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制造质量反思范文

时间:2023-01-12 04:05:38 作者:褶皱小狗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褶皱小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航空制造质量反思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航空制造质量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航空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航空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现代飞机和发动机进一步朝结构整体化、零件大型化方向发展.航空制造技术发展有以下趋势:数字化制造技术成为提升航空科技工业的重大关键制造技术;机械加工朝着高效数控加工方向发展;轻金属构件制造技术朝着制造大型化、整体化结构方向发展;复合材料整体结构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冷却结构等新结构制造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高能束流加工、特种焊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飞机结构装配技术朝着柔性化方向发展;先进无损检测技术朝着可视化、非接触式快速检测方向发展.

作 者:郭恩明 Guo Enming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刊 名:航空制造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07 “”(z1) 分类号:V2 关键词:航空工业   制造技术   发展趋势  

篇2:-学年度航空制造工程系学生会工作年度总结

2010-航空制造工程系学生会工作年度总结

本届学生会自9月成立以来,本着沟通师生、服务同学为目标,以代表我系全体同学的利益为原则,在广大师生的热情支持下,我们群策群力,务实创新,团结进取,服务我系,努力树立我系学生会自己的品牌形象.追求是结果,享受是过程.学生会工作坚持正确的方向,紧扣系部领导及老师的指导,结合我系学生的基本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为促进广大同学全面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以务实的工作为广大同学服务,充分发挥学生会桥梁纽带作用.

现将本学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选拔成员,组建新的团体

新学年伊始经过层层筛选之后,确立了新一届正式成员,在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我们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主席及各部部长在工作上对我们进行指导,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我们帮助,使我们很快适应了学生会工作,并在同学中树立了良好的学生会干部形象.我们在学生会活动中积极探索创新,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班里和同学友好相处,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起到表率带头作用。

二.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同学课余生活

学生会是学生的代言人,我们在发挥纽带作用的同时,结合我院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为促进广大同学全面成长成材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活跃了校园气氛.我们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职能,在广大同学的鼎立协助下,经过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基本上完成了本学年制订的工作计划,现将本学年活动总结如下:

(1)九月迎新篮球赛:

迎新篮球赛共有10只代表队参加,经过小组赛,半决赛,决赛角逐出了冠军,亚军,季军以及两个道德风尚奖,迎新篮球赛给10级刚刚进入大学的我系新生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促进了班级内部的团结,加强了我系全体同学之间的了解与沟通,也为我系篮球队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队员,此次比赛受到了新生及老师的一致好评。

(2)十月第一届拔河比赛:

本届拔河比赛是我系第一届拔河比赛,比赛现场紧张有序,场上队员用尽全身的力量奋勇拼搏,场下的同学更是把节奏用力的喊出,在此次比赛中各班级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与协作配合的能力,这也正是举办这次活动所希望看到的,最终本届拔河比赛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圆满结束,此次比赛也为我系参加院拔河比赛奠定了基础。

(3)十一月初第四届趣味运动会:

趣味运动会是我系的特色活动,也是我系在我院第一个发起举办的活动,本届趣味运动会共设置了五人六足,托球接力跑,心有灵犀,背夹球,袋鼠跳,踩气球六个项目,在比赛中做到了师生同乐,许多班级的`班主任与同学一起站到了比赛的赛道上,活动中做到了同乐第一比赛第二,活动中同学们展现出了青春的活力以及永不言弃奋勇向前的良好品质,达到了此项活动的目的及意义,最终第四届趣味运动会圆满结束,本届趣味运动会受到了领导及老师同学们的高度评价,也对我学生会的工作提出了认可。

(4)四月初献爱心东周儿童村:

此次活动是本届学生会发起的,也是本学年活动当中最有意义的,作为社会的一员时刻保有一颗爱心是十分重要的,此次活动引起了我系同学及老师的高度关注,在活动中我系同学捐款捐物,募捐现场除了所募捐到的现金还筹集到了大量的玩具,学习用品及衣物,我系书记及导员也亲临现场捐款献爱心,此次活动也引来了材料系,电子系,自动化系等系部同学的关注,同时他们也借助于我系的活动奉献了自己的爱心,将募捐到的现金及物品整理后在辅导员张老师的带领下我学生会成员冒雨送到东周儿童村,在那里与他们玩耍劈柴。此次活动体现出了我系同学心系社会的高尚品德及极高的素质,同时也受到了我院师生及社会的好评。

(5)五月毽球比赛:

此次毽球比赛是有老师发起我学生会组织的一项活动,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的加油声及欢笑声不断,在比赛中除了报名的女生之外,还进行了现场报名,一些男生也站到了比赛场地的中央,他们的精湛技艺赢得了阵阵掌声,此次活动丰富了我系同学的课余生活,给在毽球方面有特长的同学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6)六月啦啦队成立两周年呼啦圈比赛:

此次是为庆贺我系啦啦队成立两周年所开展的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大一的学弟学妹与大二的学长们一起同台竞技,活动分为计时原地转呼啦圈及呼啦圈接力两个环节,在活动中参赛队员与场下观众的脸上的笑容说明这此次活动给他们带去的无限欢乐,此次活动同时也加强了10级同学与09级学长之间的交流,最后本次活动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

(7)六月末书画展:

书画展的活动目的及意义就是为我系在书画方面有特长极爱好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体现出我系同学课余生活的充实及饱满,本届书画展的展品设计国画,素描,油画,漫画,毛笔字及十字绣,展览期间引来了我院同学的关注,我系同学的作品也受到了领导老师及同学的好评。

三.积极组织参加院级活动,彰显我系风采

每学年我院都会举办许多活动以丰富我院同学的课余生活同时加强各系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及交流,但对于各系而言更是各系精神面貌的集中展现,我系在本学年内积极针对学院组织的各项比赛选拔人才,组织训练,并在各项比赛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十月院篮球赛;我系男篮荣获第三名

十一月院拔河比赛:我系代表队荣获第三名

十二月院冬季越野赛:我系荣获集体第二名,男女组第一名均出自我系

三月院体育技能体能大赛:我系荣获集体第三名

四月院运动会:我系荣获集体第二名,其中我系运动员获得冠军11个,亚军8个,季军6个

六月院排球赛:我系男排队荣获第二名,女排获第四名

四.学生会各部工作情况:

