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变水泥阅读题答案

时间:2023-01-10 03:42:15 作者:最低交易佣金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最低交易佣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垃圾变水泥阅读题答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垃圾变水泥阅读题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垃圾变水泥议论文阅读答案

①资料显示,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全国2/3的城市被垃圾围困,1/4的城市已经没有地方处理日渐增多的生活垃圾,更严重的是,城市生活垃圾以平均每年8%—10%的速度增长,传统的垃圾处理技术已不堪重负。

②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外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有:填埋法、焚烧发电法、堆肥

和综合处理法这些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弊端较多,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垃圾焚烧产生有害气体二恶英等,以及飞灰飞渣难以处理。

③通过对国内外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中信重工研发出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利用水泥生产系统处理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技术,利用水泥窑将生活垃圾变成生产水泥的原料。

④记者在生产现场看到,一车车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直接被倒入全封闭的巨大处理间,随即被专用抓手投入到破碎机破碎后的垃圾由板式喂料机经专用皮带传送系统送入垃圾焚烧炉,经由原水泥生产系统引入850℃以上的`热风进行高温处理,生成灰渣固化物进入原水泥生产系统,经原料立磨、水泥烧成系统磨碎再烧,最终成为水泥熟料。

⑤该技术具有传统的垃圾填埋和焚烧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能有效地抑制二恶英的合成与排放,飞灰与炭灰渣通过煅烧全部进入水泥熟料的晶格中,避免了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垃圾储存和输送均处于负压状态,防止了异味对空气的污染;L型垃圾焚烧炉能够调节焚烧时间,非常适合处理目前我国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利用水泥生产系统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技术,还能用垃圾中的可燃物替代部分燃料,完全达到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

⑥中信重工的这项创新与建一条日处理500吨垃圾的垃圾焚烧厂相比,每天可节约煤48吨,为水泥厂节约矿石65吨,也就是说,像洛阳这样的城市,两条月生产5000吨水泥的生产线,就基本上可以把城市每月的全部生活垃圾处置并充分利用。

【问题】

13.“垃圾变水泥”的新技术与传统处理垃圾技术相比,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不超过10个字)(3分)

14.认真阅读文章第④段,写出“垃圾变水泥”的生产流程(4分)

破碎垃圾→【 】→生成灰渣→【 】→水泥成分

15.文章第①段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16.通读全文,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结合③一⑤段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3.(3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14.(4分)破碎垃圾→高温处理(或焚烧垃圾)→生成灰渣→磨碎再烧→水泥成分

15.(3分)数字说明(或列数字),通过列举一系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多,传统垃圾处理技术不堪重负。

16.(3分)逻辑顺序(1分),先概况介绍垃圾变水泥这项新技术,再具体介绍垃圾变水泥的生产流程和巨大优势。(2分)

篇2:变五年级阅读题答案

变五年级阅读题答案

①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一次次被放出来。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

③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他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边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人们一看见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后背灼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你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年轻人!”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着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打火机呢?”“也没有。”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

⑤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钥匙呢?”他问。“门没有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了眼泪。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

⑥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转身跑出屋子。

⑦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凉亭外,阳光灿烂……

⑧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会凑到一起下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⑨老人只笑不语。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或许真如你所说的.,那天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的;或许那几年里,我出门真的从不锁门;或许,那一天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

阅读练习题

22.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

23.选文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24.对选文⑤段加点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

25.你认为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参考答案

22.示例一:本文叙述了少年在老人的帮助下痛改前非(重拾自信或打开心门痛改前非)(1分),最终走上正途的故事(1分)。 共2分

示例二:本文记叙描写了老人帮助少年痛改前非(1分),最终使少年走上正途的故事(1分)。 共2分

23.景物(环境)描写(1分)

作用:烘托了少年孤独苦闷(绝望自卑)的心情(1分)。共2分

24.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少年得到信任时的惊喜和所受到的震动(激动、感动)(如果答出“少年心理燃起一丝希望”或意思相近也可得分)(1分)。

评分标准:答出修辞手法得1分,答出表达作用得1分。共2分

25.我认为老人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懂得尊重人,引导(教育)有方的人。3分

篇3:垃圾阅读答案

从前,有一位非常富有的人,名叫法尔博斯。尽管他非常富有,但他也很痛苦。

他用尽一切办法,想抚平自己的痛苦。他去看医生,但他们全都说他气壮如牛。他去玩音乐,玩各种运动,尽情跳舞,去旅游,甚至尝试冥想,但这一切似乎全都没用,他仍然很无聊,很郁闷。

无奈之下,他向一位智者求教。

“你的问题,”智者说,“是因为你从未做过慈善。你完全是为自己而活——所以你会痛苦。如果你要快乐,那就开始去帮助他人吧。”

