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荷韵散文

时间:2023-01-22 04:13:44 作者:蜡笔吃小新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蜡笔吃小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东湖荷韵散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东湖荷韵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东湖荷韵散文

东湖荷韵散文

前几日,我与妻去武汉旅游,游览了东湖景区。来到景区大门口,伫立在全景图和导览图前,览阅景区简介全貌尽收心底。景区面积很大有82万平方公里,分为听涛区、磨山区、落雁区三个主要生态旅游风景区。景区内植被丰富树种多样,湖岸蜿蜒曲折绵长、绿柳垂丝倒映水面、拱桥亭阁古典别致,宛如一幅恬淡、青秀、幽雅、美丽的风景画卷。时间有限我们只游览了听涛景区。

步入听涛景区,犹如将风景画卷慢慢打开,古式门楼飞檐翘角、流光溢彩,中间悬挂着“东湖”门匾十分显亮。空旷的广场中间矗立着一块巨石,巨石之上镌刻的“东湖揽胜”四个大字醒目耀眼,字体端庄雄秀、神韵超逸。环抱巨石四周的棕榈树枝繁叶荗,高低错落。处处翠绿、鸟莺花香、湖水镜映的宜人景色让我们目不暇接。前来游览的人们三五成群、络绎不绝,或是驻足取景留影,或是赞叹景区风光之美。

风景画卷中最养人眼的是湖中荷花。进入盛夏,漫步在有荷花生长的湖畔赏荷,莲叶田田,浓郁墨绿。大大的`圆形叶片被柱状叶柄挺举浮于水面,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散叠在湖面上。翠绿如盘的荷叶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拽,晶莹的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在阳光斜射下闪烁。荷叶高矮参差、错落有致地将水面覆盖得密密实实,有的平卧在水面上,像轻舟停于湖上,浮而不沉;有的跃出水面,像亭亭玉立少女舞动的裙纱,迎风弄姿。含苞待放的花朵,像是害羞的姑娘,或是不肯露出笑脸,或是用手捧托着脸庞。粉红的、洁白的花瓣高高地凌驾于荷叶之上,用高傲地眼神睇视着周围,仿佛要告诉周围的一切,它是最美的无可比敌。如《爱莲说》中所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当我们坐在湖边休息时,看到几只青蜓,颤动着羽翼在湖面上轻轻点水,步履盈盈,像轻灵的舞者,风度翩翩。有时落在荷叶边沿歇脚,青蜓与荷叶颜色相融,很难发现,只是它们起飞时方知它落于荷叶之上;有时落于花瓣上歇脚,青蜓与粉红的花瓣相衬,清晰可见。看到荷花倒映水中绿水荫秀,凋谢的花瓣落入水中之时,与映在水中的倒影由远至近,最后成为一体合二为一。荷香在阵风掠过时,从湖里万绿荷丛中散发出来,带着阵阵清香,芬芳四溢。使人顿觉凉爽。如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我们生怕错过时机,拿起相机取景拍照,掠夺式地将其摄入镜头之中,收藏于相机内。

湖面烟波浩渺,远山朦胧叠嶂,游船轻移,荡起的粼粼波纹漫至岸边,拍打湖堤响起阵阵涛声。游鱼在水中成群结队地觅食,如落下的雨珠使湖面上泛起圆圆的水圈,渐渐地放大直到消失。头戴遮阳帽、身穿休闲装素的垂钓之人,在湖中亭阁和湖堤岸边选择了各自的最佳垂钓地点,撑起遮阳伞一会儿背倚静坐,目视鱼杆浮漂;一会儿提杆取鱼或更换鱼饵,那样的悠闲自得。给风景画卷凭添了一处人文景观。

我们在游览时,有位耄耋之年的老者,热情地为我们介绍了东湖的发展变化,最初的东湖是周苍柏老先生的私家花园,解放后他将其全部交给了国家,使人民闲暇之余在城市中有了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改革开放后经过多次扩建改造有了今天的规模。

