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

时间:2023-01-07 03:54:03 作者:BibooBibo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BibooBib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广西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广西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广西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

广西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量充沛,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分布广,加上人类社会活动加剧,地质环境较为恶劣,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广西地质灾害具有活动频繁、分布广泛、群发性强、危害严重等特点.广西主要地质灾害有水土流失、膨胀土地质灾害、河岸崩塌、地面塌陷、水土污染、滑坡、泥石流、海水入侵、山区石漠化等.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危害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引发环境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综合防治对策.

作 者:陈宏华 方崇 张信贵 王家全 马福荣 CHEN Honghua FANG Chong ZHANG Xingui WANG Jiaquan MA Furong  作者单位:陈宏华,CHEN Honghua(广东华禹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惠州,516012)

方崇,张信贵,王家全,马福荣,FANG Chong,ZHANG Xingui,WANG Jiaquan,MA Furong(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宁,530004)

刊 名:科学技术与工程  ISTIC英文刊名: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6 6(6) 分类号:X144 关键词:地质灾害   环境地质   广西壮族自治区   防治措施  

篇2: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市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

市地质灾害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山体滑坡、岩体崩塌和地面沉降;另外湖、河坡边存在小规模的崩岸。威胁人口计700余人、财产近三千万元,其中山体滑坡分布最多,范围最广,雨期和汛期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一)山体滑坡。已查明的山体滑坡隐患共计34处。其中办事处2处已经排除,剩下32处。规模最大的镇村下遥坡土体滑坡,达240万方,直接威胁人口63人;分布最多的镇,共计14处,且大多处于不稳定状态。

(三)地面塌陷。已查明的地面塌陷共计15处。其余均在镇,多为煤炭采空区。

(四)全市近40家采石、水泥企业矿山塘口存在不同程度的滑坡、崩塌隐患;另外。

二、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市国土资源局、交通局、水利局等部门和各乡镇(办、场)要继续加大对《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全民防灾科普知识教育。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和“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原则。

(二)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发挥“组织、协调、监督、指导”职能作用。各相关部门和乡镇(办、场)进一步健全相应机构,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接受国土资源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向国土资源部门反应本辖区、本部门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

(三)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群测群防体系网络。交通部门负责对全市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工作;水利部门负责对全市江河湖泊沿岸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各乡镇(办、场)及相关部门要把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层层落实下去。设置警示牌,指定监测人员,定期进行监测,并向受到威胁的居民和相关单位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如发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要及时向国土资源部门报告。

(四)国土资源部门对新增建设用地。实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备用金制度。矿山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有资质单位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方案”治理矿山环境。

(五)如发生地质灾害。

篇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二)雨季和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加大隐患点的监测密度。如发现隐患体发生明显变形,务必及时疏散群众并上报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三)国土资源局组织矶头终验工作。切实保护好国家文物和我市旅游品牌。国土资源局的指导下,相关乡镇和部门要组织制订规模大、不稳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具体防治方案,并有步骤地对其治理。安监部门切实抓好矿山安全工作,继续推广科学、安全的开采工艺,杜绝发生矿山地质灾害。

篇4:广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广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阐述了广西地质灾害的.现状及分布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以促进地质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

作 者:王冬杰 何启仕 WANG Dong-jie HE Qi-shi  作者单位: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河北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 13(7) 分类号:P5 关键词:广西   地质灾害   分布特征   诱发因素   防治对策   Guangxi   Geological hazards   Distribution characters   Inducing factors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  

篇5:煤矿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探究

煤矿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探究

煤矿地质灾害是我国地质灾害中的主要灾害之一,不仅对附近的居民有生命财产的危险,而且还严重影响交通安全,本文通过的煤矿地质灾害的'背景进行了分析,煤矿地质灾害有开沉陷地质灾害、山体滑坡、瓦斯与煤尘爆炸、矿井突水等这些类型,对这些煤矿灾害类型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实现中国煤矿生产的可持续性.

作 者:刘斌  作者单位:贵州盘南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六盘水,553505 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 年,卷(期):2009 “”(10) 分类号:P5 关键词:煤矿地质   灾害   防治措  

篇6:广西武鸣县地质灾害区划及防治

广西武鸣县地质灾害区划及防治

武鸣县是广西地质灾害的易发地区,存在以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不稳定斜坡为主的多种地质灾害类,具有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危害性大等特点.在考虑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基础上,结合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划分,将武鸣县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对各个易发区的特点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武呜县减灾防灾及城乡规划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作 者:覃剑文 王晓华  作者单位:覃剑文(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百色分站,广西,百色,533000)

王晓华(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广西,桂林,541002)

刊 名:大众科技 英文刊名: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P694 关键词:地质灾害   区划   防治   广西武鸣县  

篇7:威远县地质灾害生成特点与防治措施

威远县地质灾害生成特点与防治措施

威远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红层丘陵区,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直接经济损失90.65万元.截至5月,县域内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89处,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危岩)、潜在不稳定斜坡、采空塌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在高陡且节理较发育的边坡、有软弱层分布的地层、海拔高程在320~700 m的低山、深中丘区、威远背斜南东翼,及人类工程活动如矿山开采、公路建设较频繁的地段.灾害规模小,险情小,危害程度为轻到中等,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份的'暴雨期.针对县域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形成特征,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避险搬迁、工程治理、监测预警等,共确定62处受灾害威胁需避险搬迁的农户183户计710人,灾害点治理13处、监测预警114处.

