统采用基于B/S的三层体系结构进行设计,第一层采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第二层采用Tomcat作为Web服务器,以JSP开发Web应用程序,第三层采用Mysql作为数据库服务器,设计实现了企业产品销售管理系统。
关键词: 管理系统; 产品销售; B/S; JSP
一、销售管理系统概述
销售管理系统是将企业的产品进货、销售、库存、账务管理等过程进行电子化和网络化。它能很好的满足各个行业的大多数企业的管理需要,主要分为三个主要环节:进、销、存。企业产品销售管理系统主要是面向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和统计管理的,应用计算机技术,Internet技术,实现企业产品销售和管理流程的信息化。
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产品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采用动态网页设计技术与数据库管理技术相结合,来实现用户登陆、用户验证、员工资料管理、订单信息管理、进货单管理、销xiao单管理、库存管理等功能。在日常管理中,使用本系统对商品的进、销、存 进行管理,用户可以对进货单或销售单进行核对审查,并进行登记;用户要获得进货、销售、库存信息时,可以对进货情况、销售情况、库存情况进行查询。企业产品销售管理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有:基本信息、订单管理、销售管理、进货管理、库存管理、往来管理、综合查询、系统管理模块。
二、系统主要实现功能有
1.该管理系统将对库存产品进行资料管理和统计,对产品的订单、进货单和用户信息进行录入管理和统计;2.该管理软件将根据用户的需要对订单、进货单、销售单、库存单的情况进行查询;3.该管理软件将为用户提供账号管理,以便用户对账号进行管理,具体为添加用户、删除用户、修改用户密码;4.该管理软件提供企业人员管理,能够对企业员工进行分类管理,实现添加新员工或者删除员工,修改基本信息等功能。
三、系统研究设计的目标和需求分析
产品销售企业需要处理大量的供应商和客户信息,还要时刻更新企业所销售的产品信息,不断地添加、修改销售信息。面对各种不同的信息,需要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来保存数据信息,还需要有效的程序结构支持各种数据操作的执行。本课题的工作就是开发一个产品销售信息管理软件。使用JSP技术可以动态生成管理页面,可以使产品的销售和管理变得很轻松。管理员登陆后只需添加或修改相应产品信息元素就可以了,系统将自动生成对应的信息。而使用MySQL 数据库将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量,使系统便于维护和管理。1.技术可行性:开发软件可行性、开发硬件可行性。2.经济可行性。3.操作可行性。
B/S模式简介
B/S模式是一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系统平台模式,它把传统的C/S模式中的服务器部分分解为一个数据服务器和多个应用服务器,从而构成了三层结构的客户端服务器体系。
第1层客户端是用户与整个系统的接口。客户的应用程序精简到一个通用的浏览器软件,如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360等浏览器将HTML代码转换成图文并茂的网页,网页具备一定的交互功能,允许用户在网页提供的申请表上输入信息提交给后第2层的Web服务器,并提出处理请求。
第2层Web服务器将启动相应的进程来响应这一请求,并动态生成一串HTML代码,将嵌入的处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如果客户端提交的请求包括数据的存取,Web服务器还需要与数据库服务器协同完成这一处理工作。
第3层数据库服务器的任务类似于C/S模式,负责协调不同的Web服务器发出的SQL请求。
JSP对数据库的操作
JDBC技术概述
JDBC是Java数据库连接(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技术的简称。提供了访问数据库的API,它由一些Java类和接口组成。JDBC操作不同的数据库仅仅是连接方式上的差异而已,一旦和数据库建立连接,就可以使用JDBC提供的API操作数据库。
系统设计思想
页面模块化
系统把页面中的一些常用部分集成为模块,如页面的头和尾,这样设计的页面如果有重复出现部分,只需要拿现成的模块来组装就可以了。
三层结构
本系统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它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采用三层架构以后,用户界面层通过统一的接口向业务层发送请求,业务层按自己的逻辑规则将请求处理后进行数据库操作,然后将数据库返回的数据封装成类的形式返回给用户层。这样用户界面层甚至可以不知道数据库结构,它只要维护与业务层之间的接口即可。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据库的安全性,同时减低了对用户界面层开发人员的要求,因为它根本不需要进行任何数据库操作。
上面的JavaBean通过返回对象的形式来返回数据,在类的内部可以规定哪些数据可访问,哪些数据是只读,从而通过封装数据达到再一次提高数据安全性的目的。
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在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影响,数据库好比人的大脑的记忆系统,没有了数据库就没有了记忆系统。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一致。
参考文献:
[1] 刘宝林主编.Java程序设计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100
[2] 耿祥义,张跃平编著.JSP实用教程(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0-100
[3] 张新兰主编.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 张海藩编著.软件工程导论[M].第五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00-300
[5] 李兴华,王月清编著. Java Web开发实战经验经典基础篇[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00-400
[6] Adobe公司著. Adobe Dreamweaver CS3中文版经典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社,2008:100-200
[7] 周靖译. MySQL核心编程—高级开发者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00-150
[8] 高荣芳.数据库原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187-218
篇5:销售管理系统的论文
商场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
[摘 要]百货商场销售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企业销售管理水平,实现信息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本文主要对管理系统的分析,功能规划、功能模块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百货商场销售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 现代化
1、引言
本系统是天虹百货商场销售管理系统,一个销售管理系统应该有哪些实体,有供应商、商品、职员。在知道有这些实体后还要明白各实体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联系确定后也需要确定本系统该有哪些模块,在进行系统设计前要好好进行规划。本系统主要有商品进货管理、商品销售管理、员工信息管理、供应商信息管理、商品库存查询和商品销售查询。
系统的模块和数据表都确定后就要跟一起开发的人员进行分工。本人的模块是系统登录和商品进货、销售、退货管理模块。同时系统登录也是本人的任务。分工完成了就正式进入开发,先设计界面。为实现界面的各种功能进行编写代码,代码完成后。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其实对数据库操作、界面设计和代码编写可能是交互进行的。因为是通过代码把数据库里的数据显示在界面上。
2、系统功能结构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天虹百货商场销售管理系统分为6大主要模块,分为员工信息管理、供应商信息管理、进货商品信息管理、销售商品信息管理、退货信息管理、系统维护管理和登录查询系统。登录系统主要完成不同用户的登录操作。员工信息管理主要是对员工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包括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等操作。供应商信息管理模块是对公司供应商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操作。进货、销售、退货信息管理是分别对商品的进货、销售、退货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等操作。商场进销存销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3.1可以清楚的看到本系统主要模块,以及主要模块下包含的一些子模块。对本系统到底有哪些功能也很清楚,该系统包含的信息完不完善基本也可以有个大概的了解。
* 基本档案模块:主要完成系统中员工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以及供应商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功能;
* 进货管理模块:主要对百货商场的进货信息进行管理,以及对商品的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 销售管理模块:主要对商品的销售和退货信息进行管理,如对销售的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 库存管理模块:主要完成对商品的信息统计,产生库存警报,以及对库存商品的查询功能。
*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维护,可以对该系统进行数据的备份和数据的还原。
3、业务流程图
天虹百货商场销售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属于大众化流程,界面友好,操作简单,适用用各类人群的使用,不需要有专业的计算机知识。
天虹百货商场销售管理系统业务流程:首先是登入系统,验证成功便进入系统主窗体,主窗体中存在各个管理系统的各种功能,进入各种功能模块实现对商品信息的管理。
4、数据库设计
根据功能分析得出数据库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以后,就可以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逻辑结构设计打下基础。这些实体包含各种具体信息,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形成数据的流动。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各实体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E-R图表示。E-R图是用来描述某一组织(单位)的概念模型,提供了表示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方法。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实体、属性和关系。实体是指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特;属性指指实体所具有的每一个特性。
天虹百货商场牵扯到诸多商品的物流配送,所以供应商的信息商场必须了解,而每件商品对应不同的供应商,此时必须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供应商信息表,用于存储所有供应商信息。
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只有有权限的人员才能进入到系统当中去,所以在数据库中必须建立一个员工信息表,用于存储管理系统的员工信息。
天虹百货商场对商品的所有进货信息必须有详细的了解,信息必须全面正确真实,这对商场的管理非常重要,所以在数据库中要建立一个进货信息表用于存储进货的详细信息。
商场管理者要时刻了解现有商品的数量,以便及时的补充该货物的数量,让商场的运作更加有效,此时需要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库存信息表用于存储剩余货物的情况。
商场必须对所有商品的销售情况有很详细的了解,什么产品,卖了多少,什么时候卖的等等相关信息,此时需要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商品销售信息表,用于存储所有商品的销售信息。
当顾客对某件商品不满意时,可能会要求退货,同时天虹百货商场经营者也要详细地了解退货信息。此时,需要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商品退货信息表用于存储所有退货信息。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在天虹百货商场销售管理系统分析中,应用需求分析阶段介绍了系统中的一般操作和数据流图的开发,系统功能模块设计阶段介绍了天虹百货商场销售管理系统中的模块,以及模块中的子模块。数据库概念设计阶段介绍了系统中的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实体的组成属性。
参考文献
[1] 唐政,房大伟.C#项目开发全程实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
[2] (美)Karli Watson,Christian Nagel.C#入门经典(第3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
篇6:销售管理系统的论文
企业销售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对一个基于Web的公司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某公司为背景,分析了该公司销售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基于Web的销售管理中心,构建一个完整的销售管理信息平台,使管理决策层能及时获知有价值的客户订货、产品销售以及库存状况,从而在生产销售和管理上做出准确决策。
关键词:销售管理系统;产品销售;系统设计
引言
销售管理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够提供信息以支持组织机构内部的作业、管理、分析和决策职能的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来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的模型及数据库,以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因此,销售管理系统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谁控制的信息越多,谁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越高,谁就更容易在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会有更多的优势。
