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柳永欧阳修诗词比较

时间:2023-01-29 04:04:22 作者:你与氧气并存i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你与氧气并存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晏殊柳永欧阳修诗词比较,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晏殊柳永欧阳修诗词比较,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晏殊柳永欧阳修诗词比较

晏殊:《宋史》本传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间或流露出旷达的情怀,概括出对人们有启迪的人生哲理。艺术风格和婉明丽、清新含蓄、圆润平静,并有一种富贵气象。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其所作皆为小令,善于即景抒情,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构成形神兼备的意境,写景重其精神,前人评为「更自神到」,语言精炼浑成。这是他的词作内容虽一般却能万口流传的'主要原因。在小令的写作技巧上,晏殊有所发展,且使之日臻纯熟。他一生荣华富贵,生活范围狭小,创作主题也多为男欢女爱,离情别绪,但这不能因此而忽略他的艺术成就.

欧阳修: 处在词风欲变未变之际;他的词中约有四分之三的作品是表现男欢女爱、离别相思、歌舞宴乐之类内容的,所用词调也多以小令为主,深受南唐词的影响;但在表现 这类传统题材时,较之南唐词有了很大的进步。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其它一部分诗作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如《重读〈徂徕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变幻,气势豪放,却近于李白,如《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但多数作品,主要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即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

二 柳永词与苏轼词的特点及比较

苏、柳都是宋代最为著名、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诗词家,留下了许多精美绝伦的华章,令人叹为观止,世代传诵。但是两人的特点却迥然不同:

一苏轼词属士大夫词,写给士大夫们读的,官场、文坛流传最广;柳永词属女优词,写给伶女唱的,欢场、民间传唱最广。

二苏轼是大文豪,苏词境界宽广,开拓了以历史、政治、时事、文化等入词的先河;柳永是“专业”词人,柳词细腻雅致,以描写细节情景、人物心理情感见长。

三苏词词风雄壮,豪情万丈,大气磅礴;柳词词风委婉,柔情似水,缠绵悱恻。

四 苏“以诗为词”,但也讲“律度精致”,按诗的格律道理写词,只讲平仄,且按律诗拗救规律调整字词,柳永深谙音律,柳词专为伶人吟唱而作,自会遵从按字行腔的道理,自会倚声填词注意词谱和曲谱(乐谱)的协和。

篇2:晏殊柳永的蝶恋花

晏殊柳永的蝶恋花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作品鉴赏】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蝶恋花① 柳永

伫倚危楼②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③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④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⑤,强⑥乐还无味。衣带渐宽⑦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译文:

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面对从遥远无边的天际而产生心情沮丧忧愁。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酒醉,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但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蝶恋花 赏析

这首词采用“ 曲径通幽 ”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在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在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 春愁 ”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

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 。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 。词人说得很清楚 ,目的是“图一醉 ”。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 ”,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下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 ”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这首词妙在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 ,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 ,掉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词在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了。

篇3:清平乐晏殊诗词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注释】:

①红笺:印有红线格的绢纸。多指情书。

②鸿雁:大雁。

③帘钩:挂窗帘的铜钩,此代指窗户。

④人面:用“人面桃花”典故。唐孟案《本事诗·情感》载,诗人崔护在清明,崔护复至其处,门肩无人。崔护怅然题诗于左扉。

【译文】:

我在红信笺上写满了小字。将我一生的志向与情感,都寄托鸿雁传书。可是令我伤心的是我们天各一方,这封书信难以寄到。斜阳西下,我独倚西楼,远山对着我身后的一轮明月。两眼空茫,美丽的心上人已经不知去了何处,只看见江水依旧,向着东流去。

【赏析】:

