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号返航通知

时间:2022-12-29 04:21:16 作者:Gabrielleeee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abrielleee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神舟十一号返航通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神舟十一号返航通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神舟十一号返航通知

神舟十一号返航通知

神舟十一号返航通知

2011月18日,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驻留30多天后,景海鹏、陈冬按计划于18日14时左右返回地球,返回舱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着陆,他们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

14时07分许,搜救人员发现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着陆。

13时47分许,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弹主伞舱盖,主伞拉出。

搭乘2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位于阿木古郎草原的“神十一”任务主着陆场预定区域顺利着陆,返回舱目视烧灼正常、外观良好。

航天员安全返回后进入医监医保直升机,换下航天服,检查完身体,紧接着就要吃上“回家”第一餐饭。连续吃了多天的罐头食品,嘴里没了味道,回地球,航天员们吃点啥呢?戳图其实正是这再普通不过的家常便饭,让“太空游子”感受回家的味道。

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于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的落区,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凯旋!他们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工作生活了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庆祝英雄凯旋,点赞中国航天!

神舟十一号返航“回家之旅”惊险重重

在经历了一个月的太空生活之后,神舟十一号飞船的两名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将在18日下午返回地球。回家的路上,他们要经历些什么?中间是否有风险?

从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到如今的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中国的航天记录正在不断被刷新。但是,当神舟飞船顺利发射入轨,完成各项太空任务后,其实,真正让航天员和地面科研人员紧张的是“回娘家”,也就是返回地球这一刻。

返回地球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包括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三个部分,

在返回的过程中,这三个舱将在经历两次分离之后,返回舱将独自回到地球。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介绍说:“第一步,轨道舱跟返回舱分离,飞行一段时间,然后发动机点火,速度就降下来了。速度就降下来之后轨道高度也降下来。原来是390多公里到140多公里,然后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

随后,返回舱继续独自的回家之旅。在返回舱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返回舱与大气层的摩擦会产生上千度的'高温,这时候返回舱就像一个火球,如果不采取防热措施,返回舱里的航天员会承受不了高温,而且返回舱的结构也会受到损坏。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原载人飞船系统主管设计师刘敏介绍说,返回舱穿上了一层盔甲来隔绝高温,“在返回舱的外壁上有一层专门隔热的涂层。回来的时候可能这个涂层来进行烧蚀,来把热量消耗掉。尽量减少对舱内温度的冲击。”

当返回舱距地球约100公里时,将再次进入入大气层。这个时候的返回舱因为巨大的摩擦力会“发起高烧”。焦维新介绍说,贴近返回舱表面的气体和返回舱材料表面的分子被分解和电离,形成一个等离子层,返回舱内将和外界失去联系,这一阶段被称为“黑障”。而这一阶段也是工作人员最为紧张的阶段,“目前,这段时间如何保持通信各国都在研究,但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好在这个阶段时间不长,只有几分钟,虽然无线电通信无法联系上,但可以用地面雷达可以观测飞船的位置高度,多大速度下落。低于40公里,黑障去消失,恢复和航天员的联系。”

当终于降至离地面约10公里时,返回舱就会像打开降落伞一样缓缓下降。而当距离地面约1米时,4台反推火箭发动机将使飞船以1米-2米/秒的速度实现软着陆。

飞船虽然完成了使命,而这一时刻对于航天员来说确是十分难熬。焦维新说,航天员从太空回到地球,需要重新适应重力的环境。而此次任务长达30天的时间,航天员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地球,“从微重力到有重力环境的变化,走路不适应,需要地面工作人员协助走出舱门,出舱之后坐在椅子上,然后抬到车上,需要有这么一个过程。时间越长反应越明显。”

据了解,神舟十一号飞船将会降落在主着陆场所在的阿木古郎大草原。“阿木古郎”是蒙古语“平安”的意思,阿木古郎草原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境内。目前,主着陆场区参试设备状态良好,迎接神舟十一号返回的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已经具备执行任务能力。

篇2:神舟十一号观后感

17日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2次应用性飞行。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独立飞行1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参加天舟一号飞行任务。