自律部:本学年上学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承办的第一届拔河比赛取得圆满成功,查

房工作基本做到了认真负责,但在第二学期部门内部的问题凸现出来,对待查房工作有所放松,部内个别成员出现问题。

体育部:对本学年的工作做到了尽心尽责,从参加院级活动所取得的成绩中可以开

出育部的工作成绩,承办的趣味运动会也获得了老师的一致好评,不足之处平时到系办较少应加强与老师的交流。

秘书组:本学年对一些基本的工作做得比较到位,但在学生会早操查操方面出现的

问题较明显,在协主席班老师办公方面做得也不是十分到位。

学习部:在配合其他各部的活动中尽心尽力,但在晚自习检查力度上应该进一步加

强。

篇3:数字化制造助力航空制造业发展

数字化制造助力航空制造业发展

基于网络的'制造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主要制造模式,各个行业无不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进行着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互联网贯穿了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成为各个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赢得市场竞争力和自身不断发展的主要手段.

作 者:黄建文 Huang Jianwen  作者单位: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 刊 名:航空制造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1) 分类号:V2 关键词: 

篇4:航空装备制造企业物流数据中心

航空装备制造企业物流数据中心

分析了航空装备制造企业物流信息链的构成,研究了物流信息状态转换,探索了建立企业物流数据中心的关键技术及方法,提出了航空装备制造企业物流数据中心构架,设计了一种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交换中间件.

作 者:李云峰 曹渝昆 郑和兴 宋利康  作者单位:李云峰,曹渝昆(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

郑和兴,宋利康(洪都航空工业集团)

刊 名:航空制造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16) 分类号:V2 关键词:航空产品   数据中心   数据交换   供应链  

篇5:航空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研究论文

航空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由于航空制造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精益生产方式作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方法,利用制造资源计划(MRP)、准时制(JIT)和精益生产(LP)等先进管理理论与方法改善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本文以航空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基于精益生产的航空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研究开展研究。

关键词:精益生产;航空制造;生产管理

为了解决航空制造企业对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普遍存在问题,企业一直在不断的寻求来改善公司的运营管理以获得制造竞争力的提升。其中大量实践证明,生产作业控制,库存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四个方面的精益生产可以有效的指导航空制造企业持续不断的提升竞争力。结合精益生产的管理思想,对生产作业控制模式、库存控制模式、质量控制模式及生产成本控制模式进行了设计。

一、基于精益生产的航空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研究背景

精益生产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丰田生产模式,到现在现代企业自动化使用程度大大增加。顾客对产品的各种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持续的采用精益生产指标和工具区去指导生产活动。尤其是航空制造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改善精益生产的理论和方法,对当前航空制造业管理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随着市场和航空企业本身的多元化发展,开展部分精益生产管理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航空产品种类不断增加而批量不断的减少,需要航空制造业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消除各种浪费,实现利润最大化。着重改善生产柔性和产品质量,在现有的管理基础上进行持续改善以完善自身的管理。航空产品的结构也越来越趋复杂、功能日益完善,企业应该创新应用精益改善工具进行生产管理,改善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

2.实施精益生产管理是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是企业生产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的发展,提高企业效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航空产品的生命周期新产品市场寿命周期越来越短,航空企业推行精益生产势在必行。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成为航空企业生产制造的主流方式之一,通过建立持续改善体系,系统、长效、创新的进行精益生产改进。

3.在航空制造企业中,提升整体竞争水平势必要在降低成本上下工夫。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控制是企业生产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持续改善理论的精益生产改善策略并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的能力。随着用工成本的过高我国在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已经丧失,因而建立生产管理体系是企业适应自身发展和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杜绝浪费,建立和开发有效的生产管理系统对完善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基于精益生产的航空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方法

生产管理是制造企业生产管理重要的职能之一,能帮助企业获得竞争力的提升。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利用精益生产管理的理论成为航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重要问题。挖掘企业内部运营上存在的问题,将企业的各项生产要素经过整合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将精益生产管理理论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从而为企业带来效益。生产管理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职能并涉及企业多个部门的业务,需要持续改善理论的精益生产改善策略并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

1.随着信息技术在航空制造企业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借助精益生产管理思想制定对策对缩小企业同竞争对手制造竞争力差异有十分现实的指导作用。企业的管理技术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发展新模式,应改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要求企业改变以前的经营管理方法,消灭企业的一切浪费,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生产所占资源。跟随市场变化的快速步伐,减少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

2.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结合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提升生产管理办法就有现实意义。企业对资源的定义已不再限于企业的内部,尤其针对当前航空企业面临的人员流动问题应杜绝生产中的一切不增值部分。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的出现,提高现场管理与设备产能。使得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与制造技术更加密切,减少人力物力与资源的浪费。发展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根据自身特点总结出的一整套管理方法。

3.生产管理作为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观念、环境、组织、流程到经营理念、管理目标制订和研究适合于自身特点的精益生产控制体系。全新的企业制造模式、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精益求精,持续改进,永不止步。生产管理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以及多品种航空市场需求竞争下显的十分重要。

4.产品的质量、性能与产品品种、规格、型号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精益技术,帮助企业解决了在不增加生产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的难题。充分利用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论,对航空产品方式进行大量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的原则和管理思想。为企业的各项计划、控制、业绩评估和决策提供了系统的控制,通过不断的.降低成本以提高企业利润。

三、基于精益生产的航空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不断的提出各种新的生产管理思想,目的是消除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一切浪费。改善原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过程重组以及虚拟生产方式,调配可以调配的一切资源的综合体系追求持续不断改进的贡献。

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健全,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得到推广与发展。满足新的需求,围绕着最大限度的利用固有的生产能力。以面向对话的形式来处理和控制事件,以达成大幅度的减少停机等待时间。在面向目标和控制事件的过程中,避免包括人力、物力、时间和空间等各种浪费。建立于适合自身企业的生产作业与控制系统,结合自身的特对精益生产进行应用。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通过规模效应实现了成本的降低。竞争的加剧使得国内更多的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了精益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广大的应用前景,企业通过推广实施并取得了明显的受益。

