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时间:2022-06-07 10:55:44 作者:扫地机器人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扫地机器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德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德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德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德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针对日益突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近年来,德阳市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为高校毕业生打造就业绿色通道,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据了解,近年为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包括《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和《关于青年职业见习计划的实施意见》等。除此之外,我市还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进行重点扶持,及时开展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岗位匹配等就业服务,加大人才选拔力度,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据市人才中心主任史峰介绍,通过沟通协调,目前,德阳市有关部门已与二重、东电、东汽三大厂等市属以上企业和市内高职院校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盟”,加之“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大增。

德阳市就业局副局长王晓林介绍:“这些措施主要是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供大于求的情况而制定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与学校联手合作、密切配合。”

共青团德阳市委副书记王涛表示,近年来,团市委与各校团委通过共同开展多项活动来促进学生就业。同时,校方也积极采取措施,如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帮助,学生去外地企业应聘时,学校提供路费等。

篇2:江苏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9.9%

江苏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9.9%

记者7日从江苏省人社厅获悉,今年以来,全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前8个月全省新增就业85.49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控制在3.27%,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达89.9%。

与此同时,全省社保扩面和待遇实现双提升,五大险种新增参保人数都在50万人以上,主要险种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均得到稳步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首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成功举办;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首次省直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工作顺利实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本兑现到位,全省三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15%以上。

篇3:天津:确保困难家庭毕业生9月底就业率达95%

天津:确保困难家庭毕业生9月底就业率达95%

从9月1日开始,天津通过定向就业帮扶、政策鼓励引导、公益岗位托底安置等措施,确保到9月底前,全市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左右。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天津市各区县、街道、乡镇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开始逐个调查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并按人头寻找岗位。劳动保障协管员、信息员将与这些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援助协议书》,并以《就业服务承诺书》的形式,确保落实包保责任,直到这些学生全部上岗。

为鼓励企业多吸纳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天津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引导政策。按规定,企业招用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天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按照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1年的岗位补贴;对吸纳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非服务型企业,将给予1年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服务型企业将给予3年社会保险补贴。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将予以优先安排,除按每人每月492元的标准发放见习补贴外,见习企业还将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助。

天津将再开发一批包括劳动监察协理、劳动关系调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障服务等在内,适合高校毕业生特点的公益性就业岗位,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行托底安置,确保绝大多数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在国庆节前上岗。

据了解,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在这些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天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给予天津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全额补贴。

按照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规定,将得到专门就业帮扶的困难家庭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包括天津市零就业、单亲、低保、失去双亲及直系亲属患有重大疾病家庭的2009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2008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篇4: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中部第一 达88.53%

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中部第一 达88.53%

9月23日,记者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今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21.47万人,截至8月底已实现就业人数19万人,就业率达88.53%。这不仅在中部六省位列第一,在全国也处于先进行列。

据介绍,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人数比去年多1.6万人,就业率却超过去年同期0.1个百分点。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到基层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基层已成为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全省本专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11.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近1万人,增幅为8.4%。二是面向非公企业就业人数增多。毕业生到三资企业和各类民营中小企业就业的有11.2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8574人,增幅为8.3%。三是毕业生出省就业比例首次走低,省内接纳毕业生能力增强。四是毕业生创业意识增强,创业人数呈增加趋势。今年我省应届本专科毕业生成功创业56人,比去年增加12人。

篇5:福建非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6.2%

其中,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84.8%,本科毕业生为86.1%,高职高专毕业生为86.5%,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上一年度的工作目标。 (记者 徐占升)

篇6: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1.76%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1.76%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如何?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怎样?昨天下午,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此进行了综合发布。

据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洪流介绍,我省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2.6万人,截至11月6日,全省高校毕业生总就业率达到91.76%,实现就业总人数达48.27万,提前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年底总体就业率不低于90%”的任务。

我省201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以下特点:

学历与就业“倒挂”。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于本科、研究生层次。普通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84.72%,本科毕业生为90.78%,专科毕业生为93.92%。

到基层就业毕业生人数同比增幅较大。我省高校毕业生参加西部志愿服务计划、苏北志愿服务计划、到村任职、三支一扶、预征入伍项目的人数总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2.75%。

与我省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好。如,轻工纺织食品类就业率93.05%,机械类就业率93.81%,化工与制药类就业率93.51%。与此同时,与新能源、新材料、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毕业生就业优势明显,其中能源动力类就业率94.71%、材料科学类就业率93.71%、电气信息类就业率92.70%。

苏北吸纳毕业生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苏北地区接收12.07万人,同比增长0.42%;苏中地区接收8.16万人,同比下降0.85%;苏南地区接收18.63万人,同比下降5.58%,但仍是接收毕业生主力。

