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就业率“绑架”学生

时间:2023-02-02 04:05:25 作者:bbc3690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bbc369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别拿就业率“绑架”学生,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别拿就业率“绑架”学生,希望您能喜欢!

篇1:别拿就业率“绑架”学生

“学院规定所有没签署就业协议书的同学不得离校实习,否则按缺勤处理。5月前没有签约的同学,将没有论文答辩资格。”在《中国青年报》6月18日的报道中,南京某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大四学生陆虹接到上述通知犯了难,学校的“限离令”让她想回家乡找一份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愿望落空了,并且,如果不能尽快找到工作,就不能按时毕业。   学生没有找到工作,就没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这显然是一个非常荒唐的规定。按理说,只要学生修满了所学专业的学分,提交了毕业论文,就有资格参加答辩。可是,如今,在就业率的高压之下(教育部去年规定连续两年就业低于60%的高校专业要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一些高校居然“创造性地”把学生就业与毕业答辩硬生生地挂起钩来。   面对这样的“霸王条款”,学生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签约造假了。一般而言,他们会先与空壳公司签订协议,或找个单位挂名就业,交完签约协议后再继续找工作。显然,高校逼迫学生造假签约,不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而且危害甚大――从微观层面说,给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制造了人为的障碍;从大的方面说,给国家的大学招生和就业政策的及时调整提供了虚假的数据。   为了防止高校逼着学生“被就业”,教育部办公厅去年就发出通知,明确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四不准”:不准以各种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及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防止就业造假。但是,一些高校却明目张胆地违背国家规定。   笔者认为,高校与其强迫学生签约造假,欺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倒不如认认真真、切切实实地调整招生计划、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大纲,革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拓宽见习和实习的渠道,并搞好就业和创业教育。如果高校不将注意力集中于如何走可持续、内涵式发展之路,而是集中在如何把签约和毕业、答辩等捆绑在一起上,那么,这种用歪了的心思,不仅贻害甚大,也透支了自身发展的潜力。   要有效防止高校以就业“绑架”学生,主管部门就应该加大对高校这类不法行为的监管和查处的力度。对于已经曝光的,除了要责令当事高校立即纠正,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道歉,还应该从行政上进行问责。万不可放任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须知,让学生以“撒谎”、“造假”的方式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高等教育的悲哀。

篇2:别拿就业率来批判研究生教育

别拿就业率来批判研究生教育

近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刚刚完成的“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课题显示,目前我国有30多所高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和在校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部分已超过本科生,始于的研究生扩招,招生规模间翻了一番。然而,近年来,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至,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连续3年低于本科生。

硕士生和本科生就业率的比较数据,一经发布就会成为不少人批判研究生教育的有力佐证。笔者无意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滑坡“翻案”,但我坚决反对这种简单地拿就业率来批判研究生教育的粗暴逻辑。

就业率本身就是一个不太靠谱的数据。近年来,关于高校就业率造假的消息频见报端,很多高校为了追求就业率,通过“不就业不发毕业证”的方式,强迫学生签订虚假的就业合同,

于是,在高校甚至教育部门发布的就业率数据中,有不少“被就业”的水分。以如此不靠谱的数据去论证结论,本身就相当不靠谱。

此外,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其中固然有很多技术性原因。比如,研究生对就业的期望值比本科生高,低端人才的'需求率本来就高于高端人才。但是,其中一个更重要的非技术性原因是,本科生就业率“掺水”。

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对就业率的要求到了非常严苛甚至疯狂的地步。去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就明确提出,“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虽说普通高校毕业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但由于本科生占到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绝大多数,就业率与招生挂钩的政策实际上指向的是本科专业,因此本科就业率造假的概率更高,反倒不那么光鲜的硕士生就业率可能更真实一些。

