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时间:2023-01-21 04:09:36 作者:鹏子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鹏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关于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爱琴文明含义:

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前2000—前12)。

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源头,也是西方文明的源泉。

克里特文明:

早期的爱琴文明,前2000-前1400年

克里特岛是爱琴海地区最大的岛屿,也是爱琴文明的最大中心。

它位于地中海东部,东西长250公里,南北宽12—60公里,面积8336平方公里。

岛上多山,北部沿海有狭窄平原,属于地中海式气候。

位置优越,海运便利,成为南连埃及、北通希腊的枢纽。

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15~12世纪。

迈锡尼,位于南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

迈锡尼文明包括迈锡尼及其附近的梯林斯等地的遗址和遗物,由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等在1876年发现。

迈锡尼城堡的城墙有的厚度达到20米,城门由一块巨石组成,此门因为上面雕刻有2只狮子而被命名为“双狮门”,这也是城墙内外的唯一通道,以达到防御的目的。

克里特文明特点:

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公元前1600年进入繁荣期。

还有青铜器、陶器、金银制作技术和神奇的米诺斯王宫。

迈锡尼文明特点:

君主制国家,印欧语系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最早文明。

文化遗存有王宫,卫城和陵墓。

重大历史事件是特洛伊战争。

发现线形文字B,迈锡尼文明生产力发展迅速,金属冶炼和手工业品的制造达到并且超过了克里特文明时期的'技术水平。

克里特文明发展阶段:

新石器时代:小亚居民迁入,为后来的文明诞生奠定了基础。

金石并用时代:受埃及文化的影响较深、可能进入了文明时期。

青铜时代: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文明,克里特文明最大的特征是宫殿的修筑,所以一开始就以王宫为政治中心,统一后王权更为加强,王宫建筑越来越富丽豪华,表明它的城市是王朝统治的中心,这是它与日后希腊风行共和政治的城市国家的一个最大的差别。

克里特文明发展时期:

1、早王宫时期(古王宫时期):(2000~1700BC)形成与初步发展期。

特点:出现了最初的君主制国家, 王宫建筑群——米诺斯王朝 出现了线性文字A,至今未被释读出来。

2、新王宫时期:(1700~1500BC)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期。

特点:社会经济、对外贸易发达,出现线形文字B。

克洛索斯王宫,传说中的“迷宫”,建筑水平高超,设计独特。

有古代社会独一无二的卫生设备-浴室和冲水厕所。

米诺斯王朝的统治区域扩大,与埃及建立密切的联系。

米诺斯海上霸权的意义:控制东部地中海的海运贸易网,它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一个以克里特岛为中心,东达罗德斯岛、西连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环形带,这些地区及更远的欧洲内陆作为待发展地区都迫切需要和地中海东岸的文明古国、特别是当时最富裕的埃及进行交往,而克里特岛控制的环形带正好处于二者之间,各方海运受其节制,从而使得它得以撷取欧亚非三大洲的资源。

3、后王宫时期:(1500~1380BC)

公元前1450年左右,操希腊语的人占领了克洛索斯王宫,标志着克里特文明的衰落。

从此以后,文明中心转向迈锡尼(靠近大陆的地区)

迈锡尼文明的发展过程:

1、兴起与繁荣:

迈锡尼人与克里特的米诺斯人不是同一民族,他们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是从欧洲内陆由北向南进入希腊的。

希腊本土的迈锡尼人比较落后,虽然已经进入铜器时代,仍然未建立国家。

公元前1600年才称王立国,成为竖井墓王朝。

后被圆顶墓王朝取代。

迈锡尼文明在充分吸收克里特文明的同时,也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如城堡坚固,陆战力强,喜欢用马拉战车,尚武精神突出。

公元前1450年,迈锡尼人可能通过联姻,继承等和平方式,得以入主克洛索斯王宫,这是迈锡尼文明发展的关键一步。

之后承袭了克里特所掌握的爱琴海商业贸易网的控制权,也全面吸收了克里特文明的遗产。

形成了线性文字B,现已释读。

2、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迈锡尼文明在公元前1200 年后渐渐呈现出衰败之势。

其间有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是希腊联盟与小亚富裕城市特洛伊的战争,最后希腊联军攻下了特洛伊城。

当然这必然是两败俱伤的后果,战后希腊各国也疲惫不堪,元气大伤。

后来被北方的多利亚人乘虚而入,将爱琴文明毁灭了。

多利亚人是原始的野蛮的游牧民族,当时处于军事民主制阶段。

毁灭了爱琴文明之后,吸收了小亚细亚的讲话而创造出了自己的文明,但是整体上希腊是返回到了原始社会时代,是一个相对落后的时代,成为“荷马时代”。

篇2:商与迈锡尼的衰落分析论文

商与迈锡尼的衰落分析论文

中国上古“三代”——夏、商、周文明的步调,约与希腊相近。

前21 世纪,“华夏摇篮地”诞生,希腊则有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国,前16 世纪,商取代夏建立王朝,大约同一时期,阿卡亚人南下希腊半岛,建立了迈锡尼王国。