销售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内容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销售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目前仍有一些小型企业使用传统人工方式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且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据统计,目前美国在财务会计方面90%以上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物资管理中80%~100%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为90%左右;在计算机应用发展较快的国家中,计算机应用于经济管理的占80%以上;用于科技计算的占8%以上;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12%以上。由此可以看出,销售管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在国内,中国企业已进入“新管理时代”。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企业管理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管理”时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期的“混合管理”时代后,从20世纪90代末便进入全面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新管理时代的中国企业管理是面向市场、基于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模式、价值化、系统化、电脑化、国际化和普遍化管理的时代。新管理时代的中国企业管理以建立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整合企业经营,全面强化企业管理,形成企业持久发展的“内功”。越来越多的'质优企业舍得在管理系统上投资这一举动,足以说明这一趋势。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户需求不断趋向多样化、企业间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的今天,要求企业行动必须快捷、灵敏,在管理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人力已经很难完全达到要求,必须借助当代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2、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下面以一家以商品贸易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进行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该公司由十年前一个地区的一家超市发展到了现在的多地区多家连锁超市,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高速现代化发展,该公司也在不断地拓宽自己的销售途径。公司计划继续扩大销售规模和途径,使原先的小规模营业扩展为食品、家电、日用百货、音像制品等多品种经营的大型连锁超市。因此,公司经营种类扩充和规模扩大的现状就需要经营者能够及时查阅和掌握有关超市经营活动的大量数据,帮助公司分析营销情况,及时做出正确决策,便于管理商店内部的财务、人员、库存、销售等情况。
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迫使超市的管理手段发生新的改革。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计算机的运用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广泛渗透。由于计算机的运用能够准确记载和查阅有关超市经营活动的大量数据,帮助超市经营者掌握和分析营销情况,及时做出正确决策,并且有利于商店内部的财务、人员、库存、销售情况等管理,因而大大提高了现代超市的管理水平。目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商店经营到现代超市经营的转变过程中,商店经营者要适应这场转变的需要,并面对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挑战,就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加强对超市现代化经营思想、方法与手段的认识。因此,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销售管理系统,正是公司所迫切需要的。
2、1公司销售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于公司来说,由于公司销售产品数量的不断更新,使各种样式商品的销售期一般只有一两个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公司常常不能及时得到销售终端的详细数据,不了解哪种样式、哪种型号、哪种颜色的产品在哪些销售终端销量较大,因此无法及时合理地安排销售计划和产品调拨,以至于出现虽然某些产品库存数量巨大,但销售商却又一再缺货的窘境,从而在错过了很多销售良机的同时又造成部分型号产品的严重积压。
分析起来其主要原因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 信息传递的低效性。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信息系统。这种原始手工操作的信息系统存在许多缺点:工作效率低、处理速度慢;数据不齐全、不完备;重复劳动,造成数据不一致;难以跟随现代化市场的变化。
(2) 对异地分支机构的监管力度不足。客户和业务数据都分散管理,使分支机构的业务数据与总公司掌握的情况不完全一致,企业领导对分支机构的监管力度不足。同时,管理人员不能随时了解下属的工作情况,不便于监督和管理。
(3) 难以有效地控制恰当的库存量。企业面临诸多重大的库存管理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客户对供货服务变得苛求,期望值越来越高,从而使库存费用急剧增加以满足用户需求。
2、2系统解决方案
2、2、1设计目标
公司要改变以前采用人工管理、效率低且不易管理的现状,就必须要实现各种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以适应信息化的市场要求。公司需要处理大量的客户信息,还要时刻更新公司的产品信息,不断地添加、修改营销信息。面对各种不同的信息,需要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来保存数据信息,还需要有效的程序结构支持各种数据操作的执行,以便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准确地对市场需求量进行预测,及时掌握各地销售和库存情况,及时调配货物,确保按需供货,同时降低库存全面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销售信息和顾客需求等信息,使公司各部门能够互相配合,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和水平。
2、2、2解决方案
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运算速度快、准确无误、数据处理量大,且对数据能进行比较、分类、整理、重排、选择、合并、储存和打印,而且还可以运用现代的销售管理理论和模型对商品的销售进行预测,从而制定长期或短期的销售政策、销售规划及销售目标等诸多优势。计算机在现代化超市中的主要用途,在于处理销售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它可以使超市的一切数据记录和处理工作,在一个一体化的数据处理系统中完成,并可以通过商店各部门的终端机反复使用。
所谓超市销售管理系统,是泛指运用当前最新的经营管理思想、方法与手段去管理超市,而运用计算机管理是建立超市销售管理系统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针对该公司存在的问题,应在超市中建立计算机商品销售管理系统,即由一个计算机主机连接超市各部门的终端机,各自承担一定的工作程序。通过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整合各种销售和市场信息,对公司的生产和销售等工作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和必要的决策支持。使供应商、企业、协力厂商和买方得到更好的协调,如图1所示。
3、用户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主要功能是要满足总公司对各地分公司的销售情况、库存存量控制、应收款总量控制、客户信用等级控制、退货率控制、商品价格管理等几个与销售相关的重要环节来进行管理和决策。
在销售时,售货员取下附在商品上的标签,用光学扫描仪将运用条码卡上的信息通过扫描读出,同步传递给计算机;如商品不具备条码或条码损坏,可用键盘将商品销售卡上的内容用代号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得到输入的信息后,一方面将其记录下来,传递给有关部门;另一方面则作为销售凭据,通过终端机打印出来交给顾客。这样,当商品卖出后,有关销售的信息就通过计算机自动传到有关部门,在瞬间各部门都会掌握商店营销的最新情况,并可以做出一定的反应、预测与决策。
在进货时,进货部门就将有关商品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输入计算机并由有关部门确定价格,制作通用条码卡(通用条码由不同宽度和长度的墨线组成,表示该商品的一切主要信息),或者直接将有关内容打印在卡上。这些内容包括:①商品的项目名称、式样、尺寸、颜色;②商品进入商店的时间;③制造商家;④销售价格;⑤分类销售的部门或人员等。再运用条码卡或商品销售卡作为标签附在商品上,系统数据流图如图2所示。
销售决策部门得到有关信息后,可以根据当前的销售情况,并结合生产商、批发商、经济学家、银行、会计部门等提供的情况,利用计算机预测今后的销售量,从而制定长期或短期的销售政策、销售规划及销售目标。利用计算机建立商品销售管理系统,还可以根据预先测定的商品存货的低点,在商品销售数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后,自动下达补充商品的指令。会计和统计部门则通过计算机随时掌握最新情况,大大减化了工作,提高了经营效率,同时精干人员,节约费用,降低了销售成本。
此外,建立计算机商品销售管理系统还可以用来进行超市其它方面的管理工作,如管理劳动人事和财务核算;还可以做信函广告,即根据收集的顾客资料,向某一特定阶层的顾客发出特殊销售宣传的信函。如果超市的计算机与供应商、客户的计算机连网,那么利用电子邮件就能迅速准确地开展有关业务。
根据对公司的销售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可以将该公司销售管理系统的用户功能需求描述如下:
3、1管理员功能需求
管理员登录并通过身份验证后,可以通过添加新用户、修改用户权限、删除用户信息来实现对员工信息资料的管理。管理员还可以查询销售记录、进货记录,并且可对记录作适当的添加、删除、修改等工作。除此之外,管理员还拥有对商品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的权利。总之,管理员有销售人员、库管人员和一般人员的所有权限,管理人员用例如图3所示。
3、2销售人员功能需求
销售人员可登录界面并通过身份验证,在销售时,取下附在商品上的标签,用光学扫描仪将运用条码卡上的信息通过扫描读出。出于工作的需要销售人员可以在顾客拒绝购买某种商品时删除或修改此项商品的购物纪录,并同步传递给计算机。这样,当商品卖出后,有关销售的信息就通过计算机自动传到相关部门,销售人员用例如图4所示。
3、3库管人员功能需求
库管人员可登录界面并通过身份验证,在进货时将有关商品的主要内容(商品的名称、式样、尺寸、颜色,以及进入商店的时间等)输入计算机。根据管理者的需要,库管人员还可以对仓库已有的商品作添加、删除、修改、查询进货记录等操作,库管人员用例如图5所示。
3.4一般人员功能需求
出于对本系统的安全性考虑,对于一般人员(即客户)只可登陆商品信息界面。该界面提供的商品信息查询功能,可以方便客户随时随地地了解M公司各个连锁超市所经营的各类商品的名称、价格、折扣、出厂日期等最新销售咨询,一般人员用例如图6所示。
4、结语
本文以一家以商品贸易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对该公司的销售管理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在对公司的背景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销售管理的基本功能和业务流程,并针对商品信息管理、销售、库存3个主要业务进行了分析与设计,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甘仞初.信息系统开发[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李云山.JSP企业管理系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徐罕,吴玉新.网站Asp后台解决方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篇7:运动会管理系统专业的高分论文
景德镇陶瓷学院
理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题目:基于Web的高校运动会管理系统
——新闻发布、管理员管理及成绩管理子系统
学 号:
姓 名:
院 (系):
专 业:
完成日期:
指导老师:
200410620118 方俊新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2008.6.5 李步升
分类号 学校代码: UDC 密级 学 号:
景德镇陶瓷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基于Web的高校运动会管理系统
——新闻通知、管理员管理及成绩管理子系统
方俊新
指导老师 李步升 讲 师 景德镇陶瓷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申请学位级别 学士 专业名称 信息与计算科学
论文提交日期 6月12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6月16日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景德镇陶瓷学院
答辩委员会主席: 柳炳祥
论文评阅人:
2008年6月12日
摘 要
随着Internet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不断的普及,针对一些高校计算机在运动会中的使用和发展比较落后的现状。开发一款完全基于B/S模式的网络运动会管理系统很必要。本系统采用JSP+Servlet+JavaBean技术,使用MVC模式。目前市场有许多是采用B/S与C/S混合模式,而本系统将采用Ajax技术取代C/S模式部分;在本系统中我将主要设计新闻通知管理、管理员管理与成绩管理(成绩管理主要是对成绩录入、排名录入、成绩汇总、团体总分计算以及运动员Excel表单生成等功能);对成绩管理数据输入采用Ajax,用正则表达式过滤数据,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以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
本系统的开发将用Dreamweaver与Eclipse插件Myeclipse的组合,用Dreamweaver作为界面设计,Myeclipse进行后台开发编程。
关键词:高校运动会管理系统 Ajax JSP MVC 成绩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argeted at the University Games in computer use and development of backward status. Developing an entirely based on B/S of the Game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is necessary. The system uses JSP +Servlet+avaBean technology, the use of MVC model. Many of the market by B/S and C/S mixed mode, the system will be used Ajax technology to replace the C/S Mode part. In the system I design News, administrator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results Management is the achievements recorded, ranked entry, summary results, groups and the total calculation of athletes form generation features such as Excel),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data input by Ajax technology, with a regular expression filtering data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data input. Compared to the current use of a wide range of SQL Server 2000 as a databas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ystem will be used Dreamweaver and Eclipse plug-in Myeclipse. Combination with Dreamweaver as an interface design, Myeclip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gramming background.
