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真的不是小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大观楼长联原文及翻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大观楼长联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大观楼长联原文及翻译
大观楼长联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词语注释
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碧鸡山。
(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7)缟素:白色。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引申为白色,此处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
(9)风鬟雾鬓:鬟:环形发髻;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此处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
(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17)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18)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19)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
(20)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 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全文释义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小鸟和几抹灿烂的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篇2:昆明大观楼的长联和诗句
昆明大观楼的长联和诗句
如果你是文学爱好者,到了昆明,一定会去看一看昆明的`大观楼。我觉得昆明大观楼的名气不在于它的景色如何好,关键在于给大观楼写诗题词的很多很多,当然最出名的大观楼长联就是孙髯翁先生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气魄宏大,被誉为“海内外第一联”,“海内长联第一佳者”。
除了孙髯翁先生的大观楼长联, 还有哪些诗句描写大观楼呢?
“净乐长联”:
上联:叠阁凌虚,彩云南现,皇图列千峰拱首,万派朝宗,金碧联辉,山河壮丽。视晴岚掩翠,晓雾含烟,升曙色于丹崖,苍松鹤唳。挂斜阳于清嶂,石厂猿啼。暂息烦襟,凝神雅旷,豁尔讴歌叶韵,风月宜人,性静幽闲,互相唱和,得意时指点此间真面目。
下联:层楼映水,佛日西悬,帝德容六诏皈心,百蛮顺化,昆华聚秀,宇宙清夷。听梵呗高吟,法音朗诵,笑拈花于鹫岭,理契衣传。侪立雪于少林,道微钵受。久修净行,释念圆融,历然主伴交泰,凡圣泯迹,心源妙湛,回脱根尘,忘机处发挥这段大光明。
净乐长联上下联各92字,全联184字,文采境界虽不及孙髯翁长联,但也指点湖山,写景清逸,修行忘机,悟世超尘,颇有为读孙髯翁长联者“指点迷津”之禅意。
1961年郭沫若登大观楼,即兴题诗一首:
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篇3: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
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