目前,天宫二号运行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与之前发射神舟十号的.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7次飞行。

通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反馈的信息我们知道,这次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神舟十一号飞船的航天员能完成任务成功返回。

篇3:神舟十一号心得体会

今天,我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神舟11号飞船发射的整个过程。

发射卫星前,宇航员先举行了一个“出征仪式”宇航员对着五星红旗立下誓言,说完后他们随乘车上了飞船,火箭迎着炽烈的火焰飞上了宇宙,几时后卫星脱离火箭随着一定的轨道发射飞行。

看着这一切,我为祖国骄傲呀!后来一听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我宣布神舟11号圆满成功!”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不已。

篇4:神舟十一号写信

10月17日,50岁的景海鹏将第三次开始自己的太空之旅。继完美执行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后,他创纪录地成为中国三度飞天的第一人。

从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时27分钟飞行,到神舟九号的13天宇宙遨游,再到这次即将进行的33天的'中长期驻留,他会把个人的太空累计飞行时间原纪录提高到超过48天。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交会对接,比之前的交会对接轨道高了50公里。这也意味着,他和搭档陈冬一起,都将成为中国飞得最高的航天员。

为什么还要飞?这是景海鹏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他微笑着给出了答案:“原因很简单,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如果我干别的,那叫不务正业。”

景海鹏属马。虽为老骥,志却不止千里。“一个人每个阶段都有梦想。人的一辈子是由各个时期大小不同的梦想串起来的。一个目标实现了之后,一定会确立一个新的目标。如果一个人实现目标后就无所事事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他说。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中,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用他的话来说,“其实就是个牵头人,多操点心。”

景海鹏这样描述指令长的职责:“每天工作结束了,把完成情况写到日志上,并与地面指挥沟通等等。遇到紧急情况,我将代表乘组与地面进行沟通。这是指令长必须承担的责任。”

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中,担任指令长的景海鹏不仅要确保成百上千个指令准确无误地发送,还要组织各类实验有序开展;不仅要严格执行飞行计划,还要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家高效愉快地在天宫一号中工作生活。

这次飞行的时间更长,在轨操作更多,人也少了一个,对乘组的身心素质、工作能力、任务规划等方面要求也更高。

景海鹏坦言,三度飞天的心情“一样,也不一样”。景海鹏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请大家放心!”

【拓展阅读】

10月16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公布,阳光帅气的航天员陈冬进入公众的视野。

这是他的第一次太空之旅,也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飞天的男航天员。

记者:你是我国第二批男航天员中第一个飞天,有什么感想?

陈冬:我能入选神舟十一号任务飞行乘组,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毕竟自己飞天的梦想可以实现了。但目前来讲,内心已趋于平静,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训练上。

记者:是不是意味着你是第二批男航天员中最优秀的?

陈冬:可以这么说吧,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我应该是最合适这次任务的。

记者:会不会像费俊龙那样即兴翻个跟头?

陈冬:翻一个跟头可能有点少吧,毕竟现在空间大了。在天上,也有可能会和景海鹏PK一下,比如我俩搞个跑步比赛、掰手腕比赛等。

记者:有没有想过在天宫二号里面给以后的航天员留一个神秘礼物?

陈冬:我记得神十的时候,航天员突然在天宫一号里面发现了一个以前战友留下的东西,心里非常高兴。我之前还没有这个想法,但这个问题提醒了我,我要好好琢磨琢磨,该给以后的航天员留下一个什么样的礼物。到时候会给大家惊喜,现在还不能剧透。

记者:在这次任务中,您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陈冬:首先是驾驶员,要驾驶飞船。然后是工程师,做各种试验。还得是修理工,设备坏了去维修。还得是保健员,要保持一个干爽清洁的环境。同时也是农民,要种蔬菜。

自己的角色会根据任务发生不同变化。比如,我会统计每天吃了什么,吃了多少,然后将数据传输给地面工作人员,由他们来判断我们现在的饮食量、进水量能不能维持工作。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神舟十一号写信200字以内的