作 者:黄显彬 雷文明 罗永忠 HUANG Xian-bin LEI Wen-ming LUO Yong-zhong  作者单位:黄显彬,HUANG Xian-bin(四川农业大学,工程技术系,四川,都江堰,611830)

雷文明,罗永忠,LEI Wen-ming,LUO Yong-zhong(四川省建筑设计院,四川,成都,610017)

刊 名:自然灾害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 年,卷(期):2007 16(2) 分类号:P694 关键词: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   诱发因素   形成机理   防治措施  

篇8: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

文章主要介绍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现状, 说明了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

作 者:冯硕颖  作者单位: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年,卷(期):2008 “”(5) 分类号:X4 关键词: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   泥石流   滑坡   水土流失  

篇9: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的探讨论文

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的探讨论文

由于我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个体非法、违规采矿现象依然存在,造成的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十分严重,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威胁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加强监测与信息化管理、防止矿山地质灾害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本文就矿山常见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 ,并建议性的提出防治措施。

1.地质灾害产生因素

1.1 疏于排水

采矿时对地下水必须进行疏干排水,甚至要深降强排。由此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首先是矿井突水事故不断发生。许多煤矿的上覆和下伏地层为含水丰富的石灰岩,特别是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不仅煤系内部有含水性强的地层,其下伏为巨厚的奥陶纪灰岩。这些矿床随着开采的延伸,地下水经深降强排,产生了巨大的水头差,在一些构造破碎带和隔水薄层的地段,煤层承受到来自下部灰岩地下水的高水压,威胁着矿井和职工生命的安全。其次是由于疏干排水,使许多岩溶充水矿区引起地面塌陷,严重影响地面建筑、交通运输以及农田耕作与灌溉。各矿区附近均有地面塌陷现象,水位下降很多,使厂矿、工业和生活供水原有系统发生吊泵,形成无法供水的局面。再次是某些矿山由于排水,疏干了附近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长期得不到补充恢复,影响植物生长;有的矿区甚至形成土地石化和沙化、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2 其他因素

矿山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很多,有些是开采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如开采深度的增加,使得地应力相应增大引起冒顶、片帮、脱盘甚至岩爆的严重地压灾害;有的是开采中忽视预防或开采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导致的,如采空区不及时充填、废渣废水随意排放、水文地质及构造不了解、巷道偏离、盲目指挥、违章作业、私挖乱采等,非稳定因素积聚到一定限度引发各种灾害;有的矿山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或为摆脱一时的经营危机,摒弃常规如采富弃贫、求近避远,结果为后期发展埋下灾害隐患;曾一度泛滥的民采风潮掠夺式的开采活动也对部分国有大中型矿山造成严重干扰和资源、环境破坏。

2.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分类。

2.1 岩土体变形灾害

2.1.1 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文秘站:]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2.1.2 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 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2.1.3 坑内岩爆 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缩,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现自由面,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给矿山带来危害和灾难。

2.1.4 采矿诱发地震 因采矿活动而诱发的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小震级的地震即可导致井下和地表的严重破环。

2.1.5 场库失稳 场库失稳主要是由于尾矿坝溃决崩塌继而形成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尾矿坝崩坝事故常给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和污染。

2.2 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2.2.1 矿坑突水涌水 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员伤亡灾难。

2.2.2 坑内溃沙涌泥 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灾害。当采掘过程中骤遇蓄水溶洞,常见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岩屑伴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裂缝也常会使浅部第四纪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流涌入坑内。其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2.2.3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矿山灾害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因采矿、选矿产生的“三废”物质,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

2.3 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2.3.1 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 这种灾害最常见于煤矿。由于通风不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炸,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矿井被毁;矿坑火灾除见于煤矿外,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热,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自燃,引发矿山火灾。矿山火灾的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如有的煤矿在地下已燃烧上百年,其资源损耗量十分巨大,使当地气候发生改变,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严重恶化。

