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舌吟》唐诗鉴赏

时间:2023-02-01 04:04:57 作者:马风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马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百舌吟》唐诗鉴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百舌吟》唐诗鉴赏,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百舌吟》唐诗鉴赏

《百舌吟》唐诗鉴赏

百舌吟

刘禹锡

晓星寥落春云低,初闻百舌间关啼。

花柳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

笙簧百啭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

东方朝日迟迟升,迎风弄景如自矜。

数声不尽又飞去,何许相逢绿杨路。

绵蛮宛转似娱人,一心百舌何纷纷?

酡颜侠少停歌听,坠珥妖姬和睡闻。

可怜光景何时尽,谁能低回避鹰隼?

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情损。

天生羽族尔何微,舌端万变乘春辉。

南方朱鸟一朝见,索寞无言蒿下飞。

刘禹锡唐诗鉴赏:

百舌,鸟名,即“乌鸫”,全身黑色,唯嘴黄,善鸣,其声多变化,能效百鸟之鸣,故称“百舌”。

王维《题百舌鸟》诗有云:“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作了概括的描写。刘禹锡这首《百舌吟》,则更为具体地写出了百舌鸟在春天的得意歌唱,讽刺了当时政治生活中那种巧言善变、自矜自炫之徒,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但也有善意的规劝。

全诗二十二句,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十四句为第一部分,后八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描写百舌鸟活动的季节和环境,生动地摹状了它们那种故意卖弄而得意鸣叫的声音和神态。前六句侧重写季节、环境。春天的早晨,在云低星稀之时,就开始听得它们“间关”(鸟鸣声)的叫声了。寻声望去,只见花柳满空,繁花坠落如雨,它们的声音象“笙簧”(“笙”是一种乐器,“簧”是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的奏鸣一样从中传来,巧妙多变,连一向以鸣声动听的黄莺和燕子也自叹不如,不敢出声再叫了。这六句中,写景有如秾艳的水彩画,设色浓丽,为突出百舌鸟的叫声作了衬托;其中“初闻”一句正面写百舌的叫声,“笙簧”一句是作比喻,“黄鹂”一句又进行反衬,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百舌的善鸣,非常生动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接下来八句,诗人侧重写它们的自矜自炫,由初闻时的讨人喜欢,过渡到令人生厌。也许是因为叫声太动听了吧,连东方的朝日也迟迟才升起,这时,它们更加得意了:“迎风弄景”,好象在自我夸耀;飞来飞去,出没在花柳丛中和绿杨路上;“绵蛮( 鸟叫声)宛转”,似乎故意在讨人喜欢,耳里只听得它们纷乱的叫声。果然不负苦心,它们的叫声博得了“酡(饮酒脸红)颜侠少”和“坠珥(女子的珠玉耳饰)妖姬”的欣赏,使他们停歌倾听,和睡而闻。

这八句在前六句的基础上,显然推进了一步,讽刺意味渐渐显露出来,并且不断加重。但是,这种讽刺并不是单靠发议论来表现,而是通过写景、描摹和抒情的穿插安排,来含蓄委婉而又自然地表现的。特别是“ 酡颜”二句,把它们的叫声与豪门中醉生梦死的“侠少”、“妖姬”联系起来,说明它们的叫声只有这些人才最喜欢,而其善鸣多变,也就顿时失去了可爱的意味,而变得令人生厌了。这体现出诗人巧妙的手法。

第二部分从“可怜光景何时尽”到末尾,着重写百舌的“舌端万变”不会有好下场,也决不会长久。

“可怜光景何时尽”一句,讽刺意味进一步明显,它的弦外之音是:看你得意到几时!接着诗人从两个方面,指出了百舌不可避免的厄运。一方面,是来自背后的暗算,它无法避免鹰隼的突然袭击;虽然酷吏的张罗设网与它无关(“廷尉张罗自不关”一句,用了《史记·酷吏列传》中西汉时奸诈的廷尉张汤给人罗织罪名、陷人于狱的故事),但像潘岳那样的游乐少年的无情弹射,却是躲不开的(《晋书·潘岳传》:

潘郎“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另一方面,是时运的无情消逝。百舌本是飞禽中一种微形小鸟,它的“舌端万变”完全是靠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春天总是要过去的,到了秋天(“ 南方朱鸟一朝见”一句中,“朱鸟”即朱雀,我国古代天文中四象之一,指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在十二星次中分属七、八、九,全句是说秋天一旦到来),百舌就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再也叫不出声,而仓皇地在蒿下乱飞了。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对百舌的鄙视,但同时也含有警告的意思,似乎在劝告它们不要再以“舌端万变”去取悦“侠少”、“妖姬”了。另外,最后两句中,“索寞无言”与“笙簧百啭”、“蒿下飞”与“迎风弄景”,都形成鲜明对照,深刻地说明了巧舌善变的可悲命运,全诗首尾照应,在结构上显得一气呵成,颇为谨严。

刘禹锡参与的`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后,政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剧烈分化。在分化中,有的人坚持操守,而有的人却见风使舵,以巧言善变去取悦政敌—— 腐朽的官僚,并且还自矜自炫,十分得意。诗中“舌端万变”的百舌鸟,正是这种政治小丑的化身。对于这种人,诗人表示了鄙薄之意,通过对百舌鸟的描写而进行了有力的讽刺。但同时也有劝戒之意,其中“廷尉张罗自不关”一句,是反语,其实是提醒他们,政敌是十分狠毒的,要注意暗算,不要沾沾自喜。最后两句“南方朱鸟一朝见,索寞无言蒿下飞”二句,与《聚蚊谣》中“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的诅咒灭亡,大有不同,可见作者对不同的人的态度有着严格的区分,在遣词用语中极有分寸。在这些地方,表现出了诗人的深刻认识和艺术匠心。

篇2:《百舌吟》刘禹锡唐诗鉴赏

百舌吟

刘禹锡

晓星寥落春云低,

初闻百舌间关啼。

花柳满空迷处所,

摇动繁英坠红雨。

笙簧百啭音韵多,

黄鹂吞声燕无语。

东方朝日迟迟升,

迎风弄景如自矜。

数声不尽又飞去,

何许相逢绿杨路。

绵蛮宛转似娱人,

一心百舌何纷纷?

酡颜侠少停歌听,

坠珥妖姬和睡闻。

可怜光景何时尽,

谁能低回避鹰隼?

廷尉张罗自不关,

潘郎挟弹无情损。

天生羽族尔何微,

舌端万变乘春辉。

南方朱鸟一朝见,

索寞无言蒿下飞。

篇3:《百舌吟》刘禹锡唐诗鉴赏

百舌,鸟名,即“乌鸫”,全身黑色,唯嘴黄,善鸣,其声多变化,能效百鸟之鸣,故称“百舌”。

王维《题百舌鸟》诗有云:“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作了概括的描写。刘禹锡这首《百舌吟》,则更为具体地写出了百舌鸟在春天的得意歌唱,讽刺了当时政治生活中那种巧言善变、自矜自炫之徒,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但也有善意的规劝。

全诗二十二句,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十四句为第一部分,后八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描写百舌鸟活动的季节和环境,生动地摹状了它们那种故意卖弄而得意鸣叫的声音和神态。前六句侧重写季节、环境。春天的早晨,在云低星稀之时,就开始听得它们“间关”(鸟鸣声)的叫声了。寻声望去,只见花柳满空,繁花坠落如雨,它们的声音象“笙簧”(“笙”是一种乐器,“簧”是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的奏鸣一样从中传来,巧妙多变,连一向以鸣声动听的黄莺和燕子也自叹不如,不敢出声再叫了。这六句中,写景有如秾艳的水彩画,设色浓丽,为突出百舌鸟的叫声作了衬托;其中“初闻”一句正面写百舌的叫声,“笙簧”一句是作比喻,“黄鹂”一句又进行反衬,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百舌的善鸣,非常生动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接下来八句,诗人侧重写它们的自矜自炫,由初闻时的讨人喜欢,过渡到令人生厌。也许是因为叫声太动听了吧,连东方的朝日也迟迟才升起,这时,它们更加得意了:“迎风弄景”,好象在自我夸耀;飞来飞去,出没在花柳丛中和绿杨路上;“绵蛮( 鸟叫声)宛转”,似乎故意在讨人喜欢,耳里只听得它们纷乱的叫声。果然不负苦心,它们的叫声博得了“酡(饮酒脸红)颜侠少”和“坠珥(女子的珠玉耳饰)妖姬”的欣赏,使他们停歌倾听,和睡而闻。