这首词写对远行的情人的思恋之情,是晏殊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词的上片重在抒情。开头两句是修书寄远,尺素托情。“红笺”是一种精美的小幅红色信笺。三、四句笔锋一转,道出主旨,按古代传说,雁足鱼腹,可以传递书信。词的下片是写景抒情。换头两句,写倚楼远望,苍山阻隔,不见伊人的踪影。这里表面上是在写景,实际上是表达相思相望之情。末句“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点明相思之意。写出人面渺远,已随绿波东逝的`空虚和怅惘。“绿波”意象还隐隐表达了词人相思离恨深长绵远,犹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以景结情的“绿波”意象安闲平淡,给人以悠远绵邈的回味。同时又以流水的悠悠比喻作者的思情和愁绪的悠悠。全词隽永含蓄,情思绵邈,正是晏殊婉约词的风格。

篇4:晏殊浣溪沙诗词

晏殊浣溪沙诗词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说明

这是一首抒发闲愁的词。主要写作者新词对酒的优雅闲适生活和对暮春残景的叹惋惆怅,抒发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富贵难久的“闲愁”,表现了作者生活的优裕和精神生活的寂寞空虚,典型地反映了北宋前期达官显贵们的精神状态。

这首词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他构思精巧,选景典型,善于捕捉自己刹那间偶然为外物所触发的真实情感。词中处处是写景和写个人的活动,但处处又是抒情,由景及情,情在景中。

这首词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语言工巧,清丽自然。其中,尤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二句为妙。委婉含蓄,语浅情深,体现了晏词“富贵气象”的`风格特色。

注释

①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一作“浣溪沙”,又名“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又宋周邦彦曾作《浣溪沙慢》,双调九十三字,仄韵。

②一曲新词酒一杯:白居易《长安道》:“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这里化用其意,以诗酒自我排遣。

③去年天气旧亭台二句:是说景物依旧,季节、园子、亭台均与去年相同,但过去的一切,都像夕阳西下,一去不回。言外之意是说,人已不是去年的人了。景物未变,而人有变,隐然有一种惜春叹老之情。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二句:春残花落,是时序推移的自然道理,虽然触景心伤,但也是无可奈何之事。燕子春去秋来,依旧恋巢,不忘故主,人们见到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⑤香径:指落花飘香的园中小路。徘徊:来回往复,流连不舍。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少年时聪颖有才气,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从十四岁登上仕途,一帆风顺,历任太常寺奉礼郎、户部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御史中丞等职;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故世称晏元献。

晏殊一生历居要职,颇能引荐贤士,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他是一个志满意得的达官显贵,一生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品茶、饮酒、赋诗、狎妓。这是他文学创作的生活基础。

晏殊一生著作甚丰,但多散逸。他是宋代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在当时颇负盛名。他沿袭晚唐、五代词柔靡哀婉的遗风,抒写酒足饭饱之后的娱宾遣兴和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主题。他在艺术上受冯延巳影响较深,但有其特色。他用婉约的手法,以景物的暗示去表现作品的主题,造语精工自然,形象鲜明,意境清新,情致闲雅,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王灼《碧鸡漫志》说:“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其无比。”此话较准确地概括了晏词的风格特色。

有《珠玉集》传世。

篇5:晏殊的诗词

有关晏殊的诗词

【1】: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晏殊 《采桑子》

【2】: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 《浣溪沙》

【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 《蝶恋花》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浣溪沙》

【5】: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 《玉楼春》

【6】: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 《浣溪沙》

【7】: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与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 《蝶恋花》

【8】: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晏殊 《清平乐》

【9】: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 《寓意》

【10】: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 《玉楼春》

【1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 《浣溪沙》

【12】: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 《玉楼春》

【13】: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晏殊 《木兰花》

【14】: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 《蝶恋花》

【15】: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晏殊 《踏莎行》

【16】: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 《踏莎行》

【17】: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8】: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 --晏殊 《蝶恋花》

【19】: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晏殊 《浣溪沙》

【20】: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晏殊 《山亭柳赠歌者》

【21】: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晏殊 《清平乐》

【22】: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晏殊 《清平乐》

【23】: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 《浣溪沙》

【24】: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晏殊 《木兰花·玉楼春》

【25】:老去渐知时态薄,愁来惟愿酒杯深 --晏殊

【26】: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 《木兰花·春恨》

【27】: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晏殊 《蝶恋花·清明》

【28】: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晏殊 《玉楼春》

【29】: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晏殊

【30】: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晏殊 《诉衷情》

【31】: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晏殊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32】:春风不解禁扬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晏殊