迈锡尼王国在经历了英雄王国和官僚王国两个时期后,便开始衰落。特洛伊战争以后,迈锡尼文明已成强弩之末,战争的结果,一死,一伤,死的是特洛伊,伤的是迈锡尼。当幸存的阿卡亚人疲惫而归时,他们终于在再而衰、三而竭的战斗中,被顽强的多利亚人彻底击倒在地。

商的命运也是如此,当阿卡亚人发动特洛伊战争时,商也发动了对东夷的战争;当多利亚人入侵迈锡尼时,商王国则被周人乘虚而入;当“女子与小人”的故事,奏出迈锡尼文明衰落的序曲时,殷周之际的王朝更迭,也被归咎于“女子与小人”。不同的是,当阿伽门农死于“女子与小人”之手时,同样胜利归来的商王纣,却在另一场毫无准备的战争中,以热烈的爱情做了他失败的殉礼。

商文明也在经历了先王和王朝两个时期。在王国向着帝国的发展中,在文明的原动力“革命”精神向着“神王合一”的王权主义的转变中,在地缘政治的合力——长时期的东夷和西戎的合击中,商王朝突然倒下,同迈锡尼文明一样,它们都没有完成王国向帝国的转变。

在工商业方面,商文明与迈锡尼文明也相似。商文明中,还有工艺形态的“百工文化”,就青铜工艺而言,与阿卡亚人不相上下,可“百工文化”同“史官文化”一样,要“突出政治”和“政治挂帅”。“百工文化”的核心是青铜工艺,礼器和兵器,皆为铜器,青铜是实实在在的权力。青铜里面出政权,打天下用青铜,治天下也要用青铜,“率民以事神”还要用青铜,其政治属性压倒一切。

与阿卡亚人殖民相比,商王国似乎更热衷于迁都,先王时期,自契至汤,就已迁了8 次,立国以后,自汤以下,又迁了5 次。殖民与迁都是两种政治文化,殖民是自由选择,可以是个体、团体、家族和城邦的行为,而迁都则完全取决于王权。当神王合一尚未完成时,王权的意志往往要借助于祖先观念才得以实现,尤其在迁都问题上,都会请出先王和先公的在天之灵,盘庚就让自己的祖先来警告臣民的祖先,命令他们抛弃那些不服从王权的子孙:“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孙。”

与多利亚人的入侵几乎同时,中国于公元前1046 年,开始了周灭商的战争。《周易》“革”卦以“革命”言之: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汤伐夏桀时,他说,桀不恤民力,人民要和他拼命:“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于是,他表示:“夏德若兹,今朕必往”。鸣条一战,他灭了夏桀,600 年以后,汤的子孙重蹈了桀的覆辙,现在,轮到周王“武”来教训汤的子孙了。

周王“武”先讲了一通“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的道理,将战争提到天命观的高度,接着就历数了商王“纣”的种种罪行:“今商王受(纣),弗敬上天,降灾下民”。多利亚人起兵时,没有演讲,没有发文章,他们的优势在军事技术方面。当周人批量使用马拉战车时,多利亚人已在运用骑兵;当周人执着于青铜文明时,多利亚人已经成了铁器时代的.主人,而骑兵和铁器被中国人广泛运用,是在战国时期,晚了好几个世纪。周人的优势不在技术方面,而是在文化方面,主要是在以“天命”为核心的民本主义和以“算命”为导向的政治策略的运用方面。

不破不立,多利亚人的历史作用是“破”,他们打破了以官僚王国为中心的迈锡尼文明,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建立军国主义的大本营,他们的军国主义传统后来被斯巴达人所继承。

迈锡尼王国的火炬熄灭了,荷马时代的希腊人在黑暗的时代里,点燃了一种新文明,正是他们,还有那些城邦移民,他们的精神,迈过官僚王国的尸体,觉醒了崭新城邦的心灵。

篇3:文明迈一步作文

一天,小丽和小军一起有说有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可是当他们看清前面的东西时,不由得愣住了,不再说笑了——前面的垃圾桶周围一片狼藉:它附近的地面上都是废纸,桶口上还有一片香蕉皮。

“一定又是那些不愿走两步的人干的好事!”小丽噘着嘴,皱着眉头,边说边把香蕉皮扔进了垃圾桶。她看了一眼废纸,指着它们回过头来对小军说:“我们来一起让它变得干净吧!”说完后便去捡被扔在地下的纸了。小军听完小丽的话,挠了挠头。他想:如果我们只是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假如再有这样的人来,不是照样不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吗?这可怎么办呢?不行,我得想个办法……有了!为什么不可以……他高兴极了,笑着从书包里拿出了纸和笔,在纸上写起来。