这八句在前六句的基础上,显然推进了一步,讽刺意味渐渐显露出来,并且不断加重。但是,这种讽刺并不是单靠发议论来表现,而是通过写景、描摹和抒情的穿插安排,来含蓄委婉而又自然地表现的.。特别是“ 酡颜”二句,把它们的叫声与豪门中醉生梦死的“侠少”、“妖姬”联系起来,说明它们的叫声只有这些人才最喜欢,而其善鸣多变,也就顿时失去了可爱的意味,而变得令人生厌了。这体现出诗人巧妙的手法。

第二部分从“可怜光景何时尽”到末尾,着重写百舌的“舌端万变”不会有好下场,也决不会长久。

“可怜光景何时尽”一句,讽刺意味进一步明显,它的弦外之音是:看你得意到几时!接着诗人从两个方面,指出了百舌不可避免的厄运。一方面,是来自背后的暗算,它无法避免鹰隼的突然袭击;虽然酷吏的张罗设网与它无关(“廷尉张罗自不关”一句,用了《史记·酷吏列传》中西汉时奸诈的廷尉张汤给人罗织罪名、陷人于狱的故事),但像潘岳那样的游乐少年的无情弹射,却是躲不开的(《晋书·潘岳传》:

潘郎“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另一方面,是时运的无情消逝。百舌本是飞禽中一种微形小鸟,它的“舌端万变”完全是靠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春天总是要过去的,到了秋天(“ 南方朱鸟一朝见”一句中,“朱鸟”即朱雀,我国古代天文中四象之一,指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在十二星次中分属七、八、九,全句是说秋天一旦到来),百舌就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再也叫不出声,而仓皇地在蒿下乱飞了。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对百舌的鄙视,但同时也含有警告的意思,似乎在劝告它们不要再以“舌端万变”去取悦“侠少”、“妖姬”了。另外,最后两句中,“索寞无言”与“笙簧百啭”、“蒿下飞”与“迎风弄景”,都形成鲜明对照,深刻地说明了巧舌善变的可悲命运,全诗首尾照应,在结构上显得一气呵成,颇为谨严。

刘禹锡参与的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后,政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剧烈分化。在分化中,有的人坚持操守,而有的人却见风使舵,以巧言善变去取悦政敌—— 腐朽的官僚,并且还自矜自炫,十分得意。诗中“舌端万变”的百舌鸟,正是这种政治小丑的化身。对于这种人,诗人表示了鄙薄之意,通过对百舌鸟的描写而进行了有力的讽刺。但同时也有劝戒之意,其中“廷尉张罗自不关”一句,是反语,其实是提醒他们,政敌是十分狠毒的,要注意暗算,不要沾沾自喜。最后两句“南方朱鸟一朝见,索寞无言蒿下飞”二句,与《聚蚊谣》中“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的诅咒灭亡,大有不同,可见作者对不同的人的态度有着严格的区分,在遣词用语中极有分寸。在这些地方,表现出了诗人的深刻认识和艺术匠心。

篇4:《百舌吟》古诗鉴赏

《百舌吟》古诗鉴赏

仔细品味这首诗,大家就会发现刘禹锡这首《百舌吟》,具体地写出了百舌鸟在春天的得意歌唱,讽刺了当时政治生活中那种巧言善变、自矜自炫之徒,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但也有善意的规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百舌吟

刘禹锡

晓星寥落春云低,

初闻百舌间关啼。

花柳满空迷处所,

摇动繁英坠红雨。

笙簧百啭音韵多,

黄鹂吞声燕无语。

东方朝日迟迟升,

迎风弄景如自矜。

数声不尽又飞去,

何许相逢绿杨路。

绵蛮宛转似娱人,

一心百舌何纷纷?

酡颜侠少停歌听,

坠珥妖姬和睡闻。

可怜光景何时尽,

谁能低回避鹰隼?