【33】: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晏殊 《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34】:扫地可怜花更落,卷帘无奈燕还来 --晏殊

【3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36】: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 《中秋月》

【37】: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晏殊 《喜迁莺》

【38】: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 《破阵子》

【39】:玉楼春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 《玉楼春》

【40】: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 《踏莎行》

【41】: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蝶恋花》

【4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篇6:晏殊和欧阳修词摭谈

晏殊和欧阳修词摭谈 - 毕业论文

在北宋前期的词坛上,晏殊和欧阳修以创作风格的相近而被词论家们相提并举。在历来的抑扬褒贬之间,既有公允的1面,也有失之偏颇的地方。如何看待晏欧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就是本文所要论及的问题。

词作为1种新起于民间的文体,虽然自中晚唐以来已渐入文人手中,但始终未在文坛上取得正统的1席。这种情况在北宋前期仍然存在,不少有名望的大臣虽然能诗善文,却很少染指于词,只是1时兴到,偶而为之。但是晏殊和欧阳修异于诸人,他们身居要职,官位显赫,却写下了大量的词。填补了北宋前期词坛的空白。他们为数可观的作品,再加上其他1些地位较低的文人的创作,形成了继5代以后词的创作的又1高潮。晏欧的这1作用,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

晏欧词同具南唐之风,尤其和冯延巳词的风格比较接近,具有词语清雅、感情含蓄的特点,他们不仅以可观的数量,而且以清婉的词风,推动着宋词的深入发展。由于晚唐、5代柔靡之风的影响,北宋初年的诗文充满浮华的习气,其中不无花间词的影响,虽则文人不以词和诗文为同列,但创作思想对各种文体的影响却不以这1偏见为转移。花间词中争香夺艳的景状和镂金雕玉的辞藻,与北宋诗文的华艳有其内在的1致性。就在整个文坛浸润着丽之气的时候,晏欧词摈弃花间香软的词风,步武南唐冯延巳,以自己的大手笔,创作了1批风格比较清丽的词,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虽然就内容而言,他们还不能越出吟风弄月、言情说love的樊篱,但终以清隽的意境取代了花间词“宝檀金缕鸳鸯枕”“罗裙串地缕黄金”“胸脯雪,脸分莲”这种艳丽的环境和女色的描写。晏殊的《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干生意”。)和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具体反映了他们的创作特点。两词都写闺中愁思,抓住了最能表现人物心情的景色特征,以自由翱翔的鸿雁和水中之鱼反衬女主人公独闭闺楼的孤苦,以深深的庭院和重重帘幕形象地显现寂寞的环境。《蝶恋花》的末两句,更以人物和乱红发生感情交流,层层写出主人公凄苦缠绵的复杂内心。这两首词不仅文笔清雅,而且注重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现,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可以看到,晏欧虽然没有为词的创作开拓更宏大的境界,但他们的作品削弱了词的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纤丽之风,发扬了清隽温婉的特长,为宋词的继续发展开了有益的先声。

晏欧词固然具有相近的风格,但人们也早就注意到他们的作品同时存在着不少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他们在词史中的不同地位。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冒号“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陈廷焯也说冒号“文忠思路甚隽,而元献较婉雅。”(《白雨斋词话》)他们道出了晏欧词差别的1个方面。

