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语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茂名观山寺群,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茂名观山寺群,供大家阅读。
篇1:茂名观山寺群
茂名观山寺群 -资料
观山寺群位于高州市之西的观山上,观山东临鉴江,南对南宫岭,山青水秀,风景迷人,明代以来,这里先后建起了观山寺、玉泉寺、吕仙殿、潘仙殿、报德祠等寺庙建筑群。民国期间,又开辟了中山公园,建有中山亭、若??亭、茂植亭、咏风亭、襟江亭、旷怡亭和断碑亭等建筑,使观山增添了不少色彩,
资料
在这些建筑群体的各个不同地方,分别树有各种碑记,其中有诗碑、记事碑、记功碑、捐题碑以及各个名家题词手迹碑记等。在山上的'断崖处,还有摩崖石刻,这些建筑群体和石刻群体,结构有序,典雅大方,颇有风韵。 观山寺群中,最有特色的要数观山寺、玉泉寺等,但由于历遭严重破坏。目前尚存的只有玉泉寺、吕祖殿、潘仙殿、报德祠,其余的建筑被破坏拆除。但山光水色,景貌依然。
篇2:鉴山寺
鉴山寺的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总建筑面积5589平方米;鉴山寺属仿唐佛教建筑,其规模之大,堪称广西最大寺院。寺名由中国著名书法家,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
目录简介景色简介地理位置
鉴山寺位于阳朔县月亮山旅游风景区的云集山下。
历史渊源
始建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是桂林市最早的古寺之一,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其香火旺达1200余年。据史料记载,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日本未果,由海南岛返回扬州途中,乘水路从梧州抵达桂林,在桂林休整一年,期间鉴真大师常在鉴山寺讲学授戒。由一代名僧妙湛大和尚高徒,上过三个大学的.本如法师出任该寺方丈。
景色经典外观
建筑群体坐南向北,主要殿堂是典型古寺布置方式定位,中轴设有照壁、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东西向设有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地藏殿、钟鼓楼、画廊、碑亭;各殿堂是供游客游览、了解佛教文化渊源、进行佛事交流活动、进香参拜的场所;山门东西两侧设有斋堂、香客楼以满足佛教信徒用餐及住宿。
寺内设置
寺内有亨哈二将、四大天王、弥勒佛、韦驮菩萨、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十八罗汉等48尊佛像;其中在18米高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三世佛”高达7米。 鉴山寺融朝圣观光、敬香、礼佛等佛教活动为一体。它地理环境优越,与月亮山、大榕树、聚龙潭等临近景点串汇成一大旅游风景区。 鉴山寺交通及周边景点 鉴山寺位于阳朔十里画廊内,抵达阳朔乘自行车约20分钟可以达到景区。 周边景点:大榕树、月亮山、聚龙潭、奇石宫等 景点特色:寺庙,佛像。 游览时间:约30分钟
篇3:疏山寺
疏山寺古刹位于抚河右侧,距江西省金溪县浒湾镇四公里。寺周五峰错落,风景优美,寺前平川五百余亩。青山似黛,绿水长流;疏山八景,如诗如画,真乃人间仙境。疏山寺始建于唐,重建于明,大修于1981年。何仙舟,后唐官员,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弃官后迷恋疏山景致而在此筑庐结室,兴建书堂,名曰“仙舟书堂”,隐居读书,是抚州地区最早书堂之一。故疏山原名“书山”。至唐中和二年(881),时任抚州刺史危全讽持书上表,唐僖宗御笔亲书“敕建疏山寺”才由书山更名为疏山。
