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冲浪选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神舟十一号观后感作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神舟十一号观后感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神舟十一号观后感
17日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2次应用性飞行。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独立飞行1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参加天舟一号飞行任务。
目前,天宫二号运行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与之前发射神舟十号的.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7次飞行。
通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反馈的信息我们知道,这次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神舟十一号飞船的航天员能完成任务成功返回。
篇2:神舟十一号观后感
一走进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模拟器大楼的大厅,就能看到几个醒目的大字:从这里走向太空。
当飞行任务临近时,模拟器是航天员们待得最久的地方,他们后期的训练几乎都在这儿进行。
模拟器,顾名思义,就是在地面上尽量模拟与飞行器相一致的环境。用航天训练模拟器研究室主任晁建刚的话说,就是“航天员所能看到、听到的,全由数据仿真起来”。
在模拟器训练厅里,呈现在眼前的,有一个形似圆柱体的银白色舱体,它模拟的是天宫二号实验舱。晁建刚说,这个模拟器内部的布局、装饰跟天宫二号完全一样。
内部构造的一致,是模拟器最基本的功能,但它的迷人之处远不止于此。
再比如,航天员透过舷窗能看到太空场景,而晁建刚们根据实施的飞行轨迹,可以计算出在什么时间通过舷窗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从而为航天员模拟出来。
在模拟器训练厅里,依次陈列着3个模拟器,分别模拟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神舟飞船和天宫二号对接后形成的组合体,以及航天员进行手控交互对接的模拟器。
早在执行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时,这3个模拟器就已经投入使用,但与此前相比,模拟器在此次神舟十一号任务训练时又增加了新的功能。模拟器中的程序、舱内环境和工作原理都已按照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的状态进行了重新设定。
尽管模拟器的设计已经努力向实际环境靠拢,但还是难免会有细小偏差,而根据每次飞行得到的实飞数据,设计者们又对其进行调整,使它的仿真程度跟实际越来越接近,乃至近乎完全一致。
训练中,航天员曾在舱内连续生活五六天,吃喝拉撒睡都在这个15立方米的圆形空间中进行。在训练过程中,还有心理医生为航天员做辅导,以便帮助航天员应对在狭小空间内长时间生活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晁建刚介绍说,长期驻留中需要做的实验,也可以先在模拟器中进行。
训练过程中,晁建刚和同事们要绞尽脑汁为航天员出难题,用以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和情况,来提升航天员的应对能力。“通过模拟各种故障,把他们的胆子练大。”晁建刚说,“不能让他们上了天之后抱怨,说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我们要做他们最坏的敌人和最好的朋友。”他说。
模拟器虽然全面呈现了航天员在太空中可见、可听、可操作的场景,但有一点无法模拟——失重。而这也正是太空环境对人体最严酷的考验之一。
人们在乘坐过山车、跳楼机、海盗船等游乐设施时,会经历短暂的失重状态,但航天员经历的失重时间要比这长得多。
篇3:神舟十一号观后感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2次应用性飞行。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独立飞行1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参加天舟一号飞行任务。
目前,天宫二号运行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长征二号F 遥十一火箭与之前发射神舟十号的长征二号F 遥十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7次飞行。
篇4:神舟十一号观后感
10月16日上午9时,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
10月16日上午9时,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任务新闻发言人武平介绍,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定于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两天后将与一个月前发射到太空的天宫二号对接成组合体,在轨运行33天。50岁的老将景海鹏将携手“淡定哥”陈冬一老一小遨游太空。这是景海鹏第三次冲出地球的太空之旅,是70后小将陈冬的太空处女之行。
16日上午,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Y11火箭开始加注推进剂。
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武平介绍,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其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据了解,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是我国第6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进入空间站阶段之前,神舟飞船的最后一次应用性飞行,持续时间最长,总飞行时间达33天,以验证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补加等技术——这些都是未来中国空间站建成并运行的重要基础,其意义之重大可见一斑。
篇5:神舟十一号观后感作文
10月17日,在直播视频中我看见了神舟十一号载着二位宇航员叔叔成功地飞出地球。