这是他从未想到过的!他可以做慈善,然后就可以摆脱忧郁。他带着新希望离开了智者。

但是,他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那些看起来贫穷的人给他的感觉是他们并不是真的贫穷。他相信,一定有很多人真的需要钱,但他们并没有表露出来。他不可能就这么把钱给每一个人,如果把钱给了那些不该给的人,那根本就不是做慈善。

于是,他有了一个主意:他把钱给那些已经绝望了的人。他认为,这种人才真的贫穷。

他开始到那些可以找到不幸的人的地方:医院、孤儿院、监狱、酒吧和贫民区。但他根本无法成功。他见了有困难的人、有疾病的人、有债务的人、有对手的人,他见了无家可归的人、身无分文的人、失业的人、无助的人,但却没有见到绝望了的人。

他感到越来越绝望了。

有一天,当他在一条小巷中行走的时候,他听到了从垃圾场方向传过来的呻吟。他立即朝那个方向走过去。

垃圾堆上坐着一名男子,他衣衫褴褛,浑身疖子,不停地呻吟,仿佛这就是他的工作。

“你怎么了?”法尔博斯急切地问道。

“哎呀,不要问了。”男子回答,他双手抱着头,来回摇晃,“我失去了一切!哦!我的钱,我的工作,我的房子,朋友,家人,所有的一切!现在我又长了

这么多疖子!哎呀!”

“告诉我,”富翁激动地问,“你还有希望吗?”

“希望?”他回答,“你说希望是指的什么?”

“你知道的,”富翁说,“希望事情会变好。”

“当然!”穷人睁大眼睛看着他回答。“只要我还在大地之上,而不是大地在我之上,我都有希望。进坟场就没希望了!你在寻找无望?到坟场去吧。”

此时,法尔博斯真的是绝望了。难道他注定要痛苦一生吗?他就没有办法把钱给出去吗?

突然,有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他可以采纳这个人的建议!他可以到坟场,把钱放在那里。

他知道这是一种孤注一掷的做法,而且也不是真正地做慈善。但至少这是给与!而且,钱肯定不会落入不对的人手中。

于是,当天晚上半夜,他带着一麻包钱和一把铁锹,悄悄地潜入当地一处墓地,随便挑了一座坟墓,挖了一个洞,把钱扔进去,用泥土覆盖好,然后跟进来时那样悄悄地离开。

他一回到家,立即就感觉好受多了,仿佛一块压在他心头上的石头被取下来了。他终于开心了!

一眨眼,两年过去了,法尔博斯几乎忘记了坟场这件事。但是,造化弄人,此时,他的命运轮盘朝着厄运方向旋转了——他生意大不如前。5年后,他已近破产,迫切需要一笔现金。

突然,他想起了那笔埋了的钱。

这是他最后的希望了。当晚,他带着同一把铁锹和同一个麻包,再次悄悄地潜入同一处墓地,找到了他埋钱的那座坟墓,好了,再过几分钟他就可以……

“举起手来!”他身后一声厉喊。“举起手,别放下!警察!”

法尔博斯的膝盖开始颤抖,他几乎被吓得摔倒。“现在慢慢转身。”又一声厉喊。

他转过身子,看到一位警察,用一支巨大的枪对着他。“抢劫死人,哦?你真低贱

!”警察说,然后给法尔博斯戴上手铐。

他想解释,但他颤抖得很厉害,已经无法自控,只能说出“不是……但是……我只是……”几分钟后,他就被送去坐牢了。

一个星期之后,唯一能够让他感到安慰的,是数年前那位坐在垃圾上的男人所说的那句话:“只要我还在大地之上,而不是大地在我之上,我都有希望……”

那位警官出庭作证。

“法官大人,我是在犯罪现场抓住他的。他当时用一把铁锹在挖,在坟场中挖,想盗窃死人的财物。他甚至还带来了那个麻包,用来装金牙等财物。”

“你有什么要为自己辩护的吗,法尔博斯先生?”法官转向他问道。

“法官大人,事情不是这样的。你知道吗,几年前,我把一些钱埋在那里了,因为我那时在寻找没有希望的人。也就是说,我得做慈善,因为有位拉比叫我那样做,所以我就去寻找这种人……”法尔博斯看着法官,想知道自己所说的是否有用。

“好,接着说。”法官说。

法尔博斯接着说:“嗯,我在垃圾场遇到了一位男子,他浑身长满疖子,是他让我去坟场的。于是我就去了,并把钱埋在了那里,而现在我需要把它们取回来。”

“你相信这话吗?!”警察惊讶地叫起来。“请原谅,法官大人,这是我曾经听到过的最疯狂最混乱的谎言!”