Keywords:University Games Management System Ajax JSP MVC
Performance management
景德镇陶瓷学院理学学士学位论文 目 录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问题定义 .............................................................................................................. 1
1.1项目开发背景 ...................................................................................................... 1
1.2课题名称及问题描述 .......................................................................................... 1
1.2.1课题名称 ................................................................................................... 1
1.2.2问题描述 ................................................................................................... 1
第二章 可行性研究 .......................................................................................................... 4
2.1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 4
2.2系统流程图 .......................................................................................................... 4
2.3技术可行性分析 .................................................................................................. 5
2.3.1相关技术与开发工具概述 ....................................................................... 5
2.3.2关键技术及其原理 ................................................................................... 6
2.3.3技术可行性分析 ....................................................................................... 8
2.4经济可行性分析 .................................................................................................. 8
2.5操作可行性分析 .................................................................................................. 9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 10
3.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10
3.2数据字典 ............................................................................................................ 11
3.3实体-联系图 ...................................................................................................... 12
3.4数据库关系模式 ................................................................................................ 16
3.5数据库基本表 .................................................................................................... 17
3.6数据库关系图 .................................................................................................... 20
3.7软件开发及运行环境要求 ................................................................................ 21
3.7.1软件开发环境要求 ................................................................................. 21
3.7.2软件运行环境需求 ................................................................................. 21
3.7.3配置Web站点 ......................................................................................... 22
第四章 总体设计 ............................................................................................................ 23
4.1后台页面框架设计 ............................................................................................ 23
4.2系统后台总体结构图 ........................................................................................ 24
4.3子系统模块结构图 ............................................................................................ 24
4.3.1模块设计 ................................................................................................. 24
4.3.2子系统及模块结构图 ............................................................................. 25
篇8:运动会管理系统专业的高分论文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摘要
当前,体育事业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做好体育工作,是培养人才的前提和基础,而培养合格的现代人才,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为了将人从传统运动会管理方式中彻底的解脱出来,提高效率,减轻工作人员以往繁忙的工作,减小出错的概率,使体育工作得以及时顺利的完成。开发运动会管理系统意义重大,整个系统从符合操作简便、灵活、实用、安全的要求出发,完成体育项目信息、运动员管理的全过程,包括运动员基本信息,成绩管理,用户管理,相关信息查询,系统帮助等等。经过系统检测,本文所设计的运动会管理系统可以基本满足高校的运动会管理方面的需要。论文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开发背景,所要完成的功能和开发的过程。重点的说明了系统设计的重点、设计思想、难点技术和解决方案。
关键字:运动会管理系统 运动员 数据库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sports undertakings in China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 Sports, is to train high-level personnel of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High-level training of qualified personnel, is inseparable from scientific management. To Games results from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approach and thorough freed, improve efficiency, reduce staff before the busy work, reducing the probability of error, so that the sports work in a timely manner to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Game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ed significant, the entire system from the simple, user-friendly, flexible, practical and security requirements of the complete sport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athletes, including athletes basic inform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user management, relevant Information, the system has helped, and so on. After that the actual use, the paper designed by the Games management system to meet the various achievements of the University Games management needs. The main thesis on the subject of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o be completed by the fun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Note the focus of the focus of system design, design ideas, technologies and solutions difficult.
Keyword: Game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Athletes, database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前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国家已经在积极稳步发展体育教育,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体系,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这样我们国家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必定在不断增多。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展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运动会管理不能够再像以前那样用纪录本登录学生的信息,这样管理起来,不但需要大量的人手、大量的时间,而且在准确性、高效性、方便性方面不能够做到满意。电脑的普及,校园网建设成熟为学校学生管理带来改革的可行性。为了方便管理,开发运动会管理系统是势在必行的事。
学校运动会不仅仅是一次体育运动会,更应该让它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学生体育运动会,也应该使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如何通过学生体育运动会的开展,满足学生真正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中受益,以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还有许许多多的课题值得大家探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运动会将越来越显示其价值,发挥其作用。
目录
摘要 ........................................................................................................................................................... 1 Abstract ................................................................................................................................................... 2 前言 ........................................................................................................................................................... 3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1.项目规划和需求分析 ......................................................................................................................... 4
1.1 开发背景 ................................................................................................................................. 4 1.2 可行性分析 ............................................................................................................................. 5 1.3 组织结构 ................................................................................................................................. 5 1.4 需求分析 ................................................................................................................................. 6 2.系统分析 ............................................................................................................................................. 8
2.1 系统安全分析 ......................................................................................................................... 8 2.2 业务流程图(Transaction Flow Diagram,TFD) ........................................................... 8 2.3 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DFD) ......................................................................... 9 2.4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 ................................................................................... 9 3.系统设计 ........................................................................................................................................... 12
3.1 系统功能设计 ....................................................................................................................... 12 3.2 数据库设计 ........................................................................................................................... 12
3.2.1 概念结构设计 ......................................................................................................... 12 3.2.2 逻辑结构设计 ......................................................................................................... 14 3.2.3 物理结构设计 ......................................................................................................... 15 3.2.4 数据库连接 ............................................................................................................. 16 3.3 代码设计 ............................................................................................................................... 16 3.4 界面设计 ............................................................................................................................... 17
3.4.1用户登陆界面 .......................................................................................................... 17 3.4.2运行主界面 .............................................................................................................. 17
4.系统实施 ........................................................................................................................................... 19
4.1 开发工具的选择 ................................................................................................................... 19
4.1.1 前端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 ..................................................................................... 19 4.1.2 数据库的选择 ......................................................................................................... 20 4.2 系统运行界面及代码 ........................................................................................................... 20
4.2.1运动员信息添加 ...................................................................................................... 20 4.2.2运动员基本信息修改 .............................................................................................. 22 4.2.3运动员基本信息的删除 .......................................................................................... 25 4.2.4运动会信息查询 ...................................................................................................... 26 4.3 系统测试 ............................................................................................................................... 46
4.2.1 菜单项测试 ............................................................................................................. 46 4.2.2 数据跟踪 ................................................................................................................. 46 4.2.3 综合测试 ................................................................................................................. 46
5.系统运行与维护 ............................................................................................................................... 46
5.1 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 ........................................................................................................... 46 5.2 系统运行的软件环境 ........................................................................................................... 46 5.3 系统操作流程 ....................................................................................................................... 47 5.4 系统维护 ............................................................................................................................... 50 总结 ......................................................................................................................................................... 51 致谢 ......................................................................................................................................................... 52 参考文献 ................................................................................................................................................. 53 附录(中英文翻译) ................................................................................................................................. 54
1.项目规划和需求分析
1.1 开发背景
科技进步将人类带到了信息时代,计算机已成为各行各业在业务处理与管理工作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并对各行业的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除了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代替人工作业,从而减少人员工作量,减轻工作负担,减少工作中因人为原因而产生的错误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外,更重要的是能建立准确畅通、简便的信息流通渠道,为工作提供所需要的准确、即时的信息以帮助做出正确而及时的选择与决定,从而带来了巨大的可见或不可见的利益与效益。
随着信息时代来临,信息处理的利器——计算机应用于学校的体育管理,为学校的现代化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动力和机遇,为学校体育管理领域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无限潜力。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学校体育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给学校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加快学校系统的信息化步伐,提高学校的业务水平,建设和完善学校信息系已变得十分必要。与市场经济接轨的过程中,每个学校都面临着强化内部管理、树立学校形象,进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艰巨任务。在学校的体育管理过程中应用计算机系统,可随时进行经济核算,展开成本效益分析,使学校经营决策科学化;借据计算机数据处理严密可靠的特有机制,在改善学校人、财、物管理,降低学校财务人员工作强度,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创造学校良好信誉等诸多方面,运动会管理系统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助手和工具。
由于高校近年来不断扩招,学生数量初具规模,教师的任务越来越重了,人工书写数据已经不能够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而且非常容易出错,从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的高效性,一个利用计算机来实现数据处理的系统将必然诞生——运动会管理系统。
1.2 可行性分析
该系统的设计从可行性上分析,尽管该系统功能不完善,但对学校运动会的工作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建立了学校的内部网络,但运动会管理却还是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没有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从技术可行上分析,根据两年来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决定开发一个完善的专用于运动会管理系统的软件,经过认真分析,认为该系统的设计并不十分复杂,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该系统的开发。从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制度等方面来看,该软件系统可行;而且学校的工作人员的都对电脑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网络知识,操作本系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1.3 组织结构
从高校运动会组织部门分工角度来看,主要从运动员(只参考学生)管理的角度分析,运动会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篇9:运动会管理系统专业的高分论文
华东交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
专 业: 姓 名: 指导教师:
术
班 级: 学 号: 完成日期:
2010-5-4
理工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书
注:答辩小组根据评阅人的评阅签署意见、初步评定成绩,交答辩委员会审定,盖学院公章。 “等级”用优、良、中、及、不及五级制(可按学院制定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办法评定最后成绩)。
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管理上越来越深入而广泛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在技术上已逐步成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任何一个单位要生存要发展,要高效率地把内部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就必须建立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本文介绍了在Microsoft Visual C++ 6.0环境下采用“自上而下地总体规划,自下而上地应用开发”的策略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通过分析某一校运会管理系统的不足,创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计算机管理学校运动会的方案。文章介绍了学校运动会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部分,包括可行性分析、业务流程分析等;系统设计部分主要介绍了系统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及代码设计;系统实现部分说明了几个主要模块的算法,本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比较实用。 关键字:
管理信息系统 学生管理 Microsoft Visual C++ 6.0应用
University Games Management System
Abstract:
With more and mo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anagement and extensive application,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matured.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an evolving new discipline,Any one unit to survive is to develop and efficiently to organically organize internal activities, it must be established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o adapt to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icrosoft Visual C + + 6.0 environment, a “master plan from top to bottom, bottom-u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he strategy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anagement system by analyzing the deficiencies of a sports meeting, create a set of effective computer management school sports program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chool spor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parts, including feasibility analysis, business process analysis; system design part of the system functions mainly introduced the design and database design and code design; system implementation part describes the algorithm several components , The system interface is more friendly, more simple, more practical. Key W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Microsoft Visual C++ 6.0
Student Manag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篇10:运动会管理系统专业的高分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武夷学院运动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院 系 :
专 业: 年级(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完成日期:
摘 要
运动会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为我校运动会运动会组织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方法,系统的对运动会进行合理的安排与管理,实现无纸化工作,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本论文首先使用了Visual Basic作为开发工具和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然后再介绍了开发背景,最后通过截图和表格来说明该系统的开发与操作。设计充分利用Visual Basic以及Access数据库易于使用和快速开发的特性,提高了编程效率和可靠性。同时对系统的开发原理、系统的功能特点和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在对运动会管理体系进行充分分析和系统论证的基础上开发。它不但能完成运动会管理中的基本操作,而且具有程序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运行可靠、保密性强等特点。 关键词: VB;运动会管理系统;Access
Abstract
The sports meeting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track and field is a typ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t makes games management simple and convenient for organizer to arrange and manage the games with reason. It makes no-paper work possible, and save a lot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This paper use “Visual Basic” as the development tool and “Access 2003” as the background data base first, then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of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ing and operating of the system through photographs and charts. Design the characteristic fully utilizing VISUAL BASIC and ACCESS database to be apt to use and develop fast to improve programming efficiency and dependability .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system principle, the system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and the planning design are introduced. it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ufficient analysis and the systemic argumentation of the games management system. It not only can complete the general operation of games management, but also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rogrammer reasonable, operating simply, running reliably and excellent secrecy.