在飞船快要起飞的时候,宇航员叔叔们向我们—他们的同胞挥手。我想,这不仅仅是再见,而是意味着他们将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祖国首次“太空行走”的任务。啊!飞船起飞了,它带着祖国的希望飞上了天空。当工作人员宣布一切成功时,我们全家人高兴得从沙发上蹦起来。
中国人用自己的神舟飞船十问九天,取得了“十全十美”的辉煌成就。这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创新发展,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与骄傲。事实证明,作为最早怀有飞天梦想的民族,我们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的神话,进入新时代,我们更有把“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的能力。
篇6:神舟十一号观后感作文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这不仅是航天工业领域的一项壮举,更开启了我国航天军工领域的资本新 篇章。
我国航天运载器年发射次数已经进入世界前三,但累计发射次数与俄美差距显著。
根据人民日报披露,截至2016 年9 月1 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飞行235 次,成功率达到95.32%。 “十二五”期间,主管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共计成功发射火箭86 枚,发射成功率高达97.7%,五年间我国的发射次数、发射频率和发射成功率均排位世界前列。其中,仅2015 年一年我国就完成火箭发射19 枚,并且全获成功。经过60 年发展,目前我国火箭已具备可靠性高、发射密度高、入轨精度高的优点。
从全球航天发射情况来看,目前全球航天发射主要由俄罗斯、美国、中国和欧洲国家组成的欧洲太空局主导。第一梯队的俄美发射累计次数远远高于我国,我国与欧空局共列第二梯队。据统计,2012~进行的159次航天发射中,俄罗斯、美国、中国和欧盟的发射量占到了全部发射的86.8%。从整体发射总数来看,由于起步较晚,我国与俄、美发达国家发射次数仍然差距不小。
天宫二号发射在即,神舟十一号飞船将在天宫二号发射后择机发射,并与天宫二号对接。提到神舟系列飞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天给大家秀一下神舟一号飞船至神舟十号飞船的“肖像照”,让我们一起期待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式拍摄“肖像照”的那天。有这样一位航天人,他坚守航天科技摄影近30年,用镜头记录了中国航天一个个辉煌瞬间,见证了神舟飞船一次次欢腾升空的精彩时刻。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20多年,从11月20日,第一艘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到20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成功,间,已经成功发射10艘飞船和一个目标飞行器,成功将10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重大跨越,圆了“九天揽月”的千年梦想。
中国人用自己的神舟飞船十问九天,取得了“十全十美”的辉煌成就。这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创新发展,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与骄傲。事实证明,作为最早怀有飞天梦想的民族,我们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的神话,进入新时代,我们更有把“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的能力。
篇7:神舟十一号观后感200字
今天,我登上了神舟201号,准备登上海王星。“三、二、一,准备,发射!”火箭一下子冲出了地球。 火箭以每秒11。9千米的速度飞向了海王星。就在火箭快要到达..本文《神舟201号》由初中作文整理,仅供参考。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欢迎点评、分享!
今天,我登上了神舟201号,准备登上海王星。“三、二、一,准备,发射!”火箭一下子冲出了地球。
火箭以每秒11。9千米的速度飞向了海王星。就在火箭快要到达海王星时,火箭偏离了轨道,与海王星擦肩而过,飞出了太阳系。
最后,我的火箭终于在一个星球上登陆了。这时,我发现另一个飞船也登陆了,里面出来几个外星人。这时,我想了个办法,我打手势让他们去我的登陆仓。我在这个星球上采集了一些这个星球上的岩石标本,之后进了外星人的飞船,把它开回了地球。
回到地球,我把那艘飞船和那些岩石标本交给了地球研究所。所长还给我颁发了一枚荣誉勋章。
[神舟十一号观后感200字]
篇8:神舟十一号飞船观后感
北京时间10月17日早晨7点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神舟十一号”飞船主要任务为:
一、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
二、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三、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期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的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篇9:神舟十一号发射观后感
今天,妈妈让我去屋里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神舟九号飞船”飞天的实况转播呢。
当时电视里正在播放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前的准备工作,我瞪大了眼睛仔细的观看着发射的全过程,我们国家的航天科学家们真是太伟大了,在他们的共同的努力和忘我的工作下,神舟九号终于圆满的发射成功了。这是一个多么鼓舞人心的时刻呀!我想我一定会永远记住这个难忘的日子。在电视里我还看到了“神九飞船”里,唯一的一名女航天员——刘洋,她让我想起了古代的女英雄“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刘洋阿姨就是我们的榜样,她是我们国家第一位女航天员呢!
我们中国人就是聪明能干,不但现在的中国人有智慧,而且古人时他们就有很多的发明。比如:在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研制出了中国最早的机器人—— 伶人 ,而且能歌善舞。木匠的祖师鲁班造出的“木鸟”,可以在天空中飞三日不下。今天我们的飞船发射成功了,它可以载人在太空遨游!