廷尉张罗自不关,

潘郎挟弹无情损。

天生羽族尔何微,

舌端万变乘春辉。

南方朱鸟一朝见,

索寞无言蒿下飞。

刘禹锡诗鉴赏

百舌,鸟名,即乌鸫,全身黑色,唯嘴黄,善鸣,其声多变化,能效百鸟之鸣,故称百舌。

王维《题百舌鸟》诗有云: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作了概括的描写。刘禹锡这首《百舌吟》,则更为具体地写出了百舌鸟在春天的得意歌唱,讽刺了当时政治生活中那种巧言善变、自矜自炫之徒,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但也有善意的规劝。

全诗二十二句,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十四句为第一部分,后八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描写百舌鸟活动的季节和环境,生动地摹状了它们那种故意卖弄而得意鸣叫的声音和神态。前六句侧重写季节、环境。春天的早晨,在云低星稀之时,就开始听得它们间关(鸟鸣声)的叫声了。寻声望去,只见花柳满空,繁花坠落如雨,它们的声音象笙簧(笙是一种乐器,簧是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的奏鸣一样从中传来,巧妙多变,连一向以鸣声动听的黄莺和燕子也自叹不如,不敢出声再叫了。这六句中,写景有如秾艳的水彩画,设色浓丽,为突出百舌鸟的叫声作了衬托;其中初闻一句正面写百舌的叫声,笙簧一句是作比喻,黄鹂一句又进行反衬,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百舌的善鸣,非常生动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接下来八句,诗人侧重写它们的自矜自炫,由初闻时的讨人喜欢,过渡到令人生厌。也许是因为叫声太动听了吧,连东方的朝日也迟迟才升起,这时,它们更加得意了:迎风弄景,好象在自我夸耀;飞来飞去,出没在花柳丛中和绿杨路上;绵蛮( 鸟叫声)宛转,似乎故意在讨人喜欢,耳里只听得它们纷乱的叫声。果然不负苦心,它们的叫声博得了酡(饮酒脸红)颜侠少和坠珥(女子的珠玉耳饰)妖姬的欣赏,使他们停歌倾听,和睡而闻。

这八句在前六句的基础上,显然推进了一步,讽刺意味渐渐显露出来,并且不断加重。但是,这种讽刺并不是单靠发议论来表现,而是通过写景、描摹和抒情的穿插安排,来含蓄委婉而又自然地表现的。特别是 酡颜二句,把它们的叫声与豪门中醉生梦死的侠少、妖姬联系起来,说明它们的叫声只有这些人才最喜欢,而其善鸣多变,也就顿时失去了可爱的意味,而变得令人生厌了。这体现出诗人巧妙的手法。

第二部分从可怜光景何时尽到末尾,着重写百舌的舌端万变不会有好下场,也决不会长久。

可怜光景何时尽一句,讽刺意味进一步明显,它的弦外之音是:看你得意到几时!接着诗人从两个方面,指出了百舌不可避免的厄运。一方面,是来自背后的暗算,它无法避免鹰隼的突然袭击;虽然酷吏的张罗设网与它无关(廷尉张罗自不关一句,用了《史记·酷吏列传》中西汉时奸诈的廷尉张汤给人罗织罪名、陷人于狱的故事),但像潘岳那样的游乐少年的无情弹射,却是躲不开的(《晋书·潘岳传》:

潘郎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另一方面,是时运的'无情消逝。百舌本是飞禽中一种微形小鸟,它的舌端万变完全是靠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春天总是要过去的,到了秋天( 南方朱鸟一朝见一句中,朱鸟即朱雀,我国古代天文中四象之一,指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在十二星次中分属七、八、九,全句是说秋天一旦到来),百舌就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再也叫不出声,而仓皇地在蒿下乱飞了。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对百舌的鄙视,但同时也含有警告的意思,似乎在劝告它们不要再以舌端万变去取悦侠少、妖姬了。另外,最后两句中,索寞无言与笙簧百啭、蒿下飞与迎风弄景,都形成鲜明对照,深刻地说明了巧舌善变的可悲命运,全诗首尾照应,在结构上显得一气呵成,颇为谨严。

刘禹锡参与的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后,政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剧烈分化。在分化中,有的人坚持操守,而有的人却见风使舵,以巧言善变去取悦政敌 腐朽的官僚,并且还自矜自炫,十分得意。诗中舌端万变的百舌鸟,正是这种政治小丑的化身。对于这种人,诗人表示了鄙薄之意,通过对百舌鸟的描写而进行了有力的讽刺。但同时也有劝戒之意,其中廷尉张罗自不关一句,是反语,其实是提醒他们,政敌是十分狠毒的,要注意暗算,不要沾沾自喜。最后两句南方朱鸟一朝见,索寞无言蒿下飞二句,与《聚蚊谣》中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的诅咒灭亡,大有不同,可见作者对不同的人的态度有着严格的区分,在遣词用语中极有分寸。在这些地方,表现出了诗人的深刻认识和艺术匠心。

篇5:《百舌吟》赏析

《百舌吟》赏析

《百舌吟》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呢?