Keywords:Visual Basic;Sports management system;Access
目 录
引 言 ........................................................................................................................................................ 1
1 需求分析 ......................................................................................................................................... 2 2 总体设计 ........................................................................................................................................... 5
2.1 软件的.特点 ............................................................................................................................. 5
2.2 系统功能模块......................................................................................................................... 5
2.3. 功能分解 ................................................................................................................................ 7
2.3.1 总体功能分解 ............................................................................................................. 7
2.3.2 具体功能分解 ............................................................................................................. 7
2.4 设计软件结构......................................................................................................................... 9 3 详细设计 ......................................................................................................................................... 10
3.1 前期编排模块....................................................................................................................... 10
3.1.1定义比赛项目 ............................................................................................................ 10
3.1.2 设置工作岗位 ........................................................................................................... 11
3.1.3 录入工作人员 ........................................................................................................... 11
3.1.4 运动员报名 ................................................................................................................ 11
3.1.5 录入纪录成绩 ........................................................................................................... 12
3.1.6 生成秩序册 ................................................................................................................ 12
3.1.7 查看秩序册 ................................................................................................................ 12
3.2.1 径赛成绩录入与输出.............................................................................................. 13
3.2.2 田赛成绩录入与输出.............................................................................................. 13
3.2.3 全能成绩录入与输出.............................................................................................. 14
3.3 查询输出模块....................................................................................................................... 14
3.3.1 运动员成绩 ................................................................................................................ 14
3.3.2 项目成绩 .................................................................................................................... 14
3.3.3 代表队查询 ................................................................................................................ 15
3.3.4 总分表 ......................................................................................................................... 15
3.3.5 项目得分表 ................................................................................................................ 16
3.3.6 成绩名次表查询 ....................................................................................................... 16
3.3.7 成绩汇册 .................................................................................................................... 17
3.4 系统工具 ................................................................................................................................ 17
3.4.1 运动会数据备份和恢复 ......................................................................................... 17
3.4.2 系统数据表浏览 ....................................................................................................... 17
3.4.3 用户管理 .................................................................................................................... 17 4 数据库设计 .................................................................................................................................... 18
4.1 数据库表创建....................................................................................................................... 18 5 界面设计及编码 ........................................................................................................................... 19
5.1登陆界面 ................................................................................................................................. 19
5.2主界面 ..................................................................................................................................... 20
5.3 前期编排 ................................................................................................................................ 21
5.4 比赛管理 ........................................................................................................................ 23
5.5 查询输出 ................................................................................................................................ 26
5.6 系统工具 ................................................................................................................................ 27
6 结论 ................................................................................................................................................... 28 谢辞 ......................................................................................................................................................... 30 参考文献 ............................................................................................................................................... 31
篇11:多媒体管理系统论文
多媒体管理系统论文
摘 要: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技术融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借助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可实现计算机的全球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咨询服务、图书、教育、通信、军事、金融、医疗等诸多行业,并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面貌。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运用、信息传递
一、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媒体即媒介、媒质,是信息的载体。在计算机领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另一种是指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像和图形。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介是指后者。 多媒体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多媒体的本质不仅是信息的集成,也是设备的集成和软件的集成。通过逻辑连接形成有机整体,又可实现交互控制。可以说集成和交互是多媒体的精髓。
二、多媒体的发展
众所周知,早期的计算机仅处理数值或文字信息,其输入和输出信息只能以“文本”的形式出现。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图形用户界面,使计算机可用图形来参与人-机交互,从此令用户界面面目一新。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逐步成熟,先后发布了MPC 1.0,MPC2.0,MPC3.0等多媒体个人计算机技术规范,推动了多媒体计算机的性能不断提高。
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不限于多www.wenku1.com媒体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从VCD光盘的播放到电子出版物的制作,从多媒体万维网到电视会议的运行,处处都包含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当代计算机应用中最热门的两个主题。
多媒体技术不仅集成了多媒体,而且集成可多种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视技术和其他音像处理技术。通过在一个文件中把来自多个通道的信息同一获取,组织,存储和合成,使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能在播放时同步的作用于我们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从而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多媒体系统中,声音和活动着的视频图像都是与时间轴密切相关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多媒体系统已经具备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实时处理的能力。可视电话,电视会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使千里之外的人物与场景犹如近在咫尺,可面对面地实现对话。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性之一。传统电视中也包含了多媒体的信息,但它缺乏交互性,用户只能被动的收看。在多媒体系统中,用户借助交互活动可控制信息的传播,甚至参与信息的组织过程,使之能够对感兴趣的画面或内容进行记录或者专门的研究。
我们知道,多媒体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的,而计算机只能识别“0”,“1”这两种二进制数据。因此在多媒体系统中,所有的多媒体信息都是用数字信号表示。与传统电视使用的模拟信号相比,数字信号不仅易于进行加密,压缩等数值运算,因而可提高信息的安全与处理速度;而且由于它只有“0”,“1”这两种状态,所以抗干扰能力强,在信号存储和复制中能够达到更高的保真度,尤其是用于远程距离的无失真传输。
多媒体技术的无限发展需要计算机硬件的支持,早期的PC只能处理文本和数字,借助键盘和显示器用文本媒体进行人-机交互。多媒体个人计算机(MPC)的诞生,使计算机能够集声音,文,图,像的处理于一身,同时把人-机交互扩充到声音和图像等媒体。所谓多媒体个人电脑(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 MPC)就是具有了多媒体处理功能的个人计算机,它的硬件结构与一般所用的个人机并无太大的差别,只不过是多了一些软硬件配置而已。一般用户如果要拥有MPC大概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够买具有多媒体功能的PC机;二是在基本的PC机上增加多媒体套件而构成MPC 。其实,现在最近用户所购买的个人电脑绝大多都具有了多媒体应用功能。
三、多媒体的组成
一般的多媒体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的内容组成:多媒体硬件系统、多媒体操作系统、媒体处理系统工具和用户应用软件。
(1)多媒体硬件系统: 包括计算机硬件、声音/视频处理器、多种媒体输入/输出设备及信号转换装置、通信传输设备及接口装置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多媒体技术标准而研制生成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芯片、光盘驱动器等
(2)多媒体操作系统: 也称为多媒体核心系统(Multimedia kernel system),具有实时任务调度、多媒体数据转换和同步控制对多媒体设备的驱动和控制,以及图形用户界面管理等。
(3)媒体处理系统工具:或称为多媒体系统开发工具软件,是多媒体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4)用户应用软件:根据多媒体系统终端用户要求而定制的应用软件或面向某一领域的用户应用软件系统,它是面向大规模用户的系统产品。
一般来说,多媒体个人计算机(MPC)的基本硬件结构可以归纳为七部分: ① 至少一个功能强大、速度快的中央处理器(CPU);
② 可管理、控制各种接口与设备的配置;
③ 具有一定容量(尽可能大)的存储空间;
④ 高分辨率显示接口与设备;
⑤ 可处理音响的接口与设备;
⑥ 可处理图像的接口设备;
⑦ 可存放大量数据的配置等;
这样提供的配置是最基本MPC的硬件基础,它们构成MPC的主机。除此以外,MPC能扩充的配置还可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光盘驱动器:包括可重写光盘驱动器(CD-R)、WORM光盘驱动器和CD-ROM驱动器。其中CD-ROM驱动器为MPC带来了价格便宜的650M存储设备,存有图形、动画、图像、声音、文本、数字音频、程序等资源的CD-ROM早已广泛使用,因此现在光驱对广大用户来说已经是必须配置的了。
音频卡:又称声卡,声卡用处理音频信息。它可以把话筒、唱机(包括激光唱机)、录音机、电子乐器等输入的声音信息进行模数转换、压缩处理,也可以把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化的声音信号通过还原(解压缩)、数模转换后用扬声器放出或记录下来。声卡和多媒体计算机中所处理的数字化声音信息通常有多种
不同的采样频率和量化精度可以选择,以适应不同应用场合的质量要求。采样频率越高,量化位数越多,质量越高。
图形加速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表现需要分辨率高,而且同屏显示色彩丰富的显示卡的支持,同时还要求具有Windows的显示驱动程序,并在Windows下的像素运算速度要快。所以现在带有图形用户接口GUI加速器的局部总线显示适配器使得Windows的显示速度大大加快。
视频卡:可细分为视频捕捉卡、视频处理卡、视频播放卡以及TV编码器等专用卡,其功能是连接摄像机、VCR影碟机、TV等设备,以便获取、处理和表现各种动画和数字化视频媒体。
扫描卡:它是用来连接各种图形扫描仪的,是常用的静态照片、文字、工程图输入设备。
打印机接口:用来连接各种打印机,包括普通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彩色打印机等,打印机现在已经是最常用的多媒体输出设备之一了。
交互控制接口:它是用来连接触摸屏、鼠标、光笔等人机交互设备的,这些设备将大大方便用户对MPC的使用。
网络接口:是实现多媒体通信的重要MPC扩充部件。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就需要专门的多媒体外部设备将数据量庞大的多媒体信息传送出去或接收进来,通过网络接口相接的设备包括视频电话机、传真机、LAN和ISDN等
四、多媒体的运用领域
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于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通信、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近期以来,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对学术科技期刊进行编辑加工、行政管理和发行宣传,也成为一种显著的趋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引发传统编辑手段的全面变革。传统编辑方法与手段同多媒体技术结合后,将给未来学术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带来全新的变化。
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的结合,使期刊出版工作过程和学术科研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地点、国界、环境等影响,这将有利于提高世界信息的流通速度,促进远隔重洋的各民族文化科技的及时交流。多媒体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功能,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要素结合起来,
这一结合也成为学术期刊编辑、发行的一种全新形式,给受众以全方位的、多维的信息,光纤通道将电视网、电话网、计算机网三网合一,使三大传统媒介开始走向高度的综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像的优势,有利于全面提高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效率和刊物质量,促进电脑多媒体编辑技术的有的放矢地发展,并为今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繁荣打下良好基础。
多媒体编辑要处理大量的3D图形、数字音频和视频信息, 还有从Web网络传来的高带宽信息。加速图形端口(AGP)即将大量投入应用,这是一种用来连接CPU和图形加速器、比PCI更快的总线,AGP 同时还提供图形适配器与系统内存之间的连接,有了这种连接,在3D应用程序中就可以将大量的纹理贴图保存在系统内存中。近期出版的一些专业电子排版系统,已集文字处理与图形图像处理功能于一身。不仅大大降低了此前许多排版软件在文稿中植入特定图像时的繁琐操作和不便,而且可以利用软件提供的多种绘图、制图功能,使非美工专业人员也能方便地制作出具有专业水准的图形图像,并通过手写板或扫描仪顺利实现图文混排。使数学、化学、物理等科学公式的排版简便规范,同时提供各种流程图、电子电路以及各类图库。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上的运用,标志着教学媒体质的飞跃。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将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由于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是人脑思维活动的模拟,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把握,因此,其在教学上的运用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符合现代化教学规律的要求。多媒体技术是信息领域的又一次革命,在教学上,它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
多媒体教学可产生优良的视听效果。因为人的视觉、听觉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获得的信息也最大。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其特有的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没有注意,感知就不会产生强烈观察力。而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形成起来的,离开了感知也就没有了观察。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人入胜,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注意的品质,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多媒体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难题无须多讲,“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系统将为人类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服务。可视电话可使单身在外的游子通过电视传真,身临其境地参加新年的家庭聚会,也可以让分布在各地的工作人员讲座设计方案,交流经验。实际上,多媒体系统现代商业、通信、艺术等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正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描绘着一个绚丽多彩的划时代的多媒体世界。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逐步走向成熟阶段。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一些原来分开独立的领域,正走向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并逐步统一起来。至今,多媒体的应用也已经步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将会进一步推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曾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探讨[J].宁波广播电视学报. 2006.4(4):100-102.