2.国内的学术界与企业界掀起“精益生产热”,是一种以低成本投入、高产出质量而著称的生产系统。在动态分析评价数据基础上把所有的资源同时计划多层次的方案使其改善计划总体成果,作为当前航空工业界最佳的生产组织方式。改善产品的质量各生产柔性,建立了一个实行集中控制的工业管理系统。降低企业的成本,推行的大量生产作业方式。在不改变航空制造业原有的基础设备的前提下,推出机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大批量生产。结合我国国情和各自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精益生产方式,对航空制造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精益生产体系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追求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并未获得预想的成功,没有在需要的时间,按照需要的量生产需要的产品。对精益生产理解不深急攻近利,过于追求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甚至带来了较大的负面效应,产生额外的浪费。在推进过程中的基础管理提升不能持之以恒,无法将外部市场需求与内部管理活动充分统一起来。缺乏对国内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体系、策略、技术以及精益生产如何本土化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没有充分尊重员工。

四、结语

综合来讲,我国航空制造业对精益生产的研究仍停留在学习国外精益生产理论,需要及时整合上下游资源,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最大限度的消除浪费是目前我国企业实施精益生产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避免因搬运造成的不良品隐性浪费成本高。加强精益生产在中国航空制造企业长期深入推广,培养精益生产核心思想。结合我国国情和各自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精益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1]彭长清.劳动密集型企业推行精益管理模式可行性探讨[J].现代财经,2014,(1):59-64.

[2]孙杰.刍议全面精益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财经,2014,(3).

[3]汪宏武.精益生产模式的理论渊源研究[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4,(3):234-238.

篇6:产品制造质量宣传标语

产品制造质量宣传标语

整洁有序是品质的保证。

如果你知道怎样去控制,你就能控制一切。

该说说到,说到做到,做到有效。

要求要明确,执行要坚决。

培训要付出,不培训将付出更多。

使用一流的人才,创办一流的机构。

品质—是获得信任的砝码,是竞争致胜关键,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价值和尊严的起点。

重视合同,规范运作,确保质量,信誉承诺。

建质量效益之路,创质量效益之业。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顾客满意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提供一流的服务,让顾客完全满意。

深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精益求精,铸造产品质量。

质量—最好的推销员。

一流的质量来源于一流的管理。

精益求精,铸造品质典范。

卖真品、标真价、送真情。

同质商品价不高,同价商品质更优。

你的品味,我的'品质,好的搭档,你我都需要。

不接受不合格产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交付不合格品。

全员培训,同步提高,创新进步。

质量前进一步,管理花十分努力。

质量是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急用户所急,想用户所想,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

要把质量保,管理不能少;要想质量高,管理要更好。

只有优秀的企业,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无严师,没高徒;不严格把关,难出优质产品。

居安思危,提高责任感,坚持不懈抓产品质量。

时时讲质量,树立生命观。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籍口。

整理有心做长度,处处整齐好管理。

没有措施的管理是空谈的管理,没有检查和计划的管理是空洞的管理。

管理始于训练,止于训练。

有效推行品管,必须全员参与。

确立标准是品质管制的第一步。

正常的加以保持,异常的予以纠正。

实施9000 须趁早,无谓浪费必然少。

ISO9000 不只是目标,而是坚守的原则。

优质精神,上下一心。

同心协力,提高品质。

质量创造生活,庇护生命,维系生存。

篇7: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的管理论文

摘要:作为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制造相关技术投入大、专业性强,风险也较大,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航空制造设备的创新管理与控制成为企业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应加强对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本文从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对设备进行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加强设备管理与控制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航天航空;企业设备管理与控制;对策分析

航空制造行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航空技术水平更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使航空制造企业的科学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提高的内在要求。设备的管理与控制便成为使该领域企业实现稳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航空制造企业设备多呈现出自动化、精密化、高速化等特点,能否对其进行合理管控,对航空制造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篇8: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的管理论文

1.1缺少设备信息互通,设备潜能开发不足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各种设备往往彼此孤立,相互间缺乏联系,使得生产流程变得十分冗长,同时也浪费了设备资源,使得设备的潜在产能处于未被充分开发的状态。此外,在设备的使用及后续维修过程中,也缺少必要、连续的信息记录和相关数据库。有关于某一设备的具体资料、维修信息难以完整系统地呈现,使对设备运行状况的掌握抽象化、复杂化,使设备的维修盲目化,由此增加了企业对设备的维护成本,占用了企业资金,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2加工准备时间长,限制设备加工效率

由于当前航空制造企业在生产加工的流程、路线设置方面的水平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由此引发了设备的高度自动化与加工工艺方法落后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常常体现为工艺参数的不合理设置、后期的反复修改而引起的时间浪费,以及在加工生产过程中进行人为干预从而使设备运行效率不佳,并最终使得加工效率降低的现象。加工工艺的落后将为设备加工效率设置“天花板”,从而也会对加工技术的发展形成制约。

1.3在设备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观念

在航空制造企业中,设备管理仍旧缺乏足够的重视,在管理机制、手段、认识方面仍有较多不足之处。企业常常只注重对设备使用环节的管理,而缺乏全局把控,由此使得设备的全过程管理被割裂,前后期管理处于脱节状态。同时也缺少各相关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而往往只依靠于某一专业部门,使得部门间条块分割,从而使设备管理陷入较为片面、狭隘的局面。

篇9: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的管理论文

3.1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

设备管控应立足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全局,由此决定了这项工作周期长、与各生产经营环节关联度高的特点。因此,航空制造企业应针对设备管理建立完整严密的'组织保障体系,做好人员配置、角色定义,明确相关人员职责,确保每一环节都能得到高效控制,推动企业人员树立“人人有责”观念,使设备管理工作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管理的转变。此外,航空制造企业还应针对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制定具有可操作性、详实科学的规章制度,用明确具体的制度来规范设备操作、维护等各流程的行为,从而使得设备管理与控制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还要注意建立相关激励机制、设立监督考核制度,加强对设备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从而真正保证相关制度的贯彻执行,提高设备管控水平。

