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法三章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2022-12-19 03:33:17 作者:李无忧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无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约法三章阅读题及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约法三章阅读题及答案,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约法三章阅读题及答案

约法三章阅读题及答案

约法三章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①,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②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⑤。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1)组:绳索。(2)怀王:即楚怀王。(3)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4)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5)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1) 且 人 已 服 降 (2) 偶 语 者 弃 市

【小题2】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文言字词。(4分)

(1)固以能宽容_______________ (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___________

(3)先入关者王之_____________ (4)人又益喜___________

【小题3】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小题4】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请你根据此文分析他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

答案

【小题1】(1) 且/人 已 服 降 (2) 偶 语 者 /弃 市

【小题1】(1)本来 (2)苦于;以为苦 (3)使称王 (4)更加

【小题1】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小题1】据关中有利的地理位置;礼贤下士,听人劝告;不贪图享受;约法三章,取得关中民心。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到句子的结构,比如:主谓宾之间的停顿,当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用法,在平时学习时就要注意积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意思的能力。理解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比如苦、王等。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所以、还、约束等关键字,有时还要句子的省略成分以及句子的语序等问题。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中刘邦的具体描写来分析他取胜的原因即可。

篇2:约法三章阅读答案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奚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带诸侯至耳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释】

沛公:即汉高祖刘邦。

霸上:地名,在今陕西省。

封皇帝玺符节:封,捧的意思。玺,皇帝的印。符,传达皇帝命令、征调兵将使用的一种凭证。节,皇帝派遣的使者所持的凭证。

轵道:古亭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

属:交给。

止宫休舍:到宫殿中休息。

案堵:安定。

行:巡行。

【译文】

汉元年十月间,沛公刘邦的军队比各路诸侯的军队先到达霸上。沛公就召集各县乡管理公务和有威望的人士,说:“父老乡亲们苦于苛酷的秦法已经很久了,说秦坏话的一家人都要被杀死,偶然相聚悄悄讲话就犯弃市死罪。我曾经同各路诸侯相约定,谁先攻入函谷关就可以封王,现在我理当在关中一带称王。我今天同各位商约,定出这样的三条法规:杀人的人要处以死刑,伤害人的人要酌情治罪,盗窃他人财物的人也要酌情治罪。此外,秦朝的一切苛法暴政都要废除。各位官员都请照原位安于职守。自从我起兵以来,到处为民除害,没有任何侵扰、暴虐的行为,请大家不必惧怕!况且我之所以把军队退驻在霸上,就是为了等待各路诸侯到齐后再来制定军纪法规。”于是沛公就派人同秦地的官员到县乡里去宣传,使大家都知晓。秦地的人听了很喜欢,都争先恐后地送牛羊酒食来犒劳军中的将士。沛公又表示谦让不肯接受,说:“官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不能再使大家破费钱财了。”秦地的人更是欢喜,只担心沛公不在秦地称王。

【文言知识】

释“或”。“或”意为“或者”时,古今含义相同。但文言文中的“或”,多指“有的”。上文“诸将或言诛秦王”中的“或”,应理解为“有的人”,句意为“将领中有的人主张杀掉秦王子婴”。又,“或曰:是鱼小,不能捕捉”,意为“有人说:这鱼太小,不能捕捉”。又,“是木或高或低”,意为“这批树木有的高有的矮”。又,“所获畜,或死或伤”,意为“所猎获的动物,有的死了,有的受伤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素:白色 ②降:投降

③且:况且 ④以:把

⑤封:封锁,密封 ⑥军:驻扎

⑦王:做国王,称王 ⑧故:原先,过去

⑨使:派遣 ⑩益:更加

2、翻译:

①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当初怀王派我攻秦,原本是因为能宽容大量。

②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父老乡亲们苦于苛酷的秦法已经很久了,说秦坏话的一家人都要被杀死,偶然相聚悄悄讲话的就犯弃市死罪。

③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带诸侯至耳定约束耳:况且我之所以会来将军队驻扎在霸上,就是为了等待诸侯们到来,然后制定军纪法规啊。

3、秦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的原因是什么?

