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四年前之光景散文

时间:2023-01-13 03:59:28 作者:Venus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Venu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我四年前之光景散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我四年前之光景散文,欢迎阅读!

篇1:我四年前之光景散文

我四年前之光景散文

今天是7月7日,时光倒流四年的此时此刻,我和吴波正在驰往深圳西的绿皮列车里面。今天上班的时候就一直沉浸在那一天的回忆里,历历在目,甚至一些很小的细节,仿佛昨天刚发生一样。

犹记得那年暑假开始的时候我和马龙就是我的大学室友商量着暑假不回家,在武汉找个工作,于是我们和他的另外两个朋友在理工大学那里租了一室一厅的小房子,过了一星期完全没有生物钟的生活。

后来吴波学校放假了,他来我这里玩,说有很多行李需要搬回去,动员我一起回老家去玩,然后一起去深圳玩,顺便帮他搬行李。我无法想象在武汉接下来两个月的无所事事,就爽快的答应了他。

当天晚上,我和吴波扛着行李上了回家乡的长途客车,在天色抹黑的时候赶到了家乡县城,然后转小巴去了他的老家。他慈祥的爷爷奶奶为我们留了饭菜和香香的锅巴粥。然后我们就回到房间里摆弄起了电脑,后来天气太热又开空调却把保险丝烧了,吴波举着蜡烛扶着梯子,我满头大汗地站在梯子顶端换保险丝,然后我们就没敢再开空调。就把竹床搬到二楼的露台上,我们在露台上泼了许多水,直到火热的楼板凉了下来。于是我们点了蚊香,就着月色和屋后大片稻田里的蛙声抽着烟,漫无边际的聊到一切都变得静谧,然后都不记得是谁先睡着的。

后来我们决定去深圳了。我提前一天回到县城,把车票钱给了泽华立马转车去了我洗马的老家,稍稍看望了年老的外公外婆和病中的舅妈,在大伯家睡了一宿。第二天就回到县城和吴波碰头,7月7日下午四点左右的火车到深圳西,无座。

等我们赶到县城火车站的时候离开车时间一个小时不到,匆匆去泽华家里取了车票就踏上了南下的旅途。

因为没有座位,我们抱着行李几乎走遍列车的所有车厢,只想找一个不是那么拥挤的位置。后来我们就在餐车和厨房中间的过道边停下来了。我把胳膊搁在开着的窗台上,热热的晚风迎面扑来,虽然很热甚至人已经开始有馊味了但仍不觉得疲惫。后来我们确实想坐一会儿了,就去了餐车,因为点菜吃饭的人可以坐着吃。我们点了一个大白菜和一个鸡蛋汤一共二十五块,餐车员说太少了不给做,我们说自己是学生没有那么多钱,只要吃饱就行。好说歹说总算是给做了,本来就饿得如狼似虎的我们硬是把那顿饭悠闲地吃了几个小时,只为了多坐一会儿。没料到晚上我们又被轰出来了,因为到了晚上九点,餐车座位就变成了休闲茶餐厅,交三十块钱可以坐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并且发一小盒零食。于是我们又回到了先前站着的窗户边。

夜色越来越浓,我靠在窗户边看着天上的月亮,和女朋友发了很多短信直到手机停机。

晚风开始慢慢变凉,一两个小时车会停一次,我就会和巡视员打听到了哪里,偶尔喝一点水,抽一根烟,看旁边的人打扑克,吃一点水果。

就这样在江西境内跑了整整一个晚上,终于在天色微明时进入了广东境内,温度也在慢慢攀升起来,人们渐渐苏醒,车上开始播放音乐,眼前的田野里是一眼望不到边香蕉树和甘蔗林,时而列车拐弯还能看见车头的烟囱里吐出的煤烟。双腿发麻,欣喜又疲惫。

经过16个小时的跋涉我们8点在惠州站下了车,吴波的爸爸开车来接我们,一上车没几分钟我就睡着了,后来被叫醒的时候我才知道已经到了深圳龙岗区坑梓镇下坡村。

在深圳一直待了一个星期,我们去了镇上,买特价的衣服,去逛商场。期间我们还见识了经济特区阶梯票价的公汽,我们去了宝安区一个叫万联的地方,我的姐姐和姐夫在那里请我们吃饭还给我们租了一个旅馆。