但小丽因处理完了垃圾而高兴地扬起嘴角时,小军也把字写完了,他把纸贴在垃圾桶上。小丽看着垃圾桶上的“文明——只差一步”,笑着冲着小军竖起大拇指以表示赞同。小丽和小军一起有说有笑地回家了。

十几分钟后,一个叔叔拿着一张废纸从这里经过。当他正要把纸团随手扔向垃圾桶时,他看见了垃圾桶上的“文明——只差一步”。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走近把纸团扔进了垃圾桶。

文明——只差一步。迈向文明的那一步,你走了吗?

篇4:文明迈一步作文

在一个星期二的清晨,我和好朋友小雨走在回家路上,突然闻到了一股奇臭无比的味道,再往前走一步,就看见一堆垃圾在垃圾桶旁边,有牛奶盒,果皮和瓜子壳……在垃圾的`入口处还有一块早已腐烂的香蕉皮,垃圾桶的周围都散发着臭味,说是臭气冲天都不夸张。

我心想这些垃圾会污染空气,让环境受到破坏,我把它收拾一下,这样环境就不会受到污染了。空气,河流里面的垃圾变少,就会使河流变得越来越干净美观,还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素养……想到这儿我就立刻开始行动,我手持垃圾,我忍着臭味,把垃圾一个一个的捡起来放进垃圾桶,把已经留在地上的液体用纸巾擦掉,这时垃圾桶周围已经不再那么难看了,臭气也渐渐没有了,我转过身去,小雨拿出纸和笔在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下六个字,“向文明迈一步”,然后他又从书包里拿出了胶水,涂在纸的背面,把它粘在垃圾桶上,我们两个相视一笑,都为对方竖起了大拇指,随后我们就回家了。

此时我想到了《钓鱼的启示》理由这样一段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告别陋习,崇尚文明!向不良卫生习惯宣战!让文明的气息洋溢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篇5:第三单元 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

