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早睡早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晏殊《渔家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晏殊《渔家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晏殊 渔家傲
晏殊 渔家傲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吹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译文】
在乐鼓声中日子从黑夜转到白昼,时光仿佛有意识地在催促人突苍老。只求有一点欢乐与风和日丽,大家齐声高唱《渔家傲》就像神仙一样。
绿水悠悠流淌,无穷无尽,大自然是永恒的,可是人生在世哪里能永远年少呢?不要担心沉醉后的失态,正如他人所说,人甘间各种事情什么时侯才能了结呢?
【注释】
1、画鼓: 有彩绘的鼓。 白居易《柘枝妓》:“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2、昏又晓:朝夕,整日。昏即天黑,晓即天明。
3、揭调:高调,放声歌唱。
4、渔家傲:此调缘起张志和《渔歌子》,历经渔歌子--渔父--渔歌子,再到本调。本写渔家生活。渔家傲之名始于本词。
5、杳杳:悠远渺茫。
6、浮生:人生。老庄学派认为人生在世空虚无定,故称人生为浮生。《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7、长年少:青春常驻。长,音cháng,少,音shào。
【赏析】
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此词所抒写的`是一种及时行乐的人生观感,较为消极。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更鼓声中,昼夜交替,时光在不断地流逝,人也在逐渐地衰老。
“求得浅吹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揭调:王骥德《曲律杂论》载:“揭调之说,不特今曲为然,杨用修《诗话》云:‘乐府家谓揭调者,高调也。’”在这风和日丽,令人赏心悦目的良辰美景中,何不及时行乐,饮酒赋诗,听艺人高歌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杳杳:幽远貌。浮生:谓人生短暂,世事无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称谓。绿水悠悠,天地茫茫,在这纷繁的红尘中,人不可能永远年轻。“浮生”句为全词的核心,引出了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的感慨。
“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古诗百~科)宇宙无穷,人生有限。不要担心醉酒,只管开怀畅饮,人间万事,只需付之淡然一笑。
晏殊一生位极人臣,虽在政治上少有建树,却于生活中享尽荣华富贵。吟诗作赋,听歌按舞是其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时值天下太平,社会较为安定,对他来说,唯一不足的便是时光在无情地流逝,人在衰老。
此词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层的人生态度及普遍的精神面貌。
【诗人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篇2:晏殊《渔家傲》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作者】晏殊 【朝代】宋代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篇3:晏殊《渔家傲》
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人貌与花相斗艳。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
莲叶层层张绿伞,莲房个个垂金盏。一把藕丝牵不断。红日晚,回头欲去心撩乱。
【译文】
越女在江的北岸采着莲藕,她轻轻地抄起桨让船顺着风行驶。这时候她的美貌可以和美丽的花来个竞赛。江水流得很慢,越女时不时地照照自己在江面上的妆容。
一个个撑开的莲叶像是一把把绿伞,莲房也像是一个个垂下来的金盏。她还在思念佳偶。太阳下山的时候,想要回去找他可是心里却极为烦乱。
【评点】
晏殊善于描写女性,他的词作中出现了很多女性形象。本词也不例外,描写了采莲女在江边采摘莲藕时优雅的身姿和温婉的风情。词人从头至尾都没有使用一句俗艳之语,而是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少女们艳丽的容颜,高尚的情操,以及她们因情爱萌动而产生的不安与烦躁。整首词并无跌宕起伏的语句和情节,给人一种清新淡雅、宁静闲适之感。
上片中,词人不仅交代了采莲女的劳动地点,描写了她姣好的容貌,还提到了她闲暇之时对影梳妆的细节。“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一句,语言清丽,声调和谐,起首便营造出一种平和淡雅的意境,采莲女的绰约风姿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紧接着,词人通过“人貌与花相斗艳”一句,进一步描摹她们的美好容貌,显得水到渠成,毫不突兀。而最后一句“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读来让人感觉少了一分浓艳纤佻,多了一分清丽蕴藉,别具特色。下片“莲叶层层”三句,通过对莲叶、莲房、藕丝等景物进行描写,抒发了两层感情,既写出了彩莲女的心境,又反映出了词人的心境。首先,“一把藕丝牵不断”一句,写出了采莲女绵绵无尽、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世界。通过最后一句“红日晚,回头欲去心撩乱”,我们便能看出,她好像是在盼望着某个人出现。然而,此人并未出现,无尽的思念缠绕着她,心中的.苦楚无人倾诉,以至于她思绪繁杂,像“藕丝牵不断”。其次,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词人当时的心境。词人晏殊擅长写一些即景抒情的小词,且多为表达离情别绪的传统题材,记叙一些有关花酒歌愁的事情。而词人在写作这些词的时候,大多都结合了自己当时的心境,即用词作来反映自己当时的心情。创作这首词时,词人的心情也同采莲女一样,满怀思念,满腔离愁。因此,词中采莲女“藕丝牵不断”的复杂心情其实也是词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反映。
这首词风格清丽,笔法细腻,表达含蓄,是晏殊词风格的真实体现。
篇4:渔家傲,渔家傲晏殊,渔家傲的意思,渔家傲赏析
渔家傲,渔家傲晏殊,渔家傲的意思,渔家傲赏析 -诗词大全
渔家傲作者:晏殊 朝代:宋 体裁:词 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人貌与花相斗艳。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莲叶层层张绿伞。莲房个个垂金盏。一把藕丝牵不断。红日晚。回头欲去心撩乱。
篇5:渔家傲,渔家傲晏殊,渔家傲的意思,渔家傲赏析
渔家傲,渔家傲晏殊,渔家傲的意思,渔家傲赏析 -诗词大全
渔家傲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幽鹭慢来窥品格
双鱼岂解传消息
绿柄嫩香频采摘
心似织
条条不断谁牵役
粉泪暗和清露滴
罗衣染尽秋江色
对面不言情脉脉
烟水隔
无人说似长相忆
★ 晏殊 古诗
★ 晏殊的经典作品
★ 浣溪沙晏殊译文
★ 蝶恋花晏殊的评价
★ 晏殊寓意阅读答案
晏殊《渔家傲》(锦集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