在深圳的最后一天吴波的爸爸开车送我们去海边,我们在半路上买了5块一条的泳裤,车子在边检站的地方把我们放了下来,我们按着地图上的方向去坐公交,上了车才知道小梅沙海滩近一些,车票便宜一块钱,于是我们看了看地图上的距离毅然决定节约一块钱。

到了小梅沙之后,才知道小梅沙要门票,于是决定步行去免费的大梅沙,地图上的距离不到一厘米,可是沿着海边公路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拖鞋里面进了沙子就把拖鞋拿在手上赤脚走,可是打赤脚又烫。

我们在路边又买了一个廉价的游泳圈,然后终于捱到了海边。遮遮掩掩的换了泳裤,两个人轮番在沙滩上照顾衣物,买一包廉价的`香烟。

下了水才知道海水不只是咸,而且很涩很苦,在水里面眼睛都睁不开。但是,我依然很喜欢下水去,去感受海浪的拍打,去听远处隆隆涛声,迎面扑来的湿湿的、咸咸的海风,前所未有的心旷神怡。越傍晚越朦胧,越朦胧越蔚蓝,越蔚蓝越清新。

当人潮渐渐退去,海滩上只剩下散散落落的情侣的时候,我们已经风干了身上的海水,皮肤上开始脱落细碎的圆沙粒,烟盒也已经空了,差不多午夜了,我们收拾了衣物,去大梅沙正对面的麦当劳吃了一些东西,再出来时已经有一些凉意了。我们本以为回不去了,准备在海滩上露宿一晚,正巧那天晚上沿海公路大堵车,我们才上了一辆公交车,等我们到家的时候已经深夜了。

第二天,也就是7月16日我去了广州白云区爸妈那里,在那里卖了一个半月的鸭脖子,直到8.26日回到武汉。

很奇怪今天的记忆会如此清晰,过去的三年从不曾有回忆起这么多。或许,时间的推移只会让我们遗失更多美好的回忆,今天的记起是四年里一段回忆的轮回,那么我这次一定要写下来,因为我不能忘记。

篇2:《十六年前的回忆》 之四

《十六年前的回忆》 之四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四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例牺牲的经过。)

3.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来理解?、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分段,提示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J“、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一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铡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

(李大铡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铡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第一、二段。

2.说说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李大制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制的,说明了什么?(“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

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5、练读第三段。(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刽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三、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李大刽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刽即使受过刑,仍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这就是伟大革命家胸怀。)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在他的予命精神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制被害后的情形怎样?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刽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紧牙说“昨天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碎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

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

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恐怖、会意、一拥而入

3.朗读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李大钊的女儿1943年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回忆1927年4月父亲遇难前后的日子。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李大铡是怎样被害牺牲的,从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

2.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赞颂了李大刽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三、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气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前的1927年4月28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答出:

课文的结尾与句子(1)照应。“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句子(2)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句子(3)照应。

四、指导识记字形

1.说说哪些字可以在比较中记忆。

“剧”与“据”,“娱”与“误”、“袍”与“抱”,字形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别,在比较中记忆。

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

指名“阀”是形声字。“舅”上部要写正确。

五、完成“思考・练习”4

1.指名读词语。

2.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两遍。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四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四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四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之四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例牺牲的经过。)

3.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来理解?、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分段,提示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J“、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一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铡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

(李大铡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铡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第一、二段。

2.说说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李大制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制的,说明了什么?(“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

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5、练读第三段。(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刽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三、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李大刽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刽即使受过刑,仍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这就是伟大革命家胸怀。)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在他的予命精神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制被害后的情形怎样?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刽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紧牙说“昨天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碎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

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

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恐怖、会意、一拥而入

3.朗读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李大钊的女儿1943年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回忆1927年4月父亲遇难前后的日子。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李大铡是怎样被害牺牲的,从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

2.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赞颂了李大刽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三、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气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

篇4:六十年前我上学散文

六十年前我上学散文

家住宁波的大外孙去年九月份上学,今年考了个班级总分第一名;上海的小外孙今年九月份也要进幼儿园了!他总是喜欢说:“我和哥哥一样,也长大了,要去读书咯!”好个自豪的样子。几家人都为此而高兴,愿小小男子汉们能幸福地成长,快乐地学习,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有用之才。

看着脸上写满喜悦的孩子,六十年前我背着书包上学时的情景不禁又一次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间。

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解放以前家里穷,大哥没读二年书就远离父母到上海当学徒,二哥念了一年不到的书就去给人家放牛,姐姐根本就没有进过学校大门。19xx年,家乡解放了,我已经十岁,虽然父亲早已去世可我还是等到了上学的机会,一家人都把我的上学当成了一件大事。分头为我的上学做准备,开学前几天,我舅舅还从大老远赶来,给我带来了一碗满满的.“鮝烤肉“(黄鱼鲞烧猪肉)据说上学吃了这个菜,长大以后就能考中状元。(可惜,我学业不精且“生不逢时”,没能成为状元,真是有违老娘舅的苦心了!)