沛公废除秦朝酷法,宽容的对待秦朝旧吏,他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让百姓安定。

篇3:约法三章阅读答案

汉元年十月(1),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2)。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3),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4)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5),偶语者弃市(6)。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7)。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8)。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1)汉元年: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2) 沛公:即汉高祖刘邦。霸上;古地名。(3)组:绳索。(4)怀王:即楚怀王。(5)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6)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7)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8)吏人:指当时的大、小官员。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9.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 且 人 已 服 降

(2) 偶 语 者 弃 市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字词。(4分)

(1)固以能宽容_______________ (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___________

(3)先入关者王之_____________ (4)人又益喜______ _____

11.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请你就此文分析他取得胜利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 (1) 且/ 人 已 服 降

(2) 偶 语 者 /弃 市

10.(1)认为 (2)苦于;以……为苦 (3)称王 (4)更加

11.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12. 占据关中有利的地理位置;礼贤下士,听人劝告,不贪图享受;约法三章,取得关中人心。

篇4:约法三章阅读答案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①,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②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⑤。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1)组:绳索。(2)怀王:即楚怀王。(3)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4)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5)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1) 且 人 已 服 降 (2) 偶 语 者 弃 市

【小题2】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文言字词。(4分)

(1)固以能宽容_______________ (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___________

(3)先入关者王之_____________ (4)人又益喜___________

【小题3】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小题4】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请你根据此文分析他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

答案

【小题1】(1) 且/人 已 服 降 (2) 偶 语 者 /弃 市

【小题1】(1)本来 (2)苦于;以……为苦 (3)使……称王 (4)更加

【小题1】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小题1】据关中有利的地理位置;礼贤下士,听人劝告;不贪图享受;约法三章,取得关中民心。

篇5:约法三章阅读答案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①,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②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⑤。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1)组:绳索。(2)怀王:即楚怀王。(3)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4)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5)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1) 且 人 已 服 降

(2) 偶 语 者 弃 市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字词。(4分)

(1)固以能宽容_______________ (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___________

(3)先入关者王之_____________ (4)人又益喜___________

小题3: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小题4: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请你根据此文分析他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 (1) 且/人 已 服 降(2) 偶 语 者 /弃 市

小题2:(4分)(1)本来 (2)苦于;以……为苦 (3)使……称王 (4)更加

小题3:(4分)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

小题4:(4分) 占据关中有利的地理位置;礼贤下士,听人劝告;不贪图享受;约法三章,取得关中民心。(答两点给全分)

小题1:试题分析:“且”为连词,连接两个句子,所以在其后断开。“偶语者”构成为主语,系一个意义单位,所以在其后断开。注意题目要求,只标一处。

小题2:试题分析:(1)“固”属多义字,有牢固、顽固、固然等意,结合语境可推知应解释为“本来”。(2)“苦”为多义字,有艰苦、受苦、以……为苦等意思。该句其后跟“秦苛法”,且省略了“于”,根据语境,“苦”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取第三种解释。(3)“王”属多义字,有大王、称王等意。该句中该字后跟代词“之”,故系名词的使动用法。(4)“益”有益处、有益、更加(更)等意。根据语境看,该字后有“喜”,形容词,故可解释为更加。翻译时将它们换成现代汉语中合适的合成词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1)“所以”译为“……的原因”,系所字结构。(2)“约束”,名词,与现代汉语中表示“限制”的“约束”意思不同。该句作名词,跟在动词“定(制定)”后。(3)“耳”为多义字,有耳朵、语气词“罢了”“了”等义项。根据语境即可给出解释。

小题4:试题分析:题目指向“刘邦”,要求分析取胜的原因,循着问题,梳理内容即可。可参考“吾当王关中”“约法三章”“沛公又让不受”及沛公与人的对话等关键点。

篇6:《约法三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约法三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奚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带诸侯至耳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释】