仅从研究生扩招的政策初衷来看,其低就业率早在政策设计之初就已注定。硕士生扩招政策始于20,往前推4年刚好是本科生扩招政策推出的头一年。由于本科生考上研究生也算作就业,研究生的扩招其实是为了“对冲”本科扩招后一部分的巨大就业压力,让扩招后的本科生就业率看起来不那么惨淡。这意味着,研究生扩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转嫁本科生就业压力。可是,压力就在那里,不会因为转嫁而减少,硕士生的低就业率实际上是在为本科生就业减压。

硕士生就业率走低,其实也是高校扩招政策的牺牲品。如果研究生的质量因为就业率低于本科生而显得格外刺眼,那么就业率高于硕士生的本科生,其质量非但不会因为就业率高而问题更小,而是恰恰相反。因此,仅仅拿就业率来批判研究生教育,不仅从方法论上讲不科学,而且也没抓住问题关键。

篇3:届大连学生就业率

在连院校2015届毕业生

整体就业率74.5%

大连现有全日制普通高校28所,2015届毕业生83126人。6月,大连市人社局高校中心和市委高校工委联合开展了2015届大连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工作。

调查结果

全市28所高校2000余名毕业生参与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35份。统计显示,截至6月末,在连院校2015届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为74.5%。

就业率稳中有升

参与调查的毕业生大连生源占20.2%,非大连生源占79.8%,男女比例相当,本专科比例为3∶1。从抽样调查情况看,截至6月末,在连院校2015届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为74.5%,相比73.3%、69.18%、2062.33%均有所提升,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愿意在大连就业的有多少?

通过对已签订劳动合同的1014名毕业生进行统计,在大连就业的占47.58%(占全体调查者的26.2%),其中,大连生源毕业生的在连就业愿望更加强烈,有79.91%的大连生源毕业生在大连就业。

党政机关就业少

企业吸纳大多毕业生

从已落实就业单位性质来看,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体。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60.21%,在各类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22.21%,在党政机关就业的毕业生仅占4.44%。

民营企业作用大

通过对企业进行分类分析,民营企业对毕业生就业的吸纳作用最强,占29.81%,其次是国有企业,占20.24%,合资企业为10.56%。

毕业生就业有啥困难?

求职过程中,毕业生遇到前3项困难依次是:缺乏实践经验、综合能力不强和缺乏社会关系。

53.29%缺乏实践经验

36.08%综合能力不强

体现了高校毕业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还有所欠缺,各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有关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促进大学生学有所用。

32.83%缺乏社会关系

一方面引导毕业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就业观,另一方面为其搭建规范的就业平台。

篇4:中国式道德绑架演讲稿学生

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要演讲的主题是关于道德绑架。道德绑架在百度词条里的解释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看似道德的逻辑去约束或规范别人的行为。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所谓的“道德绑架”,只可能是在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一般是一个群体思想道德低下,认为资源多的人就必须帮助资源少的人,才能达到一种心理平衡,也顺带达到了自己帮助别人的虚荣感。

听完这样的解释大家肯定认为道德绑架是个很高逼格的词,但,其实并不然,这样的事情每天每天都在发生。像前不久的一则新闻:近七旬的一个老太太凌晨去为儿子排队买足球票,所有的人为她让位的感动故事;感动的背后更藏着道德绑架。像去年国庆,所有的明星都在千篇 一律的发表各种感慨,而范玮琪的晒娃引起骂声一片,这也是道德绑架;再比如说,天津爆炸事件在祈祷的同时,很多人去马云的微博下逼捐,等等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而这类人的想法就是 “我关注了你,所以你必须按我的想法做。” 不要被幸存者偏差忽悠了,在社交软件上的这些人其实代表了社会中一种极其普遍的主流价值观:“我关注你是你的荣幸,我喜欢你所以你欠我的,你必须要满足我的期望,否则就是对不起我。” 他们不仅是这么想的,现实中他们就是这么做的: “我总来你这买菜你怎么能涨价呢?” “我追了你十年你怎么就不感动呢?” “刘亦菲我关注你这么多年你怎么能嫁给一个韩国人呢?” 等等等等。 这种人其实也蛮可怜的,先是自恋地认为别人很关心自己的观点,看到他们与自己三观稍有不和便伤透了心,恼羞成怒地反复修饰雕琢自己认为最恶毒的言论,最后心满意足地以为自己的攻击能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分析这个过程,他们的驱动力来源于对他人的期望破灭后的不甘。他们只能通过否定他人,以获得一种类似于 “让你也体验一下我的伤心”的奇怪的满足感以填补内心的空缺。从根源上来说,这种强迫所有人认同自己的行为来源于自卑和对生活的不满,看到他人不顺自己心意又会正反馈地加重这种负面情绪,从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然并卵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其他人根本不在乎他们的观点。他们自以为自己的言论非常重要,其实并没有人关心。范玮琪5000万微博粉丝,并不差几个只会在评论区说闲话的;马云坐拥千亿资产,并不会在意那些月入两千的逼捐;王思聪从英国名牌学校毕业,他在和美女一起的时候也不会因骂他的人苦恼。 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也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人,当面对这种人时,我们要记住,狮子不会因绵羊的观点而焦虑。何况,有些人的感受我们根本无须在意。 作家莫言在一次演讲中也谈到了道德绑架,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这样类似的现象在现在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国家发生什么大事或节日时。