开学那天,母亲早早起来煮了一镬米饭,又备了一大碗红糖,陪着我一家一家地到附近有读书小囝的人家去分“商量盏”(就是用小酒盅满满地盛一盅饭,像小山一样的顶上放一粒红糖)和状元糕,意思是在我上学以后希望大家能够有商有量、团结友爱、共同进步,人人都有出息。其它将要上学的小朋友也同样挨家挨户地分“商量盏”,你来我往,很是热闹。由大人陪着到学校报到时,新学生还都带了一茶壶糖水,互相交流着喝,大约是为了增进友谊吧。记得那时像我这样的孩子每年都十分盼望开学这一天的到来,想着那香喷喷的一小盅“商量盏”,想着那一小杯甜甜的红糖水。

背着书包上学了,走进教室读书了,再也不是野孩子了,总要穿戴得整洁一点。好多小朋友穿上了新衣服,可是我们买不起,母亲只得用二哥穿下的旧褂子为我缝制了一件长衫,灰色的,虽然有点旧,但一点没有破,没有补丁,长衫拖到脚面,妈妈说说是长一点可以多穿几年,还能盖住那条打满补丁的裤子,脚里穿上妈妈千针万线缝制而成的那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自己感到真的像个图画上看到过的读书人了,来回走几步,哇,好神气啊!手里提着的书包是姐姐用了好多个夜晚为我一针一线地仔细制作的,一块一块五颜六色的碎布拼成的图案十分好看,两面中间还各有一个大大的五角星,沿口边沿着漂亮的裙瓣。书包里黑布缝制的笔套里装着二哥买给我的两支铅笔、一块橡皮和一支毛笔,还有墨和砚台;另外就是石板、石笔以及布做的揩刷等等。(那时学写字、打草稿全用石笔在石板上写,然后擦掉,再写。现在想想还挺环保绿色的呢)

我的母校就在村西头的柴氏义庄,大门外是一个大操场,大门的门楣上有“敦睦小学”四个大字,走进黑色的大门,就看见两个好大的花坛,种着桂花、芙蓉、月季......四周围着冬青树,两边的课堂全装着玻璃窗,穿过花坛中间的甬道就是礼堂和老师办公室,大礼堂里挂着校董柴文美先生的画像。哥哥陪着我先去拜见了老师。学校当时只有两位老师,因为刚刚解放,我们还是称他们为先生。柴先生是我们同村人,就住在我家前面的一条弄堂里,比较熟悉;史先生是一位和蔼的老者,他刚从别的学校调过来,戴着一副眼镜,很严肃很有学问的样子。史先生问了我的年龄和乳名,然后根据族里的辈分排行以及我哥哥的名字,为我取了一个书名。(这书名一直用到我高中毕业。乳名即为名,书名则为字。是为名字)

上小学的第一课是语文课,语文课的第一篇课文是一张画。一只大公鸡站在篱笆上向着又大又圆的太阳在引吭高歌,史先生告诉我们,这张画叫做:天亮了!

天亮了,史先生领着我开始了学习文化知识的人生历程。

篇5:故乡记忆之四-散文节选

故乡记忆之四-散文节选

在离开故乡的许多年后,我一路沧桑地又回到了她的身旁。我寻遍那里的角角落落,却再也没能找到她的身影。

我的故乡丢失了,丢失在我的记忆中。。。。。。

那座曾经给我带来无限欢乐的小山坡不见了,替代它的是几幢楼房。

那条河也瘦得不能再瘦,上游修建了水库。河滩上不见了孩子们赤条条嘻水的身影,布满了挖沙时留下的深坑。

曾经让我放飞无数梦想的学校呢?白杨树不见了,也消失了朗朗的读书声。红砖围墙圈起来的,是一个猪场。。。。。。

这还是我的故乡?

故乡!

是什么抹去了你的容颜?

我到哪里去听晚风走过草尖儿的脚步声?