“是的,我相信他的话,”法官强调说,“这个人说的是真话,把他释放了,他是无辜的。”

“什么,法官大人?”警察说,根本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说把他释放了。立即释放。”

法尔博斯先生回到大街上之后,迷惑不解的他努力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在他沉浸于意想不到的自由的喜悦之中时,好像有什么在他脑后不停地唠叨。那个法官,他以前见过他吗?他记得,自己应该是在哪个地方见过这副脸面……

(【美】图维亚

226;博尔顿《坐在垃圾上的男人》,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写法尔博斯富有却很痛苦,一开始就点出主人公富有却不知满足的心态,为后文他不停的寻找埋下了伏笔。

B.智者是想要让法尔博斯明白:人只为自己而活着是没有意义的,而且这样没有意义的生活正是法尔博斯痛苦的根源。

C.法尔博斯始终没有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直到把钱埋进坟场,他才觉得真正做了慈善,这正是小说的讽刺性所在。

D.小说标题为“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这个男人后来成了法官,而法尔博斯却因为要找回自己的钱被他审判。

E.作者写了法尔博斯想方设法做慈善及后来被误当小偷却又被法官释放的奇特经历,并借此表达好人终得好报的主题。

2.小说的情节设置巧妙,运用了多种手法,请找出两种,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3.“只要我还在大地之上,而不是大地在我之上,我就有希望”,这句话既是理解人物形象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BD(选出一项得2分)A.“不知满足”错误;C.选项表述与 原文“他知道这是孤注一掷的做法,而且也不是真正地做慈善”不一致,同时“ 这正是小说的讽刺性所在”错误;E.“好人终得好报”的主题错误。

2.参考答案:①突转。小说的情节多次发生突转。如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后 来成了法官,法尔博斯先前富有后来却濒临破产,法尔博斯被逮捕却在审判时被 无罪释放。这样让人物命运和心理发生陡然变化的安排,强化了小说的戏剧性效 果。②巧合。法尔博斯遇到的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正是后来审判法尔博斯的那个 法官,这样的情节设置让人意想不到又觉得合情合理。③悬念。法尔博斯被审判 时,人们都以为法官会对他严加审查,可法官却宣布将其当庭释放,制造悬念, 使读者急切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结尾暗示出法官就是那个坐在垃圾堆上的男 人,使情节更加紧凑,引人入胜。④对比。小说在情节上有多处对比:坐在垃圾 堆上的男人先前落魄,后来当上法官;法尔博斯先前富有,后来近乎破产。这些 对比突出了人物命运和心理的巨大变化,体现了小说的主旨。(答出任意两点, 得4分)

3.参考答案:①人物形象层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对小说中两个重要 人物形象起了关键作用。第一次是出自坐在垃圾堆上的男人之口,表现了那个男 人虽濒临绝望却仍对生活抱有希望的积极心态。第二次是数年后法尔博斯在法庭 上想起了这句话,表现了法尔博斯被误抓之后仍然不放弃希望的心理。(3分)

②小说主旨层面这句话的内涵是人只要还活着就有希望,这正揭示了小说的 主题:人只要活着就应该对未来抱有希望,并为之努力;人无论贫富贵贱顺逆, 都应在面临绝望时,努力找到希望。(3分)

篇4:垃圾阅读答案

(2013·宁波市)关于垃圾食品的阅读

【垃圾食品】垃圾食品,一般情况下是指高热量食品,这些食品很容易使人发胖,而营养素却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是: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摘自《百科知识》3月)

【解读误区】一提到垃圾食品,很多人会联想到汉堡、薯条、炸鸡、比萨、可乐,认为这些外来食品才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其实我们的传统小吃中也有不少垃圾食品,如葱油饼、油炸饼、油条、烧饼等。这些东西都只含油脂与面粉,只提供热量,是地道的中国口味的垃圾食品。事实上,垃圾食品还指那些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如酱菜、罐头类食品,这些食品中的盐分常会造成过多的钠滞留体内,成为垃圾。

(引自互联网)

【问卷调查】记者就饮食习惯问题对某班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引自互联网)

【两项研究】

研究一:,法国科学家公布了一项针对舌头的研究成果:人类舌尖部位的味蕾含有一种对脂肪特别敏感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特别擅长侦察食物中的脂肪酸,并且迅速在体内把它囤积起来。科学家曾从进化论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史前人类物质匮乏,觅食艰难,他们整日奔忙却难以糊口,体力永远入不敷出,因此,他们最向往的就是糖和脂肪,因为只有高热量食品能让他们生存下来。

研究二:,对象大多为欧洲白人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具有一个FTO变异基因副本的人肥胖率较常人高出30%,具有两个变异基因副本者肥胖率较常人高出70%。研究人员认为,此项研究清楚地显示,携带FTO基因片段变异的人群显示出某种特性,诱使其吃更多不健康的、容易致胖的食物。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行为学特征,而不是一种疾病。这对有肥胖基因的人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或许还有机会,依靠行为控制来减低肥胖的概率,而不是只能任由基因摆布。

(摘自《新发现》20第2期)