但我认为。我喜欢这个国家,不是转转微博喊喊口号就代表爱国了。每当灾难发生,我都会选择在社交网络禁声,因为声音太多太嘈杂,不要再去制造无用的信息;每当荣耀来临,我都会发自内心的高兴,可我不会转发任何相关信息,我依然发着我日常生活。

热爱自己的家庭,难道不是政治正确吗?

试问,每当举国同庆时,你狂发一阵微博后,突然,你不小心摔了一跤,你露出痛苦的表情,有人指着你鼻子破口大骂:大家都高兴,你哭丧着脸是几个意思,社会败类!

你怎么想?

这并不是最悲哀的,最悲哀的是在这个快速消费的社交网络时代,无论是灾难还是荣耀都转瞬即逝,消费过了,大家便都忘了,日子还一如往常地过,好像前几天的狂欢真的只是场狂欢罢了。

我希望,我看见的爱国是这样的:

当灾难发生时,可以有追责但不要有辱骂,可以有感动但不要有趁机欺骗。

当荣耀发生时,可以有激动但不要有消费,可以有狂喜但不要有道德绑架。

我坚信的爱国,不是统一模板去转发相关微博,不是一定要天天高喊着主旋律口号,更不是恶意诋毁抹黑其他国家。

我爱国,和我是否刷屏转发爱国微博无关,和我是否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无关,无论是温和还是激进的人,他愿意传承中国古典优秀文化便是爱国,和他是否“五毛”或“愤青”的行为无关。

在如今这个年代,我们的内心变得前所未有的坚硬,也前所未有的柔软,坚硬到在街头看见每一幕惨剧都视而不见,柔软到在网络发现每一张图片都泪流满面。

我不希望,我们体验过大悲大喜,后来悲喜交加,最后不悲不喜,心是真空,麻木不仁,行尸走肉般活着,只是活着。

我愿做个爱国的人,不愿做一个拿爱国作为标榜、炫耀和道德绑架的人,并且,我相信,不会只有我一个人。

篇5:中国式道德绑架演讲稿学生

于是有了力挺穆的人。如果仅仅是因为穆所做的那些“善事”,就网开一面,让道德绑架法律的话,那就将是一个穆新成落马而千千万万个穆新成将会屹立于中国的政府部门。此先例一开,葬送的将是政府的公信力,法律的尊严以及中国法制建设的前途。

鲁迅曾在《未有天才之前》中提到,在未有天才之前,应有产生天才的国民。

现在我想说,在拥有法制社会之前,应有容纳他成长的社会环境,而不是让道德等绑架了法律。

篇6:中国式道德绑架演讲稿学生

今年五月,山西省繁峙县副检察长穆新成被双X,其资产大约有两亿元。

打倒了一个贪官,这本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然而,当地却有很多人力挺副检察长穆新成,仅仅是因为他的贪污款中有一部分用于公益事业。

乍一看,穆的做法确实勉强可算得上是半个好人,虽然受贿,但他做“慈善”。实在也算的上是贪官中的极品

但是,在我看来,与其说穆是一个良心未泯的人,倒不如说是那本不属于自己的钱给自己弄个好名声。要说的难听点,叫“又当X子又立牌坊”这样的一个人却能得到当地相当一部分人的称赞,这是为什么?