沛公:即汉高祖刘邦。

霸上:地名,在今陕西省。

封皇帝玺符节:封,捧的意思。玺,皇帝的印。符,传达皇帝命令、征调兵将使用的一种凭证。节,皇帝派遣的使者所持的凭证。

轵道:古亭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

属:交给。

止宫休舍:到宫殿中休息。

案堵:安定。

行:巡行。

【译文】

汉元年十月间,沛公刘邦的军队比各路诸侯的军队先到达霸上。沛公就召集各县乡管理公务和有威望的人士,说:“父老乡亲们苦于苛酷的秦法已经很久了,说秦坏话的一家人都要被杀死,偶然相聚悄悄讲话就犯弃市死罪。我曾经同各路诸侯相约定,谁先攻入函谷关就可以封王,现在我理当在关中一带称王。我今天同各位商约,定出这样的三条法规:杀人的人要处以死刑,伤害人的人要酌情治罪,盗窃他人财物的人也要酌情治罪。此外,秦朝的`一切苛法暴政都要废除。各位官员都请照原位安于职守。自从我起兵以来,到处为民除害,没有任何侵扰、暴虐的行为,请大家不必惧怕!况且我之所以把军队退驻在霸上,就是为了等待各路诸侯到齐后再来制定军纪法规。”于是沛公就派人同秦地的官员到县乡里去宣传,使大家都知晓。秦地的人听了很喜欢,都争先恐后地送牛羊酒食来犒劳军中的将士。沛公又表示谦让不肯接受,说:“官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不能再使大家破费钱财了。”秦地的人更是欢喜,只担心沛公不在秦地称王。

【文言知识】

释“或”。“或”意为“或者”时,古今含义相同。但文言文中的“或”,多指“有的”。上文“诸将或言诛秦王”中的“或”,应理解为“有的人”,句意为“将领中有的人主张杀掉秦王子婴”。又,“或曰:是鱼小,不能捕捉”,意为“有人说:这鱼太小,不能捕捉”。又,“是木或高或低”,意为“这批树木有的高有的矮”。又,“所获畜,或死或伤”,意为“所猎获的动物,有的死了,有的受伤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素:白色 ②降:投降

③且:况且 ④以:把

⑤封:封锁,密封 ⑥军:驻扎

⑦王:做国王,称王 ⑧故:原先,过去

⑨使:派遣 ⑩益:更加

2、翻译:

①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当初怀王派我攻秦,原本是因为能宽容大量。

②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父老乡亲们苦于苛酷的秦法已经很久了,说秦坏话的一家人都要被杀死,偶然相聚悄悄讲话的就犯弃市死罪。

③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带诸侯至耳定约束耳:况且我之所以会来将军队驻扎在霸上,就是为了等待诸侯们到来,然后制定军纪法规啊。

3、秦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的原因是什么?

沛公废除秦朝酷法,宽容的对待秦朝旧吏,他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让百姓安定。

篇7:约法三章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约法三章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16分)

约法三章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①,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②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⑤。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1)组:绳索。(2)怀王:即楚怀王。(3)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4)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5)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1) 且 人 已 服 降

(2) 偶 语 者 弃 市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字词。(4分)

(1)固以能宽容_______________ (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___________

(3)先入关者王之_____________ (4)人又益喜___________

小题3: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小题4: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请你根据此文分析他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 (1) 且/人 已 服 降(2) 偶 语 者 /弃 市

小题2:(4分)(1)本来 (2)苦于;以为苦 (3)使称王 (4)更加

小题3:(4分)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

小题4:(4分) 占据关中有利的地理位置;礼贤下士,听人劝告;不贪图享受;约法三章,取得关中民心。(答两点给全分)

小题1:试题分析:且为连词,连接两个句子,所以在其后断开。偶语者构成为主语,系一个意义单位,所以在其后断开。注意题目要求,只标一处。

小题2:试题分析:(1)固属多义字,有牢固、顽固、固然等意,结合语境可推知应解释为本来。(2)苦为多义字,有艰苦、受苦、以为苦等意思。该句其后跟秦苛法,且省略了于,根据语境,苦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取第三种解释。(3)王属多义字,有大王、称王等意。该句中该字后跟代词之,故系名词的使动用法。(4)益有益处、有益、更加(更)等意。根据语境看,该字后有喜,形容词,故可解释为更加。翻译时将它们换成现代汉语中合适的合成词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1)所以译为的原因,系所字结构。(2)约束,名词,与现代汉语中表示限制的约束意思不同。该句作名词,跟在动词定(制定)后。(3)耳为多义字,有耳朵、语气词罢了了等义项。根据语境即可给出解释。

小题4:试题分析:题目指向刘邦,要求分析取胜的原因,循着问题,梳理内容即可。可参考吾当王关中约法三章沛公又让不受及沛公与人的对话等关键点。

【参考译文】

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 ,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篇8:《简单》阅读题及答案

《简单》阅读题及答案

简单

三毛

许多时候,我们早已不去回想,当每一个人来到地球上时,只是一个赤裸的婴儿,除了躯体和灵魂,上苍没有让人类带来什么身外之物。等到有一天,人去了,去的仍是来的样子,空空如也。