学 教 育 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 回 张 飞样 内容摘要 : 大观楼长联被誉为“ 古今第一长联 ” , 具有很 高的艺术成就。除 了具备对联的基本要素之 外, 在语 言的运用 上也独具特色。文章首先剖析 了大观楼长联语言特色 , 其次解读 了长联所蕴含 的文化 内涵。 关键词 : 大观楼长联 语言特色 文化内涵 大 观 楼 位 于 风 景 秀 丽 的 昆 明 一.大 观 楼 长联 的语 言 特 色 少。 西南郊 滇池畔 ,建 于康熙 二十九 年。大观楼四周视野开阔 , 滇池烟 波浩渺 , 从西 山俯瞰 , 大观楼 掩映 在湖光 山色之 间, 可谓洋 洋大观 , 故取 名大观楼 。大观楼 自建 成后 便成 了“ 省城 第一 名胜 ” , 吸 引 了 众 多 的文人 墨客 来此 吟 诗作 画 。 对联 是 中国独特 的文学艺术 形式, 它 始 于五代 , 盛 于 明清 , 迄 今 已有一千 多年 的历 史 。对联一 般 应该具备 四个要素 ,一是字数 相等 , 断句一致 。但也有 一些 例外 的情况 ,如 民国时期 有这样一 幅 1 . 比喻修辞手法 的巧妙运用 长联 中巧妙地运 用 了比喻修 辞手 法 , 比如 “ 看东 骧神 骏 , 西翥 灵仪 , 北走 蜿蜒 , 南 翔 缟素 ” 联 中 就用 “ 神骏 ” 来 比喻昆 明东边的金 马山; “ 灵仪” 喻西面 的碧 鸡 山 ; 用 “ 蜿蜒” 来 形容北 面的长虫 山 ; “ 缟 对联, 上联是“ 袁世凯 千古” , 下联 为“ 中国人 民万 岁 ” , 这 副对 联意 其 中乾 隆年间著名 寒士孙髯 翁超 凡脱俗 ,所撰写 的大观楼长 联堪 称一绝 , 被后人 誉为 “ 古今第 一长 联” ,大观楼也 因此而扬 名天下 。 孙髯 , 字髯 翁 , 祖 籍 陕西 三原 , 幼 时随父入滇 , 天 资聪颖 , 年轻 时参 素” 喻南 面的白鹤 山。这 样一来 , 就把滇池 四周静态 的 山脉描写得 活灵活现 , 再 加上前边 的“ 看” 字, 幅 充 满 生 机 的 画 面 立 刻 展 现 在 一在讽 刺袁世 凯 ,虽然 上下联字数 不 等 ,却很符 合 当时 中国人 民的 心声, 所 以也被接受 和广泛传诵 。 二是平仄相合 , 音调和谐 。对联要 求 上下联平仄要对应 ,传统习惯 是 仄起平收 ,即上联末 句尾字用 仄声 , 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是 要求词性相对 , 位 置 相 同 。一 般称 为“ 虚对 虚、实对 实” , 即虚词对虚 人们 的面前 , 看吧 : 东边 的金马 山 似神 马奔驰 ,西边 的碧鸡 山像凤 凰飞舞 ,北面 的长虫 山如灵蛇蜿 蜒, 南端 的白鹤 山如 白鹤翱翔 。此 外, 上 联 中还用 “ 蟹 屿 螺洲 ” 比喻 滇池 中沙 洲的独特形 状 , 用“ 风鬟 加童试 , 因不愿 受其搜身 之辱 , 便 愤然离 去 ,从此不 复参加科举 考 试, 终生为布衣 。髯翁博 学多识 , 却贫 困潦倒一生 ,晚年只能靠 卖 b 为生 。他所作 的大观楼长联 上 下联 共 1 8 0 字, 就 字数 而 言 , 并 不 是最 长者 ,但就思 想意义 和对 后 世 的影 响而论 , 大观楼长 联“ 古 今 第一” 的美誉实至名归 。关于此联 词, 实词对实词。四是要求 内容要 相关 , 上下衔接。髯翁所 作的大观 楼长联 立意高远 , 气 势磅礴 , 除了 具 备对联 的基本要 素之外 ,在语 言运用上也颇具特色 , 值 得玩 味。 ( 一) 长联 多种修辞 手法 的运 用 雾鬓” 比喻岸边摇 曳多姿 的垂柳 。 2 . 排 比修辞手法 的精妙运用 长联 中排 比修辞 手法 的运用 尤为突 出。如“ 东骧神骏 , 西翥灵 仪, 北走蜿蜒 , 南翔 缟素 ” , 作者在 描 绘 这 些 自然 景 物 时 ,运 用 了空 的艺术成 就 ,前人 已经做过很 多 的研究 , 但就文 化内涵而 言 , 前 人 涉及较少 ,所 以本 文试从语 言特 色和 文化 内涵 两个 方面 ,对 长联 进行剖析和解读 。 长联 巧 妙地 运用 了排 比 、比 间排 比的手法 , 将东 、西、南、北 四 个方位词 运用 到句子 中 ,构成排 比句 。“ 汉习楼船 , 唐标铁 柱 , 宋挥 玉斧 , 元跨 革 囊 ” , 作者 在 概 括这 喻、拟人 等多种修辞手 法 , 使之气 势 如虹 , 意境深远 , 为 长联 增色不 学教 育 些 历史事 件时 ,运 用 了时 间排 比 的手法 ,把发生在 云南 的历史大 事按 朝代 顺序排列 。