东湖游览使我们感到不仅饱览了景区内旑旎的南国风光,倾听了湖中碧波荡漾的涛声,吸吮了花草树木散发的沁人心脾的清香。更重要的是还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使我们对周苍柏老先生爱国主义情怀由衷的敬佩。

篇2: 拙政园荷韵散文

拙政园荷韵散文

拙政园最旖旎的风光是在夏日,遍园荷花盛开,到处绿柳垂杨,繁华似锦,鸟语花香。当微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登上随意的一座楼阁,满目的池水为荷花覆盖,环绕在你的四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那一朵朵莲花镶嵌在荷叶间,摇曳于水面上,偶尔还真可见有几只蜻蜓婷婷的站立于花蕾之上,而荷塘里的蜻蜓品种特别大,身体呈灰褐色,我们称它为“云藕塘”。它们闪动着翅膀,时而低飞贴近水面,时而从荷叶下钻出,从这朵莲花飞越到那朵莲花,吸引了游人的目光,尤其是孩子,欢呼着想逮住它,把玩于手中。行走在贴于水面的曲桥,仿佛自己置身在荷塘的中央,穿行于水榭间,俯首触摸下荷花,捧起一汪清水,滴落在宽大的荷叶上,看着如珍珠般剔透的水珠,徐徐的滚动在荷叶的边缘,折射出日影的光芒。当听到在林木葱郁的山坡上传来蝉鸣,更觉身处幽静中的高远。“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正合此景。

自然典雅,庭院错落,花木为胜,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园内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苔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夏日之荷,遮天映日;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尤以夏日的荷花为最,小坐于凉亭中,望着荷花环绕的池塘,几近忘乎所以,陶醉于此。

对于莲花古人不乏赞美之词,尤以周敦颐《爱莲说》为众人所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莲花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倚在坐落于园中部池中的荷花四面亭的栏杆上,望着四面皆是荷花环绕,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行人穿梭,笑声和着鸟鸣在荷塘间飞扬,似乎在莲叶间移动着轻盈的莲步,款款的迎面而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

正是此中情景的真实再现。

在夏日的骄阳下,缓步于山道上,穿行在亭榭间,杨柳依依的池岸,水波粼粼的荷塘,莲花朵朵镶嵌于绿叶,锦鱼嬉戏在莲叶间游动,一股股清凉自水中升腾,弥漫四周,随着阵阵清风香飘四野,无处不是一片清凉世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身处于此,心中唯有一种对莲花的高洁产生敬仰,能洁身自好者方能领悟,出污泥而不染,处浊流而独清。眼中无尘,心中有爱是不会被世俗的污垢所侵蚀的,生命亦如出水的莲花,艳而不妖,现出生命的本真,清纯之中透出无限美好。

沿池边小径,经曲桥回廊一路慢行,观赏荷塘美景,游览山水田园,不由心醉神迷,无意间走进了远香堂,此建筑形体高大,而且厅内没有一根阻碍行动和视线的庭柱,四面都镶有玻璃,回抱于山池之间,后面宽阔的平台连接荷花池。夏日正是荷花盛开时,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所以称为“远香堂”。厅的南边是一座峻峭的黄石假山,北边是池岛假山,东边山坡上有“绣绮亭”,西边池塘边有“倚玉轩”,在此赏荷看景,是聆听自然之音的绝佳之处。

整个园林以水见长,在各区域内均是流水围绕,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园林造园艺术的绝妙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早时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卅六鸳鸯馆构造别具匠心,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大多是雕饰精美的紫檀木家具,花窗房梁朱漆亮丽,屋宇屏风华丽精致,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尽览无余。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回廊起伏,水波倒影,斜倚栏边,看波影微漾,别有情趣。

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置景之妙处在此得到完美的呈现。 伫立于此顿感到这里可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