目录地理位置名人墨迹风水宝地传说收缩展开地理位置历史 疏山寺建于唐朝。唐中和三年,抚州刺史危全讽上表朝廷拨银筹款,同年唐禧宗御笔亲书“敕建”二字,至今仍高悬于天王殿门前。及成,十方信士云集,僧众千名,佛像三千。斗转星移,时光流逝,本寺几经仓桑。明洪武二十八年钦命北京龙虎寺道性禅师来寺为主持;清初,朝廷又派杭州云隐戒显大法师为本寺方丈。
名人墨迹本寺名扬于海内外,历代帝王和文人墨客,留下不少的著名诗篇,唐禧宗、宋太宗、宋真宗书写了御扁;王安石、曾巩、汤显祖、晏殊父子、陆游、陆象山等诗人墨迹甚多。今日疏山,苍松翠柏,绿树成荫;青竹繁茂,奇花似锦,“风景这边独好”。 《次歆太朴良友对何仙舟读书山中见怀之作》:“得谢对何休泽,消遥在岩阿。结庐庇风雨,樊圃搴藤萝。塞坐古人书,日夕犹咏歌。追念少壮日,玩偈亦已多。兢兢事补塞,奈何这暮何。美人百里内,邈若隔山河。兴怀贻好言,缢藉三春花。极言慎芳岁,卷石崇巍峨”。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人。宋嘉佑二年(1058)进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卒后谥号“文定”。他多次游历疏山,并留有七言律诗一首:“素楹丹槛势凌空,一亩萧然四望通。幽事每寻佳客共,高情还与古人同。满山钟磬苍烟下,绕壑松篁晚照中。曾了功名须到此,长依荷芰向秋风。” 孙觌(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今江苏武进人。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建炎二年为吏部尚书、建炎三年出知温州,绍兴元年知临安府。宣和怨念(1124年)被谪临川。宋绍兴二十年(1150)为疏山写记《疏山寺大藏记》。 胡明仲,名寅字明仲,南宋建宁崇安县人,湖湘学派奠基人,文定公胡安国之长子,曾多次游历疏山寺。为疏山寺作有七言律诗一首:手遮西日向书山,及得香鸦敛翅间。未暇捻香参佛祖,且须i被扣禅关。月林散影森森净,风磐传音渺渺间。安得一厘通水竹,杖藜来往寄E顽。 曾纡(1073-1135)字公衮,晚号空青先生。江西临川南丰人。北宋丞相曾布之子,曾巩之侄。北宋末南宋初散文家、诗人、书法家。宋哲宗绍圣年间中博学鸿词科。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曾布为二后山园陵使,辟为从事。崇宁二年(1103),入元佑党籍,被贬到永州零陵,后遇赦,调监南京、河南税,宁国军节度判官等职。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再任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移两浙路。绍兴二年(1132),知抚州。常游历疏山并作有七言律诗一首:“江海相忘二十年,依前肮脏依门边。家风敢谓居士,句话空悲孟浩然。相见风流继莲社,应传图画入斜川。病夫诗思尤艰窘,正似潮回上水船”。 李商叟,名浩,字德远,临川人。宋绍兴十二年进士,官拜吏部侍郎,曾游历疏山寺,并留有千言绝句诗一首:忙中偷得此身闲,杖策西风自往还。今日已偿云水债,篮舆带雨下疏山。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应试本取为第一,秦桧孙子秦埙居其次,竟被秦桧除名。秦桧死后被赐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江南两路常平茶盐公事等职。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到抚州任所,淳熙七年春,抚州大旱,五月山洪暴发,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竟被“擅权”罪名罢职还乡。之后又历多次起落。陆游多次游历疏山寺,并留有七言古诗多首(详见后文)。 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剑南诗稿》总计存诗9138首,其中在抚州写下的或与抚州有关的诗歌,就有174首。