再如上联“ 莫 辜负 : 四 围香稻 , 万 顷晴 沙 , 九 夏 芙蓉 , 三春杨柳 。” 下联“ 只赢得 : 几 杵疏 钟 , 半 江 渔火 , 两行 秋 雁 , 枕清霜 。” 运用了景物排 比和数 一“ 喜” 字, 用“ 看” 字总领 上联 , 喜 的 是五百 里浩 瀚的滇 池 ,在 眼前奔 涌, 碧波 荡漾 , 令人 心旷神怡 。用 “ 看” 字带领 读者领 略滇池迷 人 的 风光 , 先 写东西南 北 四周 的山貌 , 接着描 绘 了滇 池中玲珑 别致 的小 岛, 漫天 的水 草 , 遍 地 的芦 苇 , 以 瀚 。接着 髯翁运 用 比喻等修辞 手 法, 把滇池 四周 的青 山 , 滇池 中的 岛屿 形象地描绘 出来 , 通过 “ 四围 香稻 ”我 们可 以看到农 民的辛 苦 劳作 和丰收 的喜悦 ; 通 过“ 万顷 晴 沙, 九 夏芙 蓉 , 三春 杨柳 ” 我们 可 以感 受 当 时 滇 池 四周 的迷 人 风 光, 仿佛置 身其 中。 ( 二) 历 史 文化 内涵 云南是一 个少数 民族集 聚地 区 ,这 里 有 悠 久 的历 史 和 独 特 的 字排 比。作者并不局 限于一物 , 而 是眼 观八方 , 笔落 四面 , 把所看 到 的香 稻 、晴沙 、芙蓉、杨 柳逐 一 排 列, 并与 下联 的疏钟 、渔火、秋雁、 及点缀其 间翠绿 的小 鸟和灿烂 的 红 霞 ,最后 列举 了滇池 周 围美 不 胜 收的景物 。下联怀古抒怀 , 重在 个“ 叹” 字, 总写感 怀。“ 想” 为领 一清霜等 景物形成 对仗 。分别用 明 朗和清 冷 的色彩 词把整 个滇池 周 边 的 景 物 完 美 地 呈 现 在 读 者 面 前。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 了四、 万、九、三 等数字 排 比 , 使 长 联读 起 来更 具有节奏感 。 3 . 典故 的恰 当运用 用 典是指 在作 品中引用 古人 的话 语或把历 史故 事概括说 出来 字 ,直贯下 联尾 句 ,中间列举 了 汉、唐、宋、元 的兴 衰过程 , 气势磅 礴 。叹那些 历史长 河 中的英雄 和 少数 民族文化 传统 。在封建 王朝 的统 治和压 迫之下 ,云南各 民族 从来 没有停止 过反抗 和斗争 。髯 翁 的 长联 大 约 写于 公元 1 7 6 5 年, 那些 费尽 了移 山心力 的 “ 伟烈 丰 功” ,最终 也挡不住 时代 的更迭 , 就像朝 云暮 雨 , 转 瞬即逝 。最后用 “ 几杵 ” 、“ 半江 ” 等几个 数量词 , 加 重结局 的冷 落凄凉 之感 ,留给人 们无尽 的感 叹和深 思 ,也 与上联 生 机 盎 然 的景 色 形 成 鲜 明 的. 对 比。 当时 封建官场腐 败 , 民不聊生 , 诗 人完 全是有感 而发 , 一气呵成 , 在 写景 的同 时触 景生情 ,用排 比句 式 把 跟 云 南 有 关 的史 实 呈 现 出 的一种修辞 手法 ,用典 可 以使文 章更 加凝练 。用典也 是大观 楼长 联语 言的一 大特色 ,像 “ 汉习楼 来 ,同时深刻 的揭露 了封建制 度 的腐 朽 并 抨 击 了封 建 王 朝 的统 治 ,揭示 了封建 王朝必然 灭亡 的 规律 ,也 埋有 清王朝必然 走 向灭 二. 大 观 楼 长 联 的 文 化 内涵 船” 出 自《 史记 ?平淮书 》 , 历 史 史 实是 :汉武帝 为 了攻 打云南 滇池 周边 的少数 民族 ,于是 在长 安大 大观楼 长联 除 了思 想上 和艺 术上取得 的 巨大成就 之外 ,也 蕴 含了深厚的地域文化 内涵 。 ( 一) 地理文化 内涵 亡的伏笔 。在当时来讲 , 这是一种 很 明显 的叛逆 思想 , 具有“ 犯上” 的嫌 疑 ,必 然为 当权者及其 帮 凶 修 昆明池 , 治楼船 , 以习水战 ; “ 唐 标铁 柱 ” 出 自《 新唐 书 ? 吐蕃 列 传 髯翁在 上联 中描绘 了滇池 独 特 的地理概 貌和 自然景 物。滇池 所不 容 。但 由于髯 翁长联深 得人 心 ,他们 又不敢公 然撤销这 副著 名 的长联 ,于是就用 篡改字句 的 上》 , 指 唐中宗 时因为平了吐蕃之 乱 ,所 以在 滇池边 上立 铁柱来记 功; “ 宋 挥玉 斧 ” 据《 续 资治 通鉴 ? 宋 纪》 记载 : 北宋初 年 , “ 王全斌 既平蜀, 欲乘势 取云南 , 以图献 。