【明星代言】据英国《独立报》网站11月18日报道:倡导健康生活理念的人士呼吁政府禁止体育明星代言垃圾食品。他们声称,运动员通过这种方式赚取了大量钱财,但这么做的代价是儿童的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说,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就通过代言百事可乐和汉堡王赚取了大量广告费。在20伦敦奥运会结束之后,奥运会奖牌得主们也从垃圾食品代言合同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但没有证据显示,这些体育明星当中任何一个人真的像广告中那样吃他们所代言的垃圾食品。快餐公司利用了这样一个心理暗示,即如果我吃这种食品,我就能看起来像运动员一样,拥有像运动员一样的体格,并取得体育成就。这是一种聪明的营销方式。

(引自互联网)

【一次会议】的一个晚上,11位掌控着卡夫、纳斯贝克、宝洁、可口可乐等全世界最知名的食品公司的高管齐聚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皮尔斯伯里食品公司总部大楼。虽然平日是竞争对手,这些集团的CEO们还是聚集在一起举行一次私人会议,议题是食品业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肥胖症。会议的第一位发言人是卡夫的副主席麦克尔·穆德。他展示了114张幻灯片,上面的数字十分惊人:超过半数的美国成人体重超标,儿童肥胖率从1980年以来翻了一番,肥胖成了全世界的流行病。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儿童很早就开始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他们的智商水平也普遍下降。他希望让这些食品业的大鳄们关注到他们在发明和推销食品的工作上已经过火了。疾控中心、心脏病协会、癌症协会和学术界、教育界、公众一同谴责食品企业,认为他们应对此负责,一些学者甚至把零食和香烟画上等号。

(摘自《世界博览》2013年第7期)

说明文《关于垃圾食品的阅读》阅读答案:

10.什么是垃圾食品?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命题立意】本题是简要概括材料内容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解答这题,要认真通读【垃圾食品】材料,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如高热量营养素不足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注意不能漏掉主要信息。

【标准答案】垃圾食品,一般情况下是指高热量但营养素不足或者是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携带FTO基因片段变异的人不一定会变胖。

B.史前人类对糖和脂肪的向往跟他们的生存环境有关。

C.从调查数据看,小学生在购买食品和选择饮料方面几乎不存在问题。

D.多吃零食有可能会使儿童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甚至导致智力下降。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从材料中获取准确信息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解答这题,要认真读表,包括表中的项目、数据等,要有清晰的了解,然后总结归纳,找出关键点,对照选项陈述内容做判断。从表中的数据反映,小学生在购买食品和选择饮料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故C项的表述有误。

【标准答案】C。

12.根据材料,探究人们喜欢吃垃圾食品的原因。(3分)

【命题立意】本题 是对材料探究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解答这题,要将所有的材料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清晰可见,人们喜欢吃垃圾食品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如只注重口感和外观,相信媒体宣传等外在因素;还有如人类进化、身体基因等内在原因。

【标准答案】①口味和包装。②人类进化。③基因。④广告。

13.从明星代言和一次会议两则材料中,你发现食品公司存在哪两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并就此谈谈看法。(4分)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个性感悟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解答这题,既要结合原材料,又要联系社会实际谈看法,只要围绕存在的问题而谈,看法合理,语言通畅流利即可。

【标准答案】食品公司一方面花巨资邀请明星代言垃圾食品,另一方面又积极探讨因食品而导致的肥胖问题。【看法示例】作为食品公司,他们要获取利益无可厚非,但他们也要为自己的食品所带来的问题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且应积极回应社会舆论的监督,不能唯利是图。

篇5:垃圾阅读答案

垃圾分类:一种科学有效的垃圾处理方法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吗?它们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焚烧。

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肆虐,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经过高温焚化后的垃圾虽然不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投资惊人。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至几百元人民币不等。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产生着废弃物。

难道我们对待垃圾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如今,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我国有着回收废品的历史传统,是最早提出垃圾分类收集的国家之一。1965年,北京二环路以内,国营废品收购站就有20xx多个。进入21世纪,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继开展全民垃圾分类行动。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这样,人们把垃圾从敌人变成了朋友。

(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13.下面对“垃圾分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3分)

A.垃圾分类是从垃圾源头开始,通过分类投放、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B.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完全相同,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

C.我国生活垃圾通常分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D.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人们把垃圾从敌人变成了朋友。

14.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从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主要介绍了垃圾分类的原因、方法和好处。

B.经过高温焚化后的垃圾占地不大,因此可以作为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

C.用废钢铁的例子,说明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D.我国有回收废品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垃圾分类收集的国家。

15.依据“三年目标计划”,20xx年广州市将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本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事意义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3. B (分类方法是“大致”相同,不是“完全”相同。)

14. C (A.不是历史发展角度;B.“投资惊人”,不可能成为最主要方式;D.是“最早的国家之一”。)

15.(4分) 全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篇6:垃圾阅读答案

电脑的发展速度惊人,正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据调查,现在一台电脑大约在18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就会被淘汰。去年美国共淘汰了20xx万台电脑,但仅有11%(约220万台)被回收,其他电脑则被废弃,“电脑垃圾”将成为污染环境的新公害。