据初步统计,我省2013届高校毕业生共有53.2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4.5万人,本科毕业生24.5万人,专科毕业生24.2万人,总量较上年略有增加。

从本月20日起,我省201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式全面启动,省教育厅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及各高校,认真组织好我省2013届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系列活动。其中,从11月底至明年6月底,实施“2013届高校毕业生百校联动就业活动计划”,目前纳入百校联动计划的有119所高校的466场校园招聘活动。重点举办三场大型招聘活动:11月20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江苏省暨南京市2013届本科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现场设展位1200余个,提供职位需求4.5万个;11月21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江苏省2013届毕业研究生暨高校师资专场供需洽谈会”,现场设展位450个,招聘单位中各类企业占75%,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占25%;12月3日,在常州科教城举办“江苏省2013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

篇7: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

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

《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公布

中职:贫寒学子撑起产业半边天

2007-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

2月28日公布的《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中职毕业生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产业大军中的技能人才队伍的有生力量。“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有2800多万中职毕业生进入各行各业,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数量基本持平。特别是2009年以来,每年中职毕业生人数都超过600万,直接就业人数超过500万。

这份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公布的报告中除了总结中职教育的各项改革外,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显示,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中,贫寒家庭的学生占了大多数,这些学生不但撑起了职业教育,而且也撑起了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半边天。

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困难家庭

2011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3093所,在校学生2205.33万人,占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报告统计,2012年,农村户籍中职学生占到在校生总数的82%。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其中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近70%。

另据200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职学生的父亲、母亲为农民、工人和个体工商业者人数的比例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4/5和3/4,45.7%的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偏低。

一项针对中职学校一年级新生文化课学习状况的调查发现,69%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数学应有的水平,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英语水平,许多学生被认为是“学习的失利者”。学生中有一部分属于父母眼中的“问题孩子”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

报告指出,家庭背景、学习成绩、成长经历等多种原因使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理敏感,容易产生自卑感。其实,这群刚满15岁的青少年,有志向、有朝气,朴实勤奋,吃苦耐劳,只不过青春期的逆反心理较强,易受外界干扰,教育难度大。如何帮助学生学好技能、重铸信心、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职业教育需要面对的责任和挑战。

从无奈茫然到自尊自信

职业教育成为这些学生再造的“熔炉”。经过学校专业教学、职业指导、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和环节的教育活动,大多数学生从“学习的失利者”逐渐转变为职业专长的拥有者,自主发展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强烈的自尊需要逐渐转变为不断发展的职业自信,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对自己的人生更有信心,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职业人。

在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通过接受养成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以及“文明风采”竞赛等特色活动的激励,中职学生在学习掌握技能的同时,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逐步提高。在家长的.眼中,孩子上学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好像变了一个人DD有礼貌了,懂得感恩了,做事情有章法了。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爱国情感和社会使命感。报告中的调查显示,91%的学生对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充满信心;90.2%的学生赞同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集体利益。选择职业时能较好地考虑社会的需要,愿意从自身做起,关心他人,奉献社会。通过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素质教育活动,学生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和自信心都有显著增强。在北京奥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以及抗震救灾等急事难事中,中职生们都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有学者指出,目前中职教育成效大,障碍多,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执行不严格。实现中职学生从就业到乐业,有赖于中职教育能够成为社会阶层流动的“干道”。

中职学生将是“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结构红利”转变的重要力量

在为《报告》作序时,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原会长张天宝这样写道: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

中职毕业生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生力军,也在推动城市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成为主力。以第二产业中的“大头”DD制造业为例,2007D2011年中职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共有600多万的中职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中职毕业生在数量比例上是第二产业主要的人力资源。

“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有近3000万中职毕业生进入各行各业,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产业大军中的技能人才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在每年新增的约2000多万个就业岗位中,中职毕业生占30%以上,中职毕业生成为适龄青年中就业率最高的人群。

2007D2011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高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2009年、2010年、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分别为87%、90.7%和90.6%)。

报告指出,中职毕业生是推进经济发展由“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结构红利”转变的重要力量,是中国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坚强基石。

链接

中职的普惠性资助体系

报告显示,我国中职资助体系不断健全。从2007年秋季开学起,国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90%的中职在校学生享受到了资助。从2009年开始,国家对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施逐步免除学费政策,仅201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免学费资金79亿元,覆盖395万名中职学生。

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由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农村(含县镇)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步调整为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北京明年21.9万高校生毕业预计就业率为95%

重庆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6.89%

长春市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

陕西: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0.3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就业率达97.9%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力争70%

考研:10所就业率99%的高校

高校毕业生自我鉴定

高校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高校毕业生自荐信

德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德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