曾几何时,我们不再是婴儿,那份记忆也遥远得如同前生。回首看一看,我们普普通通的活了半生,周围已引出了多少牵绊,伸手所及,又有多少带不去的东西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缺了它们,日子便不完整。

许多人说,身体形式都不重要,境由心造,一念之间可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这是不错的,可是在我们那么复杂拥挤的环境里,你的心灵看见过花吗?只一朵,你看见过吗?我问你的,只是一朵简单的非洲菊,你看见过吗?我甚而不问你玫瑰。

不了,我们不再谈沙和花朵,简单的东西是最不易看见的,那么我们只看看复杂的吧!

唉,连这个,我也不想提笔写了。

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崇拜神童,没有童年的儿童,才进得了那窄门。人类往往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欢将别人的成就与自己相比较,因而觉得受挫。我们一直粗糙的活着,而人的一生,便也这样过去了。我们一生复杂,一生追求,总觉得幸福的遥不可企及。不知那朵花啊,那粒小小的沙子,便在你的窗台上。你那么无事忙,当然看不见了。对于复杂的生活,人们怨天怨地,却不肯简化。

对于这样的生活,我们往往找到一个美丽的代名词,叫做“深刻”。简单的人,社会也有一个形容词,说他们是笨的。

恰好我又远离了家国。到大西洋的海岛上来过一个笨人的日子,就如过去许多年的日子一样。在这儿,没有大鱼大肉,没有争名夺利,没有过分的情,没有载不动的愁,没有口舌是非,更没有解不开的结。

也许有其他的笨人,比我笨得复杂的,会说:你是幸运的,不是每个人都有一片大西洋的岛屿。唉,你要来吗?你忘了自己窗台上的那朵花了。怎么老是看不见呢?你不带花来,这儿仍是什么也没有的。你又何必来?你的花不在这里,在你的窗,在你心里,不在大西洋啊!

一个生命,不止是有了太阳、空气、水便能安然的生存,那只是最基本的。求生的欲望其实单纯,可是我们是人类,是一种贪得无厌的生物,在解决了饥饿之后,我们要求进步,有了物质的'享受之后,又要求精神的提升,我们追求幸福、快乐、和谐、富有、健康,甚而永生。我们不肯节制,不懂收敛,泛滥情感,复杂生活起居。到头来,“成功”只是“拥有”的代名词。我们变得沉重,因为担负得太多,不敢放下。

其实,快乐,只是国王的新衣,只有聪明的人才看得见。童话里,不是每个人都看见了那件新衣,只除了一个说真话的小孩子。我们不再怀念稻米单纯的丰美,也不认识蔬菜的清香。我们不知四肢是用来活动的,也不明白,穿衣服只是使我们免于受冻。灵魂,在这一切的拘束下,不再明净。感官,退化到只有五种。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感应到其他的人已经麻木的自然现象,其他的人不但不信,而且好笑。

这里,对于一个简单的笨人,是合适的。对不简单的笨人,就不好了。我只是返璞归真,感到的,也只是早晨醒来时没有那么深的计算和迷茫。我不吃油腻的东西,我不过饱,这使我的身体清洁。我不做不可及的梦,这使我的睡眠安恬。我不穿高跟鞋折磨我的脚,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闲安稳。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当心的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选自《三毛全集》,有删减)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第二段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活的久了,身边就会产生很多牵绊,这些东西虽带不走,但也不可或缺,因为缺了它日子便不完整。

B. 人们崇拜神童,作者却认为进得了那窄门的都是没有童年的儿童,可见作者对待神童是心怀怜悯的,她不赞同现在对人的评价方式。

C. 文章末尾两段连用排比,这样写不仅使作者自己的简单生活具体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起到首尾照应的作用,深化了主题。

D. 作者行文善用比喻说明道理,文中把快乐比作“国王的新衣”,是想告诉我们只有如童话里那个诚实的小孩,让心无尘埃,就再无迷茫。

5.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5分)

6. 文章的标题是“简单”,作者却用大量笔墨描述“复杂”,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4. A 从全文作者所推崇的简单生活态度上看,我们身边引出的牵绊是要去除的东西,“缺了它们日子便不完整”作者用了反语。