我到哪里去闻一河的瓜香、鱼香?

我到哪里去看白杨树上那一只只眼睛和那童话般的金黄?

你能告诉我吗?

我的故乡!

我曾经养过一只小狗儿,有一天它突然病了。不吃不喝,趴着不动,我急得直哭。奶奶默默把小狗儿抱到菜园,放到黄瓜架下,对我说:不哭,一会儿它就找你玩儿了。

果然,不到黄昏,小狗儿真的'出来了!我把它抱在怀里,它就用小舌头舔我的脸,我高兴得哭了,问奶奶:小狗儿怎么就好了?奶奶说:地气灵着呢。

是呀,地气灵呀!

看着在钢筋水泥间奔跑嘻戏的孩子们,我迷茫了:

那里有我吗?

不,不会有我。

但那里一定有我!

故乡,你已离我远去,我背起行囊又该去向何方?我可以忘记旅途中所有的沧桑,行囊中却装满了忧伤。

我的记忆。我的故乡。。。。。。

篇6:去往四年前的车票情感散文

去往四年前的车票情感散文

在感情的道路上,总会断断续续的遇到几个短暂停留一段时间的人。

而你,是给我印象最深的那个。

四年前,感情这种二次元的东西残忍的侵袭了我们还不懂事的青春。

你还记得我们在QQ上互相对骂吗?因为一句话不和,一个观点产生分歧,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甚至一个标点,我们俩都可以争的面红耳赤。曾想,这世上有哪个女孩子会像你那样,满嘴脏话,脾气又特别大,蛮狠无理。每次吵完当然只好选择各聊各的天,对彼此爱理不理。毕竟我们不熟。

我不知道是时间在作祟还是青春在捣鬼,那样的你,越发吸引我的注意。毫无理由的喜欢你的斤斤计较。感情是不是就在这个时候趁虚而入呢?或许是吧。

回想一下,我一直怀疑当时我脑子被门挤了,对,你一直这样夸我,所以才会喜欢那个你。这无疑是自欺欺人最好的借口。

如今,也就是四年后,我拿着那张能回到过去的车票,愣愣的盯着,去改变我们的遇见。我会把连接我们之间的所有毛线都扯断,不要擦肩而过,不要短暂停留,如果不想失去,就必须选择彻底。

这个站台上,除了有一个写着过去的牌子,空空如也,只是沉思片刻,便听到远处有汽车引擎声。抬头隐约看见它在向我驶来。

车子越来越近,直到完全出现在我面前。车头上写着:本站:2014.04.13.。是的是一个公元日期。车门缓缓打开,我犹豫的迈起脚步,踏上回到四年前的旅途。不知道要多久,不知道你还能在我的回忆里停留多久。车门关上那刹那,关于你的所有记忆像海啸般涌入脑海。

喂,你在干嘛。

我在发呆

有没有人陪你啊?

干嘛。没有。

那我陪你吧。

多可爱的女生,你是在那个时候变的吗?或许是吧。那是你天真的话语。没有任何掩盖。

我们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彼此喜欢,却不会坦白。我们都选择让来的突然的感情自己消失,好像事先就商量好的一般,默契的选择让时间抹去它的存在。我想你不会后悔那样做,我也不后悔。

车厢里,正前方显示着将要到达的目的地与日期:南通,启东,2010.2.14.

原来只要一个回忆的时间。

车门又一次打开,踏出车子时,我的脚落在无锡到启东的汽车停靠点。有关于你的记忆风平浪静的回到心底。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我走出汽车客运站,这天应该是刚过完年吧。下意识的搓手取暖哈气。眼前建筑上的积雪还是那么纯白,这个时候你还没有认识我。

走在紫薇路上,想着该怎么扯断那些关系。周围熟悉的环境却让我的回忆又一次翻腾。

2014.02.04.