第4课 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

教案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米诺斯、迷宫、祭祀王及其疑问克里特文明未解之谜的原因以及人类对社会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通过学习,能把伊文思等在克里特文明探索过程中的科学考古探究的方法与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再现克里特文明; 对比识记内容; 实物资料、图片比较; 问题探究 阅读图片与文字,归纳总结与问题探究 情景再现   问题与探究了解克里特文明及其历史意义;理解人类认识历史问题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历史创新思维的意识,了解、掌握考古发掘、研究的基本常识及解开人类社会历史之谜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认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重要性公牛、双刃斧与线文a公牛、双刃斧与线文a及其疑问米诺斯文明的消失米诺斯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克里特文明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及克里特文明的历史地位。 难点 克里特文明未解之谜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课本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公牛、双刃斧与线文a、米诺斯文明消失的原因。这一方面说明克里特文明的存在与伟大,又说明还有许多未解之谜需要继续探索。建议教学中要重视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和图片的运用,增强真实性,提高可信度,培养创造性思维;适当突出伊文思等科学考古的情况和精神,培养学生为科考而执着追求的献身精神。 本节引言主要讲了两个问题:1.克里特文明衰落的时间;2.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具体有哪些。第二个问题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线索,提醒学生重视,便于总体把握。 第一目“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 教材概述了关于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的种种传说、神话和人们的考古研究和推论,并用【学思之窗】来补充介绍人们关于迷宫的不同学术观点。  关于米诺斯 关于米诺斯,传说是一个国王的名称,亚瑟·伊文思爵士认为可能是一个王朝的名称,美国的威尔·杜兰也持同一观点,他讲:“也许,这个字(米诺斯)只是一个头衔,就像法老和凯撒一样,包括了许多国王。” 根据希腊神话的描述,强有力的国王米诺斯在其位于克诺索斯的宏伟而豪奢的宫殿中统治着自己富庶的王国。他的宫殿就是克里特岛上克诺索斯宫殿,它不仅是王室的住所还是宗教、政治、工艺和商业的中心。克诺索斯宫殿中有一间特殊的御座室;女祭司会向那位端坐在一把精雕细刻的石膏椅上的米诺斯祈祷;御座室中的御座,伊文思称它为“欧洲最古老的御座”。米诺斯是一个国王,同时也是个祭司王,掌握着君权和神权,权力至高无上。 持米诺斯是一个王朝者认为:大约在公元前23xx年至公元前15xx年间(相当我国的夏朝),克里特王国的文化盛极一时,在最后的一二百年中,正是米诺斯王朝。王朝前后相继有多个国王。当时,米诺斯王朝称雄爱琴海,威震雅典,是联系欧、亚、非三洲先进国家的纽带。米诺斯王朝充分利用了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造船业,并建立了强大的舰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支海军。米诺斯王朝所向披靡的舰队,使他的国家与埃及、叙利亚、巴比伦、小亚细亚等区域保持贸易来往,并成为建立海上霸权进行扩张和殖民的威慑力量,爱琴海诸岛纷纷向米诺斯王朝称臣,雅典也得向米诺斯王朝纳贡。 关于迷宫及其主人     传说中的迷宫是建于克诺索斯王宫地下的宫殿,但也有人认为迷宫即克诺索斯王宫,伊文思说:“……迷宫并不处在王宫地下,迷宫就是王宫本身!” 古希腊关于克里特岛的各种传说中,最曲折离奇的是雅典英雄提修斯独闯迷宫的故事。相传,克里特最好的建筑师兼工匠达尔达路斯,为米诺斯建造了一个迷宫。迷宫里道路弯弯曲曲,迷离小径比比皆是。人一旦进入,休想找到出口。迷宫里关着米诺斯的妻子帕西菲生的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诺陶诺斯(俗称“米诺牛”)。米诺牛靠吞食前来送死的人生存。雅典城每年要贡献7对青年男女给米诺牛。这一年,雅典老王挨果斯的儿子提修斯为了安慰他的父亲和人民,自愿献身,来到克里特。提修斯引领着13名青年男女去朝见米诺斯时,米诺斯的女儿,美丽的阿里阿德涅公主被提修斯勇敢镇定的风度所打动,爱上了这个雅典英雄。她暗中与提修斯相会,提出帮助提修斯走出迷宫,提修斯答应了阿里阿德涅的条件并立下誓言。于是阿里阿德涅求巧匠达尔达路斯帮忙,想出了一个走出迷宫的巧妙办法。提修斯进入迷宫时,阿里阿德涅给了他一个线团和一把魔剑,她让提修斯把线头紧拴在迷宫的入口处,然后一边走一边放线。提修斯进入迷宫,用魔剑刺死了怪物米诺牛,然后顺着线团走出迷宫,与阿里阿德涅公主一起远走高飞了。这个传说可信度如何,直到1980年,英国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上一所铜器时代的房屋里,发掘出200多根支离破碎的人骨,从而证明了:古代克里特人在米诺斯时代确有食人肉的习惯,才流传下雅典向克里特进贡童男童女的传说。从而这也使提修斯独闯迷宫成为一个被证实的传说。 整个王宫依山而建,占地面积2 200平方米。入口位于王宫西南部,进了宫门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甬道,甬道尽头,便是中心庭院。它的周围分布着各种房间,据最低估计,总数也在1 500间以上。