帝 鉴唐 天宝之 祸 , 起 于南诏 , 以玉斧 画大 渡 河 以西 日 : ‘ 此 外 非 吾 有 也 !” ’ 说 的 是 宋 太 祖 赵 匡 胤 把 云 南划 在版 图之外 的史实 ; “ 元 跨革 作 为云南最 大 的淡水湖 泊 ,被誉 为“ 高 原明珠 ” 。髯 翁在上 联 中先 点 明滇 池 的 大小 “ 五 百里 ” , 后来 有些 人认为 这里 的“ 五 百里 ” 运用 办法 , 仿 照髯翁 的格 式 , 另外 又写 了两 幅大观楼 长联 出来 ,企 图通 过改 变其思想 内涵 ,替代原有 的 长联 , 为统治者歌功颂德 。但改来 改去 , 总是弄巧成拙 , 造 成不少 笑 了夸 张的修 辞手法 ,认为 滇池不 过 三百余里 ,但其 实说滇 池五百 里并不 夸张 ,因为在 上个 世纪文 话, 与长 联一道 流传 下来 , 反 而扩 大 了 髯 翁 长 联 的 知 名 度 和 影 响 力。 参考文献 : [ 1 ] 王 卫东等 . 中国语文 【 M ] . 昆明: 云 南大 学出版社. 2 0 0 8 . 囊” 出 自《 元史 ? 宪 宗 本纪 》 , 讲 的 是元世 祖忽必 烈征大理 过大 渡河 至金 沙江时 ,用 革囊及 皮筏 来渡 河 。髯 翁通过这 些历史 典故 的运 革时期 ,云南 的一些 统治 者 曾发 动老 百姓进行 围海造 田 ,今天海 埂公 园、民族村 一带 都是那 个时 期填 出来的 ,结 果不 但造 出来 的 田没用 ,而且还 耗 费了大 量的人 用 ,把 和云南有 关 的重 大历 史事 件 巧妙 地运 用 到 了对联 当 中 , 使 整 个对联 的 内涵 更加丰 富 ,从 而 更 具有历史 的厚 重感 ,引发人们 的思考 和感 叹。 ( 二) 长联 的用字特点 大 观楼 长 联结 构 非 常 严密 , 力物力 ,也破坏 了滇池 的整 个生 态系统 ,滇池 的水质 也受 到了极 大的影 响 ,一些好 事 的追 随者 甚 [ 2 ] 骆 小 所. 周芸. 修 辞 学 导论 [ H ] . 昆 明: 云 南人 民 出版社 . 1 9 9 9 . [ 3 ] 沙 振坤. 洋洋 大观海 内长联一 孙髯 《 大观楼 长联> 修辞 艺术 赏析[ J ] . 德 宏师 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2 0 1 2 ( 2 ) . [ 4 ] 唐 光国. 昆明大观 楼长 联 的主要 艺 术成就[ J ] 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 华 章. 2 0 1 2 ( 1 2 ) . 至还仿 照大观楼 长联 写了一 副歌 功 颂德 的长联 。所 以我 们认 为这 里 的五百 里并不 夸张 。髯翁在 联 中还 用 了一个 “ 奔” 字, 把 滇池 的 碧 波拟人 化 ,显得 滇池更 加 的浩 用 字讲 究 ,上联写 景 ,突出一个 ( 作者 单位 : 云南文 山学院人文 学院)
篇4:长歌行原文及翻译
长歌行原文及翻译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译文
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解题
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衰:读“cuī”.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ī”这个音。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新乐府诗集》其中包括《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篇5:长相思原文及翻译
长相思原文及翻译
长相思·山一程
作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注释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篇6:长 绝 联
长 绝 联
长 绝 联1.号称[古今第一长联](180字)... ...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注解:见于昆明大观园楼
2.(210字)... ...