这一天,我正好要和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散散心,目的地在出发当天才定下来。这种毫无计划的旅行,真的是很疯狂,一个朋友说他女朋友在启东,就去哪吧。听到启东这个城市,我愣了。那里,不是你住的城市吗。暂时性的脑子一片空白。一种并不恐惧的恐惧感袭上心头。明明我们已经物是人非,为何听见有关于你的任何事物都会分心。

因为朋友的一句话,我们经历了彼此人生中的第一次偶遇。

一路上三个人漫无目的的在启东的大街小巷上游走,找住所。安置好行李后我们便分头四处游荡。

因为陌生的原因,连公交车都没有坐,傻的一样的走了一条路的站台。从紫薇路到金色年华,到百老汇,到乐天,广场。启东很小,人很多,你也说过你的家在惠萍镇,不是汇龙。当时的情绪已经过期,习惯了当做自己到一个只有陌生人的城市。

走累了,便想原路返回。同时,你也发来一条QQ信息,聊着聊着,我还是输给了陌生这个词,毕竟认识了四年,哪来陌生可言。我说我在启东,你是不是在自己家。你许久没回,在吧。我继续向前走,手机震动,你说你在补课,在紫薇路旁边。看到那条消息,我的脚也开始发抖,心跳加快,血压应该升高了一点。紫薇路?我不是才刚刚走过么。接着你又说我在哪边。我发了一个位置,你也发了,对比,我们只隔了一个转角。

你说很近,对啊,几百米都不到吧。如果没有这些建筑,我们是不是已经可以看见彼此了。

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脑海,见面吧,我想看看当年让我那样悸动的女生到底长什么样。并没有那么做,潜意识里根本没那个必要。

你说你下课了,也正在往乐天走过来。互相问着你在哪里。衣服着装特点。这是要见面的节奏么?我们还是没有说。你说你到乐天里面买薯片了。而我在马路对面。而当我到乐天时,你却在马路对面。也许是陌生的环境吧,走的并不是很熟,终于我们打消了见面的念头。各自走着各自的路。心,一下子平静了下来。经过几次的起起伏伏,已经习惯了处变不惊。

我走向对面的KFC,旁边有个台北小站。我望着路边来往的行人,似乎还在寻找着你的身影,黑色牛仔外套,戴个帽子,背个书包。这么独特的穿着,非常的显眼吧。

当我的视线扫到台北小站对面的那个鸡柳店时,一个头戴帽子,背个书包,穿着黑色外套的女生出现在穿马路的人群中。我不自觉的盯着她看,她,会不会就是你。真的'好像。与此同时,那个女生居然也会看着我。视线交汇的刹那,也许我们都认出了对方吧。她低下头拿起手机编辑着什么。

嘿,我好像看见你了。

你的消息传到我这,嗯,是的。你是看见我了。

我拿起手机向你挥了挥。你给我你刚买的鸡柳说是请我的。用启东方言问了我一句:你接下来去哪啊?意识到我可能听不懂,就急忙用普通话翻译了一遍,其实,我听懂了。你说完便走了,我连谢谢都没说出口。

看着你远去的背影,感叹道:时间真的会让你成长。你已经和四年前的那个小女孩完全不一样了,再也不是脾气暴躁,满嘴脏话的那个女生,不是我喜欢的那个女生。

也许吧,也许我真的不喜欢了,又也许,我喜欢着,用四年前的方式。

我说我是第一次偶遇,你说你也是。

现在是四年前,我该做的不是回忆。拿出手机拨打了四年后已经是空号的号码,你的第一个手机号。

想着你会不会接陌生电话。

喂。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入耳中。

哦,是佳丽吗,我是快递,这边有您的一个包裹请过来取一下行吗。

接通电话一时不知所措,只好伪装成快递的身份。我解释着寄件人,和其他信息。这个身份对于她而言应该不会太排斥。

哦,好。去哪拿?

就去你们镇上吧。

说完我就奔向附近的某一家围巾店,选了一条深蓝色围巾精心包装了一下,问申通快递要了一张快递单,随后打车去了惠萍镇。

你说你最爱深蓝,但是我觉得太艳了。个人比较排斥。可是我知道你喜欢。不管是过去的你还是现在的你,应该不会改变对颜色的喜欢吧。这样想着,又是一个回忆的时间。怎么这么快,走下车正准备付钱,车子却消失了。原来和那张车票有关,先不管那么多。我又打了一个电话,尽量在离她家最近的地方。这么冷的天,出来收货会感冒吧。

我走到她家附近的一条小路上,看见一个小女孩正骑着车子向我的方向骑来。第一眼看到她就认出她是她。我向她招手。示意她停下来。一身白色羽绒服,一双冻的通红的手,加上一个帽子,和现在的你真是神似呢。一直都那么可爱哈,怎么想这孩子也不会满嘴脏话啊。这样的你,那时候的我会喜欢吧。随后让她签收围巾,走个形式。