“十八曼陀罗花馆”是鸳鸯厅结构,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面是四个屋面;外面看是一个大厅,里边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可纳凉,南面客厅在冬天则能取暖。圆洞门上方的“得少佳趣”篆体砖雕把人引入佳境。大厅造型别致,椽子为弓形和弧形,四角有耳房,据说是园主听昆曲的地方。这里四面窗格上都嵌有菱形蓝白相间的玻璃,构成美丽的图案,每当剩下烈日时,阳光透过窗户变成一道道蓝白相间的.光束,洒在地上泛起阵阵凉意。

“留听阁”,取唐代诗人李商隐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之意命名。南面飞罩是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海、雀的花纹,构图匀称,手法精巧。楠木镂雕的云龙图案落地罩和隔扇裙板上的蟠龙图案。在“卅六鸳鸯馆”北面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幢楼阁的倒影,这幢楼阁便是“倒影楼”。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水波微漾的池面,折射出花草树木,水榭亭台,灵动得虚实难分。楼分两层,楼下是“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这两位均是苏州著名的画家,沈周还是文徵明的老师。“波形廊”呈“L”形环池布局,九曲之形,临于水面。南由从别有洞天入,止于卅六鸳鸯馆;北端止于倒影楼,悬空于水上。倒影楼中间屏门上雕刻着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无根竹图,并配有诗词。沿假山上石径,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位于山顶,即是“宜两亭”。登临亭内,周边诸景无一遗漏。

园林的构建布局在拙政园中几乎达到极致,随意的行走在山坡小径,或是曲桥亭台,是俯首凝视还是极目远眺,无不使你赏心悦目。很随意布置的一处摆设,都恰到妙处,四季花木极尽观赏之娱,“中国园林之母”实非虚名。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华人区,仿制的建筑亦大多以拙政园内亭台楼阁、院落水榭为原型,也是由苏州香山的工匠所建。园内名人题写的匾额,亭柱上的楹联则是书法文化的精华所在。回廊、围墙上的碑帖,厅堂、馆阁内的书画及精美的雕饰,都是集中体现出拙政园所固有的文化历史,沉淀千年的积蕴象征着古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这是自欣赏园林美景之外的最透彻心灵的游历。

当耳边传来余音缭绕的优美旋律,拨动琵琶的轻吟弹唱,或是盛妆浓抹的昆曲表演,穿越山林,淌过水面,与自然之音混为一体。婀娜的舞姿,浅浅的清音,亭亭玉立的莲花,随风轻飏的垂柳,引得水中的鱼儿,树上的鸟雀,无不为之欢跃起舞;花草无语,树木有情,香漫山林,花开四野,带来的又岂止是身心的愉悦。享誉海内外的、六十年代拍摄的越剧《红楼梦》,有许多场景均取于此,尤其以“黛玉葬花”走过的那座小桥,依然还记得那时的林妹妹。不论走在园中的任何景点,耳畔仍然余音不绝,使你不忍离去,还在频频回首这留下无限美好旅程的心灵家园。

篇3:秋雨荷韵散文

秋雨荷韵散文

秋天的雨,浸染着古典文化的意绪,在南国夜诗人的小屋,淌成一条来自遥远心灵的小河。它喁喁地低成暗香的鸡蛋花语;它慢慢地织就花雀的枝头锦衣;它深深地蕴藉细叶的泥中秘密;它轻轻地触碰幽草的涧边印记;它冽洌地抹去凡俗的眼里埃土;它哒哒地回眸空灵的岁月马蹄。它踩南方特有的夜的方步,在矗立的繁华城市的街心,独自酝酿一些文字。不像李义山巴山的等候;不像陆游芭蕉下的扣问;不像欧阳修风竹的找寻。秋天的雨只属于一株荷的梦思。