上联: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芯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著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送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下联: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殉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写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附首: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注解:见于成都望江楼崇丽阁,此联上下合共210字,比上面提到大观园的对联180字还要多30字,不过此联没有大观园那副出名。但若论天下第一长联,这副顶多排第三,且看下面的两面副吧。
3.(220字)......
上联:
谁说桃花轻薄?看灼灼其华,为多少佳人增色。滴清清玉露,羡万株艳蕾流霞。无何春去莫飞,终究鸾枝坠果。于是平仲设谋,东方窃窦,王母宴宾,刘郎题句。况核仁制药,能疗痼疾佐歧黄;条干充刀,可借印符驱厉鬼,准握天机珍丽质,也知季节让群芳。寄言秋菊冬梅,慎勿盲从徒毒友。
下联:
我夸福地妖娆,眺青青之岭,添哪些琼阁浮云。有濯濯明湖,收十里嘉林入画。似新尘消宇净,因恩驾鹤凌空。难怪闻山揽胜,高举怡情,秦村访友,碑院挥毫。若清节复生,定唤渔夫回绝境;灵均再世,必歌今日过前朝。莫悲红雨落幽溪,又续风骚垂奕叶,方信凡夫俗子,不须羽化亦登仙。
注解:见于湖南省桃花源风景区桃川宫,作者是现代人昌世军
(350字)......
上联:
跨蹬起层楼,既言费文韦曾来,施谓吕绍先到此,楚书失考,竟莫喻仿自何朝?试梯山遥穷郢塞,觉斯处者个台隍,只有弥衡作赋,崔颢作诗,千秋宛在。迨后游踪宦迹,选胜凭临,极东连皖豫,西控荆襄,南枕长岳,北通中息,茫茫宇宙,胡往非过客遽户。悬屋角檐牙,听几番铜乌铁马,涌浦帆挂楫,玩一回雪浪云涛,出数十百丈之颠,高陵翼轸,巍巍岳岳,梁栋重新,挽倒峡狂澜,赖诸公力回气运。神仙浑是幻,又奚必肩头剑佩,丛里酒钱,岭际笛声,空中鹤影。
下联:
蟠峰撑杰阁,都说辛氏炉伊始,哪指鲍明远弗传,晋史缺疑,究未闻见从谁乎?由战垒仰慕皇初,想当年许多人物,但云屈子离骚,曩熊遗泽,万古常昭。其余劫霸图王,称威俄顷,任成灭黄弦,庄严广驾,共精组练,灵筑章华,落落豪雄,终归于苍烟夕照。惟方城汉水,犹记得周葛召棠,便大别晴川,亦依然尧天舜日,偕亿群伦以步,登耸云霄,荡荡平平,搀抢净扫,睹丰功伟烈,贺而今曲奏平。风月话无边,赏不尽郭外柳荫,亭前枣实,洲前草色,江上梅花。
见于武昌黄鹤楼,作者不详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 清 ]郑燮六十自寿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山河,永离赤县
挥戈抗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张伯驹挽陈毅
广东是现代史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天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孵育萌兴无斯;先生挺生其间,砥立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陶旧,揭民族大义,L然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心,拆以青天白日,红血红旌,唤起算帐独立之精神,诚为人间留正气