2.给神舟十一号写信200字

3.给神舟十一号的宇航员写信

4.神舟十一号写信400字

5.神舟十一号航天员

6.中国神舟十一号

7.神舟十一号航天员确认

8.神舟十一号的最新消息

9.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是谁

10.神舟十一号发射

篇5:神舟十一号写信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武平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

武平说,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16日将开始加注推进剂。

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武平介绍,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期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武平说,目前,天宫二号运行在高度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上,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篇6:神舟十一号心得体会

10月17日,是一个被中国人民做称赞和骄傲的日子。因为今天,我们的神舟十一号发射了,带着无限的民族自豪感,二名航天英雄出发了。希望他们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圆满的完成任务。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0月17日17时38分搭载二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神舟十一号发射了,它带走的是全国人民13亿颗紧张的心,带回来的却是13亿滴喜悦的泪水!就让我们一起期待,期待神十一回归的那一天。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

这将是飞船在天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科技集团神舟十一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表示,重点是解决空间站建设中的这些关进技术,通过天宫一号的飞行来发现、解决、验证在空间站建设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点,所以“神舟十一号”的任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任务。

在这样的时刻,我不得不为祖国的强大而喜出望外,我们的祖国向世界一次次的证明着,这条东方的巨龙正在强大起来。神舟十一号发射了,带着无限的荣誉和自豪,出发了。

篇7:神舟十一号心得体会

还记得神舟11号的发射场景:“5,4,3,2,1。点火!发射!”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一号在13亿中国人的期望中顺利地起飞了。

神舟十一号飞船主着陆场内蒙古四子王旗境内的阿木古朗草原天气晴朗,地面搜救人员已全部到位,直升机正在待命,等候神舟十号返回。

神舟十一号成功的发射和即将着陆,证明了我过载人航天事业正蓬勃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点让我感到特别的自豪。

篇8:神舟十一号发射

神舟十一号发射

北京时间10月17日,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对此,埃及媒体纷纷予以关注。

创中国航天史新高

埃及《第七日报》评论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把中国航天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这是中国迈出建设空间实验室的重要一步。

该报还指出,中国在就批准实施空间站工程,分空间实验室任务和空间站研制建设两个阶段实施。

根据任务目标,空间实验室任务共安排4次飞行任务,包括今年6月执行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9月中旬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有目前发射成功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之后还有在11月中旬,神舟十一号返回舱返回和4月中旬,发射天舟一号货运补给飞船。

埃及《第七日报》还梳理了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称中国今年8月刚刚发射了量子卫星,预计2022年将建成空间站。

报道最后还表示,中国航天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座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构成的轨道空间站。相信依照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速度和 的努力,中国会很快能实现这一目标。

实现诸多技术突破

而据埃及新闻网介绍,北京时间10月17日,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该报道还指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的空间交会对接是搭建“太空之家”的重要一步,其间,两者从相距150米到最终完成对接的阶段技术难度最大、风险最高。

此外,在此次任务中,全新升级的.光学成像敏感器的使用,与在天宫一号上运用的第一代产品相比,实现了诸多的技术突破,

对此,如果中国在进行的神舟十号任务中对接的天宫一号仍然是以测试性质为主,那么神舟十一号任务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了。不论是神舟飞船与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磨合,还是神舟飞船与天宫目标飞行器的对接,中国航天已经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术。这些技术的沉淀转化,为中国建造空间实验室正式展开服务。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直播视频【完整】

2.神舟十一号发射视频【全程回放】

3.神舟十一号最新消息

4.神舟十一号发射视频下载

5.神舟十一号发射时间和返回时间

6.神舟十一号航天员

7.神舟十一号写信200字以内的

8.神舟十一号发射视频直播

9.给神舟十一号写信200字

10.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的发射时间

11.神舟十一号的资料

12.给神舟十一号的宇航员写信

13.祝福神舟十一号作文

14.神舟十一号几点发射

15.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视频【在线观看】

篇9:神舟十一号观后感

一走进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模拟器大楼的大厅,就能看到几个醒目的大字:从这里走向太空。