3.2做到设备使用科学、维护合理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在使用前做好准备工作、缩短准备时间。具体来说,应对设备使用进行流程化科学管理,在设备投入加工生产前,有关技术部门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与验收,检验合格后方能转入生产线使用,而使用单位则应根据设备的功能特点、使用方法实行设备维护,将设备维护责任明确至个人。同时,也应注意对设备的合理维修与保养,避免维修不足和维修过剩情况的发生。针对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相关部门应定期编制计划,将该项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流程中,对进行设备维修的时间、进度、内容实行科学安排与规划,由此使得设备的生产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

3.3改善技术资料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了降低设备管理控制工作的难度,使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变得方便可行,航空制造企业应注意对相关技术资料、设备信息管理工作的改善,应针对每个设备建立详细档案,使设备资料信息易于查询,对于重要设备,还应针对其历史操作和运行状态进行详细记录,由此实现对设备相关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实现设备问题的预防化管理。同时,也要求航空制造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对现代技术设备进行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航空制造企业应以设备为重点,充分利用计算机及其他网络技术对设备的全过程管理进行跟踪、把控,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对相关信息进行智能处理,从而大大缩短设备信息查询的时间,提高设备管控的工作效率,使得设备管控真正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此外,还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进行信息技术模块的研发,做好信息技术方面的配套跟进工作,从而使得设备管控变得更有效率。

4结语

设备管理与控制对于航空制造企业的健康运行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反映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依据。当前我国航空制造企业在设备管控方面仍存在管理观念不合理、设备信息沟通不畅、部门职能条款分割、设备使用准备工作不充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航空制造企业应给予充分重视,及时制定相关措施进行改进,从全局出发对设备使用维护等过程进行管理,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从而使得设备管理与控制工作真正得到保障、效率得以提升。

作者:杜明会 单位: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静.信息化助力提高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综合管理水平[A].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2012:5.

[2]曹妍.加强航空制造企业测量设备管理的意义及方法[J].工业计量,2013,03:64~66.

[3]刘仁春.航空先进制造技术对航空制造企业的影响[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5,19:18~20.

[4]叶华林.A航空企业精益生产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5]邹国发,苏亮,任卫安,吴红钢.航空复合材料制造数字化设备集成技术[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93~99.

篇10: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的管理论文

2.1设备管理与控制对航空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有重要影响

在企业资产管理中,设备往往在固定资产中占据较大比例,它既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须使用的工具,也是反映企业科技实力与现代化发展程度的重要元素。在航空制造企业中,产品生产周期较长,生产过程复杂,其设备通常具有价值高昂、维护复杂的特点,由此使设备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从而对企业的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利润具有较大影响。

2.2设备管理与控制是保障安全生产、技术研发的内在要求

据有关统计,在企业的生产事故中,有超过七成的事故是由于设备所具有的不安全因素导致的而在航空制造企业中,设备运转速度高,更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挑战。此外,设备对航空制造企业的技术研发也具有重大意义,设备管控情况对企业新技术研发进程有直接影响。面临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现状,企业的高端技术研发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由此对设备管理与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篇11:航空制造企业人力资本定价研究论文

航空制造企业人力资本定价研究论文

摘要:人力资本定价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研究以指导实践。在简要回顾国内外人力资本定价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航空制造企业人力资本定价实践进行了统计分析,目的在于识别中国航空制造企业人力资本定价实施现状及薄弱环节,从而为中国航空制造企业开展人力资本定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本定价;统计分析;因子分析

自1960年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后,人力资本定价制度已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了当前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一个前沿问题。因此,研究人力资本定价,尤其是为人力资本相差甚大的差别定价找到科学依据,对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及航空制造企业自身的特点,通过对中国航空制造企业人力资本定价实践的统计分析,探讨中国航空制造企业实施人力资本定价的现状及薄弱环节,从而为航空制造

企业人力资本定价实践提供参考。

一、中外人力资本定价研究发展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舒尔茨、贝克尔、明塞尔等人力资本理论开拓者的着作中都对人力资本定价理论有了初步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起,经过罗默、卢卡斯、斯科特等一批经济学家的努力,形成了以构建技术内生化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因素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上分析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未从企业这一微观层面分析人力资本定价问题。

中国学者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人力资本定价理论研究从经济理论角度分析的有汪丁丁、周其仁、方竹兰、李宝元、冯子标等人,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从企业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角度探索企业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实现;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角度寻找人力资本定价的理论源泉;从人力资本股权化角度提出人力资本运营论;通过企业绩效和报酬敏感性分析建立人力资本定价模型;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模型进行人力资本股票期权定价;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推导人力资本定价模型等。从管理学角度分析的有张文贤、李世聪、徐国君、樊培银、徐凤霞等人,他们提出了管理入股、技术入股、人力资源当期价值理论、完全价值测定法、未来净资产折现法、调整后的完全价值法等众多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方法,这些研究基本上还集中在对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介绍和推广上。虽然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已近半个世纪,但由于人力资本定价的研究角度较为分散,导致目前并没有形成占主导地位的理论,而对于具体企业(尤其是航空制造企业)如何实施人力资本定价的相关研究还很少,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现状展开研究的。

二、中国航空制造企业人力资本定价实施现状

为全面科学分析中国航空制造企业人力资本定价实施现状,根据人力资本定价基本内容、航空制造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和高校从事人力资本定价研究的专家学者的意见以及国外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设计了22个有关人力资本定价的问题,选择了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郑州、沈阳、南昌、成都、西安、贵阳等不同地区的航空制造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所获问卷整理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因子分析。

总第388期

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被调研的航空制造企业已经考虑人力资本定价的内容及实施问题,目前中国航空制造企业在人力资本定价实践中首先关注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设计(股票期权、员工持股、利润分享等);其次企业注重对以技术人员为主的特殊群体进行薪酬激励,这也说明目前中国航空制造企业已意识到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性。关注管理创新激励的贡献率,表明中国航空制造企业在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在管理创新激励方面已经开始有所行动,但实施的力度还很不够。对于高管人员招聘、经理层和员工绩效评价,系数都比较小,说明中国航空制造企业对这些方面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对激发人力资本的创造性不会产生显着效果,同时也说明大多数中国航空制造企业还没有实施这三方面的人力资本定价实践。