晏殊吸取冯延巳词温婉的特点,但更趋向淡逸平和。在冯延巳的笔下,常常出现“独立荒池斜日岸”“风雨凄凄,林鹊争栖。落尽灯花鸡未啼”这样萧条悲凉的景象,词中的人物又是“罗衣薄,万般心”“薄罗依旧泣青春”,留下清苦凄婉的倩影。这是因为他把对南唐国日益衰亡的伤感之情溶入了词中,不禁时时发出哀怨凄切之音。但晏殊处在国力尚盛的北宋前期,他本人仕途得意,少年时就以神童召试,后官至宰相,显赫的地位和令人满足的生活,使他的词抹去了冯延巳凄哀的阴影,而添上了更多和谐的色彩。晏殊的词除了庆寿贺宴等应酬的作品外,主要表现男女情思和叹息年华流逝的内容,以著名的《浣溪沙》(“1曲新词酒1杯。”)1词为例,这首词择取了暮春时节的暮色之景,西下的夕阳,飘0的落花,旧亭台和似曾相识的归燕,无不暗示着万物如旧而时光流逝的主题,无不寄托着词人深深的叹息,词的意境是很含蓄的。但这毕竟是1种闲逸的愁情,宁静的环境带着寂寞之意,终和冯延巳于“风雨凄凄”中叹“年光往事如流水”的凄切之情不同。而且,出现在晏词中更多的是在佳会宴游之余的慨叹,这就更是闲逸之中的莫名哀愁,如《诉衷情》(“露莲双脸远山眉”),词中人置身于清逸平静的背景中,露莲远山呈现出淡雅的色彩,柳丝并不在风中舞动,只是低低垂下,这样的静景不仅和人物的淡妆相宜,也和他静思默想的神情相宜。这就是晏词的基本风格,清和淡逸的画面和细腻委婉的感情交相融和,透出“1点凄凉愁绝意”。总之,他的作品内容比较单薄,除了情感、气质和冯延巳略显不同以外,很少有更好的作品。自然,在晏殊词中也有表现歌妓痛苦的《山亭柳》,有写活泼少女形象的《破阵子》,但这类主题深刻、形象鲜明的作品在晏词中鲜有少见,不足以说明他的创作风格。

如果说晏殊词基本上还是步人后尘而行进,那么欧阳修的词就表现出较多新的探索。他的词作感情真挚复杂,思想深沉,体现出浑厚的内在力量,因而也就更具有感染力。即以作品中占较大比例的情思词而言,内中的人物往往不是停留在静止的愁绪之中,而是显现出思绪的'流转变化,留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踏莎行》(“候馆梅残”)就具有这1特点,此词在结构上不同于上下两片连成1气的习惯作法,而以上片写征人之愁,下片转为闺房之思,收尾处,以思妇极目远眺,想象出山外行人的情景冒号“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从而勾通上下两片,把遥遥相隔的两幅图景、两种情思汇成1体,不仅在结构上浑然天成,而且写出了思妇心随人去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两人心心相印的深切感情,这比1味用眼前的落红归燕衬托思情更深1层。欧阳修词的深婉还在于竭力展示人物瞬息间发生的感情变化,使人读之有亲见其情的感受。表现离愁的《玉楼春》上片是这样写的冒号“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开首入题,写出离人1片衷肠,她明明预拟归期,开口欲言,又料及这只能聊以慰藉,终难兑现,结果话未出口,泪已涟涟。虽然寥寥数字,却把内心的曲折起伏表现得真切感人。欧阳修作为封建朝廷的重臣,他的生活中必然有宴饮享乐的1面,因此他的词同晏殊1样多写个人情思不足为怪。但欧阳修毕竟不同于1生雍容华贵的晏殊,他曾积极支持范仲淹等人的政治改革,因为同权贵抗争还两次遭贬,他忧虑国事比之晏殊更为深切,更多地尝到了仕途的风险波折,也更深刻地体验到人生的悲欢离合,因此他的小词自然比晏殊流露出更沉重的感情。这在同以感叹年华流逝为主题的作品中表现得分外突出。这些词虽然说不上有很高的格调,但它决非无病呻吟,《圣无忧》1词写道冒号“世路**险,1别须臾。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好酒能消光景,春风不染髭须。为公1醉花前倒,红袖莫来扶。”对人生聚散的感慨,颓然醉倒的形态,都显示着内心的牢骚和不平,可以想见1个正直的官员对险恶世情的痛切之感。综上所述,可见晏欧词虽同出1源,却又高低有别,有其内在的必然因素。