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凌,甚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而来;吾党适丁其会,丧换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黯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厥成大业慰英灵
李大钊挽孙中山
五十载崎岖世路,献身革命,尽瘁斯民,海内瀛寰,同饮气节;两次长征凡七载;流亡异域,若经十度春秋,反动阴谋空画饼,纵几处羁囚,壮怀尤烈;方期延东堤边,宏抒国事,天丧巨才无可赎,旷古艰难遗后死
二十年忧患旧交,同学苏京,并肩北伐,南昌广州,共举义旗;一朝分手隔重洋,抗日军兴,血战大江南北,茂林惨变痕陷身;喜今番出狱,久别再逢,孰意黑茶山上,飞殒长星;我哭故人成长诀,普天涕泪失英雄
聂荣臻挽叶挺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手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跋牒合奥ゴ,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清]孙髯题昆明滇池大观楼
几层楼独撑东西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楷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冈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些闲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梯\\首: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清]钟云舫题成都望江楼公园崇丽阁
篇7: 郧西长联
郧西长联
文/冯冰城
横批:缘结天河情隽三生
上联:
楚水醇洌,延万顷碧波,前接缟素,涓流^清愁;后纳碧练,灼波绽金华;峙二辰北斗,遥炭e波,天河蓄秋水;近濒祥辰,天涯意相通;天河之渚,银汉之邑,蓬莱琼阁,三弦情长,兰舟轻r载柔情之流觞,金樽怕度诖汗庵旖旎;天河星鹭翔,渌水鱼浅底,莽野匿精灵,朱霞映西纬;才子佳人,临波踏来,游憩话情衷,媒姻系天河。
下联:
秦山峻秀,崛彩云之西,上通宵汉,簇峰戏纤云;下襟三江,地灵育才郎;控银河之坻,方圆形胜,险峦诞古都;周临华郡,物华容天宝,秦山之麓,汉水之滨,桃源梨浦,桅香迷跌,鼙鼓铿锵唤斑鹿而伫聆;锣铮齐鸣召鹂莺而附和;花坞群蝶舞,沙址燕双飞,云西雀桥会,柳洲鸳鸯醉;高人韵士,闻讯登临,风情流溯古,情缘定今生。
作者简介:冯冰城,笔名扁舟子,湖北郧西人,梦里江湖,写尽飘萍际遇。笔下河山,难言故里情长。少爱诗文,笔耕不辍。《陈年的思绪》《致故乡》《归路》《荷花—思》《归心》等诸多优秀作品为人所称赞。
篇8:李白《长相思》原文及翻译
李白《长相思》原文及翻译
李白《长相思三首》这三首诗内容、形式、意境各有不同,都深刻地表现了离人的相思之苦,写得情真意切,缠绵悱恻,读来催人泪下。其诗意隐然含蓄,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
【原文】
长相思三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译文】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
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日色将尽花儿如含着烟雾,月光如水心中愁闷难安眠。
刚停止弹拨凤凰柱的赵瑟,又拿起蜀琴拨动那鸳鸯弦。
只可惜曲虽有意无人相传,但愿它随着春风飞向燕然。
思念你隔着远天不能相见。
过去那双顾盼生辉的眼睛,今天已成泪水奔淌的清泉。
假如不相信我曾多么痛苦,请回来明镜里看憔悴容颜。
美人在时,有鲜花满堂;美人去后,只剩下这寂寞的空床。
床上卷起不睡的锦绣袭被,至今三年犹存昙香。
香气是经久不润了,而人竟也有去无回。
这黄叶飘髦更增添了多少相思?