陆游描写抚州的这些诗篇,是抚州历史的`一面镜子,是考察抚州宋代后期地方民情、社会人文、经济面貌以及农工商、儒释道、天文气象、地理风貌、衣食住行、人情世故等情况的借鉴,为抚州人民留下 在陆游关于抚州的诗中,直接以当地的地名为题的就有《发临川》、《抚州上元》、《入临川境马上作》、《上巳临川道中》、《寒食临川道中》、《临川绝无佳酒时得一醉戏书》、《视陂至崇仁村落》、《金溪道中》、《闻金溪陆伯政下世》、《白干铺别傅用之主簿》以及《送李德远寺丞奉祠归临川》、《乾道初予自临川归锺陵李德远范周士送别於西》等;直接以当地的景物名为题的有《登拟岘台》、《拟岘台观雪》、《雨後独登拟岘台》、《冒雨登拟岘台观江涨》、《秋晚登拟岘望祥符观》、《别张教授归独登拟岘》、《游疏山》、《疏山东堂昼眠》等。 曾丰(1142-1224)字幼度,号樽斋,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桥西人,与曾巩同宗。于乾道五年(1169)登进士,授永州教授,历任赣县县丞,义宁、浦城县令,广东经略司曹,德庆知府,湖南参帅,朝散大夫等职。勤于政事,生性耿直,不畏权贵,文章名噪一时,因拒绝当朝太师的招纳,嘉泰四年(1204),被罢职回乡。罢归故里后,开办西山书院,致力于教学和研究。求学于门下者很多,流坑的董氏子弟大多从业于他。董德修是他的得意门生、挚友和妹夫,因曾丰与陆九渊来往甚密,德修遂入象山之门,后成为流坑董氏心学的宗师。他多次游历疏山寺,并作诗。 赵心斋,南宋时著名诗人、文学家。多次游历疏山,为疏山作有七言绝句诗一首:XX招提恰六年,松风萝月故依然。世间万事都休问,燕坐看山是好禅。 陆复斋(1132-1180),讳九龄,字子寿,金溪靓(陆坊)人,陆象山之兄。于宋乾道五年(Ⅱ69)进士及第。先后授兴国教授,桂阳教授,后调金州教授未赴任即病卒。他少时与弟陆九渊读书于疏山书院,后亦讲学于疏山书院。 许忻,南昌人,宋宣和三年(1121)进士,藏书家,绝学之士,宋高宗时为吏部员外郎,因得罪高宗、秦桧等投降派而被贬降官,谪居抚州,闭门读书,常往来疏山寺,因慕陆九渊、陆九龄之名,特船载家藏书三车赠陆氏兄弟。 陆象山(1139-1193)讳九渊,字子静,号“象山先生”,金溪青田(陆坊)人。宋乾道八年(1172)中进士,先后任靖安县、崇安县主簿,迁国子正、敕令所删定官等职。宋绍熙二年(1191),出知荆门军,政绩显著。卒后谥号“文安”。他一生的辉煌在于创立学派,传道授业,他融合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和“良知”、“良能”的观点以及佛教禅宗“心生”、“心灭”等论点,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形成一个新的学派――“心学”。后经明朝王阳明集大成,形成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他少时((11岁,十岁“与王光陆九龄共同读书于该山书院,后又在此讲学。有诗《疏山道中》、帖《赠疏山益侍者》等诗文留存(诗文见后)。 曾季,字裘父,自号艇斋,南丰县人。兽巩弟曾宰之曾孙,早年科考不顺,后无意仕途。师事江西诗派昌本中、韩驹,与朱熹、张蛴惺樾磐来。绍兴年间与陆游相唱和,陆游称其“文辞通澹简远”。常往来疏山,并作有七言经理一首:来往疏山四十年,主人与客两华颠。此心不改澄听见,往事休论过乌然。无复山舟遗迹在,官余矮叔一传灯。辟独上穷登眺,古木苍藤带暮烟。 周之翰,华亭人(上海),南京诗人,有《题疏山》、《寒夜拥炉瓶枯冻戏为作下火诗》、《送马秋野千户出征淮西》等诗作于世。他曾游历疏山。并作有五言古诗一首(诗见后文)。 余×,明朝诗人,明天顺五年(1461)曾任XX延平府永安知县。曾游历疏山,并作诗一首:路入千岩紫翠深,溪山好向梦中寻。松风洗净笙歌耳,泉石挽回花柳心。曲水流觞追契事,茂林修竹是出阴。兰亭旧X空磨灭,X仰人间成古今。 艾申,明朝诗人。曾多次游历疏山,并作有七言律诗一首:夹道苍松六月寒,尘埃只隔白云闲。重游恰是十年后,往事空骜一梦间。杰阁谩谔新卜筑,危亭不似旧跻攀。凭谁说与矮师叔,投老求分一半山。 黎近华,明朝诗人。曾游历疏山,并作有七言律诗一首:杖藜徐步兴何长,宛宛岚光接水光。蝉噪荒林桐叶老,风回半野稻花香。却过萧寺寻僧话,又入松轩卧晚凉。雨后徽云山更好,与君行李未须忙。 程文海(1249-1318),字钜夫,号远斋。