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时间:2023-01-25 04:08:51 作者:轻松自在开心柴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轻松自在开心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整体情况分析

从整体情况看,题量适当,题型较灵活,知识面较广,难易结合,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充分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的科学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数据分析

参加考试44人,平均分52.49分,最高分59分,最低分18.5分,平均分与其他班级相差3分,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差距。

三、答题情况分析

1、填空题,第五小题有的同学答得不正确,没有读懂题意,审题不认真,有答错的现象。第十小题个别同学有答错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判断题,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正确率在90%以上,个别学生有失误。此题失分很少,说明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第二小题有个别同学答错的,知识掌握的太死。

3、选择题,此题学生掌握较好,失分较少,第五小题有个别学生答错,对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

4、简答题,此题大部分学生答得较完整,个别学生答得不完整,有失分现象,概念没有搞清楚,知识掌握不牢。

5、实验题,大部分学生对实验方法掌握能够较好,但一部分学生不会总结,说明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需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四、主要存在问题

1、备课不充分,平常不善于观察、思考,判断力差。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概念不清。

3、实验教学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简答题好多学生答得不完整,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对本学科不重视。

五、改进措施

1、加强对差生的辅导,与家长密切配合,对差生进行适当地训练,使之不断巩固和提高。

2、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训练,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加强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4、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学习《课标》,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爱学科学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篇2: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检测全班应考人数37人,参加考试人数30人。优秀人数0人,优秀率0%;及格人数15人,及格率50%,最高分分,最低分分,平均分为分。

二、命题评价

本次月考采用的是青龙县教育局小学科学试题库中的第一单元测试卷。总体来看命题题量适度,难易适中,基本覆盖到所有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同时突出了实验教学的内容,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学生答题情况总体上说差强人意,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理解出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出自己的答案,但也有个别题答题情况整体上不是很好。现将学生的具体答题情况进行简要剖析:

第一题,我来填一填,即传统的填空题,满分22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5分――18分左右,答错率较高的是第1小题。本题虽然是书本上的内容,但师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造成失分。

第二题,我是小法官(判断题),满分20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6分左右,差错率较高的是第3小题。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擅长飞行,但相当多的学生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按常理,即使课本上没有相关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影视节目中也经常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如驼鸟、企鹅等都是不擅长飞行的鸟类,只要学生稍加注意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说明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应强化训练。此外,第10小题的答错率也较高。“自然界只要有动物和植物,人类就能繁衍生息”,本题涉及的是微生物的作用,正确答案应该为“错误”,但相当多的学生却判断为“正确”,同样说明学生的应变能力欠缺。

第三题,我有双慧眼(选择题)。本题满分为20分,学生得分将近50%。究其原因,一是在平时的练习与测试中没有涉及到多项选择题,所以学生普遍对多选题不知所措,因而造成失分;二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似是而非,在考试时只能乱选一气。当然也有部分学生由于马虎大意,从而造成了明显的失误。如第3小题:“下列动物属于鸟类的是”,答案应该为“企鹅、猫头鹰、蜂鸟”,可有许多学生却误把“企鹅”丢掉,错选了“蝙蝠”或“蜻蜓”。

四、教学建议

1、抓住双基,抓住教材重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强化实验教学,引领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各种途径进行实验探究,真正把知识学活、学透。

3、知识的复习巩固环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更牢固。

4、对学生适当进行考试技巧训练,使他们在答题时能够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篇3: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优点:

1、试题灵活,绝大部分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理念,同时为师生应对测试指明了方向,科学知识的理解不能靠机械的记忆,而应该在探究中自主获取,在体验中逐渐内化,在生活实践中得以升华;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也不能单凭说教,而应该尽可能的创设探究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

2、试题较好的体现了“三维目标”。

3、试验题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达到了检测的目的。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①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较弱。②学生缺乏认真、细致的考试态度,粗心的现象严重。③学生审题能力不强。④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不强。⑤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认识较模糊。⑥学生的课外知识面较窄。