百舌1吟2

晓星3寥落4春云低5,初闻百舌间关6啼。

花柳满空迷7处所,摇动繁英8坠9红雨10。

笙簧11百啭12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

东方朝日迟迟13升,迎风弄景14如自矜15。

数声不尽又飞去,何许16相逢绿杨路。

绵蛮17宛转似娱人18,一心百舌19何纷纷20?

酡颜21侠少22停歌听,坠23珥24妖姬25和睡26闻。

可怜27光景何时尽,谁能28低回29避鹰隼30?

廷尉31张罗32自不关,潘郎33挟弹34无情损。

天生羽族35尔36何微37,舌端万变乘春辉38。

南方朱鸟39一朝见40,索寞41无言蒿42下飞。

【注释】

(1)百舌:鸟名,又名反舌,俗称牛尿八哥。它叫声宛转多变,“能反复其舌,随百鸟之音”。古代诗文中多用它比喻谄佞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晓星:晨星。

(4)寥落:稀疏。

(5)低:低垂。

(6)间关:鸟叫声。

(7)迷:分辨不清。

(8)繁英:繁花。

(9)坠:落下。

(10)红雨:比喻落花。

(11)笙簧(shēng huáng):笙是一种吹奏乐器,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齐的竹管制成,管端安有发音的簧片,用口吹奏。

(12)啭(zhuǎn):通“转”,变换。

(13)迟迟:慢慢地。

(14)弄景:卖弄自己的身影。景:通“影”,指身影。

(15)自矜:自尊自大。

(16)何许:如何,怎么。

(17)绵蛮:鸟叫声。

(18)娱人:讨人欢喜。

(19)百舌:指变化百出的腔调。

(20)纷纷:众多。

(21)酡(tuó)颜:满脸醉容。酡,喝酒后脸上发红。

(22)侠少:美少年,指花花公子。

(23)坠:垂挂。

(24)珥(ěr):用珠玉做的耳环。

(25)妖姬:妖艳的贵妇人。

(26)和睡:带着朦胧的睡意。

(27)可怜:可爱。

(28)谁能:哪能,哪会。

(29)低回:迂回曲折,躲躲闪闪。

(30)隼(sǔn):一种勇猛的鸟,似鹰,比鹰略小。旧说鹰隼击杀鸟雀,多在秋天,而百舌鸟最活跃的却是春季,因此,这时它用不着躲躲闪闪,逃避鹰隼。

(31)廷尉:秦汉时掌管刑法的官。

(32)罗:捕鸟的网。

(33)潘郎:指西晋时的潘岳。潘郎挟弹的故事,见《晋书·潘岳传》。这句是说,像潘郎这样的花花公子,虽然夹持弹弓,却无意损害百舌鸟。

(34)挟弹:夹持弹弓。

(35)羽族:有翅动物的总称。

(36)尔:你们,指百舌鸟。

(37)微:渺小。

(38)春辉:春光。

(39)朱鸟:凤凰。旧时认为凤凰出现,天下太平。这里用以指作者心目中“法大行”(彻底实行法治)所将来的政治清明的景象。

(40)见(xiàn):通“现’’。

(41)索寞:神情沮丧的样子。

(42)蒿(hāo):一种野草。

【白话译文】

在晨星寥落、春云低飞时分,开始听到百舌鸟唧唧的鸣声。满天都是花树,百舌鸟不知自己该落在何处,它到处摇动繁花,使红花如雨凋零。它的鸣声像笙簧一样音调多变,使得善唱的黄鹂和燕子都不敢再啼鸣。朝阳从东方慢慢升起,百舌鸟迎风弄影得意洋洋。在花树丛中叫了几声又飞走,哪里又见到它们?在绿杨树上,它的鸣声宛转悦耳,好像叫人娱乐,一心播弄嘴舌,声调变出这么多花样!酒酣脸红的游侠少年停止了唱歌在倾听,枕边坠了耳饰的艳妇也带着睡意在欣赏。