南城人元朝著名文学家,藏书家,赐官翰林学士,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为归云禅师作《疏山白云禅禅寺修造记》(详见后文)。 吴澄(1255-1330),字幼清,江西崇仁人。幼年聪慧好学,16岁(宋咸淳六年)乡试中选,入元后避兵乱隐居乐安X水岩,从事著述。元大德五年(1301)被荐入朝,授应奉翰林文字,后授国子监丞。著述丰富,尤精研诸经,学术渊源于朱熹和陆象山,在元代理学中具有崇高地位,与许衡并称“南吴北许”。游历疏山,并为题词题匾。 吴会(?-1388),字庆伯,号书山,金溪琅琚疏口人。元明朝学者,吴澄高弟。元至正三年(1343)尝举乡荐第一。入明不仕,隐居著述,因一足病发,自称“独足先生”,著书《独足雅言》二十卷,后改题为《书山遗集》,《四库总目》行于世。 饶埃字仲恭,号率斋,临川人。以儒士荐授翰林博士,兼服务潭王行善,有才望,文章典雅,常来疏山,与吴会(书山先生)相友善,时潭王梦见吴会求序,饶八旖屋会《独足雅言》,并为此书作序。 徐琼(1425-1525),字时庸,号东X,金溪合市大耿人。明天顺元年(1457)登进士,廷试第二,为榜眼。授翰林院编修,编修《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弘治十一年(1498)加太子少保。仕途45年,雍容雅度,文辞浩渺。多次来疏山,作《疏山X记》。(详见后文) 吴悌(1502-1568),字思诚,人称疏山先生,金溪琅琚疏口村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中进士,初任山东广饶县令,又调安徽宣城,升御史。时应天(今南京)乡试,时严嵩权倾当朝,举子“语多讥讽”,考官被贬,所取贡士不许参加会试,吴悌为举子求情,被贬为两淮盐政。时山东水灾,吴悌在为报告朝廷的情况下,将糟粮救济灾民,而受责以病辞归,居家,布衣素食,创办书院,著书讲学。嵩贬,朝廷召回,谥号“文庄”。吴悌被誉为“实践之儒”,罗汝芳谓其“学继象山”,徐阶曰:“真古君子”,催都玉谓“得罪权贵止于不为官,得罪疏山则不可为人”。著有《吴疏山集》、《皇帝内经素问》等书。吴悌是疏山寺土地施与者吴然的后裔,一辈子与疏山不离不弃,读书讲学均在疏山书院。为纪念他,于明朝万历年间,在其读书讲学故址(疏山寺)敕建崇贤祠、一览亭、复性堂书院、解春秋设祭,盛况空前。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
风水宝地疏山自古被视为“风水宝地”,相传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大将周迪曾屯兵于此.建有将军塔 点将台 跑马场.这些古迹至今依稀可辨.唐朝名士何仙舟也弃官隐居此山.唐中和二年(882年)始创白云寺,后改名为疏山寺
传说.
建寺
传说开山祖师匡仁…… 佛法渊深,俗称“白云长老”,又称“明眼和尚”.他云游至此,结庐打坐,向当地群众募地建寺.群众问要多少地?他答道:“只一袈裟之地足矣.”当划分地界时,长老将袈裟向空中一抛,遮天蔽日,阴影覆盖所及,方圆十里,疏山庄田及五峰胜地,尽在其中.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疏山寺诗中的“可望袈裟覆紫烟”,“半臂袈裟水一方”等句,说的就是这个传说.
三井香泉
寺右有“三井香泉”,相传为“白云长老”锡杖点开,当年建寺所需木材,便从井中吊出.故寺中有联云:“半臂袈裟铺遍五峰胜地,一根锡杖涌开三井香泉”.
篇4:风山寺
凤山寺 ,原名真武观,位于威宁县城东北1公里凤山上,为佛道合一的著名寺观,坐北朝南,由正殿、左右配殿、前殿组成,占地约5000平方米,正殿总长13.8米,三间,进深9.7米,正中须弥坐神龛,供真武塑像,殿前月台上置石鼎香炉,左右配殿均三间,通长11.5米,进深1.5米,盖小青瓦。