那株荷,走过千年的人生,目睹了世态炎凉,不惊不诧,心如止水。那株荷,执意在文字里,挺起信仰的脊梁。信那些文字,会哭会笑;会愤怒会沉默。伴随着那些文字,那株荷,无惧季节的轮回,无惧生命的暗流,无惧狂妄的喧嚣。那株荷,在南国的深秋雨夜里,梳理着古人伤春悲秋的絮思,觅着文化的通衢,辟出诗的小径。沉寂,心埋在脚下;绚烂,笑妩媚在灵魂里。那株荷,朝着春天的方向,蕴藉、琢磨、修炼;那株荷,聆听夏的脚步,吐露、舞蹈、歌唱;那株荷,在冬的历炼里,积蓄、反抗、熔铸。一颗晶莹的心,就在风风雨雨中,打造――闪烁――美丽。

南国雨夜,荷在泥土里,贴近脚下湿湿的路,耕耘。有谁听到荷的呼吸?一种绝尘的馨香弥漫在旋律;有谁目睹荷的风姿?一种坚定的眺望尽在风景里;有谁读懂荷的心事?一种独立的人格出自周敦颐的感悟。

红尘的`那些荣辱,与我何干?本分的那些职责,我需铭记!

我去扶一把小小的蜻蜓,让它在我的翅膀里飞翔;我去亲一口逐梦的蜜蜂,让它在我的怀里甜蜜;我去摸一下不安的秋风,让它落拓的情怀变得飘逸;我去抱一回愁苦的夜雨,让它把古人悲秋的情绪抖落。

不必在乎我,尽管我一行行寻觅生命的句子;不必关注我,尽管我一天天诠释生命的哲思;不必理会我,尽管我一步步迈向禅意的境界。

篇4:荷韵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给五月的荷塘披上了一层朦胧的轻纱,清新的,神秘的,总让人想起“飘飘欲仙”这个词语来。

荷塘并不如朱自清笔下那般美,我觉得。那沼泽地一般的水塘,且不说那浑浊的水,就连那气味也令人讨厌。每每路过荷塘,我都会屏住呼吸快速的走过去。

五月的荷塘,荷花盛开了,也只有这时,我才会去欣赏一番,其实也没有什么,无非是那些点缀着荷塘的荷花。我和朋友一起漫步在雨中,欣赏着这荷花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

荷花大多已经开了,也有几只含苞欲放水塘里铺满了碧绿的荷叶,粉红色的荷花,白色的荷花,高高的立着。我仿佛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少女,那宽大的荷叶是她那摆动的裙子。荷叶上落满了细密的小雨珠,泛着白色,像一粒粒珍珠点缀着荷叶。荷花在雨中轻轻地摇曳,有的白里透红,有的是白色,略带点透明,让人感到韵味无穷。走近细看,那盛开的荷花中,坐着一只小小的莲蓬,金黄的花蕊更增添了荷花的抚媚。最令我喜爱的是花瓣,颜色是那样适宜,那红,那白,淡淡的,像少女羞涩的脸,真是红一点则太娇艳,白一点则太清冷。我忍不住去摸一摸,有点软,有点凉,有点湿,很有质感。白色的荷花显得清纯,白中带一点透明,搭配得如此精巧。

最令我深为钦佩的是,荷花生长的环境是如此一般的恶劣,那看了都会让人作呕的水塘里,竟会长出如此高洁的花儿。她不需要月季花的娇艳,不需要牡丹的富贵,不需要任何的装饰,她是那样冰清玉洁!