5. ①作者认为“你”自己本身就拥有“花”,只是因为比作者“复杂”,心灵对美丽生活视而不见。②对于羡慕大西洋岛屿的“你”,假如不带着简单的心灵,即使来到这里也见不到你想要的。

6. ①在内容,作者写现代的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环境里,粗糙的活着,努力使自己深刻,是为了批判这些无视“美”的生活态度。②在结构上,形成对比,拿复杂的生活状态与作者简单的生活状态做对比,拿贪得无厌的拥有与能少则少的放下作对比。③在艺术效果上,突出主旨,作者对复杂否定的越多,对简单的提倡也就越发明显,这与题目“简单”并不背离。(后面两点可合为一点,每点3分)

篇9:阅读题和答案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原文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题目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答:

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

4、“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答: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答案

1、从侧面衬托阿长。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2、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反映了她的善良。

3、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4、“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篇10:阅读题和答案

蜜蜂和蚂蚁阅读答案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小儿嘴里也会哼唱:“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忌妒蜜蜂。他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晚上回窝,我们也晚上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 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翁翁”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填空: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__________,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______________,蜜蜂的勤劳是_________,蚂蚁勤劳为的是__________。从中看出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两个省略号,第一个表示___________,第二个表示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

4、联系上下文,在“_________________”上补全对话。

5、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什么?

参考答案:

1、蚂蚁嫉妒蜜蜂的是:人们称赞蜜蜂,不称赞蚂蚁。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都是早出晚归而人们只赞美小蜜蜂。蜜蜂的勤劳是人们。蚂蚁勤劳为的是自己_。从中看出为他人服务比为自己服务更能受到他人的尊敬

2、文中两个省略号,第一个表示内容的省略,第二个表示寓意的省略。

3、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

4、联系上下文,在“我有个问题想问你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上补全对话。

5、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什么?只有为他人服务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内容简介

膜翅目昆虫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昆虫,其中包括勤劳的小蜜蜂、凶悍的大黄蜂和行色匆匆的小蚂蚁。别看这些昆虫个头小,但是它们对生态平衡和农业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大人物”。

没有蜜蜂访花授粉,许多植物将面临灭绝的危险;没有蚂蚁地下筑巢,土壤将缺少养分,并且不透气。著名的昆虫学家、科学记者萨比娜·斯特格豪斯一考瓦克博士将带领我们走进这神奇的蜂蚁世界,探究这些小昆虫的秘密。她向我们介绍了大量依赖鲜花生存的“居民”,以及总是精诚协作的蚂蚁团队。在一起动手环节中,作者还告诉我们如何主动帮助这些小动物,从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篇11:阅读题和答案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

1.《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注:兼爱:即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非攻,是不发动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忠”与“信”是老师谆谆教诲、反复传授的修身之道,我是不是经常对照它来做呢?

2.

既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又要关爱他人。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消除对立,和睦相处,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篇12:阅读题和答案

王瑶先生在建国后长期执教于北大中文系,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对中古文学史的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古文学史论》,据有关专家说,可能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很少有超越他的著作;他另外一个最大的贡献是在建国以后,第一个写《新文学史稿》,是我们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所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1987年,王瑶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自我介绍》这样一篇短文:“在校时诸多平平,鲜为人知。惟斯时曾两系囹圄,又一度主编《清华周刊》,或能为睽违已久之学友所忆及。多年来皆以教书为业,乏善可述,今乃忝任北京大学教席。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 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惟乡音未改,出语多谐,时乘单车横冲直撞,似犹未失故态耳。”

“出语多谐”,是王瑶先生最为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先生著作里的语言,和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异。先生著作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但在日常谈话中,他确实“出语多谐”。鲁迅先生喜欢给人起绰号,入木三分,到了刻毒的地步,王瑶先生也是这样,假如私下讨论一个人,或一类人,他会用一句话概括,概括得也是入木三分,让人终生难忘。我举个例子:他说我们学者中有一类,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是社会活动家,是“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我们今天就到处遇到这样的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他或者根本没有学问,但极善公关,或者也有点学问,开始阶段还下了点工夫,取得一定成绩,然后就通过社会公关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取得最大报酬,得到最大限度的好处,包括政治和物质的好处,通常情况下,还要超值。而他们一旦掌握权力那就很可怕,他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体制,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拉帮结派,“武大郎开店”,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有的就成了学霸。——可以说,王瑶先生的概括是击中了某类人,以及我们的教育体制的要害的。