人力资本定价是一个系统的实施过程,它要求企业在人力资本定价的视角下考虑从经理层到员工、从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的激励问题,营造积极向上的人力资本环境和工作氛围,即从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设计、激励对象及激励方式设计、高管人员招聘、绩效评价等方面考虑人力资本定价问题,也就是要求企业在人力资本定价的理念下开展各种经营管理活动,赋予上至高管人员下至普通员工的真正价值,以创造公平的人力资本激励环境。

包括航空工业在内的中国“军工人”从来就不缺乏爱国的激情,但试想哪一个当今世界强国又缺乏这种爱国热情呢?我国航空工业顶尖技术创新人才的薪酬待遇相对较低,以与航空密切相关的航天为例,不与国外比较,即使在国内比较,航天工业的科研骨干与中关村科技人员的薪水也相差好几倍,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拒绝高薪聘请的经历。所以,爱国并不是给航空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者低薪的理由,更不应是对他们的道德禁锢。如果此种薪酬体制持续下去,必然会引发航空制造企业的高值人力资本的不稳定,造成的后果一方面是挫伤高值人力资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航空制造企业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不能相对稳定,最终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伴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步伐大大加快,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资企业也走出国门挤入世界市场,包括航空制造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冲击是对人力资本的“抢夺”,特别是引领核心竞争力的高值人力资本的被挖掘,这必然影响到我国航空制造企业

的发展和国防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提升航空制造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人力资本尤其是高值人力资本的薪酬水平,就自然地成为了人力资本定价的指导思想。特殊群体薪酬设计应根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的特殊贡献给予报酬;对给予企业合理化建议等管理创新人力资本要赋予其多种多样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经理层和其他高管人员应形成公开透明的选聘制度,激活人力资本。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主要包括股票期权、员工持股、利润分享等,目前我国航空制造企业在这方面做得相对较好,如董事薪酬水平与公司绩效紧密挂钩,企业对不同部门或企业与员工之间,有根据成本节约或收益增长为基础的分享计划等,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未能对员工或团队严格按照任务目标进行绩效评估,经理层薪酬缺乏动态激励等。对于经理层和员工绩效评价,整体的意识和行为都很薄弱。所以,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公开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经理层和员工的考核,为人力资本定价奠定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中国航空制造企业在人力资本定价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1)虽然目前中国航空制造企业也对人力资本定价有所考虑,但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实施人力资本定价;(2)即使有些航空制造企业实施了人力资本定价的某些方面,但仅仅注重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设计,而对人力资本定价的其他方面关注得很少,如管理创新激励、经理层和员工绩效评价等。

目前,航空产业已被列入《2006――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国家重大专项和“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这充分体现了航空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全面实施人力资本定价,由过去单一的制度约束变为现在的制度激励,能够激发中国航空制造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创新潜力,从而提高航空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西方一些国家领先企业的经营实践中,为了激励人力资本、提升其价值,构建以CEO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采用创新的平衡记分卡(BSC)和经济增加值(EVA)工具,对经营层人力资本与总体人力资本的努力方向及其创造价值进行衡量和引导。闻名世界的微软公司就是通过有效的激励,使大批人才献身于微软事业的。

从国际经验角度看,只有在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实施人力资本定价,才能够帮助中国航空制造企业真正地实现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提高中国航空制造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为此,企业首先要从人力资本定价的源头抓起,制定和完善公开透明的招聘制度,创造公平的人力资本环境,以保留和吸引高值人力资本。其次,企业在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管理创新激励,如可以建立以改进的平衡记分卡(BSC)为基础的剩余索取机制对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再次,各航空制造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人力资本定价系统。最后,我国航空制造企业要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在国际化的视野下开展人力资本定价,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人力资本定价机制。

总之,在融智重于融资的今天,人力资本定价是我国航空制造企业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航空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实施人力资本定价提高国际声誉,加入到国际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本定价系统中。同时,通过开展人力资本定价,我国航空制造企业可以减少人才流失,为企业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积累智力资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只有这样,我国航空制造企业才可能成为全球人力资本尤其是高值人力资本的汇聚地,并在全球激烈的人力资本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卫兴华。人力资本理论的新发展――简评《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定价与配置[J]。。理论前沿,2001(15):5―8。

[2] 许庆瑞,郑刚,喻子达,沈威。全面创新管理(TIM): 企业创新管理的新趋势[J]。科研管理,2003(5):1―7。

[3] Schultz TW。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51(1):1―17。

[4] Becker Gary。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 Theoretical Analysis[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2,70(2):9―49。

[5] Mincer Jacob。 On―the―job Training: Costs, Returns and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2,70(2):50―79。

[6] Arrow Kenneth J。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62,29(6):155―173。

[7] Romer P M。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94(5):1002―1037。

[8] Lucas Jr Robert 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22(7):3―42。

[9] 王新华, 孙剑平。 国内外人力资本定价理论研究综述[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8):67―69。

[10]Boris Emmet。 Will Profit Sharing Solve Labor Difficulties?[J]。 Monthly Labor Review, 1917, 45(8A):18―25。

[11]Goggin Zane。 Two Sides of Gain Sharing[J]。 Strategic Finance。 1986, 68(4):47―51。

[12]Jennifer Mann。 New Profit Sharing Plan Lets Hallmark Employees Diversify Porfolios[J]。 Knight Ridder Tribune Business News, 2002,(1):1―9。

[13]Flamholtz E G。 On the Use of Economic Concept of Human Capital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A Comment[J]。 Accounting Review, 1972, 47(1):148―152。

[14]汪丁丁。新经济的人力资本定价问题[J]。IT经理世界,2000(2):134―135。

[15]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 经济研究,1996(6):71―79。

[16]方竹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J]。 经济研究,1997(6):36―40。