“电脑垃圾”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电脑附件所产生的垃圾,包括废弃软盘、光盘和UPS(一种蓄电池);二是废弃的电脑部件,包括显示器和各类板卡。废弃软盘、光盘、各类板卡都是塑料制成的,这类垃圾很难自然化解。更严重的是,制造一台个人电脑需要用700多种化学原料,而其中大约有一半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害。比如用来制造电脑机壳的塑料中,都涂有一层防火的有毒制剂,显示器中含有有毒元素铅。如果将这些垃圾掩埋,不做任何处理,这些有毒物质就会渗透出来,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即使是焚化,它们也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重金属,对空气造成污染,最终形成酸雨。

如何处理“电脑垃圾”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治理“电脑垃圾”主要是以预防为主,禁止新产品中包含铅等一些污染原料。同时,制造商还必须对电脑的回收利用负责。目前国际电脑界提出“瘦客户机”的新概念,就是把个人电脑的零件尽量减少,而利用网络服务器的强大功能来弥补个人电脑的功能不足。这可以说是预防的一种措施。

课后习题:

(1)“电脑垃圾”指什么?主要包括哪些?

(2)“瘦客户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提出这一概念?

(3)如何处理“电脑垃圾”这个世界性难题?

(4)什么是“酸雨”?

(5)你对处理“电脑垃圾”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答案:

(1)“电脑垃圾”指什么?主要包括哪些?

电脑附件所产生的垃圾以及二是废弃的电脑部件

(2)“瘦客户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提出这一概念?

瘦客户机就是利用网络服务器功能弥补个人电脑功能不足的一种减少零件的电脑

它是由于电脑垃圾的产生而提出的

(3)如何处理“电脑垃圾”这个世界性难题?

预防为主,禁止新产品中包含污染原料以及推出瘦客户机

(4)什么是“酸雨”?

这应该考的是你的其他知识

(5)你对处理“电脑垃圾”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个人认为只有不用电脑)

我没想到有什么很好的方法

你可以随便写几个

比如什么研究环保材料啊什么的

篇7:垃圾阅读答案

垃圾

刘国芳

六楼又下楼了,倒垃圾。垃圾桶边有一个女人,这女人是小区的清洁工,她看见六楼走过来,跟六楼笑了笑,但六楼压根没用眼睛瞧她。六楼其实也是个女人,但两个女人的层次完全不同,六楼的丈夫当官,而这个女人,是清洁工。六楼从不跟女人打招呼,女人不也计较这些。六楼不睬她,她也不介意,下次见了六楼,仍然笑。

六楼提一包米下来,女人盯着六楼看,六楼走到垃圾桶前,一伸手,把米扔了。女人很吃惊,说:“米也扔了呀?”

六楼没睬女人,扔了米,转身往楼道里去。

女人把那袋米提起来看,一袋十斤装的米,真空包装,完好无损,连空气都没进去,女人冲着六楼的背影喊道:“这米也扔了吗?”

六楼没回头,也没睬女人。

女人说:“好好的呀。”

六楼说:“你觉得好,拿去吃呀,但话说在前头,这米过期了,吃坏了身体,别怪我没告诉你。”说着,消失在楼道里。

女人仔细看那袋米,果然,她看见了标注的保质期,女人算了算时间,超过保质期一天,女人笑了笑,提了米走了。一个瘦瘦的保安在值班室看见了,就说:“又捡到好东西呀?”

女人说:“一袋米,说过期了,哪过期了呀,好好的。”

瘦保安说:“六楼扔的?”

女人说:“是。”

两人说话的时候,六楼又下来了,这次搬了一箱苹果往垃圾桶方向走来,女人多嘴,又问:“这苹果也要扔了吗?”

六楼仍不睬她,走到垃圾桶边,把苹果扔了进去。

女人随后把苹果箱打开,发现里面除了两个烂苹果外,其它全是好好的,女人就摇头,跟自己说:“这样好的苹果也不吃,真是浪费呀。”说完,把苹果搬走了,搬到了门口值班室,跟瘦保安分苹果。女人捡什么好东西,都会分给瘦保安。六楼扔了两条烟,女人让保安去捡。瘦保安捡了后,发现那烟虽然过了保质期,但没发霉,瘦保安乐了,跟女人说:“当官的就是有钱,这么好的烟都扔了。”六楼扔了几件衣服,女人让瘦保安把这些衣服捡走了。

这天,六楼又搬下来一箱橘子,女人也在垃圾桶边,六楼砰的一声把橘子扔进垃圾桶,女人问:“这橘子又坏了吗?”