签收的时候我顺便告诉她:最近几天腾讯QQ不要玩,或者不要加人,陌生人很多容易受骗的。她嗯嗯点头。说道:行,我不加人。叔叔,这寄件人是谁呀。

三言两语的再解释了一遍:一个很贱的人,如果你在QQ上遇见一个姓郑的,千万要马上拉黑哦,他可是很贱很矫情的。说完我打了两个喷嚏。可能是冷的,也可能是背后有人骂我。

我再次关照她,只是为了让我不遇见你。让我们之间所有的关系都抹去。

送完包裹,我又打了一辆车,同样的上面写着:目的地和日期:无锡 2014.04.13

回去的路上,感觉到脑子里有一部分地方出现了空白,下车的时候,一大半都是空白。为什么会这样,好像丢了很多东西。

几天以后,我看着手中的车票。微微泛黄。脱口而出一句话:这张车票,很久以前的吧。

车票上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也不再是现在和过去,而是无锡到启东。

忘记了我喜欢的你,如果没有人代替,那样会不会失去意义。

篇7:许多年前我也爱过爱情散文

许多年前我也爱过爱情散文

许多年前:因偷偷暗恋一个男生内心充满了忐忑,以各种不和谐去形成对立,来掩饰自己的慌乱,生怕显示出对他的欣赏。

许多年前:因深深爱上一个男生内心充满了喜悦,以各种成熟懂事迎合对方,来证明自己的真心,生怕错过了对爱的付出!

许多年前:恶作剧般写了一封情书给一个男生,看着他慌乱无措的躲闪,心里得意洋洋的'窃喜。

许多年前: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一个男生,目睹他失落地离开,心里依然骄傲着。

许多年前:接到了暗恋男生打来的告白电话,快乐地流泪,幸福地难过,不是不爱了,只是当时身边已经有了一个他。

许多年前:心里深深地住进了一个人,不敢想,也不敢忘掉。

许多年前:心存遗憾、不舍、忧怨,甚至有些恨意,学着放宽、放开、放弃了一切,远离了一切。

我深爱过的人,谢谢你们让我成长,明白了爱不只是相守,还可以成全;

深爱过我的人,谢谢你们让我成熟,证实了爱不只是感受,还需要领悟!

爱情,要么爱着,要么就是不爱了!

曾经想爱情不是一切,如今感叹幸好一切不是爱情。

分手,要么误会,要么就是错过了。

爱过分开了,做不成朋友,也不一定就是敌人;分开了还爱着,做不成恋人,也可以朋友的名义关注着!

既然爱过,何苦回避什么。如果可以,我们还可以叙旧,聊聊生活和工作!

每每看见你的来过,我总会欣慰的感动着!

许多年前的种种不快,让其随着我们的成长而凋落吧。

什么都不用解释和说明,只要记得爱过就好!

篇8:回乡九记之四的散文

回乡九记之四的散文

在河边长大的孩子,谁没有捞鸭蛋的经历呢?

我小时候随爷爷奶奶生活在陕南老家的村庄里。村子里有一条不宽的河流,它是汉江的源头之一,从秦岭和巴山的崇山峻岭里奔涌而出,沿着汉水河谷蜿蜒而下,绕着我们的村庄缓缓流过,河水清澈,碧波荡漾,两岸树木葱茏,水草丰茂。

沿河而居的农家都会养鸭子,这是因为鸭子基本上是无需喂养和看管的,还能下蛋。每天早晨打开圈门,鸭子们就连滚带爬的扑腾到河里去自己找寻食物,晚上才摇摇摆摆的回到圈里。

入夏以后,河水温暖起来了,鸭子们也都开始下蛋了,而总有一些鸭子会把蛋下在河里,鸭蛋就沉在了河底的沙砾上,透过清澈的河水,你可以看见白花花的鸭蛋在水中晃动着。这样的美食不能浪费,大人们正忙于农活,无暇顾及河里的鸭蛋,捞鸭蛋就成了孩子们的事儿。

与鸭子一样,喜欢水也是孩子们的天性,更何况家居河边,河流就成为他们玩乐的一个天然场所。每天放学,男孩们就像鸭子出了圈门一样,从学校飞奔到河边,然后三下五除二的把自己脱的一丝不挂,跳到河里你追我赶,嬉笑打闹,玩的不亦乐乎,至于写作业、干家务,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就这样从下午到黄昏都会泡在水里,夜幕降临了,才被收工归来的父母拿着长竹竿,一边撵着鸭子,一边吆喝着孩子,孩子们这才和鸭子一起各回各家,鸭子们进圈休眠和下蛋,孩子们回家后开始写作业。