露水都已沾湿了门外的'青苔。
【注释】
⑴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⑵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金井阑:精美的井栏。
⑶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⑷渌:清澈。
⑸关山难:关山难渡。
⑹欲素:一作“如素”。素:洁白的绢。
⑺赵瑟:一作弦乐器,相传古代赵国人善奏瑟。
⑻蜀琴:一作弦乐器,古人诗中以蜀琴喻佳琴。
⑼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此处泛指塞北。
⑽横波:指眼波流盼生辉的样子。
⑾卷不寝:一作“更不卷”。
⑿闻余:一作“犹闻”。
⒀落:一作“尽”。
⒁湿:一作“点”。
篇9:古诗长相思原文及翻译
古诗长相思原文及翻译
《长相思》全词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于是纳兰性德的名字改回成德。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长相思》赏析
词的上片写行程之劳。起句显示了空间之广袤,又寓时间之流逝,气象阔大。“山一程,水一程”六字,直写戍路途之曲折迢遥,侧写跋山涉水之艰险辛苦。叠用两个“一程”,突出了路途的修远和行程的'艰辛。第三句“身向榆关那畔行”,交代行旅去向。此处说“身”向榆关,而非“心”向。其实就是说,躯体越来越远离了故乡,而心灵却越来越趋向京师,越来越拴紧了故园。“榆关”是指山海关,“那畔”即“那边”。当我们读到这里,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大队人马,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向山海关方向进发。而词人因为留恋家园,却是频频回首,步履蹒跚,望断白山黑水而不见故园影踪。“夜深千帐灯”一句,写的是夜晚宿营于旷野的情景:深青的天幕下,漆黑的旷野上,一座座营房,灯火熠熠,映照着永夜无眠的人。“千帐灯”是虚写,写词人这次出巡随从众多。为什么夜深了,而仍然营火闪烁呢?这就为引出下片的“乡心”蓄势。
词的下片侧重游子思乡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换头写景,“风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风狂雪骤的荒寒景象。这是以哀景衬伤情,风雪载途,行者乡思更烈。叠用两个“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帐篷经久息的情景;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人之辗转难眠的状态。“聒碎乡心梦不成”呼应上片的“夜深千帐灯”一句,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寝的原因。着一“聒”字,突出了风雪声响之巨;且极具拟人味,仿佛这风雪也通人心似的,彻夜念叨着故园的人事,让人心潮起伏。“聒碎乡心”,用的是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肠百转的心态。“故园无此声”,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的连绵不绝的风雪聒噪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怎比钟灵毓秀之京都,况且又是暴风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结尾这一句直截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总的来说,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儿的缠绵情态。
篇10:长相思·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长相思原文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翻译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注释
甚了期:何时才是了结的时候。
似:给与。
浅情人:薄情人。
赏析
此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词的上片,一气流出,情溢乎辞,不加修饰。“若问”两句,自问自答,痴人痴语。要说“相见”是解决“相思”的唯一办法,这纯是痴语,痴心,可是,小晏却认认真真地把它说了出来,正是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云“其痴亦自绝人”。
结句非同凡响,抒写了比相思不相见更大的.悲哀。“说似谁”,犹言说与谁、向谁说。纵使把相思之情说了出来,那浅情的人儿终是不能体会。浅情是深情的对面,多情的小晏却总是碰到那样的人,可是,当那人交暂情浅,别后又杳无音信,辜负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时,词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独自伤心而已。下片四句,以“浅情人”反衬小晏相思苦恋之情,无奈和遗憾。
此词为作者词中别调,语极浅近,情极深挚,在朴直中自饶婉曲之致,缠绵往复,姿态多变,回肠荡气,音节尤美。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词人用情之深。
篇11:长相思·其一原文,翻译,赏析
长相思·其一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①秋啼金井阑②,微霜凄凄簟色寒③。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释】
①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②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③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简析】
这两首诗,都是诉述相思之苦。
其一,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所思美人,远在长安。天和地远,关山阻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或以为此诗别有寄托,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的怀念。喻守真以为“不能说他别有寄托,完全咏的‘长相思’本意”,此说有其道理。
其二,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绵。真有“人比黄花瘦”之叹。
这两首诗,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
★ 英语长句子翻译
★ 山中的原文及翻译
大观楼长联原文及翻译(共11篇)