六楼还是不睬她,走了。

女人在六楼走后,把那箱橘子打开,里面确实有烂橘子,女人把烂橘子捡出来扔了,扔着扔着,发现橘子下面是一沓一沓的钱,数了一下,共十沓是十万元。女人数钱的时候,瘦保安走了过来,看见了钱,说:“莫作声,我们把钱分了。”女人说:“六楼肯定不知道橘子下面有钱,知道了,肯定不会扔的,要还给人家。”瘦保安说:“六楼又不知道下面有钱,咱们分了吧。”女人说:“这钱不能要,做人要有底线。”

女人搬箱子往六楼去,敲了敲门,门开了,六楼说:“怎么,你也要送礼?”

女人说:“不是,这是你扔的橘子。”

六楼说:“一箱烂橘子,你拿去就是,送回来做什么?”

女人说:“这里面有十万块钱。”

说着,女人把箱子放下转身走了。

瘦保安在楼下对女人说:“你就是个傻瓜。”

这天晚上,瘦保安趁六楼不在家,潜了进去,发现书房一堆书旁摆着一个箱子,装满一箱子钱。神色慌张的他让巡警注意上了,毫无疑问,瘦保安被抓了,当然牵出了六楼和她的丈夫。几天后,六楼丈夫出事了,被纪委立案调查。

(摘编自《微型小说选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4分)

A、小说开头点明两个女人不同的身份,并叙述了两人见面时的情境,有两点作用:一是交代了事件的起因,二是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六楼女人扔到垃圾桶的东西,有的是过了保质期的米,有的是成箱的水果,做清洁工的女人不嫌弃,挑拣后拿走,这表现了清洁工的节俭品质。

C、瘦保安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同时与清洁工女人的形象作对比,更加突出了她不为钱所动、坚守道德底线的性格特点。

D、以“垃圾”为标题,这是小说的线索,围绕六楼扔垃圾、清洁工捡垃圾来展开事件,发现箱底的钱是小说高潮,送还钱则是故事的结局。

E、这篇小说的叙述语言显得波澜不惊,贴近生活,提炼寻常用语,简洁而实在,尤其是通过对话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展现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

8、小说反复写“六楼不睬女人”,有什么用意?(4分)

9、有人认为最后一段的情节设计很好,你同意吗?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6分)

试题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4分)AD

【评分标准】选A得2分,选D得2分,共4分,选B、C、E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还有交待人物性格,清洁工的包容宽厚,六楼的傲慢待人。D项清洁工女人给六楼送还烂橘子下面的钱是小说的高潮。

8、(4分)①刻画人物形象,形成对比作用:表现了六楼女人的傲慢与世俗;虽然六楼女人不睬自己,清洁工仍热情主动搭话,在反差中显示了清洁工的朴实和善良。

②深化小说主题:通过六楼的女人,侧面揭示官场的腐败。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9、(6分)同意。

①从故事情节看,照应了小说中和痩保安有关的情节,使小说结构紧凑,合情合理;

②从艺术效果看,六楼丈夫被调查,与六楼之前的傲慢形成反差,具有正能量;

③从主题看,小说以六楼丈夫被立案调查,旨在反映现实生活,警醒那些贪婪受贿的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不同意。

①从故事情节看,这样结尾没有必要,过于注重巧合;

②从艺术效果看,戛然而止,应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③从主题看,几次扔垃圾的行为已经强化了所扔垃圾的来源,也照应了题目,不必再添加最后一段。

【评分标准】答同意或不同意,1分;答出一点理由1分,答出两点理由3分,三点理由5分。意思对即可。

篇8:变阅读答案

《垃圾变水泥》阅读原文:

①资料显示,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全国2/3的城市被垃圾围困,1/4的城市已经没有地方处理日渐增多的生活垃圾,更严重的是,城市生活垃圾以平均每年8%—10%的速度增长,传统的垃圾处理技术已不堪重负。

②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外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有:填埋法、焚烧发电法、堆肥法和综合处理法。这些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弊端较多,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垃圾焚烧产生有害气体二恶英等,以及飞灰飞渣难以处理。

③通过对国内外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中信重工研发出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利用水泥生产系统处理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技术,利用水泥窑将生活垃圾变成生产水泥的原料。

④记者在生产现场看到,一车车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直接被倒入全封闭的巨大处理间,随即被专用抓手投入到破碎机。破碎后的垃圾由板式喂料机经专用皮带传送系统送入垃圾焚烧炉,经由原水泥生产系统引入850℃以上的热风进行高温处理,生成灰渣固化物进入原水泥生产系统,经原料立磨、水泥烧成系统,最终成为水泥熟料。

⑤该技术具有传统的垃圾填埋和焚烧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能有效地抑制二恶英的合成与排放,飞灰与炭灰渣通过煅烧全部进入水泥熟料的晶格中,避免了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垃圾储存和输送均处于负压状态,防止了异味对空气的污染;L型垃圾焚烧炉能够调节焚烧时间,非常适合处理目前我国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利用水泥生产系统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技术,还能用垃圾中的可燃物替代部分燃料,完全达到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