这样的充满神韵,这样的高雅纯洁,我爱上了荷花。

篇5:荷韵

古人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天,我来到了刺桐公园,带大家一起领略荷花的悠远芳香。

一进公园,荷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走进水池,感到一阵清凉。瞧,那荷花的颜色是多么美丽,不知是谁打破了胭脂盒子,洒在了荷花上,使荷花如此娇艳;看,那荷叶的色彩是多么鲜艳,露珠在荷叶上尽情翻滚,多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听,小鱼儿在荷叶的阴影下,正在说着悄悄话;闻,微风吹来,夹带了荷花的幽香,使人心旷神怡。

微风中,荷花们不约而同地摆起了它们的手一一荷叶。从远处不难发现有几只小乌龟也来伴舞。

在淡淡的荷香中,我的思绪在天空里飞翔,轻抚着叶儿的悲伤,感他想明月的寂寞,拥抱河畔中的青草,抚摸大海里的游鱼。

在荷花的悠远芳香中,一颗颗丰富的心灵碰撞出弥足珍贵的火花,我的心在并不平坦的路上远足,我的思绪在流浪的岔路口尽情飞扬!

篇6:荷韵

当我们还在为花褪残红而感伤时,殊不知,夏姑娘已踏着她欢快的步伐到来,拂出夏日的韵味,唱出夏日的情调。

荷韵

你说夏天最美的花是什么,我一定会说是荷花。在这骄阳似火的夏季,荷花的开放是一股清流,人们看见她的第一眼,便心归于宁静,忘却烦恼与忧愁。自古以来,描写荷花的诗句更是层出不穷。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王维说:“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人”

周敦颐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远远望去,一塘绿叶中间捧簇着一朵荷花,这又好比众星捧月一般。这夏日的.花仙子,亭亭玉立,美的清新,美的脱俗,美的幽雅。走近观赏,这荷花又好像是一个娇羞的小姑娘,粉嫩嫩的,甚是惹人喜爱。微风拂过作文,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情不自禁的吮吸着,感受着荷之香韵,夏之别韵。

蝉鸣

垂q饮清露,流响缡柰。蝉,扇动着翅膀,用自己的天籁之音,唱响了盛夏的激情与火热,仿佛是要告诉全世界:知了合唱团来了!是啊,他们还生怕别人不知道,不论是清早还是午后,总少不了它们的演奏会。喧闹,烦躁,热情,火热,在这夏日的舞台上尽情的演奏着。若是你用心聆听,会听出不一样的感觉:它们有的好像在诉说生命的源远流长,有的好像在歌颂自然的神秘悠远,有的好像在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不禁让人感慨:蝉,生命的歌手!人们便静静的聆听着,静静的,感受蝉之情调,夏之别调。

夏日的韵调说也说不完,用心感受,不只有感伤,还有热闹,亦是清新……

篇7:荷韵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读《清塘荷韵》有感350字。”------《清塘荷韵》作者季羡林

欲不消心难平,感觉离家渐近而心情也随着新年脚步的将近变的不在沉稳,不知道激动哪一初,想要落微激动浮躁的脉搏跳的沉稳点,还是需要读一读好的书,好的文章是用心写出的,华辞丽藻很难堆砌而成,重要的是经过时间的沉淀酿造出文中佳酿。今天偶看到季羡林老先生的《清塘荷韵》,读到第六段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季老的用心。

季老年复一年的观察门前清塘,始终没有放弃,正是那份难得的等候期盼,终于迎来翠盘荷香六月赏,读后感《读《清塘荷韵》有感350字》。有一情节很是打动我,季老在看到花瓣落入池中的景象联想到的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季老深深体会到原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而并没去强求工整,而是用一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可见作者对“池花对影落”之欣赏!

季荷-----是周一郎先生为季老荷花赐的名,季老更是欣然接受了这一称呼,最后一句更是写下:“我为我的“季荷”祝福。”而我用什么样的祝福来祝福辛勤劳动一生的季老?只希望清塘里的荷香为他老人家飘的更香更远。

篇8:荷韵

略带着秋意的八月,赏荷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碰巧,东进村在举办荷花节,经过不算漫长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

走进荷塘,仿佛走进树木遮天蔽日的深山老林,一股大自然的凉意扑进怀中,脸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像饮了酸梅汤一样,舒爽无比,未见荷花,就有一阵沁人心脾的香气似缥缈的歌声自水中浮起,优雅地在空气中驻足、徘徊、旋舞,又萦绕在我的鼻尖,直觉那香气自鼻腔涌入肺腑,一点一滴地将四肢百骸渗透。