[17]李宝元。人力资本运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35―39。

[18]冯子标。人力资本运营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20―125。

[19]张文贤。管理入股――人力资本定价[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28―36。

[20]李世聪。人力资本按贡献价值统计计量研究的创新[J]。统计与决策,2006(11):24―25。

[21]徐国君。从物本会计到人本会计[J]。会计之友,2004(12):4―7。

[22]樊培银,徐风霞。关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2002(3):91―99。

[23]段兴民,张志宏。中国人力资本定价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50―58。

[24]邬烈岚,邢润o。人力资源会计两大难题浅析[J]。商业经济,2006(3):85―86。

[25]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291―298。

[26]陈建辉。航天人为什么会这样年轻[N]。经济日报,2004―01―06(9)。

[27]张向前,张海姣,黄种杰。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考核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6(1):99―102。

[28]杨俊龙。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J]。经济问题探索,2006(1):132―134。

[29]张志宏。我国航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制度设计[J]。科研管理,2004(6):56―62。

篇12:航空制造系统的设计、评价及其仿真

航空制造系统的设计、评价及其仿真

主要论述了系统仿真技术在航空制造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利用系统仿真软件模拟飞机引擎涡轮叶片制造工厂的现有及未来的生产过程.并比较两个系统的.生产绩效,如年产量及生产过程库存水平、机器使用率、劳动力利用率,来评价这一未来的生产系统.

作 者:牛少芬 曲文卿 Benny Tjahjono Niu Shaofan Qu Wenqing Benny Tjahjono  作者单位:牛少芬,曲文卿,Niu Shaofan,Qu Wenqing(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enny Tjahjono,Benny Tjahjono(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

刊 名:航空制造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18) 分类号:V2 关键词:系统仿真技术   生产绩效评价   制造系统  

篇13:制造平衡教学反思

制造平衡教学反思

在上课初始,我采用跷跷板的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猜一猜:如果哥哥坐上去,跷跷板会怎么样?进而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揭示课题“制造平衡”。

在认识实验器材杠杆尺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提出问题,“在杠杆尺左边第1格挂2个钩码,怎样可以使杠杆尺平衡?”学生先猜想,然后再动手验证,记录实验结果,学生在验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两边的质量一样,到支点的距离一样,就会平衡。揭示概念“等臂平衡”,并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感知杠杆尺平衡的条件,为下面不等臂平衡的学习进行铺垫。

因为有了前面的知识经验,在探究“不等臂平衡”的条件时,我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还在左边的第2格挂3个钩码,右边不挂在第2格,你能找到其他方法使杠杆尺平衡吗?”,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发挥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孩子们经历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整理等,也加深了对杠杆平衡原理的理解,学习效果比较好。

篇14:起吊设备制造质量监督控制探讨论文

起吊设备主要由焊接结构件、锻件、电器件等组成,主要焊接结构件包括主梁、端梁、联合起吊梁、卷筒、小车架等。锻件包括车轮、车轮轴、滑轮轴、吊钩、吊钩横梁、吊钩螺母、花键轴等。电器件包括电气控制柜、电动机、减速器、制动器、变频器等。针对上述特点,重点在主梁焊接、小车及桥架装配以及机械和电气试验等关键工序上加强了质量控制,确保最终向核电站提供合格的产品。设备制造过程监督控制需根据桥式起重机功用、吨位等,对起吊设备的大车、小车、起升机构、运行机构及轨道、电气控制、组装试验等部件制造和装配活动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在核电厂常规岛起吊设备众多,这些起吊设备起重量不同,桥机的重要程度不同,所对应的质保等级不同,不宜采取统一的监督控制方式,而应根据其重要程度和制造质量控制难宜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常规岛主桥机用于吊装汽轮机及发电机重要部件,重件码头固定起重机均为500t左右大起重量起吊设备,所以二者质量要求高,质保等级也高,宜采取文件审核、重要质量控制点见证与巡视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控制方式。而除主桥机和重件码头固定起重机以外的起吊设备(如BOP厂房起吊设备等)采取对开工条件、最终试验和最终放行实施见证,以及文件审核的方式进行监督控制。重要质量控制点包括焊接结构件的焊缝焊接及焊缝无损检测工序,锻件的力学性能试验及无损检测工序,电气控制柜的出厂检验工序,小车装配及桥架装配的尺寸检查工序,整台设备的机械及电气试验、油漆检查、包装装箱检查和完工文件审查工序。

1.1主梁等机构件焊接的质量控制

在起吊设备制造过程中,结构件焊接工序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制造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焊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最终质量,而焊接过程主要的是要控制焊接变形,因此,对焊接过程的控制是全过程的控制。焊接前应进行各种准备工作,包括焊接工艺评定工作及焊接材料的采购和验收工作、焊接数据包的提交审核等。产品焊接分焊前、焊中、焊后三个不同时间阶段进行,不同阶段监督重点有所区别。焊接工艺评定(WPQ)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拟用焊接工艺的正确性(或可用性),通过测定焊接接头是否具备所要求的检验要求(包括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从而判断该工艺是否合理,并验证拟用于焊接结构的焊件是否具有该结构所预期的使用性能。焊接工艺评定总的原则要求是工艺评定的试验条件必须与产品条件相对应。焊接工艺必须有对应的工艺评定文件支持,只有评定合格的工艺规范才能在实际产品上进行使用。焊接工艺评定由制造商根据工艺要求自行实施评定,评定最终应形成正式文件,监督人员应对评定文件进行认真检查,对评定过程进行过程跟踪,对评定报告进行审查。监督人员应对上述过程进行跟踪监督。上述准备工作均应在正式产品生产前完成。一个合格的焊材制造商是保证焊材质量的重要前提,制造厂应重视对焊材的采购验收工作。焊材采购前应由技术部门编制焊材采购技术条件,作为采购人员选择焊材制造商的依据,采购技术条件同时也是焊材制造商进行焊材制作的`依据。对焊材的验收应按相关标准规定进行,制造厂应加强对产品验收环节的管理,并由具有一定焊接知识的人员组织对焊材的验收工作,保证只有合格的焊材用于产品焊缝的焊接。焊前的条件性检查起到预防质量问题发生的作用。主要从影响质量的因素方面进行检查。内容包括:1)文件检查主要检查各种评定报告、焊接数据包、焊接工艺卡及质量计划等是否满足要求;2)人员资格检查主要是检查焊工资格及相关检验人员资格情况;3)设备检查包括焊机状况、测量仪表的标定情况等,此外还应注意检查母材及焊材的质量状况,质量证书等证明文件是否齐全等。对焊接过程的控制应着重注意焊接装配是否满足图纸要求,环境温度是否达要求,施焊过程中对焊接工艺规程中相关内容的执行情况,尤其是焊接电流、电压及速度、层间温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观察焊缝成形是否良好。施焊过程应注意对焊缝周边母材的保护,注意焊接过程的及时记录。焊接结束后,应对焊接记录等进行核查。焊后监督主要包括检查焊缝的外观形状、几何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见证监督后序所要进行的焊缝无损检验工作,验证无损检验结果符合规范要求。