庭院的东侧估计是国王居住部分,有正殿、王后寝室、卫生间、浴室、库房等;西侧有一系列狭长的仓库;东南角有阶梯直通山下。 王宫西北角有一个长方形的露天剧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露天剧场的遗迹。根据壁画内容看,这里肯定演出过一些宗教内容的舞蹈和其他一些精彩节目。 克诺索斯王宫层层相连、宫室环抱、数不清的门户和数不清的阶梯,加上无数错杂的小走廊,给人以扑朔迷离的感觉。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宫殿依山而筑,地势高低错落,建筑物之间遍设楼梯和台阶所致。 王宫的建筑结构颇具特色,房屋宽敞,室内室外房间之间往往只用几根柱子划分。每一组围着采光天井的房间中,有一个长方形的主要房间,称之为“麦加伦”,意即“正厅”。这种“麦加伦”形制,在以后的希腊神庙,如著名的雅典卫城等,也都沿用了这种结构。 此外,克诺索斯王宫广泛使用圆柱,柱头和柱基大多是厚实的圆盘,圆盘之上有一块方形的顶板,用以传递载荷和保护柱子。有些柱子的柱身有凹槽和凸棱。 王宫的柱子上粗下细,看上去非常协调,说明当时的建筑工匠已经考虑到了人的视觉差异,因此用这种办法来矫正人的视差。倘若上下粗细一样,看上去柱子上部就会显得比下部细,这实际上是人的视错觉。而克里特的建筑师将这样一点小小的视差都纳入到建筑设计之中,足见他们是一群精益求精的艺术家。 建筑的采光照明系统安装得非常巧妙。建筑师们在高低错落的宫室之间安置了一个个采光和通风的天井,让光线和空气通过靠近天井的窗口和通风口进入室内。对于光线较暗的底层,则在采光天井的一角装上一块磨光的大理石,让光线通过大理石的反射照入室内,使底层的房间也能获得较好的光线。 更令人叫绝的是王宫的供水与排水系统。它们由石头砌成的沟和陶土管组成。排水用的管道形状别致,是由一节节两头小中间大的陶土管衔接起来的。这些圆管之所以特地做成两头小中间大,从流体力学原理来讲,水流经过不同口径的管道时,随着口径的变化,会产生一种冲力,这样就可避免排水管道被污物所堵塞。这种独步古代世界的排水系统的应用,使王宫各处浴室、厕所的卫生程度令现代人难以想象。  王宫还有更优秀的水力建筑工程,在中心庭院东北角,有一道雄伟的露天阶梯向下直通接近河流的较低地面。阶梯的两边开有沟槽,用来把雨水引走。每一级阶梯与下一级成直角,克里特的水利工程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使水沿沟槽顺利流走而又不溢出到阶梯平台上来,如果两边的沟槽是一般的平底斜面,雨水就会向前冲流,在转角处不可避免地溢出来。这个看起来很小的问题却有极大的难度。克里特的工程师们找到了一种最佳方案。他们使沟槽底部形成一连串抛物曲线,曲线本身与流向侧面的雨水在那样的角度所要形成的抛物线一致。这样,雨水就以减半的速度流到每个级阶梯的底部。减缓水流速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克里特人如此巧妙地控制水流速度的设计,令现代建筑师们也心悦诚服。 王宫的主人是国王,国王同时是一位男性的“祭司王”,他既拥有王权,又拥有神权。  整个克诺索斯王宫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系列的惊叹,大到整体布局,小到一节导水陶管的设计,无不闪现出克里特人的智慧之光。在一个8 000多平方公里的岛屿上创作出如此巨大而完美的建筑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第二目“关于公牛、双刃斧和线形文字a” 主要从米诺斯的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公牛”“双刃斧”图样和符号进行分析,并简介关于对“公牛”“双刃斧”的未解之谜和不同的学术观点。介绍了人们对线形文字a未能解读的遗憾。课本用“历史纵横”的文字补充发现线文a和线文b以及人们破译线文b的情况。建议进行本目内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四幅插图,增强直观性、形象性和有效性。 公牛  伊文思等考古学家在克诺索斯王宫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在壁画、浮雕、印章上,公牛的形象一再出现,他们在宫廷中、神圣的树林或洞穴中,或山顶建立了祭坛。祭坛设有可能代表圣牛的“圣角”等。在王宫的南面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公牛角的标本。公牛在克里特人宗教的仪式、神圣的庆典中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模仿牛角而制的各种模型与公牛的图案几乎是克里特每一座神堂的必需品。它们的形象我们可以在神堂的顶上和神堂内见到:例如在供物台上陈列着牛角,在供物桌上画上牛等等。特别是19xx年发掘出的一幅壁画,壁画绘着一个年轻人在向前冲的公牛背上翻筋斗。可见,克里特人对公牛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公牛背上一跃》图 《公牛背上一跃》图,表现的是克里特人在假日的圆形剧场中人与凶猛公牛的相斗图:当牛低头在一小池喝水时,猎人一跃而上跨骑牛头。职业驯兽师扭着牛头直到牛对于他无可奈何。身段矫捷的职业演员,在竞技场遇上牛之后,便双手握住牛角,跃入空中,在牛背上翻筋斗。这种在今天仍然流行的残忍并需勇气的游戏是与文明一样古老的。看过这种图片的一个北美洲的斗牛士认为,图案上描绘的内容是不能实现的。他说:“你不可能在公牛对你迎面冲来的时候起跳而抓住牛角,因为这时你没有机会保持平衡。”他还说,“公牛比一头小牛力量强过三倍,而又奔跑时是‘歪斜地昂着头’,并用角来抵伤它前面的人”,所以,这种表演是不可能付诸实践的。 也有人认为,画面上的人很可能是给公牛的献祭品,在《公牛背上一跃》的图案上常常出现米诺斯女神形象,似乎暗示着这种仪式有可能是一种献祭,可见,《公牛背上一跃》图可能是克里特人的一种宗教活动。古老传说所讲述的,迷宫中的米诺牛每年要吞食7对青年男女这一神话故事,是否是从这种献祭仪式中产生的呢? 米诺斯艺术和雕塑作品中充满了人在牛背腾跃的场景,少男和少女们单枪匹马或者成群结伴地在野外捕牛图,或是在牛背上完成令人惊叹的动作。这些事件很可能发生在重大的节日里,也许是在庆祝丰产和再生的春天的节日中。但这仅仅是一项由技艺高超的运动员表演的紧张刺激而又场面壮观的运动,亦或是从捕获野牛作为宗教牺牲的活动演化而来的仪式。