然而,欧阳修词高出晏殊1筹,不唯在感情沉挚这1点上,他的词作体现出更多超越前人的创造精神。虽然他没有自觉地对词进行改革,但他在诗文革新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提出的文学主张,还是在1定程度上影响着词的创作,使他的词闪烁出文人词中尚不多见却又引人瞩目的光焰。冯煦说冒号“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1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本传云冒号‘超然独鹜,众莫能及。’独其文乎哉!独其文乎哉!”(《蒿庵论话》)这是很有见地的论述。

欧阳修在词作上的创新冒号

首先表现在题材的开掘上。他以词写景,在数10首《采桑子》中,用明丽清朗的笔墨,勾勒出1幅幅令人目悦心醉的西湖美景;他以词寄托身世感慨,这不仅局限在低沉的悲叹上,也有“便须豪饮敌青春,莫对新花羞白发”的抗争之言;他也以词咏史和赠友人。在“诗庄词媚”的观念盛行之时,欧阳修把这些庄重严肃的题材写入词中,不能不说是1个大胆的举动。

其次,欧阳修在词中塑造的众多女子,摆脱了千篇1律的情思绵绵、多愁善感的形象模式,开始出现了个性的差别,她们有属于劳动妇女阶层的采莲女,性格豪放泼辣,毫无矫揉造作之态;有调皮可love不谙人事的少女,为摘花而划破了脸,“羞人问,归来剩把胭脂衬。”或是幼稚地模仿成年人,惹得“尽人言语尽人怜”;她们也有幸福的新婚女子,陶醉于甜蜜的love情之中。这些形象让我们看到了纯真的欢笑和朴实的心灵,具有1种特殊的魅力。

再次,欧阳修常用俚俗语作词,表情直率,1霹无遗,这与词家提倡含蓄委婉的手法大相径庭,故受到不少人的非议,但恰恰最见欧阳修不受传统势力影响的独创精神。欧词的这些尝试,在当时还只是微霹的萌芽,但随着词的不断发展,逐步蔚成各家之风。苏轼的豁达豪放,李清照的细腻刻画,周邦彦的浑厚质实,这些风格在欧阳修词中均可窥见端倪。在词的发展史中,欧阳修比晏殊具有更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这是不可否定的事实。

篇7:晏殊诗词《浣溪沙》赏析

晏殊诗词《浣溪沙》赏析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初中古诗,婉约,伤春,惜时,抒怀,人生,哲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有用(2414)没用(779)

参考资料:

1、陆林编注 .宋词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28-29 .

2、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81-182 .

鉴赏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

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篇8:晏殊的诗词名句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昨夜西风凋碧树。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 晏殊《破阵子·春景》

槛菊愁烟兰泣露。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 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小园香径独徘徊。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阵子·春景》

鸿雁在云鱼在水。 ——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 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 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山长水阔知何处。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 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 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 晏殊《破阵子·春景》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 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绿杨芳草长亭路。 —— 晏殊《玉楼春·春恨》

明月不谙离恨苦。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等闲离别易销魂。 ——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池塘水绿风微暖。 —— 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 晏殊《破阵子·春景》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一寸还成千万缕。 —— 晏殊《玉楼春·春恨》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 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绿酒初尝人易醉。 —— 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

年少抛人容易去。 —— 晏殊《玉楼春·春恨》

东风杨柳欲青青。 —— 晏殊《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斜阳独倚西楼。 ——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 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 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 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酒筵歌席莫辞频。 ——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觥船一棹百分空。 —— 晏殊《喜迁莺·花不尽》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 晏殊《中秋月》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 —— 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 晏殊《中秋月》

晏殊——《诉衷情》

晏殊《渔家傲》

晏殊 古诗

柳永诗词

蝶恋花晏殊试题答案

晏殊的经典作品

浣溪沙晏殊译文

晏殊《采桑子》赏析

晏殊 玉堂春 诗文介绍

蝶恋花晏殊的评价

晏殊柳永欧阳修诗词比较(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晏殊柳永欧阳修诗词比较,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