1.2小车装配及桥架装配的质量控制

主要是对装配后的尺寸检查工序进行重点控制。小车装配的主要尺寸有轨距的极限偏差、主动轮和从动轮的水平及垂直偏斜,车轮平面度等。桥架装配的主要尺寸有主梁上拱度、主梁水平弯曲、桥架对角差、大车跨度偏差、车轮支承点高低差、大车轮同位差等。

1.3厂内调试和试验的质量控制

试验目的是为了验证设计的正确性,检查设备的完整性、正确性、可用性、可靠性。试验应严格按照试车大纲进行,各项试验必须按规定逐一先后进行。试验基本分小车、桥架、电控系统和平衡梁四个部分。依次进行小车和桥架整体组装检查,各机构的空运转试验,电控系统的联调,主小车厂内模拟载荷试验和平衡梁厂内静载试验等。主要试验包括起升机构载荷试验、联合起吊梁静载试验、电气设备接地、绝缘试验、空载试验、耐久试验、静载试验、动载试验等。试车前要求供应商对起重机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整理和清洁工作,试验中注意按照试验大纲核查是否逐项进行,记录相关试验结果,供应商试验完成后编写试验报告,要再次逐项核实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制造过程中的无损检测

制造全过程要进行的无损检测主要有主梁及端梁的射线探伤、磁粉探伤和超声波探伤。对其过程的监督重点是检查无损检测条件(操作文件、人员资格、探伤设备和材料、工件条件等)的符合性,探伤人员操作的规范性,探伤结论的评判,必要时抽样复评。

3结语

在我国逐步实现核电站制造国产化的今天,对核电产品的制造过程进行监督的过程中认真负责,积极跟踪,严把质量关,对在制造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做到及时与相关方沟通并解决,在监造过程中坚持重点工序旁站监理,坚持现场见证与巡视见证相结合,对发现的一些质量隐患和问题及时督促制造单位进行预防和改正,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同时也为今后核电站建设积累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广东核电培训中心.900MW压水堆核电站系统与设备[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4.

[2]GB/T14405—1993通用桥式起重机[S].[3]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S].

[4]GB/T10183—2005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制造及轨道安装公差[S].

篇15: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控制要点探讨论文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控制要点探讨论文

摘要:压力容器属于特种承压设备,制造单位需要取得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资质。压力容器安全性要求高,质量控制难度大,如何更好地提升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几项主要质量要素入手,围绕《压力容器》标准GB150展开,分析质量管理中重点关注的控制节点以及注意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制造;标准规范;质量要素;控制

制造单位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具备符合体系管理要求的设计能力、生产能力、质量管理能力等基本条件。制造过程要以主要控制点为脉络,确保其生产制造的安全与质量。

1压力容器质量管理体系

1.1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质量体系的建立要以符合法律法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为基础。1.2人员要求质量管理体系中人员是第一要素,公司法定代表人对特种设备安全负责,要按照质量管理文件要求,安排质量控制系统的质量保证工程师及相关责任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在体系运行中独立行使其在管理体系中权限与职责,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统一领导下,协调各相关工作接口,有效有序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1.3技术、生产能力及质量管理能力

压力容器设计需要取得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证书,设计单位及设计负责人要对设计质量负责;生产设备需要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制造加工能力;质量管理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要设置合理。

1.4压力容器文件控制

文件管理是压力容器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体系文件和记录文件。体系文件主要包括《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它们是整个质量管理中的纲领性文件,指导管理体系正常运行;记录文件需要详细记录控制系统、控制环节及控制点的控制范围、内容,记录必须详细真实。

2压力容器在制造过程中的主要质量要素

2.1质量计划

产品制造之前,制造单位要根据产品标准、设计文件要求及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制定产品质量计划。质量计划应当明确容器本体及受压元件、部件的制造工艺控制节点、质量控制要求及需要进行的检验项目,为产品制造和质量控制起到指导作用。2.2材料控制(1)采购部门要按照体系要求对供应商进行合格供方评价,并根据其业绩进行考评,建立合格供方档案,材料采购优先选择优质客户进行采购;(2)材料按照设计采购计划进行,入厂材料按照《程序文件》要求进行检验,合格材料进行材料标记移植,材料责任人要对材料进行建档。必要时,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材料复验,复验合格方可使用。对有材料代用要求的,相关部门需要提交材料代用申请,需经质保工程师审批。材料下料前要先对材料标记进行移植,确保材料可以追踪。