2、教师方面:①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牢笼,简单教知识,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活动的体验。②受期末复习试卷的导向太深,复习不够全面,知识拓展不够,与生活实际脱钩。③实验教学开展不到位,学生相关的动手操作既能欠缺。④思维训练薄弱,致使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思维方法与习惯。

篇4:人教版六年级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

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___。我知道的费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__。

2.能直接生小动物,并用________喂养小动物的脊椎动物叫______________

我知道 是哺乳动物。

3.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_______ 、_________等部位都有拱形的保护。

4.不同的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相互转化。两只手相互摩擦,我的手会感觉比较热。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______转化成______。而我们的小电动机是将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

5.用来提起重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6.小电动机上的换向器起_________电流并转换电流方向的作用。

7、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_______或改变材料的_________。

8、煤大多夹在岩层中,它是由___¬___转化而成的,它所具有的能量来自______.

9、184月,科学家__________发现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旁会发生偏转,右图中小磁针偏转的方向是_________

(填写 “顺时针”或“逆时针” )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

1.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 )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A、茂密的森林 B、低等的植物 C、低等的生物

2.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上颁布《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并把每年的( )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日-----------------( )

A.2月25日 B.12月5日 C.5月22日

3.下列植物中,属于绿色不开花植物的是 -------------------------( )

A.松树 B.柳树 C.苔藓

4.材料的厚度和宽度,( )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同样程度 B. 厚度更多 C.宽度更多

5.下列哪种情况最省力 ( )。

A、B、C

6.下列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狗 B.蚂蚁 C.金鱼

7. ( )的物体最不容易倒

A.上小下大、上重下轻 B、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C、上大下小,上轻下重

8.据说,阿基米德曾经对自己的国王夸口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撑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他说明阿基米德已经掌握了( )省力的原理。

A.轮轴 B. 杠杆 C. 斜面

9.东北虎的腿和耳朵和比华南虎长得小,但个体却长得比华南虎大,这是为了更好地 --------------------------------------------------( )

A.捕猎食物 B.野外奔跑 C.适应寒冷

10.发电机发出的电力大小和( )无关。

A.转动速度 B.转动方向 C. 发电机大小

三、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

1.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

2.鸡蛋近似于球形,因为这样可使它更坚固。---------------------- ( )

3.冬天,人们要盖上厚厚的棉被,因为棉被能产生热量。--------------( )

4.生物生存权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也是人类所赋予的权利------------( )

5.拱在桥面下的大桥,是没有外推力的,因此建桥时不需要考虑外推力。( )

6.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 )

7.三峡电站发出的强大电能是由水能转化而来的-------------------( )

8.广玉兰会掉下黄色的叶子,所以它属于落叶植物------------------( )

9.转子通电后产生磁性,和小电动机外壳的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小电动就转动以来了 ------------------------------------------( )

10.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

1、把动物和所属的相对应种类连起来6

泥鳅 大雁 猪 蚂蚁 蜗牛 鹅

昆虫类 鱼类 哺乳类 鸟类

2、把生物的特征和功能连起来

猫的眼睛和爪子 可钩住动物的皮毛而散播各处

莲的莲蓬 适合于在水中游泳

鸭子的蹼脚 有载运果实漂浮水中而传播的作用

苍耳果实钩毛 适合于夜间捕捉老鼠等动物

五、实践与探究题:

1、小明做“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纸的厚度 一张纸 两张纸 三张纸 四张纸 五张纸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放垫圈的个数) 预测 1 4 8 12 16

实测 2 8 15 25 40

(1)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杠杆尺的右边某一个位置挂上一串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说明杠杆的用力情况

(1)的用力情况 _ (2)的用力情况 _____(3)的用力情况

3、下列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说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1)他们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你认为他们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此实验能得出:在线圈中 相同时,线圈的圈数绕得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强。

(2)小明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 极。要改变甲图中电磁铁南北极方向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他们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关系,得到下面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改变因素 测试结果