[2]黄春雷,浅谈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6.21(9):25-26.
[3]林福宗,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8:10-25.
[4]鄂大伟,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3-34.
[5]许华虎,多媒体技术应用(第四版).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6]邓寿鹏:《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与我们的思考》《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4年
[多媒体管理系统论文]
篇12:仓库管理系统论文
仓库管理系统论文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仓库库存管理,依赖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已然满足不了当前的工作需要。基于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东南大学开发了一套库房管理系统,通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的完善,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系统;仓库;库存管理
一、前言
电脑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辅助企(事)业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决策的信息系统,其任务是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和输出等处理,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时所需的信息(或数据)。信息处理(或称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是“用正确的程序,正确的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据”。对数据的要求是准确、及时和适用。在现代化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从原材料的投入开始,经过一道道生产工序,直至最后制成产品,就是物质不断改变其形态的过程,称物流过程。物流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伴随产生大量的反映物质状态和特征的信息(或数据),这些数据对企(事)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又有着重大的影响。反映在仓库库存管理方面的数据,则为一个公司的经营决策和活动、生产计划、成本分析以及产品质量跟踪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本人工作的单位是一个管理多品种、多物品、对全校教师、员工服务的单位。每年的进出库存达30万。品种之多、数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全凭几个工作人员手工操作,不光费时费力,而且准确程度不高。基于此,本学校开发了一套库房管理系统,通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的完善,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以下就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具体操作做一简要概述。
二、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本管理系统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录入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打印系统。录入系统录入原始的数据,然后经由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计算、索引、归类等处理,最后可以方便地在查询系统里查询或在打印系统里打印各类报表。
(一)录入系统
可选择入库单录入、发票单录入、领用单位录入。具体的录入程序如下:入库单录入:每次把购物的清单和物品在送货人和库房管理人员核对无误后,按物品的品种、数量、入库日期分类录入计算机系统,形成一个入库的数据库,为以后的查询提供便利的服务。发票单入库:在没有入库单的情况下,可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库房所需的物品,在采购人员和库房管理人员核对物品无误后,安照入库单录入程序录入。打印出来的入库单据和发票交给会计做财务上的处理。另:如物品有保质期,一定要看清楚保质期的时间,避免给教学、科研、后勤的服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领用单位录入:领用单位在领取物品的时候,需要开据领料单。单据上要盖上单位的公章、负责人签字、经办人签字、科研经费、办公经费、教学材料费等。手续齐备后,分类录入计算机系统里,系统会打印出领用物品的清单,包括:领用单位、物品的名称、数量、单价、总价、日期及经费来源等,为以后做数据处理做好准备。
(二)数据处理系统
该系统分为数据索引、数据备份两部分。数据索引:此项功能主要供电脑程序管理员修改程序或数据库后使用,此处不赘述。数据备份:仓库每天进出数输入完毕后,一定要进行数据备份,将数据拷贝到U盘或其他地方,以防由于人为错误、电脑故障、病毒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数据丢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查询系统
可按时间、品种、单据号码、浏览来查询、修改或删除入库单、出库单等。入库查询:可查询任何一天的入库物品,包括入库时间、物品名称、规格、价格、采购单位、库存数量等,可对任何一入库进行修改或删除。出库查询:可查询任何一天的出库物品,包括出库时间、物品名称、规格、价格、数量、领用单位、经费来源等,可对任何一出库进行修改或删除。库存查询:可查询现有的库存数量、总金额、物品明细等。但不能进行库存修改或删除。
(四)打印系统
可打印进库报表、出库报表、退货报表、修改报表、月报表、库存明细表、财务报表等。进库报表:按供货单位、发票号码、入库单号、时间打印进库报表。出库报表:按领用单位、经费来源、时间打印出库报表。退货报表:按供货单位、入库单号或发票号、时间打印退货报表。修改报表:按修改的日期、修改单号、领用单位、时间打印修改报表。月报表:按月统计出进货数量、出库数量、经费来源打印月报表。库存明细表:随时可以统计现有的库存总数量、总金额。包括每个物品的单价、总价及数量打印库存明细报表。财务报表:按经费来源、领用单位、利润报表等打印财务报表。
三、总结
综上所述,该系统功能多且操作方便。在仓库管理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错误、遗漏,保证了进出仓库数量的可靠性,节省了人力,降低了成本,重要的是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库存信息,为全校的科研、教学、后勤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物资供应和实现合理库存提供了依据。这套系统的成功开发,更使我们感到了电脑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化企(事)业管理地发展趋势,必将极大地提高现代化企(事)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天新.管理信息系统发展[J].现代情报,2007,(06):224-225.
[2]崔季尧.库存管理系统[J].数据库技术,2010,(11):108-109.
[3]陈芳.企业库存管理及策略分析[J].经济管理,2009,(03):71-72.
[4]程平,徐云云.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企业库存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05,(06):134-136
[5]夏立玲,基于Intranet的分布式库存管理及库存优化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3,(03):47-50.
篇13: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
题目:试分析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文化的收集和整理越来越重要,图书馆的学习氛围浓厚、环境较为安静,且知识储量很大,因此成为人们学习和读书首先考虑的地方。当前,我国图书馆的数量增长越来越快,在地区的分布已经非常普遍,各大高校都有一所以上的图书馆,市区县区等地方也分布较密集,对当地的文化发展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由于图书馆数量的增多,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也越来越重要,作者在此文中根据所调查的图书馆现状,找出了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发展趋试。
关键词:管理系统 图书馆 发展趋势
1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目前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1.1图书馆的资源相对独立,没有整合
目前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的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图书馆也在发展数字资源,甚至成为很多图书馆重点发展的资源,但是在一些图书馆在发展数字资源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实体书的发展,这对于图书馆来说是得不偿失的。还有一些图书馆与之相反,只注重对实体书的收入而忽略了数据资源的发展,使得图书馆与信息化的脚步脱节。对于当前的图书馆来说,既要重视对实体书的收藏,也要兼顾数字资源的发展,要将二者相互结合,不能使其独立发展,实体书的内容丰富,数据资源更加方便快捷,二者各有优势,共同组成了图书馆的整体资源。目前许多图书馆的实体书与数字资源相对独立,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将二者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2图书馆的管理内容不够全面,管理核心不明确
当前,我国的很多图书馆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图书资源与文献上面,在读者借阅图书时,只是在读者信息、归还日期等方面做了管理。但是,这些管理内容太过片面,无法有效地合理地管理整个图书馆的所有资源。当前科技进步,一些图书馆也有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然而目前的管理系统却无法满足对新型功能的管理,这对一些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要想全面的管理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必须加入对数字图书馆、电子文档、财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
此外,当前大多图书馆的管理服务中心是书籍文献而不是读者,这与图书馆的发展理念不相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因此,管理系统也应该为广大读者服务,读者在借阅图书使,信息交流是单一的,图书馆无法及时获得读者的借书体验,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使用图书馆,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应该加入用户评价、节约反馈等功能,使读者能够及时地对图书馆的整体服务作出评价,以便于图书馆及时获取用户信息,增加读者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
2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试
2.1增强图书馆内部工作的相互协作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图书馆虽然已经建立了管理系统,但是管理系统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比如说图书馆内部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造成了信息无法整合、资源浪费的情况,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相互合作、共同管理,这样就可以使得信息共享、资源共享,避免了图书馆资源的浪费。读者不仅可以获得本图书馆的所有信息,还可以获得其他图书馆的信息,给读者带来了更好的体验,图书馆之间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学习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与反思,避免了同样的问题再犯,也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促进了各个图书书馆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2.2管理系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多样化
随着图书馆所服务的人群越来越多,人们对于图书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功能一定会更加多样化。
例如,一些图书馆的设备可能会增加读者对书籍的评论功能、提前预约已经借阅出去的图书、查看借阅书籍的大致内容等,这些多样化的功能能够更好的为读者服务,给于读者更好的借书体验,使读者在使用图书馆使更加方便快捷。
2.3增加图书馆的数据管理系统
很多图书馆在调查读者信息与读书反馈时所使用的方法还比较传统,比如问卷调查,随机抽样等,这些调查方式不仅损耗人力,而且效率较低,最终得到的数据也不够全面客观。未来的图书馆或许可以增加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读者所借阅的书籍进行数据分析,来得出反馈信息,不仅节省人力,而且效率也比较高,所得到的最终数据也更加全面客观。此外,数据分析系统也可以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便利,例如,读者在借阅书籍使可以给他推荐其他可能感兴趣的图书,根据他的阅读速度显示他一次借几本书比较合适等。这样的数据管理系统不仅方便了图书馆的管理,也方便了读者使用图书馆。
2.4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与管理理念更加一致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广大读者,因此,无论图书馆如何发展,都要把读者的使用感受最为基础,更多的为读者考虑,所有的管理措施都要符合读者的需求。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只是发展图书馆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在管理图书馆使还要反映出以读者为本的一种管理理念,无论是在书籍收藏方面,还是硬件设施方面,都要贯彻这种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不违背建设图书馆的初衷,使图书馆得到更好的发展,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
3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相对于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图书馆将引入新的管理系统,图书馆的功能也会逐渐增加,为读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参考文献:
[1]杨英.浅谈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系统[J].科技创业家,2016(01).