迈入荷塘的一刹那,我不由被眼前的满池壮美所倾倒。满湖的碧绿之上,荷静静地盛开着。每个大圆盘上,都盛满着晶莹,仿佛明眸善睐的眼眸。一朵、两朵……竟有数不清的荷,红得似倾城佳人,巧笑盈盈;白得似谦谦君子,温文尔雅。大概时光正好,荷轻轻拍打着湖面,层层的花瓣,片片饱满、柔软,弯成好看的弧度,犹如张开的纤纤玉手,想要拥抱这迷人的世界。阳光下,柔嫩的花瓣色泽更盛,仿佛要滴下晶莹的蜂蜜来。我屏住呼吸,恐将这些仙子惊扰。

天空高远,大地澄清,荷们独自舞蹈。间或有一点两点的花,俏立在青绿高挑的茎上,红唇微张的是花骨朵儿。那些圆润的荷叶,是水面上盛开的绿色涟漪。

在盛开的路上,荷是翩翩君子。它从不你推我挤,不喧喧闹闹,而是互相谦让着,一瓣一瓣,慢慢绽放,从容淡定。这大概就是荷的风骨吧。它不骄不躁,不疾不徐,如内敛的人,心里有再多的秘密,总是到最后绽放。绽放的时节,须一丝一缕珍惜,才不算虚度。

秋意渐浓,荷迎风玉立,就算是小花骨朵,也能活出它的风骨来。平凡了一个冬春,它应该在属于自己的日子被温柔对待。

篇9:荷韵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清晨,在妈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著名的赏荷胜地――上村。

来到上村,抬头一看,一副对联展现在我的眼前:“有山有水有亭林映左右,可觞可咏可丝竹怀抱古今”……的确有意思!

向前走几步,放眼望去是一片荷花的海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凑近一看,荷花的颜色各不相同:白的、红的、粉的……白荷花开得是那样纯洁,红荷花开得是那样娇艳,粉荷花更是娇滴滴。一阵风拂过,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翩跹起舞。它们时而摇曳着身子为我舞蹈,时而弯曲着身子,点头哈腰,像在给我行个礼。我把鼻子伸了过去,顿时,丝丝袅袅的清香传人我的心扉。蓦地,我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抖擞,好像经过了一番脱胎换骨。现在,我似乎就是荷花中的一员,随着风的节奏,我们舞之蹈之,歌之乐之……

等我清醒过来时,一朵白荷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那雪白的花瓣中居然没有一丝污泥,正如古人所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娇。”它开得是那样豪放,那样爽快,那样风姿绰约,又是那样婀娜多姿。它美丽的身姿,引来了觅食的蜜蜂。这时,虚无浩渺处传来了一阵阵歌声:“荷花点头笑颜开,啊,乌乌青纱头上戴,微风轻轻迎面吹来,荷花点头笑颜开……”

我看着,看着,视线又投向了荷叶。那荷叶诱人的绿色,说深吧,但比深绿又浅些,活泼、生动;说浅吧,但它又比浅绿要浓些,厚重、尊贵……那绿色直逼你的眼球,闪耀动人。哟!这里怎么有几颗珍珠蹭在荷叶上!拿手一碰,原来是几颗露珠啊!在荷叶的衬托下,它们极像一粒粒珍珠。

要回去了,我恋恋不舍地向荷花道别。荷花,你等着。下一年我还会来观赏你那高雅纯洁的身姿的!

篇10:荷韵

幸福而又短暂的暑假已经结束了,但那些快乐的回忆永远都不会泯灭――

7月21日,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还有到哪儿我都想带着的表妹-许佳依,一起去太湖湿地公园去赏荷花。

一下车,我和妹妹就大口大口地吸气,因为这里的空气真的很新鲜!清爽而又干净,太棒了!真有点“世外桃源”的样子!