第一次 用一节新的干电池 1次吸住7枚大头针

第二次 用二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1次吸住17枚大头针

第三次 用三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1次吸住26枚大头针

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

不改变的因素是: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 __________ 。

分析实验中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人教版六年级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1分×20=20分)

1. 杠杆 火钳(或其他)

2. 2.乳汁 哺乳动物 猫(或其他)

3. 3 大脑 内脏

4.动能 热能 电能 机械能

5.动滑轮 定滑轮

6.接通

7. 厚度 形状

8.古代生物 太阳

9 奥斯特 顺时针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2分×10=20分)

1-5 BCCBC 6-10 BBBCB

三、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2分×10=20分)

1-5 √√××× 6-10 ×√×√×

四、连线题:(1分×10=10分)

1、把动物和所属的相对应种类连起来6

泥鳅 大雁 猪 蚂蚁 蜗牛 鹅

昆虫类 鱼类 哺乳类 鸟类

2、把生物的特征和功能连起来

猫的眼睛和爪子 可钩住动物的皮毛而散播各处

莲的莲蓬 适合于在水中游泳

鸭子的蹼脚 有载运果实漂浮水中而传播的作用

苍耳果实钩毛 适合于夜间捕捉老鼠等动物

五、实践与探究题:(4+12+14)

1. 纸的厚度 纸越厚,纸的抗弯曲能力就越强(2分一空 共4分)

2. 老师自主判断,画钩码2分一个 判断用力情况2分1空(共12分)

3. (1)甲和乙(2分) 电流强度(2分)

(2) S(2分) “改变电池的连接方式”或“正负极连接方式”(2分)

(3)电流强度 或 电池个数 (2分) 铁芯的大小 、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圈数(1分一个因素,共2分) 电流强度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篇6: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优点:

1、试题灵活,绝大部分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理念,同时为师生应对测试指明了方向,科学知识的理解不能靠机械的记忆,而应该在探究中自主获取,在体验中逐渐内化,在生活实践中得以升华;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也不能单凭说教,而应该尽可能的创设探究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

2、试题较好的体现了“三维目标”。

3、试验题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达到了检测的目的。

(二)缺点:1、选择试题内容太多。2、题型类型过于单一。3、实验题形式太简单,形式不够灵活。考察的形式太呆板。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①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较弱。②学生缺乏认真、细致的考试态度,粗心的现象严重。③学生审题能力不强。④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不强。⑤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认识较模糊。⑥学生的课外知识面较窄。

2、教师方面:①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牢笼,简单教知识,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活动的体验。②受期末复习试卷的导向太深,复习不够全面,知识拓展不够,与生活实际脱钩。③实验教学开展不到位,学生相关的动手操作既能欠缺。④思维训练薄弱,致使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思维方法与习惯。

篇7: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检测全班应考人数37人,参加考试人数30人。优秀人数0人,优秀率0%;及格人数15人,及格率50%,最高分分,最低分分,平均分为分。

二、命题评价

本次月考采用的是青龙县教育局小学科学试题库中的第一单元测试卷。总体来看命题题量适度,难易适中,基本覆盖到所有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同时突出了实验教学的内容,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本套试题考试时限为50分钟,满分100分,共分为五大题。第一题,我来填一填,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本大题有7小题22空,每空1分,共22分;第二题,我是小法官,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第三题,我有双慧眼,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所学内容,正确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做出自己的选择,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第四题,我答得最棒,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书本上所涉及的知识加以正确的理解,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语言表述能力,每小题7分,共28分;第五题,实验我会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值为10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学生答题情况总体上说差强人意,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理解出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出自己的答案,但也有个别题答题情况整体上不是很好。现将学生的具体答题情况进行简要剖析:

第一题,我来填一填,即传统的填空题,满分22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5分――18分左右,答错率较高的是第1小题。本题虽然是书本上的内容,但师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造成失分。