2.3.2 地热 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我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m以下,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3.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建议作挡墙稳固边坡,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对于原有的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因矿山开采而诱发灾害复发的隐患。渣场弃渣严格作好方量及边坡坡度的设计,作好挡墙设计,设置拦渣坝,防止泥石流的产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场,严禁随意弃渣(特别在公路沿线)。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作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而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作好坑道的排水设计,以防因矿坑涌水造成危害。设置监测点,作好监测记录与分析工作,确保在易于发生灾害地段防患于未然。开采结束后,对矿区进行统一规划,计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恢复矿山生态功能。

(2)次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在进场公路、矿山生活区建设中,会形成大量的边坡和一定数量的弃渣,可能形成边坡失稳,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弃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可能有滚石和飞石危害。科学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并进行合理支护和加固,边坡上方应设置排水沟,做好地表挡排水措施。加强工地管理,合理堆放弃渣,严禁随意弃渣;在险要地段建设拦挡滚石和飞石的设施:开采结束后,将弃渣场扒平覆土,植树还林,恢复植被。

(3)一般防治区防治措施。区内无主要建筑物和工程项目建设,主要可能因地表岩体的破碎而造成水土流失。应严禁越界开采,减少人为扰动,做好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

(4)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及措施。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植被和景观,矿山须规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以恢复矿山生态功能。开采弃渣切勿胡乱堆放,必须统一堆放到开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渣场内,在开采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弃渣回填到采空区。弃渣场经处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种树。

4.结束语

经分析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大都是由于采用不科学的采矿方法造成的,当人们注意到了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正确解决资源需求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矛盾时,科学的采矿方法将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因为现有的技术手段完全可以避免矿山开采引发的不良地质灾害的产生。在矿山开采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闭坑谁复垦,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加强对矿山环境的管理。只有解决好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促进中国采矿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倪化勇,刘希林。泥石流灾害对社会影响的度量分析[J]。

篇10:对地质灾害防治及治理措施之探讨

对地质灾害防治及治理措施之探讨

人类的生产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地质灾害越发频繁.本文介绍了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着重阐述了对地质灾害防治采取的相应措施.

作 者:钟盛民  作者单位:广西安科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530023 刊 名: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 年,卷(期):2009 “”(28) 分类号:P694 关键词: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  

篇11: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从土壤的污染种类出发,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法、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修复法等.同时针对我国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提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对已经污染的土壤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修复、改良,同时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与环境管理.

作 者:高翔云 汤志云 李建和 王力 GAO Xiang-yun TANG Zhi-yun LI Jian-he WANG Li  作者单位:高翔云,汤志云,GAO Xiang-yun,TANG Zhi-yun(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

李建和,王力,LI Jian-he,WANG Li(山东省邹平县国土资源局,山东,邹平,256200)

刊 名:江苏环境科技  ISTIC英文刊名:JIANGSU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6 19(2) 分类号:X5 关键词:土壤污染   修复   防治措施  

篇12:苏锡常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苏锡常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苏锡常地区由于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相继出现了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已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成为影响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分析苏锡常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出本地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形成条件等,并对人类活动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作 者:汪名鹏 WANG Ming-peng  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江苏,淮安,223001 刊 名: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英文刊名: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 年,卷(期):2009 20(1) 分类号:P642.2 关键词: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   地裂缝   分布特征   形成条件   防治措施   苏锡常地区  

篇13:土壤环境激素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土壤环境激素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总结了大连市土壤中环境激素污染的'现状,分析了土壤中环境激素污染的特点及其危害,提出了土壤环境激素污染的控制和综合防治措施.

作 者:邹芳玉 李惠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3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2009 “”(6) 分类号:X131.3 关键词:土壤   环境激素   污染现状   危害   防治措施  

篇14:吉林省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吉林省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水资源污染现状分析,提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以期为水资源管理、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作 者:刘文    尹华    孟繁迪    LIU Wen    YIN Hua    MENG Fan-di  作者单位: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吉林长春,130022 期 刊: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10, 29(3) 分类号:X522 关键词:水环境    污染    防治措施   

篇15:地质灾害常见类型与防治对策

地质灾害常见类型与防治对策

我拉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巨大损失.通过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的概念和发生前的'前兆特征阐述,提出了一系列的灾害防治措施.

作 者:刘慧芝  作者单位: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浙江宁波,305012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11) 分类号:P694 关键词:地质灾害   前兆特征   防治  

篇16:泽州县地质灾害分布与防治定位

泽州县地质灾害分布与防治定位

概述了泽州县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分布,分析了泽州县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

作 者:刘建国 LIU Jian-guo  作者单位:泽州县国土资源局,山西晋城,048000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2009 19(14) 分类号:P694 关键词:地质灾害   灾害成因   防治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吉林省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常见类型与防治对策

汛前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总结

林西县生态环境现状与整治措施

达里诺尔湖水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流沙防治有哪些措施?

室内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现状与解决措施论文

广西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精选1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广西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