中国呼唤法治社会也有一阵子了,为什么仍然无法真正建立呢?穆新成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抛开幕的道德问题不谈,也不管穆受贿是否是为了当地人民,穆收受巨额贿赂的客观事实确实存在的。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受贿判刑,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在当地一些人看来,只是因为穆的“良心”尚未泯灭,不仅受贿之事可以容忍,还“得竖拇指”。

我对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人背后的社会环境无话可说。就算穆受贿是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就算他良心发现到拿赃款做公益,在道德和法律面前,你选择什么?

不错,道德很美丽,道德也更让人引起共鸣,比起冷冰冰的法律起来,道德也更容易让人接受。但当道德与法律冲突时每个人都应该力挺法律。因为只有法律才是社会唯一可精确量度的准绳,只有法律才能维持社会最基本的运行。

篇7:意大利学生大学专业就业率排名

意大利大学各专业的就业率排名中,医学方面的专业占据了前三名。其中,护理学和妇产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平均达98.9%。毕业自这些专业的学生有的进入医疗机构成为临床医师,有的进入大学教书,还有的则从事培训或科研工作。

就业率高居第二名的专业是康复学专业,达到98.7%;排在第三位的则是医疗卫生有关的技术型专业,例如听力测定、视力矫正、放射学、神经生理学等,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职方向是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或私立的社会救济机构。

意大利留学工业工程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排在第4位,达到94%,而电力工程、民用工程、信息工程和自动化工程毕业生的就业率也都在85%以上。信息工程学专业的毕业生成为了“抢手货”,许多企业都希望能够寻求到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又能够通晓一定的经济学和市场营销知识的人才,帮助其搭建网络营销平台并制定网络营销战略。意大利留学专家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过程中,既要考虑个人爱好,又要有针对性,对就业市场需要何种人才有所了解。

[意大利学生大学专业就业率排名]

篇8:这3个专业看似“高大上”,实则就业率十分低,学生要早做打算!

电子商务专业

这个专业的名字给人感觉十分高端大气,实则现在很多大学的这个专业,实力真的很一般。课程虽然很多,需要学习计算机、管理学、经济学等各项专业课程,不过都是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的水分很大,所以在毕业之后没有自己明显的特长。

不可否认,电子商务专业在刚兴起的时候,的确非常火爆。可随着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个行业在市场上早已饱和,现在出来很难去就业,所以学生要早做打算!

法学专业

平时看到电视上的法官,是多么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就觉得法学专业很高大上。可只有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才知道其中的苦,学习过程是十分辛苦的,需要背诵大量和法学相关的知识,而且普通本科生就业率是比较低的,要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学历,才能有更多的机会。

除了就业率非常低,竞争还十分的残酷,很多时候是十几个人去抢一个岗位,大多数学生都觉得还不如去考公务员,所以学生要早做打算!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因为有国际这两个字,所以我们潜意识当中就会觉得这个专业十分高大上。不过从字面上来看也很好理解,主要能够制作处理各种单证,或者进行外贸谈判、接洽等。

但是这个专业的人才已经接近饱和,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很严格,所以大部分人毕业后都转行去了其它行业。所以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要早做打算!

本文编辑:小杰

(图片来源网络,侵联删)

别拿诚信开玩笑

建筑工程就业率高吗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关于道德绑架话题作文合集

道德绑架600字作文

道德绑架六年级作文

女生专业就业率排名

别拿生命开玩笑小学作文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散文

别拿生命开玩笑作文750字

别拿就业率“绑架”学生(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别拿就业率“绑架”学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