克里特人信仰、希望、畏惧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供奉可能代表圣牛的“圣角”,在公牛背上翻筋斗是祭祀,还是斗牛、还是运动、还是献祭品,或其他?然而,在米诺斯文明的书面语言线形文字a被破解之前,人在牛背腾跃中所蕴含的意义一直是一个谜。 双刃斧 米诺斯艺术和雕塑作品中所抽绘的宗教活动,常有一种女性形象反复出现。很显然,这是一位女神,她有时是单独的,有时旁边站立着一些侍从、祭司与信徒。女神间或也和一位男神在一起,但男神从不与女神平起平坐,他的地位比女神低一些。最动人的是一个陶土印章上的图案是双狮拱卫着女神,伊文思称之为“米诺斯女神”,她常常手握毒蛇或“双刃斧”,“双刃斧”是米诺斯艺术作品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克里特黑暗的地下室,其主要特征是用一些沉重的石柱作为这种地窟的支撑。石柱上常常刻有神圣的双刃斧的符号,旁边偶尔有一道沟,也许是献祭牺牲时接受鲜血用的。有专家认为,双刃斧标记代表宙斯。威尔·杜兰说:“重叠的双刃斧是献祭的工具,它所杀伤动物的血可使其更具神力,它也可以作为神力引导下的一件神圣武器,或甚至可以代表以闪电避开天空的宙斯。” 线形文字“a” 大约从公元前17世纪开始,克里特居民从每个符号表示一个一定的字或概念的图画式表意文字,过渡到每个符号表示一个音节的线形文字。这种线形音节文字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因为有三分之一的线形文字符号可以确定出象形文字的原型。 古代克里特居民把自己的文字写在泥版、家用陶器、墙壁、皮革和棕桐树叶上。当然,其中传到我们现在的只是些在粘土上写成的文字。学者们在发现的3 000多件“线形文字a”的泥版上,统计出有137个符号,铭文不仅表示包括音节的符号,而目还有一些象形的表意符号,文字的书写总是从左至右。可惜“线形文字a”直到现在也没有被破解。 第三目“米诺斯文明的消失” 教材概括介绍了考古学界对米诺斯文明消失的原因三种推论以及克里特文明的历史地位。用“学思之窗”补证米诺斯文明消失于火山爆发的根据。建议教学时对“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有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鼓励,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  关于克里特文明的毁灭:  根据现代研究,大约在公元前15xx年前后,克里特岛上所有的城市,突然在同一时间全部被毁灭了,不久,这个古老的海上霸国便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究竟什么原因突然消失?1967年,美国考古学家揭开了这个谜。 在克里特岛以北约130公里,有一座桑托林火山岛。桑托林火山海拔仅566米,公元前15xx年前后,桑托林火山大喷发,喷出的火山灰渣多达62.5平方公里,岛上的城市几乎在一瞬间就被埋在厚厚的火山灰下,美国人曾在岛上60多米厚的火山灰下挖出了一座古代商业城市证明了这一点。直冲天际的火山灰弥漫在空中,覆盖着地中海东部地区。据记载,当时埃及的上空曾出现3天漆黑一片的情景。火山爆发引起了巨大的海啸,浪头的高度达50米,这滔天的巨浪滚滚南下,很快便来到克里特岛,摧毁了岛上的城市、村庄和沃土良田,船只被狂滔击碎,米诺斯无敌的舰队顷刻间化为乌有。由此他们推断:可能就是这次火山大爆发所引起的强烈地震和海啸,毁灭了克里特岛上的城市。 美国的威尔·杜兰认为克里特的没落,可能有各种原因。克里特一度著名的柏木和杉木林消失了,今天岛上三分之二的土地是不毛之地,无法吸收冬天的降雨量。也许克里特正像许多没落文化地区一样,人口控制做得太过分了,生育率大减。也许是由于财富和奢侈的剧增,耽于肉体欲乐而使整个民族活力丧失,削弱了其生活或自卫的意志。出生时是一个禁欲主义者,而死时已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也许埃及国王艾克那方死后,埃及的崩溃中断了埃及与克里特之间的贸易,而使得米诺斯诸王的财富减少。克里特内部并没有什么重大的资源,它的繁荣有赖于商业及其工业的海外市场,就像现代的英国一样,它的繁荣仅赖于对海上的控制。也可能是内战削减了岛上的人,结果面对外侮时不能团结一致。也可能是一场地震使所有宫殿变成废墟,或是一次革命,在恐怖中破坏了一切。 克诺索斯衰落后,以迈锡尼为代表的一批大陆城市强盛起来,历史舞台转到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迈锡尼。克里特文明的许多成就被继承发展。从此,爱琴文明翻开了新的一页。 就这样,一次火山大爆发或其他原因,消灭了一个古老的文明社会。克里特王国被人们遗忘了,只留下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传说。克里特文化的兴亡,至今仍是考古学中令人费解的难题之一,它的神秘面纱远远未被完全揭开。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一目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的基本概况及存在的未解之谜,教师可首先对学生关于克里特文明的已有知识和掌握的程度如何进行了解。例如什么叫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的时间,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关系等等。然后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本条目的内容后,帮助学生掌握关于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几种不同的学术观点,思考分析我们从中能够获取哪些历史信息?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示学生,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的关系,历史考古发掘和历史科学推论的关系,历史考证的依据和方法等,让学生在解决历史问题过程中,感受科学考古探究的方法与精神的重要性。 关于“公牛、双刃斧与线文a”一目的教学。课本的四幅历史艺术作品图片《大地女神》《公牛背上一跃》《饰有双刃斧的花瓶》《双刃斧厅复原图》展示了克里特文明丰富的文化。