目录威宁县风山寺泉州南安诗山镇风山寺威宁县风山寺前殿三间,进深两间,明间两扇大门,各置一尊护法神像,殿前置一对浮雕云龙华表,华表高3米,直径40厘米,蛟龙蜿蜓,形态逼真。1982年三月,县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南安诗山镇风山寺凤山寺,原名郭山庙,又名将军庙、威镇庙,位于泉州南安诗山镇西北角凤山麓,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初年(公元936-947年),供奉郭圣王。郭圣王,俗名郭忠福,诗山郭山人,生于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八月十二日。传说郭忠福长工出身,7岁丧父,牧牛俸母,乡邻郭孝子。由于他自小辛勤劳动,身体不支死于荒野。后人念其孝,立庙奉为神明,四时祈卜吉凶于神,以将军礼祀之,故郭山庙又称将军庙。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敕封为“威镇广泽侯”,并赐庙额“威镇庙”。到了宋宁宗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乡邻增修庙宇,使之殿寝、廊庑、门庭、层阶齐全 。直至宋理宗开庆初年(公元1259年),加封“威武英烈广泽尊王”,并赐建寺宇以祀。因郭山地形类凤盘舞,从此改名为“凤山寺”。 此后三百年,风荡雨淋,栋宇虽有修葺,但寺貌未作扩建翻新 。 凤山寺规模,纵为16丈,横1.4丈。寺殿分前后三殿。主(中)殿高1.8丈,夹室各一,东夹室锶尊王、尊妃像,从其坐古藤化身之旧迹,室后为内寝;西夹室供奉释迦牟尼、南海观世音金身。前殿高1.85丈,中祀尊王,旁祀崇德侯、显佑侯、黄太蔚、陈将军,以其有功于王。殿宇疏以庭院,绕以墙垣。垣屋翼于左右 ,有30余间,为寺僧聚纳之处。庙门高1.4丈,明代举人、永春颜廷渠题寺匾“凤山览胜”。门内一巨石,山峭卓立,状若云鬟,昔人喻为凤髻。门外列砖为庭,曲磴层阶穿数而出。
篇5:太山寺
太山寺 又名太山龙泉寺,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3公里处风峪沟北山腰。太山之名,始见于沈约撰写的《宋书》,相传北汉时有山民石敢当,以勇敢闻名,他居住的山也由此闻名于世。寺名取自“泰山石敢当”的谐音。
目录太山寺简介太原太山龙泉寺太山寺简介太山龙泉寺介绍
太山龙泉寺位于太原市晋阳古城遗址西2公里的风峪沟太山之上,山脚下有五代后唐名将李存孝的墓葬。“太山”之名始见于《宋书》,相传五代时刘知远招兵买马,有太山勇 士石敢当袖20公斤的大铁锥应征,人莫能敌,闻名于晋阳。这里的山势突兀峥嵘,古柏苍翠欲滴,将龙泉寺裹藏在中间。 据旧方志所载,龙泉寺原为道教昊天祠,始建于7(唐景云元年),毁于金元战火,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重建时改为佛寺,并将附近的观音、童子等5寺并入。据说当时天旱无雨,地方官员和众百姓齐至太山拜佛祈雨,发现了汨汨而流的泉水,以为是虔诚求雨有应,龙王赐泉,于是给寺院冠以“龙泉”之雅名,并在泉水之上修建了龙王庙。自此,太山因有龙泉水而名声大振,远近朝山拜佛之人络绎不绝,龙泉寺里晨钟暮鼓,香火旺盛。
太山龙泉寺特点
太山龙泉寺坐北朝南,殿阁楼台依山势而建,高低参差,层层铺开。山门之外是一大片平地,窑洞式的乐楼台基至今尚存。山门为悬山顶,额曰“山林古刹”,门檐之下的椽柱头上还保留着道家“八卦”痕迹。左右两翼钟、鼓楼为砖木结构,钟楼上的铁钟系1745年(清乾隆十年)补铸,至今完好无损。进入山门便是前院,迎面二层大雄宝殿,面宽五间,进深二间;底层砖砌窑洞,供奉观世音菩萨;上层砖木结构殿堂,原奉佛祖释迦牟尼,殿顶的天棚上悬塑彩绘着二龙戏珠,二龙昂首欲飞,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院中遍植牡丹、芍药、月季等花卉,4隅有4株唐代古槐,逢春夏花开时节,满院清香沁人心脾。前院东北隅古树一旁,有一通高5米、宽1米的大石碑,为7(唐景云二年)所立,字迹泯灭,已不能辨识,但碑额上雕镌螭首仍存,尚能看出唐代风格。
龙泉寺后院
龙泉寺后院的平台开阔宽敞,周砌十字花墙低栏,中间并列着3座八角攒尖顶建筑,分别是观音、文殊、普贤3殿,为1538年(明嘉靖十七年)所建。正中观音阁为八角形状,黄色雕花琉璃脊,五彩斗拱,出檐深邃,建筑结构奇巧玲珑;阁中正面靠墙塑释迦牟尼三身佛,阁两侧有四大天王护法神像,其余空处则为立体感极强的人物、殿宇、山水、花草等悬塑;阁中央六角莲花台上端坐着观世音菩萨,两旁十八罗汉面对菩萨,作朝拜状。墙壁上悬塑着各路神仙会聚海波之上,其构思独具匠心。观音阁两侧为文殊、普贤二殿,分别有文殊骑青狮、普贤乘白象泥塑。