⑥中信重工的这项创新与建一条日处理500吨垃圾的垃圾焚烧厂相比,每天可节约煤48吨,为水泥厂节约矿石65吨。也就是说,像洛阳这样的城市,两条月生产5000吨水泥的生产线,就基本上可以把城市每月的全部生活垃圾处置并充分利用。

(选自20xx年5月7日《科技日报》作者杨朝晖有删改)

《垃圾变水泥》阅读题目及答案:

17.文章第①段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用意何在?(3分)

——————————————————————————————————————

答:列数字,这篇文章用列数字的方法具体形象的说明了垃圾处理形势严峻,任务很重,为中信重工新垃圾处理技术的出现做了铺垫,突出了这项技术出现的重大意义。

18.认真阅读文章第④段,写出“垃圾变水泥”的生产流程。(2分)

——————————————————————————————————————

答:破碎垃圾→高温处理 →生成灰渣立磨烧成 →水泥成分

19.“垃圾变水泥”的新技术与传统处理垃圾技术相比,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2分)

——————————————————————————————————————

答:能有效地抑制二恶英的合成与排放,飞灰与炭灰渣通过煅烧全部进入水泥熟料的晶格中,避免了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垃圾储存和输送均处于负压状态,防止了异味对空气的污染;L型垃圾焚烧炉能够调节焚烧时间,非常适合处理目前我国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利用水泥生产系统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技术,还能用垃圾中的可燃物替代部分燃料,完全达到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与垃圾焚烧厂相比,可节约煤和矿石。

20.通读全文,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结合③一⑤段内容作简要说明。(2分)

——————————————————————————————————————

答:逻辑顺序。首先3段提出中信重工研发出最先进的利用水泥生产系统,4段对这套技术生产方法和流程进行说明,5段将其和传统方法作比,说明其优势所在。

2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A.城市生活垃圾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B.中信重工研发的新技术,使生活垃圾通过破碎焚烧,变成了生产水泥的原料。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

C.用新技术处理生活垃圾,能有效抑制二恶英的合成与排放,而且垃圾中可燃物可替代部分燃料,从而降低了成本。

D.如果采用这项新技术,两条月生产5000吨水泥的生产线就基本上可以把像洛阳这样的城市每个月的全部生活垃圾处置并充分利用。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垃圾变水泥》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全部内容,相信这些对你会有用的。

篇9:变阅读答案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卫侯言计未必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

(《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公再拜曰 两次 (2)民不与也 赞许,亲附

(3)君之国事将日非矣 一天天地 (4)贤之则顺而有福 认为……贤能

2.选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3分)

A.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B.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何乃若是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暗莫甚焉 盘盘焉,囷囷焉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其材可将五百乘。

他的才能可统领五百辆车。(重点字词:将、乘)

(2)卫侯言计未必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

卫侯说出的计划未必是正确的,但是大臣附和的声音好像是一张口说出来的。(重点字词:言、是、和)

4.文中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事是而臧之 / 犹却众谋 / 况和非以长恶乎!

5.概述子思劝谏卫侯的主要观点。(3分)

①用人要取长弃短;②君臣不要自以为是,要明辨是非,不可随声附和。

篇10:变阅读答案

①最近一段时间,在“中国60%的人口都属于酸性体质”这一说法的影响下,“恐酸”的情绪在弥漫。人们纷纷购买含碱的保健品,每个人都希望能通过中和身体的酸碱度来找回健康。但是,事情真是这样吗?

②在今天,我们通常用pH值来衡量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其实人体的pH值是基本不变的,酸碱度不光不能决定我们的健康,甚至很难被改变。

③人体从消化系统到排泄系统,再到呼吸系统都精密地控制着酸碱平衡。就拿最先参与酸碱平衡调节的器官小肠来说,它可以根据食物的成分来调节胰液中碱的再吸收。无论摄入的是酸性还是碱性食物,到了胃里被强胃酸的胃液混合后,都会变成酸性,到了肠道又被碱性的胆汁、胰液、肠液混合,变成了碱性,从而来调节血液中酸碱的浓度。

④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为弱碱性。因为我们的血液中含有碳酸氢盐、磷酸盐、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等几大缓冲系统,使酸和碱无法兴风作浪引起血液pH值的急剧变化。当血液带着代谢产物经过肾脏时,肾脏会像一个泵一样将酸性物质排出体外,并回收碱性物质,同时还不断控制和调整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量的比例,以保持机体pH值恒定。

⑤另外,我们体内代谢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与水结合生成碳酸,这是体内最多的酸性物质。但我们的肺也没闲着,不断地排出二氧化碳,调节酸碱平衡。