教学时可以将此四幅历史艺术作品图片作为本目教学的一条线索。通过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的比较,掌握两者的关系,以及人们至今仍未破译“线文a”的概况。让学生从中感受克里特文明的特点,克里特文明与道德、信仰、精神之间的关系,线文a至今仍未破译的遗憾。 关于“米诺斯文明的消失”一目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出系列问题,例如:1.米诺斯文明消失于什么时候?2.米诺斯文明消失的可能性有哪些?3.米诺斯文明消失的原因是火山爆发、地震、迈锡尼人的入侵,还是其他原因?请说明理由。4.克里特文明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让学生在探究克里特文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历史考古探究的兴趣、理解历史考古探究的重要和历史的多样性,感受克里特文明的伟大以及克里特文明的历史地位。 最后小结可以利用【资料回放】和本课测评第一题的内容进行。请学生首先阅读,然后完成其中的问题,活动过程请参见问题答案提示部分的内容。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学习“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一目时,教师可以从米诺斯的传说和提修斯独闯迷宫的故事导入本目,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多媒体展示《米诺斯迷宫图》(可用《世界文明奇迹》 大象出版社,xx年3月版,第22―23页图),概述迷宫的布局、建筑及结构;学习伊文斯科学考古的方法与精神,领略克里特文明的伟大;掌握人们对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的种种推断和学术观点。 案例二 在学习公牛、双刃斧与线文a一目内容时,用多媒体展示《大地女神》《公牛背上一跃》《饰有双刃斧的花瓶》《双刃斧厅复原图》四幅图片进行教学。 《大地女神》米诺斯女神展开的双手上各拿着一条蛇,在当今还生活着的一些土著民族中,蛇常常是崇拜的对象,持蛇女神是神话传说中帮助宙斯生存下来的大地女神,有人认为克里特人供奉她是为了向大地赎罪。 《公牛背上一跃》是一枚黄金图章戒指上描绘一个人在一头公牛背上灵巧地腾跃图,米诺斯艺术和雕塑作品中充满了人在牛背上腾跃的场景,这些事件很可能发生在重大的节日里,也许是发生在丰收和再生的春天的节日中的庆祝活动,也可能是一项由技艺高超的运动员表演紧张刺激而又场面壮观的运动,也或是从捕获野牛作为宗教牺牲的活动演化而来的一种仪式。 《饰有双刃斧的花瓶》花瓶饰有传统的米诺斯双刃斧的图案,但它所展示的风格、形式与希腊大陆迈锡尼的艺术更为接近,考虑到该艺术品和以往克里特艺术品风格的突然变化,以及克里特文明的文献记录开始使用迈锡尼人的线形文字b这一事实,学者们怀疑在最后几十年中控制克里特岛的是大陆人。 《双刃斧厅复原图》19xx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等,在克里特岛发掘出了克诺索斯王宫,众多的房屋均由迂回曲折的廊道连接,结构之复杂实为罕见,迷宫中还发现了双斧标志,学者一致认为,这就是米诺斯王国的双斧宫殿。这幅图片只是双刃斧厅复原图的局部,王宫的建筑结构颇具特色,对后来的希腊建筑有重大影响。威尔·杜兰认为:“重叠的双斧是献祭的工具,它也可能是一件神圣的神器或甚至可以代表以闪电劈开天空的宙斯。”墙壁横梁上的“8”字形盾牌也可能是一种神的力量的象征。 以上四幅图片各自代表什么,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这就是都和宗教崇拜有关,但这里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克里特人信仰、希望、畏惧的是什么?女神究竟代表什么?女神双手各自拿着一条蛇,是图腾崇拜还是其他?他们为什么要供奉持蛇的大地女神?向大地赎罪的观念是怎样产生的?人在牛背上腾跃的场景是庆祝丰收和再生的春天的节目中紧张刺激而又壮观的运动,抑或是从捕获野牛作为宗教牺牲的活动演化而来的一种仪式?双刃斧、“8”字形盾牌究竟是什么的象征?人们对克里特人宗教活动的大多数细节还没有搞清楚,这些问题吸引了当代众多的考古学家去钻研探索,因为了解人类在文明初始时期的道德、精神和信仰,对于我们认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案例三 在学习“米诺斯文明的消失”这一目时,教师可这样导入:在当今世界上,人们对克里特文明的突然消失的原因有哪些观点?你赞同哪一观点?理由是什么?除了课本所讲的原因和老师提及的原因之外,你是否认为还有其他原因?如有,理由是什么?从克里特文明的消失中,我们应如何处理好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问题?当前良诸遗址有许多新的发现,众说纷纭,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你是否能从研究方法上提出些建议? 四、问题解答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 解题关键:未解之谜的不同解释。 思路引领: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公牛、双刃斧与线文a、米诺斯消失的原因。 答案提示:1.米诺斯是国王还是一个王朝的名称?2.迷宫是宫殿、国王的居所,还是“死人之宫”,神庙,抑或其他?3.迷宫的主人是国王,还是“祭司王”,抑或其他?4.公牛、双刃斧究竟象征什么?5.线形文字a究竟是什么文字,如何解读?6.米诺斯文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米诺斯遗址发现的重大意义何在? 解题关键:米诺斯文明的历史地位。 思路引领:古希腊文明的源头、爱琴文明的组成、爱琴文明把古希腊文明提前了1 0xx年左右。 答案提示:米诺斯遗址的发现,使人们更进一步接近了历史真实,认识到克里特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真正源头;克里特文明与比它稍晚的迈锡尼文明一起,合称为爱琴文明。在研究史上,爱琴文明把古希腊文明提前了1 0xx年左右,从而使其居于世界最早文明之列。