在水里捞鸭蛋是孩子们喜欢干的'事情。

这是一个很好的玩乐方式,也是一个不错的比赛项目,比比看谁的水性好、谁潜水的时间长、谁捞的鸭蛋多。于是,大家齐刷刷的站在岸边,一个人在岸上发号施令后,其他人就“扑通”、“扑通”的跳进水中,潜入河底,开始了捞鸭蛋的比赛,等他们从河里出来的时候,嘴里和手上都是鸭蛋。

伙伴中,黑娃比我们年龄大一些,也比我们聪明,他不是光着屁股跳入河中的,而是穿着裤衩去捞鸭蛋,然后把鸭蛋装在裤衩里,当他浮出水面的时候裤裆里鼓鼓囊囊的装满了鸭蛋。他当然是捞的最多的,但别的孩子并不乐意他这样投机取巧,就追着他要脱他的裤衩,于是,黑娃就在河滩上奔跑,裤裆里的鸭蛋就一个个的往出来掉,此后,伙伴们就不再叫他黑娃了,而喊他“掉蛋”。

黑娃是捞鸭蛋的好手,他一周就能捞上十几个鸭蛋,有一次他考试考砸了,老师让他请家长,他娘就让他提着一篮子鸭蛋去给老师赔不是。老师没有收他的鸭蛋,第二天却在班上说他“考试考零蛋,还来送鸭蛋”,结果这事儿成了伙伴们讥笑他的把柄,黑娃为此伤感了好一阵子。

捞鸭蛋还有一件更美的事,就是烤鸭蛋吃。

伙伴们捞出鸭蛋后,在河滩上点燃准备好的柴禾,把鸭蛋糊一层厚厚的稀泥,然后埋在火堆里焖烧,几分钟后鸭蛋熟了,大家就开始争抢着大快朵颐。有时候人多鸭蛋少,不够分配,就需要用游戏的办法来确定谁能吃到鸭蛋。大家围着火堆转圈,突然叫停后,谁在鸭蛋面前谁才有资格吃。这很像原始社会的人们在获猎,或者丰收之后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的场景。

有一次,由于火太大,鸭蛋上的泥巴糊的薄厚不够均匀,一个鸭蛋爆裂了,一块蛋白蹦出来正好粘在了小伙伴海娃的脸颊上,海娃被烫的在河滩上大呼乱跳,伙伴们急忙把他拽到河里,把他的头浸入水中降温,结果弄巧成拙,反倒伤了皮肤,留下了一块疤痕,海娃从此也就有了一个绰号叫“蛋疤”。

有时候我们也把捞到的鸭蛋带回家去向父母邀功请赏。一次,我把揣回去的鸭蛋交给爷爷的时候,爷爷乐呵呵的对我说:“娃,你捞鸭蛋要勤快些,等攒够了一箩筐,俺就拿鸭蛋给你换个媳妇回来,使得不?”。我说“使得”。

N年后,当我每每跟我媳妇逗气斗嘴的时候,她就寒碜我说我还欠她一箩筐鸭蛋呢。

我的鸭蛋始终没有攒够一箩筐,当然也没有指望能换个媳妇回来。

其实,对于我们那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对“媳妇”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就像“蛋疤”说的:“鸭蛋能在火里烧着吃,媳妇能干啥?能烧着吃吗?”

大家都摇头。

但是,比我们大一些的“掉蛋”似乎已经朦胧的感觉到了媳妇要比鸭蛋好的多。他看上了村里一个扎着麻花辫,有着鸭蛋脸一样的女孩儿,经常把捞到的鸭蛋不是交给我们烧烤,而是送给了那女孩,我们因此很讨厌她,就喊她“掉蛋婆”。“掉蛋”和“掉蛋婆”长大后成了亲。他们成了养鸭专业户,生养了两个孩子,儿子叫“狗蛋”,女儿叫“鸭蛋”。有一年我回村子的时候,特意找了人给他们写了一幅字:四蛋之家。

《林海》 之四

光景的近义词

调侃班主任之四

《游园不值》 之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之四

《怀素写字》 之四

《好学的爸爸》 之四

《雨中》教学设计之四

望月的教案之四

体育教学反思之四

我四年前之光景散文(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四年前之光景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