[2]任建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浅析[J].华章,2015(25):292~296.
篇14: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
题目: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物联网应用不断出现,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实际应用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通过各种物联网技术对图书馆进行管理。通过Zigbee技术实现图书馆环境的智能调节,通过RFID技术实现图书的自动借阅,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成本。
关键词:物联网;RFID;Zig Bee1概述
1导论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 T)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近年来,工业界和学术界对物联网的关键理论、相关技术和产业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涵盖了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直至应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标签物品的RFID技术、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和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等方面,相关研究工作十分活跃。
物联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如传感器网络、射频标签阅读装置、条码与二维码设备、全球定位系统和短距无线自组织网络等,通过各种接入网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智能网络。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应用中,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智能,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应用,可以将物与物紧密相连,实现数据共享。
本文首先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对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接着,分析了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具体分析了该系统的主要模块。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综合运用多种物联网技术,对图书馆进行智能管理。
2物联网
2.1物联网
物联网的概念最初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 Labs在提出的网络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即把所有的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题为《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报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这一概念[4]。
报告从功能和技术两个角度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从功能角度,ITU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信息交换,实现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从技术角度,ITU认为物联网涉及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
2.2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实现所有物体的连接。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如图1所示。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识别、信息采集;网络层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和各种物联网应用。
2.3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涵盖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涉及技术众多。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被测量是非电物理量,输出信号一般为电量。传感器技术是实现测试与自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信息技术三大支柱之一。射频识别即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是集条码理论、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条码印制技术于一体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常用的有一维条码技术和二维条码技术。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起着沟通桥梁的作用,将分布在各处的物体互联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联”。常见的通信技术有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Internet技术等。
3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读者对图书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已成为趋势,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实现书库环境的自动调节、图书自动借阅、移动端便捷查询,提供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整个系统主要分成环境调节、安防、图书入库和图书借阅四个部分,其中环境调节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基于Zigbee技术将环境数据经由Zigbee协调器传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预设的温湿度、光照数值控制电动窗帘、通风系统和空调设备,当温度过高时自动开启空调降温;湿度过大时自动开始通风;光线过强时窗帘自动拉上。安防模块通过烟雾传感器、火焰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监测是否发生火灾、浓烟,一旦发生,报警信息通过数字量采集器、串口链路服务器和无线路由器传至服务器端,提醒管理员,同时报警灯报警。在入馆处,装有门禁系统,对入馆人员的身份进行确认,借阅者凭借书卡入馆。图书馆闭馆后,将红外对射设备开启,进行布防,当有人非法进入时,报警信息通过数字量采集器、串口链路服务器和无线路由器传至服务器端,提醒值班人员,同时报警灯报警,值班人员还可以通过摄像头对图书馆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图书入库模块使用贴在图书封面或封底的RFID标签标识每本图书,RFID标签中记录图书的基本信息和存放位置,传送装置根据图书的RFID标签将图书送至对应书库。图书借阅模块通过将记录借阅者信息的射频卡与图书的`RFID标签相关联,通过RFID阅读器实现图书的自动借阅和归还。图书馆入口处装有RFID门禁系统,通过RFID阅读器读取图书的RFID标签,检查借阅状态,防止未借阅图书被带出图书馆。在这套系统中,服务器与网络相连,读者使用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询图书借阅信息。
4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要模块
4.1环境调节模块
环境调节模块基于Zigbee技术开发,主要用于图书馆的环境监控,保持正常的室内温湿度。通过与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相连的Zigbee节点,将实时温湿度、光照发回到Zigbee协调器,Zigbee协调器与服务器相连,讲这些环境数据实时传到服务器端,管理人员可以用过控制页面了解图书馆的实时环境信息。同时,Zigbee节点还与通风设备、窗帘、空调等设备相连,根据预先设定的温湿度数值,当温湿度过高时,系统会向与通风设备、空调相连的Zigebee节点发送指令,开启通风设备、空调,降低温湿度;当光照过强时,系统会向与窗帘相连的Zigbee节点发送指令,放下窗帘,减少光照。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管理页面手动控制通风设备、空调和窗帘。
4.2图书入库和借阅模块
图书入库时,通过手持设备扫描图书条码,并将图书的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将这些信息写入与图书绑定的RFID标签中。借阅者借书时,只需持图书从RFID阅读器前通过,RFID阅读器会自动读取图书信息,与借书卡上的借阅者信息绑定,完成图书借阅;借阅者归还图书时,RFID阅读器同样自动读取图书信息,完成图书归还。
5结论
本文首先对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进行了介绍,对物联网的三层体系结构和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随后分析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该系统综合使用传感器、RFID、Zigbee等多种物联网技术,智能调节图书馆室内环境,完成图书的自动借阅,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节约了成本。
参考文献:
[1]陈海明,崔莉,谢开斌.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比较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3,36(1):168-188.
[2]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37(6):1-10.
[3] Auto-ID Labs homepage[EB/OL]. http://www. autoidlabs.org/page.html.
[4] ITU Strategy and Policy Unit. 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 [R] . Geneva: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2005.
[5]孙其博,刘杰,黎羴,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1-9.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三:
题目:如何创新发展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管理都面临着众多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图书馆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积极探索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创新与发展,不断推进图书馆的信息化与管理系统建设,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时代发展之需,加强图书馆的管理思想观念、体制与机制、组织机构与服务、制度与方法、人才资源等几个方面的创新,图书馆管理工作只有与时俱进地进行管理创新,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需求。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系统 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崛起,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也要进行信息化建设,积极进行管理系统的更新换代,加强自身结构调整和优化图书馆服务功能,加强新形势下的数据库建设,加强与数据库商和出版商在数字化资源方面的合作与开发,不断整合各种技术资源,努力提高自身软硬件建设水准,充分发挥图书馆现代化服务效能,不断创新图书馆管理思想与观念,加强管图书馆理体制建设,提高图书馆服务效能,积极创新与发展图书馆组织机构、管理机制与制度和人力资源等,最终完成现代化图书馆转型任务。我国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时代发展需要,更是国家图书馆体系建设要求,所以加强图书馆知识、技术、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等系统创新,势在必行,这些系统创新都要跟得上国家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的创新。国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等机构的图书馆,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功能作用,都是国家创新体系整体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图书馆在国家各项建设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其管理体系与系统创新活动必然要与国家创新体系相适应。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迫使图书馆必须创新,图书馆信息资源既随着空间与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图书馆属于社会与信息时空的一部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也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图书馆要利用自身发展优势积极参与信息时空的信息过滤、重组和优化工作。图书馆文献载体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多层面性,需要图书馆全方位与全员参与创新,还要保持连贯性,承担一定的创新风险性,还必须做到有序化与经常化。
1 加强图书馆思想观念管理方面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创新其目的就是为广大读者提高服务职能,为了更大发挥图书馆的效能和职能。多年来一成不变的管理思想导致了很多馆员养成懒散习惯,很多馆员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不能积极参与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和信息化建设活动,依然抱残守缺地吃着老本,知识的严重老化完全不能适应图书馆现代化发展与服务需求。这就需要图书馆领导者要时刻给馆员们敲响工作紧迫感的警钟,让他们记住跟不上信息时代就会丢掉饭碗,让他们在主管思想上主动积极地学习与充电。同时,还要给他们提供一定的学习条件,如除外提供进修与培训机会,或找专家进修内部人员的培训班学习等。另外,还要对图书馆机构性质进行创新,改变传统图书馆的运行模式,设置“一馆两制”运行模式,这种重要的运行模式是指在一个图书馆内同时实行公益性与产业性两种不同运行机制。图书馆实行一馆两制具有客观必然性,因为它属于公益性服务,其知识信息服务经济效益决定了其开拓市场化服务的必要性。
图书馆管理思想观念的创新还需要保持持续性,图书馆的系统管理要实现从一般化建设向特色化建设转变,改变过去那种重视拥有的思想观念,转向重视存取。图书馆需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有创新道路,那就是实现内部合作与外部联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尤其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好互联网被普遍运用于图书馆的发展情况之下,电子与虚拟图书馆得以应运而生,改变了以往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法。最后需要在图书馆管理职能与功能认识上的创新,我国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其管理职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思想绝对管理职能,因此管理职能的改革与创新,首先是其管理思想观念的创新,图书馆领导要创造条件挖掘馆员的潜能并培养其创新能力,领导者在激励馆员积极参与创新的同时,一方面要不断进行组织文化与组织气氛的改造,另一方面管理者自身也要创新,以激发创新思维与强烈的创新意识。