篇6:与文明同行

文明也许是一张纸的厚度,也许是一点耐心的等待,也许是一句善良的问候,更也许只是一个微笑。这点点滴滴的赞美和欣赏,如甘霖,似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今天放学,我像往常一样站在公交车站里等候。一会儿,公交车向我们缓缓的开来,我上了车,付了钱,身旁有一个座位,便匆匆地走过去,生怕座位被人抢走。我惬意地依靠在椅子上。

最后,有一个老奶奶一步一步地慢慢走上了楼梯,付出了几张被揉得软软的毛票之后便站在我的身旁,用手紧紧地握住拉环。

车平稳地开了一段路。突然,一个急刹车,身旁的老奶奶差点儿摔到我的腿上,她连忙问我有没有事,我摇摇头,老奶奶放心了。站稳了身子,低头检查行李。

我看着老奶奶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心里便不时地想着:站起来啊,不就是让座吗?可是说着容易,我的双脚却怎么也使不上劲来。我扭过头,望着窗外。此时,我不敢再看着老奶奶。因为一看到她,我的脸不由自主的就红了,红得发烫。

站起来啊!我在心中呐喊着。

时间在慢慢地流涩着,来自内心的焦灼一直在煎熬着我。我再也忍受不住,使劲全身力气站了起来,红着脸说:“老奶奶,您先坐吧。”老奶奶听了,说:“不用,你还小呢。”“我马上到站了,您坐吧。”我说完,就立刻走到门附近站着。

老奶奶慢慢地坐了下来,我也到站了,便走下了车。然后回过头来,看着公交车渐渐离我远去。

文明就像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就像一朵永不枯萎的花朵,就像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让我们与文明同行!

篇7:文明与奥运

2008奥运,2008北京,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01年7月31日的夜晚,萨马兰奇说2008年由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那一刻,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百年的愿望终于到了,太激动人心了。

奥运来了,作为奥运会的小主人,就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讲文明,树新风,爱护校园,遵守公共秩序。

当我看见有其他同学往地上扔垃圾的时候,我就拦住他们,告诉他们:“别这样,你觉得这样文明吗?请你把垃圾捡起来。”他们听后有的立刻就捡起来了,也有的没有理我,我就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

文明迎奥运不光是提醒别人,更重要的是从自身做起。一次下课后,我看见有的同学拿着粉笔在墙上乱画。我觉得挺好玩,也想画一画,当我拿起老师的粉笔的时候,心里突然想起:我不能这样做,这么做是不文明的行为,想到着,我放下了手中的粉笔,并劝同学不要这样,然后一起在本子上画起来。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改掉了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高声喧哗等陋习。在学校里举行的“讲文明,迎奥运”的活动中,我被评为了文明标兵。

我们热爱奥运,那让我们共同创造,共同分享一个文明的奥运,共同相约2008北京,相约在奥运的奥运五环的旗帜下。

商与迈锡尼的衰落分析论文

与文明牵手作文

诚信与文明作文

与文明握手作文

《道德与文明》读后感

战争美迈尔尼阅读答案

文明小公民范文

文明短信

文明倡议书

文明承诺书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