太山龙泉寺观音阁
太山龙泉寺观音阁之北山坡上有一“莲花宝洞”,俗称“皇姑洞”、“崔姑姑洞”,相传唐代某丞相之女不愿入宫为妃,削青丝入空门住在此洞;另一说是有崔姓女子,随父亲做官居住在晋阳,因婚姻不幸看破红尘,出家为尼居住在太山莲花洞中。莲花洞之北更高处有一巨石,状若卧虎,巨石中间有天然小洞,传为寺院高僧静坐养心之处。龙泉寺东数十步有龙泉洞,洞上建有龙王庙,清洌甘甜的泉水自洞中流出,此即传说中人们发现的泉眼,每逢天旱,人们便在此处祈祷龙王普降甘霖。
旅游资源
太山龙泉寺地处偏僻,日军入侵和解放战争时期均无太大损坏。20世纪8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对龙泉寺进行维修,定其为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近年,太原市成立了太山文物管理所,投巨资将原上山羊肠小路铺砌为层层石阶,更是锦上添花。游人行走在半山石阶上,如烟如云的浓雾时聚时散,虚无缥缈,山峦绿树飘浮在半空,鸟鸣鹊叫,分外清脆悦耳。登上太山远眺,只见南连龙山、北接蒙山,苍茫浩瀚,云天相连,大有飘飘欲仙之感;近观树高林密,龙泉寺幽雅安静,自有一股新清的自然美神韵。每当霜秋时节,满山红叶,流连忘返。
太原太山龙泉寺地宫宝函发现
太山龙泉寺,位于晋阳古城遗址以西3公里处的风峪沟北山腰,始建于唐朝,属于晋阳古城宗教祭祀区。由于山上缺水,又是文保单位,消防蓄水池的完善刻不容缓。今年5月7日,工人们正在龙泉寺大殿向东的一块空地修建消防蓄水池时,一些石条、石门等出现在工人们的面前。太山文物保管所的工作人员立刻意识到,这些石条、石门可能是历史遗迹,于是立刻打电话通知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得到消息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马上派专业人员上山进行现场调查,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这处建筑基址位于龙泉寺大殿向东约100米的山前坡地之上。发掘清理表明,这处建筑遗存是一座佛塔的基址,塔基上部已经完全损毁了,只残留下长方形的塔基。塔基中部下方有一座地宫,由过道,石门和地宫组成,石门两侧各有一尊威武的浮雕力士像。
地宫宝函发掘
打开地宫后,除了精美的壁画,考古人员还在地宫内发现一座石函,石函表面刻有大量文字、花纹。这令考古工作者们非常兴奋,因为石函上的铭文很有可能提供有效信息,帮助他们搞清楚文物的`年代等重要问题。当他们慢慢清理石函表面、细细认读铭文时,“安息大都护”、“田杨名”几个字一下子映入眼帘。此人在《旧唐书》、《新唐书》上都有记载,是武后朝的安西都护,政绩卓著。原来,石函上的铭文记录的是供养人的姓名,这些善男信女中就有安息大都护田杨名的妻子。 经专家考证,石函是盛唐时期文物,此塔基当建于唐武周至睿宗时期,约公元7前后,出土石函等遗物的建筑当为塔基地宫。 唐代的寺院布局,多为佛塔后为大殿。而太山龙泉寺的唐代塔基遗址后面,考古工作者们清理出的大殿里,却立着一块清代的石碑。 沿塔基旁的石阶向上,考古工作者们发现一间大殿,墙角处仍可看到一些保存下来的墙皮,地面铺的地砖保存完好。奇怪的是,大殿内靠墙倚着一座石碑,上有铭文,清晰的记录着光绪二十年当地受水患之灾。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室主任冯钢说:“清光绪年间的石碑出土时就在屋内,这种情况很少见,我们也觉得很奇怪,还需要各方面的专家来研究。但是,同一地点上出现不同年代的多个文化层,是很正常的。” 6月11日下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李裕群研究员一到太原,就上太山龙泉寺实地考察了建筑基址。 地宫为沙石筑砌而成,平面呈六角形。这六角形的地宫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说:“六边形的地宫,流行于宋代,唐代非常罕见,这是我们研究地宫制的一处重要资料。”