当飞行任务临近时,模拟器是航天员们待得最久的地方,他们后期的训练几乎都在这儿进行。

模拟器,顾名思义,就是在地面上尽量模拟与飞行器相一致的环境。用航天训练模拟器研究室主任晁建刚的话说,就是“航天员所能看到、听到的,全由数据仿真起来”。

在模拟器训练厅里,呈现在眼前的,有一个形似圆柱体的银白色舱体,它模拟的是天宫二号实验舱。晁建刚说,这个模拟器内部的布局、装饰跟天宫二号完全一样。

内部构造的一致,是模拟器最基本的功能,但它的迷人之处远不止于此。

再比如,航天员透过舷窗能看到太空场景,而晁建刚们根据实施的飞行轨迹,可以计算出在什么时间通过舷窗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从而为航天员模拟出来。

在模拟器训练厅里,依次陈列着3个模拟器,分别模拟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神舟飞船和天宫二号对接后形成的组合体,以及航天员进行手控交互对接的模拟器。

早在执行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时,这3个模拟器就已经投入使用,但与此前相比,模拟器在此次神舟十一号任务训练时又增加了新的功能。模拟器中的程序、舱内环境和工作原理都已按照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的状态进行了重新设定。

尽管模拟器的设计已经努力向实际环境靠拢,但还是难免会有细小偏差,而根据每次飞行得到的实飞数据,设计者们又对其进行调整,使它的仿真程度跟实际越来越接近,乃至近乎完全一致。

训练中,航天员曾在舱内连续生活五六天,吃喝拉撒睡都在这个15立方米的圆形空间中进行。在训练过程中,还有心理医生为航天员做辅导,以便帮助航天员应对在狭小空间内长时间生活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晁建刚介绍说,长期驻留中需要做的实验,也可以先在模拟器中进行。

训练过程中,晁建刚和同事们要绞尽脑汁为航天员出难题,用以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和情况,来提升航天员的应对能力。“通过模拟各种故障,把他们的胆子练大。”晁建刚说,“不能让他们上了天之后抱怨,说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我们要做他们最坏的敌人和最好的朋友。”他说。

模拟器虽然全面呈现了航天员在太空中可见、可听、可操作的场景,但有一点无法模拟——失重。而这也正是太空环境对人体最严酷的考验之一。

人们在乘坐过山车、跳楼机、海盗船等游乐设施时,会经历短暂的失重状态,但航天员经历的失重时间要比这长得多。

篇10:神舟十一号观后感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2次应用性飞行。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独立飞行1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参加天舟一号飞行任务。

目前,天宫二号运行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长征二号F 遥十一火箭与之前发射神舟十号的长征二号F 遥十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7次飞行。

篇11:神舟十一号观后感

10月16日上午9时,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

10月16日上午9时,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任务新闻发言人武平介绍,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定于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两天后将与一个月前发射到太空的天宫二号对接成组合体,在轨运行33天。50岁的老将景海鹏将携手“淡定哥”陈冬一老一小遨游太空。这是景海鹏第三次冲出地球的太空之旅,是70后小将陈冬的太空处女之行。

16日上午,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Y11火箭开始加注推进剂。

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武平介绍,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其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据了解,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是我国第6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进入空间站阶段之前,神舟飞船的最后一次应用性飞行,持续时间最长,总飞行时间达33天,以验证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补加等技术——这些都是未来中国空间站建成并运行的重要基础,其意义之重大可见一斑。

篇12:神舟十一号作文

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飞向浩瀚宇宙,将与等候在太空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

看到神舟十号发射圆满的完成,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巨大的进步。

现在,我们国家的科技越来越发达,越来越有进展。我希望以后中国的科学家会作出更多的贡献帮助社会。让我们中国更加强大,让神舟十号的发射成为我们中国更加繁荣的象征。

神舟十一号观后感作文

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的观后感

神舟十一号发射感想作文

10.17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观后感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观后感

《神舟七号》观后感

观看神舟十三号心得体会

神舟十二号升空观后感

神舟六号抒情诗歌

神舟十号航天员一封信

神舟十一号返航通知(推荐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神舟十一号返航通知,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