王先生还把一些学者称为“二道贩子”,即向外国人贩卖中国货,又向中国人贩卖外国货。他并没有真学问,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并无真知,深知,一知半解,抓住一些皮毛,就到处炫耀,糊弄,他的学问全在一个“贩”字。——这话说得非常刻毒,却也击中要害。王瑶先生在八十年代就看出了贩卖学术,即学术商业化的倾向,这样的眼光不能不让人折服。我现在在观察当下中国学术界与教育界时,常常要想起王瑶先生取的这样两个绰号,我觉得这都可以称得上某些学者类型的经典性概括。

王瑶先生还有一段话也让我不能忘怀。有一天王瑶先生找到我,他说,我现在面临两难选择:我现在年纪已经大了,要是继续努力,发挥余热,不过是“垂死挣扎”;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你说我该怎么办?他最后的选择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我当时听了以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反过来问自己:我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虽然我年纪比王先生轻。这是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死亡”在等待你,这是毫无例外,不可选择的;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这背后是有一个人生哲理的,即人生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在“挣扎”的过程中,“有”所“为”,爆发出生命的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就有了某种价值;如果选择“无为”,什么也不干,这样的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了。这里有很深的哲理,但王瑶先生用一种玩笑式的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节选自《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以及我们那个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中古文学史论》是王瑶先生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没有产生超越他的著作。

B.王瑶先生著作里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与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存在很大差异。

C.王瑶先生在评价某些人事时入木三分,那些精准的概括不但常常击中某类人或教育体制的要害,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D.王瑶先生用“武大郎开店”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学问不大但极善通过社会公关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取得超值报酬的某类人。

E.作者主要运用语言描写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王瑶先生的个性与人格魅力。

(2)本文第二段王瑶先生的《自我介绍》中,“颠倒黑白”与“水深火热”分别是什么含义?在文中有哪些作用?(6分)

(3)本文通过哪几方面来表现王瑶先生的“出语多谐”?(6分)

(4)王瑶先生所说的“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的选择背后,蕴含着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你是否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请谈谈你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

(1)AE.(A项不符合文意,原文是“可能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很少有超越他的著作”;E项无中生有,肖像描写并非是本文塑造王瑶形象的主要手法,惟一有关人物外貌的信息来自于王瑶的《自我介绍》,而这依然属于从语言描写的角度塑造王瑶“出语多谐”的个性)(题中D项“具有”前应加“而且”一词。从内容上不能影响答题。表示歉意)

(2)①含义:“颠倒黑白”意思是自己头发本来是黑的,年纪大了,就变成白发;人的牙齿一般都是白的,然而自己吸烟太多,所以牙齿呈黄黑色。“水深火热”意思是喜欢饮茶和吸烟。这两句话道出了王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境,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形象概括。(或:这一代人曾经生活在“颠倒黑白”的时代(文革),身处“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体味了难以计数的辛酸。)

②作用: 内容上 表现作为学者的王瑶看穿、看透了一切以后的坦然、自如的心态(1)。结构上引出下文所说王瑶“出语多谐”,严酷的事实以幽默的语言出之。(1分)

(3)答案:①描述自我:王瑶说自己“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

②审视他人:王瑶分别将一些学者概括为“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二道贩子”和“学霸”等。

③看待人生:王瑶把“有为”和“无为”两种人生选择比作“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

(4)答案:人生哲理——所有人都要面对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无可选择的“死亡”;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此句只能得1分)。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此句直接能得2分)。

我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2分)。

①人生既是追求的过程,也是结果的诠释。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序,结果是一定阶段事物发展变化的最后状态。在人的自我实现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面对人生中的困境与苦难,人应该在不断拼搏和奋斗的过程中,有所作为,让生命爆发出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人生就拥有了某种意义和价值;例如:巴金年老时《巴金随想录》。(2分)

②(反面说)如果选择消极退避、无所作为,这样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毫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王瑶先生的人生选择恰恰说明重视过程的意义所在。(2)

老公喝酒约法三章范文

成语约法三章的历史由来

《一诺千金》阅读题及答案

白日梦阅读题答案

《长大》阅读题及答案

目送阅读题答案参考

《雨中》阅读题及答案

《鞋》阅读题及答案

《虞美人》阅读题及答案

《毕业赠言》阅读题答案

约法三章阅读题及答案(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约法三章阅读题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