地宫宝函探秘
石函出土后,考古工作者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石函。当时在第一现场的人描述,只见大块的木片散落在石函中,一件精巧的金棺躺倒在石函的一侧,历经近千年,仍光泽如新。据专家考证,木片应为石函内损坏的木椁,木椁内是鎏金铜棺。 专家们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物,于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迅速把石函整体转移到室内,保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鎏金铜棺造型精美,是目前经过科学发掘较早的塔基地宫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文化和科研价值。 昨日上午,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考古、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齐聚太原。本以为打开鎏金铜棺后,会看到佛舍利,可结果却令在场的专家都大吃一惊! 当铜棺被打开后,一个精致的银棺出现在大家面前。银棺上系着丝绸,颜色仍然鲜亮,表面毫无锈迹,还和金棺雕刻着一模一样的神秘瑞兽等花纹。 据专家介绍,银棺上丝带的系法也有着特殊的宗教含义。 当解开丝带,打开银棺后,在场的每一个人又一次感到震撼,棺内金光闪闪,一个手掌就可托起的小巧金棺出现在银棺内!金棺表面雕刻着与铜棺、银棺一样的文饰。 至此,专家出于保护文物方面的原因,决定暂不打开金棺。
地宫宝函推测
昨日下午,晋阳古城宗教区太山龙泉寺唐代塔基发掘保护专家研讨会上,几乎每位专家都提到法门寺地宫和庆山寺地宫,这是目前发现的两处规格最高的类似文物。 法门寺佛骨被七层小棺椁层层套装。这些小棺椁用材奢华,有金制的、银制的、水晶的、白玉的,做工精美绝伦,每一个细部都无可挑剔。 在佛界自古就有“东庆山,西法门”之说。庆山寺遗址在西安临潼区新丰镇,是武则天时期建立的著名皇家寺院。地宫之上按照供奉舍利的修建舍利宝塔。经考古专家清理、考察,从墓穴中发现了包括佛祖真身舍利在内的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宝帐。佛祖真身舍利出土的时候,被层层保护,先是保存在舍利瓶中,舍利瓶被安放在金棺中,金棺再放入银椁,银椁再放置在舍利宝帐中。 据专家介绍,根据唐代佛教文化推测,太山龙泉寺出土的金棺内,至少还应有一个宝瓶,可能装有佛舍利。
篇6:关于背影的随笔:观山寺与酒疯
早几年某一日,我到观山寺拜完佛,来客堂与师兄聚聚,好几月不见,这位师兄对我挺热情的,问候近况。突然听到外面传过来嘈杂声,那人一咒起来连珠炮似的,轰个不断,象是有什么深冤大仇,容不得别人辩白半句。
我还没有行出门口,那中年人已气势汹汹到了门前,指着里面墙上的观音像,居然脏言连篇:“你地的主持,说过给我水管钱一千三百元,没想到过了一个多月,还不见兑现,我指着观音发誓,我赖着你们的,就不得好死!”我惊诧而愤恨的望着他,同时闻到一股很厚重的酒味,显然,这位附近的村民借着酒意,前来观山寺闹事了。几位师姐并不理会他,双手合十,朝向观音,念起大悲咒。酒疯子见着没人理他,辱骂得更凶了,外边围着一圈闲人,纷纷前看过究竟,小声议论。由于酒疯子骂得太凶,太难听、太嚣张,上边山头的殿堂都回响着嗡嗡声。我拉着师兄挪出人群外,悄悄问道,是不是要报警?
没想到师兄的反应大出我的意外,淡淡说:“不可!”便信步行近那酒疯,和颜悦色的说:“这位阿伯,观山寺欠下你的,我处理不及时,抱歉,我现在就付给你!”酒疯子一听说有钱支付,脸色也缓和了下来。师兄也明智,叫他写了结账声明,收了款,签了名,按了手指模,这件事才完美了结。
我在旁边看得莫名其妙,观山寺凭什么要给这个附近居民水管钱呢?围观的人疏散后,师兄亦离去,那人踉着入了大殿,见了我,脸上堆笑着,与刚才的悻怒大相劲庭,笑咪咪的递给我一支烟。我摆手拒绝,问道:“刚才是什么原因令你这么怒气?”