百舌鸟的美好光景不知何时就会结束,鹰隼异常凶猛,有谁能迂回躲藏?廷尉设网捕鸟,当然不会合拢网口,潘岳挟弓弹射,手下并无情面可讲。在天生鸟类当中,你是多么渺小啊,你炫耀舌端万变的本领,只能趁着春光。待到炎热的夏天一旦出现,你就要无精打采地闭口躲进草莽。

【创作背景】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谪朗州十年,这首诗就是是刘禹锡被贬朗州期间所写。

【赏析】

全诗二十二句,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十四句为第一部分,后八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描写百舌鸟活动的季节和环境,生动地摹状了它们那种故意卖弄而得意鸣叫的声音和神态。前六句侧重写季节、环境。春天的早晨,在云低星稀之时,就开始听得它们“间关”的叫声了。寻声望去,只见花柳满空,繁花坠落如雨,它们的声音像“笙簧”的奏鸣一样从中传来,巧妙多变,连一向以鸣声动听的黄莺和燕子也自叹不如,不敢出声再叫了。这六句中,写景有如秾艳的水彩画,设色浓丽,为突出百舌鸟的叫声作了衬托;其中“初闻”一句正面写百舌的叫声,“笙簧”一句是作比喻,“黄鹂”一句又进行反衬,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百舌的善鸣,非常生动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接下来八句,诗人侧重写它们的自矜自炫,由初闻时的讨人喜欢,过渡到令人生厌。也许是因为叫声太动听了吧,连东方的朝日也迟迟才升起,这时,它们更加得意了:“迎风弄景”,好像在自我夸耀;飞来飞去,出没在花柳丛中和绿杨路上;“绵蛮宛转”,似乎故意在讨人喜欢,耳里只听得它们纷乱的叫声。果然不负苦心,它们的叫声博得了“酡颜侠少”和“坠珥妖姬”的欣赏,使他们停歌倾听,和睡而闻。这八句在前六句的基础上推进了一步,讽刺意味渐渐显露出来,并且不断加重。但是,这种讽刺并不是单靠发议论来表现,而是通过写景、描摹和抒情的穿插安排,来含蓄委婉而又自然地表现的。特别是“酡颜”二句,把它们的叫声与豪门中醉生梦死的“侠少”、“妖姬”联系起来,说明它们的叫声只有这些人才最喜欢,而其善鸣多变,也就顿时失去了可爱的意味,而变得令人生厌了。这体现出诗人巧妙的手法。

第二部分从“可怜光景何时尽”到末尾,着重写百舌的“舌端万变”不会有好下场,也决不会长久。“可怜光景何时尽”一句,讽刺意味进一步明显,它的弦外之音是:看你得意到几时!接着诗人从两个方面,指出了百舌不可避免的厄运。一方面,是来自背后的暗算,它无法避免鹰隼的突然袭击;虽然酷吏的张罗设网与它无关,但像潘岳那样的游乐少年的`无情弹射,却是躲不开的。另一方面,是时运的无情消逝。百舌本是飞禽中一种微形小鸟,它的“舌端万变”完全是靠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春天总是要过去的,到了秋天,百舌就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再也叫不出声,而仓皇地在蒿下乱飞了。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对百舌的鄙视,但同时也含有警告的意思,似乎在劝告它们不要再以“舌端万变”去取悦“侠少”、“妖姬”了。另外,最后两句中,“索寞无言”与“笙簧百啭”、“蒿下飞”与“迎风弄景”,都形成鲜明对照,深刻地说明了巧舌善变的可悲命运,全诗首尾照应,在结构上显得一气呵成,颇为谨严。

刘禹锡参与的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后,政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剧烈分化。在分化中,有的人坚持操守,而有的人却见风使舵,以巧言善变去取悦政敌——腐朽的官僚,并且还自矜自炫,十分得意。诗中“舌端万变”的百舌鸟,正是这种政治小丑的化身。对于这种人,诗人表示了鄙薄之意,通过对百舌鸟的描写而进行了有力的讽刺。但同时也有劝戒之意,其中“廷尉张罗自不关”一句,是反语,其实是提醒他们,政敌是十分狠毒的,要注意暗算,不要沾沾自喜。最后两句“南方朱鸟一朝见,索寞无言蒿下飞”二句,与《聚蚊谣》中“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的诅咒灭亡,大有不同,可见作者对不同的人的态度有着严格的区分,在遣词用语中极有分寸。在这些地方,表现出了诗人的深刻认识和艺术匠心。