第二题,我是小法官(判断题),满分20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6分左右,差错率较高的是第3小题。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擅长飞行,但相当多的学生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按常理,即使课本上没有相关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影视节目中也经常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如驼鸟、企鹅等都是不擅长飞行的鸟类,只要学生稍加注意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说明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应强化训练。此外,第10小题的答错率也较高。“自然界只要有动物和植物,人类就能繁衍生息”,本题涉及的是微生物的作用,正确答案应该为“错误”,但相当多的学生却判断为“正确”,同样说明学生的应变能力欠缺。

第三题,我有双慧眼(选择题)。本题满分为20分,学生得分将近50%。究其原因,一是在平时的练习与测试中没有涉及到多项选择题,所以学生普遍对多选题不知所措,因而造成失分;二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似是而非,在考试时只能乱选一气。当然也有部分学生由于马虎大意,从而造成了明显的失误。如第3小题:“下列动物属于鸟类的是”,答案应该为“企鹅、猫头鹰、蜂鸟”,可有许多学生却误把“企鹅”丢掉,错选了“蝙蝠”或“蜻蜓”。

第四题,我答得最棒(简答题)。本题总分28分,答得较好的是第1、2小题,最差的是第4小题。本题最普遍的问题是学生答题不全面,如第1小题有两个问题,相当多的学生只把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各列举了3个,却没有回答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第2小题,有许多学生将鸟类的共同特征中的“卵生”丢掉了;第3小题“食物在什么条例上容易发霉”,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漏掉了“温暖”;第4小题,在回答“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有哪些有益的地方”时,最好的学生答出了三点,多数学生只答了两点,而有的学生什么也没答出来。

第五题,实验我会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本题分值为10分,学生的得分率却最低,相当多的学生只得了1、2分,而且还有一些学生没有得分。究其原因,一是平时老师对实验教学重视的程度不够,实验操作不够规范;二是题目要求与平时的实验报告单格式不尽相同,从而学生无所适从。而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有所欠缺,一个完好的苹果是轻易不会发霉或者腐烂的,而即使是切开的苹果,其腐烂的速度要明显大于发霉的速度;可绝大多数学生选用的实验材料都是完好的苹果,即使真的让他们去完成实验,相信也不会成功的。由此可以看出,自主实验教学应进一步强化,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真正得到加强。

四、教学建议

1、抓住双基,抓住教材重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强化实验教学,引领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各种途径进行实验探究,真正把知识学活、学透。

3、知识的复习巩固环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更牢固。

4、对学生适当进行考试技巧训练,使他们在答题时能够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篇8:六年级科学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

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___。我知道的费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__。

2.能直接生小动物,并用________喂养小动物的脊椎动物叫______________

我知道            是哺乳动物。

3.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_______ 、_________等部位都有拱形的保护。

4.不同的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相互转化。两只手相互摩擦,我的手会感觉比较热。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______转化成______。而我们的小电动机是将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

5.用来提起重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6.小电动机上的换向器起_________电流并转换电流方向的作用。

7、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_______或改变材料的_________。

8、煤大多夹在岩层中,它是由______转化而成的,它所具有的能量来自______.

9、1820年4月,科学家__________发现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旁会发生偏转,右图中小磁针偏转的方向是_________

(填写 “顺时针”或“逆时针” )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

1.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   )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A、茂密的森林   B、低等的植物    C、低等的生物

2.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上颁布《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并把每年的(    )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日-----------------(     )

A.2月25日       B.12月5日    C.5月22日

3.下列植物中,属于绿色不开花植物的是 -------------------------(     )

A.松树               B.柳树               C.苔藓

4.材料的厚度和宽度,(     )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同样程度               B. 厚度更多               C.宽度更多

5.下列哪种情况最省力  (       )。

A、                    B、              C

6.下列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狗               B.蚂蚁               C.金鱼

7. (      )的物体最不容易倒

A.上小下大、上重下轻  B、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C、上大下小,上轻下重

8.据说,阿基米德曾经对自己的国王夸口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撑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他说明阿基米德已经掌握了(        )省力的原理。