还有苏联,他们发射的飞船在降落时,因为工程师点错了一个逗号,就造成了机毁人亡的事故。但中国人没。
篇10:神舟十一号飞船观后感
今天是神州十一号发射的日子!我和家人一起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打开了电视机,刚好播到发射前1分钟,那神州十一号静静地矗立在酒泉发射中心,播音员说倒数,1分钟准备!……10秒……9秒……点火!随着倒数员的话音,神州十一伴随着一条长长地火焰,飞向那浩瀚的宇宙,屏幕转到了指挥中心,指挥官宣布:“神州十一进入预定轨道!我宣布,神州十一发射成功!”神州十一的成功发射,预示着我国为来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科技的发达,国家的繁荣昌盛。祝愿远在太空的宇航员叔叔阿姨们能够凯旋归来!
篇11:神舟十一号发射观后感
自从“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我国的航天技术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不,“神舟五号”发射两年后,“神舟六号”又要上天了。不过,这次和以前不一样,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多天航天发射器,也就是“神舟六号”能同时带着两个飞行员一起在太空中飞行。今天就是发射日期,我们心情都非常兴奋。上课了,沈老师走进教室,她面带笑容,习惯性地拍了一下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接着,老师又说了一句令人万分高兴的话:“今天上午的语文课,我们先不上,我们一起来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过程吧!”“耶!”全班都沸腾了,大家都因为自己可以亲眼目睹“神舟六号”发射过程而欢呼。沈老师又叫我们做好笔记,不要浪费机会。虽然电视的信号不怎么好,屏幕上都是雪花。可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心情,同学们一个个神情专注地观看。据了解,这一次飞行的是费俊龙和聂海胜,他们一个是江苏人,一个是湖北人,而且都是从14个预选人中脱颖而出的精英。突然,电视机里传来一阵声音:“三分钟准备”“两分钟准备”“一分钟准备”“30秒准备”“20秒准备”原来,火箭要上天了!此时,全班同学也似乎感受到了现场的热烈气氛,齐声大喊:“10,9,8,7,6,5……啊!!”“神舟六号”吐着长长的火焰,腾空而起,带着这两名宇航员向宇宙飞去。那情形就像蛟龙出水,令人赞叹。古代有嫦娥奔月的传说,现在我们又有了多人宇宙飞行的成果。这次发射成功标着我国航天技术以挤进世界前列。我想:我也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发展而奋斗。神舟六号 府苑五(2)班 喻建安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来告诉你吧!今天是最值得中国人纪念的一天,神舟六号发射成功了!我们早就期盼这一天了!
今天我们老师为了让我们多知道一些关于航天的故事,就用上课的时间让我们看神六发射前的现场直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许多人等待着神六发射,控制神六的是费俊龙和聂海胜叔叔,他们两位是经过强化训练的,身体素质都很棒。这一天,对他们来说应该是最兴奋,最难忘的一天。在神六发射还有最后几秒钟,我们屏住呼吸,眼睛一直看着电视,5秒,4秒,3秒,2秒,1秒,“轰!”神六发射了!我们全班同学都大声欢呼,看着神六带着我们祖国的航天技术,洒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的心情万分激动。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应该牢记许许多多的航天技术员,特么为我国的行谈事业默默奉献了无数个春秋。就让我们的祝福为两名航天英雄加油鼓劲,也让神六满载我们的祝福遨游太空!目前世界上的航天技术,我们知道跟美国的航天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不应该满足于现在状况,刻苦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争取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的科技强国!