篇6:百舌吟,百舌吟刘禹锡,百舌吟的意思,百舌吟赏析

百舌吟,百舌吟刘禹锡,百舌吟的意思,百舌吟赏析 -诗词大全

百舌吟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体裁:乐府   晓星寥落春云低,初闻百舌间关啼。花树满空迷处所,

摇动繁英坠红雨。笙簧百啭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

东方朝日迟迟升,迎风弄景如自矜。数声不尽又飞去,

何许相逢绿杨路。绵蛮宛转似娱人,一心百舌何纷纷。

酡颜侠少停歌听,坠珥妖姬和睡闻。可怜光景何时尽,

谁能低回避鹰隼。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情损。

天生羽族尔何微,舌端万变乘春晖。南方朱鸟一朝见,

索漠无言蒿下飞。

篇7:《陇头吟》王维唐诗鉴赏

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

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

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

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

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

节旄空尽海西头。

篇8:《陇头吟》王维唐诗鉴赏

《陇头吟》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

题目又作《边情》,陇头吟:乐府横吹曲辞名。陇头:陇山一带,下有陇关,即大震关,处陕、甘两省,大致在陕西陇县到甘肃清水县一带。诗中主要讲述一位久经沙场的关西老将,曾屡建功勋。他的部下一个个封侯拜爵,领功受赏,他却无故遭到冷落和压抑,一直沉沦边塞。诗人抒写了老将内心深沉的悲哀,对他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于君王的赏罚不公以及朝廷政治的黑暗腐败,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抨击。

全诗基调悲凉郁愤,具有撼人心弦的艺术力量。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关西老将,但诗人起笔偏偏不写老将,而是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

他初到边关,就渴望建功立业,在风清月白之夜登上戍楼,仰望太白金星,想从星象中探测战事的吉凶胜负,表现出他求战心切,渴望马到成功的壮志豪情,也说明他对军中的黑暗污浊一无所知,对功名继而抱着天真的幻想。开篇起势雄奇突兀。继而,诗人笔锋一转,表现老将月下闻笛的悲哀。在同样风清月白之夜,在这荒寒广漠的边关,他的心境与少年迥异。他没有临战前的兴奋,也没有浪漫的遐想。当戍边的“陇上行人”吹起呜咽笛声,他只是满怀愁绪静静地驻马聆听,伤心的泪水潸然而下。他为什么如此悲怆感伤呢?诗人用两句诗概括叙述了他的不幸遭遇。原来他身经百余战,麾下的副将有的.已成了万户侯,他却迄今未能得到升迁。诗人把“长安少年”和“关西老将”这两个看似无关的人物,并置于同一场景之中,使长安少年戍楼观星和关西老将驻马听笛这两个意象画面互相映衬,犹如电影的对比蒙太奇生出新意。人们会自然地联想:今日的老将正是昔日的少年,而今日之少年虽然满怀报国立功的雄心壮志,等待着他的却可能就是老将的不幸遭遇。其次,关西老将为什么会遭到如此的不幸?诗中没有直接点明,却在诗的结尾用苏武的典故和老将相映衬。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在罕无人迹的北海边牧羊十九年,掘野鼠、摘草实为食,历尽艰辛,尽忠朝廷,以至节旄尽落,回朝后却只被授予典属国的低微官职。诗人引苏武与老将作比照,这就暗示关西老将的不幸境遇决非偶然的,而是千古以来志士贤人的共同命运。从而使诗的主题具有了历史的深度和广泛的社会意义。诗人独具匠心地将苏武—— 老将—— 少年这三个人物互相映衬,对此,清人沈德潜说:“少年看太白星,欲以立功自命也。

唐诗夏吟

《遣怀》唐诗鉴赏

《微雨》唐诗鉴赏

课文《化石吟》鉴赏

《夜》杜甫唐诗鉴赏

《黄鹤楼》崔颢唐诗鉴赏

唐诗之《蝉》鉴赏

唐诗《新嫁娘词》鉴赏

《登高》杜甫唐诗鉴赏

白居易唐诗鉴赏《草》

《百舌吟》唐诗鉴赏(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百舌吟》唐诗鉴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