2 加强图书馆管理体制与服务职能的创新与发展
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创新方向应该是探讨和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管理体制,在研究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问题时,要明确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不能脱离国家政体去探讨体制改革与创新。我国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创新,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案:第一种过渡性方案,就是暂时保留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作为实行中央统一管理图书馆事业的唯一政府机构,加强与完善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系统建设,成立系统图书馆协会,各图书馆作为一个实体让其在法规范围内行使职权;第二种强化国家图书馆作为全国中心图书馆的职能方案;第三种实行管理主体协会化方案。创新图书馆服务职能,首先要重新认识图书馆管理信息和服务信息,把信息服务工作从固定机构活动中解放出来,利用网络多种信息资源和软件工具进行社会化活动;二要大力创新图书馆网络信息导航工作与开展,大力推进图书馆网络信息营销活动;三要不断满足大量读者的信息需求,图书馆要为广大读者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工作。
3 加强图书馆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方法创新
鉴于目前图书馆传统管理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需要加大图书馆组织结构创新。首先,要在自动化网络环境下重组相关行业,图书馆必须从物质流管理向信息流管理方向发展,与情报、档案和其他媒体进行有效重组,从而占据信息环境优势地位。其次,要重组图书馆内部组织机构,建立起自动化与灵活性的图书馆内部组织机构,把为读者用户解决实际问题放在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位置,设立文献收集与整理、电子信息收集、发展研究和馆长办公室等内部工作机构或部门,实现书刊采编一体化;实行分馆制,现代化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有力地支持了这一组织形式,总馆在总体管理系统上要处于中枢控制的地位和作用,各个分馆要避免各种重复性工作分配和管理资源的浪费,尤其在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方面要合理安排。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创新,可以从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我国图书馆管理制度的最大缺陷主要体现在制度制订的先天不足与制度安排严重落后两个方面。当前图书馆管理制度亟需创新,要实现管理制度形式的合理配置,就需要创新图书馆的运营机制,确立图书馆事业投入主体和运营机制的多元化;尤其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较为懈怠,部分馆员因为自己的上司是自家亲戚朋友,而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即使犯下一些错误和问题,也不会被开除或免于惩罚,致使工作积极性不高或工作懈怠,严重干扰了图书馆的正常工作秩序。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浮于事局面需要加以改观,需要通过招聘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充实图书馆,只有不断给图书馆输入新鲜血液,图书馆工作开展才具有活力。在图书馆管理方法创新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引进了西方许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定量管理、优化管理、经济管理与系统管理等十几种管理方法,这些管理方法都产生了极大的效应。但是时过境迁,引进之初的确收到了一定的良好效果,但很快就不能适应我国国情与社会发展了。因此,要建立一种融合中西文化之长的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4 加强我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
当前,亟需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积极营造自信、宽松、改革与创新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才能发挥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才能保证图书馆对知识传递的高效性和完整性。因此需要引入和落实图书馆管理新理念,构建和谐校园与图书馆环境,进行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安排与和谐管理。由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政治与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水平、计算机水平、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等都需要一个较大提升;同时,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精神,也呼唤人文关怀与职业道德,这就需要大力推进全方位的人本管理,大力培养图书馆团队精神,提高图书馆服务人员的学习研究能力,吸引和造就人才。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需要一定的知识管理和实践基础,大力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综合文化素养和服务能力,培养他们具有网络信息收集能力、改革创新意识、专业信息加工能力、娴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系统信息导航能力,使得他们成为学术型、知识型、导航性馆员;还要重视馆员的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帮助他们确定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拓展职业生涯发展途径、提供更多培训与学习机会等;最后要积极构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建立图书馆动态学习机制,合理引进学科馆员制度等。
5 结语
图书馆是发挥我国文化传承、创新和引领的重要基地。伴随着信息化网络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地创新其管理与服务职能,服务好各级各类科研机构的科研和高校教学工作。作为管理者要不断创新其管理思想观念和管理方法,促进图书馆全面进步与可持续发展,还要不断为馆员提供学习与深造机会,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营造和谐管理与服务氛围和温馨的工作环境,为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与学习的环境。
作为馆员应该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与钻研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图书馆科研人员要不断探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为图书馆的改革与创新发展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参考文献
[1] 樊亚非.论我国图书馆管理创新[D].湘潭大学,2002.4.
[2] 彭丹.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4.4.
[3] 于晶晶.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4.
[4] 曹安斌,韩爱萍,蔺艺红.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情报,2010.1.
[5] 肖希明.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J].图书馆论坛,2009.12.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四:
题目: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应用
摘要: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作为图书馆开展具体服务业务基础的一部分,其不仅体现出图书馆自动化水平的高低,也对读者在其中的阅读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的阅读形势下,被广泛使用的图书馆系统基本都是由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采访、编目、典藏、沟通)构建而成的,实际上所谓的管理系统不过是一线工作人员使用的自动化系统,并不能真正地称为“管理系统”,没有突破以图书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发展趋势;理念;存在的问题
1图书馆管理系统
由于读者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不断地改变自身对于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使得图书馆管理系统向着可观的方向发展。在当今国内所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相比其他系统产品而言,“ADLIB2.02”、“金盘”更为突出,在市场上占据了相当大的地位。
纵观历年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由于Web2.0的突破性进展,图书馆管理系统从根本上迎来了新的时代,完美地结合了Library2.0创新理念。汇文的产品系统管理对象是业内人士熟知的图书期刊,该产品包括文献信息服务系统、手机图书馆系统等。
汇文的核心融合了Tag、评论等技术和应用的OPAC信息检索系统,目前国内已有400余家用户单位使用汇文,其用户单位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大学城高校图书馆统一安置了ADLIB2.0系统。
2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每天所产生的信息量都是相当惊人的,那么一个有效的管理就成为了重要的事。从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可见,对于信息系统化的管理是有一定的研究和方法的,而所学知识也需要有一个发挥出来的地方。
相对而言,学校的图书馆更让人们觉得熟悉,所见问题也是更为深入。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2253102册,电子图书1348967册,中文期刊2745种,人大复印资料光盘和部分文学作品光盘,并在此雄厚的阅读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等16个体现当今时代特色的网络数字图书馆,能够提供数万种电子图书、全国主要报纸、全国优秀硕博士论文和涵盖文史哲理工等多个学科的中外文电子期刊等数字化电子资源,还会不断的更新藏书,数据会更加庞大,那么一种有效管理就势在必行了。
要进行有效管理的首要条件就是拥有一套完整且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有了管理系统,才能对大量藏书进行管理。
要建立一个管理系统,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系统边界、系统与子系统、输入与输出、子系统和接口问题。(子)系统通过组织内部一系列复杂工作流程将输入的数据信息转换为输出数据。一个子系统的输入,前一个子系统的输出必须符合特定标准,以便被后一个子系统接受。
接口处在系统或子系统边界的连接处。作为媒介,接口把前一系统输出传递给后一输出作为输入。只有满足了条件和建立好了系统,才能有充分管理好图书馆藏书的前提条件。
在有了管理系统的前提条件下,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对于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想要对图书进行组织,那么先要对藏书进行一个分类。我国的图书分类至今经过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古代图书分类、近代图书分类、现代图书分类。
要进行有效分类,那么需要一个好的分类方法,现在多采用中图法、人大法以及科图法。信息组织的基本目的和作用是序化信息。为达到序化信息目的,需要编制一个方便检索而存在的书目。要进行编制书目,需要对藏书内容进行一个标引,然后完成它的著录,标引有两种:分类标引以及主题标引。引和主题标引为藏书进行著录,然后编制一个书目,形成三次信息。
在完成组织工作以后,需要一个有效的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为广大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以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对于图书馆而言,有两种检索,一是检索工具,针对传统文献;一是检索系统,针对网络资源。
信息检索需要经历五个过程,对于信息检索系统的效果评价指标有六个:查全率、查准率、漏检率、误检率、新颖率、检索速度,最主要的是查全率以及查准率。
查全率高说明相关的记录被检中的比例很高,但是想要达到100%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图书馆管理而言,一个行之有效的检索系统是能够大大提高图书馆的被使用率和知名度的。
3Web2.0和Library2.0发展理念社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那么,信息量的产生也必然是越来越庞大,而建立数字图书馆是必然的。
而纸质藏书慢慢使用率在下降,各种电子资源越来越多,人们获取资源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低,而能够帮助人们快速获取有效的资源是竞争的核心,也是服务的核心。
数字图书馆随着时代潮流的推动,不断进步和发展,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阅读资源也日益增多,在当今的各个城市,许多用于图书馆资源的购买开销早已远远超出纸本资源的价值费用,数字资源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这个庞大巨人身体中的一颗强劲有力的“心脏”。
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和服务一体化进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当然,已经有部分高校的图书馆立志决心完善改进OPAC检索系统,因此,整合馆藏纸本资源和数字资源,并且显示期刊检索结果的同时,也表明出电子期刊导航的链接,这样不仅方便了读者的阅读,而且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
4存在问题
在此之余,还需要完成一些相关的工作,包括:图书馆开支、书籍工作、书籍使用。开支包括一些日常必用品、图书采购、图书赠送、旧书修补等。书籍工作包括核对账单、给新到的书籍盖上图书馆内部的章、扫描入库、书籍的保护、期刊的护理、将图书分别上架等。
5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Web2.0和Li-brary2.0,作者提出全新理念———图书馆管理系统是读者服务的基础,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改书存储空间不足等等。这些还需要逐步地改进并加以解决。按照本人的观点,图书馆管理发展趋势已经初现萌芽,但依然还是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图书资源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创新理念、数据管理、合作的理念、云计算、整评价体系。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全新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必将带领中国现代科技走向世界的巅峰。
参考文献
1柳娜.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5(9)
2胡伟.基于ASP.NET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2014