吃完美味的太湖大餐,该是去赏荷的时间了!我和妹妹手牵着手沿着河岸向前走。湖中的荷叶碧色接天,傲气十足,好像全世界都在注视着它,那硕大的叶片在风的感召下,轻轻地摇摆着,像一个绿色舞团正在翩翩起舞,用最热情的舞姿向我们诠释着夏天的奔放与阳光。

“姐姐,荷叶真像一把把碧绿的大伞呀!”

“嗯”我从那如梦一般的想象中回过神来。的确,那庞大的在顶端的叶片多像一把伞,像一双亲切的大手在护卫弱小的孩子啊!向下一看,粉粉嫩嫩的荷花就像娇弱的婴儿,在绿色的捍卫下渐渐地苏醒过来,从中心的深粉慢慢渐变到瓣梢的嫩白,妩媚而又娇弱,纯洁而耀眼!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到了乘船的地方,我们包了一条小木船。在小木船上,我们摇摇晃晃的,在水波的抚摸下,小船慢慢地飘着,晃着,由荷叶荷花组成的围栏,伸手就能摸到,好有一种“人间仙境”的韵味啊!

我和妹妹都摘下了一片荷叶,把荷叶浸在湖水里,再向一旁的荷叶一泼,哇!荷叶上多了好多的水珠啊!那圆润而又富有光泽的小水珠在阳光的沐浴下,显得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像水晶一样的润泽透明,炫彩夺目!

荷之情,莲之梦,这种梦幻的情景我只能用这句名诗来描绘: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篇11:荷韵

七月的风吹来了夏天,吹来了炎热,吹来了雨水,也吹来了那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上洋拥有万亩荷塘,夏姑娘一来,她们便争先恐后地绽开花裙。远远望去,就像在绿色的海洋嵌着几点粉红,形容这样的场面,“壮观”两字也显示不了她的分量。可是,她带给你的不是震撼,而是心灵的解放,好比从阴暗狭小的屋子来到开阔明亮的大草原,又如心中的巨石被缓缓拨开,顿时亮堂,惬意舒服。

循着阵阵花香,人们总会来到这些荷花面前。这时,你才会感受到荷花多彩的美。花瓣那粉红的颜色,总会给人留下温暖的感受。满池荷花,绝无两枝完全相同,每一枝都有属于自己的风韵。瞧!这一朵风姿绰约,傲立于朝霞之下,花朵怒放,毫不遮掩地展露着自己的花容月貌。那一朵却不像她一样,十分害羞,花朵矮小,但又不失一种娇怜的美。早晨的露水还在叶面上打滚,显得十分可爱,再加上时有时无的雾气,会把你带入另一种境界。荷花紧紧相依,却又保持一定的距离,每朵荷花都能得到同等的阳光,这或许就是她们的智慧吧。在荷花池底,还养有小鱼等动物,他们在荷花里穿梭,就好像在与荷花嬉戏,这也增加了不少动感与生命的活力。

古人喜花,也爱荷花,赞美荷花的诗不计其数,荷花被冠以“花中君子”的美誉。而在现代,对荷花的赞美也络绎不绝。叶圣陶老爷爷曾在《荷花》一文中说,自己幻想着是一枝荷花,竟忘了时间。每个人见到荷花都被其打动,无论是从美丽的外表上还是从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上。或许这就是荷花的魅力所在吧!

真正荷花的韵美,是要靠自己体会的。如果想,请君到上洋欣赏一番。

《清塘荷韵》

清塘荷韵读后感

荷开娉婷,莲韵悠悠散文

初中荷韵作文600字

季羡林《清塘荷韵》赏析

季羡林《清塘荷韵》读后感

夏荷短篇散文

东湖的春天散文

雪韵散文

水韵散文

东湖荷韵散文(精选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东湖荷韵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