A.轮轴                B. 杠杆               C. 斜面

9.东北虎的腿和耳朵和比华南虎长得小,但个体却长得比华南虎大,这是为了更好地 --------------------------------------------------(     )

A.捕猎食物           B.野外奔跑           C.适应寒冷

10.发电机发出的电力大小和(         )无关。

A.转动速度           B.转动方向            C. 发电机大小

三、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

1.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

2.鸡蛋近似于球形,因为这样可使它更坚固。---------------------- (     )

3.冬天,人们要盖上厚厚的棉被,因为棉被能产生热量。--------------(     )

4.生物生存权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也是人类所赋予的权利------------(     )

5.拱在桥面下的大桥,是没有外推力的,因此建桥时不需要考虑外推力。(     )

6.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     )

7.三峡电站发出的强大电能是由水能转化而来的-------------------(     )

8.广玉兰会掉下黄色的叶子,所以它属于落叶植物------------------(     )

9.转子通电后产生磁性,和小电动机外壳的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小电动就转动以来了 ------------------------------------------(     )

10.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

1、把动物和所属的相对应种类连起来6

泥鳅        大雁        猪        蚂蚁     蜗牛     鹅

昆虫类           鱼类           哺乳类          鸟类

2、把生物的特征和功能连起来

猫的眼睛和爪子                 可钩住动物的皮毛而散播各处

莲的莲蓬                       适合于在水中游泳

鸭子的蹼脚                     有载运果实漂浮水中而传播的作用

苍耳果实钩毛                   适合于夜间捕捉老鼠等动物

五、实践与探究题:

1、小明做“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纸的厚度 一张纸 两张纸 三张纸 四张纸 五张纸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放垫圈的个数) 预测 1 4 8 12 16

实测 2 8 15 25 40

(1)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杠杆尺的右边某一个位置挂上一串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说明杠杆的用力情况

(1)的用力情况      _ (2)的用力情况   _____(3)的用力情况

3、下列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说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1)他们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你认为他们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此实验能得出:在线圈中            相同时,线圈的圈数绕得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强。

(2)小明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          极。要改变甲图中电磁铁南北极方向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他们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关系,得到下面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改变因素 测试结果

第一次 用一节新的干电池 1次吸住7枚大头针

第二次 用二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1次吸住17枚大头针

第三次 用三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1次吸住26枚大头针

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

不改变的因素是: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               __________        。

分析实验中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分×20=20分)

1. 杠杆  火钳(或其他)

2. 2.乳汁   哺乳动物  猫(或其他)

3. 3  大脑  内脏

4.动能 热能   电能  机械能

5.动滑轮 定滑轮

6.接通

7. 厚度  形状

8.古代生物   太阳

9 奥斯特   顺时针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2分×10=20分)

1-5 BCCBC   6-10 BBBCB

三、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2分×10=20分)

1-5 √√×××  6-10 ×√×√×

四、连线题:(1分×10=10分)

1、把动物和所属的相对应种类连起来6

泥鳅        大雁        猪        蚂蚁     蜗牛     鹅

昆虫类           鱼类           哺乳类          鸟类

2、把生物的特征和功能连起来

猫的眼睛和爪子                 可钩住动物的皮毛而散播各处

莲的莲蓬                       适合于在水中游泳

鸭子的蹼脚                     有载运果实漂浮水中而传播的作用

苍耳果实钩毛                   适合于夜间捕捉老鼠等动物

五、实践与探究题:(4+12+14)

1. 纸的厚度  纸越厚,纸的抗弯曲能力就越强(2分一空 共4分)

2. 老师自主判断,画钩码2分一个 判断用力情况2分1空(共12分)

3. (1)甲和乙(2分)  电流强度(2分)

(2) S(2分)    “改变电池的连接方式”或“正负极连接方式”(2分)

(3)电流强度 或 电池个数 (2分) 铁芯的大小 、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圈数(1分一个因素,共2分) 电流强度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4年级上册科学试卷答案

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科学试卷

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应用题试卷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小学科学粤教版六年级下册试卷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通用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