3彭敏.基于指纹识别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4(5)
4李娜.基于云计算理论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探究[J].电子测试,2014(9)
图书馆管理系统论文五:
题目:向服务平台转型的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行业和领域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图书馆作为人们精神的粮仓,更应该抓住机遇完成一次新的升级。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信息大爆炸,为电子阅读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引领图书馆向“服务”方向转型。下一代的图书馆将是以资源为基础服务为主体的利用移动网络和互联网新型图书馆。
关键词:服务平台;转型;图书馆管理系统
引言
数据显示图书馆的转型将向着“服务”的方向发展。就互联网已经渗入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现在而言,行业利用互联网发展自己已经是家常便饭。下一代的图书馆也将利用互联网平台结合资源和服务平台来发展,本文对向服务平台转型的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实践进行了研究。
一、图书馆转型因素
(一)时代信息技术发展造成的因素
目前,全国各行业、各领域都在积极筹划“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图书馆界也不例外,回顾与展望成为制订“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的话题中应有之义。近些年来图书馆界面临转型,我们的图书馆将会开启新篇章。当然在面临挑战的时候,有很多不好的言论,比如有些言论就会说图书馆将不复存在,现实打破了流言,图书馆正在以生机勃勃的状态存在着。之所以图书馆会面临那么大的挑战是时代大背景下图书馆必须面临转型问题。时代的变化我们有目共睹,现在的信息来源不计其数,很多的资料已经无须进入图书馆去翻阅典籍,人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获取海量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企业的生存模式,太多的行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新的挑战不得不考虑转型来得以生存。图书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转型的问题。据研究统计,电子读物也就是数字信息一年的创造量是现存所有纸质读物的几百万倍,数字信息凭借其创造的便捷性快速垄断了信息来源。人们不再依靠纸质版的期刊书籍来获取信息,而是在网上浏览或下载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不得不面临转型问题。
(二)经济发展人们体验方式改变造成的因素
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话“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体现了现在人们对体验的重视。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生活观念和方式也发生着改变。人们在生活中更加注重体验,更加在意自己的感受。面对这种改变,图书馆的转型也有了新的方向。我们都知道原来图书馆的主体是书籍,而现在图书馆的主体变成了“人”,重视人们的阅读体验,为读者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阅读模式等。现在图书馆的管理已经着手与服务,注重读者的体验,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服务。
二、向服务平台的转型
面对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转型方向朝着“服务”进行。图书馆作为一个特殊的机构必须拥有比较全面的资源,而现在的转型方向又指向服务,所以下一代的图书馆将是“资源平台”和“服务平台”的结合。资源平台和服务平台同时构建在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这两大基础平台上,广泛采用新技术满足和推动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这是大环境对图书馆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互联网的发展迅速,已经遍及人们生活的角落。合理利用移动网络和互联网来发展是现在对所有行业和领域的新要求。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系统的建设离不开互联网,数据显示数字信息一年的创造量是现存所有出版物的几百倍,这种差距是天壤地别的,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让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这种机遇和挑战下,图书馆将整合资源,在拥有广泛而全面的资源的情况下,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三、下一代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将会面临的问题
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信息处于大爆炸的状态,人们获取信息变得轻而易举,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信息泄露的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由于时代变化购物方式的改变,人们习惯了网上购物。但是网上购物真的没有顾客信息泄露的问题吗,报道显示很多顾客都会泄露自己的信息地址和电话等,除此之外还有信息技术的使用,运用大数据计算客户的喜好等。这些都是信息的泄露。最近因为信息泄露给人们构成威胁的报道随处可见,年轻女孩独自在家叫外卖,深夜滴滴打车等。图书馆服务系统如果不想步这些行业的后尘,就应该加强对读者信息的保密管理。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会暴露很多信息,比如读者的喜好,购书意向等等。图书馆一定要对读者的这些阅读数据进行保密,如果泄露出去,被书商利用会对读者进行骚扰,这会大大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会使读者对新型图书馆心存不满。这样一来图书馆会丧失一定的魅力,会失去一些读者。如果图书馆和书商进行合作,图书馆将会快速地商业化。总结来讲,图书馆在进行对读者身份信息保护的同时,也应该对读者的数据信息进行保护。
四、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发展极为迅速的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很多行业和领域都进行了转型,图书馆也不例外。作为人们的精神粮仓,图书馆的合理转型将为人们带来极大的便捷以及愉快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朱强.国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5):12-15.
[2]杨新涯,袁辉,沈敏.向服务平台转型的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实践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5,34(9):23-27.
[3]李娟,张雪蕾,杨峰.基于实证分析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选择策略——以ALAM、OLE、OCLC和Sierra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7(3):84-92.
[4]韩佳,汪莉莉.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与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以Alma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5,34(11):82-87.
篇15:员工管理系统论文
员工管理系统相信对各位计算机的同学们来说不是一件难事,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员工管理系统论文,请看:
员工管理系统论文
摘 要:基于web的医院员工考勤管理系统能够为医院管理提供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平台。此系统可以大大减少考勤处理工作,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具有极大的实用性。我们以jsp为开发平台,运用软件工程基本原理,讨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实现。
关键词:考勤;jsp平台;MySql
基于web的员工考勤管理系统主要是为医院每日的考勤信息提供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平台。本系统以JSP为开发平台,运用软件工程基本原理,讨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最终能够实现考勤信息的采集分析和相关的预处理操作。本系统大大的减少了考勤处理工作,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降低了医院人力资源成本,具有极大的实用性。
1 系统背景
在我国,多数中小型医院都是采用传统的方式用专人手工记录医院员工考勤情况,这种方式存在它的弊端,例如准确性较差,透明度弱,受人为因素影响过大等等,传统的考勤管理方式不仅增加了医院的人力资源成本,同时考勤信息容易出现疏漏,甚至可能存在考勤监管人员考勤不平等的情况。由于多数医院存在全勤奖励,传统的考勤方式可能造成医院员工存在侥幸心理,容易出现代岗、脱岗现象,不利于医院的员工管理。
目前很多医院的员工都对传统的考勤方式非常不满意,都希望医院提供公平的准确的系统来管理员工考勤信息。对于医院领导来说,这样一个系统也很需要,领导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系统提前统计好某天的人员请假情况来适当的调整员工的请假批准情况,并且可以统筹医院事务流程,从而避免因考勤混乱而给医院带来损失。
2 研究目的
考勤管理是医院信息管理的重要部分,采用人力资源操作将浪费大量人力与物力,而且数据繁琐易错,因此,开发一个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的考勤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制度化办公变得十分重要,员工考勤管理系统的设计可以减少医院人力成本,使医院的管理过程更加系统化、制度化。系统的整个规划设计过程着眼于医院的日常业务流程,分析医院事务往来,从而确立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完成对关系的设计。本系统内部实现对数据库数据信息的录入、删除、修改、查询等各种操作,通过登录界面使得签到操作更为方便快捷,查询个人签到记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同时也确保了签到操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3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3.1 用户对象。本系统的用户对象是中小型医院全体工作人员。
3.2 应用功能需求。考勤管理系统使用人群包含三种,后台管理人员、员工和领导三种角色。员工可以登录页面、签到、修改个人信息、请假、查看本人考勤信息等操作;后台管理人员可以录入用户、删除用户、修改用户;领导可以查看员工考勤信息、批假,此外还添加了对员工申请的审核功能,还可以查看所有员工申请假期记录。
3.3 系统管理需求
(1)操作日志管理。员工可以通过原始密码登录修改个人信息、登录签到、申请假期;后台管理人员录入所有员工信息、删除员工信息;领导查看员工签到情况及日期。(2)用户功能。用户可以修改个人资料,修改密码,重新登陆等功能。(3)系统管理员功能。系统管理员具有增加用户,修改用户,删除用户等权限。
4 开发工具及系统开发模式
4.1 JSP技术简介
JSP全称Java Server Pages是一种动态的网页技术标准。动态网页是在静态网页的基础上加上JSP代码、ASP代码或PHP代码,这些代码需要服务器(如tomcat)的支撑才能运行。jsp技术是用java语言编写的,简单的说,JSP即html代码加上java代码。
4.2 JSP开发的优势
JSP技术继承了java语言的所有优点,可移植性,支持多平台运行,一旦写成,可在任意平台任意环境运行。一个JSP被编译器编译成Servlet,再由编译器编译成机器码或二进制码,在JRE(java运行环境)上运行。
4.3 系统开发模式
B/S全称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在众多系统软件中,有许多应用软件的使用不仅需要下载客户端软件,由特定的操作系统支持,而且客户需要不断更新软件版本,是一个代价很高的系统维护。而B/S模式摒弃了这些缺点,在服务器端发送的数据通过浏览器传送给用户,用户只要安装浏览器即可使用系统软件,维护成本小且效率高。
5 系统总体设计讨论
5.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本系统是按照层次设计理念,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利用组件技术开发基于JSP平台的开放式软件。系统主要采用B/S多层架构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其应用功能模块由用户服务、考勤、日志管理和系统管理组成。
5.2 系统总体思想
在分析医院日常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设计出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系统总体设计思想如下所述:管理员录入所有员工信息,包括工号、姓名、性别、初始密码等,员工使用初始密码登录系统修改个人信息及密码,每日签到,并且可以查询本人的考勤记录,领导查看所有考勤信息,统计考勤率、管理请假申请。整个系统主要是servlet验证及数据处理两大部分。
5.3 功能模块
(1)用户服务。为所有用户提供基本的系统功能,包括修改用户个人资料、修改用户密码和退出系统功能。
(2)考勤。该模块为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使用用户为全体员工。
a.功能描述:员工可以申请假期、签到、查看考勤记录;管理员可以录入员工信息、删除员工信息修改员工信息;领导可以批准假期、查看员工考勤信息、统计出勤率及个人考勤率、统筹批假。
b.功能流程:普通员工填好员工表,系统把员工表信息插入数据库,并统一设置密码。普通员工首次登录时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及密码,每天登录系统签到,查看个人考勤信息,向领导申请假期。领导查看考勤信息统计出勤率、统筹批假。
(3)日志管理。为用户提供操作日志的查询界面,包括操作日志查询模块。
a.主要用户对象:系统管理员
b.功能描述:日志内容包括用户名、登录时间、操作时间、操作。
c.实现方式:每次用户在本系统进行操作时,系统自动把用户的操作记录在用户操作日志表中。
d.普通员工管理:普通员工保护好自己密码,注意个人信息安全。
5.4 实现方案。系统采用struts2框架实现。struts2框架的实现过程大致如下:客户端在浏览器中输入url地址,url地址的请求会通过http协议发送给服务器(本系统使用tomcat服务器),tomcat解析你请求的web application,交给对应的工程去处理。web.xml配置文件是工程入口,tomcat在web.xml文件中解析filter配置,filter配置中定义了需要过滤的url地址。过滤器类调用doFilter()方法时要参考struts.xml配置文件,struts.xml中的package找到url地址中的namespace,当没有找到对应的namespace时,转到web.xml给tomcat去处理,tomcat转到welcome-file文件。namespace中有对应的action,通过action的result配置,将相关result页面通过浏览器反馈给客户端。Struts2采用mvc模式把用户请求和页面展示分开。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
[2]张跃平,耿祥义.JSP程序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8.
[3]李刚.Struts 2.1权威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05.
[4]JDK_API_1_6.中文帮助文档.
[5]李刚.Java EE企业应用实战[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03.
[员工管理系统论文]
★ 酒店管理系统论文
★ 客户管理系统论文
★ 合同管理系统
★ 监控系统销售合同
销售管理系统专业论文(共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