篇12:神舟十一号发射观后感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本月中旬升空,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内完成三组由香港中学生设计的太空实验。13日,三组设计团队的校方证实,学生已受邀于本月15日至19日前往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观发射。
在去年的“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上,香港顺德联谊总会翁佑中学五名中六生,以“微重力状态下制作多用途的聚合物有孔薄膜”项目最终夺冠。
该项目随后与另两项获奖作品——“太空养蚕”和“双摆实验”共同被选定由“天宫二号”带上太空试验。
回首作品设计及参赛过程,翁佑中学的5位同学均直言挫折不断。
12月,一同修读化学科的中六生劳莉欣、陈翠珊、蔡欣澄、何奕龙和区钧尧组队参赛。
他们的指导老师崔婉琪表示,为保障航天员的安全,有很多物质都不能带上太空,包括同学当初所用含有挥发性气味的丙酮,“但没有(丙酮)就几乎完全不能做实验”。学生们随后花不少心思和时间另辟蹊径,最终找到合适的材料取代。
5位同学表示,整个比赛过程虽然辛苦,但十分乐在其中,特别感谢老师与家人的支持,令他们能够顺利排除万难,胜出比赛。比赛过程中,他们的收获也颇多,不仅学会了时间分配,也增强了合作精神。
据介绍,5位同学及指导老师将会于10月15日至10月19日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观,除与航天工程人员面对面交流外,更有机会亲眼目睹神舟十一号升空的激动时刻。另外两个香港实验项目设计团队的校方也证实,已受邀于同期前往酒泉参观。
对于自己的作品能上太空,翁佑中学的5名同学均表示十分荣幸与高兴。
他们除了寄望实验品可在无重力状态下的太空造出透气不透水的聚合物有孔薄膜外,更希望未来可进一步研发成透气但不透水的人造皮肤和透析膜,用在药物释放系统、治疗皮肤创伤等医学领域。
篇13:神舟十一号作文
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飞向浩瀚宇宙,将与等候在太空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
看到神舟十号发射圆满的完成,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巨大的进步。
现在,我们国家的科技越来越发达,越来越有进展。我希望以后中国的科学家会作出更多的贡献帮助社会。让我们中国更加强大,让神舟十号的发射成为我们中国更加繁荣的象征。
篇14:神舟十一号作文
10月17日7点30分28秒,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一号由长征2F遥十一火箭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之后,时隔三年再次进行载人航天发射。
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景海鹏和陈冬两名男性航天员,他们将在轨工作、生活33天,这将创造中国载人航天在轨飞行时间的新纪录。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2F遥十一火箭。本次任务主要目的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
世界关注“神11”今日发射
“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6日公布的这一消息令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西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尽管美国总统 几天前公布了更宏伟的载人火星登陆探测计划,然而世界许多分析认为,中国航天计划显得更“踏实”。
16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景海鹏(左)、陈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席记者见面会,
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称,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任务中,两名航天员将在天宫二号轨道航天器工作33天时间。这将是中国载人飞行史上创纪录的`太空工作时间。这样,中国就更加接近于2022年前建成航天员常驻空间站的目标。报道称,此次发射将搭载由俄欧专家共同研发的世界上最大的高灵敏度伽马射线检测仪,在实验舱中将有14种不同的科学仪器。
“神舟十一号将飞得更高,实验更多,时间更长。”美国《侨报》称,由于神舟十一号是为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因此具备上述三个特点。飞得更高是因为未来的载人空间站轨道位置比较高。实验更多,是因为这次飞行要进一步考核神舟飞船作为人员物资天地往返运输工具的性能。时间更长是因为此次任务中,航天员需完成30多天在轨飞行任务,比神舟十号的15天翻了一倍。这意味着飞船动力系统、航天员生命保障系统、天地通信保障系统、测控系统等等一系列航天技术的综合性进步。
“德国之声”近来刊登了多篇有关中国航天的报道,将中国航天称为“宇宙中的独行侠”,认为中国在航天发展计划方面“我行我素”,有长远的计划,每次发射都有巨大进步。而与中国相比,美国人却无法确定他们在太空的未来方向。
“独霸太空”还是国际合作
“如果说美苏太空竞赛是20世纪下半叶航天领域的主旋律,那么中国成为太空超级大国的不断努力,可能将成为21世纪上半叶这一领域的主旋律”。美国NBC电视台称,世界各地的科学家17日前往位于沙漠中酒泉基地,目睹中美激烈太空竞争最新的一幕。报道引述曾四次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美国航天员焦立中的话称,中国在航天领域不断进步,这令美国面临“在未来落后的非常真实的危险”。
美国“大众科学”网站日前把中国航天发展称为“中国统治太空的征程”,报道称,中国卫星可以为其飞机、导弹导航,还可监控外国军事基地。今年9月,在题为“我们失去与中国的太空竞争了吗”的听证会上,美国众议院科学、太空与技术委员会主席史密斯称,“美国是时候在太空领域重申领导权了。这么多年来,我们对太空的关注降低了,现在中国在太空领域的成就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了。我们不能承担忽视中国的代价。”
“中国真的想控制太空吗?”英国《卫报》引述《中国进入太空:大跃进》一书的作者哈维的话称,中国只是想被视作是太空领域里平起平坐的一员。6月,中国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签署了一份协议,将向其他国家的航天员提供天宫空间站,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6日称,中国直到1970年才首次将卫星送入太空,而那时美国已实现载人登陆月球。但从那时起的数十年来,中国一直稳步推进航天计划。出于国家安全担忧,美国国会自2011年起禁止NASA与中国接触。报道引述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太空安全学者弗里泽的话称:“中国一直想与美国在太空领域合作,但是随着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即将建立,除了美国之外的国际伙伴排着队加入进去,中国的这种意愿已经下降了。”现在欧洲航天员已开始学习中文了,如果美国政策不发生改变,那么美国宇航员很可能被排除出去进去。
相关文章推荐:
神舟十一号观后感作文(共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