这位年过半百的村民,喷出一斗烟雾,平静一下心绪,显出胜利者的语气:“观山寺有一间小庙维修,工人在拆墙时一块砖头滚落山下,正好撞烂我的水管了,所以我要观山寺赔偿。”说完,悠然除掉外衣,搭在背膀上,唱着小调,穿过殿堂,抄近道从中门而出,像是满载而归了。
我望着山下几间小屋及他的背影,那屋可能就是此村民的住处了,想想,这么平缓且有这么多的树木杂草,一块砖头又怎能滚得下山呢?素来听说西岸佬野蛮,专挑外地过路客的麻烦。这回,这位西岸的居民连菩萨都敢“撞瓷”了,这一世造了业障,真不敢想象后世的果报了。他的家就在寺庙的隔离,天天听着佛号,但他未必清净心绪,贪欲且燥烦的内心经过佛前,望着笑容可鞠的弥勒菩萨,再愤激的心绪都会清凉下来。——每位众生皆有佛性,因缘未足,故而佛前一出闹剧,惹得弥勒菩萨“笑世间可笑之人”,回家了是否回归本性?
本文作者:徐超荣(公众号:南粤作家)
篇7:观猴山
周一下午,晴空万里,万里无云。董老师带着全班同学去动物园玩。动物园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非常的漂亮。我们来到了猴山前,看到了一群可爱的小猴子。有的猴子在半山腰做游戏,有的猴子边吃苹果边挂在树枝上荡来荡去。远处的两只猴子正在吃香甜的香蕉。最吸引我的是一只老猴子,它把吃完的西瓜皮放在头上当帽子戴,还时不时晃来晃去。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同学们边看边讨论:小猴子真是动作灵活活泼可爱呀!
我高兴极了,互动结束了,我恋恋不舍得离开了动物园。希望下次还能来动物园游玩。
二年级:石头
上一篇:狼医
下一篇:受伤的小鸟 相关推荐 我的梦想——宇航员作文200字 看图写话:跳绳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仿写) 电影《小小心愿》观后感300字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20字 《风筝》续写 我的梦想——医生作文200字 看图写话:乐于助人的小兔作文300字 看图写话:小白兔种桃树 看图写话:小白兔看书 看图写话:乱扔香蕉皮 看图写话:爱看书的小白兔 篇8:观山散文诗
观山散文诗
一些困在高处的石头,在雨滴里,等待一个眺望。
而它自身眺望的时候,或只能看到空茫。
你,腻味于一条路的平坦。虽然它的一半已快埋没。
可你仍然试图,在隐像的浮沉里,握紧一根柱峰。
风吹流云,山的寒冷。
什么样的时节,你看到了山坡的'草,稀如夜星?什么样
的竖亭,能接纳目光和肉身,拉近一轮明月?
踩实一块块尘土,有人下山,你还在爬坡。不同的
方向里都有力量。而唯一漠然的是,困绕在数字层叠里面,
出不去的阶梯。
你像一只,山林里迫切安身的鸟。隐藏了芳名,却还
会听到隔岸的潮浪声。
观山,当你从眺望而至深入,无形中你似乎忘记,
自己,是不是首当逾越的,一座山?
篇9:观猴山
观猴山
-->星期五的上午,学校组织了一次春游。
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动物园看猴子。那假山后面有两只猴子,是一只母猴在给小猴子捉虱子,你看,那只小猴子多么享受啊!还有一只猴子倒挂在树枝上,恐怕刚学了《猴子捞月》这篇课文吧,好像也想学一学似地!哈哈!你看那只没吃相的猴子,它一手抓着假山的.一个尖角,另一只手拿着桃子正啃着呢!怎么样,它一边吃一边玩儿的基本功扎实吧?山顶上的那只猴子,更是自作聪明!它以为坐在最上面就谁也吃不到它手上的桃子了,可是,他没有发现,已经有一只猴子跑上来想吃几口呢!大家都在为它着急。还有一只猴子在假山最突出的那一块上,吱吱乱叫,好像在说:“别小看我!我可是猴王呦!”在它的旁边,有一只小猴子,它正把假山的一个坡当成滑滑梯,玩得不亦乐乎!难道它不觉得屁股痛吗?在它的下面,是一只调皮的猴子,他拿着香蕉皮当帽子,逗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只是那只猴子本来已经完成任务了,可还是在哪里手舞足蹈,真是乐此不疲!发现没有,在山窝里也有一只猴子,它望着我们,用手挠着头,好像在想:哪来的这么多猴子呀?怎么长得和我们不一样?
再见,猴哥儿,明年还在这儿会和哦!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李白:夜宿山寺
★ 李白《夜宿山寺》
茂名观山寺群(整理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