⑥我们大可不必“恐酸”,事实上,酸不但不可怕,人体中有几个地方,必须偏酸才算健康。第一个就是胃,大量的胃酸排出体外,反倒会引起轻度碱中毒。除此之外,人正常的尿液的pH值保持在5.5~7.5之间,多呈酸性。肾脏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体内的酸性物质从尿液中排出去,如果一个人的尿液呈碱性,反倒是不健康的。

小题1:阅读文章,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小题2: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相关知识,分析医生为什么这样劝说小李。(5分)

目前有不少专家纷纷表示,60%的中国人的身体正在变酸。小李听闻后赶紧到医院做了一个有关体液pH值的检查,结果显示小李血液的pH值是7.37,尿液的pH值是6.1。小李认为自己是严重的酸性体质,需要补碱。可是医生却劝说小李:“不用补,并且补也没有用。”

参考答案:

小题1:用生活中人们“恐酸”的现象引出下文对人体酸碱度说明。(评分说明:交代现象1分,引出酸碱度说明1分。)

小题2:要点:因为小李的血液和尿液的pH都在正常范围值之内,所以不用补碱。因为人体的pH值是基本不变的,人类从消化系统到排泄系统,再到呼吸系统都精密地控制着酸碱平衡;并且人正常的尿液的pH多呈酸性,如果一个人的尿液呈碱性,反倒是不健康的,所以补碱也没用。(评分说明:分析“不用补”2分,分析“补了也没用”3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阅读文章,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用生活中人们“恐酸”的现象引出下文对人体酸碱度说明。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段落有许多作用,如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引出对象等,考生在平时的时候应注意积累相关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相关知识,医生这样劝说小李是因为小李的血液和尿液的pH都在正常范围值之内,所以不用补碱。因为人体的pH值是基本不变的,人类从消化系统到排泄系统,再到呼吸系统都精密地控制着酸碱平衡;并且人正常的尿液的pH多呈酸性,如果一个人的尿液呈碱性,反倒是不健康的,所以补碱也没用。

篇11:变阅读答案

千篇 一律与千变万化(节选)

梁思成

①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②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③就举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它的艺术效果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几十根柱子。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上,这一列柱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其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④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 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 一律”。

⑤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 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⑥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 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 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1.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作者着重向读者介绍的是( )

A.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B.首都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艺术效果最为突出。

C.历史中最杰出的建筑是北京的明清故宫。

D.优秀建筑往往以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

2.读完本文后,说一说建筑中的“千篇 一律”指的是什么。

答:

3.仔细阅读文章③④⑤段,梳理说明层次,依次填写下表。

段落

所举例子

艺术效果

第③段

人民大会堂A

简单重复使这座建筑具有统一性和雄伟气概

第④⑤段

北京故宫的前三殿、后三殿及廊、庑、楼、门等。

B

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一说卢沟桥的美体现在哪里。

【链接材料】

北京的`卢沟桥全长200多米,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柱间相隔大约一米。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放眼望去,两排柱子雄伟壮观。这281个望柱,每根柱上都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1984年经过核查,查清桥上的石狮多达489头。

答案:

1.D

2.建筑中的“千篇 一律” 指的是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以取得艺术效果方法。

3.人民大会堂的几十根柱子 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或重复中有变化)

4.①石柱的千篇 一律与②石刻狮子的千变万化,③在时间与空间的持续中重复与变化,使流动与静止,虚幻与实在,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篇12:变阅读答案

①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一次次被放出来。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

③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他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边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人们一看见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后背灼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你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年轻人!”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着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打火机呢?”“也没有。”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

⑤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钥匙呢?”他问。“门没有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了眼泪。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

⑥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转身跑出屋子。

⑦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凉亭外,阳光灿烂……

⑧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会凑到一起下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⑨老人只笑不语。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或许真如你所说的,那天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的;或许那几年里,我出门真的从不锁门;或许,那一天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

22.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

答案示例一:本文叙述了少年在老人的帮助下痛改前非(重拾自信或打开心门痛改前非)(1分),最终走上正途的故事(1分)。 共2分 示例二:本文记叙描写了老人帮助少年痛改前非(1分),最终使少年走上正途的故事(1分)。 共2分23.选文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答案:景物(环境)描写(1分)作用:烘托了少年孤独苦闷(绝望自卑)的心情(1分)。共2分24.对选文⑤段加点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

答案: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少年得到信任时的惊喜和所受到的震动(激动、感动)(如果答出“少年心理燃起一丝希望”或意思相近也可得分)(1分)。25.你认为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答案:我认为老人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懂得尊重人,引导(教育)有方的人。3分

垃圾变水泥阅读理解附答案

王鹤《骨水泥》高三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题及答案

《野菊花》阅读题及答案

好兄弟阅读题答案

补漏阅读题及答案

礼物阅读题及答案参考

《上善若水》阅读题及答案

《忆秦娥》阅读题答案

春寒阅读题及答案

垃圾变水泥阅读题答案(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垃圾变水泥阅读题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