2.3工艺控制

(1)筒体成型。a.筒体焊接接头的对口错边量需要严格控制,这是焊接质量的根本保证。以Q345B厚度为16mm钢板制作的筒体为例,其A类焊缝的对接错边量要求≤3mm;B类焊缝的对口错边量要求≤1/4δs,也就是≤4mm。b.筒体卷筒过程中,焊接接头的环向、轴向所形成的的棱角度相当重要,也是卷筒工序的关键环节。需要有效控制卷筒过程中预留的压头尺寸,通过二次校圆进行调节,使得筒节的棱角度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检查棱角度需要制作弦长=Di/6,且≥300mm的内弧样板(或外弧样板),棱角度E≤(δs/10+2)mm且≤5mm,按照厚度δs=16mm钢板计算,E≤3.6mm为合格。c.筒体组焊完成后的圆度控制(针对内压容器)。容器组焊完成后,需要检查筒体的圆度。通过检验筒体的内径尺寸,计算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之差。对于碳素结构钢而言,圆度(Dmax-Dmin)≤1%Di(筒节该断面内径),按照筒体内径2000mm计算,圆度(Dmax-Dmin)≤20mm为合格。(2)筒体组对。a.直线度控制。首先筒体组对直线度要符合图纸要求,另外,筒体直线度的允许偏差应≤筒体长度(L)的1‰;对于直立容器而言,其筒体直线度应≤(0.5L/1000)+15mm,按照筒节长度20米计算,直线度≤25mm为合格。直线度的检查应该从筒节断面的水平与垂直平分线的中心四个位置进行测量,测量位置要离开纵向接头焊缝中心线至少100mm的距离,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b.焊接接头控制。筒体组装时,不宜采用十字焊缝,这种焊缝方式在设计之初就应该予以避免;相邻筒节之间的A类接头应错位,其在筒节外表面上的弧长长度应大于筒体母材厚度的3倍,并且≥100mm(如果母材厚度为16mm,那相邻筒节的纵缝在外圆弧上的距离应选择≥100mm的最低要求);所有的筒体中,单个筒节长度不得小于300mm。

2.4焊接质量控制

(1)焊接工艺。压力容器施焊之前,受压元件焊缝、与受压元件组焊的焊缝、熔入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缝、受压元件母材表面堆焊与补焊,以及这些焊缝的返修焊缝都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只有经过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支持,才进行施焊。焊接工艺评定技术档案需要妥善保管,直至该工艺评定失效为止,工艺评定试样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2)组焊。a.焊前对焊道进行清理,焊道两侧至少20mm范围内去除氧化皮、油污、熔渣及其它杂质;b.有坡口要求的焊缝,坡口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杂等缺陷。对于抗拉强度≥540MPa的低合金钢及Cr-Mo低合金钢经热切割后的.坡口表面,坡口制备完成后应进行磁粉检测;c.全熔透焊缝需要根据相关技术要求和工艺文件规定定位组件,保证组焊间隙,确保熔透效果;d.焊接材料应保持干燥,施焊环境需要满足规范规定的风速、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要求。当焊件温度低于0℃时,应对焊件进行预热处理。(3)焊缝外观控制。a.焊缝余高控制。压力容器A、B类焊缝,焊缝余高e1、e2要满足标准GB150要求,焊缝高度不得低于母材高度。例如:筒体母材Q235B采用单面坡口的筒体,需要满足A类焊缝余高e1≤0%~15%δs;B类焊缝e2≤1.5mm。b.焊缝咬边。咬边缺陷是危害焊缝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标准中对咬边的控制相对较严格。在日常产品质量检验中应当高度重视。对于Rm≥540MPa及Cr-Mo低合金钢制造的容器及不锈钢容器、低温容器等标准要求的特殊容器,咬边的缺陷是不允许存在的;对于其它容器,焊缝表面的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5mm,咬边连续长度不得大于100mm,并且焊缝两侧咬边长度总长不得超过该焊缝长度的10%。c.焊缝其它外观要求。焊缝表面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外观检查,不允许有表面裂纹、未焊透、未熔合、表面气孔、弧坑、未填满、夹渣等缺陷;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角焊缝应凹形圆滑过渡,减小应力集中。必要时,需要配合表面无损检测进行进一步检查。

2.5热处理及无损检测

热处理。压力容器热处理主要包括成形受压原件的恢复性能热处理、改善性能热处理和焊后热处理。a.受压元件在经过冷成型或温成形加工后,其变形会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在一定条件下,根据标准规范或设计要求,需要对部件进行恢复性能热处理。如封头成形前厚度大于16mm,封头加工成型后需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热处理。b.容器焊后及改善性能热处理需要根据技术规范要求和材料性能,制定合理的工艺文件。c.产品焊接试板应与容器(或受压元件)一起进行随炉热处理,以获得与本体相同的力学性能试验参数。

2.6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射线、超声、着色、磁粉等检测方法。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在标准规范中都已明确叙述,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为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记录和依据。无损检测人员需要依据相关规范标准、技术要求严格执行,以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作为参考,更好地进行质量管控。无损检测的检测档案需要完整保存,保存年限不得少于容器的设计使用年限,以备查阅。

2.7耐压试验

容器的耐压试验是检验产品是否泄漏的关键工序。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需要采用两件量程相同的、并经检定合格的压力表进行测量,压力表建议放置于容器顶部和底部各一块,确保压力试验数据的准确。压力表的精度不得低于1.6级,表盘直径不得小于100mm,压力表的量程应为1.5~3倍的试验压力,最好选用2倍。对于特殊材料如Q345R,液压试验温度不得低于5摄氏度,其它材料的试验温度要依据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液压试验和气压试验的程序和步骤要按规范进行,紧固部件要装配齐全妥当,保证操作的安全性。不允许带压进行泄漏位置的修补和紧固。合格标准为容器无泄漏,无可见变形和异常声响。气液组合试验,要先检查有无液体泄漏再进行肥皂液等检漏液检查,无漏气为合格。泄漏试验要在耐压试验完成后进行。泄漏试验主要包括气密性、氨气检漏等试验,主要是对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泄漏检查,小型容器可放入水中检查。

3结语

综上所述,压力容器涉及到社会及人身安全,其质量控制意义重大,深度理解相关标准规范,才能更好地进行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有效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压力容器技术规范繁多,未能面面俱到,略析重点,望所述对读者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寿比南,陈钢等.《压力容器》GB150-2011[S].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作者:刘建波 单位:烟台国冶冶金水冷设备有限公司

航空质量反思范文

航空求职信

航空服务自荐信范文

航空管理员岗位职责

航空服务业求职信

航空大学自我鉴定范文

应聘航空自我介绍范文

工业制造个人简历

制造异常总结范文

制造工程师个人简历

航空制造质量反思范文(集锦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航空制造质量反思范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